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子妃的荣华路-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瑞珩颔首,“陛下龙体康健,对你们有益无害。”
  他环视一圈,最终将视线放在伍庆同身上,“伍大人,既然法子是你提出的,你需多多尽心,殿下与我等,都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一事不烦二主,这活计人多反而不美,就交给率先提出的伍庆同。
  “下官定不辱使命。”
  伍庆同大喜,忙拱手领命,须臾他补充,“不过,此事并非一蹴而就,请殿下与大人们静候一些时日。”
  这点不难理解,“伍大人不必焦急,需以陛下龙体与大局为要。”
  伍庆同的自信不是装出来的,补充条件合情合理,进一步增加了可信度,他应下之后,大家都松了口气。
  能和谐解决,再好不过。
  接下来,伍庆同就身负重任进了乾清宫。
  期间,王瑞珩等人不是没求见过,可惜昌平帝立即暴躁起来怒吼“不见”。
  为了不刺激皇帝,轮候的重臣只能一直候在外面等消息,以及细心关注里头动静。
  伍庆同报告说虽然难,但进展还算顺利。
  大家听着也如此,刚开始皇帝总会高声说话,有时含怒,虽声音含混听不清楚,但生气倒是能肯定的。
  过得个三五日,昌平帝的怒意小了些,语调平缓了些许。
  又过了两天,情况又更好。
  伍庆同一共耗费是足足大半月,他确实能耐,不但让皇帝心情好转,病况稳定,最后,还捧出了一卷明黄圣旨。
  他难掩喜色,显然,这就是禅位诏书。
  王瑞珩有些激动,伍庆同忙劝阻道:“王大人,陛下服药睡下了,我等稍稍退离再宣旨,更为妥当。”
  他当然不敢再这里宣旨,因为这禅位诏书,根本就不是昌平帝同意的。
  皇帝怎么可能同意让位?
  说到了解昌平帝,无人能出伍庆同其右,他这一二十年间,每天都在研究皇帝的性情,揣摩皇帝的喜好。
  作为昌平帝肚子里的蛔虫,他当然不可能凑上去触霉头。
  不过这也没关系,他早投靠了东宫,只要领了任务进去,十拿九稳。
  这大半个月以来,伍庆同根本没提起过禅让之事。开头,他与皇帝一起讨伐东宫及保皇党,后面,他献策说让皇帝养好身子,才有资本夺回权柄。
  有了金御医配合,昌平帝身体有见好迹象,龙心大悦之下,伍庆同再一通恰到好处的逢迎,皇帝希望大增,怒火自然就暂时消却了。
  全程有金御医孙进忠二人配合,毫无破绽。
  伍庆同先前投靠了东宫,任务早就领了,这段时间他每日揣摩届时的言行举止,不论是毛遂自荐,还是乾清宫“劝谏”,一律表演得天衣无缝。
  宠臣们与实干派从不交集,大伙儿也不知他的底细,再加上东宫的严密布置,于是,到了时候,这早备好的圣旨就能捧出来了。
  伍庆同此言一出,王瑞珩等人连连称是,于是大伙儿匆匆离了乾清宫,召集满朝文武,宣读了诏书。
  一切进展顺利。
  禅位大礼定在十月份,时间有点儿紧,王瑞珩等人忙得连轴转。
  当然,他们还是会抽出闲暇来乾清宫的,只不过一直伺候在内的孙进忠稍一挑拨,昌平帝当即暴怒拒见。
  皇帝怒意未消,拒绝召见,王瑞珩等无奈只得离开。他位高事也多,还得忙碌禅位,分身乏术,一来二去,也就习惯了来得也少了。
  在昌平帝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他努力配合治疗以待康复,好日后重新夺回权柄的情况下,禅位大典已经有条不紊地准备起来了。
  禅位诏书宣读当天,尘埃落定,皇帝病情也早稳定了,高煦当天就回了清宁宫。
  他惦记妻儿得紧,一进门就直奔后殿。
  纪婉青得了消息迎出外室,刚好碰了个正着,夫妻视线一黏上,就分不开了。
  携手进了内屋,屏退所有宫人太监,高煦展臂将妻子搂住。
  熟悉香甜的气息,温热的肌肤,熨帖由外至内,他与她交颈相拥,深深喘了口气,叹慰一声。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大婚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如此眷恋一个女人。
  在她身边,就是他的心灵栖息地。
  “殿下,”纪婉青埋首在他的颈窝,蹭了又蹭,低低道:“我很想你。”
  没见到人时已经很想很想,等抱住了他,才发现原来是更想。
  他也是。
  虽不适宜折返,但一日多次询问清宁宫,他才能稍稍放下心来。
  高煦内敛,当面他很少能说出小儿女的痴缠话语,虽心潮澎湃,缓了半响,亦只低低“嗯”了一声,以作回应。
  但他炽烈的吻,能诉说几分。
  他们低低说了几句,唇便贴在一起了,轻轻碰触几下吗,顷刻热烈交缠。
  良久,二人气喘吁吁分开,高煦倚在福纹大引枕上,将纪婉青抱在怀里,拥抱良久,稍解了相思,才说起其他。
  他抚了抚妻子秀发,“青儿,事儿成了,召书今日已布告天下,禅位大典就在十月。”
  纪婉青算了算,“还有四个多月。”
  她松了口气,虽然知道即便这个计划不成,还有后备计划补上,但能保持表面和谐解决,是最好的。
  不过,怎么也得禅位成功后,才能彻底放下心。
  高煦微笑,“这几个月,折腾不出幺蛾子的。”
  计划最难的地方已经过去了,后面这点子根本就不是事。
  他精神奕奕,显然成竹在胸,纪婉青安心之余,也高兴起来,兴冲冲奖励了他一个颊吻。
  自古以来,太子都是一个高危职业,现在终于要修成正果,说她绷紧的心弦没放松,那是骗人的。
  高煦认为这奖励小气了点,自个儿追上来讨要了一个大的,好半响分开,他才问道:“安儿呢?”
  夫妻亲密许久,亲爹终于想起儿子了。
  纪婉青小巧下巴微抬,点了点悠车方向,“安儿也该起来了,睡了好几个时辰呢。”
  快五个月大的宝宝,能认人粘人了,说起儿子,她笑意深深。
  高煦下了榻,三步并做两步到了悠车边,刚好白胖的小宝宝扭了扭身子,睁开眼睛。
  父子大眼瞪小眼,安哥儿瞅了亲爹半响,不认识,他撅了撅小嘴,“咿呀”叫唤一声,努力往软塌方向看去。
  “这小子,半月没见,亲爹都不认识了。”
  高煦气苦,俯身抱起胖儿子,他嘴里这般说,动作却万分轻柔,将儿子小心抱着。
  安哥儿“啊啊”朝娘亲伸手,纪婉青笑道:“这是你爹呢,怎么就不认识了?”
  他回头瞅瞅亲爹,微蹙小眉头,也不知道是否在回忆。
  儿子跟自己生分了,不过高煦也不是没法子,他轻抛了抛儿子,立即让安哥儿高兴起来,“咯咯”笑着,手舞足蹈,也急着不找亲娘了。
  父子天性,玩闹一阵子,一大一小很快就亲热了起来。
  纪婉青微笑看着,戳了戳儿子胖腮,取笑道;“安儿有了爹爹就不要娘了?”
  安哥儿看看娘,又看看爹,小胖脸有犹豫,半响他“咯咯”笑着,先回头笨拙蹭了蹭亲爹,再笑着要窜到娘亲怀里。
  “这小子,这般小一点,就会糊弄人。”
  高煦笑骂着,将活蹦乱跳的儿子递到妻子怀来,再双臂一展,将娘俩都紧紧抱住,垂首一人亲一记。


第一百四十四章 
  自大军凯旋以来; 一连串变故让人眼花缭乱,但好在最终和谐收尾。
  对于禅位一事; 朝臣接受度很高,或许他们潜意思里; 就期盼着这样。
  四个多月时间,说起来颇长; 但因为有了一个禅位大典; 时间就显得尤为紧迫。
  以礼部为首,整个朝廷高速运转起来; 六部官员忙,内阁阁臣更忙,即将登上大宝的皇太子高煦; 也分身乏术。
  外面热火朝天; 清宁宫后殿倒是清静得很。
  纪婉青养着越发活泼的儿子,安哥儿会坐了; 两月后还会爬了起来; 这下子可不得了; 软榻上都不够他折腾的。
  大小引枕,篮子里的小玩具; 每天都得往地上倒腾许多遍; 蹭蹭爬得飞快,现在一刻都离不得人看着。
  他很机灵,闹腾过头母亲板脸呵斥他,他还会亲亲抱抱哄人; 哄得纪婉青心都软了。
  当然,纪婉青还是有底线的,孩子要从小教导,安哥儿这位置,可不许给养歪了。
  撒娇不奏效,安哥儿还会告状,母亲有一回打他小手心,他还会生闷气,再等父亲回屋告状。
  他伸出一只小手摊开,另一只手往上头拍了拍,窝在父亲怀里,瞅了瞅母亲。
  高煦恍然大悟,儿子这是挨打了。
  他心疼坏了,好生哄了哄儿子,又挨着妻子坐下,给说情道:“我们安儿还小,偶尔淘气,我们不好打他。”
  纪婉青睨了这小子一眼,“殿下不知道,这小子能耐着呢,今儿吃蛋羹,险些连人带碗翻下榻了。”
  安哥儿九个月大了,能吃不少辅食,每天午觉睡醒,照例吃一小碗蛋羹。
  何嬷嬷可宝贝他了,乐呵呵将小碗放在炕几上,要侧身搂过他喂,安哥儿刚闹腾得欢,手舞足蹈冲过来,一巴掌就扫在蛋羹上。
  小碗打翻落地,这小子还唬了自己一跳,险些一同栽下去。
  好在伺候他的人多,软塌随时围着几个人盯着,及时冲上去搂住。
  纪婉青打理完清宁宫内务,刚进屋子见到这一幕,吓得心跳都停了一拍,抱住哇哇大哭的儿子哄好了,就好生说了他一顿,又打了几下小手心。
  这不,安哥儿还记着呢,回来就给亲爹告状了。
  高煦听罢,想了想,低头温声给儿子讲了道理,不管儿子能不能听懂,他都说得很认真。
  安哥儿为长,就是帝位继承人,他对大儿子的教育是很上心很慎重。
  轻声细语说了两句,安哥儿也不知听懂没,你问他懂了吗?他就点了点小脑袋。
  高煦很满意,自家儿子就是聪明,他不忘跟妻子商量,“儿子是好孩子,说说就懂了,很不必打他。”
  他一脸心疼,安哥儿仰着小脑袋,瞅着娘亲又点了点头。
  纪婉青好笑,“嗯,我知道的,他乖乖的我可舍不得打。”看着父子二人,这一刻,心是软软的。
  有滋有味的的日子,总过得飞快,当然,她也不是没有烦恼的。
  纪婉青还要操心哥哥的终身大事。
  纪明铮爵封靖国公,要说年轻有为,整个王朝基本无人能出其右,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未成亲。
  他今年二十二岁,在十五六成婚是常事的古代,其实已经算是大龄剩男。
  剩男没关系,这不是年轻有为,还封有爵位吗?
  他还是太子妃胞兄,东宫嫡长子亲舅,要知道皇太子马上就要登上大宝了,妥妥的国舅爷,大几岁有什么关系呢?
  找个十五六的世家子弟,奋斗上个六七年,能到这程度吗?
  开什么玩笑,不可能的。
  纪明铮俨然成了个金饽饽,即使靖国公府仍在按规制扩建,依然挡不住勋贵世家们的火般热情。
  何太夫人倒是乐得合不融嘴,但纪婉青却不大信任她。
  纪明铮是她的唯一倚仗,她肯定不会坑大孙子,但问题是,她眼光估计不大行。
  父母已经没了,纪婉青不亲自把关不放心,何太夫人可以提议人选,但具体抉择权在她。
  纪婉青虽是何太夫人的孙女,纪明铮的的妹妹,妥妥的晚辈,也不能说长姐如母,但她是太子妃。
  天地君亲师,她要做主,没有不行的。
  自从禅位诏书布告天下,大局已定,纪婉青就专心此事了。
  如今跟她同批的闺秀都有了归宿,下面小了一茬的,她全部不熟悉。她很慎重,甚至向夫君借了几个暗卫,帮忙查探打听。
  高煦自然没有不答应的,还主动给提供了京城上层勋贵官宦的资料。
  多年下来,东宫掌握的官员资料很齐全,明里的暗里的,很多不为人知能体现品德的,妻子正好用上。
  虽说歹竹出好笋,但家庭环境熏陶下,这几率总是不大的。
  这果然大大方便了纪婉青,她一手京城上层闺秀的名单,一边比照资料,先把不合适的剔除掉了。
  完事再把家族树大根深,父兄格外优秀得力的,又排除掉。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等高煦登基后,靖国公府可以说是人臣巅峰了,实在没必要强强联手,建立产生不和谐因素的条件。
  高煦固然一诺千金,纪明铮亦忠心耿耿,但珍爱的物事你没必要考验它。
  最后,还根据按照年龄画像等客观条件,又排除了一番。
  京城上层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也不是每家都有适龄嫡女的,这般狠狠洗涮一番,名单里剩下的,也就六七人而已。
  接下来,暗卫出马了,仔细将这六七名闺秀给详细调查了一遍。
  纪婉青又排除了几个,只剩三人。
  她召见了三名千金的母亲,夫人们心领神会,进宫时把自家女儿也给带上了。
  人见过了,说实话是优秀的,可惜纪婉青却仍有小许不满意。
  她心疼兄长吃了大苦,且在她心目中,哥哥值得最好的,这么一下子,她就犹豫了。
  这当口,纪荣传话进宫,说是霍侯提了两句,他有个侄女,丧母后养在他夫人膝下,人品相貌不错,若纪家有意,他愿做个大媒。
  霍侯,就是霍川,他与张为胜在燕山也立了大功,回朝论功行赏,二人俱封了侯爵。
  霍川很关心老友独子,要是他膝下有嫡女,早就提出来了。只可惜他只有庶女,侄女虽是嫡出养得也极不错,但到底身份差了点,配国公爷很勉强,他就打消了念头。
  怎知凯旋半年,纪明铮婚事还没有定下,这年纪都不小了,他焦急之下,就过府问了两句。
  得到答案是,太子妃不熟悉这些闺秀,谨慎之下,还没能选到合适的姑娘。
  这倒也是,不知根知底,是应该慎重些。
  说到知根知底,霍川之前按捺下的念头又冒出来了,他武将出身不啰嗦,跟纪明铮也熟悉得很,就直接提议了出来。
  他很爽快,说就提议个人选,合适固然好,不合适也没问题。
  何太夫人是不满意的,认为这姑娘不过是侯爷侄女,这爵位还不是祖传的,荣耀都在霍川一房,跟兄弟搭不上线,怎配她的国公孙子?
  她听了纪明铮禀报后,直接给否决了。
  纪荣倒不这么认为,两家知根知底,霍川人品他们是信任的,自家一贯重品德多于家世,姑娘好比啥都强。
  纪明铮其实正有此意,主仆一合计,就传话进了清宁宫。
  纪婉青倒是眼前一亮。
  霍川为人信得过,若侄女人品相貌不过硬,他绝不会提议的。
  再有就是霍纪两家交情本就极深,也不存在新的强强联合之说。这侄女虽然出身欠缺了些,也不是不能接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品健康等条件,比家世重要。
  纪婉青立即打发暗卫们,细细查探霍姑娘一番。
  结果果然不错,人优秀之余,也比之前几个闺秀们鲜活多了。
  她很满意,高煦也说霍川为人是靠谱的。
  人选基本定下来,再召见宫里见见,如无意外,两家亲事就可以说起来了。
  不过这急不来,霍家现只有霍川父子在京,大部队才准备启程往京城赶呢,因有老人走不快,想见霍姑娘得等大半个月后。
  这个时间点,也是恰到好处,因为禅位大典快到了,纪婉青不但注意力转移,这几天也不合适召人进宫相看。
  三天时间一晃即过,禅位吉日已届。


第一百四十五章 
  宝庆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大吉。
  高煦一夜几乎没怎么阖过眼,子时即起; 沐浴更衣。
  他让妻子好生安歇的,但纪婉青怎么睡得着; 也一同起了,亲自伺候。
  高煦要换上的是冕服; 冕服厚重; 玄衣纁裳等一层接一层,穿着十分繁琐。
  纪婉青替他整理好衣摆; 又抚了抚前襟,微微吁了口气,“好了。”
  帮忙的累; 穿着得想必更累; 幸好今儿天冷,不然光热就够呛的。
  最后; 高煦微微垂首; 让张德海小心戴上冕冠; 系好红缨,这一身终于穿戴整齐了。
  这时候; 天边泛起鱼肚白; 已经微微发亮了。
  时辰差不多了,高煦抬手抚了抚妻子粉颊,低声嘱咐道:“青儿,天色还早; 你赶紧回去歇着。”
  “嗯。”
  今天确实没有纪婉青什么事,二人目光交缠片刻,送了高煦出门登舆,她才依依不舍回屋睡下。
  清宁宫安静下来了,外头的喧闹才刚开始。
  朝中文武早早列队候着,高煦率领群臣先拜祭了太庙及社稷坛,而后,又至天坛祭拜了天地。
  一连串繁琐肃穆的祭拜结束以后,君臣折返太和殿。
  高煦率领群臣跪于殿中,王瑞珩跪于前方面对诸人,再次朗声宣读禅位诏书。
  诏书宣读完毕,高煦站起,缓步向前,从中间玉阶而上,步伐虽缓却力道十足,一步接一步,升上玉阶最顶端。
  金柱之间,高台之上,他微微一顿转身,扫视下方一眼,落座于雕龙髹金宝座之上,抬手握住传国大宝。
  帝皇之尊,统御万民。
  刹时,礼炮轰鸣,喜乐奏响,百官早列队齐整,齐齐跪下朝贺。
  鸣鞭,三跪九叩,山呼万岁,皇帝登极礼成。
  文武百官随诏书出了殿,诏书放于龙亭内,抬出颁布于天下。
  新帝还宫。
  本来高煦应回乾清宫的,乾清宫是本朝历代君王寝宫,既然登基了,就该在移居此地。
  但现在情况比较特殊,被尊为太上皇帝的昌平帝还瘫在乾清宫内,新帝一贯纯孝,于是便点了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为暂居寝宫。
  为什么说暂居了,因为太上皇病况并不好,御医们一再强调安心静养,建议最好能移居清幽宫室,更利于病情好转。
  不少重臣,已经上过折子,建议太上皇移居哪个宫室更好。
  高煦看过就罢,移居的势已经造好了,不过真正施行,还得等他登基之后。
  这是后话。
  其实于高煦而言,不论乾清宫,还是养心殿,都是个幌子罢了,他真正起居的地方,乃他妻儿所在之处。
  还宫之后,他立即回了清宁宫。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了,纪婉青抱着安哥儿,笑盈盈迎上来,“陛下回来了。”
  她换了称呼,姿态依旧闲适,见了夫君也没说见礼,亲昵欢喜一如往昔。
  高煦心下登时一松。
  他就怕妻儿与自己生分了。
  高煦进屋照例没让人传报,自己撩了门帘子就进,仿佛他除了换身衣服,就再无不同。
  纪婉青姿态轻松随意,也似只换了个称谓而已,其他也无区别。
  夫妻含笑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青儿,我希望以后皆如此。”他不称孤,也不称朕,而是用了一个“我”。
  纪婉青眉眼间笑意一下荡开,也不顾屋角垂首侍立的宫人,垫起脚尖亲了他脸颊一记,嗔道:“当然以后都得这般,其余的,你甭想美事儿。”
  高煦垂首,薄唇回触了触妻子粉颊,笑道:“我从未想过。”
  他认为,如今已是最美的事,再无其他。
  夫妻心意相通,甜丝丝的,偏安哥儿要破坏气氛,“啊,啊啊!”
  他一手揪住爹,一手揪住娘,大声嚷嚷,拒绝被排除在外。
  哼,他人虽小,但敏感得很。
  安哥儿蹬着小胖腿,把小肥腮凑上去,也讨要亲亲。
  “这小子!”
  高煦无奈,也给他亲了一下,安哥儿高兴极了,“咯咯”笑着,又把小脸蛋凑到娘亲跟前。
  纪婉青也亲了亲。
  缱绻气氛被安哥儿破坏掉了,不过他爹娘也不生气,反而含笑看着他折腾。
  高煦一手接过活蹦乱跳的胖儿子,这小子差几天就十个月大了,胖嘟嘟的,小胳膊小腿有劲得很,一蹦跶起来,妻子都有点搂不住他。
  “不许折腾娘,可知晓了?”亲爹循循教诲。
  安哥儿不知听没听懂,反正他搂着爹爹脖子,煞有其事地点了点小脑袋。
  夫妻俩连同一个胖儿子,携手进了稍间饭厅。
  高煦折腾一整天水米没进,又惦记妻儿立即赶回,纪婉青询问过后虽甜蜜,却很心疼,忙命传膳。
  膳食早就备好了,就等他回来,以清淡为主,就怕一天少食,油腻会胃肠不适。
  一家三口乐也融融,用罢晚膳后,就回了内屋逗儿子。
  嬉笑良久,消了食,安哥儿人小精力差些,闹腾过后就打瞌睡了。
  高煦将使劲儿揉眼睛儿子抱在怀里,“安儿要歇息了,爹娘明日再与你玩耍。”
  小孩子觉来得快,哄睡了儿子,将他送回次间小悠车,高煦牵着妻子的手回到内室。
  “青儿,你先洗漱,我要出去一趟。”接下来他会很忙碌,趁着今日闲暇,他要去一趟乾清宫。
  “我很快就回来。”
  “嗯。”
  纪婉青应了一声,一边抬手,细细抚平他衣襟上儿子弄出的皱褶,一边笑着抬首,“那我先沐浴。”
  “好。”
  沐浴是个好词,高煦眸色深了深,看来他必须速去速回。
  銮驾到乾清宫时,高煦并没有让人高声传唱,不过,该知道的也知道了。
  孙进忠伍庆同赶紧出迎,“微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