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云预言;兵变肯定因为暴露而不得不提前进行;他预测兵变将在六月初仓促发动;也就是说;我们距离兵变发动之期;已经不足一个月了。”

众皆失色;鸦雀无声;气氛十分沉重。

胡师耽想了一下;说道;“李风云此人非常神秘;从他以往的预言来看;他对未来局势的推演非常准确;这不仅是因为他通过某些渠道掌握了某些我们不知道的机密;还因为他在推演上有着惊人的天赋。”胡师耽说到这里;目视李珉;正色说道;“你仔细想一想;他在做出这个预言的时候;除了我们自身难以保密的理由外;可还有其他原因?

李珉皱皱眉;极力回忆;然后迟疑道;“某曾听大人说;李风云预言今春吐谷浑人要卷土重来;陇西局势会迅速恶化;而圣主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肯定要求西北军据险而守;消极防御;但渔阳公有心借助西北军发动兵变;必然阳奉阴违;大范围调动军队做出攻击态势;以掩饰他伺机南下攻打西京之意图。”

杨玄感的脸色顿时变了;王仲伯、赵怀义和孔颖达也是一脸震惊;胡师耽更是惊呼出声;“不好;渔阳公弄巧成拙;圣主一旦临阵换帅;西京威胁尽除;态度必然颠覆;则兵变危矣。”



第三百八十九章眼花缭乱

李珉的使命已经完成;当即告辞离去。虽然他并没有为李风云争取到丝毫利益;但这本来就在李风云的预料当中;实际上李风云最为迫切的不是获得粮食;也不是“吃掉”韩相国;而是想对杨玄感的决策施加影响;让其做好提前兵变的准备;这显然有助于杨玄感在东都战场上赢得更大战果。

李珉走后;杨玄感与胡师耽等人又商讨了很久;最终还是决策;做好提前兵变的准备;在未来一个月内做好兵变的全部准备工作。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正的关键不是兵变是否暴露;不是谁谁告密的问题;因为真正知道兵变存在者都是利益攸关者;都有同谋之嫌疑;最终告密者也难逃一死;而到目前为止;实际上能拿到确切证据的告密者还十分有限;此事都还在可控范围内;所以真正能够危及到兵变的关键是在其他方面;比如李风云所估猜的陇西局势骤然恶化。

如果李风云预测准确;西北军统帅元弘嗣措手不及、顾此失彼下;的确有可能做出错误决策;而西北决策一旦错了;后果就很严重;会直接破坏中土在西疆的国防和外交战略;那么元弘嗣的处境就十分恶劣了;对西北军的掌控力必然下降;对关中乃至西京的威胁也就必然降低乃至消失;而杨玄感因为失去了元弘嗣这一大助力;兵变胜算亦是骤减;如此一来西京的态度就会生变化;到那一刻杨玄感就被动了;事情就麻烦了。

那么现在陇西局势到底怎么样?从去年西突厥人再次把势力范围拓展到西域地区;西域诸国纷纷臣服;中土部署在西域三郡的河西军团被迫收缩防守后;中土在西域东南部的且末和鄯善两个郡就“有名无实”了。而这两个郡过去是吐谷浑人的势力范围;很明显;吐谷浑人必定会顺势夺取这两个郡;然后在西突厥人的暗中支持下;借着中土人东征高句丽无暇西顾之际;卷土重来;向西海动反攻以图复国。

所以;李风云对陇西局势的预测是可信的;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虽然东都至今还没有接到吐谷浑人反攻西海;陇西局势急骤恶化之消息;但从西海的气候规律;以及中土东征时间来推演;吐谷浑人若想复国;此刻应该已经展开了反攻。考虑到西海距离东都过于遥远;讯息传递十分不便;再加上西北军政官员为逃避罪责蓄意隐瞒等诸多因素;这个消息估计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东都;而且还未必会让东都立即察觉到西疆爆了严重危机。

不过;做为西北军统帅的元弘嗣;他对西疆危机肯定很清楚;他必须在抵御外寇维护西疆安全;和在动兵变控制西京之间做出选择。那么;他会做出何等选择?若其选择抵御外寇;放弃动兵变;杨玄感怎么办?是不是也放弃这次黎阳举兵的机会?然而;到了那一刻;就算杨玄感想放弃都不行了;因为西京要自保;西京绝不会让杨玄感抓住自己的把柄;把自己拉进九死一生的险境;再说这也是一个摧毁杨玄感及其以他为的政治势力的最佳机会;西京不会放过;而西京只要与杨玄感浴血奋战;竭尽全力保护东都;那么将来即便圣主和改革派要在政治上进行清算;也找不到充足的理由向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出手。

由此可见杨玄感的处境十分恶劣;危机四伏;必须做好提前兵变的准备;而若要提前兵变;攻击目标唯有东都;只有打东都一个措手不及;打西京一个措手不及;才能在绝境中赢得一线生机。但凡事有利有弊;把本来应该在两个月内完成的事;集中在一个月内完成;兵变暴露的风险就更大;暴露的时间就更早。

好在整个黎阳都在杨玄感的控制之下;有严守秘密的条件;只是黎阳毕竟是河北人的地盘;河北人无孔不入;若想守住秘密还是有相当的难度。而在河北对杨玄感构成威胁的最重要人物就是崔弘升;所以当务之急是挑起河北贼劫掠永济渠;迫使崔弘升把全部精力放在剿贼上;最好是将其诱骗到河北北部的河间郡;让其远离黎阳;这样就算黎阳举兵的消息传到他的耳中;他也来不及阻止杨玄感攻打东都了。

这件事理所当然由河北名士孔颖达去做。孔颖达当即离开黎阳;日夜兼程赶赴清河、渤海诸郡;向当地豪门世家秘密求助;而这些豪门世家则秘密“联系”永济渠两岸的各路义军豪帅。

很快;高鸡泊的高士达、窦建德;渤海郡的格谦、高开道等义军豪帅;就向永济渠动了攻击。正在清河、武阳境内一边剿贼一边卫戍大河防线的河北讨捕大使崔弘升;马上下令麾下将士沿着永济渠两岸急推进;风风火火北上而去。

就在崔弘升竭尽全力护卫永济渠;河北气氛日益紧张之际;东都的气氛亦是紧张;甚至有些窒闷;原因便是近期的坏消息接踵而至;让东都留守权贵们应接不暇;焦头烂额。

河南通济渠两岸的局势持续恶化;白贼的叛乱队伍不但在梁郡境内为祸;还北渡济水进入东郡劫掠;混乱之势已渐渐蔓延到大河岸边;而梁郡贼帅韩相国乘机在通济渠畔聚众叛乱;并迅进入豫州境内为祸;如今淮阳、颍川两郡已混乱不堪;并渐有威胁京畿安全之迹象。

河北永济渠的局势也开始恶化;河北盗贼在大渠两岸烧杀掳掠;渠道已数次中断;坐镇黎阳的礼部尚书杨玄感为此怒不可遏;已上奏弹劾河北讨捕大使崔弘升;指责他养寇为重;戡乱不力。

与此同时;边陲局势也突然恶化;数千里之外的陇西突然爆了危机。吐谷浑人卷土重来;猛攻西海;西北告急;而主掌陇右十三郡军事的弘化留守元弘嗣却在这个关键时刻;与西北军的一些将领尤其是镇戍陇西的将领生了激烈冲突;甚至就连镇戍西域的河西军团都被卷了进去;由此导致整个西疆局势急转直下;陇西镇戍更是岌岌可危。

陇西局势恶化;西域局势紧张;大漠上的突厥人也在贺兰山以北蠢蠢欲动;西北军三面受敌;西北军的河西、陇西和灵武三大军团的防御压力骤然增加;但自西征过后;东都倾尽全力东征;中土全部资源都向东北疆集中;导致西疆和西北军日渐困窘;而陇右十三郡的军政长官们在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也是不堪重负;步履维艰;“里外不是人”;所以陇西局势的恶化就像在一道摇摇欲坠的大坝上掘开了一个口子;一不可收拾了。

中土的权力中枢都随圣主去了东征战场;留给东都的权力十分有限;处置危机的手段也极度缺乏;越王杨侗和留守樊子盖能做的事很少;除了十万火急奏报圣主外;只能敦促西京想方设法给陇西以钱粮支援;敦促河北讨捕大使崔弘升竭尽全力确保永济渠安全;敦促通济渠沿线军政官员不惜代价保障渠道的畅通;至于军事方面;无论是杨侗还是樊子盖;都不敢轻易于涉卫府决策;弘化留守元弘嗣以及留守东都的右候卫郑元寿和右骁卫将军李浑;都不是他们所能指挥和敦促的。

此刻对于东都和西京来说;迅处置西北危机;击败入侵外寇;要远远重要于国内的戡乱剿贼;因为在国力上;中土无法同时支持两场对外战争;而在军事上;卫府军亦无力同时在两条对外战线上作战。

东都因此把注意力转向了陇西;而距离陇西更近的西京更是密切关注;如此一来主掌陇右十三郡军事的西北最高军政长官弘化留守元弘嗣就成了两京的焦点人物;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系到了西北安危;关系到了中土安全;于是元弘嗣自然而然就成了众多政治势力的“攻击目标”;就成了要为危机的出现而承担罪责的“替罪羊”;突然之间;元弘嗣就被千夫所指;成了众矢之的。

两京权贵“声讨”元弘嗣;要把元弘嗣赶出西北;表面上看是一场政治利益的博弈;实则是围绕着西北军的统兵权而展开的一场夺权大战。

西北已经陷入危机了;两京权贵也“闹腾”起来了;但圣主和中枢远在辽东;讯息传递需要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两京权贵可以做许多事;比如在通济渠危机和永济渠危机的后面推波助澜;让渠道时断时畅;以此向圣主和中枢施压;迫使圣主妥协和让步;迫使圣主“拿掉”元弘嗣换上一个他们所满意的人。

黎阳的杨玄感面对瞬息万变、波谲云诡的两京政局;不禁心惊肉跳;更有眼花缭乱之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什么都算到了;西北局势日益紧张他也算到了;就是没算到元弘嗣面对危机处置失当;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现在可以肯定;元弘嗣已经失去了对西北军的控制;已经失去了动兵变的条件;而失去了元弘嗣这一重量级人物的支持和响应;失去了元弘嗣在关陇方向的倾力配合;由杨玄感为的保守势力试图动的这场旨在推翻圣主和改革的兵变还有成功的可能吗?还可以继续下去吗?



第三百九十章这事有难度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西北危机了;两京紧张了;大河南北贼势猖獗了;黎阳的杨玄感骑虎难下了;而此刻远在齐鲁东莱水师大营的左御卫将军、建昌公李子雄;这位享誉中土军政两界的大佬;也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即将被拘捕;而下旨拘捕他的正是远在辽东的圣主。

水师四位统帅;来护儿、周法尚、李子雄和崔君肃;分属关陇、山东和江左三大政治集团;而同为江左人的来护儿和周法尚各有利益重心所在;也谈不上一条心;所以圣主在下达这道圣旨的时候;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担心出意外;担心李子雄垂死挣扎;如果李子雄因此唆使齐王叛乱或者引发了水师的内乱;就与圣主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所以圣主又特意写了一份密诏给来护儿;说明抓捕李子雄的原因。

远征军渡过辽水已经一个多月了;正在猛攻辽东城;而且正是关键时刻;胜利在望;这时候突然抓捕李子雄;首要理由当然是确保水师内部的稳定;确保水师能在预定时间内渡海远征。但这个理由不够充分;来护儿难以说服水师其他统帅;而内部意见不一;便会埋下不可预测的隐患;所以圣主以隐晦之辞透露了他的真实意图。他担心齐王和李子雄联手破坏第二次东征;而目前齐王已经击败了齐鲁反贼;控制了大半个齐鲁地区;现在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已经具备了与李子雄联手影响甚至控制水师的实力;这是可以预见的会直接破坏二次东征的巨大隐患;所以必须毫不留情的予以铲除。

这显然是个“局”。去年底圣主迫于政治上的劣势;不得不向以齐王为首的政治势力做出妥协;让李子雄复出;并把李子雄父子一起安排在齐鲁地区;完全满足了齐王的要求。当时很多人没看懂;以为圣主向齐王“低头”了;现在真相大白了;圣主不是“低头”了;而是存了杀人之心;设了一个一劳永逸杀死李子雄的“局”。李子雄在军政两界实力强大;门生弟子遍布朝野;在两京和地区关陇根基深厚;圣主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很难杀死他;而这次圣主就抓住了机会;将计就计;把李子雄安排在了水师;试图借助江左人和水师这股庞大力量;借刀杀人;一击致命。

然而;李子雄终究不是一般权贵;他是中土军政两界的元老级人物;功勋赫赫;单以军界论;他的地位和威望就远远超过了来护儿和周法尚;至于崔君肃;除了门第高不可攀外;其他的都无法与李子雄相比;所以;李子雄若死在了他们三个人手上;问题就严重了。

这不是李子雄一个人的生死问题;而是关系到了关陇、山东和江左三大贵族集团的核心利益问题。李子雄可以死在关陇人手上;但绝不能死在山东人和江左人手上;这是关陇人的政治底线;毕竟关陇人才是当今中土最为庞大的统治阶层;是掌握了中土最多权力和财富的既得利益集团;如果关陇人任由自己的政敌诛杀了像李子雄这等德高望重功勋彪炳的关陇元老而无动于衷;抛弃了自己的政治底线;那么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李子雄;第三个李子雄;乃至整个关陇贵族集团都有可能烟消云散;所以此头不可开;此风不可长;此底线坚决不能破。

也就是说;圣主的理由还是不够;仅凭猜测、怀疑、莫须有等罪名就逮捕李子雄;显然没有说服力;而将来如果圣主杀了李子雄;关陇人当然不能找圣主报复;只能把一腔怒火发泄在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三个人身上;那么这三个人就太冤了。

事实上不论是李子雄本人;还是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都已经预测到了这一天;预测到了这张圣旨;预测到了双方都会因此陷入困境;都有生死族灭之忧;所以在三路反贼攻打齐郡期间;周法尚和崔君肃便想方设法“驱赶”李子雄;甚至不惜公然撕破脸“驱赶”李子雄;试图把未来的危机扼杀于萌芽之态;然而出乎周法尚和崔君肃的预料;李子雄竟然回来了;明知有性命之忧还舍身赴死;实在令人惊讶;更让人头痛。

他们不能不遵从圣主的诏令;但遵从了诏令;逮捕了李子雄;将来关陇人就会把李子雄惨遭诛杀的罪责归咎于他们三人;他们三人必然就要承受来自关陇贵族集团的疯狂报复;但他们三人实力有限;如果没有圣主的鼎力支持;肯定承受不了狂风暴雨般的政治“攻击”。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到了那一刻;圣主是牺牲他们;还是力挺他们?在这个关键问题没有明确答案之前;他们三人根本不敢拼死豪赌;毕竟他们也不是一个人;他们的生死存亡也牵扯到了许许多多人的切身利益。

来护儿秘密召来周法尚和崔君肃;把圣主的圣旨和圣主的密诏都摆在了案几上;任由周法尚和崔君肃仔细研读。

这事应该怎么办?诏令不能违背;人是肯定要抓的;只是抓完之后怎么办?李子雄就是个“烫手的山芋”;谁抓在手上都捞不到好;都必须考虑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圣主也是聪明人;也耍了心计;要借刀杀人;给他自己留一条退路;而给他自己留退路的原因很简单;关陇人的实力太强;正面对阵没必胜把握;于是就把他们三人推到了前面;说白了就是做牺牲品;至于是否当真牺牲他们;那要看局势的发展;要看运气好不好了。

圣主赌运气;他们三人可不敢赌;所以来护儿也不避讳了;有话直说;“此事我们三人必须齐心协力;否则……”。这事太重大;他不敢也不能独自决策;事关三个人三股势力的利益;他也决策不了;若周法尚和崔君肃不支持他;甚至背后扯他的后腿;他就给“牺牲”了。

周法尚神情严肃;一言不发。

来护儿看了看周法尚;两人四目相顾;然后非常默契的同时望向了崔君肃。

崔君肃紧张了;他不能不说话。周法尚不说话;可能代表他支持来护儿;毕竟他们都是江左人;彼此有共同利益;关键时刻当然共进退了。崔君肃不想抓捕李子雄;不想自寻麻烦;但这话他不能说;圣主下诏令了;如果公开违背圣主旨意;那就更麻烦了。

“月初;鲁军覆没于汴水之畔;李使君生死未卜建昌公闻讯;悲恸不已;忧郁不安。”崔君肃停顿了一下;看看来护儿和周法尚;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所以;此刻若依诏令……”崔君肃指了指案几上的圣旨;欲言又止。他的意思很直白;此刻拘捕李子雄;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将来不论李子雄结果如何;他们都将饱受责难;“恶名”算是背定了。

来护儿没有说话;只是冷哼一声以表示他的不满。崔君肃态度明确;他不支持拘捕捕李子雄;实际上就是一推了之;拒绝参与决策。

周法尚微微颔首;严肃的表情略有缓和;似乎赞同崔君肃的表态;不过他不能站在来护儿的对立面;如果来护儿被“牺牲”;江左人的整体利益就会受损。

“诏令不可违;人肯定要拘捕。”周法尚意味深长地说道;“但建昌公威望很高;若公开拘捕;必震动水师;军心一乱;则后果难料。”

来护儿若有所悟。

崔君肃心中暗喜;好;有周法尚这句话;事情就好办了。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就看谁手段高明了。

“人好拘;但拘了之后怎么办?”崔君肃问道。

来护儿脸色再变;眼神阴晴不定。圣主摆明了要借刀杀人;借来护儿的“刀”杀李子雄;虽然诏令上说;拘捕李子雄后将其押至辽东行宫;由圣主亲自审讯;但如果来护儿当真这样做了;来护儿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以来护儿的政治智慧;肯定能摸透圣主的心思;然而他考虑到自身利益;却不愿为圣主排忧解难;那圣主凭什么恩宠你;给你权力和财富?

周法尚看了一眼崔君肃;不动声色地说道;“诏令说;押解行宫。”

来护儿的脸色更难看了。

崔君肃两眼微眯;佯作思考状。

周法尚迟疑了片刻;继续说道;“现今齐鲁贼势猖獗;河北贼势也猖獗;若从陆路把李子雄安全押解至行宫;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来护儿顿悟;先是犹豫;瞬间又目露坚毅之色;他没有选择;既要保全自己;又不能得罪圣主;唯有依周法尚之策了。

崔君肃目露狡黠之色;嘴角露出一丝笑纹;周法尚果然老奸巨滑;这一招用得好;不露痕迹;妙若天成。

当夜;来护儿传书李子雄;圣主有诏令;帅帐军议。

李子雄回到东莱后就高度戒备了;任何时候他的身边都至少有一队全副武装的卫士;而且与自己所信任的亲信部属保持着密切联系;以防不测。听闻圣主来了诏令;不祥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李子雄犹豫了;去;还是不去?



第三百九十一章杀人好难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李子雄决定面对现实;不论自己的预感是真是假;也不论李风云的预测是否应验;自己都要勇敢面对;并且有信心在这场生死危机中活下去。

圣主想借刀杀人;但李子雄无意束手就擒;他知道自己被捕的后果;性命肯定保不住;不论是兵变暴露了;还是绝了齐王的夺储之心;圣主都要杀自己;而且还是越早越好;以免夜长梦多;所以李子雄已经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已经拟制了对策并做了精心部署。

李子雄大踏步走进了帅帐;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最想知道的便是李风云的预言会否再一次应验;如果李风云的预言再一次应验;他便不再怀疑李风云对这场兵变的推演;不再怀疑李风云对南北大战的推断;他便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李风云北上边疆;把自己辉煌的一生终结在抗虏战场上。

李子雄的脚步停下了。大帐内烛光明亮;但没有人;一个人都没有;既没有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的身影;也没有其他僚属和军官们的身影;气氛肃杀而诡异。

李子雄知道出事了;自己的不详预感是准确的;圣主对自己的忍耐到了极限;终究还是出手了;在齐王入主齐鲁之后;在水师渡海远征前夕;毫不留情地铲除自己;但很显然;执行这道命令的水师统帅们迫于政治上的重压;深陷困境;左右为难。杀了自己吧;就与关陇人结下死仇;将来有身死族灭之祸;不杀吧;等于背叛圣主;后果更严重;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于脆给自己设了个“局”;任由自己选择;彼此给对方一条退路;说白了就是他们给自己一线生机;而自己也不要把他们“拖下水”;各取其利吧。

李子雄瞬间便推演出了大帐空无一人的原因;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目光中更是充满了不屑;当今世上谁敢杀我?

李子雄坚定地迈出了步伐;一步步走到了案几前;清晰地看到了铺在案几上的圣旨;圣主下令拘捕他的圣旨。

李风云预言正确。这是李子雄的第一个念头;而这个念头犹如一股狂风;霎那间吹散了笼罩在他心灵上的厚厚阴霾;让他在迷雾中看到了未来前进的方向。李珉还活着;活得好好的;就藏在李风云的身边。这是李子雄的第二个念头。李风云既然能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言;那么他当然知道我李子雄的实力足以帮助他在南北战争中抵挡住北虏入侵的步伐;所以他不会与自己决裂;更不会愚蠢到伤害李珉把自己推向他的对立面。

李子雄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策;那就是活下去;不惜一切代价活下去;如果李风云对未来的预言全部应验了;那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还大有可为;或许还能再创新的辉煌。

这里是水师大本营;如果来护儿等水师统帅要联手诛杀李子雄;形势就非常恶劣;就算李子雄提前做好了准备;也很难安然无恙的杀出去;但李子雄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