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青云路-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瑾瑜往山头看了看,道:“这样吧,你们先回去,一会儿我去那边喊一声,让它跟我们一道走。”
  “那成,我们先走了,你们路上注意着些。”
  瑾瑜挥手与众人道别,目送她们爬上羊肠小路,消失在前山郁郁的林木中。
  冬青和瑾瑜又在大伯家待了一日,第二天与陈君然约着去李员外家赴宴。
  李员外家宅子很大,青砖灰瓦红院墙,门前铺砌石板路,偶有穿着朴素的丫头仆妇进出。
  陈君然对李员外家的格局轻车熟路,直接就带上瑾瑜与冬青,去了后院的小花园。
  说实话,瑾瑜有些羡慕李员外这样的生活,在明山镇首屈一指,家财虽比不得名门财阀,却也衣食无忧过得惬意。
  怪不得李员外考了举人却没往官场走,换做是他有这些家底,他也不愿去尔虞我诈的官场,而是带着娇妻儿女,在小镇过着悠然自得的小日子。
  几人刚站定没一会儿,一明媚少女如一只彩蝶般,衣袖裙角翻飞,翩然而至。
  “君然哥哥!”
  李湘棉一路急行,人未到跟前,欣喜之声已入耳中。
  陈君然已经习惯李湘棉这般灵动的身影,每次来到李员外家,不出一刻,就能看到李湘棉鲜明的笑容。
  李湘棉没想到还有旁人在场,一时赧然,假装不在意,动作却矜持不少。
  看着冬青,李湘棉觉得越看越眼熟,终于一些情景电光火石的从脑海闪过。
  “你是之前在集市刺绣的那个……姐姐?”
  冬青点头,道:“嗯,是我,久违了三姑娘。”
  李湘棉又看到冬青身侧的瑾瑜,好奇道:“你为何会在这?是来参加宴会的么?”
  陈君然与李湘棉解释来龙去脉,李湘棉樱唇微张,显得有些惊讶,没想到去年冬青还在街上卖点心,今年就成了举人老爷的妻子。
  看陈君然和李湘棉互动,冬青心里偷笑一下,拉了拉瑾瑜的衣袖,“瑾郎,我第一次来李员外家,不如我们四处看看风景如何?”
  瑾瑜附和,“自然,那就陪我家娘子四处看看。”
  两人说着,离开了小花园,把地方腾给陈君然与李湘棉,暗戳戳盼着他们修成正果。
  面对自己的心上人,李湘棉和陈君然都是有些拘谨的。
  陈君然突然说道:“待我明年从都城回来,就来娶你,等我。”
  说完不敢看李湘棉的眼睛,急匆匆往外走,“我去看看言卿需不需要我搭手。”
  幸福来得太突然,李湘棉在原地愣了半晌,才喃喃道:“我会等……”
  转身扶着自家丫鬟的肩膀,前后摇晃,“小梨你听见了吗?君然哥哥方才说明年会来娶我!”
  小梨被摇得头晕,忙应道:“听见了听见了姑娘,您再摇下去,小梨都要见不着姑娘嫁给陈公子了。”
  李湘棉兴高采烈,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家爹爹。
  来到正堂,却又看见陈君然李言卿和瑾瑜三人,正与李员外相谈甚欢,只得把脚收回去。
  先等等,等晚上宴会散了,再告诉李员外不迟。
  李员外很是欣赏冬青夫妻二人,觉得李言卿与这样的人结交,于李言卿有利,比那些只会吟诗作对的文人强太多。
  宴会还算圆满,人李员外办的宴席叫宴会,他们办的就只能叫宴席。
  因为他们宴请的是一众村民,只为了吃喝图个喜庆吉利,而李员外则宴请了明山镇大大小小排得上号的人物,图的是互惠互利。
  外加炫耀,不仅自己是举人,自己的儿子年纪轻轻也考上了举人。
  特别是对年轻时的情敌林员外,李员外是一点情面都没留,亲自提笔给林员外写的请柬。
  你考数次没能中举,而我家有两个举人!
  李员外还着重感谢了瑾瑜当初那封信,让他把林员外整治得犹如一条瘟犬。
  说起这些事,李员外哈哈大笑,透着道不尽的爽意。
  瑾瑜突然觉得李员外像个老顽童般幼稚,但只想说做得好!
  几人在李员外家歇了一夜,次日启程进了县城。
  到了县城后,三人马不停蹄去了学院,找老师指点会试要点,盼着一次就能金榜题名。
  如今快九月下旬,明年二月初九就要考会试第一场,他们还有数月的时间,丝毫不能懈怠。
  其中还有除去赶路的时间,赶路虽然也能学习,但终究难以专注。
  黎国沿用了前朝的都城,定都晋安。
  晋安所处之地,是黎国七州当中最大的州,雍州。
  廊州距雍州的距离虽然不算最远,却也不短。
  一些买不起代步工具的考生,要步行至晋安应试,至少冬月就要启程,走上个三月有余,才能在第一场考试之前赶到晋安。
  所以才会有赶考一说。
  而瑾瑜准备与陈君然李言卿同行,买一匹马代步,一月左右就能从廊州到达雍州晋安。
  他们应该是开年才从廊州启程,在二月初五之前到达即可。
  参加科举考试,县试府试与院试对文字笔迹没有很大的要求,只需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从乡试开始,就要求答卷必须使用台阁体书写,台阁体写得优秀,无形中都能加分。
  瑾瑜决定剩下的几个月,用来钻研字体与行文。
  国情已了解得差不多,四书五经只需要定时温习,再往行文和字体上加些分,应该不至于落榜。
  为此,瑾瑜专门借了杨天寻的手稿,看杨天寻的行文是如何遣词用句,他只能依葫芦画瓢,希望到时候能把瓢画得像葫芦一些。
  台阁体则是一种方正、光洁又乌黑,大小平齐的字体。
  讲究色黑、结构紧密、字体方正、大小一致。
  在瑾瑜看来,特别像现代刻在碑石上的字体。
  瑾瑜初始学写毛笔字时,学的是正楷,与这台阁体差距不算大,只是后来他写得快了,会带上前生略有潦草的习惯,往行楷方向偏移。
  此前参加乡试时,他花了些时间矫正,力求与模板范文一模一样。
  但因为乡试前他需要钻研的东西太多,用来矫正字体的时间太少,临到考试前夕,没能练得太熟。
  在鹿鸣宴上,湘王还专门提点他行文生涩。
  他只想说多此一举,他自己什么样自己心里难道没点数?还需要湘王拿来做人情。
  好在他曾经的主职是画画,剩下这些时间用来临摹字体完全不用担心,他把日常能用到的字都找来台阁体模板,就当是画画了。
  临摹别人的画,对他而言小菜一碟。
  不过还要与陈君然一起,时不时抽空点制几套挑花刺绣新花色。
  赵氏都能想到复制他们的花色去换钱,城里奸滑的人更多,而且他们还领着几十个工人复制,动静不小。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少人从出售挑花刺绣的铺子里买了各种花色,拿回去就复制十几二十套的。
  这山河县,恨不得满大街都是挑花刺绣了。
  所以他们要一直点出新花色,才能维持此前的收入,单靠李林一个人,有些力不从心。
  自挑花刺绣生意做起来,冬青就料到了这一天,所以心里不慌,只是让李言卿的人手一直往外边的县城推销。
  这个县城沦陷了,那就换个新的县城,无论如何都有钱赚,直到黎国所有的县城都被挑花刺绣覆盖,她们也赚了足够的钱,就转行做别的生意。
  而黎国有近千个县城,挑花刺绣的生意,至少是还能做两年的。
  只是路途远了的话运输费用会增加,划不来亲自去推销。
  而且,旁人看到了商机,就会把依葫芦画瓢,招揽会作画之人,再招揽普通工人参与复制。
  山河县在最开始几个月让冬青赚了几千两后,销量开始下滑,每月净利润从七八百两降到三百两左右。
  冬青就把这些余下的挑花刺绣,全部供货给别的县城。
  有了足够的供货,两个月后,最开始推销的那两个县城也开始出现下滑迹象。
  而且薄云县的商铺直言不再需要从山河县供货,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有能力点制挑花刺绣了。
  不过冬青让人打听了一下,他们也只能自给自足,在薄云县内销售。
  他们那边没有瑾瑜加持,也没有冬青运作,画手分成较高,运往外县照样需要费用,价格不会比山河县运去外县的便宜。
  既然都是一个价格,可能还会高,花色又不如山河县提供的新颖,那些商铺为何要弃山河县的货源而顾薄云县?
  所以,若薄云县要外销,只能更往外,延伸到冬青嫌路远而没去推销的县城。
  薄云县开了这个先例,不少商铺也蠢蠢欲动,但缺少契机与手腕,一时半会儿弄不起来。
  目前只有薄云县一城自己开始制作,别的都还从冬青这边进货。
  反倒是山河县,虽然有那么两波人跟风复制,但没人起心思跟冬青一样,找画手,拉几十个人大规模制作。
  山河县内挑花刺绣已经没有长远的市场可言,而临近的县城供货也被冬青抢占了先机。
  他们再兴师动众可能连本都回不来,还不如偷偷摸摸复制冬青她们点制出来的花色,不要太多成本,划算!
  冬青叫了一家人蹲在院里,商量分出人手做点别的稍微大一点的生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是她的作风。
  “爹娘看了半年多的点心摊子,也是时候发挥作用了。”
  李老汉和王氏摸不着头脑,“发挥什么作用?我们老两口每个月就十多两收入,跟你们动不动几百两的生意比不得,能有什么作用?”
  人心都是贪婪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最初,全家一个月十几两收入都笑开了花,后来冬青把挑花刺绣的生意做大了,每人每个月至少分到几百两,心也就跟着大了。
  若是现在冬青说挑花刺绣生意下滑做不下去了,又回到以前一个月几十两的境地,只怕谁心里都不会好受。
  冬青也不会容许这种事。
  “是这样,我们合伙开一家点心铺,就在你们摆摊旁边的屋子,现在十二月初,你们在那里整整摆了七个月的摊儿,一定经营了不少老顾客。”
  “从明儿个起,有人来买点心,你们就告诉他们,我们要进后面的屋子里卖,让他们改天直接去铺子里买,刚开张就有了基础。”先前没有荒废点心生意的意图,就在此处。
  翠枝和大狗听得云里雾里,翠枝问道:“爹娘摆摊那里,后面哪儿有屋子给我们开铺子?”
  冬青唇角一勾,道:“就是那间茶铺,爹娘你们都不注意看的吗?今天傍晚我从那里过,老板说在小地方开茶铺开不下去,他那屋子要卖出去,刚好我带着收回来的货钱,就付了一百两定金。”
  “啥?”大狗有些不敢相信,为啥总感觉什么事都能让冬青碰上?
  瑾瑜对此倒不意外,冬青能总是抓住机会,是因为冬青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胆大心细,当机立断,从来不拖泥带水。
  翠枝心思也不差,既然决定要做,就立马着手去做,“那……那铺子要多少钱才能盘下来?”
  “那个地段好,东家说出租的话一月三十两纹银,若是买下一次付清的话,要六百五十两。”
  翠枝皱眉,“好像有些贵了,那铺子也不算特别大,租又挺划不来的。”
  瑾瑜点头,确实是有些贵了,他们一个月才挣一千出头的银子,买这座偏僻小院只花了八十两。
  不过瑾瑜了解冬青,道:“你既然交了一百两定钱,肯定已经商量好价钱的。”
  冬青一副奸诈的小模样,“对,我跟东家还价了,最终以五百八十两的价格成交,还连上铺子里的那些柜台。”
  “那些柜台我看过了,是松木的,质量还行,至少能用个三五年。”


第68章 启程
  听完冬青的话,李老汉搓着手,来回踱步,“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张?我跟你娘这半年多也存了好几十两银子,可以给你们凑上。”
  冬青想了想,“这件事自然是越快越好,等过了年,瑾瑜就要去晋安参加春闱,趁着现在还有一月时间,我们搭手让生意走上正轨,瑾瑜与我无了后顾之忧,才能放心去晋安,瑾瑜也好安心做题。”
  翠枝眉眼一弯,点头附议,对李老汉夫妇笑道:“那些钱是你们老两口辛苦存的,留着想买什么买什么。我手头不紧,冬青夫妻俩要用钱的地方多,挑花刺绣这生意也是他们照顾我们,他俩要顾及挑花刺绣还要上晋安赶考,这次不管钱和力,我与大狗出大头,爹娘帮忙,利润对半分成如何?”
  冬青对此没有异议,她们是一家人,她与瑾瑜顾挑花刺绣的生意,翠枝大狗和李老汉夫妻顾点心生意,钱大伙儿分。
  况且,日后瑾瑜授了官还不知道要去何处,她肯定要跟着一同前去,这点心铺子相当于整个儿的留给了大房。
  现在让翠枝出大头,日后翠枝和大狗收下整个铺子也没什么心理负累。
  旁人是夫唱妇随,而有关生意上的事,瑾瑜一切都以冬青的决定为准,只要冬青说好,那就是好的。
  李老汉与王氏也觉得可行,他们老了,只要看两个儿子过得好,两房儿媳不生龃龉,一家子和和美美就什么都好。
  商定之后,翠枝取了四百两银子给冬青,让她拿去把房契换回来。
  冬青已经用自己的钱交了一百两定钱,如此冬青只需再添八十两,就足够五百八十两,买下那个铺子。
  铺子交接完成,冬青领着小圆把它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再找木匠打磨一块光滑的木板。
  旁人开店都是取了名字,而后找木匠雕刻牌匾,刷上漆,才挂在门上。
  但她们急着开张做生意赚钱,时间紧迫,来不及让木匠细细雕琢牌匾。
  冬青准备打磨一块原色木板拿回家,让瑾瑜用粗毫题上名字,墨迹干了去就能挂在店铺门上。
  冬青抱着木板回家时,一家人都还没来得及给即将开张的铺子取个像样的名字。
  瑾瑜看着眼前这一大块木板,哭笑不得,“等他们回来商量一下再说,以免不满意没法儿擦去。”
  冬青点头,“也成,反正今儿个也不开张,下午商量好了,今晚你就写好,明日挂上,后天开张。”
  “嗯?”瑾瑜有些惊奇,“开张不用瞧日子吗?不是说要找一个吉日?”
  他想着冬青怎么说都是土生土长的古人,应该是要信这一套的,哪怕现代也有不少人信这一套。
  且不说是真是假,这个于人的士气心态很有影响。
  冬青嘴角露出一个小梨涡,“城里帮忙瞧日子的人太贵,只是翻翻万年历罢了,就收二两银,还不能跟他还价,否则他嘴上无遮拦瞎封赠,给人添堵,所以我去书斋逛了一圈。”
  这话说得让瑾瑜有点懵,前者跟冬青去书斋逛了一圈有什么必然联系?
  瑾瑜还没开口,冬青又道:“万年历也贵,而且买回来我们走了爹娘大哥又不能看,于是我在书斋偷偷翻了翻近日的黄历,后天腊月初六,是个好日子,只是忌祭祀治病破屋大修,咱就后天开张。”
  “哈哈哈哈哈!”瑾瑜想象一下冬青偷偷摸摸在书斋翻万年历的模样,就忍不住笑得停不下来。
  为什么可以这么招人喜欢?实在让人把持不住。
  把持不住就不把持,上前抱个满怀,蹭了半晌才松开。
  冬青被瑾瑜揉乱了发髻,面红耳赤,瞪了瑾瑜一眼,“这还在院子里呢,若李林或是大哥大嫂爹娘他们回转怎么办?”
  她发现瑾瑜越发粘人,一言不合就黏上来,推也推不开。
  瑾瑜张开双臂,“这不,他们并没有回转,左右头发都乱了,再来抱一个。”
  “哼……你走开,还不办正事去!”
  瑾瑜只得放下手臂,去办冬青说的正事。
  到了晚上,众人回家,冬青就把取名字和决定后天开张的事说一下。
  李林率先开口,“我觉着就叫李记点心铺吧,我家的布店也叫李记,多亲切!”
  瑾瑜道:“好,那我们就排除李记这个提议。”
  “……”李林以为瑾瑜认同他的说法,才一锤定音说好,结果后面那句才是重点。
  “全兄,你不跟我唱反调是不是就浑身不乐意?”
  瑾瑜接着道:“谁还有什么好的提议?”
  李林气得跳脚,瑾瑜直接就忽视了他的话。
  家里人已经习惯瑾瑜捉弄李林,看李林跳脚的模样,心里还有些暗爽。
  谁叫李林平时一开口就气死人不偿命?只有瑾瑜能将李林气得跳脚。
  冬青出来打圆场,“好了别闹了,说正经的,我觉着简单取一个,好听又容易认就行。”
  翠枝也道:“嗯,冬青说得有理,来买点心的一半往上不认字儿,名字不用太计较。”
  瑾瑜叹气,“叫做李记也太普通了,山河县姓李的人又特别多,随意从街上过一遭,就能看到不下三个李记,卖布的卖线的都有。”
  冬青道:“叫长宁如何?”
  王氏在嘴里来回念了两遍,拍板道:“成,就叫长宁吧,不管它什么意思长什么样,反正我听着挺好听。”
  大狗笑,“我也觉着听好听,顺耳。”
  瑾瑜站起身,“既然如此,那我就写上了,你们觉得写上长宁点心铺还是直接就写长宁二字?”
  冬青思索片刻,道:“写长宁点心四个字吧,虽然我让爹娘经营了半年的口碑,回头客不少,但日后还会有新顾客上门,只写长宁旁人不知道你是卖什么的,也不一定有耐心歪着往里瞅。”
  “好。”
  瑾瑜应下,取了粗毫过来,把木板放到桌上,端详一瞬,确定四个字的位置,蘸墨挥毫。
  不出片刻,“长宁点心”四个字已跃然其上,整体结构匀称美观。
  李林不记仇,看瑾瑜写完,立刻抚掌称赞,“全兄好书法!当真入木三分!”
  又凑近看了看,李林皱起眉头,“单看字的话这格局十分匀称,但你外边留这么宽的空白作甚?整体一看就很不美观,空白太多,字又太挤。”
  说着抬头叹息,“这牌匾只怕是废了,要重新打磨一块重写,若是耽误了嫂子开张的日子,这木板就只能留着给全兄的膝盖用。”
  “你懂个锤子。”
  瑾瑜忍不住反驳,冬青才不会让他跪木板,而且这牌匾他还没弄完,李林就妄下定论。
  瑾瑜不再理会李林,换了一支细的硬毫,在他留出来的空白处落笔。
  这下不止李林好奇,冬青翠枝几人也偏头看,想看瑾瑜能弄出什么花样来。
  瑾瑜在给牌匾描边,下笔很快,不多时完成一半,众人才看出瑾瑜要做什么。
  待整体画完,李林目瞪口呆,明明只是平整的木板写上字描上画,看着却跟浮雕牌匾一般,中间的字和边上的花纹好似是凸出来的。
  “这……这这这全兄你方才拿的是笔还是刀?”
  说着,不禁想伸手去触碰牌匾,摸摸看是不是真的凸出来了。
  却被瑾瑜一巴掌打回去,“别碰!墨迹没干,碰花了你要给我重新补一个。”
  吓得李林赶紧抓紧自己的手,怕自己控制不住好奇心,真把它给摸花了。
  虽然他迄今为止作了不少画作,画技也不算差,但要让他像瑾瑜这样画出来,还真是难为他了。
  冬青心下震撼,她有幸见过瑾瑜给她画的画像,如今还藏在贴身的荷包里,但没想到瑾瑜用笔能画出浮雕的效果来。
  瑾瑜看着众人见鬼一般的神情,有些好笑,他不过是突发奇想画一下立体画,营造一种视觉误差,让人误以为那是凸出来的。
  大狗揉了揉眼睛再看,还是一种效果,感叹道:“这……简直太神奇了!”
  冬青觉得自家丈夫就是能干,她只花了一块木板的钱,却得到一块浮雕的匾。
  第二天墨迹干去后,李林趁着别人不注意,把牌匾从头到脚摸了一遍。
  摸上去确实是平的,并没有凸起的手感,又摸又看看了半晌,李林终于找到了些许这画的窍门,决定改天自己也试试。
  冬青叫上小圆打下手,她跟翠枝大狗和李老汉夫妇做点心。
  明日铺子要开张,销量肯定是摆摊的好几个倍数,除了那些她跟着宫廷点心师学的点心,冬青又多做了几种世面上常见的点心,争取把柜台摆满,且全部卖出去。
  现在是腊月,天气寒冷,就算明日剩下一些,也能再摆放几天,自然是做得越多越好。
  瑾瑜带了李林把牌匾挂在门上,扯几尺红布盖住,开张时,燃了鞭炮再拉开红布。
  开张这日,城里认识的左邻右舍听说此事,都陆陆续续去捧场。
  冬青听取了瑾瑜的建议,开张前三日无论买什么点心,买够五斤就多送一块,以此叠加,上不封顶。
  瑾瑜看李林嘴巴闲不住,就把他推去门口吆喝,吆喝内容是开业大酬宾,先尝再买,多买多送上不封顶。
  贪图便宜的人不少,很多人听了吆喝都进店转一圈,多多少少买着一些走。
  开张前三日因为有赠送活动,店里随时人满为患,李言卿和陈君然自发的帮忙看铺子称点心,瑾瑜还从学院里叫两个相对交好的同窗来搭手。
  前面有人看店,他也好跟着翠枝她们马不停蹄的做点心,以免跟不上出售速度。
  冬青瑾瑜和李林要看顾挑花刺绣的生意,不能时常兼顾点心铺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