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风云的手又指向了巨马河,“在这里,我们同样示敌以弱,同样先把段达诱过来,先让他们得意骄狂,等到我们在涞水西岸包围了骁果,等到阴世师向段达求援,等到段达仓皇后撤,我们就三面围攻,予其以重创,让其失去救援骁果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骁果陷入我们的团团包围。”

李风云手捏拳头,重重敲击在地图上,“接下来,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上,可进可退,进退无忧。”

众将轰然应诺。

“请明公下令,各军皆以做好行动准备,只等明公一声令下。”甄宝车暗自羞愧,李风云的胆识谋略他拍马都追不上,所以他甘愿做一个马前卒,在李风云的指挥下冲锋陷阵。

李风云果断下令,“甄总管的虎贲,吕总管的骠骑,夏总管的第四、第五军,即刻由易水北上,务必于黎阳前进入战场。”

“命令郭总管、钟统军,接到命令后,即刻赶赴涞水西岸设伏。”

“急告涞水西岸的王薄、郭方预、曹昆诸帅,阴世师乃百战悍将,六千骁果的战斗力也非常强悍,远远超过了我们之前所遇到的对手,请他们务必高度警惕,务必小心谨慎,务必把诱敌战打得像模像样,千万不要大意轻敌,一旦被对手所乘,必定溃不成军,惨遭重创。”

李子雄看了李风云一眼,笑着说道,“你既然这样重视对手,倒不如亲自去涞水指挥,确保万无一失。”

李风云正有此意,只是巨马河这边同样重要,毕竟这是正面战场,如果打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则涞水那边未必就能如愿以偿的包围骁果军。虽然李子雄是坐镇巨马河战场的最佳人选,但李子雄如果无意请缨,李风云也不好“强迫”,毕竟老人家的年纪资历威望摆在那里,李风云于情于理也不能直接去命令他。

“如此便有劳建昌公了。”既然李子雄有主动请缨之意,李风云当然也就不客气了,“巨马河战场由建昌公坐镇指挥,当万无一失。”

命令下达完后,李风云又与李子雄具体商定了一些协同作战的细节,然后便要离开了,这时他看到李思行不知何时站到了自己身后,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有事请说。”李风云笑道。

李思行急忙把上谷豪雄宋金刚求见一事说了。

“快快有请。”李风云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就连李子雄都倍感诧异,难道自己忽略了什么?

“某亲自去辕门相迎。”李风云忽然站了起来,拉着李思行匆匆而去。







第六百三十七章范阳卢氏的“善意”

宋金刚看到李风云亲自出迎,非常吃惊,但更吃惊的是李风云那头雪白长发,在漆黑夜色的渲染下,似乎空气中都平添了几分妖异之气,给人一种恐怖惊悚之感。

寒暄之后,李风云一边把诚惶诚恐的宋金刚引进大营,一边特意致歉,今日涿郡留守段达挥师而来,大战一触即发,联盟统帅们齐聚大营商讨迎战之策,故而有所怠慢,并不是故意将其拒之门外,请宋大侠不要怪责。宋金刚连道不敢,虽然之前吃了闭门羹,心里的确有些愤懑不平,但此刻面对“声名显赫”的天下第一贼帅,除了惶恐还是惶恐,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

到了偏帐坐定之后,李风云开门见山,何事相告?

宋金刚看到李风云始终笑容满面,一团和气,并不像传言中的那般凶神恶煞,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遂把卢君宪所托之事一一道来:范阳卢氏希望双方在冲突中寻找到合作的契机。冲突的结果必定两败俱伤,但幽燕是边陲,鹬蚌相争,得利的“渔翁”只能是大漠北虏,这肯定不符合双方的利益,而北虏是双方共同的敌人,这便给双方提供了合作的基础。

这是范阳卢氏主动向李风云发出的“善意”,李风云是否接受?宋金刚对此抱有信心,这也是他在遭到拒绝后始终坚守在联盟大营外面恳求李思行给予帮助的原因所在,他坚信李风云会见他一面。

在宋金刚看来,像李风云这样的反叛首领,带着队伍从齐鲁千里迢迢转战到北疆边陲,本身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其背后若没有庞大势力的支持和帮助,绝无可能转战成功。而这股庞大势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河北豪门世家。河北豪门世家与幽燕豪门世家虽然矛盾冲突不断,但双方之间的利益联系也非常密切,河北人需要幽燕人正面阻御外虏,而幽燕人同样需要河北人的大力支援,所以双方一向是合作大于冲突,然而这一次河北人不声不响就“坑”了幽燕人,为什么?目前南北关系日益恶化,河北人的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双方之间的利益因此这里面必然隐含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宋金刚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身份卑微实力小,这种秘密自己承受不起,不知道比知道好,他只要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信使”就行了。

李风云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了相信宋金刚。宋金刚其人,李子雄、甄宝车等联盟高层的确一无所知,当然对他不屑一顾,但李风云却从记忆中的历史中了解到此人也是一代枭雄,在中土陷入分裂和战乱,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之刻,称霸一方,而这样的人物不可能一夜间就崛起于北疆,他在崛起之前肯定拥有相当不错的“资源储备”,其中就包括与河北、幽燕两地豪门世家之间的“特殊”关系。

正因为相信宋金刚,李风云才从他的表述中“解读”出不少东西。范阳卢氏的“善意”有多少?是否有诚意?是不是缓兵之计?答案不言而喻,“善意”是很少的,诚意是不足的,范阳卢氏不过是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打得措手不及,迫于眼前困局不得不假借合作的名义来行缓兵之计。

范阳卢氏的尊严不可侵犯,幽燕豪门世家的高傲与生俱来,这个世界的法则也是强者为王,如果当真从幽燕人的切身利益来说,目前局势下他们宁愿向大漠北虏妥协以换取一个在他们看来较为稳定的南北关系,也不愿任由李风云及其联盟大军祸乱边陲导致南北关系进一步恶化。

大漠北虏与中土鼎足而立,东。突厥汗国的强大实力足以让幽燕豪门世家忌惮万分,关键时刻不得不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而李风云及其联盟大军算什么?充其量是一伙胆大妄为不知死活的叛贼而已,在幽燕人的眼里就是草芥蚁蝼般的存在,可以肆意碾杀,只不过考虑到可能有一定的利用价值,这才有所迟疑。如此心态,焉能合作?南北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幽燕人的切身利益,任何可能破坏南北关系的事物,比如李风云及其联盟大军,都是他们的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因此范阳卢氏的“善意”肯定是权宜之计是缓兵之计,目的只是摸清李风云和联盟的底细后,把这只“害群之马”斩尽杀绝。

既然如此,双方之间有何合作的契机?

实际上李风云有与幽燕人结盟合作的强烈意愿,但可惜的是,并不是人人都像他一样看到未来,像他一样百分百确定南北战争将在两年内爆发,所以各方势力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很多人更愿意以妥协让步来换取南北和平,来维护既得利益,而不是决心破釜沉舟,决心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与北虏人血战到底。虽然妥协让步有短视的嫌疑,有养虎为害之患,但利益当前,大多数人都没有“壮士断臂”的勇气,都奢望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尤其那些既得利益者,更是不顾一切维护既得利益,为此不惜损害和出卖国祚乃至中土之大利益。

那么,在幽燕乃至整个北疆边陲,以范阳卢氏为代表的既得利益者,对当前南北关系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是坚持妥协让步的绥靖政策,还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也要御敌于国门之外?

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双方能否合作的前提。虽然大漠北虏的确是双方共同的敌人,但这并不等于双方就有共同利益基础。如果幽燕人对南北关系持乐观态度,对大漠北虏坚持绥靖立场,与李风云和联盟的北上目标完全背道而驰,双方如何合作?双方只能是敌人,不可能是盟友。

李风云思考了片刻,忽然问道,“宋大侠对当前南北关系有何看法?对南北关系的未来发展又有何预测?”

宋金刚迟疑不语。他只是范阳卢氏的“信使”,他本人也没有与李风云和联盟产生任何交集的想法,所以他并不想回答李风云。

目前宋金刚对国内外大势的看法还是乐观的,对李风云及其联盟大军的未来却十分悲观,而更重要的是,虽然上谷毗邻北疆边陲,有太行山这道天然屏障,有代恒幽燕和长城为阻,但南北战争一旦爆发,北虏南侵,北疆烽烟四起,则上谷势必被卷进这场战争,根本就不存在独善其身之可能,所以上谷人在南北关系的立场上同样保守。

上古人不愿看到南北战争的爆发,因此没有与大漠北虏决裂的意愿和动力,同时他们也不敢得罪圣主和中枢,因为战争一旦爆发,北疆唯有得到圣主和中枢的倾力支援,才能击败北虏,守住自己的家园。凡此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上古人在目前复杂形势下只能“观望”,而幽燕人虽然感受到了联盟大军的“奇兵突出”会给自身利益带来极大的危害,但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们也只能“观望”,任由形势恶化,耐心等待圣主和中枢做出“反应”,等待大漠北虏做出“反应”,等待南北关系的发展趋势明朗化。而这正是“两不得罪”的弊端所在,幽燕人试图在两大“强权”的夹缝中求生存保利益,事实上是一种奢望,是自取其祸之举。

宋金刚的迟疑落在李思行的眼中,让后者十分不快。没有见到李风云的时候,你死皮赖脸非要见,现在见到了,你又吞吞吐吐,藏着掖着,好像是李风云求你似的,你以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啊?李思行当即冲着李风云说道,“宋大侠只是一个跑腿的,一言一行都要慎重,不敢得罪东主,所以明公还是莫要为难他了。”

宋金刚老脸一红,尴尬不已。

李风云暗自叹息。宋金刚的身上缺少锐气,畏首畏脚瞻前顾后,这是为帅者的大忌,而这或许正是他争霸失败的原因所在。

“卢氏请你跑这一趟路,缘由为何,你可知道?”李风云又问。

宋金刚还是迟疑不答。

“实话告诉你,某的目标不是高阳,也不是涿郡,更不是冀北。”李风云不紧不慢地说道,“某的目标是燕北,是北疆,某的主力大军已经攻占灵丘和飞狐,已经越过飞狐陉杀到了桑干河一线,正在向燕北腹地攻击前进。”

宋金刚大吃一惊,不敢置信,真的假的?你的大军都已?杀进燕北了?那你有多少军队?你在太行山南北两麓同时展开攻击,实力强悍到了这种地步?今日的涿郡留守府已经腹背受敌,陷入你的前后夹击之中?而这才是范阳卢氏不得不放弃自尊,低下高傲头颅,主动向你表达合作意愿的原因所在?

宋金刚转目望向李思行,试图求证此事的真假。







第六百三十八章惊天炸雷

李思行不屑地看了他一眼,语含双关地说道,“你去问问卢宪,如果他欺骗你,不说实话,你就说你看到李孟尝了,他刚刚从飞狐那边过来。”

李孟尝?李孟尝也在联盟大军里?而且正在燕北战场?赵郡李氏行走在黑白两道的两个年轻子弟都在支持白贼?这肯定得到了李氏宗主的授意,否则李思行、李孟尝绝无可能支持白贼,但李氏宗主为何要支持白贼?

突然间宋金刚想到了白贼的自我介绍,他说他叫李风云,他也姓李,顿时宋金刚便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一切疑问都能得到合理解释,尤其在联盟大军北上这件关系到整个北方豪门世家切身利益的大事上,赵郡李氏、博陵崔氏和中山刘氏却一致选择了沉默,甚至蓄意隐瞒,打了范阳卢氏等幽燕豪门世家一个措手不及,对此宋金刚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恍然大悟了,原来内情竟然如此复杂,原来河北人竟然早就开始图谋东山再起之大计了。

宋金刚相信了,也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性,意识到南北关系正在走向失控,意识到李风云和联盟大军突然千里迢迢从齐鲁转战北疆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庞大的布局,而这个布局不但与日益恶化的南北局势密切相关,也与圣主和中枢的政治危机有莫大关联,如此不难估猜到这个布局的目标是何等的深远。

宋金刚心生惧意,但血脉之中却有一股力量奔腾翻涌,让他情不自禁产生了一种冲动,一种投身于澎湃大潮中,破浪而进殊死一搏的冲动。

“某之所以告诉你这个讯息,并没有威胁卢氏的意思。”李风云淡然一笑,接着说道,“某只是想告诉卢氏,某正在影响幽燕局势,并将迅影响到整个北疆形势,继而直接影响到未来南北关系的走向,也就是说,某正在努力夺取幽燕乃至整个北疆的主动权。虽然这个难度很大,甚至在你看来非常荒谬,但事实如此,而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某之所以信心十足,原因很简单。某无意隐瞒,因为你很快就会知道这个答案。既然如此,某不如现在就告诉你,让你对未来北疆局势的走向有个预判,让你能够做出一个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此言一出,宋金刚更是吃惊,不知道李风云为何初次见面就给予自己这样的信任,毫不避讳地告诉自己诸多机密,难道就不怕北自己出卖了?

李思行也很吃惊,不知道李风云为何如此“重视”宋金刚,初次见面就不惜以透露联盟最高机密来赢得宋金刚的好感和信任。难道宋金刚有什么了不得的价值被李风云“慧眼识金”现了,所以才如此卖力的拉拢?

“宋大侠对某的身份可能有所估猜,对联盟大军由齐鲁千里迢迢转战北疆的背后隐秘可能有所联想。”李风云面含笑容,意味深长地说道,“某可以告诉你,你的估猜有些是对的,但有些却大错特错。某之所以带着联盟大军转战北疆,是为了即将爆的南北大战,是想在南北大战中击败北虏,而击败北虏的目的并不是因为某和联盟将士有一腔报国热忱,而是要帮助齐王建功立业,夺取皇统,问鼎天下。”

宋金刚震惊了,热血沸腾了,仿若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指路的明灯,在茫茫荒漠中看到了一条求生之路,他突然就激动了,就兴奋了,就有了人生的目标,就有了远大的理想。

“齐王?你是说齐王?”宋金刚担心自己听错了,急切问道。

李风云微笑颔,“就是当今圣上的唯一嫡皇子,齐王,如假包换。之前,他在齐鲁剿贼,剿杀的就是某。杨玄感动兵变后,他转而驰援东都,兵进黎阳。现在,他正在永济渠两岸戡乱,不出意外的话,他很快就会北上而来,跟在某的后面穷追猛打。某杀进燕北后,他就会进入北疆,接下来就是南北大战,就是建功立业,就是问鼎天下,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说到这里,李风云抬手指向了宋金刚,“对你来说,这是一次选择,也是一次机会,抓住了,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失去了,你终其一?也就是个上谷大侠,一方土豪而已。”

这太匪夷所思了,宋金刚将信将疑,急需求证。李风云和齐王到底是什么关系?齐王做为圣主的唯一嫡皇子,继嗣路上根本没有对手,为何还要以身犯险,亲自镇戍北疆,亲自参加南北大战,以鲜血和生命来换取功劳,以累累战功来赢得皇统?

“宋大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匪夷所思?是不是很荒谬?是不是急于求证它的真假?”李风云笑了起来,“其实此事的真假很好求证,对你来说很简单,你只要找到卢君宪,把某所说的这番话一字不漏地转述一遍,就知道它的真假了。”

宋金刚有一种眩晕感,他意识到自己完全不是李风云的对手,自始至终都被李风云轻松自如地玩弄于股掌之间。李风云所说的机密不是告诉他一个人,还要通过他的嘴告诉卢君宪,而卢君宪和范阳卢氏能够辨别出此事的真假。此事如果是真的,齐王要北上,南北大战要爆,北疆要风云变幻烽烟四起,李风云不过是这个大布局中的一粒棋子而已,那么范阳卢氏和幽燕豪门世家必然要在未来策略上做出重大调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如此大事,河北人应该知道,应该给予了默契配合,而河北人知道了,幽燕人焉能不知?幽燕人既然也知道,必然就会拿出相应的对策,那么对策是什么?从范阳卢氏尝试着与李风云建立秘密联系来看,幽燕人应该还在“观望”之中,因为齐王还没有进入北疆,这个大布局还没有真正展开,幽燕人即便有所选择,现在也只能放在心里,就像河北人一样,三缄其口,静观其变。

但是,李风云的合作“底线”已经出来了,幽燕人如果为敌,如果蓄意阻扰齐王北上,如果想方设法阻止南北大战的爆,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幽燕人很可能遭受重创,而遭受重创的幽燕人还能阻止齐王北上?还能阻止南北大战的爆?所以幽燕人实际上只有一个选择,合作,齐心协力巩固和加强北疆镇戍力量,在南北大战爆后,坚守长城,击退北虏,甚至给大漠北虏以重创,然后帮助齐王登基称帝,问鼎天下,如此幽燕人必能获得丰厚回报。

宋金刚需要时间“消化”和“吸收”这些讯息,即便“囫囵吞枣”,也要吞下去才行,但李风云似乎意犹未尽,继续“狂轰滥炸”。

“上谷这里有一帮豪雄,当然在官府眼里就是一帮潜在祸患,而你这位上谷大侠并不显眼,真正让官府十分关注的是王须拔、魏刀儿、甄翟儿,还有博陵的宋子贤和恒山的赵万海等寥寥数人。这些人实力不俗,在汉虏两边都能得到某些势力的支持,所以官府时刻担心他们聚众造反,而事实上据某所知,他们这些人已经在密谋造反了。”李风云说得云淡风轻,但听在宋金刚的耳中却是心惊肉跳,“尤其唐县的那个宋子贤,打着弥勒的佛号招摇撞骗,阴谋借助无遮大会来诱骗圣主,乘机袭击圣主车驾,刺杀圣主。”

宋金刚骇然变色,李思行也是瞪大了双眼,惊骇欲绝。

袭击圣主车驾,刺杀圣主,那可是弑君的大罪,而宋子贤是唐县人,唐县就在博陵郡,博陵郡有博陵崔氏,有中山刘氏,还是其他大大小小十几个世家,都要因此受到连累,后果可想而知。这是绝杀计,这不是要弑杀圣主,这是要诛杀河北豪门世家啊,这太可怕,太恐怖了。

李思行忍不住了,急切想询问消息的真假。这要是真的,冀北必将掀起一场狂风暴雨,以博陵崔氏、赵郡李氏和中山刘氏为的豪门世家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不但会严重影响到山东贵族集团的整体利益,还会直接影响到北疆镇戍形势和南北关系的未来走向,李思行有义务也有责任把这个重要机密告之冀北豪门。

就在李思行抬头望向李风云,准备张嘴询问的瞬间,他突然从李风云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似乎有几分狡黠,几分得意,几分嘲讽,甚至还有几分阴冷,很复,让人莫名恐惧,而正是这份恐惧让李思行蓦然有了顿悟。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李风云为何对冀北豪门一直隐瞒不报?为何选择在此刻告诉宋金刚,并通过宋金刚的嘴告诉范阳卢氏,告诉幽燕人?幽燕人获得这个机密,如果蓄意报复,落井下石,乘机奏报圣主,打击冀北豪门,岂不等于挑起冀北豪门和幽燕豪门之间的厮杀?冀北和幽燕不但彼此为邻,且都与北疆利益紧密相连,李风云蓄意挑起两大贵族集团的斗争,其用意不问可知,正是要做“渔翁”以牟利,用心极其阴险。

宋金刚低着头,不敢与李风云对视,担心自己控制不了情绪而被李风云看出异常。

宋金刚与宋子贤不但是朋友,还有同宗之谊,来往比较多,所以他知道宋子贤最近正在操办一场无遮大会。所谓无遮大会就是佛教举行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会,这一布施僧俗的大斋会始于南朝梁国的梁武帝,一直盛行不衰。圣主信佛礼佛,曾拜高僧智顗为师,自称菩萨戒弟子,所以返京途中,遇到这场无遮大会,必定亲临,而这的确也是刺杀他的好机会,但问题是,宋子贤有这样的胆量?他就不怕连累到亲朋故旧和无辜信徒,就不怕连累到冀北豪门世家?

宋金刚不相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可怕的是,此刻冀北和幽燕的局势在李风云的猛烈“冲击”下,已是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混乱不堪,这种情形下,李风云又释放出这么一个“惊天炸雷”,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

宋金刚后悔了,他不应该来,更不应该被人拒绝后还“赖着不走”,以致于惹上了一个天大的麻烦,捅开了一个天大的马蜂窝,这下冀北豪门和幽燕豪门要大打出手了,只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却不是圣主和中枢,不是关陇人,而是眼前这个长着一头白的恐怖妖孽。







。。。

第六百三十九章各达目的

宋金刚心生退意,想走了,但如何走?李风云不送客,不?口,他寸步难行。

李思行也是如坐针毡,他已经高估李风云了,但此刻他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