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琎这才明白他的意思。不是嫌爵位低了,而是爵位太高,这倒挺有意思。他微微一笑道:“我可以替你转告殿下,但还是希望你能自己上书,直接表明自己的意愿。”
    “好吧!我会向楚王殿下上书。”
    停一下。杜伏威又问:“不知萧使君这次来找我,有什么要紧事?”
    话题终于转到了正事上,萧琎立刻道:“殿下准备在明年chūn天攻打李密,希望杜将军的江淮军能够配合,从西面进攻李密部。”
    萧琎说完,取出杨元庆的亲笔信交给了他,杜伏威接过信,打开慢慢看了一遍,杨元庆在信中说得很清楚,确实是要他准备协助隋军攻打李密。
    这个消息让杜伏威有些意外。不是说隋军准备攻打唐朝吗?怎么变成了进攻李密,使他一点准备都没有。
    杜伏威低下头,半晌,他叹息道:“我手上只有七万军队,恐怕靠我的一己之力难以发挥大作用。”
    萧琎微微笑道:“当然不是杜将军一家进攻。届时还有萧铣,他也将出兵八万,联合杜将军从西线进攻。”
    杜伏威大喜,若萧铣肯出八万军,联合他的七万军队,就有十五万之众。足以对李密施加强大的压力,如果萧铣肯出兵,那就一点问题没有了,他又连忙问道:“不知什么时候出兵?”
    “信也写了,正式出兵rì期定在二月初一,我可以再次明确,这个rì期不会有变。”萧琎缓缓说道。
    杜伏威抬头想了想,实际上只有四十天时间了,他需要开始准备了,他最终明确地答复了,“请转告楚王殿下,二月初一,我的七万大军将准时进攻历阳郡。”……
    萧琎告辞走了,杜伏威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也在想和萧铣同样的问题,灭亡了李密,那自己割据一方的rì子也就到头了,他要么入朝为官,要么留任地方,或者辞官隐居,无论如何,他需要做一个抉择了。
    就在杜伏威心中感慨之时,忽然,一名士兵从门外疾奔而入,跪地大哭,“大将军,辅将军,他……他去了!”
    杜伏威只觉一阵痛极攻心,他大叫一声,眼前一黑,竟晕倒在地上……
    杨元庆从马邑郡归来时,已经是十二月二十五rì,离新年只差五天了,新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不断听到一声声爆竹在火中炸响。
    杨元庆在三百亲兵的护卫下从东门进了太原城,这一次他收起了旗帜,也换成了普通军官的装束,尽量不让民众认出他来。
    刚走进城门,便看见了在紧靠城门处,摆放了一溜桌子,约七八张,坐着十几名军士,在桌子旁竖起一面大木牌,上用黑墨写着‘募兵’两个大字。
    尽管已临近新年,报名从军依然很多,大约有千余人,排出数百步远。
    桌子前的报名其实只是一种简单的审核,姓名、住址、年龄,父母兄弟情况,隋军的条件比较苛刻,比如年龄,四十岁以上和十六岁以下都不会接受。
    还有独子或者已有兄弟父亲从军者,也不接收,不过这一次杨元庆命令各郡在元宵节之前招募到十五万新兵,任务相当紧迫,所以兵部在下发给各郡的招兵令时,条件明显放宽了,除了年龄限制外,其余限制都可以暂时不考虑。在桌子后面,有一块空地,空地上摆着十几只石锁,每只石锁重四十斤,在报名登基后,每个人需要在这里通过测试,其实就是举锁十下,这一条倒没有放宽,必须通过举锁测试,才能正式从军。
    另外,在靠城墙处,则圈养了一大群羊,大约有上千只,这便是最吸引人之处,只要从军成功,每个士兵都能领到一只羊,作为从军的奖励。
    这便使得很多准备过年后再报名从军的人,都提前赶来报名,目的是能领一只羊给家人过新年。
    “殿下,要不要去看一看?”一名亲兵小声问道。
第一百四十三章 父子交流
    杨元庆望着异常忙碌的招兵军士,其实他知道,如果自己露面,表个态,可以激发更大的募兵热cháo,但他一想到会惹来满城欢迎,心中便有点发憷,他摇了摇头道:“他们很忙碌,我们不要打扰了,悄悄回府吧!”
    亲兵们调转马头,向王府而去,不多时,杨元庆又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和上次不同,这一次他的回家没有惊动家人,府门前冷冷清清,没有家人在外面迎接他。
    杨元庆翻身下马,一回头,却见后面来了一辆牛车,左右跟着几名侍卫,这是他长子杨宁放学归来,杨元庆暗暗点头,乘坐牛车回来,这一点做得不错。
    “爹爹!”
    杨宁从车窗里看见了父亲,高兴地大喊起来,不等牛车停稳,他便从车里跳出,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杨元庆手疾眼快,一把抓住了儿子的胳膊。
    “怎么变得心急了?”杨元庆笑道,语气里有一种善意的责备。
    “看见父亲回来,孩儿高兴,一下子忘记了师父的嘱咐,心静当如水,孩儿知错。”杨宁垂手站在父亲面前,低头回答道。
    说起师父,使杨元庆想起了上次玉玺之事,他便考虑给儿子换一个师父,他觉得李纲在教育自己儿子上出了一点问题,没有让儿子懂得一些根本的道理,才被裴矩所利用,做出幼稚之举。
    不过杨元庆还是想和儿子好好谈一谈,儿子已经八岁,他们父子之间好像还从来没有交流过,这是他杨元庆做父亲的失职。
    “你先回房吧!收拾一下,再来我的内书房,我有事和你谈一谈。”
    “是!孩儿先告辞。”
    杨宁转身向内宅小跑而去,他要告诉母亲,父亲回来了。
    杨元庆望着儿子纤瘦的背影,忽然想起自己八岁时。身高已和chéng rén无异,已经能杀豹博虎,可自己的长子却还是一个瘦弱的少年,和自己完全不像。更像他母亲,这让杨元庆多多少少有些遗憾。{。
    不过,时代背景不同,自己是要经历隋末乱世,确实是需要武力,而儿子则是要由乱入治,需要的是头脑和才学。尤其是嫡长子,那更是自己的继承人,杨元庆忽然觉得自己应该担负起教育儿子的重任,有些东西师父给不了,必须由父亲教给儿子。
    杨元庆走进了府宅,这时,裴敏秋已经听到丈夫回来的消息,连忙迎了出来。“夫君,怎么不派人先来禀报一声。”
    杨元庆十天前离开家时,是带着一点对妻子和裴家的怒气。当时着实冷落了妻子,事后杨元庆也多少有点歉疚,毕竟十年的夫妻,不能因为这件事就恩断情绝,更重要是,这件事他相信和妻子无关。
    杨元庆也笑了起来,快步走上前,将妻子紧紧拥抱在怀中,虽然有点鲁莽唐突,容易让丫鬟们看了笑话。但裴敏秋却不想推开丈夫,她感受到了丈夫有力的臂膀,这种无声的语言使裴敏秋体会到了丈夫心中的爱意,她鼻子一酸,心中的委屈使她眼中湿润了。
    “夫君,吃饭没有?”裴敏秋声音有点哽咽问道。
    杨元庆扶住妻子的双肩。注视着她微微笑道:“已经吃过了,我去内书房,等候我要和宁儿谈谈,你给我煎一壶热茶。”
    裴敏秋吃了一惊,“你要和宁儿谈什么?”
    杨元庆脸上带着笑容,尽量用一种温和的口气对妻子道:“没什么,我发现我太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不是一个好父亲,我想教他一些东西。”
    裴敏秋心中顿时热了起来,丈夫这样说,就说明他原谅宁儿了,她喜极答应,“我给你煎茶去。”
    。。。。。。。
    书房里,杨元庆已经换了一身宽松的衣服,房间里已经端来炭盆,但还没有使房间里变得温暖起来,冰冷的气息使杨元庆的头脑变得愈加清醒,他在考虑怎么和儿子交流。
    其实杨元庆也面临一个选择,因为裴家而放弃长子,还是保住长子而铲除裴家,杨元庆已经很清楚裴家将赌注压在了长子杨宁的身上,将来长子登基,裴家很可能就将是权倾朝野的外戚。
    但杨元庆也知道,现在铲除裴家并不现实,尤其在裴矩还在世之时,过早地铲除裴家会引发山东士族的极度不满,从而引发大乱,影响他平定天下的大局,还是要从容布局,从三年或者五年的时间慢慢铲除裴家。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让儿子明白,他必须跟着父亲走。
    “父亲!”
    门外传来了儿子略带稚气的声音,“孩儿可以进来吗?”
    “进来!”
    儿子稚嫩的声音使杨元庆心中泛起一丝温情,他尽量使心态平和下来,把所有的怒气都摒除在外,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对儿子发火。
    门开了,杨宁走了进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进父亲的内书房,据说这是大隋最高机密之处,他有点好奇,偷偷地张望了一下,却发现除了一棚书架外,再没有其他特殊的卷宗柜,让他心中略略有些失望。
    “怎么,觉得父亲的内书房应该是什么样子?”杨元庆看出了儿子好奇的眼光,便笑问道。
    杨宁恭恭敬敬地垂手而立,低声道:“听师父说,父亲的内书房是大隋王朝的最高禁地,师父说他也很想看看是什么样子。”
    杨元庆不由哑然失笑,一向冷脸正经的李纲也有这种童心吗?这一刻,杨元庆对李纲的印象又好了一分,至少说明他们师徒之间感情很深。
    “是不是觉得父亲的书房有点让你失望?”
    “有一点。”杨宁怯怯生生道。
    “嗯!”杨元庆很满意儿子的诚实,又意味深长说:“其实呢,内书房只是父亲思考和休息的地方,不希望被人打扰,并没有什么机密,若说机密,我大隋最贵重的东西应该是传国玉玺,但它在哪里呢?在晋阳宫地库里,每天要由符宝郎去检查。而且还要侍卫总管和记室参军同时开门,所以说,这么宝贵的东西都在地宫,我这个内书房里还能有什么呢?”
    杨宁听父亲提到了传国玉玺。他吓得脸sè惨白,跪了下来,垂泪认错道:“孩儿做了一件错事,请父亲责罚。”
    “你做了什么错事?”杨元庆不露声sè道。
    “孩儿听信外曾祖父的说辞,把一方假的传国玉玺埋进我们府中后花园里,孩儿以为这对父亲有好处,便信了。孩儿知错,请父亲责罚。”杨宁的泪水扑簌簌从眼中滚落出来。
    杨元庆心中大慰,不怕儿子犯错,就怕儿子不知错,或者隐瞒欺骗自己,只要儿子是真心悔悟,父子之间没有什么不可以原谅,但杨元庆心中还有一个结。这会不会是裴矩让儿子来认错。
    “你告诉爹爹,你怎么知错了?”杨元庆依然平静地问道。
    “三天前,师父发现孩儿的三个裴家学友离开了。便追问孩儿,孩儿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结果,师父把孩儿狠狠打了手板。”
    杨宁抽抽噎噎张开左手,只见手心乌青红肿,虽然已过了三天,但没有消褪,足见李纲将他打得极狠,这让杨元一阵心疼,他连忙问道:“你母亲知道吗?”
    “娘也知道了。她也把我也狠狠训一顿,父亲,孩儿真的知错,不敢了。”
    杨元庆其实只是问儿子,母亲知不知道他被打一事,不料杨宁却说母亲知道了此事。杨元庆忽然间明白了,估计是妻子去了裴家,所以裴家的三个陪读子弟才被转走。
    但光是知错还不行,杨元庆还必须告诉儿子错在哪里?
    “你坐下吧!”杨元庆指了指旁边的坐榻。
    “父亲大人在上,孩儿不敢。”
    “嗯!”
    杨元庆点点头,“那你起来吧!”
    杨宁站起身,杨元庆这才缓缓道:“父亲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吃了不少苦,但也懂了很多事,父亲对你要求并不高,不要你学识多渊博,但至少你要懂大义。”
    杨宁垂手低头,静静地听着父亲的教诲,不敢有半点插嘴,他在礼节上做得很好,但杨元庆并不在意他的礼节。
    杨元庆又道:“其实像今天你初见到我时,从牛车上跳下来,我觉得一点问题没有,甚至你爬树去掏鸟窝,我都不会生气,因为这些都是小节,不拘小节就是率xìng而为,至少在你十二岁之前,父亲不会在意你的小节,但大义很重要,什么叫大义,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你做事不能隐瞒父亲,对父亲要忠诚,像外曾祖父要你埋印玺,作为一个八岁的孩子,你又读了这么书,你应该知道它是件大事,这种事你绝对不能隐瞒父亲,若父亲不在,那你就不能做。”
    杨宁的眼睛又红了起来,“孩儿以为这对父亲有好处?”
    “所以说这就是你不明大义,你怎么知道对父亲有好处?你知道外曾祖父为什么让你埋玉玺,他完全可以让你母亲去埋,但为什么他不找你母亲,而找你,这些问题你想过吗?”
    杨宁浑身一震,他确实没有想过,杨元庆又叹了口气,“因为你还是孩子,有很多事情不懂,又自以为聪明,事实上我告诉你,我现在就害怕别人让我登基,这会坏我的大事,就算是你外曾祖父,他也是有私心,他是为裴家的利益,而绝不是为了父亲的利益。”
    “孩儿明白了!”杨宁心中又悔又恨,他这次是真的明白了。
    “你明白就好,我本来想给你换师父,不过看在这顿手板的份上,这次就算了,明天上午,你跟父亲一起上早朝,每天一个时辰,我给你在紫微半圆堂里安一个位子,你师父那边,我会去给他说。”
    。。。。。。。。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记警告
    次rì一早,杨元庆的马车缓缓停在了紫微阁大门口,一名亲兵迅速拉开了车门,杨元庆走了下来,又转身把儿子杨宁从车上抱下,牵着他的手向大门走去,杨宁的心怦怦直跳,他从未来过紫微阁,更不知从政是什么样子。
    杨元庆之所以决定把长子带来紫微阁,并是想让他学会什么,而是为了让他开眼界,他发现长子正好处于一种半懂不懂之间,让他见识见识从政,他的境界就会上去,这样他就不会再犯埋玉玺那种幼稚的错误。
    紫微阁大门口,七名相国都在等候多时了,他们是在欢迎杨元庆的重新归朝,当杨元庆走下马车时,七名相国一起迎了上来,苏威走在最前面,笑呵呵拱手道:“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就盼殿下归来,殿下再不归来,朝政就无法运作了。”
    他说的是真心话,有堆积如山的奏疏文牒需要杨元庆批示,尽管杨元庆放了很多权,但还是堆积了数百本必须要他签字的奏疏。
    杨元庆也歉然笑道:“很抱歉了,给大家添了麻烦,我会两天之内处理完毕。”
    他和众人一一见礼,这时众人看见了杨宁,一下子愣住了,殿下怎么把世子带来了,杨元庆抱拳对众人诚恳道:“从今天开始,我准备让犬子每天在紫微阁学习一个时辰,为期一年,各位相国都是大才之士,望大家能助我一臂之力,每天指点犬子一二。”
    杨元庆说完。杨宁立刻很配合地跪下,给众人磕头,“小子杨宁,请各位相国多多指教。”
    众人面面相觑,没有想到杨元庆居然把长子带来学习从政,而且是让他们教授,众人大喜过望。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杨宁其实就是未来的太子储君,让他们来教授政务,不仅对自己的个人利益有好处。更重要是,他们能将自己的治国方略灌输给太子,使大隋未来能走向盛世。
    苏威连忙上前扶起杨宁。对众人笑道:“我提一个建议吧!我们七相每天轮流教授世子,八天一轮,其中第八天由世子向殿下报告学习心得,各位同僚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赞成,惟独杜如晦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并不认为杨元庆让世子来紫微阁学习从政是良策,但既然杨元庆已经决定,他就不好出言反对。
    杨元庆又笑道:“那就麻烦各位相国了,也不用专门教授他什么,让他看看奏疏。不明白时再问一问,然后旁听议事,尽量不要影响各位的正常事务。”
    众人欣然答应,苏威牵着杨宁的手,笑道:“那第一天就是我了。我把世子带去了。”
    杨元庆点点头,又吩咐儿子几句,众人这才走进了紫微阁,从十月底出兵马邑郡至今,杨元庆已近两个月没有回他的官房,但他的房间里依旧干净整洁。温暖而明亮,只是他座位旁的柜架上,放满了各种待批的奏疏,足足有几百份之多。
    虽然杨元庆保证相国们三天之内批完,但这么多奏疏牒文还是让他一阵头疼,这倒不是他疏于政务,而是他要考虑并部署天下大局,没有太多的jīng力批阅奏疏,看样子,他必须要临时放权了。
    这时,裴青松走了进来,替他脱去外裳,一边禀报道:“卑职已经整理了一份奏疏目录,并将奏疏分类编了号,殿下可以先看目录。”
    杨元庆点点头,他坐了下来,在桌上拾起奏疏看了看,他瞥了一眼裴青松,淡淡笑道:“最近和萧琎有联系吗?我是说私人联系。”
    “回禀殿下,写过几封信。”
    “哦!那他有没有提到他当太守的威风。”
    杨元庆笑眯眯问:“有没有说到他当父母官的感受?”
    “都提到了,他感慨很深,说在朝廷就像在半空中,不明白民间疾苦,真正深入民众中才会体会到,几个月时间,他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很大。”
    “他说得不错,我一向认为,我身边的官员们都应该去地方郡县磨练,所以沈chūn去了敦煌郡,萧琎去了梁郡,下一步我准备把张亮放去谯郡,他已经向我申请很久了。”
    杨元庆叹了口气,“我一直忙于军务,顾不上你们,现在应该关心一下你们了。”
    裴青松早已心动,他也想做地方官,掌管一方子民,这是他一直的梦想,他只是他一直不敢提出来,今天难得杨元庆提到此事,他便认为是机会了,裴青松咬一下嘴唇,躬身道:“殿下,卑职也想去地方郡县磨练能力,恳请殿下成全?”
    杨元庆眼睛眯了起来,淡淡道:“你可要想清楚,以你的资历,恐怕当不了太守,不能因为你是记室参军,就对你特殊待遇。”
    “卑职不在意,愿为县令!”
    “那怎么行,我的记室参军去当县令,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杨元庆想了一想,缓缓道:“这样吧!你去南阳郡出任长史,好好干几年,做出政绩来,我再提升你为太守。”
    “多谢殿下成全!”
    裴青松心中感激不尽,他是年轻人,天天呆在房间里,心中都生出茧子了,他渴望能出去,做一方父母官,为民造福谋利,这是他读书时的远大志向。
    裴青松心中欢喜得要炸开了,他躬身退了下去,走到门口,却正好遇见杜如晦,杜如晦见他满脸喜sè,不由奇怪地问:“出什么事了,这么高兴?”
    “杜相国有所不知,殿下终于同意把我外放,出任南阳郡长史,这一天我已等待很久了。”
    杜如晦一怔,忽然明白过来,心中涌起一股苦涩,“你。。。真想去地方?”
    裴青松点了点头,“这是我的心愿!”
    杜如晦心中叹一口气,只得拍拍他的肩膀,“不管怎样,既然有调动,总要给家主说一声。”
    杜如晦提到家主,顿时使裴青松呆了一下,他忽然也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这个消息家主未必会高兴,刚才喜悦的心情顿时又变得沉重起来。
    杜如晦敲了敲门,“殿下,是我!”
    “见来吧!”
    杜如晦走了进去,只见杨元庆正在批阅第一份奏疏,他连忙上前深施一礼,“殿下辛苦了。”
    杨元庆放下笔,“杜相国有什么事吗?”
    “卑职想说说世子之事。”
    杨元庆笑了笑,“你觉得我把儿子带来学政,不妥吗?”
    “殿下的想法是不错,这样可以让世子见识一下政务,只是卑职觉得,一年时间太长了一点。”
    杨元庆听出他的弦外之音,便道:“你就直接说吧!到底有哪里不妥?”
    杜如晦叹息一声道:“卑职只是觉得每个相国的治国方略都有所不同,比如说有的相国选才偏重于世家名门子弟,有的相国又觉得应公平选择,偏重于寒门子弟,他们会把各自的想法灌输给世子,思路相左,而世子年少,卑职担心他可能难以接受。”
    杜如晦说得很含蓄,他其实就是在提醒杨元庆,当心相国们各怀私心,误导了世子。
    杜如晦的话倒提醒了杨元庆,这一点他确实没有想到,他只是想让儿子看看奏疏,不懂的地方问问相国们,这样也不是很影响相国的公务,他却没有意识到,相国们会刻意给世子灌输自己的理念,这倒是件麻烦事。
    “那依你之见,该怎么办?”
    杜如晦心中已有腹案,连忙道:“卑职觉得如果时间短一点,那影响就不大了,毕竟世子只是来长见识,不是真的来学处理政务,卑职建议三个月即可。”
    杨元庆沉思片刻,终于点点头,“就依你的建言,三个月为限。”
    这时,杜如晦迟疑一下又问:“殿下真的决定让裴参军去地方为官吗?”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这有什么奇怪,沈chūn和萧琎都去了地方,张亮我也打算让他去谯郡,为什么裴青松不行?让他去地方磨练,对他更有好处。”
    “那殿下有没有考虑让谁来接裴青松的参军职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