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古代考科举-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大山摆摆手,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随口说说的,别听你娘,名字还是得你们读书人来取,听起来就不一样。”

    其余人都笑起来,屋子里温馨得几乎感觉不到冬天的寒意。

    最后方长庚提到了小宝的婚事,她过完年都十七了,这一年半里媒人踏破了门槛,就是没中意的。

    家里人都记着方长庚的话,没逼她早早出嫁,但心里都已经开始急了。

    “我和你妹妹说过了,今年总得定下来,总不能熬成个老姑娘,那时候就是有中意人家也不要她了。”小李氏说起这个就发愁。

    方芃用筷子戳碗里的米饭,低着头不说话。

    方长庚不想让她有心理负担:“娘,你这话不对,咱们还求着人家要不成?就是小宝一辈子不嫁人,家里也能供她衣食不愁,谁还敢当面说闲话吗?”

    小李氏一脸不赞同:“你可别给你妹瞎指挥,女孩儿不嫁人像什么话?那不就是庙里出家剃发的尼姑?我跟你说,上门求亲的人不少是家世清白的青年才俊,我看了都挑不出任何毛病,偏偏你妹妹都入不了眼,就是从你们哥俩这儿学的坏毛病!”

    方长庚和方启明无故被中伤,都觉得自己很无辜。刘嘉兰偷偷在桌下拧了方启明一把,然后朝方启明促狭地笑,夫妻俩成亲这么久还像新婚似的,也是难得。

    “那就再等一年,我在京里多留意一下,这里的不满意,那就换个地儿的,总是有办法的。”方长庚如是道。

    小李氏夹了一筷子菜放到方长庚碗里,语气却不咋滴:“小心把你妹妹惯坏了!”

    方长庚打哈哈:“这算什么,娘你想多了。”

    吃过这一顿饭,从第二天起,方长庚就开始逐一拜访长辈们,第一个去的就是沈赫家。

    刚过完年的县城还留有淡淡的年味,沈霖是庶吉士,没有省亲假,方长庚这回还受他所托,替他探望沈赫。

第117章 家常

    见过沈赫之后; 方长庚才得知沈赫要去江西抚州任县令; 十分为他高兴。

    江西人口稠密繁荣富庶; 又是科举大省; 虽然自从前朝定都京师之后被江浙一带拉开距离,但仍旧是个好地方; 沈赫能去江西是一件大好事。

    今年许县令也升任四川龙安的知府; 或许与他和沈霖在今年中进士有很大关联,不过许县令年前已经就任,除非有缘,不然以后是见不到了。

    “你如今入了翰林,自然有大好前途在等着你,但越是如此; 越要小心避免行差踏错; 不能让有心人抓住你小辫子。”沈赫这两年心宽体胖,微黑的国字脸都圆了一点; 气色极好; 尤其是最近接了吏部任命; 又燃起雄心壮志,整个人看起来都不一样,只是说起官场的事,他神情正经而严肃; 希望引起方长庚的重视。

    方长庚这段时间的确受了不少恭维; 入耳也全是那些好听的话; 其实是很抗拒的。这时沈赫能对他说出这番言语; 他反倒觉得讲到自己心里去了:“先生所言甚是,我这回能中榜眼全凭运气,不敢自满,以后也会将先生今日这番话谨记在心,时刻提醒自己。”

    “是你谦虚了,运气不过是一小部分,如果运气能眷顾你,不也说明你的能力?”

    沈赫反驳了方长庚的话,但对他有这样的成就仍不改本心十分欣慰。他一直觉得方长庚这孩子自小不用旁人操心,做什么事不显山不露水,其实心里都有数。现在他只担心他不懂钻营,也不喜与他人博弈,在官场上容易吃亏。

    “你和沈霖在性格上完全不同,你谦逊内敛,他自大外放,你不喜交际,他长袖善舞,你们都有缺点,但正好能够互补。”沈赫忍不住将两人进行对比,但对方长庚的喜爱完全不输于对自己儿子,“沈霖在信里对你赞赏有加,说你是可以相交之人,别看他表面上和谁都不错,但能让他说出这种话的没有几个,可见他的确很喜欢你。”

    方长庚乍然听到这话脸一红,但能得到好友的肯定,他岂有不高兴的道理。

    “先生这么一说……我和沈霖确实是这样,不过沈霖的名声比我响,我与他比起来倒不起眼了。现在我和他同在翰林,以后需要相互扶持的地方有很多,先生就请放心,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他说的倒是实话,在翰林院半年,榜眼这个头衔带来的光芒已经越来越黯,而沈霖在庶吉士中却越来越显眼,他不得不承认,沈霖是到了哪里都能发光的人。

    沈赫笑意不减:“我知道你们两个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就不多说了,过会儿沅君也要过来,你们也许久没见了,正好一起在我这儿用个饭。”

    方长庚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惊喜:“是吗,那真是太好了!”

    他和方沅君通过一次信,知道他上回乡试又没通过,如今在府城一户大户人家做西席,打算慢慢考。

    “他在你们几个里头天资最差,但懂得知足,不久前得了一双儿女,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三十年前我跟你们一样,只想着做大官,有朝一日青史留名,也是到后来才明白,外表的风光都是给外人看的,究竟过得如何冷暖自知。所以说,你们年轻人得先顾好自己的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天下……”

    难得沈赫发出这样的感慨,方长庚默默听着,心里已然开始想念他刚睁眼没多久的儿子和儿子他娘,因为赶着回家,连满月酒都错过了,可谓是他一个不能弥补的遗憾。

    大约一盏茶的时间过去,方沅君带着夫人来了,见到方长庚忍不住大叫了一声,快步走到方长庚跟前,神情惊喜:“我还想着从老师这边出来就去找你的,原来你已经到了!”

    方长庚站起来,出拳轻击了一下方沅君肩膀,像见到什么新奇事物似的:“我说第一眼怎么没认出来,怎么还蓄须了!”

    原来方沅君嘴唇上留了胡须,还精心修剪过,看上去老成不少,和方长庚站在一起俨然两种画风。

    方沅君摸摸胡须,似乎对此很满意。没有立即接话,他先和他夫人见过沈赫,寒暄几句后才转过头对方长庚继续道:“我做西席那户人家的公子顽劣得很,我只好蓄须镇压他。而且我夫人喜欢我蓄须,你觉得如何?”

    方长庚看看跟在方沅君身后的方夫人,是个温婉的女子,对他十分有礼地笑了笑,两人站在一起真乃一对璧人。

    “不错,我倒也想试试了。”

    方沅君立即附和道:“我看行,你在官场年纪比别人小了一大截,是该在外貌上做些修饰,我若不是知道你,还以为你只是个读书人,还是个尚未娶妻的读书人~”

    方长庚若有所思,还真把这件事记到了心里。

    沈赫乐得在一旁听他们讲话,一会儿有下人进来提醒饭点到了,才叫住两人,一同去饭厅用饭。

    回去的时候两人路线刚好相反,于是到了分岔路就告别了。

    回到家时他二叔二婶带着幼清来了,正在堂屋和老李氏小李氏她们话家常,看到他回来,何氏连忙拉着幼清站起来,还有些紧张:“哟,是长庚,咱是不是该行什么礼啊?”

    她看看小李氏和老李氏,一瞬间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小李氏没忍住笑出来:“家里人行什么礼,以前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他二婶可别被吓到了。”

    何氏心里美滋滋,虽然方长庚做了官,但她家二山是他亲叔叔,自己是他二婶,除了老大家他们就是方长庚最亲的亲人,她当然能沾点光。至少在她娘家人那里,她可有的说道了。

    方长庚招呼了一声,坐下以后朝幼清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第118章 族学

    幼清今年已经七岁了; 比方长庚离开前长开了一点; 仍旧是一身干干净净的天青色小长衫; 白净的小脸十分正经; 煞有介事地朝方长庚走过来。

    “幼清,我是你二哥; 还记得我吗?”方长庚蹲下来; 用尽量轻柔的语气和他讲话。

    小孩子忘性大,看他懵懂的样子,说不准已经想不起他了。

    幼清大眼睛在方长庚脸上游移了一下,像是想起什么教诲似的,立即停止“东张西望”,目光定定地落在方长庚鼻子上; 软软地说:“我记得; 是二哥。”

    方长庚对自家的尤其是这样乖乖巧巧的小孩实在没有抵抗力,这下心里那个软啊; 语气不自觉放得更轻了:“你是不是怕二哥?以前你看见二哥可不是这样的; 可粘着我了。”

    幼清下意识去看老李氏; 好像不知道眼前这个人在说什么,很快又回过头盯着方长庚,举止言语十分有礼貌:“不怕,但是我好久没见二哥了。”

    方长庚忍不住伸手摩挲了一下幼清的脑袋;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就是很喜欢这孩子; 或许也跟这孩子的名字是他选的有关系。

    “那二哥问问你; 最近你在先生那里学什么呢?”

    幼清反应很快,眼睛都不眨就开口道:“先生教我《孟子》。”

    方长庚吃了一惊:“学这么快?那先生有没有夸奖你?”

    他个人的经验是先读《大学》,因为它在四书中起提纲挈领的额作用,之后读《论语》和《孟子》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精义,读完《论语》和《孟子》,明其中旨趣,最后看《中庸》就十分顺其自然。当初他也是这么和幼清的先生商量的,现在幼清就已经开始学《孟子》,看来能比他还早读完四书。

    幼清有些腼腆:“先生夸我了,但是先生说二哥很厉害,要我以二哥为榜样。”他刚看到方长庚的时候很紧张,因为有些记不太清他的面貌,可是对方看起来好像很喜欢他,说话声音那么轻柔,长得也好看,他就没那么紧张了。

    方长庚笑意更浓:“真聪明。”他倒没想考他什么,估计小孩也会觉得烦,学业上只问了这么一句就止住了。

    老李氏在一旁看得心花怒放,虽然一大一小年纪差了十多岁,还只是表兄弟,但她还是希望他们感情好一些,这才是真正的家:“瞧,到底是兄弟,分开再久也打不断的关系,一会儿就亲近起来了。”

    方长庚笑笑:“是幼清聪明听话,换个调皮捣蛋的我哪里会这么喜欢他。”

    小李氏附和:“幼清这孩子确实跟别家的孩子不一样,特别懂事,以后一定比我家长庚更有出息~”

    何氏听了又高兴又警惕:“话可不能这么说,怎么能和长庚比呢?不说我们幼清没长庚聪明,再说他是小辈,对长庚要尊敬,用不着比较。”以后她儿子还要仰仗他这二哥,她不敢乱说话。

    老李氏不动声色,依旧笑着看向幼清,话里却带着一丝深意:“说说也没事,都说是家里人,用得着算计……计较这些呐?”她想帮二山一把,但希望孩子们是真心实意地互相关心,而不是为了攀关系。

    何氏有些尴尬,很快就缓过来了:“我那不是觉得大嫂说的有些夸张了,幼清就是比同龄的小孩早慧,跟长庚还是没法比的。”

    方长庚低头,见幼清好像没听懂大人之间的话,反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的,大眼睛又黑又亮,光看这就觉得这孩子有灵性。

    他四顾了一下,打断她们:“奶,爷爷去哪儿了?”

    老李氏说起这个就有些生气:“还不是早上村里有两户人家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找你爷爷去当和事佬,年刚过完就不消停,我早就说过,就不该凑这个热闹当什么族长,谁要做就让谁做去,你爷爷腿脚又不好,简直受罪!”

    去年老族长过世,当时方长庚已经中了进士,而且村里葡萄种植办得很好,正是老方家风头最盛的时候,村里几乎所有人都提议选方万英当族长,方万英推辞了一下,实在拗不过村民们的热情,就应下来了,当时也没想过会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方长庚当然不想让方万英因为这种事劳累,立即说:“那就找个缘由退了,以前也没听说一点小事都要让族长出面调和。”

    老李氏顿了一下,开始抱怨起方万英:“别提了,你爷爷他自个儿也乐意得很,人家喊一声就屁颠屁颠地出门了,就是闲的!”

    方长庚觉得好笑:“既然是爷爷自己喜欢,那就随他吧,只要别影响身体就好。”

    “你爷爷现在是越老越顽固,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也就肯听你的,回头你帮我劝劝他,不能老想着帮别人解决问题,要是累倒了不还是我管他。”

    方长庚听出来他奶对他爷爷的怨气有些重,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我看今天晚上你爷爷是回不来了,可能去你二爷爷家过夜了。”老李氏看了看天色道。

    “那正好,我明天去看望二爷爷,顺道和爷爷一起回来。”

    说完,方长庚拉起幼清的手:“走,去二哥书房看看有没有喜欢的,二哥送给你。”

    幼清再早慧,这时候也还没学会掩饰情绪,小眼神明显有些心动,只是仍努力忍着对礼物的渴望,而且没有得到何氏的允许,他一时还不敢动。

    何氏有什么好反对的,积极得很:“去吧去吧,可不要多拿,要小心别把你二哥东西碰坏,那都是很贵的……”

    方长庚有些听不下去,忙打断何氏,牵着幼清去了书房。

    其实他书房已经不剩什么东西,书也大多搬到了京城,一眼看过去竟然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让他有些头痛。

    幼清见状小声说:“二哥,其实我没什么想要的,我肚子有些饿,我们去吃饭吧。”

    方长庚不能让孩子扫兴,让他在书房随便看,然后开始翻找,半天也没发现一件好东西,不免皱起眉头,心想还是回头买点别的送给幼清。

    刚想对幼清说,就看到他踮起脚摸书桌上一块用得很旧了的砚台,眼睛发亮。

    方长庚走过去把砚台递给他,有些意外:“喜欢这个?”这是他小时候还买不起好墨时用的一块砚台,虽然后来换了好的,但一直舍不得扔这个,就一直留到现在,没想到幼清好像对这个很感兴趣。

    幼清点点头,摸着砚台爱不释手。

    “你要是喜欢,二哥带你去买块好的,随便你挑,好不好?”

    幼清想了一下,最后用力看一眼手上的砚台,然后捧着还给方长庚:“二哥我不要,我有砚台。”

    方长庚觉得这孩子还挺敏感的,把东西又推回去:“那这个给你吧,二哥也用不到了,放在这里也是落灰,早晚要丢掉的。”

    幼清眨了眨眼:“真的吗?二哥你不要了?”

    “是啊,你要是也不要,那二哥就把它扔了。”

    幼清忙抱住那块砚台:“二哥别扔,那就给幼清吧,幼清不会乱丢的!”

    方长庚有些哭笑不得,不懂他为什么对这么破旧的东西感兴趣,不过只要孩子喜欢,他当然不会吝啬,至于最后他怎么处置这玩意儿,全凭孩子自己意愿,依他看,没准回头就忘在犄角旮旯了。

    第二天,方长庚就去了方万明家,方万英果然也在。

    这几年方万英几乎不下地干活,而且家里喜事接二连三,心宽体胖,看上去没怎么老,甚至比以前还显年轻了,倒是方万明思虑过重,白头发竟然比方万英还多。

    但他看起来依旧气度儒雅,笑容慈祥,和方长庚五岁时候第一次见到他时给他的感觉完全一样。

    方万明对方长庚一直很好,关切地问他最近的情况,其实昨晚他已经和方万英聊过了,也知道一些情况,不过看到方长庚神采奕奕地站在他面前,还是忍不住再问了一遍。

    方长庚一一回答了,在交谈中才知道叔叔方思成竟然病了,也说不清楚究竟是哪种病,只知道他平时总觉得浑身无力,一劳累就会发热,心悸,总之不能长时间站立或大声讲话,最近连私塾也办不下去,一直卧床休息。

    “难道就没有大夫能治了吗?”方长庚忙问,方思成才四十几,得这种病也太倒霉了。

    方万明已经习惯了,言语间听不出什么消极的情绪,语气十分温和:“大夫都说没办法,只能慢慢修养,不累着就不会有事。”

    方长庚点点头,现在方沅君是大户人家的西席,方沐君也在镇上找了一个账房的活计,生活上确实没什么压力,也算提前退休了,只是行动上受了很大限制,不知道方思成能不能受得了。

    方万明叹了口气:“年前村里不少人来找我和你爷爷,说是想让村里的孩子们到我这里上学,可我年纪大了,你思成叔也没那个精力,只能把人拒绝了。”

    方长庚心里一动,一瞬间起了一个念头。

    “村里有多少孩子想念书?”他问。

    方万明想了想:“刚到学龄的孩子就十来个,倒是有不少八九岁以上的,虽然晚了点,但认点字也来得及。”

    方万英也为这件事发愁:“长庚,你是不是想到什么办法?你是不知道,镇上原来两家私塾都不办了,除去你思成叔这里,就只剩两家,要花两份束脩才能进去,村里人哪有那么多钱,一个个都来诉苦,我和你二爷爷也没辙。”

    方长庚设想得倒是不错,只是镇上没几个读书人,他就是想办个学堂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我确实在想不如办个方氏族学,让村里的孩子都来族学读书,至于教书先生,我去问问以前在县学和府学认识的同学,看有没有人愿意来的。”

    方万明有些犹豫:“办族学?这可不是一笔小开销,若是真办了,我们该不该问村民们收学费?收多少?”

    方万英当了族长以后就把余力都用在了帮村民们做事上,打量了一下方长庚的神情,开始“吧嗒”起旱烟,欲言又止。

    “爷爷,你想说什么?”方长庚直接问道。

    方万英放下烟管:“长庚啊,不然咱家帮村民们一把,家里不是还有这么多地,用里面一部分的租金供族学,对咱们家也不算吃力。”

    方万英都用这种语气和方长庚商量了,方长庚自然不忍心拒绝,但这件事还真不能听方万英的。

    “爷爷,不是我不舍得用这些钱供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只是我怕他们这么轻松就能上学,没人会珍惜这个机会。我也怕这件事以后有人觉得我就该帮他们,然后得寸进尺,到那时再和人家计较,不仅人家不感激我们,我们还要背上骂名。”

    方万英原来就有预感方长庚不会答应,但他相信自己孙子有自己的见解和道理,听完后立即否定了自己刚才的烂主意,期盼地看着方长庚:“你说的对,是爷爷糊涂了,差点害了你。那你告诉爷爷,咱们该怎么办?”

    方长庚笑了笑:“村里人虽然不富裕,但每户按人口筹个百八十两总是有的,比起办族学仍然是杯水车薪,但必须要收。咱们用这笔银子买地,以后供族学,至于刚开始的开销就由我们家来承担,你们觉得怎么样?”

    方万明还有些犹豫:“长庚,这么做你未免牺牲太大,不如让村民们先欠着这笔银子,以后每年还清……”

    方长庚摇摇头:“我中了进士,本来就想为村里人做点什么,也是为咱们方家积德积福,如果和村民们计较得太清楚就违背了我办族学的本意,也很难让大部分孩子坚持读书,就这么决定吧!”

    方万明半晌才笑叹:“你想得已经很周到了,难为你有这份心,如果族学办成了,我就先帮你主持一阵子,这点经验我还是有的。”

    方长庚感激不尽:“二爷爷,谢谢你。”

    “你这孩子,在我面前还这么见外?”方万明抚须笑笑,想到能在晚年为族里办点实事儿,心情是愉悦的。

    临时多了这么一件事,眼看只剩六七天的时间,方长庚不敢耽搁,立即开始物色教书先生的人选。

    

第119章 学堂

    方长庚找的人就是陈斌。

    自从两三年前在府学最后碰了一次面; 之后方长庚就不太清楚他的去向了; 只知道确实在方启明的药房那里干过一阵账房; 没多久又另外找了个活计; 不知道后来有没有再换。不过前天方沅君说起时方长庚得知陈斌这回也落第了,他就料想他应该还住在府学; 于是第一时间冲到了目的地。

    大概是老天看到了他的诚心; 方长庚到的时候正好看到以前经常和陈斌在一起的一个同窗,忙叫住了那人。

    “长庚?”对方认出是他,只是一下子不敢确定,大概是不敢相信他会突然出现在府学。

    方长庚讪笑了一下,然后正色道:“是我,我这遭是来问问陈斌还在不在府学?”

    那人反应过来以后忘了回话; 反而有些不知所措:“失敬失敬……我该称呼你方大人……”说完就要拱手作揖。

    方长庚上前一步止住他动作; 哭笑不得:“我现在是回家省亲,你就当我和以前一样; 别搞得那么生分; 刚才我问你的你还没回答我呢。”

    那人见他是真的不在意; 也放松下来,脸上挂了大大的笑容:“在的在的,他现在可能出去了,不如我带你去他那屋等?”

    方长庚心想总不能空手而回; 于是跟着他到了陈斌住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