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是水师大本营;如果来护儿等水师统帅要联手诛杀李子雄;形势就非常恶劣;就算李子雄提前做好了准备;也很难安然无恙的杀出去;但李子雄毕竟是中土德高望重的军政元老;在军政两界苦心经营几十年;门生弟子不计其数;即便圣主亲自动手杀他;也要做好万全准备;也要权衡方方面面的得失;所以到了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这里;就算圣主有诛杀李子雄的诏令;他们也不敢轻易下手;毕竟杀人容易;善后就太难了。李子雄之所以有信心活下去;原因就在如此;他早已把政治博弈的本质看得清清楚楚;他断定来护儿就不敢拿全部的身家性命来赌他的一颗人头

既然决心活下去;既然放弃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玉石俱焚的念头;那么李子雄理所当然要“体谅”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的一片“苦心”。你给我一线生机;我投桃报李;也没必要非把你“拖下水”。

李子雄稍加考虑后;举手招了招。一直站在大帐外密切关注着李子雄一举一动的卫队长飞一般冲了进来。这位卫队长表现得很冷静;很理智;站在李子雄身后;恭敬地聆听命令;似乎帐内诡异的气氛并没有对他造成任何影响。这就是百战悍将的厉害之处;处惊不变;心如磐石;大不了杀个人仰马翻;血肉横飞;赔上一条性命而已;而这本来就是其职责所在。

李子雄低声说了一句话。卫队长的眼里掠过一丝惊色;转瞬即逝;接着毫不犹疑地转身离去。卫队长出了帅帐;冲着帐外卫士们做了个手势;然后与一队悍卒像风一般冲进了黑暗。

帐内;李子雄神色平静;席地而坐;闭目假寐;静静等待。

大约过了一刻时间;来护儿出现了;黄色戎装;黑幞头;不着片甲;不佩刀剑;仿若夜游归来的老翁;简朴;随意;和善;悠闲。

李子雄依旧闭着眼睛;连头都没抬。

来护儿看了他一眼;走到案几后坐下;淡然说道;“圣主诏令;将你即刻拘捕;并押送行宫。”

李子雄缓缓睁眼;不动声色地点点头。

“此事不宜伸张;以免动摇军心。”来护儿继续说道;“今大河南北贼势猖獗;途中安全难以保证;某想征询一下;你是愿意走海路去辽东;还是由陆路北上行宫?”

“陆路。”李子雄的口气不容置疑。

来护儿面露难色;“一个多月后水师就要渡海远征;多一个卫士就多一分胜算;但现在水师兵力有限;某捉襟见肘;恐怕难以抽调足够人手送你北上。”

李子雄心领神会;知道来护儿的意思;不能动摇军心实际上就是排除异己;要乘机把李子雄的亲信统统“逐出”水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水师内部的团结;否则一旦内部陷入争斗;自相残杀;人心惶惶;必然会影响到渡海远征。于是来护儿就提出了建议;让李子雄的水师亲信们组成押送队伍;如此一石二鸟;既把水师内部不安定因素彻底铲除;又把李子雄“礼”送而走;未来李子雄在押送途中不论出了什么事;不论是被贼人劫杀了;还是逃之夭夭了;主要责任都不在来护儿。该来护儿做的事他都做了;最多承担一个用人不明的失察之罪。

然而;来护儿的这个条件太过苛刻;实际上等于直接扼杀了某些人的仕途乃至生命。当然了;如果李子雄愿意束手就擒;愿意到行宫接受圣主的裁决;这些人或许还能保住性命;但仕途肯定难保;运气不好可能还会受到连累被流配戍边;那就生不如死了;但事实上李子雄走投无路后;要去参加东都兵变;而这些人随他一起离开水师后;就不得不豪赌生死;这是李子雄不愿看到的;毕竟兵变的风险太大;远没有留在水师安全;留在水师参加东征就能旱涝保收;就能保障既得利益。

李子雄沉吟不语。

来护儿当即发出威胁;他手指案几上的圣旨;平淡的语气中露出了丝丝杀气;“圣主既然发出了这道诏令;其意图已非常明确;不论圣主是否下定了决心;但圣主身边的人绝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否则圣主完全可以诏令将你羁押于水师;或者押送至东都;以确保你的安全;毕竟北上路途太过遥远;途中又有太多危险;出现意外理所当然;所以诏令将你押送辽东行宫;背后的意思已不言自明;很多人贪图利益必会铤而走险;你平安抵达行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子雄忍不住就想骂人。来护儿当然领会了圣主的真实意图;但诛杀李子雄的风险太大;他有些畏惧;而周法尚和崔君肃更不想遭受池鱼之殃;你杀人;却连累我们一起承担后果;岂有此理;所以来护儿只能“逐走”李子雄;只是心不甘情不愿;想方设法也要从李子雄身上“敲诈”一些好处。

李子雄想到了李风云对南北大战的预测;仔细权衡后;觉得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现在把这些亲信部下带走未必就是一件坏事;于是点头接受了来护儿的建议;“如你所愿。”

来护儿的脸上总算露出了点笑容;然后提出了第二个条件;“你离开后;水师将士们若一直看不到你;而我们又没有很好的理由解释你“失踪”的原因;那么必定谣言四起;还是会影响到军心的稳定;所以;明日;你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战船离开东莱;而理由是;你奉旨赶赴辽东行宫;向圣主禀奏军情。”

李子雄摇头;语气斩钉截铁;“某说了;某不走海路。”

来护儿点点头;语气同样强硬;“你必须从海路赶至河北;这一点不容商量。”

李子雄顿时恍然。来护儿担心他直接去历城会合齐王;那后果就严重了;将来来护儿百口莫辩;算是被李子雄彻底卖了;所以来护儿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李子雄有会合齐王的机会。只是;李子雄到了河北;自由了;还是可以渡河南下赶赴齐郡会合齐王;由此不难推测到;来护儿肯定暗中部署了“后手”。

你以为在河北杀我;就能掩人耳目?李子雄冷笑;一口答应。



第三百九十二章与虎谋皮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五月中;颍川。

韩相国终于在颍川城下追上了李风云;此刻他已精疲力竭;欲哭无泪;满腔怒火亦已化作万般委屈憋在肚子里;面对李风云的强悍和无可挽救之事实;他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忍了。

韩相国在通济渠一线经营很多年;纵横黑白两道;在地方上还是有很强实力;举旗后只有给他时间;他肯定能依靠本土优势迅速壮大起来;所以他信心满满;特意拟制了一个具体的发展计划;主旨就是挟通济渠之利来换取李风云武力上的支援;从而给自己赢得充足的发展时间。

通济渠之利就那么多;一家用还能支撑;两家用就不够了;就要起争执;韩相国盲目自大;认为自己有本土优势;可以拿通济渠之利要挟李风云;哪料到他的如意算盘还没开始打;计划还没着手实施;形势就变了。李风云打着他的旗号在豫州境内烧杀掳掠;给了他当头一记闷棍;打得他眼冒金花;“一条腿”活生生被打断了。

韩相国举旗之初;忙得昏天黑地;晕头转向;没有注意到豫州方向的形势突然就变了;等他听说豫州形势变了;再关注时;已经来不及了;根本就没有应对补救的时间;只能像个玩偶一般被李风云牵着走。韩相国很愤怒;很沮丧;不知不觉就被人算计了;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虽然他这条地头蛇也的确有些实力;但与李风云这条彪悍的过江龙比起来;实在差得太多;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而更严重的是;韩相国没有看清事实;一厢情愿的要算计李风云;要“与虎谋皮”;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自寻死路。

李风云出辕门相迎;给足了韩相国面子;但韩相国笑不出来;不论他的心理素质如何“坚强”;面对一个把自己打得鼻青脸肿;连一条腿都打断了的“盟友”;他哪里还有心思虚于委蛇?他恨不得生吞活剥了李风云。

站在李风云身边的李密也笑不出来。他已经连续两次见识了李风云翻云覆雨般的恐怖手段;去年李风云不但成功劫掠了通济渠;壮大了自己;还把齐王这根毒针“插”进了东都的“身体”;让东都痛苦不堪;今年李风云如法炮制;不但再次成功劫掠了通济渠;缓解了自己的崩溃之危;还抓住了杨玄感这柄“利器”;可以预见;一旦这柄“利器”了东都“身体”;再加上齐王那根“毒针”如蛭附骨;东都还能剩下几口气?李风云的目标是东都;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当李密在豫州战场上看到联盟将士高举韩相国的大旗肆无忌惮的烧杀掳掠后;也就知道韩相国的命运了;但韩相国对李风云而言无足轻重;最多也就是一颗棋子;作用有限。

韩相国不给李风云笑脸;也不给李密笑脸;阴沉着脸就走进了联盟大营。韩相国更恨李密;事实俱在不容争辩;他举旗之前李密没有留下来帮助他;而是带着联盟主力进入豫州劫掠;李密的理由是他可以说服颖汝贵族与联盟形成默契;但结果却是两码事;韩相国当然有理由认定是李风云和李密联手算计了他。李风云好歹还在汴水一战中击败了官军;也算给韩相国以武力支援;给他争取了几天时间;相比起来李密就太无耻了;举着韩相国的大旗做尽了坏事;直接把韩相国推向了颖汝贵族的对立面。是可忍;孰不可忍;你陷我于不义;我岂能善罢甘休?

李密神色漠然;一言不发;不要说歉疚了;连解释的意思都没有。他很鄙视韩相国;一个粗鄙蛮夫而已;杨玄感竟然看上这种人;还委其以重任;如何成事?在他看来;李风云的手段还是有迹可循的;并未到“了无痕迹”的境界;只要稍有头脑的人都应该能拨开迷雾看到其中的真相;而韩相国不但掉进了李风云设下的“陷阱”;连整个心智都给李风云蒙蔽了;现在就是一个“睁眼瞎”;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于什么;如此愚钝之人;当然要被李风云玩弄于股掌之间。

李风云的笑容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走进帅帐;站在巨幅地图前;李风云就严肃了;然后不待韩相国坐稳;便又给了他“当头一棒”;当即把韩相国打得晕头转向;傻了。

李风云的当头一棒是;义军在颍川城下陷入了官军的五路包围之中;形势已万分危急。

韩相国傻了;不知道李风云目的何在。

此次韩相国带着队伍匆匆离开通济渠;深入豫州境内会合李风云;的确是为形势所迫;因为李风云摆明了就是要逼着他尽快离开通济渠;虽然汴水一战暂时遏制了官军对义军的围剿力度;但必然会激怒东都;接下来会有更多官军进入通济渠战场;所以联盟留在通济渠东线的队伍都陆续开始撤离;一部分北上东郡;在济水、汴水和通济渠之间架起一条通道;以方便大军进退。这种情况下韩相国如果坚守通济渠战场;便是孤军奋战;便成了联盟为摆脱官军围剿而蓄意抛给东都的诱饵;因此他只有离开通济渠。

实际上韩相国越早进入豫州会合李风云;越是对他有利;毕竟杨玄感和颖汝贵族是政治盟友;只要杨玄感出面斡旋;再大的仇怨也得暂时放下;双方唯有齐心协力;才能给杨玄感以实质性的帮助。而从李;他要的是粮食;不是人命;与颖汝贵族结下死仇对他十分不利;所以他在豫州境内的烧杀掳掠肯定有节制、有分寸;接下来只要韩相国给他解决粮食问题;他必然会妥协让步。

韩相国因此断定李风云会妥协;决定不计代价从李风云手里抢到豫州战场的控制权;而这正是韩相国之所以忍气吞声的原因所在。哪料到韩相国又失算了;还没有等他开口说话;李风云就扔给他一个根本解决不了的危机。韩相国面色铁青;肺都要气炸了;见过欺负人的;没见过这么欺负人的;你还要不要人活了?

李风云对韩相国的愤怒视而不见;继续给他解释何谓五路包围。

现在义军在颍川城下;准备攻打这座颍川首府;只要缴获了城内的官仓储备;义军就能支撑一段时间;但京畿和豫州官军的反应非常快;据各渠道传来的消息;目前有五路官军正从四面八方围杀而来;其中距离颍川最近的便是西北方向的襄城郡诸鹰扬;其次就是北面荥阳郡的官军;还有京畿天堑防线的东部重镇浚仪也派出了一支援军;另外便是来自颍川东南方向汝阴郡和淮阳郡的诸鹰扬;来自颍川南部汝南郡的官军;粗略估计五路官军至少有两万人马;如果再加上从豫州各地紧急征调的乡团宗团等地方武装;官军的总人数保守估计有五万人以上。

“颍川城距离襄郡不足百里;距离荥阳不足百里;距离汝南、淮阳和浚仪城也不过两百余里;所以在未来几天内;除了浚仪城援军不会迅速赶到外;其他四路官军都会急速杀来。”李风云的语气越来越凝重;透出一丝令人窒息的重压;“目前通济渠一线的局势远比豫州局势更为恶劣;虽然我联盟大总管府和前后两路总官府均以进入东郡境内;但左右两路总管府九个军依旧活跃在通济渠东线;对天堑防线和浚仪城构成了重大威胁;所以某推断;浚仪城对颍川的支援十分有限;所谓出兵不过是敷衍东都而已。”

韩相国冷笑;当即质问道;“某一直不能理解;你为何命令联盟的大总管府和前后两路总管府进入东郡?如果你把联盟所有军队都部署在通济渠一线;不要说浚仪城了;就连荥阳都不敢抽调军队支援颍川。”

李风云无意继续隐瞒韩相国;遂坦诚相告;“当前我们有两个重要目标;保证通济渠的畅通;把东都卫戍军的主力诱出京畿。这两个目标看似互相矛盾;但为了越国公能顺利发动兵变;能在兵变后迅速占领东都;我们没有选择;必须完成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所以;当前通济渠战场上只能允许少量人马持续劫掠;以确保通济渠不会断绝;反之;若你我军队全部在通济渠上大肆劫掠;僧多粥少;冲突迭起;则通济渠必然中断。通济渠不断;东都在出兵戡乱通济渠一事上就会摇摆不定;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你举旗之后;在鲁郡太守李珉全军覆没之后;在通济渠局势最为恶劣之期;东都都没有出兵;可见东都目光锐利;判断准确。无奈之下;我们只有另谋他策;分兵东郡以恶化河南局势;兵进颍川以混乱豫州局势;营造出京畿外围岌岌可危之乱象;迫使东都不得不增兵天堑关防以加强京畿防御。”

韩相国哑然无语;稍加思量后;心有不甘地说道;“目前的现实是;你依旧无法把东都大军骗离京畿。”

李风云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所以;某决定洗劫颍川仓储后;即刻北上;由伊阙道杀进京畿;直接威胁东都。”

韩相国瞪大双眼;骇然失色。



第三百九十三章太早?太迟?

你疯了?就凭你?也敢打京畿?也敢威胁东都?

韩相国觉得李风云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过去就很疯狂;记得第一次认识此子的时候便不可理喻;当时即便像吕明星那等亡命之徒也不敢轻言造反;而他却迫不及待;急吼吼地抢着跑去了芒砀山。现在此子就更疯狂了;骄横跋扈;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要去打京畿;要去威胁东都;你以为你是谁啊?当真以为自己是刀枪不入的阿修罗啊?

韩相国要骂人了;你想死我可以帮你;一刀下去就行了;但你千万不要害人。这天下现在还是圣主的天下;是东都朝廷的天下;是卫府军的天下;你举个破旗子造反并不等于你天下无敌;你败了无所谓;一条性命而已;但你知道多少人会被你连累;会为你陪葬?

但面对李风云那双冰冷的眼睛和那头白得近乎妖异的长发;韩相国还是畏惧了;担心李风云暴怒之下一刀砍了自己;所以最终还是忍住了;没有骂出来;把目光转向了坐在一边阴沉着脸始终一言不发的李密;李风云疯了;你也疯了?这种寻死的计策你也认可?

李密与其漠然对视;情绪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唯有眼眸里的嘲讽和鄙夷愈发浓烈;这让韩相国恼怒不已;你们两个联手玩我;我认了;我甘拜下风;但凡事有个度;你们俩想牺牲我成全自己;那是绝无可能。

韩相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强迫自己想办法摆脱眼前的困境。很明显;李风云和李密遇到麻烦了;恰好这时自己一头冲了进来;正好给了他们算计自己的机会。这一次;绝不上当。韩相国暗自冷笑;表情迅速恢复平静;语调也很沉稳;“某刚刚举旗;不待喘气又十万火急进军豫州;到了豫州境内还没等停下脚步;又日夜兼程到了颍川;某已精疲力竭;更严重的是;某什么都缺;人也缺;钱粮也缺;武器更缺;军队就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所以面对今日危局;某实在是无能为力;无以为助。”

韩相国这话说得憋屈啊。这段日子他被李风云牵着鼻子跑;折腾得上气不接下气;好不容易到了颍川;本想借着本土之利;还有杨玄感的权势;硬压李风云一头;抢到豫州战场的指挥权;哪料到形势不由人;此刻豫州战场已成死局;更可怕的是李风云已经疯狂;下定决心要打东都;要碰个头破血流;这时候战场指挥权已是烫手山芋;谁拿到手上谁受伤;韩相国根本不敢抢;不敢要;但现在的问题是;李风云非要把战场指挥权塞给他;他逃又逃不掉;接又不敢接;进退两难。

果然;李风云的脸色顿时难看;阴沉得像锅底一般;杀气凛冽。

你既无能为力;又无以为助;那你跑来于啥?你带着数万人马由通济渠浩浩荡荡而来;一路势如破竹;你敢说你没有战斗力?你敢说你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你什么意思?这段时间我在前面冲锋陷阵;攻城拔寨;损失惨重;你没有看到?难道非要等我全军覆没了;你才出手相助?你之所以怨愤不平;无非是因为我打着你的旗号;借了你的威名;抢了你的权力而已;好;现在我郑重向你道歉;我把这一切都还给你;我马上退出豫州战场;马上返回通济渠;豫州战事你一力承担吧;至于帮助越国公兵变的功劳;也都属于你了;愿你有朝一日王侯将相;飞黄腾达。

韩相国勃然大怒;杀人的心都有了。

欺人太甚我不和你争权夺利了;不抢你的指挥权了;你还要怎样?看你这架势;是吃定我了;不把我吃得干净彻底是誓不罢休啊。

李风云无意争执;直接拿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豫州战场的义军大旗肯定由你韩相国一个人扛;跑都跑不掉;所以这个义军最高统帅的位置你是坐实了;人所皆知。你可以不要这个最高统帅的权力;但不能不承担这个最高统帅的义务;也就是说;你这个“傀儡”不但要做;还要好好做;如果战败了;最大的“替罪羊”就是你;反之;若打赢了;功劳最大的也是你;好处当然也少不了你的。

韩相国气怒攻心;想都不想就要一口拒绝。这绝对是个陷阱;就算李风云拿杨玄感来压他也绝不上当;这个陷阱无论如何不能跳。

但李风云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把他吓倒了。

“你可以拒绝;但正如你所说;你已精疲力竭;你的军队亦是不堪一击;杀你易如反掌;摧毁你的军队亦在旦夕之间;然后;你便一无所有;你的所有梦想和希望都将烟消云散。”

韩相国不于了;辛辛苦苦打拼一辈子为了什么?赌上全部的身家性命举旗造反又是为了什么?这刚刚把赌注押上;赌局才开始;就拱手认输;还赔上自己的头颅;都白白便宜别人;哪有如此蠢事?算了;弱肉强食;打也打不过你;算计也算计不过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认了;你要我扛大旗;我就扛;你要我做傀儡;我就做;当年老祖宗韩信尚且受过胯下之辱;我这点委屈又算的了什么?

韩相国一咬牙;接受了李风云的建议;但他也提出了条件;大旗自己可以扛;不过决策要经过三人协商;李密做为杨玄感的秘使;肯定要兼顾杨玄感的利益;所做的决策也会有利于兵变;所以李密至少要拥有一半决策权。

这次韩相国变聪明了;无论如何也要把杨玄感这尊大神“抬”出来;以杨玄感的权势来硬压李风云一头;紧紧拉住李密;唯有如此;他才能在李风云的“獠牙利齿”下勉强保住自己的利益;否则他迟早都是李风云的口中食。

李风云一口答应。他连打韩相国几记闷棍;总算把韩相国打“怕”了;言听计从、俯首听命了;达到目的了;接下来当然要安抚一下;免得出工不出力那就麻烦了。

李密乐得“看戏”;这次他学了不少东西;无论是李风云的心机还是韩相国的进退;都给李密上了生动的一课。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残酷世界里;为了生存就必须无所不用其极;道德和良知只是强者为掩饰自己的肮脏而披上的华丽外衣;对弱者来说它们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就如躺在冰天雪地里的乞丐;御寒的棉衣对他而言始终都是一个梦。

李密对韩相国为自己“争取”到的那点决策权不屑一顾;他对当前局势有自己的理解;对兵变策略有自己的看法;同时怀疑李风云参加兵变和想方设法攻打东都有不可告人的其他目的;所以两者分歧太大;矛盾和冲突很严重;于是在韩相国率军来到颍川与李风云顺利会合之后;李密就决定返回黎阳了。

然而;不待李密说出离开的想法;李风云已经开始讲述他如何化解五路官军包围颍川的计策了。

化解五路官军包围颍川的计策只有一个;抢在五路官军合围之前;攻陷颍川;洗劫颍川。

李密一听就明白了;知道李风云的意图了;只是他疑心更重;忍不住质问道;“洗劫颍川后;你打算往哪突围?

李风云的突围方向很关键;从这里就能看出李风云攻打豫州的真实目的。他在豫州抢到足够物资后;到底是像他所说的如同自杀一般去打东都;配合杨玄感发动兵变;还是乘机脚底抹油逃之夭夭;一走了之?

“伊阙。”李风云语出惊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