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风云笑而不语。

“徐师仁是任城人,却北上到了汶水。”袁安冷笑道,“萧郎,你想想,他要经过何处?”

徐师仁要经过瑕丘城。萧逸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段文操的计谋。段文操让徐师仁北上找到苍头军献计,只要苍头军中计了,徐师仁便可施展浑身解数,把鲁郡及其周边的叛军集结到一起。叛军实力大了,便要攻打瑕丘。难道段文操要决战,要利用决战全歼叛军,一次性解决全部危机?这就是李风云所说的杀机?

“段文操?”萧逸斜瞥着李风云,试探着问道。

“除了他还有谁?”李风云笑道,“一个任城豪望,即便有王侯将相的雄心,有这样的眼光和谋略,也不会在今日形势下,试图把各路义军拉到一起结盟壮大。今日大河南北群雄并起,北面的刘霸道、高士达、窦建德、郝孝德、张金称,南面的王薄、孟让、左君行、郭方预、韩进洛,无一不是地方豪雄,但你看看,有谁出面结盟了?有谁能把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各路义军联合到一起发展壮大起来?是不是他们都没有这样的眼光和谋略?当然不是,原因很简单,大家地位身份实力甚至连想法都一样,都想做老大,都不想做小弟,虽然未来的前景很不好,危若累卵,生死悬于一线之间,结盟发展,齐心协力,乃是生存的最佳途径,但私欲战胜了理智,妄想战胜了现实,谁也不愿意低头做小弟,于是揭竿而起者虽然会越来越多,却终究是一盘散沙。如果东征胜利了,远征军凯旋而归,戡乱平叛对皇帝和中枢来说易如反掌,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将军也想做老大。”萧逸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李风云的“假设”。什么如果、假设,根本就没有如果、假设,东征一定会胜利,你们这些叛贼一定会被剿杀,只是某怎么办?某有没有得罪十二娘子,她为何一定要置某于死地?

“当然。”李风云义正严词地说道,“不做老大,就等于把命运交给别人。某宁愿死,也不会让别人掌控某的生死。”

“所以你有私欲,有妄想。”

萧逸哈哈大笑,旋即看到徐十三那双几乎要喷火的眼睛,吓了一跳,忙不迭地地改口道,“当然,以将军之神武,私欲便是正义,妄想便是宏图大业……”他自觉这话说出来更为荒诞,更是对李风云的嘲讽,当即落荒而逃。

李风云望着抱头鼠窜而走的萧逸,目露杀气。徐十三大为尴尬,手足无措,对萧逸切齿痛恨。

“此子倒是坦荡。”李风云看看袁安,又看看徐十三,冷笑道,“当今中土,正是像某这样的神武之人太多了,结果越来越乱,官军杀义军,而义军则自相残杀,互相吞并,以致杀戮不断,生灵涂炭,短短数年之后,大河南北便人烟稀少,成了尸骨遍地的荒芜之地。若想拯救千千万万的无辜生灵,某等今日便要浴血奋战,便要书写历史,唯有如此,方能建盖世武功,青史留名。”

袁安和徐十三喏喏连声,心里却不敢抱这样的幻想,虽然李风云一次次创造了奇迹,但拯救千千万万无辜生灵,建下盖世武功,与当前义军这点小小实力,实在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奇迹创造得太多也没用。

“将军,接下来,计将何出?”

“寻求决战。”李风云气定神闲,说出来的话却惊心动魄。

寻求决战?与官军决战?袁安和徐十三面面相觑,眼里不约而同地掠过一丝震惊。当初在徐州,李风云是想方设法避免与官军决战,如今虽然占据了蒙山,又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整训,战斗力有所提高,但依旧不具备决战条件。义军就这么点人马,死一个少一个,就算你打赢了决战又如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李风云的想法怎么突然间变了,与之前的想法大相径庭了?是因为有了崔氏的援助,还是自信心过度膨胀,忘乎所以了?

“将军,与谁决战?段文操?”袁安惴惴不安地问道,“将军打算攻占鲁郡?”

袁安很清楚自家的实力,或许李风云把希望寄托在与各路义军的结盟上,但即便结盟成功了,联盟内部肯定也是矛盾重重,而各路义军不会轻易遵从李风云的命令,李风云若想做到令行禁止、号令如一,基本上是绝无可能。

李风云摇手,“以段文操的实力和目前的处境,他只会坚守城池,不敢出战,亦不敢冒险,但他又为何指派徐师仁行结盟之策,把各路义军集结到鲁郡,让自己置身于险地?难道他想毕其功于一役,一战而定?如果他有这样的设想,他哪来的决战之力?”

徐十三突然想到了李风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再联想到段文操“毕其功于一役”的策略,当即脱口而出,“齐郡张须陀?将军要与张须陀决战?”

李风云用力拍拍徐十三的肩膀,以示嘉许。

袁安顿悟,搞了半天,徐师仁所献的结盟之策,都是张须陀和段文操所拟的联手剿贼之计。

段文操急于改善自己的处境,而张须陀急于剿贼,以稳定齐鲁局势,确保水师顺利渡海远征。从这一背景出发,张须陀和段文操当然都急于决战。但各路义军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张须陀围追堵截,疲于奔命,根本就找不到决战的机会。正好以蒙山义军为首的几路鲁西北义军正在侵扰鲁郡,段文操迫不得已,向张须陀求援,于是张须陀便有了这个以鲁郡为诱饵,把各路义军集结到一起的结盟之策。这个结盟之策,显然符合蒙山义军发展壮大的要求,所以他们断定李风云一定会上当。

李风云才智过人,思虑慎密,一眼便看穿了徐师仁的目的。既然你要决战,那就决战。只是,袁安想不通的是,李风云拿什么决战?

“将军,据那边送来的消息,张须陀帐下有十个乡团,上万精兵,再加上齐郡诸鹰扬,还有右候卫府周法尚的援助,其实力非常强大。也正因为如此,周法尚才把戡乱剿贼之重任都托付给了张须陀,而自己则专心于水师远征,并把齐鲁大部分鹰扬府军队都部署在了鲁东地区,以确保江淮到东莱运输通道的安全。”

袁安不得不提醒李风云,双方实力上悬殊太大,决战并无胜算。

“这场决战,其胜负不在于双方兵力的多寡,也不在于双方统帅的谋略,而在于双方谁能做到知己知彼。”

李风云信心十足,大手一挥,豪气万分。

袁安听明白了,暗叫惭愧,信心陡然增涨,“将军这一谋划,是否急告陈司马?”

“请三先生告诉那边,这场决战,某只要一个机密,一个足以击败张须陀的机密。”



张须陀挥师西进,沿着济水两岸飞速挺进济北郡,向贼帅韩进洛、甄宝车发动了围剿。

韩进洛、甄宝车闻讯,各自率军急速后撤,进入东平郡的宿城境内,遂合兵一处。

宿城与鲁郡的平陆县相隔几十里,处在济水、汶水和巨野泽的交汇处。去年大河洪水泛滥,这一地区严重受灾,变成了黄泛区,人烟荒芜,不宜生存。韩进洛、甄宝车在危急之刻,不得不做出选择,是不是渡过汶水进入鲁郡?进入鲁郡后,是投奔盘驻于平陆的帅仁泰,与巨野泽的渔民抢饭吃,还是沿着汶水继续东进?据说蒙山义军正在汶水一线攻城拔寨,继续东进必然与蒙山义军发生冲突,而蒙山义军既然能在齐鲁和徐州两地鹰扬府的围剿下坚持数月之久,如今更是突破官军的包围,下山攻击,足以说明其实力非同一般。蒙山义军来自徐州,是楚人,齐楚不和,两军相遇,楚人必定依仗实力上的优势,攻打济北义军,将其吞并以壮大自身。

韩进洛、甄宝车忧惧不安,一边派人沿着汶水打探,一边遣使平陆,打探帅仁泰的态度。

帅仁泰非常欢迎济北义军进入鲁郡,但帅仁泰也明确告诉韩进洛和甄宝车,巨野泽养活不了这么多军队,济北义军若想吃饱穿暖,还得进入鲁郡腹地,在鲁郡首府瑕丘及其周边地区讨生活。另外,帅仁泰还担心张须陀会衔尾追杀,一直追到鲁郡。鲁东地区的义军如果都跑到鲁郡,岂不正好给了张须陀和段文操联手夹击,各个击破的机会?

韩进洛、甄宝车非常失望。这时沿汶水两岸向东打探军情的斥候也回来了,蒙山义军的选锋部队已经攻克了几十里外的南章城,至于更东面的刚城、蛇丘、汶阳等大小城池,均已陷落。东进的道路完全阻绝。

前有阻截,后有追兵,何去何从?







第一百二十四章危如累卵

就在此刻,任城大侠徐师仁如及时雨般出现了,向济北义军献上了结盟之策。这是雪中送炭啊,仁义之举,不愧为大侠。韩进洛、甄宝车犹如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喜出望外,满口答应,但两人也有担心。蒙山义军实力强,而楚人与齐人与生俱来就有矛盾,假如楚人借结盟之名,行吞并之事,济北义军岂不有全军覆没之危?

徐师仁反问,“蒙山义军和张须陀的齐军,哪个更厉害?”

当然是张须陀的齐军厉害。既然张须陀厉害,那张须陀杀进鲁郡,蒙山义军也有全军覆没之危,楚人也需要盟友,需要援军,所以这个结盟之策,对双方都有利,双方都需要。既然双方都需要,各取其利,蒙山义军当然不会背信弃诺,在生死之刻攻击盟友自取败亡了。

韩进洛和甄宝车实际上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张须陀正衔尾追杀而来,其选锋军距离宿城只有几十里了。帅仁泰实力不够,张须陀来了他也要跑,所以去平陆毫无意义,相反还连累了帅仁泰,搞得不好两支军队一起完蛋。唯有去结盟蒙山义军才是唯一的求生之策,迫不得已的话还可以上蒙山,当然到那时他们也顾不上是否被蒙山义军吃掉了,逃一时算一时吧。

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韩进洛和甄宝车马上率军渡过汶水,一边向南章城靠近,一边遣使随大侠徐师仁急速赶赴汶阳城拜会李风云。

李风云马上传令位于南章城的选锋军,密切注意正向鲁郡杀来的齐军动向。同时告之沿河诸团旅,济北义军结盟而来,沿途护送,切莫因为误会而发生冲突。徐师仁则火速会合韩进洛和甄宝车,与他们一起带着济北义军急速赶赴汶阳,与蒙山义军主力会合。

齐军主力追杀至宿城。

帅仁泰不敢与之交锋,果断撤离平陆,与盘驻巨野城的霍小汉会合。帅仁泰和霍小汉随即遣使告之孟海公当前危急形势,并委婉提出,一旦张须陀杀到巨野城,他们迫不得已,只能南下进入济阴郡,撤往荷水一线。不过,他们撤进了济阴郡,张须陀如果穷追不舍,那麻烦就大了,一帮难兄难弟往哪逃?再南下就是梁郡,就是彭城,进入徐州地境了,而徐州诸鹰扬实力强劲,且主力都戍守于通济渠两岸,随时可以阻截南下义军,如此义军便腹背受敌,岌岌可危。

孟海公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大胆分析和预测了局势发展,认为他们南下济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张须陀既然气势汹汹地杀来了,岂肯空手而归?为此他提出建议,乘着张须陀尚没有追来,亦没有与段文操联手对义军展开包围之间,火速进入鲁郡,与蒙山义军结盟,携手共抗官军。

孟海公这个主张有“祸水东引”的意图。你们南下等于把张须陀引来了,而我也打不过张须陀,大家都会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你们与其祸害我济阴义军,倒不如去祸害蒙山义军。蒙山义军有个最大的优势,它占据了蒙山,各路义军即便联手都打不过张须陀也没关系,大不了撤进蒙山,据险死守,生存肯定没问题。

孟海公最后直言不讳地告诉帅仁泰和霍小汉,如果局势对我越来越不利,我也要东去蒙山。当前鲁西北地区的各路义军都在大平原上征战,因为实力弱小,在与官军、官府的对抗中没有任何优势,相比起来,蒙山义军占据了蒙山,进可攻退可守,具备一定的优势,而这正是蒙山义军的实力越来越强,名声越来越大的原因所在。

孟海公虽然存有私心,但这番话还是很有道理,对局势的分析和判断还是很准确,既不盲目自信,也不过度悲观。两害相权取其轻,生存至上,实属明智之举。

帅仁泰和霍小汉遂断绝了南下济阴的念头,不过也没有即刻采纳孟海公的建议。蒙山义军对他们来说很陌生,且来自徐州,彼此没有信任感。此刻他们的心理就像之前的韩进洛和甄宝车一样,既不想卑躬屈膝去寄人篱下,亦担心自己实力不济被蒙山义军连皮带骨头一口吃了。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左右为难之际,任城大侠徐师仁出现了。大家都是熟人,多年的朋友,彼此信任,说话也不遮遮掩掩了,直来直往。徐师仁是来“救火”的,拿出来的“救火”之计与孟海公的建言不谋而合,都是与蒙山义军结盟,都是借“蒙山义军”这棵大树暂时躲避狂风暴雨。

结盟与投奔不一样。结盟是兄弟们平起平坐,大家**自主,投奔就是寄人篱下、看人脸色了。帅仁泰和霍小汉把事情问清楚了,又得到了徐师仁的承诺,另外还有韩进洛和甄宝车已经“投石问路”了,结果如愿以偿,蒙山义军很仗义,白发帅很有气魄,并没有发生任何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甚至落井下石的事情。现在张须陀来了,蒙山义军也面临生存危机,也迫切需要盟友和帮助,大家利益一致,想法一致,结盟之举当然顺利。

帅仁泰和霍小汉当即下令撤离巨野,带着军队火速赶赴汶阳会盟。

徐师仁与孟海公也是朋友,关系还很好,为了邀请孟海公参加这次会盟,他特意让自己的弟弟赶赴周桥,劝说孟海公参加这次会盟盛举。大家造反的目的都是反隋,都想推翻关陇人的统治,都想颠覆乾坤图王霸大业,既然如此,为何要错失此次发展壮大的机会?

孟海公却非常谨慎,没有对徐师仁的邀请做出回应。各路义军鲁郡会盟,声势是大了,但也正好给了张须陀和段文操联手剿杀的机会,所以张须陀暂时不会南下济阴。当然,张须陀不来,不代表济阴义军就安全,若想安全,还必须击败张须陀,而要想击败张须陀,各路义军以会盟之策来增强实力是唯一的办法。然而,各路义军各自为战,各有其利,一盘散沙,结盟的难度实在太大了,虽然蒙山义军举旗最早,又有地盘,实力也还可以,但蒙山义军来自徐州,是楚人,其统帅既非豪门望族的世家子,又非声名显赫的地方豪帅,只是个籍籍无名的盗贼而已,既无声望,亦无号召力,根本不具备领袖气质,如何主盟?又拿什么征服群雄,把各路义军凝聚到一起共抗官军?

孟海公打算先观察一下,看看形势的发展,若会盟成功,就赶去凑凑热闹,看看能不能浑水摸鱼捞点便宜,若会盟失败,各路义军还是一盘散沙,或蒙山义军干脆“大鱼吃小鱼”吞并了盟友,他就要庆幸自己没有听信大侠之言匆匆去会盟了。



张须陀的速度非常快,由东平郡的宿城进入鲁郡的平陆县,接着渡过汶水,横扫平陆,其选锋军沿着两郡边境直杀巨野城。

好在帅仁泰和霍小汉的撤离速度也快,就在齐军逼近巨野城之际,火速越过洪水渠道,由茂都淀方向进入洸水西岸,然后沿着洸水北上,直达洸水和汶水的交汇处刚城。

秦琼率齐军选锋将士衔尾追击。张须陀闻讯,遂率主力直杀洸水,试图在洸水中游重镇宁阳城一带阻截东平义军,但终究是迟了一步。齐军一路狂奔而来,日夜兼程,急行七百余里,人疲马乏,至此已经精疲力竭,不得已陈兵宁阳,暂作休整。

张须陀的火速驰援,大大出乎段文操和牛进达的预料,两人吃惊之余不禁心存感激之念,但出于关陇人和山东人根深蒂固的矛盾,这种感激里始终带有某种怀疑的成分。

相比较起来,齐郡形势实际上比鲁郡更恶劣,齐郡不但内部贼势猖獗,其外部叛贼亦是从四面八方虎视眈眈地盯着他,这种情形下,张须陀倾尽全部力量驰援鲁郡,置齐郡安危于不顾,实在是有悖常理,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段文操带着一些郡府官员和鹰扬军官,还有十几车酒肉粟绢,赴宁阳犒劳齐军,顺便探查一下张须陀的虚实,这位性情刚烈,勇略过人,打起仗来又不要命的卫府老军,到底搞得什么名堂,怎么突然间就像我段文操的生死兄弟般,不顾一切地跑来支援我,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嘛。事出反常即为妖,张须陀该不会落井下石,借着这群叛贼的手,浑水摸鱼,要置我于死地吧?

见了面,寒了暄,繁文缛礼一套弄完了,两人得闲坐到一起,不待段文操主动试探,张须陀就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

“某倾尽全力而来,目的是把济北、东平、济阴诸贼全部赶进鲁郡,逼迫他们与蒙山贼会合。在生死重压之下,诸贼必然结盟,齐心协力阻御我们的攻击。如此一来,鲁西北诸贼便集中到一起,实力是增强了,但也给了我们将其一举全歼的机会。”张须陀拱手为礼,“事出仓促,没有及时告之使君,让使君误会了,以为某为解齐郡之危而故意把鲁西北诸贼赶进鲁郡。某在此向使君告罪。”

段文操面露喜色,心里却更加怀疑了。张须陀说的是真话,但不是全部真话,他隐瞒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第一百二十五章吃亏?

“在歼敌之策上,某与郡丞不谋而合。”段文操抚须说道,“鲁郡贼势猖獗,四方皆受强贼掳掠,若四面围剿,则因兵力不足,首尾难顾,随时会陷入腹背受敌之窘境,故某设计,以结盟之策将诸贼集结一处,以形成决战之态势。”

段文操随即把自己请出任城大侠徐师仁,授权其实施结盟之策以集结诸贼之事,详细告之。

“今郡丞挥军南下,诸贼望风而逃,正好有助于徐师仁实施此策。”段文操最后说道,“据某得到的消息,济北贼韩进洛、甄宝车已赴汶阳,与蒙山贼会盟。东平贼帅仁泰和霍小汉正在奔赴汶阳途中。济阴贼孟海公尚无消息,不过其独木难支,一旦看到形势对诸贼有利,必匆忙赶去会盟。只是……”

段文操面露犹疑之色,欲言又止。

张须陀却是心知肚明,微微一笑,说道,“使君好计策。只是某挥军而来,气势汹汹,反而破坏了使君之计。使君为了把鲁西北诸贼集结一处,须示敌以弱,而齐军驰援而来,变成了示敌以强。诸贼即便结盟了,亦不敢主动攻击,而若某等主动攻击,则诸贼必然奔逃蒙山,如此便难以剿杀诸贼了。”

段文操连连颔首,“水师渡海在即,谯公对齐鲁局势异常关注,某等若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剿杀诸贼,必会影响到水师远征,影响到东征大业,罪莫大焉。”

何止是罪莫大焉,等着掉脑袋吧。

张须陀意定神闲,胸有成竹,“使君既然在贼人内部设有内奸,当能获悉诸贼机密,若把握好时机,必能剿杀叛贼。”

段文操不动声色,试探道,“时间短促,不知郡丞可有剿贼之计?”

张须陀看了他一眼,沉吟片刻,说道,“鲁郡战局,关键在示敌以弱,诱使诸贼发动攻击,而齐郡战局亦是如此,关键也是示敌以弱。某率军入鲁后,齐郡的戍守力量已经空虚,奔逃四方的齐州诸贼必然会抓住这个机会重新杀回济水两岸。齐郡告急,某便要回援。某一走,使君失去援军,只能据城坚守,如此便能示敌以弱,诱敌攻击。”

段文操闻言,恍然大悟,怪不得张须陀接到自己的求援书信后,倾尽全力南下支援,原来这是他的歼敌之策,是给齐郡和鲁郡两地的叛贼设下了两个陷阱。张须陀进入鲁郡,鲁西北诸贼都往蒙山方向逃窜,会师一处,而鲁东北诸贼则重新杀回齐郡,这便使得张须陀陷入进退维谷、首尾难顾之窘境,齐军不得不来回奔波,被两地叛贼牵着鼻子跑,疲于奔命。这一局势看上去是张须陀被动了,实际上杀机就隐藏在被动之中。张须陀只要准确把握好时机,便能如幽灵一般先后出现在两个战场上,给措手不及的贼军以致命一击。

“只待贼人攻击,与某僵持之时,郡丞突然杀出,与某里应外合、内外夹攻,置敌于死地。”段文操笑道,“然后郡丞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由泰山方向杀回齐郡,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杀他个落花流水。”

“使君好计策,某愿唯使君马首是瞻。”张须陀表现得很恭谨,很低调,对段文操更是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充分表露了其极力拉拢齐鲁贵族,愿意与齐鲁人密切合作的意图。

剿杀齐鲁诸贼,仅靠张须陀这个关陇人肯定不行,必须赢得齐鲁贵族集团的支持。这个计策是好计,但实施起来的难度很大,假若齐鲁贵族官僚暗中勾结贼人,向叛贼通风报信,这个计策必然以失败而告终,甚至会被贼人所利用,给官军以重击,那麻烦就大了。



段文操满意而回,与牛进达具体商议后,遂拿出一个攻击之策。

由张须陀率齐军直杀汶阳,然后沿汶水东进,向巨平、梁父一线展开攻击,大张旗鼓地猛攻叛军。

由牛进达率鲁军主力直杀泗水,攻击蒙山,断绝叛军逃亡回山之路,做出与齐军南北夹击,将叛军包围于泗水北岸之态势。

先示敌以强,逼迫鲁西北诸贼合兵一处,携手共抗。诸贼结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