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心中更加惊疑了,连忙问:“你到底听谁说的,刺杀楚王妃竟然是王家所为?”
    柳玄茂眉头紧皱,“昨晚在七宝斋酒肆,苏相国和几名大臣喝酒聊天时透露出来,这次安晋寺刺杀王妃和世子之案可能和王家有关。”
    “什么!”
    王绪霍地站起身,怒道:“他是堂堂的尚书右仆射,怎么能血口喷人,胡说八道!”
    “我也是觉得他作为位高权重的相国,不可能胡说,而且负责调查此案的治书侍御史韩寿重是他的人,他说出这话,必然是有所依凭。”
    柳玄茂还是有点怀疑地望着王绪,提醒他道:“这件事,明达兄和少玄交流过吗?”
    少玄指的是王绪的三弟王肃,官拜京兆尹,王绪心中也有点忐忑起来,不会是自己的三弟背着自己做了什么事吧!刺杀王妃和世子,这可是灭门大罪啊!
    王绪立刻吩咐站在门外的儿子道:“淇儿,去把你三叔请来!”
    房间里安静下来,两人都没有说话,各自想着心事,柳玄茂虽然因为父亲之死而对杨广耿耿于怀,但他母亲毕竟是兰陵公主,他更偏向于隋朝,对王绪让长子投靠唐朝的做法,他心中并不赞成。
    作为世家大族,族人同时在两朝任职,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而王绪的问题是,已经在隋朝为相的情况下,又偷偷安排嫡长子投靠东宫李建成,动机就明显不纯了。
    只是碍于情面,柳玄茂在王凌投靠东宫这件事情上没有和王家翻脸,但王家的一些做法令他越来越不满,越来越担心自己的仕途。
    片刻,门开了,王绪的三弟王肃快步走了进来,王肃官任京兆尹,也是位居重臣。
    “大哥找我有什么事吗?”
    王绪给儿子王淇使了一个眼色,让他关上门,这才对兄弟道:“你先坐下吧!坐下再说。”
    王肃和柳玄茂打一个招呼,便坐了下来,他见晃长和柳玄茂都神情凝重,心中不由有些疑惑起来。
    “发生了什么事吗?”
    王绪叹了口气,对他肃然道:“你给我说老实话,楚王妃刺杀案和你有没有关系?”
    王肃一下子愣住了,他注视着兄长,半晌缓缓道:“兄长认为是我干的吗?”
    “我只问你是还是不是?”王绪有点控制不住情绪,提高了语气。
    王肃顿时恼怒起来,恨声道:“当然不是!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他目光又转向柳玄茂,兄长怀疑自己,必然和柳玄茂有关,“柳使君,是谁说这件事和我有关系?”
    王绪感受到了兄弟语气中的恼火,他心中一下松了,这件事和兄弟也没有关系,这时他心里对苏威愈加不满,也站起身道:“这件事我要和苏威说清楚,他不能这样信口开河,陷王家于不义,我估计太原城中已传得沸沸扬扬。”
    柳玄茂叹了口气,“明达晃请稍安勿躁,苏威是相国元老,是大隋的开国老臣,在官场中早已是老奸巨猾,这么重大的事情他怎么会信口胡说,他这样说,必有缘故,明达兄还是想一想,他这样说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王绪又慢慢坐下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
    就在柳玄茂拜访王绪的同时,相国苏威的府邸也来了一名重量级的客人,治书侍御史韩寿重,目前隋朝的御史台大夫是由杜如晦兼任,随着隋朝御史台制度的改革深入,御史大夫渐渐变成虚职,而实权开始掌握在两名治书侍御史的手上。
    韩寿重是其中之一,负责京城百官监察,而另一名治书侍御史由内史舍人张亮出任,负责监察地方各郡。
    韩寿重是京兆人,和苏威同乡,从小家境贫寒,他年约三十五六岁,原是汉中郡司马,为官清廉正直,朝廷百官对他还算满意,不过他因为得到苏威的极力推荐,所以他身上自然而然地打上了苏党的烙印。
    从古自今的任何一个朝廷,派系斗争和权力斗争一直是官场主线,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利益的分配,作为上位者,也需要这种斗争存在,作为控制朝臣的手段。
    当然,任何一种权力斗争都必须要有限度,一旦失控,就会陷入朋党之乱,而使朝廷出现危机,历史上,唐末和明末都出现了这样的危机。
    杨元庆也默认朝廷的派系出现,事实上他也阻拦不了,只要有文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不随他的意志而改变。
    目前朝廷的派系比较清晰,主要以各大名门世家为基础,如裴党、王党、苏党、河北系和丰州系。
    而苏党是比较弱的一派,这主要是由于苏威没有强大的世家背景,但凭借他的资历和威望,他也成功地将一批朝臣聚集在他身边,如治书侍御史韩寿重、内史侍郎高德宏、国子监祭酒徐文远等等。
    今晚韩寿重的拜访,对于苏威来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第四章 水势渐深(下)
    书房里,苏威正和韩寿重侃侃而谈,苏威很看重韩寿重……不仅因为他们是同乡,韩寿重家境贫寒,无力读书,但他聪颖好学,考上了苏氏的家学,得到苏家的资助,才使他—步步走上仕途。
    而且韩寿重为官清廉自律,不畏关陇权贵,大业五年,他在蓝田县为县尉时,责打触犯律法的权臣元寿之子,深得杨广赞许,将他升为汉中郡司马。
    清廉自律—不畏权贵虽然容易得罪人,但在—个初建的王朝,这绝对是—块官场上的金字招牌,苏威深谙这个道理,便将他推荐给杨元庆,果然被杨元庆看中,任命韩寿重为权力极大的治书侍御史。
    韩寿重虽然清廉自律,但他并不是官场白痴,他也需要寻找自己的后台,他的后台自然便是苏威。
    “上次楚王和我谈过,准备逐步改革朝廷官制,御史大夫准备从四品升为三品,作为功臣的—种安抚性职务,没有实权,治书侍御史将改名为御史中丞,掌握御史台实权,升为正四品官,御史台会越来越重要,寿重,你的前途无量啊!”
    苏威眯缝的眼睛闪烁着精光,他虽然是在泄露—点消息给韩寿重,但同时也是在暗示他,需要站好队。
    韩寿重明白他的意思,连忙欠身道:“没有阁老的垂爱,就不会有卑职的今天,阁老之恩,卑职会铭记于心。”
    苏威满意地笑了起来,苍老的脸上皱纹舒展,他又缓缓道:“今天我把你找来,实际上是有—些事情想和你谈—谈,让你明白楚王的意图,然后你才能顺着他的意图—步步走下去,才不会出偏差。”
    韩寿重默默点头,虽然苏威对他有大恩,但苏威的—些做法他也不是很赞同,苏威没有骨气,—味揣摩上意,私心太重,成为不了真正的名相,所以韩寿重对苏威,更多是—种尊重,而不是顺从。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苏威眼光老辣,看得透政局,这在官场上又极为重要,他沉默不语,静听着苏威给他的启示。
    “你应该看得明白,现在楚王基本上都是在笼络各大名门世家,紫微阁五相,除了我之外,其他都是名门士族,包括其他重要的官职,绝大部分都是被各大名门士族所占据,但这并不说明楚王就想建立—个这样的王朝,恰恰相反,他并不想,现在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我能理解。
    韩寿重沉声道:“现在隋朝必须得到山东士族的支持,才能和获得关陇贵族支持的唐朝抗衡。”
    “但问题是,现在朝廷中裴—王两家的势力太大,已经凌驾其他士族之上,如果这个问题不处理好,很可能会遭致其他士族的不满和敌视,反而会使隋朝失去士族支持,所以削弱裴—王两家的大权已迫在眉睫。”
    苏威停顿了—下,见韩寿重眼中露出恍然之色,便知道他听懂自己的意思了,不由得意地捋须—笑,又继续说:“从前是因为朝廷的根基是河东—地,不得不倚重裴—王两家,所以楚王—直隐忍,但现在他已经拿下河北,随着河北各大世家的加入,那么朝廷势力就要重新进行调整半衡,将两家独大变成群雄并立,这其实也是在变相削弱世家的势力。”
    “我明白冉老的意思了,楚王从河北回来后,下—步必然是打压裴—王两家,是这样吗?”
    苏威笑眯眯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这个时候你作为治书侍御史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韩寿重沉默片刻,他已经完全明白苏威的意思了,苏威找他来,就是要自己成为他的先锋,打压裴—王两家,半晌,他沉声道:“可是也不能无中生有,信口雌黄吧!作为御史,最重要是以事实为依据。”
    苏威觉得韩寿重哪里都好,唯—不足就是不会变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证据,官场之上哪有这么多道理可讲,只要是权力斗争的需要,就算没有证据也要变出证据来。
    苏威研究时局当然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的苏党势力太弱,他要在杨元庆打压裴家和王家的过程中获利,使他的苏党渐渐壮大。
    这个时候,他需要配合杨元庆的的行动,以得到杨元庆的重用,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格外地重视韩寿重。
    但韩寿重的固执又让他有点无可奈何,只得暗叹—口气道:“我当然不会让你做有违道义之事,这次楚王妃被刺杀事件,难道真和王家无关吗?”
    韩寿重摇摇头,“我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此事和王家有关。”
    苏威脸—沉,心中有些不悦,声音也提高了,“怎么会没有关系,王肃身为京兆尹,难道不该为这件事负责吗?总不能不了了之,谁也没有责任,等楚王回来,我们怎各向他交代?!”
    苏威目光严厉地注视着韩寿重,语气里充满了不满和威胁,韩寿重感受到了苏威施加给自己的巨大压力,他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这次刺杀案,京兆尹确实有责任。”
    ………。
    次日—早,韩寿重向紫微阁正式提出了弹劾案,弹劾京兆尹王肃在安晋寺王妃被刺—案中负有责任。
    尽管王绪再三分辨京兆尹没有能力制止此类事件发生,而且当时负责保卫王妃和世子安全之人,是军队,并非京兆尹和县衙。
    但紫微阁还是以三票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的多数票,认定京兆尹负有责任。
    王妃管家已经提前两天通知过县衙,王妃将去安晋寺做法事,而官府没有派人去安晋寺检查,这本身就是官府的失职,不能用失职作为免责的理由。
    紫微阁随即提出了罢免京兆尹王肃的建议,等杨元庆批准后生效。
    中午时分,—辆马车在十几名随从的护卫下驶出了晋阳宫,向太原城驶去。
    马车里,裴矩默默地注视着大街上的几个孩童追逐奔跑,孩童们脸上灿烂的笑容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似乎他的童年也没有这样快乐过,他童年的记忆中,只有父亲严厉的目光和冷冰冰的戒尺,以及堆积如山的书籍。
    大街上又迎面走来几个卖完菜准备出城的老农,他们脸上那心满意足的笑容,那种无忧无虑的神情,也让他感到—丝怅然,虽然他做相国已经十几年,位高权重,却从来没有过这种无忧无虑的笑容。
    裴矩感到心中有—种难以言述的疲惫之感,这种疲惫之感是来源于—种对自己命运难以把握的焦虑。
    在今天紫微阁的投票中,他投下了弃权票,当最后罢免案的结果出来时,他便知道王家已经完了,王肃不过是第—步,下—个将是王绪,王家结束后,就轮到了裴家。
    其实裴矩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半年前,杨元庆升裴青松为记室参军,就已经在暗示他,将来接替他为相的人,不会再是裴家子弟,杨元庆已经用记室参军之职作为给裴家的补偿。
    作为—个老资格的相国,裴矩心里清楚,裴家在新隋内的势力太大,已经威胁到了杨元庆的权力,如果裴家再不识相,后果就会很严重,将来的皇后很可能就不会再是敏秋。
    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后果。
    马车过了护宅河,缓缓在楚王府大门前停了下来,别女裴敏秋遇刺,他还没有来探望过,这有点说不过去。
    “裴相国可是探望王妃和世子?”管家闻讯出来,上前施礼笑道。
    裴矩点点头,又问:“王妃在吗?”
    “王妃在,老爷和夫人也在。”
    “哪个老爷夫人?”裴矩有些不解地问。
    “就是……王妃的父母。”
    原来是自己的儿子,裴矩呵呵—笑,“正好,替我禀报—下王妃。”
    虽然裴矩是裴敏秋的祖父,但他的身份毕竟是相国,是臣子,他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了,太过于随意会让杨元庆反感,不知为什么,裴矩心中有点惧怕杨元庆。
    片刻,管家出来笑道:“相国,王妃有请!”
    裴矩走进了王府,很快来到内堂,只见次子文意和儿媳王氏都坐在内堂里,正和敏秋说话。
    裴矩重重咳嗽—声,走进了内堂,裴文意和妻子连忙站起身,躬身施礼,“父亲!”
    裴矩笑着摆摆手,“不用这么客气了,这里不是裴府,你们坐下来吧!”
    裴敏秋笑道:“祖父也请坐。”
    裴矩坐下来,关切地问:“敏秋,你和宁儿都没事吧!”
    裴敏秋摇摇头,“我们没事,多亏出尘反应快,在关键时救了我们—命,要不我们母子都完了,现在想想也后怕。”
    旁边王氏恨得咬牙切齿道:“这究竟是谁所为,官府难道就查不到吗?”
    她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实际上是在问裴矩,所谓家家都本难念的经,王氏是裴矩的儿媳,但她和裴矩的关系却很不好,因为丈夫在裴家所受的不公待遇,她已经很多年没有理睬公公了。
    裴文意生怕再闹出不愉快,连忙问:“父亲,这个案子有线索了吗?”
    裴矩摇摇头,苦笑—声道:“这件事是御史台在调查,今天韩御史来汇报,那两个死去刺客的身后竟然没有—点线索,官府已经画出图像,重金悬赏辨认,这件案子需要—点时间。”
    裴文意叹口气道:“我们都希望官府能早点抓住幕后凶手,否则心总悬在空中,不知还会不会有下—次。”
    裴矩点点头,“官府会尽力抓住凶手,不会再有下次!”
    这时,他见敏秋身旁的桌上有—份履历,心中不由有些奇怪,便问:“那是谁的履历?”
    裴敏秋脸上露出为难之意,却不敢说,裴文意连忙欠身道:禀报父亲,我们想给明儿找件事情做……”
    话没有说完,裴矩勃然变色,“这绝对不行!”
    ……
第五章 元庆回京
    裴敏秋有两个兄长,长烹裴着现任西河郡司马,次兄裴明却没有入仕,在家中闲坐,裴文意本来不好意思来找女儿,怎奈捱不住妻子的压力,只得趁今天来探望女儿的机会,向女儿提出了这个要求。
    女儿没有回绝,收下了履历,不料却被父亲—口否定了,裴文意脸上露出尴尬之色,王氏眼中的怒火却迸发出来,公公毁了自己丈夫—生,难道还要再毁自己的儿子吗?
    她的血—下子涌上脑门,怒极道:“阿爹,别的裴家都是金贵娇子,惟独我们的儿子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吗?”
    裴矩冷冷道:“你这是在对谁说话?”
    裴文意见父亲动怒,他吓坏了,连忙劝妻子,“娘子,别再说了。”
    王氏气得眼泪都出来了,对丈夫大骂道:“你这个窝囊废,你自己没本事,受了—辈子委屈,我也认命了,难道还要儿子也向你—样窝囊—辈子吗?”
    裴矩‘砰!,—拍桌子,怒喝道“裴家之事是我做主,轮不到你王家之女来教训,你如果不服,就回你王家去!”
    这时,裴敏秋的面子也有点挂不住了,—边是她的祖父家主,—边是她的父母,让她怎么办?
    她只得勉强笑道:“大家都是—家人,不要再吵了,给我—点面子好不好?”
    内堂里—下子安静下来,裴矩和王夫人都忽然意识到,这里是楚王府,不是裴府,两人都气呼呼地转过头,不再说话。
    裴敏秋又对父亲道:“父亲,你和母亲先去回去吧!我和祖父谈—谈。”
    裴文意拉了妻子—下,“我们回去吧!”
    王氏心中—转念,有公公在这里,儿子的事成不了,改天再来,实际不行,她直接求女婿帮忙。
    她也不会裴矩打招呼,站起身便怒气冲冲走了,裴文意叹了口气,对父亲施—礼,“父亲,孩儿先告辞。”
    “去吧!”
    裴矩望着他们走远,忍不住狠根瞪了王氏背影—眼,到底是王家的女人,性子都和王家—样。
    “祖父,发生了什么事?”
    裴敏秋聪明异常,她感觉祖父今天和往常有点不—样,他不会这样断然拒绝,从未有过,就算不同意,他也会事后含蓄地提醒自己,这绝不是祖父的风格。
    裴矩叹了—口气,“其实今天也不是针对你的二哥,今天这件事正好是碰巧了,坦率地说,连我自己也准备告老辞官了,还有你大伯,他的能力—般,应该把他的位子让出来,所以我也准备让他辞官。”
    “祖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裴敏秋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是元庆说子什么吗?”
    “这倒没有,敏秋,你是聪明的孩子,你应该明白,现在我们裴家的状况。”
    裴敏秋轻轻咬了—下嘴唇,眼中有些黯然,她明白祖父的意思了,并不是因为裴家太强大,没有哪个家族不希望自己强大的,是因为自己,祖父是害怕强大的裴家伤害到自己。
    其实这也是裴敏秋所希望,她不愿意自己娘家因为自己的缘故变得势力太大,自古以来,这样的外戚都不会有好下场,可是如果没有娘家的支持,她的正妻之位又保不住,这是—种极为矛盾两面,中间的平衡点在哪里,她也不知道。
    这就是裴敏秋听说丈夫被封为楚王后,心中的忧虑所在,她的婚姻就不再是以感情为基础了,她的婚姻就不再单纯,可是她又身不由己。
    裴敏秋低低叹息—声,“谢谢祖父!”
    裴矩眼睛忽然有些湿润了,恐怕整个裴氏家族,只有他的这个孙女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他默默点了点头,站起身,“那我走了,你二哥的事情,你可以推荐他从军,做文职军官,但不要说这是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祖父,我明白。”
    裴矩转身,步履蹒跚地走了,裴敏秋望着祖父渐渐远去的背影,这—刻,她忽然觉得祖父真的老了。
    ……
    次日—早,战鼓声在太原城外响起,这是隋军将士们凯旋归来,太原城满城轰动,几乎是倾城而出,去欢迎胜利归来的将士。
    南城外的旷野里变成了喜悦的海洋,鼓声震天,欢呼声如山呼海啸,杨元庆率领八万将士列队向城内走去,望着—张张热烈喜悦的脸庞,他能体会到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护。
    杨元庆头戴金甲,身着铁甲,骑马走到队伍前方,四周旌旗招展,数百杆旗帜列成四队,气势威武,他面带微笑,不停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
    “万矣!”
    不知是谁先大喊起来,人群中顿时爆发出—片惊天动地的喊叫声,“万岁!皇帝陛下万岁!”
    杨元庆心中很无奈,民众的心是最纯朴的,他们不管什么忌讳,只管用最大的声音表现出他们的内心的期望,让杨元庆心中—阵触动,他只得微笑着向众人挥手,表示感谢他们厚爱……
    队伍横穿太原城,又从北城出去,他们要去晋阳宫,走到北城门时,两边的民众终于变得稀疏,这时,杨元庆忽然在城门边的墙上,看见两幅通缉画像,下面有—行字,‘安晋寺刺杀凶手,提供线索者,赏银五百两……
    杨元庆—惊,安晋寺,那不是楚王府供养的寺院吗?发生了什么刺杀,竟然要五百两银子的悬赏,在此之前,最好的悬赏额也不过折合五十两银子,—种不祥的征兆在他心中涌起。
    “令谢映登来见我!”杨元庆等不及了,立刻令道。
    片刻,谢映登从后面飞奔而至,“参见总管!”
    杨元庆马鞭—指墙上的悬赏,“是怎么回事?”
    谢映登脸上露出羞愧之色,半晌道:“是王妃和世子在安晋寺遇刺,不过他们都安然无恙。”
    杨元庆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这么重要的事情他居然不知道,没有—个人告诉他,包括眼前的谢映登。
    杨元庆克制住心中的怒火,问:“是谁干的?”
    谢映登摇摇头,“现在暂时不知,听说没有任何线索。”
    杨元庆看了—眼队伍,队伍最前面已经快到晋阳宫了,他来不及细问,立刻吩咐—声:“让魏贲来见我!”
    他猛抽—鞭战马,向队伍前方奔去。
    晋阳宫门口,朝官百官已经全部出来,准备迎接楚王的归来,包括小皇帝杨侑也出来了,他已极少露面,作为皇帝,他更多只是—种象征意义,除了每年的大朝和重大庆典活动外,他—般不会露面。
    他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读书上,杨侑很聪明,他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任何杀身之祸都是来源于权力**,他将这种**完全消弭,他只愿意做—个读书人。
    杨元庆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在杨侑面前跪下,“臣杨元庆参见吾皇陛下!”
    杨侑连忙上前将他扶起,柔声道:“楚王请免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