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疆图-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匹马来回奔行了数箭之地,都精神充足,毫无疲乏之态。

    熙让被激起了好胜之心,说道:“这一次不分胜负,咱们再多比几次,不如来回奔行十次,看谁先回来。”

    熙谨道:“只怕再奔行十次,还是难分胜负,不如比个别的项目。”

    熙让道:“什么项目?”

    熙谨道:“比赛翻越障碍物。”

    熙让同意。

    熙谨令士兵搬来十道栅栏做成的障碍物,每匹马的前方路上,设置五道障碍物。

    熙谨和熙让在裁判员发出号令之后,一起纵马奔驰,奔到障碍物前,两匹马纵身一跃,从障碍物上跳跃而过,连翻越了五道障碍物,并没有沾碰到障碍物,奔到终点之后,再勒马回来,仍然跳跃过障碍物,回到原地,竟然又是同时回来,难分彼此。

    宋辽两国人员,都大声喝彩,赞颂两匹马的雄健。

    熙让和熙谨虽然都暗赞对方的马匹,但却也不由发愁了,这两匹健马都是一般的神骏,很难发出高下。

    熙让最为自负,两次都没有胜过弟弟,更是气恼,说道:“章大人,你说再怎么比?”

    熙谨微一沉吟,说道:“咱们既然要比马术,不能只比马力,还要比控马之人的技术。咱们让人在地面插上小旗子,红旗和黄旗各十支,你捡黄旗,我捡红旗,谁能捡完旗子之后,最先奔到对面的终点,就算谁胜,若是没有捡齐十支旗子,就算先到终点,也算是输了,这样如何?”

    熙让道:“很公平。”

    熙谨命令宋国士兵,找来二十支小旗子,红黄各有十支,分插在地上,每支旗子之间的距离不等,或是相距十多丈,或是一丈之间就能两支,并不规则,但却都是十支。熙谨的马道上,插得是红旗,熙让的马道上,插得是黄旗。

    在地面插旗的是人是宋兵,宋兵自然是盼着熙谨能得胜,所以其中一个宋兵有了私心,他在插黄旗的时侯,故意把最后一支黄旗,插得离开熙让的马道远了一些,试图使熙让在捡旗子的时侯,偏离马道,拖慢熙让的速度,而且插得较深,不容易插出来。

    由于这宋兵插得很是巧妙,在距离熙谨和熙让近距离的地方,插得旗子都很公平,只有最后一支旗子,远离了熙谨和熙让,才插得远了,所以不但宋辽两国都没有发现,就连熙让和熙谨也没发现。若是熙谨发现了,他不会沾熙让的便宜,会令宋兵把旗子插到马道上。

    几个宋兵插好旗子之后,跑到熙谨面前,禀报已经置旗完毕,可以比赛了。

    熙谨骑在马上,对熙让说道:“韩将军,可以开始了吗?”

    熙让道:“可以了。”

    熙谨对裁判员挥了挥手,裁判员挥动令旗,大喊一声开始,熙让和熙谨双马同时向前奔行而去。

第四百二十六章:不分胜负() 
熙谨和熙让二人都精于骑射之术,胯下的战马又是万中无一的良驹,他们骑马向前奔行,奔到地面插着小旗的地方,他们只能用一只手拉着缰绳,不致于摔落下来,另一只手去捡地上插着的小旗。小旗插得极低,他们要拿到小旗,只能离开马鞍,一只脚仍蹬在脚蹬之中,一只脚却要脱离脚蹬,俯下身子去捡小旗。

    这个动作很是危险,也很是艰难,普通的士兵很难做到,只有精于马术的战士,才能做到。熙谨和熙让都久经训练,这些自然难不到他们,难就难在,他们不但要捡起地上的旗子,还不能拖慢速度。

    熙谨和熙让一边策马奔行,一边捡起地面的旗子,由于插旗的宋兵有私心,熙让那边的旗子插得较深,所以熙让只能俯得更低,去捡拾旗子,而熙谨这边的旗子却高了一些,轻轻一拔便应手而起,所以两人捡起第一支旗子的时侯,已经微微拉开了一些距离,熙谨比熙让快了一些。

    场外的宋国人看到,以为熙谨的骑术更为精绝,都大声喝彩起来。辽国人却紧张地盯着熙让,大声为熙让鼓劲。

    两人又拔起了几支旗子,熙谨更为向前,熙让已经和熙谨拉开了一马的距离,这个距离虽然并不太多,但对于两匹脚力相等的骏马来说,几乎是不可逾越的距离了。

    熙谨一边策马奔行拔着旗子,一边心中疑惑,不明白为什么哥哥竟比他慢了一些,难道说哥哥在辽国做大官,养尊处优,身手真的不如他?就在这一迟疑之间,他的手掌正向一面旗子伸去,手指已经碰到了那面旗子,谁料那旗子因为插得浅了一些,竟然一碰就倒了,他第一次竟然没有抓到,他心中一惊,迅速又向前一探手,终于抓到了倒地的旗子,握在手中,但就是他这一探身子,竟然差点从马上摔下去。那战马小雄正在奔行之行,感到主人的异样,脚下慢了一慢,熙谨连忙用拳头一撑地面,身子又回到马背上,这才化险为夷。

    虽然战马小雄只是慢了一慢,但熙让胯下的小红马何等神骏,立时又追赶而上,两马又保持着平行的速度。

    辽人连忙大声为熙让喝彩鼓劲。

    熙让捡了几面旗子,又被熙谨越过,已经知道旗子被宋兵暗中做了手脚,他心中虽然恼怒,但却仍然沉得住气,继续捡着旗子,同时尽快不拖慢马的速度。

    两人都已经拾起了九支旗子,都只有一支旗子没拾,而两人仍然保持着相同的速度。

    熙谨把九支旗子都放在怀里,看准最后一支旗子,催马而行,来到近前,迅速俯下身子,伸手把那旗子抓在手中,立即引起宋人的阵阵喝彩。

    熙让也把九支旗子放在怀里,盯着前面不远处的那支旗子,忽然发现,那支旗子偏离了马道,如果他策马向那旗子奔行,就无法和熙谨保持着同样的速度,会被熙谨甩在后面,如果他不向那旗子奔过去,那就还差一支旗子,就算比熙谨先赶到终点,也是要输。

    就在这一瞬间,熙让忽然计上心头,他仍然按照直线奔行,却抽出了腰带,策马从那支旗子旁边两步的距离奔行而过,就在交错而过的时侯,他忽然一俯身子,腰带抖出去,缠住那支旗子的旗杆,拔了出来,握在手中,随即翻坐在马背上。

    熙让这一手漂亮之极,就连有些宋人都不由为熙让喝起彩来,辽人更是大声喝彩。

    二人又是同时到达终点,不分胜负。

    此时,熙让和熙谨虽然都恼恨对方,却也不禁佩服对方。

    熙让说道:“章大人,这一场又是不分胜负,咱们的马也累了,不如就算打平了,怎么样?”

    熙谨道:“好是好,只是咱们前八场,各胜负四场,这第九场打平,还是无法定出胜负。”

    熙让道:“这第九场就算有一方胜了,下一场对方再胜回来,还是无法定出胜负,不如这第九场算平手,咱们用第十场来定胜负。”

    熙谨说道:“韩将军所言有理,就依韩将军的,咱们第十场定胜负。韩将军,第十场你要比什么?”

    熙让盯着熙谨,说道:“不如咱们两人,比箭法吧。”

    熙谨一皱眉头,说道:“箭法刚才已经比过了。”

    熙让道:“那是别人比过了,不是咱二人的比赛。章大人,你是不是不敢和我比?你若是认输,那就不用比了。”

    熙谨心中隐隐猜到熙让的用意,一时沉吟不答。

    熙让转头对不远处端坐着的赵匡胤大声说道:“赵天子,你的部下不敢跟我比箭法,你们宋国认输吗?”

    赵匡胤哼了一声,说道:“还没比过,怎能算输?”转头对熙谨说道:“章熙,既然韩将军叫阵,你就下场吧,不要弱了咱们宋国的威风。”

    熙谨十分为难,他猜到熙让若是拿到弓箭,只怕第一箭便会向赵匡胤射去,那时不论能不能杀死赵匡胤,宋辽两国之间的战争无可避免了,但若是不比,就是向辽国示弱,要被辽国耻笑。

    熙让急于拿到弓箭,看到赵匡胤同意比箭,便迈步向兵器架走去。

    熙谨大急,连忙快步上前,拦在熙让面前,低声说道:“哥哥!”

    熙让冷冷盯着熙谨,低声说道:“你还认我是哥哥?我还以为你忘了自己的身份!”

    熙谨低声道:“哥哥,我从来未曾忘过自己的身份。”

    熙让道:“既然你没忘自己的身份,那你便和我一起拿起弓箭,射死赵匡胤那个奸贼!”

    熙谨大急,说道:“哥哥,不可……”

    熙让怒道:“你个懦夫,既然你不敢,就给我让开,看我的!”

    熙让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推熙谨。

    熙谨挺身不动:“我不让。”

    熙让又恼又恨:“你不让开,我便杀了你。”

    熙谨道:“你便是杀了我,我也不让你拿到弓箭。”

    熙谨和熙让二人说话的声音极低,别人都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看到二人推来推去,都十分好奇,不明白二人在做什么,只有潘美猜到其中的隐情。

    潘美微一沉吟,忽然大声说道:“场中你二人听着,这场比赛不必比了。”

第四百二十七章:兄弟对质() 
熙让转头望着潘美大喊道:“胜负未分,为何不比了?”

    潘美不理会熙让,走出队形,对着赵匡胤拱手说道:“陛下,辽国出使我大宋,本是为和平和友谊而来,现在两国已经切磋过了,若是非要分个胜负出来,无论谁胜谁负,都不免伤了两国之间的和气,不如就此停止。”

    赵匡胤也不想再比下去了,若是自己国家胜了,难免会惹恼辽国,对于接下来的商谈不利,若是辽国胜了,自己国家的颜面可不好看,听潘美说的正中其意,转头对耶律沙说道:“耶律宰相,你意下如何?”

    耶律沙和赵匡胤一样的心意,也担心若是输了,有损辽国的颜面,若是胜了,会使宋国难堪,他上午被熙让一番说辞打动,但刚才的几场比赛,死伤数人,已经不是简单的友谊赛,而是演变为生死相搏,他们辽国毕竟是客人,在人家的地盘上,闹得不好,自己这些人很可能无法平安活着回去。

    耶律沙想到这里,拱手对赵匡胤说道:“启禀陛下,依下官之意,也是不必再比下去了,就此为止。”

    熙让更为着急,连忙说道:“宰相大人……”

    耶律沙脸色一沉,冷冷说道:“韩大人,为了辽宋之间的友谊,不必再比了,你且退下来。”

    熙让不好当着宋辽两国的人面,违犯耶律沙的命令,虽然心中一千个不甘,但也不好发作,只好转头恨恨瞪了熙谨一眼,转身回到自己的队列之中。

    熙谨暗中松了口气,也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赵匡胤对耶律沙笑道:“刚才的几场友谊赛,足以显示大辽国的武力强盛,我宋国自愧不如。”

    耶律沙笑道:“陛下您太谦虚了,宋国的武力也令我辽国刮目相看。”

    赵匡胤道:“现在天色已晚,朕已命人在揽月殿摆下宴席,还请各位赏光。”

    耶律沙道:“多谢陛下盛情款待,下官不胜荣幸。”

    赵匡胤站起身子,说道:“耶律宰相,咱们这就走吧。”

    耶律沙也站起身来,说道:“陛下先请。”

    耶律沙后面的使者团都站起身子,准备跟随耶律沙前去赴宴。

    熙让忽然说道:“宰相大人,下官身体不适,就不去赴宋皇的宴会了。下官先回驿馆了。”

    耶律沙也担心熙让再在宴会上闹将起来,听熙让主动辞别,正合其意,淡淡说道:“那你回去好好休息吧,正好把他们带回去。”

    耶律沙只留下十几位官员,其他的武士都跟随熙让回驿馆。

    这些辽国武士或是搀扶着受伤的战友,或是抬着死去的战友,在一队宋兵的引领下,跟随着熙让向外走去。

    熙让在出院子的时侯,回过头来,向不远处的熙谨望了一眼,熙谨也正望着他。他向熙谨悄悄打了个手势,做了一个示意。熙谨会意,暗中向熙让点点头。熙让这才带人向外走去。

    熙谨的官职不足以参加这场宴会,郭文斌下令,凡是前来的训练营的军官,皇帝赏赐,另开宴席,由训练营的军官在皇宫用餐。训练营能在皇宫用餐,人人欢喜。

    熙谨暗中向郭文斌请假,刚才骑马之时受到颠覆,腹中疼痛,就不参加宴会了,他先回训练营。郭文斌准了熙谨的假。

    熙谨独自一人,向宫外走去。

    熙让带着部下,出了西华门。此时,夜色已经降临,京城中华灯初上,万家灯光,繁荣之极。

    熙让令一个副将,带领部下先回驿馆,他另外有事。那副将不敢问询,只好带着部下回驿馆。

    熙让站在一处暗影之中,盯着西华门的宫门,静静等待着。过不多时,熙谨一个人走出了西华门的宫门,四下张望着,寻找着熙让。

    熙让从暗影中现身出来,远远向熙谨招了招手,便转身向前行去。

    熙谨看到熙让,也不大声呼喊,仿佛不相识一般,保持着十多丈的距离,不远不慢地跟随在熙让的后面,向前走去。

    熙让在前,熙谨在后,并没有沿着街道行走,而是专找偏僻的地方行走。京城之中,无论是街道还是公园,都行人如织,熙让行走了多时,才找到一处偏僻之地,就在皇城根下的一片树林之中,这里远离灯光,黑暗寂静。

    熙让观察到附近无人之后,这才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冷冷地盯着跟随而来的熙谨。

    熙谨来到近前,看到四下无人,连忙快行几步,奔到熙让面前,惊喜交加地喊道:“哥哥……”

    熙让不语,直到熙谨奔到近前之后,忽然一个巴掌打过去,熙谨本来可以躲开这一巴掌,但他并没有躲,而是站在那里,受了熙让这一巴掌。这一巴掌打得很重,直打得熙谨眼前金星乱迸,嘴角流血。

    熙让打了一巴掌,还不消气,反手一巴掌,又打中了熙谨的另一边脸颊,这边的脸颊又红肿起来。

    熙谨仍然不避不闪,站在那里,挨了熙让两巴掌。

    熙让打了两巴掌之后,又看到熙谨不避不认,这才怒火稍消,怒道:“你还有脸叫我哥哥?我还以为你忘了自己的身份!”

    熙谨恭敬地说道:“哥哥,我从来没忘过自己的身份。”

    熙让冷笑道:“既然你没忘过自己的身份,为什么要当宋兵,当赵匡胤的走狗?”

    熙谨道:“我不是当赵匡胤的走狗,我当宋兵,是保护为了中原的百姓,不是为了保护赵匡胤。”

    熙让怒道:“你还说不是为了保护赵匡胤?刚才我要拿弓箭射死赵匡胤,你为何阻拦我?”

    熙谨道:“要射杀赵匡胤,先不说你能不能成功,就说你的身份,你是代表辽国来的使者,你若是刺杀赵匡胤,必然会引起宋辽两国之间的战争,到时侯,受战乱之苦的宋国的百姓,我岂能不阻止你。”

    熙让更是勃然大怒:“你还说没忘记自己的身份,你口口声声宋国、宋国,你不要忘了,这宋国原是我大周国的天下,你是大周国的皇子!”

第四百二十八章:骨肉重逢() 
熙谨长长吸了口气,说道:“哥哥,这宋国的百姓,就是我大周国的百姓,无论我是大周国的皇子,还是宋国的战士,我都有负责保护他们。”

    熙让冷笑道:“你保护他们,他们可曾想过保护我们?赵匡胤夺取我大周政权的时侯,我们兄弟被人追杀的时侯,这帮百姓怎么不保护我们?”

    熙谨道:“改朝换代,百姓有什么权力做主?兵荒马乱,百姓何辜受苦?”

    熙让被熙谨反驳的无话可说,也知道自己不应该迁怒于百姓,一时沉默下来。

    熙谨的眼睛紧紧盯着熙让,一字一字说道:“哥哥,我正要问你,你为何投靠辽国?”

    熙让冷笑道:“宋国容不下我,我只能远逃辽国了。”

    熙谨道:“你要到辽国避难,本来无可厚非,为何又成为辽国的官员,与宋国为敌,与中原百姓为敌?你难道忘了,无论是我们的父皇在位时,还是赵匡胤在位时,辽国都是中原百姓的仇敌。”加重语气,悲愤地说道:“哥哥,你说我当赵匡胤的走狗,依我看,你才是认贼做父,为虎作伥!”

    熙让冷笑道:“我认贼做父?我为虎作伥?宋国人要杀我,辽国人厚待于我,若换成你,你是投靠宋国,还是投靠辽国?”

    熙谨道:“就算你不投靠宋国,也不必投靠辽国,你可以置身事外。”

    熙让道:“我置身事外,如何能挥兵中原,夺回我大周的江山?这中原江山本是我大周的天下,我绝不会容赵匡胤坐下去,迟早有一天,我要夺回来。”

    熙谨盯着熙让,深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哥哥,若是你要攻打中原,我定要阻止你。”

    熙让盯着熙谨,冷冷说道:“熙谨,你要与我为敌?”

    熙谨道:“哥哥,若是你要与中原百姓为敌,我只能与你为敌,若是你不攻打中原,我还当你是我哥哥。”

    熙让冷笑道:“你要阻止我,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你只是宋国一个小小的军官,我在辽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统兵百万,攻打中原。你凭什么?”

    熙谨冷静地说道:“我只凭一腔热血,匹夫之勇,便是粉身碎骨,也要尽我的一份责任。我虽然官职不高,但我宋国有百万将士,上下齐心,你便是统兵百万,也难越我宋国的雷池一步。”

    熙让怒极反笑:“好!好!好!那咱们便在战场上相见!”

    熙让说完,便要拂袖而去。

    熙让刚走了两步,熙谨忽然快步追上来,伸手拉住熙让的袖子。

    熙让回过身来,冷冷说道:“怎么,你现在便要杀我么?”

    熙谨道:“弟弟岂敢杀哥哥……”忽然眼中流泪,脸色悲苦,哀求道:“你我兄弟十年未见,弟弟一直对哥哥牵肠挂肚,现在好不容易见到了,哥哥,咱们就不能暂时抛弃成见,叙叙兄弟之情吗?”

    熙让见熙谨情真意切,真情流露,脸色哀苦,也不由心中一软,这十年来,他何尝不是对这个弟弟牵肠肚?他们虽然有兄弟数人,但只有他们二人是孪生兄弟,平毒就最为亲爱,又一同被赶出皇宫,一同逃亡天涯,受苦受难,这份患难之中的兄弟之情,远远超过他们对皇兄的感情,甚至超过对母后的感情,现在好不容易相见,如何能就别离,成为仇敌?

    熙让想到这里,悲从中来,忽然眼中流泪,抱住熙谨,悲声道:“弟弟……”

    熙谨紧紧抱住熙让,语气哽咽道:“哥哥……”

    兄弟二人抱头痛哭,直哭得天昏地暗,愁云惨雾。这十年来所受的苦难,这十年来相互之间的牵挂思念担忧,还有未知的未来,兄弟之情,家国之恨,统统发泄出来。

    二人也不知哭了多久,嗓子都哭哑了,上衣都被泪水打湿了,才渐渐停止哭声。

    二人携手坐在草地上,各自诉说分别之后的遭遇,说到惊险之处,不免为兄弟担心紧张,说到悲痛之处,不免为兄弟感到悲痛,说到高兴之处,二人又开怀大笑。

    二人一直诉说了两个时辰,才把大略经过说了出来,都明白这十年以来,兄弟二人的遭遇都很波折磨难,现在终于重逢,心中又喜又悲。

    二人说完之后,又沉默了下来。

    说了许久,熙让才叹了口气,说道:“原来我们兄弟好几次都差点相遇,却偏偏没有相见,真是造化弄人,若是我们早些相遇,也许就不会是现在这般敌对之势了。”

    熙谨说道:“哥哥,是否敌对,全在我们兄弟的一念之间,这些事咱们先不说它。我以前不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投靠辽国,现在才知道你的苦处,原来不但辽国的皇帝和皇后待你如同兄弟,就连韩匡嗣大人也对你这般好。唉,当年救你的人是韩德让,却是我亲手杀死了他,哥哥,你恨我吗?”

    熙让沉默了一下,说道:“弟弟,韩德让虽然对我恩重如山,但你才是我的亲弟弟,我就算恨你,也不会把你怎么样,再者说,这事不能怪你,只能怪该死的战争。”

    熙谨趁机说道:“是啊,哥哥,我奶奶被辽人杀死,韩德让又被我们宋兵杀死,一切的罪孽和祸根,都是由战争而起,所以,无论我们是身在宋国,还是身在辽国,我们都不能发起战争,而是要全力阻止战争,免得再发生像我们这样的悲剧。”

    熙让道:“不发动战争,如何夺回我们大周的天下?”

    熙谨道:“哥哥,现在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如果只是为了夺回我们大周的天下,而连累百姓受战乱之苦,这太自私了,我们不能这样。”

    熙让沉默了一下,勉强笑了笑,说道:“咱们刚才还说了,今天不谈战争,只谈你我的兄弟之情。对了,你妹妹阿罗还在等着我们,我们现在去见见她吧。”

    熙谨知道没有劝动熙让,心中暗叹一声,但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失散两年的妹妹,又感到高兴,说道:“好啊,哥,咱们快去见阿罗吧。”

    兄弟二人一起站起身子,快步向前走去。

第四百二十九章:兄妹相见() 
阿罗正在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