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独孤武都暗自吃惊;脸色顿时就变了。韦福奖也是暗自骇然;这话若从一个普通人的嘴里说出来就是笑话;但从卫府高级统帅的嘴里说出来份量就完全不一样了。两人面面相觑;越想越担心;尤其从郑元寿这一大胆的猜测结果去倒推今日战局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叛军很多举措都隐含玄机;或许叛军正是要欺骗和麻痹西京大军;以便把西京大军诱进他们的伏击圈。

“莘公是否有所发现?”良久;独孤武都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没有。”郑元寿毫不犹豫;矢口否认;“这只是某的假设而已;到目前为止;某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假设。”郑元寿叹了口气;自嘲道;“或许是某老了;疑心太重;庸人自扰了。”

郑元寿越是否认;独孤武都和韦福奖就越是怀疑。郑元寿是什么人?就算他老了;也不过是体力不济;智慧绝对没有问题;尤其在这种特殊时期;他必定谨小慎微;三思而行;甚至每一句话都会反复思量才说出来。今夜当着分属不同政治集团的独孤武都和韦福奖两位权贵的面;郑元寿怎么可能会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既然郑元寿说出了这一假设;那他肯定不是无的放矢;不是捕风捉影;必有依据;而且有明确目的。目的很简单;郑元寿不想也不能再打败仗了;如果西京大军大败;东都局势进一步恶化;对他本人的影响太大了;所以他有心说服独孤武都和韦福奖;三方合作;即便是防患于未然;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此独孤武都和韦福奖可以接受;但关键是;郑元寿做出这一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莘公既然有所怀疑;应该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总不至于无中生有、无事生非。”韦福奖神情严肃;冲着郑元寿拱手致礼;郑重其事地说道;“还请莘公解惑。”

郑元寿沉吟稍许;缓缓说道;“之前叛军向渑池发动攻击时;某一边率军撤离;一边暗藏斥候于谷水两岸刺探军情。今日下午;这批斥候陆续回城;其中有几个斥候禀报说;叛军包围渑池的军队多达数万人之多;其中一部分渡过谷水杀向了崤城。”

“数万叛军?去了崤城?”独孤武都吃惊地问道;“当真有数万叛军藏在崤城?消息是否准确?”

“莘公;事关重大;必须慎重;切切不可大意啊。”韦福奖也是十分吃惊。现在各种传言满天飞;造谣惑众者数不胜数;这一消息极有可能是假的;这从郑元寿吞吞吐吐搞了半天才把它当作“蛛丝马迹”说出来;就足见其本人也是将信将疑;应该是没有确切证据;否则他早就“大张旗鼓”的告之卫文升“邀功领赏”了。

“某已经派人去崤城打探军情;也派斥候去谷水以南、崤城以北的崇山峻岭间寻找叛军踪迹;但因为天黑;山路难行;估计午夜前很难得到回音。”郑元寿焦虑不安地说道;“某相信斥候;只是事关重大;某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不敢告之同轨公;以免背上谎报军情惑乱军心之罪名。”

韦福奖马上听出了弦外之音;急切问道;“莘公确定午夜后;你的斥候能从谷水南岸安全返回?”

“某不能确定。”郑元寿摇头叹道;“如果谷水南岸当真藏有数万叛军;斥候必定有去无回。”

“如此说来;假若天亮后;斥候都没有回来;踪迹全无;便可证明这个消息是真的?”韦福奖追问道。

郑元寿苦笑;“等不到天亮了。如果数万叛军藏在谷水南岸的崇山峻岭中;他们今夜就会突袭渑池;烧毁城外的大军粮草;断绝大军的退路。”

独孤武都和韦福奖相顾失色。此事重大;关系到西京大军的存亡;出于谨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未雨绸缪早作防备也是一件好事。

“莘公;计将何出?”独孤武都再不迟疑;果断问道。



第五百三十章子夜之后

六月二十九;子夜。女凤全文字无广告

李风云、李密并肩站在谷水南岸的山林中;遥看北岸那绵延数里的美丽“星海”。

李风云平静如水;李密却有些紧张。今夜这一仗风险很大;一旦杨玄感未能在谷伯壁、千秋亭一线拖住西京大军;那么联盟军队在攻击过程中必会遭到对手的疯狂反击;最终就算烧掉了西京大军的粮草辎重;却无法完成对西京大军的包围;只能任由对手逃之夭夭。

袁安匆匆而来;气喘吁吁;“斥候急报;小新安城的卫府军正在向千秋亭方向推进;如果他们的目的地是千秋亭;那么当我们攻打渑池时;西京大军距离我们就有七十余里;这可以给我们赢得更多的攻击时间。”

“可有越公的最新消息?”李密急切问道。

袁安摇头。两军相距过远;地形又过于复杂;黑夜里若想保持联系难度太大了;虽然今夜这一仗关系重大;甚至可能直接决定了未来局势的走向;但没办法;现在只能依靠彼此间的信任和默契了;另外还要看运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运气不好;一切都白搭。

“不知越公那边战事如何?”李密忧心忡忡地说道;“如果卫文升不愿再战;退守千秋亭;那就要看越公是否愿意倾力猛攻了。”停了一下;他又自我安慰道;“卫文升掘了老越公的墓;与杨氏兄弟结下了死仇;就算他想休息半夜;但杨氏兄弟不会答应;不眠不休也要与其血战到底。”

“你不要担心越公。”李风云亲昵地拍了拍李密的后背;笑着说道;“西京大军今天攻得很猛;很坚决;显然卫文升已经迫不及待了;打算连夜杀到函谷关下;所以越公即便在谷伯壁有所保留;但面对西京大军的猛烈攻击;他也只能浴血奋战。两人一旦陷入死战就无法收手;谁退谁败。这从小新安城的卫府军连夜赶赴千秋亭就能看出来;卫文升打出真火了;不但要连夜作战;还要帐下诸军轮番上阵以保证充沛体力。”

李密连连颔首;紧张的心情有所舒缓;“只要西京大军的主力全部进入千秋亭、谷伯壁一线;我们必能在渑池战场上大获全胜。”

李密话音刚落;袁安就说了一句让他心惊肉跳的话;“据斥候禀报;渑池方向有异动。”

“何种异动?”李密急忙问道。

“渑池方向的卫府军突然加强了谷水南岸的警戒;巡夜的步、骑卫士有所增加。”袁安说道;“另外还有一些满载粮草武器的辎重车突然进城了;不知是何原因。”

“辎重车半夜进城?”李密转头看了一眼李风云;疑惑地问道;“难道有人走漏了消息?”

“消息肯定没有走漏;否则现在渑池城外就不会有这样美丽的夜景了。”李风云不以为然;抬手指指远处璀璨“星海”;语气平淡地说道;“我们两万多人的大军由函谷关西进;再渡过谷水藏匿崤城;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相反;如果踪迹全无;对手毫无防备;那才叫异常。”

李密对此不敢苟同;对手既然有所察觉;有所防备;自己这边的攻击之策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我们潜伏的时间越长;暴露的可能越大;而这个风险我们谁都承担不起;一旦出事必然危及到两万多将士的性命;所以;某建议;是否考虑一下提前发动攻击?”

“毋须考虑。”李风云断然否决;“如果越公整夜都在战斗;不停地向战场投入军队;摆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卫文升必然推断越公已倾巢而来;他不得不倾力作战;根本就不敢后退;因为越公气势如虎;杀气腾腾;而西京大军一旦后撤;士气必然低落;此消彼长之下;越公越战越勇;卫文升步步后退;其结果可想而知;西京大军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崩溃;如此则有全军覆没之祸;所以面对越公的疯狂进攻;卫文升只有死战。一夜打下来;西京大军精疲力尽;天亮后卫文升即便知道渑池失守;粮草断绝;全军陷入包围;亦不敢仓促调头杀来。他为了逆转危局;为了避免覆没之祸;必须稳定军心;必须恢复将士的体力;必须拟制反击之策;然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如此方有突出重围之机会。”

说到这里;李风云看了一眼李密;“卫文升是一员百战老将;早已过了血脉贲张的年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战场上的这点变化对他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他手上还有一支精锐大军;他在将士们的心目中还有很高威信;他还有足够的实力和充裕的时间击败我们;所以你千万不要轻视他;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摧毁了他的粮草就控制了他的生死;相反;从我们摧毁他的粮草开始;他才真正露出了锋利獠牙;当你得意忘形以为自己稳操胜券时;也就是他向你发动致命一击之刻。”

李密脸色微变;若有所思。李风云抬手指向李密;警告道;“黎明前的突袭;对我们来说轻而易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控制战局。我们真正的恶战是在天亮之后;西京大军为了生存疯狂扑来;如果我们挡不住;被西京大军突破了重围;被卫文升击败了;后果就严重了。”

李密轻轻颔首;做出受教之态;实际上他根本不同意李风云这番话。在李密看来;李风云在为天亮之后的战斗做某种暗示;李风云故意夸大卫文升的实力;故意把西京大军形容为一支虎狼之师;其目的就是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一旦战斗过于激烈;自身损失很大;他就要主动“败退”;任由卫文升带着西京大军突围而走。再往深处想一下;李风云很明显就是“要挟”杨玄感;我不会与西京大军打得两败俱伤;更不会牺牲自己成全你;你若想击杀卫文升全歼西京大军;你自己就要出全力。你算计我一次;我可以接受;但你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算计我;那就不行了。

权衡再三;李密还是试探了一句;“卫文升为了突围;肯定要把主力放在渑池这一边;而渑池城内的郑元寿为了配合卫文升突围;也会相机出击;如此我们腹背受敌;形势十分险恶。”

李风云点点头;“的确如此。所以说这一仗若想打好;实现预期目标;越公那边就必须倾力攻击;他有四五万军队;两倍于西京大军;其中一部分还是原来的东都卫戍军;战斗力非常强;只要他不惜代价疯狂攻击;必能牵制和重创西京大军的主力;而随着西京大军的伤亡越来越大;士气也会越来越低迷;最终崩溃。”

“越公肯定会疯狂攻击。”李密信誓旦旦地说道;“杨氏兄弟与卫文升结下了死仇;如今好不容易包围了西京大军;他们岂会错过报仇雪恨的机会?”

“杨氏兄弟为了报仇或许会拼命。”李风云冷笑道;“但你不要忘了;越公帐下可不止他们兄弟几个;而许多人追随越公兵变是有明确目标的;他们的目标很远大;绝不是帮助杨氏兄弟报仇;更不是陪着杨氏兄弟一起疯狂到死。

李密哑口无言;最后只能敷衍一句;“某会如实转告越公。”

鸡鸣时分;李风云下达了攻击命令。

联盟虎贲军数百精锐在夜色的掩护下;泅水过河;向卫府军的巡夜步、骑卫士发起了偷袭。

北岸战斗刚刚开始;南岸的联盟军队便开始在谷水上架设浮桥。数百个浑脱捆绑在一起;其上再铺以木板;就是一个简易实用的浮筏;而数个这样的巨型浮筏在河面上连成一体;就是一座简易浮桥。短短时间内;谷水河面上便出现了五座这样的浮桥;然后藏匿在山岭中的联盟将士蜂拥而出;如幽灵军团从黑暗中冒出;带着惊人杀气;越过谷水;向璀璨的“星海”席卷而去。

“咚咚咚……”战鼓擂动;惊天动地;“呜呜呜……”角号长鸣;响彻夜空。

城外连营中的卫士们从梦中惊醒;仓皇失措;四散而逃;露天而宿、席地而卧的工匠、民夫们魂飞魄散;狼奔豕突。

城外乱了;“星海”波澜起伏;点点火光迅速连成一片;然后汇聚成冲天大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转眼就成了咆哮红龙;肆虐天地;仿佛要烧毁黑暗;要把一切存在均化为齑米分。

渑池东城楼上;郑元寿又惊又怒;一筹莫展。

他无力对抗城外的叛军;只能任由大火烧毁粮草辎重;他也无力拯救城外的平民;只能任由他们葬身火海。虽然他准确推测到了这场灾难;也曾尝试着去化解这场灾难;但今日的他实力太弱;能力太小;以致于他连独孤武都和韦福奖都无法说服;无法把城外的军队、平民和粮草辎重尽可能多地撤进城内;结果当灾难降临时;熊熊大火冲天而起;成千上万的无辜生灵死于非命。

“立即遣人出城;乘乱逃出渑池。“郑元寿果断下令;“十万火急奏报行省;

第五百三十一章老将军的深谋

当渑池城被大火包围之际;联盟总管郭明、夏侯哲指挥联盟第一、二、四、五军;在渑池以东八里外的大道上挖掘壕沟;每隔五十步就挖掘一道两丈壕沟;壕沟与壕沟之间则架设简易拒马鹿砦;而大道两侧均为山丘树林;杂草层生;此时正值夏末;天气炎热于燥;联盟军队随即选择一些茂密之处泼洒火油;准备危急时引燃山林。联盟军队因地制宜;穷尽一切办法阻御西京大军;同时想方设法减少自身损失;以最大程度保存实力。

李风云、李密派出信使顺谷水而下寻找杨玄感;告之渑池战况;今卫文升已被包围;西京大军的粮草武器亦被断绝;接下来他们就要突围了;面对走投无路、穷凶极恶、以命搏命的疯狂对手;李风云、李密恳请杨玄感;务必投入全部力量;浴血厮杀;不惜代价全歼西京大军。

六月二十九;上午;谷伯壁战场上;交战双方经过一夜厮杀;非但没有疲惫不支;反而越战越勇;杀声震天。战场狭窄;投入战斗的兵力有限;不论是西京军队还是兵变同盟军;诸军将都不得不轮番上阵;而将士们充沛的体力使得战斗异常激烈;双方因此僵持不下;但越是如此越是不敢松懈;这时候谁先松懈;谁先后退;谁就会败北;而这一败就危险了;极有可能兵败如山倒。

卫文升一宿未睡;天亮后实在支撑不住;趴在案几上打了个盹;只是醒过来之后;战局就变了;天翻地覆了。

“渑池失陷?”卫文升还趴在案几上;还维持着打盹的姿势;还没有从懵懂中完全清醒过来;甚至他都无法相信站在自己眼前的兵部侍郎明雅;用其疲惫、嘶哑、焦虑、急促的声音告诉他的是一个惊天噩耗;“粮秣尽失?”

卫文升缓缓坐直身躯;面无表情地想了片刻;然后望向明雅;“安德公;消息确切?是否核实?”

“已经派人疾驰渑池了。”明雅沮丧叹道;“消息不会有错;据传熊熊大火烧红了半边天;十几里外都能看到。距离渑池最近的驿站立即派人打探;途中碰到一些逃亡民夫;方知渑池遭到了袭击;接着就看到有全副武装的卫士从渑池方向追杀到驿站附近;并迅封锁了大道。”

“卫士?我们的军队?”卫文升转目望向站在明雅身边的民部侍郎韦津和持书侍御史杜淹;目露寒光。

昨夜渑池城内城外有不少军队;其中城内是右候卫将军郑元寿的军队;城外有京辅都尉独孤武都的军队;还有京兆赞务韦福奖所率的一部分负责押运粮草辎重的京兆地方军;也就是说;如果渑池失陷是内部人所为;那必然与他们有关;不是他们三人中的一个;就是某个人的下属;其中嫌疑最大的便是韦福奖。

韦福奖的堂妹夫就是齐王杨喃。前年东都爆了齐王“失德”一案;而此案爆的直接原因是齐王杨喃与韦氏王妃的妹妹私通;并育有一女。韦妃王妃的妹妹早已嫁进元氏豪门;齐王与自己小姨子的苟且之事就是“通奸”;伤风败俗;齐王因此失宠。过去关中豪门韦氏是齐王最大的支持力量;但随着齐王逐渐失去皇统继承权;关中韦氏对他的支持力度迅下降;目前也仅有韦氏王妃这一房继续支持他;而这一房目前活跃在朝堂上的重要人物就是韦福子、韦福嗣、韦福奖三兄弟。

东都风暴爆后;齐王杨喃的“积极表现”异常抢眼;众所瞩目;很多人甚至怀疑杨玄感兵变的背后就有齐王杨喃的影子;齐王极有可能利用这场兵变进京夺取皇统。局势展到现在;齐王虽然还在黎阳;但已经有了进京夺取皇统的“迹象”;这使得行省和各路援军不得不竭尽全力阻止齐王进京;而平叛剿贼反倒成了次要任务。

卫文升和西京方面也有同样的怀疑;而此刻西京大军正与杨玄感浴血厮杀;正是西京大军进入东都战场的关键时刻;渑池却出事了;粮草辎重被一把火烧了;后路被断绝了;被人在背后狠狠捅了一刀;而且还是致命的一刀;这让卫文升不得不以最大恶意来揣测背后下手者的真正用意;不得不用阴谋论来解释这件匪夷所思之事。如果齐王杨喃和杨玄感联手制造了东都风暴;如果他们赢得了关中韦氏的支持;并在政治利益上与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达成了一致;那么这就是个阴谋;一个全歼西京大军、夺取皇统、推翻圣主、分裂国祚的大阴谋。

韦津和杜淹最初听到这个惊人消息时;第一反应也是内部有人叛变;第一个想到的人也是韦福奖;但旋即就否定了。

关中韦氏是一个整体;即便各房各支不能做到生死与共;在利益诉求上也有矛盾和冲突;但在对待这场风暴的立场上;意见是统一的;决策是一致的;韦福嗣、韦福奖兄弟不可能为了一己之私利而置整个韦氏家族于不顾。再说直到目前为止齐王尚没有进京;但水师却已支援而来;齐王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进京的最佳机会;对此韦福奖一清二楚。既然齐王已经被各路援军“包围”了;既然齐王与杨玄感联手操控“风暴”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甚至就连整个局势的展都不利于关中韦氏乘机摧毁东都了;韦福奖即便有私心;即便有不同的想法;此刻也不得不放弃。也就是说;他没有理由背叛关中韦氏;更没有理由在西京大军的背后捅上一刀;就算他疯了想以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自杀;也不至于帮助杨玄感杀死数万西京将士;更不至于拉上韦氏和关陇本土贵族为其陪葬。

看到卫文升眼里的“寒光”;韦津和杜淹都知道卫文升所想;于是韦津毫不迟疑地冷笑道;“同轨公;身着黄色戎装的并不都是卫府军。你看看杨玄感的叛军;与卫府军有何区别?甲胄、武器、铠装;甚至连旌旗都一模一样。”

“我们的攻击度太快;由马头山到渑池;再一路追杀到千秋亭、谷伯壁;没有片刻停顿;人不卸甲;马不停蹄;风驰电挚;而我们的将士亦是骄狂自大;跟在叛军后面穷追不舍;认为叛军不堪一击;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杨玄感也是一头吃人的狼。”杜淹的矛头直指卫文升;言辞中透露出对卫文升的强烈不满;甚至把西京大军陷入今日危局的责任都推给了卫文升。

卫文升面无表情;喜怒不形于色;只是眼中的杀气有所收敛;显然他头脑清醒之后也迅做了一番分析;已无意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现在追查元凶有意义?能够逆转危局;摆脱困境?当务之急是在渑池失陷粮草烧尽;大军陷入绝境之刻;马上拿出求生之策;否则就有全军覆没之祸。

卫文升凝神沉思。明雅、韦津和杜淹神情严峻;亦是不再说话。此刻卫文升这位百战老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生死存亡之际;官爵威信利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活下去;而单以兵法谋略论;老将军无疑拥有绝对权威。

良久;明雅终于忍不住说话了;“崤、渑一线地形复杂;崇山峻岭;若杨玄感早已决定与我们决战于函谷关外;他极有可能先伏兵于谷水两岸;待我们进入他的包围圈后;他的伏兵再杀出来截断我们的退路;就此完成对我们的包围。”明雅看了一眼镇定自若的卫文升;目露愧疚之色;“我们的确轻视了杨玄感。昨天攻击度太快;势如破竹;以致于我们疏于防备;结果一不小心掉入了杨玄感的陷阱。”

卫文升抬头望向明雅;目光冷冽。明雅这话听上去是自责;是检讨;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昨天统帅部所做的一鼓作气直杀函谷关的决策。当时韦津和杜淹均持反对意见;要求放慢攻击度;而卫文升和他却坚持加快度;结果证明卫文升和他都错了;可想而知此刻韦津和杜淹有多大的怨气;恐怕连杀人的心都有了。这显然不利于统帅部内部的团结;为此明雅不得不放低姿态;以赢得韦津和杜淹的齐心协力。

卫文升无意“妥协”;虽然他十分认可明雅的分析;认为袭击渑池的应该是杨玄感的伏兵;西京大军确实已陷入叛军的包围;而且军需断绝;形势十分危急;但他并不认为西京大军已陷入绝境;相反;他为这是一次绝佳战机;他宁愿全军覆没;宁愿玉石俱焚;也要重创杨玄感;而杨玄感损失惨重实力骤减之后;再想杀进关中就难如登天了;再想与圣主抗衡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卫文升只想成为这场风暴的最后赢家;而眼前这一仗的胜负对他来说无所谓。就算让杨玄感赢了又如何?杨玄感赢了这一仗;却输掉了整个兵变;得不偿失。只是玉石俱焚之局对西京来说代价就过于惨重了;西京大军经此一役必定所剩无几;因此卫文升绝不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更不会向韦津和杜淹做出任何“妥协”;相反;他要表现得极度强势;要充分利用眼前这个难得机会牢牢抓住指挥权;要利用这场生死危机来死死压制住韦津和杜淹;不让他们有任何机会于涉和掣肘自己;如此一来这场决战就在他的股掌之间;而杨玄感则是他的囊中之物。



。。。

第五百三十二章优柔寡断

卫文升做出决策;突围;向渑池方向突围;只要杀出敌人的包围;撤回陕城;就能得到粮草武器和兵力的补充;西京军队依旧可以阻挡杨玄感西进关中。

这一决策无人反对;此刻当然是撤出战斗;向西突围;至于渑池失陷的真相是什么;渑池是不是已被叛军攻占;答案实际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粮草辎重已被大火烧尽;此刻就算渑池还被郑元寿、独孤武都和韦福奖所控制;西京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