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磁崆嗨刹恍校咳盟サ胤侥チ罚运泻么Α!
    “那殿下有没有考虑让谁来接裴青松的参军职务?”
    “我打算调褚遂良来出任记室参军,他这次赈灾青州饥民,干得很出sè,能力很强,所以我决定调他入朝廷任职,张亮的空缺就让韦纶来接任。”
    杜如晦虽然明白杨元庆调走裴青松的真正用意,但他却不好说什么,只能说是裴矩大意,做了不该做的事,引起了杨元庆的jǐng惕,这算是一个jǐng告吧!
    “卑职没什么事了,不打扰殿下,卑职告辞。”
    杜如晦刚要走,杨元庆却想起一事,从旁边棚架里抽出厚厚几大叠奏疏,足有三百余份,占整个奏疏牒文的八成以上,杨元庆笑道:“这些奏疏你们拿去商议共决吧!”
    杜如晦有些愣住了,这是杨元庆在放权啊!
    “殿下,这。。。。。”杜如晦有点不知所措。
    “没什么。”
    杨元庆笑了笑,把奏疏推给杜如晦,“主要这些奏疏太多了,我一个人处理不了,怕误了大事,大家一起帮我处理一下吧!”
    杨元庆没有任何表态,这时杜如晦隐隐有些明白过来,有些话确实不能说出来,恐怕在扫平天下之前,都会遵从此例。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第一百四十五章 沉重打击
    苏威牵着杨宁的手在紫微阁的长廊上慢慢走着,孩子尚未长大的小手给他一种温情之感,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孙子,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握着孩子的手了。
    不过苏威此时想得更多的却是大隋的未来,仅仅一个时辰的交流,便让他看到了一种希望,俗话说,从小可以看大,一个人长大后的xìng格在他孩提时候便能看得出来。
    杨宁和他父亲杨元庆完全不一样,他没有父亲那样强悍,那样独断专行,那样心狠手辣,杨宁则是温文尔雅,更加宽仁,更加谦虚知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一个仁君。
    几乎每一个文官都渴望自己的君主是仁君,能宽以待臣,能善待臣民,使大臣不以言获罪,不会被廷杖羞辱。
    苏威也是一样,尽管他已经垂老,但他希望自己的子孙也能得到杨宁的恩泽,希望苏家也能像裴氏一样,成为名门世家。
    杨宁无疑就是他的希望,几乎整整一个时辰,他都在悉心地教授他,他恨不得自己担任少师之职,用他余生的时间来教授杨宁。
    但他也明白,杨元庆不可能答应,苏威也曾经嫉恨后裴家,拥有将来的皇后和太子,这么强大的权力资源,但现在他不嫉恨了,他已经看出,杨元庆不会容忍裴氏一家独大。
    打击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的外围势力,实际上就是一种预兆,杨元庆要逐渐削弱世家的影响,确实,名门世家首先考虑的不是朝廷利益,而是家族利益,这在一个王朝的早期或许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到了中后期。这些名门世家就会成为朝廷的最大威胁。
    山东士族的影响力必然会逐渐减少,这让苏威感到十分快慰,苏家也算是关陇大族,也出了不少人才,像苏定方,其实也是苏威的远房族孙,只是在文官方面稍弱了一点。
    如果苏家能得到世子的恩泽,那么他的一番心血也没有白费。全文字。。
    “世子。看一本奏疏。首先要注意格式,注意条理,注意书法,这虽然只是外在的东西,但可以看出上奏者的品行。
    一本格式工整、条理清楚、书法优美的奏疏,就说明上奏者是一个很有秩序的人。说明他的思路很清晰,说明很在意自己的名声。
    这样的人在品行上不会有大问题,所以说见文见其人。见字见其行,也就是这个道理。
    相反,一本思路混乱。书法缭乱的奏疏,这样的上奏者首先就说明他内心浮躁,不能从容处事。”
    苏威说得很慢,侃侃而谈,杨宁也全神贯注地听着。至始至终没有插一句话,这让苏威感到十分欣慰,一个善听者,也那就能成为纳谏如流的君王。
    这时,他们走到了杨元庆的官房门前,苏威的心中有些失落了,下一次他还要等七天,他眼珠一转,或许他可以把崔弘元的那个名额要过来。
    “世子觉得老臣今天讲解如何?”苏威微微笑问道。
    杨宁很喜欢苏威的低姿态,一点没有师父那种严厉,和蔼慈祥,讲解得很入味,使他懂了很多东西,他深深行一礼,“多谢苏相国悉心指教,一rì之师,一世之恩,小子铭记于心。”
    “呵呵!这是应该的,我就不进去了,你去见父亲吧!”
    苏威松开他的手,微微点头,转身走了,杨宁一直目送他走远,这才敲了敲门,“父亲,是我,可以进来吗?”
    “进来吧!”房间里传来父亲柔和的声音。
    杨宁推门进了房间,这也是他第一次进父亲的官房,心中多少有点胆怯,同时也有点好奇,好奇心是孩子的天xìng,杨宁毕竟也才八岁。
    他偷偷打量一眼房间,和家中的内书房一样,也很简洁,几乎没有什么家具,不过要比家中的内书房宽大得多。
    杨元庆正在批阅奏疏,他也很关心儿子的收获,见儿子进来,便放下笔笑道:“今天和苏相国学了什么,有收获吗?”
    杨宁深施一礼,“回禀父亲,苏相国教孩儿怎么看奏疏,通俗浅显,孩儿收益良多。”
    “嗯!”杨元庆点点头,“你愿意这样和相国一起学习吗?”
    “孩儿非常愿意,苏相国教了师父没有教的东西,如何看人看事,使孩儿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杨元庆这时想起了杜如晦之劝,儿子正在半懂不懂之时,不良的灌输,只会误导儿子,苏威才华是有的,能力卓著,就怕他有私心。
    不过,杨元庆相信苏威的私心只是想和儿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倒不至于误导,反倒是卢豫和崔弘元会给儿子灌输世家择优的思想。
    杨元庆点点头,“明天是杨内史,后天是杜相国,老崔相国年纪大了,就不要烦扰他,你就找杜相国,卢相国事务繁忙,你也不要去打扰,可以找苏相国,明白了吗?”
    “孩儿明白了!”
    杨宁犹豫一下又道:“如果父亲没有什么事,孩儿想回学堂了。”
    “去吧!以后不用过来请示,可以直接去学堂。”
    “孩儿记住了,先告退。”
    杨宁行一礼走了,杨元庆望着儿子的背影走远,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他才深深感受做父亲的不容易。
    。。。。。。。。
    夜幕渐渐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各自回家,大街上行人渐渐稀少,太原城终于安静下来,但裴府内却笼罩在一种不安和紧张之中。
    裴矩书房里,裴矩脸sè铁青,眼中喷出一种掩饰不住的怒火,他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裴青松辞去了记室参军之职,去担任南阳郡长史,这个消息让裴矩几乎晕厥过去。
    裴青松跪在地上,低头一言不发,尽管他渴望去地方任职,出任南阳郡长史是他的梦想,但他也知道,很难过家主这一关,他只能接受处罚。
    裴矩指着他,声音气得发抖,”你。。。你这个混蛋,你知道为了你这个记室参军,我们裴家付出多大的代价,我连相国之位都辞去,你却不干了,你。。。你对得起家族,对得起我吗?”
    “祖父息怒,保重身体要紧。”裴晋在一旁小声劝道。
    “天啊!我们裴家怎么有如此愚蠢的子弟。”
    裴矩捂着头重重倒在靠垫上,他简直要气疯了,此时裴矩已经完全被这个消息气昏了头脑。
    他想起当初为了谋取这个记室参军的职务,自己不惜辞去相国之职,完全放弃了朝堂生涯,就是为了给后辈谋取仕途,为裴家将来的朝堂地位打下基础,没想到他的心血就这么白白毁了,毁在这个无知小儿的身后,这一刻,裴矩心中有一种万念俱灰之感。
    旁边裴晋却有些暗暗欢喜,裴青松一直是他在家族的大敌,如今裴青松自毁前途,使裴晋心中一直压着的石块一下子被搬掉了。
    他心中不由冷笑,这个裴青松确实愚蠢,天下记室参军只有两人,而长史不知有多少,孰重孰轻,连这个都分辨不了,他还混什么官场,若是自己,至少要做三年记室参军,再去大郡为太守,五年后再回朝廷,这才是为官之道,可是此人。。。。真是个官场白痴。
    裴晋心中蔑视,但脸上没有一点表露,只安慰祖父道:“或许这是楚王殿下想磨练一下青松,未必是坏事,祖父不要太生气,孙儿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长孙的劝说使裴矩慢慢冷静下来,其实他也意识到了事情有点不对劲,只是他正气头上,没有仔细考虑这里面的前因后果,一旦冷静,他便有些回过味来,难道。。。难道这是杨元庆对自己的jǐng告?
    越想越有可能,他刚要细问,这时,门口管家禀报,“家主,卢相国来访。”
    居然是卢豫来了,裴矩连忙对裴晋道:“你替我去把卢相国请到这里来。”
    裴晋快步出去了,裴矩这才对裴青松恨声道:“这件事已经无法挽回,我也不能再说你什么,你走吧!只怪我看错了人。”
    裴青松不敢争辩,含泪磕了一个头,“家主保证,孙儿告辞了。”
    他站起身,慢慢退了下去,裴矩长长叹了口气,自己一念之间,做错了一件大事,惹出了无尽的后患,令他悔之不及,让他心中有点万念俱灰之感,觉得裴家的前途就从此完蛋了。
    不多时,裴晋把卢豫领到了祖父书房,范阳卢氏和闻喜裴氏百余年来一直便有联姻,彼此之间互有扶持,卢豫和裴矩还是亲家,裴矩的次孙裴著,也就是裴敏秋的亲兄,所娶的妻子就是卢豫的女儿,所以在辈份上卢豫比裴矩要低一辈。
    离裴矩书房还有百余步,远远看见裴青松从另一个出口离去了,卢豫便低声问裴晋,“我没猜错的话,你祖父现在心情一定很糟糕吧!”
    裴晋点点头,叹息道:“青松辞去记室参军,对祖父打击很大。”
    “嗯!我就是来劝劝他,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坏。”
    他们来到书房门口,裴晋禀报道:“祖父,卢相国来了。”
    “请进来吧!”房间里传来裴矩无比惆怅的声音。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第一百四十六章 连夜回乡
    卢豫走进房间,见裴矩拄着拐杖,无力地坐在榻上,神情十分沮丧,连一丝勉强的笑意都没有。//。。//
    想到从前裴矩何等老jiān巨猾,天大的事都不露声sè,而现在。。。。。。卢豫心中叹息一声,裴矩真的已经老了。
    “裴叔,请受小侄一礼!”
    卢豫上前一步,深深施一礼,裴矩仿佛这才从梦中惊醒,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道:“我身体不适,站不起来,卢相国别怪我失礼。”
    “哪里!哪里!裴叔是长辈,我应当礼敬裴叔。”
    裴矩点点头,对裴晋道:“还不快请相国坐下!”
    裴晋连忙搬来坐榻,又铺上坐垫,恭恭敬敬道:“卢二叔请坐!”
    卢豫拱拱手,坐了下来,他对裴矩笑道:“青松的事情我也知道了,不过这件事也不能怪青松,并非他主动提出,而是楚王殿下鼓励他去郡县磨练。”
    “我就知道他傻!”裴矩咬牙道。
    其实裴矩已经想通了因果关系,这肯定就是因为玉玺事件惹恼了杨元庆,他对裴家的一记jǐng告,如果仅仅是jǐng告倒也罢了,他就害怕杨元庆决定对付裴家,打压裴家在新王朝的地位。
    直到此时,他才想起当年他和裴蕴之争,现在看来,裴蕴是对的,裴家是裴家,杨元庆的杨元庆。
    作为一个帝王,是不会容许任何一个家族威胁到他的地位,自己居然还要想控制世子,杨元庆可能准许吗?
    裴矩陷入深深的懊悔之中,根本原因并不是埋玉玺事件,埋玉玺事件只是一个引子,根本原因还是在自己当年和裴蕴的路线争执上,自己走错了。
    他裴矩押准了杨元庆,却把杨元庆也变成了他的红利,问题就在这里。
    只是现在想改。已经有点晚了,裴矩这一刻就觉得自己成了裴家的千古罪人。
    卢豫却看出了裴矩的心思,其实他来找裴矩也是有很深的忧虑,他觉得杨元庆在刻意打压山东士族。虽然上一次打压卢家和崔家的外围利益已经过去。
    但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心中十分不安,杨元庆竟然不准他和崔弘元教授太子,这明显是怕他们给自己灌输世家思想。
    这就从一个侧面看出了杨元庆对世家的态度,这让卢豫心中很忧虑,特地赶来请教裴矩,不料裴矩却被打击得更深。
    不过卢豫知道,裴家其实还是有希望。只是裴家的希望在将来,他便婉转说:“今天发生了紫微阁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不知裴叔是否已知悉?”
    裴矩从自怨自艾中清醒,无jīng打采地问道:“什么事?”
    “今天楚王殿下把世子带去了紫微阁,请七相国教授世子见政,每天一个时辰,连续三个月。”
    卢豫说完,目光紧紧地注视着裴矩。他不相信裴矩对这个消息不感兴趣,如果裴矩真的没有反应过来,那他就真的是老朽了。
    裴矩先是一怔。随即眼睛蓦地亮了起来,变得神采奕奕,惊喜地问道:“你说的可是真?”
    卢豫点点头,“当然是真!”
    裴矩干涸的心田里俨如流进了潺潺清泉,他当然很清楚这里面的深意,这就是说明杨元庆没有放弃世子,只要世子能保住,那敏秋的皇后之位也就能保住。
    那么就算裴家暂时被打压,那么只要将来世子登基,那么裴家就还有起来的希望。尽管这会是几十年之后的事,但还是让裴矩看到了一线希望。
    这一刻,裴矩就像枯木逢chūn一样,浑身上下有了生机,头脑又恢复了一贯的jīng明。
    裴矩回头瞪了一眼长孙裴晋,“这么重大的事情。你怎么不向我汇报?”
    裴晋连忙躬身道:“孙儿也不知此事,孙儿不在紫微阁。”
    这句话明显是把裴矩的不满引向裴青松,裴矩刚刚平息的怒火蓦地又升起来了,这个青松真的是没有一点官场头脑,这么重大的事情,他竟然不说,还要卢豫来告诉自己,这样的裴家子弟不用也罢。
    裴矩克制住了心中的怒火,他看了一眼卢豫,感觉卢豫有心事,裴矩知道卢豫不会为了告诉自己世子之事而上门,他必然是另有所图,他的语气也变得亲切起来。
    “卢贤侄有什么烦心事吗?”
    “不是我有烦心事,而是我们山东士族都有烦心事。”
    卢豫叹了口气,“殿下竟然不准我和崔弘元教授世子,明显是对世家不信任啊!”
    这个问题裴矩心知肚明,他笑了笑道:“关于将来山东士族的地位,卢贤侄倒不用太担心,他就算再不喜欢世家,但他还是要用,他现在打压山东士族,其实只是为了给将来的关陇贵族及关陇士族留出位子来,只看韦纶被升为记室参军,就应该明白了。”
    。。。。。。。。
    卢豫告辞走了,裴矩一个人坐在房间里静静地思考着对策,此时他足够的冷静和理智,他相信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裴家而言,几十年时间不过千年家族中的一瞬,只要人才不失,那么裴家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裴矩深深叹息,很多年前他就想亲自去抓家学,可直到今天也没有成行,称自己最后的几年,他必须要回闻喜本族,必须要把大部分财源都用在对后辈的子弟的培养之上。
    杨元庆一朝不能得志又如何,只有裴家有足够的人才,那么世子即位后就将是裴家的chūn天。
    想到这,裴矩取出一张纸开始提笔疾书,这时裴晋送完卢豫回来,他不敢说话,静静地站在祖父身旁。
    不多时,裴矩写了一封短信,把墨迹吹干,放进了信封里,小心压上了火漆,他把信递给长孙,“明天把这封信替我交给杨元庆。告诉他,我已连夜返回闻喜老家。”
    裴晋一惊,“祖父,这是为何?”
    裴矩淡淡一笑。“这是我向他服软,他今天既然jǐng告了我,那我就得做出认输的姿态来,所以我今晚会离开太原,只有这样,裴家才会暂时逃过这一劫。”
    裴晋黯然低下了头,裴矩又微微笑道:“这或许是好事。我可以专注教育裴家子弟,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也算如愿以偿。”
    裴矩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也变得伤感起来,“这一别,或许和他就是永别了,你替我转告他,我一直很怀念在乐平公主府上和他初次相见。”
    裴晋默默点了点头。接过了信。
    。。。。。。。。。
    裴青松并不住在裴府,在他担任记室参军后不久,裴矩便给了他一座小宅。占地只有两亩,但足够有他们一家人居住,小宅离裴府不远,步行一炷香便可走到。
    裴青松心事重重地返回了家,走到家门口,却见门口站着一人,他愣了一下,“是谁?”
    “是我,裴参军。”
    来人上前向他行一礼,“殿下请你去一趟紫微阁。”
    裴青松认出了此人。是楚王身边的亲兵,他看了看夜sè,已经很晚了,不由迟疑了一下,“现在吗?”
    亲兵点点头,“殿下让你现在过去。”
    裴青松答应了。“好吧!我这就去。”
    亲兵牵上来两匹马,裴青松翻身上马,跟着亲兵向晋阳宫疾速奔去。
    。。。。。。
    夜sè笼罩着晋阳宫,百官们早已放朝回府,宫内格外寂静,紫微阁三楼的楚王官房内依然亮着灯光,杨元庆还没有回府,今天是他上朝第一天,政务格外繁忙,有数十份紧急的奏疏需要他批阅。
    房间里光线柔和,杨元庆正全神贯注地批阅着奏疏,在他身旁已经堆了厚厚一叠,从早上到现在,他已处理了大半,只剩下十几份,最多再有一个时辰,他便可以完全处理好。
    这时,门敲响了,外面传来记室参军张亮的声音,“殿下,裴参军到来。”
    今晚正好轮到张亮当值,张亮也即将离职,出任谯郡太守,将由西河郡长史韦纶来接任他的参军一职,而裴青松的参军职务则由马邑郡长史褚遂良来接任。
    “让他进来!”杨元庆没有抬头,继续批阅他的奏疏。
    裴青松心事重重走进了房间,他不知道这么晚楚王还找他做什么?尽管他现在没有正式离职,还要等褚遂良从马邑郡赶来交接,但今晚不是他当值,一般楚王不会找他,直觉告诉他,楚王找他应该和白天之事有关。
    “参见殿下!”裴青松上前深施一礼。
    杨元庆抬头看了他一眼,笑问道:“今天被家主训斥了吧!”
    裴青松默默点头,“就在刚才被家主狠狠训斥了一顿。”
    “这个可以理解,你原本是记室参军,却要当什么地方官,你们家主确实想不通啊!”
    裴青松低下头,一言不发,杨元庆想了想,又意味深长道:“好吧!我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可以留下继续担任我的记室参军,也可以去出任南阳郡长史,你可以选择。”
    裴青松咬紧了嘴唇,尽管他也知道,为了家族利益他应该留下来,但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我不想留下,愿意去南阳郡。”
    “为什么?家族不重要吗?”杨元庆不解地问道。
    “家族虽然重要,但我的梦想。。。。”
    裴青松叹了口气,“家族不缺一个记室参军,但这却是我的人生抉择,我绝不后悔!”
    杨元庆赞许地笑了,他站起身走到裴青松,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注视着他道:“去南阳郡好好干,干出政绩来,五年后,我升你为京兆尹。”
    裴青松忽然有一种想哭的感动。
    。。。。。。。。
    当天晚上,一辆马车在几名骑马随从的护卫下驶出了裴府,在城门关闭前,驶出了太原城,向南方闻喜县驶去。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消息
    随着新年渐渐到来,太原城内又下了一场小雪,二十九rì一早,一辆牛车缓缓驶进了太原城。
    牛车里坐着杨元庆的婶娘沈秋娘,此时的沈秋娘已年过五十,岁月的风霜已悄然染白了她的两鬓,眼角和额头也布满了细细的皱纹。
    但眉眼间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清秀,她掀开了牛车上的帘子,好奇地打量着这座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大都城,这是她第一次来太原。
    和其他城池一样,太原城也充满了新年的气息,家家户户屋檐下挂满了风鸡和熏肉,一根根长竹竿竖立在院中,竹竿上挑着sè彩艳丽的各种旗幡,在寒风中飘扬。
    不时可以看见有人府前点起一堆火,把竹筒子扔了进去,片刻竹筒爆开,爆竹声响,这就意味的新年除瘟辟邪的开始。
    她还看见有人向井中投入芝麻二十七颗,小豆二十七颗,念念祈祷,这是辟瘟的风俗。
    “大娘,这里的风俗和我们一样啊!”
    说话的是一个仈jiǔ岁的女孩,长得伶俐乖巧,她叫阿涞,是衡山脚下的一个孤儿,三岁就失去父母,一直被沈秋娘收养,沈秋娘极为喜爱她,这次来太原,特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