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娘本带着笑意,说完却有些怅然。
  闺中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那个谆谆叮咛她的娘亲也不在世上了。
  刘氏见她神色郁郁,便转了话头:“怎么没看见明哥儿?”
  “他吃了药犯困,歇午去了。”元娘愈发忧愁了,“如今把苦药当茶水一样喝着,病症倒一点儿都不见好……上回我还见他盯着锦姐儿一直看,眼睛都不挪一下,虽说他自小就爱盯着漂亮姑娘看,但从没有这么失礼过……”元娘忽然一个激灵,“你说,该不会是那些太医开的方子不对症,反让明哥儿病情加重了吧?”
  慈母心肠,总是这样瞻前顾后。
  刘氏宽慰道:“都说病去如抽丝。哪有吃了药立时见效的道理?你且放宽了心,总能治好的。”
  宋如锦拣着红皮石榴摘下,一连摘了七八个,贺兰恬渐渐拎不动果篮,拖长了声音道:“表姐,我提不动了——”
  宋如锦说:“那就放地上。”
  贺兰恬便把篮子搁在了松软的泥地上,踮起脚去够树上红通通的石榴。
  就在此时,树叶深处冷不防地爬出一只蠕动的毛虫,贺兰恬吓了一跳,胡乱拍了一下叶子,结果那只毛虫就落到了她的手背上。
  贺兰恬惊慌失措地尖叫了起来:“表、表姐,有虫子!”
  她使劲儿甩了甩手,毛虫却像粘在了手背上一样,纹丝不动。贺兰恬吓得都快哭了。
  宋如锦其实也很怕这种长长的、耸动的虫子,但她觉得,自己是姐姐,关护妹妹理所应当,于是大义凛然道:“你别怕,我帮你把虫子拿开。”
  她拿出一方绢帕,隔着帕子,心惊胆战地把毛虫捏起来,然后帕子也不要了,就往土里一扔,也不敢再摘石榴,拉着贺兰恬就走。
  贺兰恬跟着她走了几步,回首望着地上的竹篮,道:“表姐,石榴还没拿……”
  两个姑娘踌躇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走回去,一起提着篮子,走到母亲面前。
  丫头们提来了刚从井里汲出的水。盛夏天气,井水却带着凉意。丫头们就着井水把石榴洗了洗,切开剥了皮,将石榴果肉扒拉下来放进两个小碗。
  宋如锦把小碗递给刘氏,道:“娘先吃。”
  贺兰恬也把碗奉到了元娘面前。
  元娘很是欣慰:“到底有个年长的姐姐陪着的好,恬姐儿现在可比之前懂事多了。”
  刘氏戏谑道:“那你们就一直住在这儿,不要回苏州府了。”
  元娘知道她是开玩笑,也没有多说,只笑着回了一句:“那怎么成?”
  很快夏天就过了一半。
  这日北方传来消息,道是靖西王父子二人连战连胜,鞑靼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几个月前,鞑靼太师还扬言一年之内要踏破盛京城的城门呢。
  朝中一众文臣纷纷吟诗作赋,讽刺鞑靼“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圣心大悦,传旨犒赏三军。
  十天之后,宋如锦收到了徐牧之的信。他写信的时候刚刚打完胜仗,字里行间的得意都不加遮掩,细细写了当时两军交战如何激烈,大夏军士又是如何金鼓连天、势如破竹,看得宋如锦心神激荡。
  徐牧之那边的天气比盛京凉爽许多,但他也记得这个时节闷热,特意叮嘱宋如锦“乘凉避暑,静心消夏”。
  末了又问道:“卿思我否?”
  ——你想不想我啊?
  这话便有几分“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意味了——明明是我归心似箭,明明是我眷恋不舍,明明是我日思夜想,我却偏偏要说是你在问我的归期,偏偏要说是你在牵挂惦念,偏偏要说,是你,在想我。
  这种隐秘而委婉的小心思,细细读来,竟也觉得含蓄动人。


第52章 美人如梦
  宗学里教书的先生病了; 给学生们放了假。按理,宋如锦应当进宫陪端平公主下下棋; 读读书; 但端平公主说了,时下天气炎热; 来回奔波未免辛苦; 不用她每日进宫陪伴。
  宋如锦便安心在家歇着。
  夏日朝阳炎炎。早上熹光照进纱窗,整间屋子都跟着一亮。眼前光明起来; 就不大能入眠了。
  宋如锦起身穿衣梳洗。昌平公主送她的黄鹂鸟立在悬于半空的木架子上,啾啾叫了几声。
  宋如锦给它取名为“凤梨”; 因为它通体都是黄澄澄的; 只有翅膀和眼睛边上覆着黑色的羽毛; 和凤梨的颜色一样。
  鸟架子上嵌着一个小铁环,里头搁着一只瓷碗,宋如锦往瓷碗里倒了一点水; 凤梨便低下脑袋啄饮了几口,黑豆似的小眼珠子四处张望; 随后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宋如锦也不管它。凤梨是极聪明的鸟儿,便是飞出去玩耍,不出两个时辰也必定会飞回来。
  她穿戴好了; 就去同刘氏宋衍一起用早膳。
  如今宋衍非常亲近刘氏。先前老夫人教养他的时候,大多还是像一家之长那样,教他明事理、守规矩、知孝道,虽也不差; 但终究还是刻板了一些。刘氏待他则更像一位慈母,不仅常常过问他的饮食起居,还会亲自替他缝衣叠被。
  用了早膳,宋衍缠着宋如锦,央她教自己读书识字。
  宋如锦就问:“你怎么想到了这一茬?”
  宋衍道:“林嬷嬷同我讲的。她说读书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让我趁着年轻多读点书,将来考状元当大官。”
  宋如锦不禁望向刘氏,后者笑道:“林嬷嬷说的没错,读书确实是件要紧事。你也别缠着你姐姐了,读书她是一点都不在行的。你若果真想学,我去外头给你聘个先生来。”
  既然宋衍被当做嫡子一样养,那将来袭了忠勤侯的爵位、继承这份家业的,八成就是他了。虽说他现在才三岁半,但若能早早地启蒙,让他懂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是好的。
  宋衍点头:“我是真心想学。”
  刘氏又道:“可是读书很辛苦,每日天不亮就要起来诵书,临睡前还要挑灯夜读,你可愿意?”她故意把读书的情形说得艰苦了一些,微微笑着等着看宋衍的反应。
  宋衍这个年纪尚想象不出起早贪黑念书是怎样的情景,只是因为林嬷嬷有言在先,所以对读书一事存着向往,此刻听了刘氏的话也没生出几分惧意。
  “我愿意!”宋衍义正辞严道。
  刘氏道:“那娘先同你说好,你既然要读书,就得好好读,不许半途而废,教书的先生训你,也不能顶撞,要不然你最喜欢的玫瑰糯米滋和芝麻凉糕就再不给你吃了。”
  宋衍听了这话倒露出了几分犹疑,歪着脑袋忖了半晌,最后还是拍着小胸脯保证道:“娘放心,我一定好好读。”
  刘氏点了点头,留心替宋衍寻起先生来。
  用了午膳,宋如锦才回到自己屋子。暗香绕着空空如也的鸟架子转了几圈,托着下巴道:“这只黄鹂翅膀硬了,这么久了还不回来。”
  宋如锦怔了怔,追问道:“一直没回来吗?”
  暗香点点头。
  从早上到现在,已将近三个时辰。宋如锦顿时急了,“快让人去找找,别是让府里的野猫叼走了。”
  于是一院子的丫头跑出去找一只黄鹂鸟,宋如锦自己也出去寻了。
  园子里几个仆妇便问:“二姑娘寻什么呢?”
  “寻凤梨……哦,不是,是寻一只黄鹂鸟。”宋如锦一边说一边拿手比划,“大概这么大个头……羽毛黄黄的,掺着点黑,鸟喙是暗暗的红色,跟风干了的枣子颜色一样。”
  几个仆妇不禁笑了:“适才好像见过……像是往含秋苑里头飞了。”
  宋如锦连忙转身,往含秋苑去了。
  含秋苑已经收拾出来了,现在元娘母子兄妹三人住在里头。门口的丫头见了宋如锦,便问:“二姑娘是来找表姑娘的吧?”
  宋如锦摇摇头,“我来寻一只黄鹂鸟。”说完又把凤梨的形貌特征描述了一遍。
  丫头道:“好像是有一只黄毛鸟飞进来了。二姑娘,我帮您一块儿找找。”
  两人就在院子里四处寻了寻,宋如锦傻傻地喊了几声:“凤梨——”
  系统说:“你指望一只鸟听懂人话吗?”
  宋如锦就不说话了。
  系统见她确实心急,便在附近搜寻了一番,很快找到了目标,“你往前走,看到那扇窗户了没有?窗户底下就是。”
  宋如锦快步走过去。窗棂用木杆撑开,黄鹂鸟就立在那根杆子上,鸟爪子扣在木头缝里,拳头大小的脑袋转来转去,看上去很是气定神闲。
  知道凤梨没有被野猫叼走,宋如锦顿时放下心来。她摸了摸凤梨柔软的羽毛,和风细雨般地劝它,“下次可不能这么贪玩了。”
  凤梨懒洋洋的,一动未动。这时,屋子里传来一道声音,“表姐同谁说话呢?”
  宋如锦转头一看——是贺兰明。他身上穿着寝衣,轻轻打了个哈欠,不疾不徐地朝窗棂这儿走来。
  宋如锦顿时一阵愧疚,“我不知道你正在歇午……吵着你了。”然后又指着凤梨,颇为认真地解释道,“这是昌平公主赠的黄鹂鸟,早上飞走了就一直没回去……我是来寻它的。”
  贺兰明点点头,眼中的睡意褪去了不少,看上去清醒了许多。他道:“表姐进来坐吧。”
  宋如锦看了眼凤梨。凤梨黑黝黝的眼珠子瞬也不瞬地望着她,然后拍了拍翅膀飞走了,宋如锦便没再管它,转身进了屋子。
  因为贺兰明适才还睡着,四围的竹帘都放下来了,屋子里便有些昏暗。熏炉里点着沉香,一应摆设精巧而不华丽,像是贺兰明内敛低调的性子。
  宋如锦拣了张椅子坐下。旁边的小几案上放着一卷书,她翻开看了两眼,是她死活背不下来的《易经》。书上还有细细密密的小楷批注,应是出自贺兰明的手笔。
  宋如锦顿时肃然起敬。
  《易经》旁边还摆着一个小瓷盘,里面放了不少饴糖。宋如锦捻了一个吃了,觉得甜甜的很好吃,就又吃了一个。
  贺兰明披了外裳出来,便看见宋如锦一口一个饴糖,吃得正开心。
  他愣了愣,无奈道:“表姐,这饴糖是王太医叮嘱我吃的药。”
  宋如锦顿住了动作,怔怔地问:“那怎么办?都快被我吃完了……”
  贺兰明静默了一会儿。他不说话的时候,眼中也藏着温煦的笑意,安定而宁和。
  宋如锦紧张兮兮地等着他的答复,半晌才听他道:“本就是为了补脾益气才吃的饴糖,少吃一点也不妨事。”
  宋如锦便放下心来。饴糖很甜,吃多了有些腻,她给自己倒了杯茶,清茶下肚,甜腻的滋味便化开了不少。
  贺兰明隔着几案坐到了她的旁边。近日他吃了不少药,现在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草药味,偏他整个人都裹挟着温润的书卷气,蕴着雅人深致般的从容,那几分苦药的气息便没有那么突兀,反而与他颇为契合,仿佛这样的风姿这样的人,天生就该携着这一份药香,如此才算卓尔不群,遗世独立。
  两人没聊几句,外面的天便阴沉下来,像是要下一场大雨。
  宋如锦笑道:“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等这场雨过了我再走。”
  她话音刚落,天空中就劈出一道雷来。
  贺兰明忽然问了句:“表姐害怕打雷吗?”
  宋如锦说:“小时候倒是害怕,但娘亲和姐姐都陪着我,渐渐就没那么害怕了。”
  贺兰明道:“我也是……先时是很害怕打雷的,后来就不怕了。”
  他五岁之前,确实很畏惧雷声。记得有一个夏夜,电闪雷鸣不止,他从梦中惊醒过来。那时候他不仅反应迟钝,还尤其笨嘴拙舌,也不知道唤丫头婆子进来陪着自己,只知道蜷在被子里发抖。
  再然后,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那晚他梦见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少女行经一处荷塘,脚步微微驻留,微风拂过她的衣角发梢,她转过了半张脸,贺兰明一下子看清了她的模样——杏眼弯眉,唇颊都沾染着笑意。
  后来每一次打雷,贺兰明都会梦见这个少女。看着她在窗下温书,在案前习字……他再也没有怕过雷声,他心里甚至有些渴盼打雷。
  他同母亲说了这件事,因为他素来有些痴症,母亲便不怎么信他的话。
  他就把这件事埋藏在心中。
  没过多久,家里来了个道士,说他沾上了不该沾的业障,胡乱作了一通法,往他身上贴了一道符。
  自此之后,贺兰明再也没有梦见过那个少女,甚至连她的长相也记不清了。只隐约记得,她生得姿容昳丽,一双杏眼清澈若水。
  他真是恨死那个道士了。
  再后来,他每一次遇见长相秀美的姑娘,都忍不住盯着人家细看——他总觉得,他还能找到梦中的那个人。
  直到来了外祖家。
  那日身着孝服未施粉黛的少女掀起帘子进门,一双杏眼光华流转,贺兰明猛然觉得自己的心被撞了一下。
  他找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徐牧之:贺兰明!你这个颜控!离我的锦妹妹远一点!!!


第53章 不如不见
  雷震雨骤; 雨滴噼里啪啦地敲在窗棂上,冲刷着窗格木板。风也很大; 刮得外头的高树海潮一般哗哗作响。
  宋如锦好奇问道:“江南的夏天也会下这么大的雨吗?”
  因为下雨; 屋子里更昏暗了。贺兰明一面把竹帘卷起,一面说:“初初入夏的时候; 黄梅雨会连绵好一段时日; 到了盛夏,也是这样的雷阵雨。江南可采莲——我家门前就有一处很大的荷塘; 每逢夏日雷雨,雨滴便如琼珠乱撒; 打遍莲叶荷花。待雨过天晴; 荷塘花叶都被水洗了一遍; 便分外的鲜妍。”
  宋如锦特别喜欢听他讲江南的风光,只听他说几句,眼前就能浮现出一片水乡图景。她道:“都说游人只合江南老; 等孝期过了,我也要去江南看一眼。”
  贺兰明转过身; 温煦笑道:“好,等表姐来。”
  “不过我亲事既定,等孝期过了; 就要嫁人了。”宋如锦思量了一番,“若果真要去江南,也要看夫家答不答应。”
  贺兰明怔住了。竹帘外雷电交加,点亮了阴沉的天色; 屋子里跟着亮了一亮。
  贺兰明就被这亮光惊了一下,好半晌才问:“表姐……和谁定了亲?”
  “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是靖西王府的世子,姓徐,三个月前鞑靼起兵,他随父奔赴战场了。”这一刻的宋如锦神色悠远而欢畅,竟似豆蔻少女思忆春闺梦里人。
  其实她非常羞于在旁人面前谈起徐牧之,但有人问起的时候,她又忍不住说他的好,恨不得让所有人知道,这个身在沙场、肩负家国的少年是她将来的夫婿。
  贺兰明倚在窗前,静默了许久。因他一向隔很久才会答话,所以宋如锦也没觉得奇怪。
  贺兰明听见自己哑声道:“之前……倒没听表姐提过这件事。”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总觉得胸腔里不断有东西漫上来,渐渐变得词不达意,“若徐世子……若他不许表姐去江南一游,表姐可还愿意嫁给他?”
  “若我说我想去江南,想来他也愿意陪我同往。”宋如锦的眼中是全然的信任,想了想,又觉得好笑,“若他不许,我就不去了,哪有背弃婚约不嫁给他的道理?”
  雷声隐隐,雨势渐大。屋子里仍旧带着夏日的闷热,贺兰明却觉得自己遍体发凉,背后一阵阵地冒虚汗。宋如锦见他久不出声,走过去看了眼,便见贺兰明脸上一点血色也无,整个人都像被抽走了力气一般,软绵绵地靠在窗棂上。
  “明表弟?”宋如锦唤了一声。
  贺兰明也不说话,苍白的手掌上前捞了捞,攥紧了宋如锦的袖子,然后把她拉近了一些,抓紧了她的手腕,像溺水的人拼尽浑身力气,挣扎着攀着一块浮木。
  这位表弟身上是有些病症的……宋如锦心里一急,连忙抽出手,快步走到明间外头,唤了几个丫头进来。
  几人匆匆忙忙地走过来,却见贺兰明已经歪倒在墙角,昏过去了。
  丫头们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办好。宋如锦也吓住了,撑着伞跑去了正院,把贺兰明的情形告诉了刘氏。
  刘氏赶忙命人去请王太医。
  雨天路不好走,过了许久,王太医才姗姗来迟。贺兰明已经被移到了床榻上,王太医给他诊脉施针。元娘攥着帕子立在床前,贺兰恬也在一旁提心吊胆地看着。
  元娘颤着声问:“明哥儿是不是不好了?”
  刘氏安慰她:“王太医医术高明,明哥儿定然不会有碍的。”
  王太医却不置可否:“眼下就看他能不能醒过来,若能醒转,应是无碍。不瞒二位夫人,在下行医三十多年了,头一次见到这样的病症。”
  一根根金针刺进穴位,贺兰明终于微微睁开眼。元娘松了口气,眼泪哗地一下出来了,“能醒就好……”
  贺兰明抬眼望了望四周,道:“娘……”
  元娘擦了擦眼泪,笑着问:“明哥儿可有哪里不舒坦?”
  贺兰明摇摇头:“我觉得一切都好。”
  元娘不禁一怔。这还是贺兰明头一次这么迅速地答话,不似先前那般反应迟钝了。
  王太医细细地切了脉,“咦”了一声:“小郎君的病症似乎好了。”
  元娘顿时喜出望外:“果真?”
  “他这痴症,病得离奇,好得也离奇。”王太医抚着灰白的胡须,医者面对疑难杂症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和蔼问道:“不知小郎君昏迷前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先前见了锦表姐。”贺兰明答道。他的目光划过母亲、妹妹、刘氏,还有一屋子的丫头婆子,微微有些失望。
  她不在。
  贺兰明终究是内敛而不外露的性子,只说自己当时正和宋如锦说着话,然后心口忽地一痛,紧接着人就昏过去了,再醒来,便觉得自己神思清明,远胜以往。具体缘由,半句不提。
  这世上许多事都不能用常理解释,许多病也不能用世俗药石医治。王太医也只好把这个病例归为“奇闻”一类。
  元娘见贺兰明应答与常人无异,欢喜地不知说什么好,翻来覆去地说着一句话:“可算是好了……”然后眼眶便是一湿,又落下泪来。
  王太医走之前,刘氏做主,给他包了一个大红封,道:“想来明哥儿也不是忽然就好了的,还是托赖您这几个月帮他悉心调养。他那痴症,逢了机缘,又有了这素日的调理,才好了过来。”
  王太医半推半就地把红封收了。
  元娘喜不自胜:“这回来盛京治病真是来对了!正好再有两个月便是秋闱,明哥儿还能去试一试!大嫂你不知道,他书读得一向不错,只是带着痴病,一直没去应考。”
  刘氏跟着笑道:“我看你是乐糊涂了。他外祖母刚走,他如今还在孝中,哪能赶考去呢?”
  元娘这才反应过来,也不觉得可惜,仍旧笑着说:“那就等三年后再去秋试,也是一样的。”
  她们两人就坐在明间聊着,贺兰明半躺在里间的床榻上,也能听见一些只言片语。
  他心里隐约明白自己的痴症为什么突然好了。
  幼时那个游方的道士,不仅截住了他的梦境,还说他的痴病永远都不能好,若要治好,便要用旁的东西来换,或是寿数,或是姻缘。
  当时他就在想,倘若姻缘联结的是梦中那个少女,那千万千万不要用这份姻缘来换,他愿意减寿,也愿意带着痴症过一辈子。
  但他的姻缘终究还是被换走了。
  早知如此……早知如此,他就不来盛京了。如果见到之后,注定要像风一样从掌心溜走,那他宁愿从来没有见过。
  转眼夏天就过去了。
  西风一吹,金桂飘香,红枫染火,中秋节也快要到了。
  中秋节前夜,元娘在厨房忙活了一晚上,做了几十个苏式月饼。宋如锦眼巴巴地坐在厨房门口等着,月饼刚出锅炉,就凑上前把元娘夸了一通,“大姑母手艺真好!我老远就闻到月饼香味儿了!原来明表弟和恬表妹都这般有口福!”
  元娘的手上还沾着面粉,闻言便刮了刮宋如锦的鼻子,道:“行了,别拼命夸了,想吃就拿几个去吃吧。”
  面粉粉末沾在了宋如锦的鼻子上,她也不在意。道了谢,拿起月饼咬了一口。
  苏式月饼和她往年吃的月饼不一样,外皮酥酥软软的,一咬就碎了。江南人口味偏甜,所以内里的豆沙馅儿也是甜滋滋的,却也细腻,才入嘴便化了。
  月饼做得小巧,宋如锦又素来爱吃甜食,两三口便把一整个月饼吃完了。
  元娘给她倒了碗水,“吃这么急做什么,又没人跟你抢。”
  宋如锦喝了几口水,又伸手去拿月饼,却被元娘拦下。元娘道:“现在时辰晚了,可不能再吃了,要不然积在胃里头,撑着睡不着,反而难受。”
  宋如锦便道:“那我替皇后娘娘拿几个,明天进宫带给她尝尝。娘娘也不曾吃过苏州府的月饼。”
  元娘点头道好。
  第二天便是中秋节。宋如锦下学之后,径直往凤仪宫走。她隔三差五便要来一趟,凤仪宫前的宫侍们已经习以为常,都不再特意问皇后的意思,就放她进门了。
  于是宋如锦一路走到了正殿门前。殿门是开着的,但门口没有宫婢守着,一走近,就能听见纫秋的声音:“娘娘别伤心了,凤体要紧……”
  紧接着宋如慧就道:“别说了……锦妹妹这会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