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子嫡孙(科举)-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嘉定县也算是天子脚下,文风颇盛,因此这一回的考生数量竟十分庞大,谢珝他们来的时间尚能算早,可前面也已经排了几列极长的队伍,三人互相看了看,便提着考篮跟到了目测起来最短的那一列后面。
只不过他们还没有排上多久,就有个留着两绺胡须的中年男子朝他们走过来,身后还跟着两个体格健壮的衙役,直到走到他们面前才停下脚步,语气中略带了一丝谦卑地问道:“不知三位小公子可是谢阁老府上的,和晋王府上的?”
谢珝一见这人,便想起了他与萧翌四年前参加书院初试那件事,心有所悟,闻言便道了句:“正是。”
这中年人闻言,便说出来意,言道他是本县的师爷,受县令之命接几位小公子过去,在另一边有专门为他们这类官宦子弟开的入口,便不用继续在这边排这么长的队了。
顾延龄与谢琅闻言,便齐齐看向谢珝,谢珝心中略一思索,便点头应了下来。
无论什么时代,都有特权阶级,只要不损人,那用一用也无可厚非。
况且,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三人随这位师爷过去之后,果然在那儿碰见了互相结保的那两位,稍作寒暄了片刻,便开始进场了。
只不过县令给他们的特权也就仅仅如此了,进场时的搜检做得亦是十分详细,检查考牌,对照面貌,脱外衣检查什么的自不必说,衙役们甚至将某些人带的糕点都一块块捏碎来看,生怕里头有人夹带了小抄。
不过幸好的是这些衙役们动作都很规矩,谢珝曾听过往年参加过科举的师兄们说起,在府试,乡试的时候,县衙里的衙役们就不够用了,主考官和学政们便要从军营中征调兵丁来做这些活儿,那些人里面有些却是颇为敌视读书人,一遇上对他们态度不好的,工作不怎么配合的,手下也就没了个轻重,十分粗鲁,态度也极差。
然而考生们也只能忍着,总不能因为这件小事就不考了吧。
所幸便是谢珝他们暂时还没有遇到。
入场之后,三人便分开,拿着考牌去各自去找各自的号房。
谢珝倒是运气不错,没一会儿就找到了,另一头的顾延龄跟谢琅还在像个没了头的苍蝇似的乱转,最后索性找了个衙役带着他们过去。
号房里面极为狭小,又窄又矮,除了凳子之外,便只有一张桌子。
不过这条件却不能说是简陋,毕竟嘉定县的号房内修缮得不错,不漏风不漏雨,比某些条件不怎么好的县里,号房顶上还是用茅草粗略盖住的,已经好太多了。
桌子跟凳子上有些灰尘和蛛网,谢珝便从考篮中拿出一块帕子,细细地擦过好几遍才落座。
又等了好半晌,考试才正式开始,头一天只考帖经,这项对于谢珝来说最简单不过。
近年来他的台阁体写得愈发好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握笔也多了许多力气,写出来的字自然有了筋骨,如今他的字已经有了他爹的几分意蕴了,秀润华美,正雅圆融。
没用多长时间,谢珝就将考题全部答出,仔细检查了一番没有发现错漏之处后,他便交了卷出去,毕竟此时的天气还有些冷,他也没兴趣在号房里挨冻。
他们之前便考虑过,三人交卷时间可能不一样的问题,一开始他们便约定好,谁先交卷便先行回去,不用在外面等,因此谢珝出了考场,便提着考篮走了回去。
待到快到中午的时候,顾延龄跟谢琅才回来,彼时谢珝手中还握着一卷书在读,见到他们俩居然是一块儿回来的,还有点儿诧异,不过看他们心情仿佛很好的模样,便知发挥得不错,也就没有多问。
一块儿用了午膳,便又各自回房温习了。
第二日考的是经义,也就是之前说过的读后感,一开始这种考题便难不住谢珝,如今在林行道门下读了四年书,便更是信手拈来了,依然是提前交卷。
第三日考墨义,比之比一天的帖经,这些里面倒是有几道颇有难度的题,对谢珝虽称不上难,但他还是想仔细了才动笔,以免解释出错来。
最后一日考的是杂文和诗赋,谢珝依然答得驾轻就熟,他面上神色淡淡,修长匀称的右手稳稳地将笔握住,落在纸上的每一个字都方正雅致,丝毫不乱,一如他沉稳的内心。
答完,检查,交卷,一气呵成。
至此,县试终于落下帷幕,剩下的便是等待放榜。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半日闲
三十四、半日闲
县试结束后,从嘉定县回去; 谢珝便难得的享受到了几日闲适的时光。
每日不是去正德院陪祖母和母亲说话; 就是指导阿琯练字; 亦或是逗弄逗弄团子似的幼弟阿珏; 尽量弥补这这四年来因自己不常在家中,无法陪在家人身边的遗憾。
这日,他刚从正德院回来,便有门房上的人送来帖子,打开一看,居然是顾延龄下帖子请他与沈行舟下去去城外的庄子上打猎。
让这厮这么一提及起来,谢珝还真不免有些手痒; 再者原本就跟沈行舟说好了等他们考完再聚; 这不是正好吗?
心下想定; 便去了正房,同乔氏说起这件事。
乔氏闻言倒没什么意见,反而颇有兴致地同他说道:“你们几个也许久没见了,出去一道聚一聚也是应当的; 你也别整日闷在家里。”
谢珝便对她好脾气地笑了笑; 开口道:“您说的是。”
乔氏自然听出他话里那丝无奈,不由嗔了他一眼,心道还不让人说,你这几天难道不是天天闷在家里吗?
她虽已是三个孩子的娘了,可到底年龄并不如何长,再加上保养得极好; 做出这样的神情来看着也十分自然。
绕是谢珝也不得不承认,少女感这种东西,果然是要靠自己心态好,和有人宠才能出来的。
一如他祖父对待祖母,又如他爹对待他娘。
瞪完儿子,乔氏又道:“前几日我正好让人给你做了些衣裳,里面就有几套骑装,我儿身高腿长,穿着一定好看,我这就让锦年拿过来给你试试?”
虽然是问句,可话中满是“你拒绝试试?”的意味,谢珝不免失笑,自然答应下来。
惹得在乔氏身边坐着的谢琯捂着嘴儿直笑,一双杏眼都弯成了两弯月牙儿。
待到谢珝去里间将那套紫色团花的骑装换上出来,乔氏和谢琯登时便是眼前一亮,就连屋里有几个年纪不大的小丫鬟一见便由不得红了脸。
看得出来这套衣服是用足了心思的,从用料,到裁剪做工都极为精细,正是将他肩宽腰细,身高腿长的优点都显了出来。
他平日之中多穿青色,月白等清淡之色,甚少穿如此鲜亮的颜色,不同于他平时着广袖大衫或直缀道袍的俊逸雅致,这套衣裳竟是衬得他容色摄人,令人不敢多看。
乔氏见状便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一边的大丫鬟吩咐道:“锦云坊这次做得不错,回头多给些赏。”
丫鬟自是躬身应下。
见乔氏满意了,谢珝便出言告退,乔氏正要点头,旁边的谢琯就急急开口:“哥哥,我能不能也跟着你去啊。”
谢珝向来宠她,又想起顾延龄那张帖子上也没说不能带人,他家阿琯向来懂事,不是爱闹脾气的性子,带着也无妨,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这兄妹俩感情好,乔氏也自然不会阻拦,只对谢琯道:“去了可要听你哥哥的话。”
谢琯自是满口答应,欢呼了一声便回房换衣服去了。
看着她的背影,乔氏不免有些头疼,对谢珝道:“你看看她,明年都是要及笄的大姑娘了,还这么不稳重。”
谢珝闻言便笑道:“母亲不必忧心,阿琯也就是在我们面前活泼了些,您这些年带她出门,有谁不夸她娴静端庄,说您教女有方啊。”
说罢,又补了一句:“再说了,咱们谢家的女儿,有点儿小性子也无碍,总有我们替她撑腰呢。”
乔氏闻言后半晌无语,心道你还用说你爹太过宠阿琯了,你看看你自己?
幸亏还有阿琯本身性子好,还有她这个做娘的在一边儿看着,才好悬没被你们这父子俩给带歪了。
越想就越愁,索性不再想,冲谢珝摆了摆手,便让他也去准备了。
==========================
谢琯换了一套蓝色的骑装,头发也没有挽髻,反而高高束起,更显简约干练,若不是从相貌上看还能看出来是个女子,旁人指不定就把她当错了。
兄妹二人各自骑了一匹马,骑术都不错,不过一会儿,就到了顾延龄的庄子上。
顾延龄的庄子是晋王几年前就给他的,离城三里地,并不远,骑马也就一会儿的功夫,不过谢珝心里还是有点儿可惜,翻羽这次没带回来,留在广陵的宅子里了,要不然,今个儿想必能玩的更畅快些。
他们一到门口,便有提前候在这儿的晋王府侍卫替他们引路。
到了场中,谢珝才发现不光自己一个带了人,沈行舟旁边也立着一位身形高挑,面容姣好的女子,二人的五官有几分相似,他便想起了沈行舟似乎有个妹妹?
看来这便是了。
谢琯似乎对这位沈行舟的妹妹十分熟悉,下了马便丢下自己哥哥走了过去,口中还欣喜地道:“静水姐姐,你也来了。”
谢珝看着她的背影十分无奈,叹着气地摇了摇头,只好走到同样被丢下的沈行舟身边。
二人对视了一眼,皆想到了四年前琳琅楼里的那一回,不免笑了起来。
场中不见顾延龄,谢珝不由得向沈行舟问起。
沈行舟闻言正要回答,就看见前方走过来的那个身影,后面跟着一大群抬着东西的人,便给了谢珝一个眼神,让他往后看。
收到沈行舟的示意,谢珝转头一瞧,便半晌无语。
顾延龄他身后那些人抬的难道不是各种肉类,蔬菜,还有烤肉用的架子吗?
说好的打猎,为什么突然就变成野炊了?
谢珝:……
沈行舟:……
可偏偏被他们这么看着的人却一点儿自觉都没有,见到谢珝来了,还兴高采烈的冲他招了招手,然后一溜小跑了过来。
熟稔地把胳膊搭到这两人肩上,同他们说个不停,什么他好不容易才把这些东西从老爷子手里借出来,什么那些肉都是新打的,吃起来口感定然不错,还有什么他还偷偷带了一壶酒,上好的梨花春,待会儿他们可要不醉不归……
谢珝听到最后一句,便转过头,似笑非笑地望着顾延龄,尾音上扬,慢悠悠地问他:“不醉不归?”
沈行舟虽然没说话,眼神里却也是一样的意思。
“咳咳。”顾延龄顿了顿,才小声道:“多少喝一点儿总没事吧?”
谢珝闻言便笑了,语气温煦地同他说道:“延龄啊,容我提醒你一句,明日可就是县试放榜的日子了,你现在再好好想想,还要不要喝了?”
一说放榜,顾延龄倏然打了个颤儿,顿时想到了前几天被县试题目支配的恐惧。
头一天的帖经倒还好,不怎么难,他也能写上个八□□九,可到了后头几日,那些题他就怎么看怎么难,最后也只得挖空了心思,绞尽脑汁地将读进去的那点儿书翻来覆去,才勉强答满。
不过至于成绩,他就不怎么期待了,虽然说县试是最简单的,他也觉得希望很渺茫,能取上便是老天闭了眼吧。
不过他对自己不抱希望,不代表晋王不抱,要是最后放榜了,上面没有他的名字,指不定要被怎么收拾呢。
谢珝一见他怂成这样,又不免要开口安慰他:“县试是最简单的,你都跟我说过你是如何答的题,放心吧,你跟阿琅都能成的。”
可能是来自学霸的预言比较有可信度,也有可能是顾延龄的脑神经比旁人的粗上很多,听完谢珝说的话,竟然也就这般放下心来,又开始嚷嚷着要偷偷喝酒了。
沈行舟见状,不免朝谢珝看去。
果不其然,谢珝的脸有点儿黑。
不过就算顾延龄再怎么不长心,也毕竟是他们一块儿长大的,还能怎么办,凑活过呗,还能离咋的?
看着顾延龄又忙着去安排那些野炊的事儿,沈行舟便在谢珝身旁站定,抱臂望着,口中问道:“我听说崔阁老那个认回来的的孙子,也在广陵书院,还跟你都在林先生门下?”
谢珝闻言便“嗯”了一声。
沈行舟听了便转过身来,饶有兴致地继续问他:“那你们两个在书院中谁读书更好些?”
他话音落下,谢珝就轻笑了一声,毫不在意地出言道:“还好,也就十比九胜吧。”
作者有话要说: 三更完毕~
☆、梨花春
三十五、梨花春
一听他这话,沈行舟先是一愣; 随即便笑着摇摇头; 道:“从前倒是少见你如此; 看来这四年你也变了不少。”
谢珝闻言; 眼神微动,才道:“表哥也总跟你说一样的话,只不过我自己却没觉得。”
沈行舟又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才收回目光,并未再开口。
正好这时候顾延龄也在那头把东西都准备好了,便冲他们喊了一声,让他们赶紧过来。
二人便从善如流地走了过去。
不得不说顾延龄这几年的纨绔子弟没有白当; 准备的很是齐全; 食材也都是他们几个爱吃的; 不过对于喝不喝酒这个问题,产生了一点小分歧。
酒是顾延龄带出来的,他自然是想喝,而沈行舟这几年身居阳城; 平日里风沙大; 到了冬日更是寒风凌冽,喝几口酒暖身也实属正常,只有谢珝,向来便不喜饮酒,原因也很简单。
他并不喜欢醉酒后那种有些不能完全把控自己的感觉。
只不过今日是他们几个时隔多年,难得一聚的时候; 他到底也是不愿扫他们的兴,沉思了半晌,便主动拿起面前的酒壶,慢悠悠地替自己倒上一杯,终于松了口,对那两人道:“不可贪杯。”
顾延龄一下便高兴起来,忙给自己和沈行舟也倒上,口中还不停道:“珝哥儿你就别担心了,这梨花春口味清淡,就算喝多了也不会上头,更何况我们只是小酌呢?”
说罢还转头看向沈行舟,以希支持:“你说是吧,行舟?”
沈行舟闻言就笑了一声,捏起酒杯一饮而尽,才道:“确实清淡。”
也算是肯定了顾延龄方才的话。
谢珝不由得失笑,心道你在阳城平日喝的肯定多半是烈酒,回到盛京之后,估摸着什么酒都算清淡吧。
不过他也没将这话说出口,只端起酒杯慢慢喝着。
谢珝自来到这个时代就没有沾过酒,这还是头一回,清香微辛的酒液滑入喉咙,让他不由得就记起了前世在职场中打拼时的日子,那些觥筹交错的场合和酒后胃部经常传来的灼疼之感。
眉头微微皱起,复又松开。
他拿起筷子,挟了一块烤好的菌菇放入口中,慢慢地嚼着,耳边就传来顾延龄略带惆怅的声音:“太子殿下最近好像愈发忙了,可我瞧着朝中也没他什么事儿啊?”
说话的人不自知,旁听的两人却不由自主地对视了一眼,随即沈行舟便开口道:“殿下自是有他要忙的事,哪儿能被你这么容易看出来。”
说罢就又喝了一口酒,自顾自吃起肉来。
谢珝虽未开口,手中捏着的酒杯却转了个方向,垂眸想着那日自己归家后,祖父将他叫到书房中所说的那些话。
“大皇子已入了五军营历练,三皇子也入了户部,五皇子暂且还小,不过最近却颇得圣上喜爱。”
随后便没有继续往下说,反而转开话题问起了他在书院的事情来。
虽然谢阁老只说了这几句,但言下之意谢珝却是已经听出来了。
无论是入了军营的大皇子,还是进了六部的三皇子,亦或是得了皇上宠爱的五皇子,都让太子心里开始着急了。
眼见着兄弟们个个都有了差事,能培养自己的势力人手了,自己却只能整日除了在培元宫中读书以外,无事可做。而他年岁渐长,也不再适合在皇上面前撒娇卖乖,这一点又比不上才几岁的五皇子。
长此以往,只能愈发着急。
此中种种,想必沈行舟也知晓了几分。
谢珝咽下食物,又轻啜了一口酒,不再去想,抬起头来,便看到了阿琯与沈行舟妹妹的身影。
阿琯似乎跟沈静水的关系十分要好,从神态上的自然和动作间的熟稔之间就略见一斑,二人像是有什么女儿家的悄悄话要说,特意吩咐庄子里的仆从们将她们的桌案摆的离谢珝几人远了些。
谢珝看了看便收回了目光,暗自思拊,文臣和武将勋贵们自来便属两派,各家的儿女们也并不如何来往,也不知阿琯是怎么与镇国公家的女儿成为手帕交的。
不过又思及自己与沈行舟也是关系甚笃,不由得失笑,也罢,人与人之间交往,阵营不是最重要的,还是应当看眼缘。
就像他跟崔知著,不能成为至交好友的主要原因,还是气场不合。
那边两个女孩子说话间隐隐的笑声传了过来,顾延龄便“唉”了一声,同他们说道:“你们各个都有妹妹,看得我都有点儿羡慕了。”
沈行舟先是挟了一筷子菜吃了,然后才道:“你家里不是有挺多妹妹的吗?”
谢珝闻言但笑不语,晋王府里确实是出了名的女儿多,只不过都是庶女。
“啧啧啧,为了一个郡主的身份争得头破血流,勾心斗角的这种妹妹,我还不想要呢。”沈行舟话音刚落,顾延龄便赶紧道。
说罢还故意摇了摇头,面上一副嫌弃的神色。
沈行舟见状就朗笑出声,伸手给他拿了个肉串,开口道:“赶紧吃吧,吃的都堵不上你的嘴。”
他们二人互相玩笑着,谢珝却又倏尔想起了远在广陵的林遇。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日子的话,阿遇入清平女学应当有四日了罢?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
☆、险落马
三十六、险落马
而此时被谢珝记挂着的林遇,却并没有如他想象中的那般不能适应女学里的日子; 反而还颇有些如鱼得水的趋势。
她出身范阳最大的世族林氏; 又是林行道的女儿; 年纪也小; 见了哪个都声音甜甜地叫姐姐,看着倒真是个教养良好,乖巧有礼的小姑娘。
不过只有熟悉她的人,比如谢珝,崔知著等几个她的师兄们才知道,这丫头其实就是个芝麻馅儿的包子,小时候倒也还好; 近些年来却极能搞事。
就比如之前她七岁的时候; 周家某个熊少年被自家母亲带着来林家做客; 看见林遇就非要跟她一起玩儿,还闹着不让她练字。
她面上也没恼,还笑眯眯地跟熊少年说那不如我们来玩捉迷藏吧,等到对方答应了; 便提出自己先藏; 由他来找,于是熊少年便喜滋滋地答应了。
然后林遇就三绕五绕地带着丫鬟出了家门,溜到书院里去了,毕竟她经常去那儿,熟悉得很,一边还不忘指使另一个丫鬟去告诉自家母亲一声。
可怜周小少年; 找了小半个时辰都没找到人。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件事儿还是那天她溜到书院之后,跑到竹舍去找谢珝时主动告诉他的。
谢珝:……
而此时的林遇呢,正与几个同班的小姐姐们在隔间里喝茶用点心,清平女学条件很是不错,虽然比不上盛京的朝阳女学,但也属其中翘楚,每间教室都配有休息室。
或许是跟广陵书院关系不错的缘故,清平女学的院服也同他们的有几分相似,亦是白紫二色,只不过却是裙裳的款式。
林遇年纪小,穿的院服便比旁人的小一号,再加上只梳了个双丫髻,上面扎着两朵南珠攒成的珠花,额前留着轻薄的刘海,更是显得她伶俐可爱。
女子之间虽然皆有些不大不小的攀比之心,但面对比自己小这么多的一个小丫头,那些心思便也歇了,再加上某些人心里还有些不好明说的想法,便主动将林遇照顾得细心又周道。
比如此时,一位杏脸桃腮,长相颇为俏丽的女子便将手边的点心碟子往林遇那边推了推,语气轻柔地对她道:“阿遇你尝尝这个百花酥,是我家厨娘做出来的新样式,我觉着还不错。”
林遇闻言就弯了弯眼睛,对这位道:“多谢李姐姐,那我就不客气啦。”
见她如此,旁边还有几位姑娘也忙邀她尝一尝自家的点心,场面顿时热闹极了。
林遇皆笑眯眯地应了。
她虽然年纪不大,事情却看得很清楚,知道眼前这几个人都偷偷慕艾她谢师兄,想从自己这儿打听出些关于他的喜好之类的,但是谢师兄对自己那么好,每次她闯了祸都替她收拾残局,她当然不能将他卖了。
就只能对不起这几位师姐了。
想到谢珝,林遇托着腮眨巴了下眼睛,心道也不知道谢师兄这次县试考得怎么样了,爹爹说他们几个要考了府试才会回来……
不过她转念又一想,谢师兄平日里读书那么厉害,此番一定能考好的。
不得不说小姑娘对谢珝的本事也是很信任的,要是换了萧翌,她可能就没这么笃定了。
===========================
另一头,谢珝几人在庄子上又待了半日,直到外头红日西斜,众人才各自归家。
中间还发生了一点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