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博饭家常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银花楞了一下就反应过来了,只要身体没问题,以她跟何家骏俩的频率,早该有了的,只是俩人都年轻不晓事,又忙着挣生活,都疏忽了。

    “我叫刘大娘过来给你瞧瞧,这事儿找赵老哥没用!”

    何老娘说着,就微微佝着腰走了出去。

    “娘,别了,过个把月就清楚了,又不是什么精贵人,没得叫大家笑一场!”银花慌忙叫道。

    乡下人家,怀=孕并不是什么大事。

    刘大娘是村里的接生婆,平日除了一点儿菜园子就靠这手艺吃饭,没地闲日子就多,她嘴碎的程度跟接生的手艺一样,不过好歹还有点儿良心,哪家孩子生的时候即使有些异样也从来往好的说,如此,在方圆几十里的几个村子里,大田村十来年来弃婴是最少的,刘大娘也算是积了一份功德。

    “乖宝,赶紧去把你爹叫回来!”银花又交代道。

    “他小孩子家家,天都黑了,我去!”何老娘脚打了个转就继续要往外走。

    “娘,叫传礼陪着您一起,天黑仔细脚下。”

    晓得八=九不离十就是孕吐反应,银花身上的不得劲就去了大半,等祖孙俩出了门,又撑着把弄脏得柴火收拾了放到灶里,把粥煮好。

    何家骏已经停何老娘说过了,脸上就一直带着笑。

    “娘呢?”

    “她顺路回去了!”何家骏笑眯眯的说道。

    “怎么不留娘回来吃饭,你可真是……”

    银花嘀咕了两声,把煮好的带豆荚青豆捞出来,拍了几瓣蒜子倒了一碟醋下去拌了拌,就是晚上的菜了。

    因有了这酸酸带蒜味的毛豆,银花开了胃口,喝了足足两海碗粥才满足,结果就是夜里起了好几次。

    第二天何家骏看着银花眼下的青影,心疼的说道,“现在我又开始抄书了,以后晚上干脆做干的吃。”

    县城没了那害人的东西后,书店掌柜又开始叫何家骏抄书,不过时断时续的,也不能任由何家骏自己选喜欢的抄,好在还愿意借旧的手抄本给何家骏自己誊抄一遍。

    何家俊自己手里的一点儿钱都买了笔纸,现在正努力抄四书五经,还打算抄几本常用的幼儿启蒙书。

    食量变大,时不时犯个恶心,两个月没换洗,银花心里就有数了,想着这时候确实该补些营养,遂点头应了。

    夜里,何家骏来了欲求,银花用手帮他解决了后,两人躺在炕上说事情。

    大宝一天比一天大,银花又有了身子,这样一家三口挤在一起实在不方便。

    “只能把柜子挪个位置,把炕修过去,中间隔个架子。”银花迷迷糊糊的说道。

    “嗯。”

    何家骏应了一声,心里却涌起了一股无以名状的愧疚,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屋子总要扩建才够,偏自己没本事,不能为家里分担些不说,参加县试还得一大笔银子……

    银花忙于整治地里和想方设法多给家里弄些进项,还要忍受=孕吐的折磨,并没有注意到何家骏刻意隐藏的低落。

    这一日夜里,大夏日的,不知打哪儿来的妖风“呜呜”的响了一夜。

    “哐当!”

    外头不知什么被风吹掉下来。

    “娘!”何传礼叫了一声,直往银花怀里钻。

    “到爹这里来。”何家骏怕小家伙不晓得轻重,踢到了银花的肚子,把何传礼抱过去,轻轻拍他的背部,“不怕,我们乖宝可是小男子汉。”

    银花心里就隐隐不安。

    “这老天爷作的!”

    “没事儿,我都看过了,屋檐下的东西都收了,你放心。”何家骏轻声说道。

    银花翻了个身,咕哝了一声,进入了不那么安宁的梦乡。

    所以不能小瞧女人的第六感。

    何老二家在正屋边上用茅草搭的偏厦屋顶被吹翻了,何二伯为了不耽误下地,大清早起床就上屋修屋顶,脚下一踩空翻了下去。

    “你一天到晚赶什么赶呢!地里是有一山的活儿,啊……”

    银花两口子到的时候,何老娘不知已经抹了多久的眼泪,来来回回就那几句话。

    赵老头儿仔细检查了何二伯的胳膊腿,“何家老妹子,送镇上吧!”

    何二伯胳膊腿都没事,但吐了一口血出来,疼的直“哼哼”,满脸苍白。

    何老头与何老大已经借了驴子过来,何二嫂慌慌张张的把褥子抱出来铺在车上。

    “慢点儿,慢点儿!路上尽量平稳些,别晃的太厉害!”赵老头连连交代。

    何二嫂就在一旁“呜呜”的哭。

    “哭啥子哭,还不赶紧拿了钱跟上。”何老娘跺着脚推搡了何二嫂一把。

    何家骏交代了银花几句,也匆忙跟了去。

    “等等!”

    银花快步追上要出村子的父子几人,塞了些铜板儿给何家骏,“要是爹他们带的钱不够,你就垫上,千万现将二伯病看好。”

    何家骏点了点头。

    何老头吆喝了一声,赶着驴子很快就消失在了山路上。

    昨晚一场怪风,村里除了何老二因修屋顶受伤,还有不少人等风大了才想起出去拣东西,叫砸伤或碰到,不过都是小伤,最叫人心疼的就是地里:快收割的硬豆被吹的东倒西歪,正长玉米粒的苞谷甚至有被连根吹起的,就是菜园子里也是一片狼藉……

    银花也顾不得还挺着大肚子,挽起裤脚就下了水,心疼的直抽气。

    这时节正是长莲藕的时候,荷叶断一片,下面的藕就气死一根。

    银花仔细的把能吃的莲蓬摘下来,又捡了些还完整些的荷叶,准备明天去县城能卖几个是几个。

    何家几父子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几家人都挤到何老二家。

    “大夫说的啥子我们也没听懂,只说二弟这伤能治……”

    “能治就好,能治就好!”

    何家骏还没说完,何老娘就双手合十连连四方拜了起来,嘴里直念叨。

    何二嫂却“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何老头与何老大脸色也不好看。

    “大夫说要七八两银子抓药啊!七八两银子!”何二嫂哭着喊道。

    何老娘也呆住了。

    大田村这几年风调雨顺,何老二两口子都是肯吃苦的,地里种的好不说,冬日里还拉柴去县城卖等等,平日里只要来钱的活儿都做,一年到头,刨去吃穿用,能攒下一两银子算是顶天了,两口子分家出来不过五六年,到哪里弄这些银子。

    一大家子都是无言。

    “爹,娘,不管怎么说,还是先给二哥看病要紧。”何家骏开口说道。

    今天去县城,钱没带够,给了大夫诊金只抓了一副药,明天就要赶去把药抓齐。

    何二嫂就蹲在地上不停的哭,“到哪儿去弄那么多银子……”

    何大伯刚要开口,何大嫂从后面走了出来抢着说道,“我跟他大哥干了这几年,东补补西贴贴,就还有一两多银子,二叔子病要紧,明天就叫他大哥先带去垫上。”

    何大伯嘴唇动了动,没说话。

    银花思量了一番,家里就两串铜子儿是准备攒着过冬用的,这会儿也顾不得了,遂表示愿意拿两百文出来。

    何老头与何老娘老两口虽说跟着大儿子过,帮衬着大儿子种地,但偶尔何老头编个篓子、何老娘腌点儿菜,换了钱还是留在自己手里,竟也有五百多文,全都拿了出来。

    这就有了快二两,其余的还得何二嫂自己想办法。

    “你是不是要看着我疼死,这时候你还算什么算!”何老二突然就在屋里骂了一句,疼的脑门上除了一头的汗。

    何二嫂就有些慌张的进了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个布包,打开里面零零碎碎的银子家铜板儿居然有五两多。

    “这就够了!”何大伯深深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

    “他爹受了伤,地里活儿就只我一个人,抓药看大夫的事儿就指望大伯了!”何二嫂抽噎着说道。

    何大伯把布包说好,满口应了。

    何二伯的伤先要吃一剂药,过几日后再去县城找大夫诊一诊,开第二副药,送人去县城和抓药都是个耽误工夫又麻烦的事儿。

    银花估摸何老二该是摔坏了哪个内脏才吐了一口血,大夫既然说有救就说明不严重。

    第二日,银花推着独轮车跟何大伯一起去县城。

    路上,不少人家都推着一车蔬菜往县城去。

    菜园子遭了秧,好些人家只能把折断菜摘下来,择好洗净,直往到县城能换两个钱。

    ……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地瓜干

    ……

    何大伯拿着药方去药堂。

    银花推着独轮车急忙忙的往东头去了,那里住的是殷实些的人家。

    “莲蓬诶,又嫩又甜的莲蓬诶!”

    银花把车架在巷子口吆喝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闲在家的老太太或年轻媳妇子推开门探头看。

    “刚摘的新鲜莲蓬诶,过了这季可就瞧不见了!又嫩又甜,一个铜板儿三个,买两个铜板儿还送荷叶喂!”银花拉长声音吆喝道。

    有个小媳妇子把门掩了走过来,手指上还带着做针线活儿的顶针。

    “哟,你这该有四个月了吧!”

    银花骨架不大,长得偏瘦,几个月已经很显怀了。

    那小媳妇子满脸幸福的把手搭在自己肚子上。

    “四个月多一点儿,你呢?”银花笑着接了讪,“买几个莲蓬尝尝呗?”

    银花是专门挑过的,饱满些的摆在上面,小些或受了伤的藏在筐子里。

    “可以先尝尝,尝了觉得好吃再买,也不贵,两三个铜板儿够吃个尽兴啦!”

    那小媳妇子也是爽快人,当即摸了两个铜板儿出来,挑了六个最饱满的。

    “唉,送你一匹荷叶,蒸馒头或蒸饭的时候垫着,香的很!”

    小媳妇子笑眯眯的走了。

    开了张,就有好几个妇人围了过来,不过都挑挑拣拣,不肯付钱,还有人剥了半个就吃。

    “好啦,好啦,先买先挑,最后可就只剩下小的了!”

    银花又把荷叶都拿出来,“只要买都可以挑一片荷叶回去,不用给孩子玩玩也是好的!”

    统共不过两亩多地,还是被疯牛糟蹋过一次的,就几十个莲蓬,很快就只剩下几个歪瘪的。

    银花仔细把得到十几个铜板儿收好,推着车往常去的饭店和杂货铺子去……

    到收硬豆和玉米的时候,何二伯还不能做体力活儿,银花肚子越发大了,只苦了何老头两口子,三个儿子家都要操心,帮大儿子把硬豆收了又去帮二儿子抢收玉米,好容易赶在天气好把玉米都弄回家,又要帮三儿子挖甘薯。

    银花种了一亩多地的甘薯,又肯下肥,长得特别喜人,何老头两口子连带何大嫂都过来帮忙挖了几天还没挖完。

    “你这是打算吃一冬的甘薯啊!”

    何老娘把挖出来的甘薯在地上摔了摔,仍在旁边,她身后是一条整齐的躺在地上的大甘薯。

    银花摸了摸头上的汗,只笑了笑。

    月份大,弯腰就特别吃力,银花只能坐在地上慢慢挖。

    “哎呀,快起来,你这是不拿肚子当回事是不是?”高老娘一来就咋咋呼呼的叫了起来。

    银花也确实招架不住,估摸着高大舅家粮食该收的差不多了,一大早叫何家骏提了一把子鸡蛋去接高老娘过来帮忙。

    “亲家母,过来帮忙呢!”何老娘打了个招呼,脸色却不大好。

    “哎哟,我不来,我这外孙孙可得生田里了。”高老娘风一样把银花卷出地,自己蹲下来打仗一般挖起来。

    “说的啥子话,我们可不都在帮忙……”何老娘嘴一张就要呛声。

    何老头吭了一声。

    银花也安抚的拍了拍高老娘的胳膊,“娘,哪家媳妇儿不是这样!”

    高老娘又帮忙挖了三四天才总算把几千斤甘薯弄回了院子里。

    “娘,带些甘薯回去,混着煮稀饭或者在灶里烧了给几个侄子甜甜嘴。”银花捡好的给装了一筐子,叫何家骏用车帮忙送过去。

    “算了,算了,少拿几个,我自己回去,叫家骏多看看书。”

    银花往里面装,高老娘往外拿。

    “娘!”银花叫了一声。

    “听花儿的,娘,我读书也不差这一天。”何家骏帮忙把高老娘拦住。

    银花把嫩些的甘薯藤割出来,几个铜板儿一大车的卖给养了牲畜的人家,老的藤则切了扔到茅坑里沤肥。

    “他爹,我们明儿弄两块石头去县城,请石匠给打一个小石磨。”银花把粥和菜都端到堂屋里说道。

    “要石磨做什么呢?”何家骏帮忙摆放碗筷,又喊何传礼过来吃饭。

    “现在刚收了硬豆,我想自己点些豆腐,不卖钱,换一点儿粮食也是好的。”

    家里地不多,银花只在院子边上种了一些硬豆,收了几十斤在家里,本来准备留着冬天发点儿豆芽吃,但是上次借给何二伯两百文,估计这一两年都不能提还的话,家里统共就卖腌菜、灯油和莲蓬得的几十文钱,换了油盐才将将够,银花愁得好几日没睡好,今儿才下定决心自家试着磨些豆腐出来。

    只有殷实人家才舍得请石匠打了石头奠基或者做栏杆,这样的屋子防水防火住几代人都会出问题,因此县城才有专门的石匠。

    两人吭哧吭哧的从山上弄了两大块平整的石头,用独轮车一路拉到了镇上,这样可以省不少钱。

    好在现在何家骏已经能拉稳车了,银花把攒的鸡蛋都卖了,给石匠付了订金,剩下的都称了散糖。

    家里是一文钱不剩。

    上一世,银花爹的理念一向就是一个家里必须留些钱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家里空了以后,银花就开始恐慌,她顾不得收拾满院子的甘薯,先挑了不大不小的甘薯出来,洗净削皮后上笼蒸熟,蒸的时候银花小心的撒了些糖上去,这就是最大的秘诀了,到时候晒出来的红薯干才够甜,这里人可不讲究啥健康养生,都是越甜越油越好!

    趁着天气还好,银花连天连日的蒸红薯,切成条或片晒干,一部分还软乎就收在干燥的坛子里封好,一部分多晒了好几天,晒得硬‘邦‘邦的,特别有嚼劲儿,等要取石磨那天都带了去。

    银花先去给每次送腌菜的酒家送了一小包。

    “自家做的一点儿零嘴儿,不是什么精贵东西,掌柜拿去尝尝。”银花笑着说道。

    掌柜笑眯眯的接了。

    银花做事细心,不管是腌还是泡,不管是地里的蔬菜还是野菜都是挑了最好齐整的制,味道也够,送过来也是用干净整齐的小坛子,叫人看了就舒服,同样是腌菜,掌柜一直都是愿意要银花的。

    银花把两样红薯干给杂货铺掌柜尝了尝,收下是没问题的,关键就是价格。

    ……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豆腐

    ……

    银花把两样红薯干给杂货铺掌柜尝了尝,收下是没问题的,关键就是价格。

    “掌柜,您见多识广,这东西也不是没人做,你只想想我们放的料、花的功夫,我们只挣点儿辛苦钱哩。”

    银花晓得自己嘴皮子不厉害,就是厉害还能比过一辈辈传下来做生意的掌柜!向来就只是摆事实,事实永远胜于雄辩。

    “这可不是什么稀罕东西,我这收了还不知道卖不卖出去呢?”掌柜脸上笑眯眯的,却还不肯让步。

    “都是讨生活哩,这东西是不精贵,胜也胜在不精贵,我们村里人自家做的吃多少都不觉得腻,又不贵,自己做还得瞅天道,味道也没这正,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跟掌柜做买卖,可不兴这样裹的!”

    “你这小媳妇子可了得!”掌柜嘀咕了一句。

    银花满意的把一串多铜板儿收起来。

    何家骏还在书店专心的抄书,银花就不急着去叫他,自己一个人推着车往石匠铺子去取小石磨。

    “啧啧,小嫂子,你这可是开玩笑呐!”

    那石匠帮银花把小石磨放到车上,看着银花小心的将拉车的绳子避开已经隆出来的肚子,弯着腰用力拉动车子,忍不住说了一句。

    知道别人是好意,银花友善的笑了笑,却不好接话,车动起来那一下是最难的,走起来就轻松多了。

    “花儿,我不是叫你去喊我一起吗?”

    刚出门就看到何家俊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愠怒地说道。

    “我想叫你多看会儿书。”银花顺从的让何家骏把绳子和车把手都抢过去。

    何家骏不说话,拉着车闷头往前走。

    银花嘴角就忍不住翘了起来,这可是何家俊第一次自己从书中~出来。

    藕田里最后一朵荷花花瓣也都落了下去,挖藕就开始提上了日程,这里冬季太冷,又没有水衣水裤,若是等冬季再挖是没法子的。

    银花暂时还没顾到那里,每日大清早蒸红薯,为了能干的快些,都摊在洗净的青石板上晒;中午忙着整理胡乱堆在院子里的甘薯,装在藤筐里搬入地窖;晚上一家人吃过饭洗漱后,还要把黄豆泡上。

    银花一上炕,连答何传礼一句话的功夫都没有,就微微打起了小鼾。

    一般来说,一个不打鼾的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只有累极才会打鼾。

    “乖宝今天很棒,娘非常累,乖宝自己跟小弟弟打个招呼,跟爹玩一会儿就睡觉好不好?”何家骏搂着何传礼轻声说道。

    最开始,何家骏还死讲究“抱孙不抱子”、“严父慈母”的教条,很快就在银花有意无意的影响下深刻明白了“仓廪足而后知礼仪”。

    何传礼应了一声,轻轻贴着银花肚子停了一会儿,满足的睡下了。

    “已经开始了啊!”

    何老头与何老娘一进院子就看到厨房里透出晕黄的火光。

    “爹,娘,你们来啦。”银花打了个招呼,抹去额头上的汗珠。

    这时候鸡鸣刚过,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三~点多。

    银花前世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点豆腐,不过往往都是一家点了,往各家各户送一点儿,因此一家一年到头不过开几回盘,但时常都有豆腐吃。

    何老头一来就把石磨接了去,何老娘帮忙倒豆子,何家骏烧火,银花才腾出空来准备点。

    锅里豆浆将要沸未沸的时候,银花把用白开水兑的醋用铁勺一点儿一点儿倒下去,另一只手用一双长竹筷从下面顺时针慢慢顺时针搅拌,一会儿就开始有豆花出现。

    “好了,停火,停火!”

    何家骏把还燃着的木柴都拿出来塞在灶下柴灰里,又把熟练的把灶里的余烬捂灭。

    “娘,我来!”银花捶着后腰走到石磨旁说道。

    “你们俩歇着,只看着能出豆腐就好。”何老娘快速说道。

    银花也不推,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一手摸着肚子,一手揉后腰。

    大概半小时后,豆花上面出现了一层水,银花仔细的把那层酸浆都舀出来,这个比醋好用。

    “来,准备滤水了!”

    何家骏应了一声,洗干净手,跟银花把早就准备好的干净棉布挂在梁下,把锅里的豆花都倒进去,等水过得差不多了,把干豆花包好用平底大盘子压在上面……

    磨不大,第一次银花也没打算做多少,除了第一锅不成形外,后面两锅都还不错,银花先把热腾腾的豆腐切成一块块小方块早饭都顾不得吃就出了门。

    豆腐趁着热卖才是最真的。

    “哟,银花妹子还会磨豆腐呢!”

    “以前可没听说……”

    “这可好,偶尔想换换口味可方便了!”

    银花一律只笑,半句话不透露。

    “一个铜板一块豆腐,拿硬豆、粮食、鸡蛋换都行!”

    “菜要不要?”刘大娘打着哈欠问道。

    “家里不缺这个哩!”银花强撑着笑脸说道,“大娘,您这要瞧得上我这东西,今儿第一天开张,送您一块尝尝都成!”

    “哎哟,我还不知道你嘴这田哩。”刘大娘笑骂了一句,进屋拿了三个鸡蛋出来,“这个你拿回去自己个儿吃,瞧你这瘦的,单见个大肚子。”

    银花应了,因大田村十天半个月才有豆腐郎推着车转过来一趟,豆腐还算稀罕物什,银花只出去转了半个村子就卖完了一盘豆腐。

    “以后每天都出一盘,大家尝了要是还成,想吃的到早上到我家去换。”银花拎着几个布袋子扯着嗓子跟还围在一起的村里人说道。

    大家纷纷应了。

    除了刘大娘拿了三个鸡蛋,因刚收了粮食,其他人都是粮食或硬豆,银花自己带了一个碗,粮食都一碗半、硬豆两碗换一块豆腐。

    何老娘已经在家帮忙把早饭烧好了。

    银花白日里忙一天,凌晨就起来做豆腐,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就着咸菜喝了一碗豆花就放了碗筷。

    何老娘帮忙把粮食换回来的东西都分门别类放好,各类粮食都倒到几个小坛子里。

    “这豆谁给的?”何老娘高声问道。

    “怎么了,娘?人太多记不得了!”银花有气无力的说道。

    “黑心肠的家伙,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