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还我河山-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他们遇到的这种蜂,在青龙山地区,就被称为老虎蜂,是一种地窝蜂。

    光听老虎蜂这个名字,就已经让人脊背发凉,它们的另一个名字,才是让人蛋蛋都发颤。

    杀人蜂,这种不以采蜜为生也不住树上不住悬崖上偏偏住在地下,单个体长度超过2。5厘米的蜂,还拥有着这么一个可怕的别称。

    如果说青龙山地区最凶猛的生物是什么,可能外人会说野猪黑熊,但青龙山本地人一定只会有一个统一的回答:杀人蜂。

    杀人蜂属于地窝蜂,喜欢把蜂巢建在地下,并不以采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它们成群结队的猎杀各类昆虫甚至小型的鸟类为食。这种蜂不是说个头大就让人害怕,也不是说它们毒腺存毒多、蜇针粗壮有力不易脱落可以反复多次攻击,这些都不是它们之所以被称之为杀人蜂的理由。

    最可怕的是一个地窝蜂蜂巢里有高达数千只兵蜂,而且它们性喜一起行动,尤其是报复心极强,一只受到攻击,往往就会倾巢而出,在数千只地窝蜂的攻击下,很少能有人逃出它们的攻击范围。

    青龙山的土匪们就亲眼看到一只野猪不小心踩烂了地窝蜂的蜂巢而被地窝蜂疯狂追击,最后被活活蜇死。裹满了松香和泥浆犹如披了套铠甲连土铳的铁砂都破不开的野猪皮就这样被小小的尾针给破开了,蜂拥而上的杀人蜂的威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还好,虽然杀人蜂在青龙山地区称王称霸没有生物敢轻易招惹,但它们还是有敌人。这个敌人当然只能是站在生物链最顶端的人。

    杀人蜂虽然不怎么采蜜,但并不代表它们就完全遗忘了蜂类的本能,它们还是需要用蜂王浆来养育蜂王和幼虫,也许是个头儿的原因,它们采集的蜂蜜的品质,远高于一般的小体型蜜蜂。不光甜,而且营养丰富。

    对于因为饥饿经常来盗窃杀人蜂蜂蜜的青龙山土匪们来说,它们的蜂蜜就一个特点………………好吃。

    当然,杀人蜂这么猛,土匪们自然不会为了口吃的就冒着如此大的风险,面对动辄数千只杀人蜂,再多人来也不好使。他们之所以敢动青龙山第一霸主的蜜,纯粹是因为杀人蜂也有弱点,它们特别厌恶一种气味儿,一种椿树嫩芽的汁儿的气味儿,嗅着这种味儿,它们别说是靠近了,它们甚至喜欢躲到蜂巢里,也不知道是避开这种令它们极为讨厌的味道,还是哭着去找麻麻。

    反正,利用杀人蜂这一弱点,睿智的青龙山大寨主二货男早在数年前,就开展了人工养殖杀人蜂,发展青龙山采蜜事业的百年大计。喜欢种田流的土匪,恐怕除了青龙山,也没谁了。

    不过,说是人工养殖,它们其实也就是将青龙山能搜罗到的杀人蜂蜂巢都给搬到二郎涧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每隔上数百米放置一个蜂巢。然后每隔个两个月,就派人来收割一次蜜糖,用来弥补青龙山土匪们食物不足外加营养不足的问题。

    说白了,不是搞什么人工养殖,主要就是图一个方便,不用到处跑。

    至于说这杀人蜂会不会因为占地盘互相残杀导致蜂群剧减,这就不是二货男重点考虑的问题了,反正他费老大力气搬来的十几个蜂巢过了好几年后如今就剩下五六个。

    如今,全在日伪军哭爹喊娘的阵地上。

    至于他前面丢的那些树叶包,是二货男生怕杀人蜂们找不到报复的对象,特意先搞的一些蜂蜜做添加剂。以前他总是担心杀人蜂“眼神”太好嗅觉灵敏,现在他却生怕它们还不够灵敏。

    至于那些婴儿脑袋大的石头,纯粹是怕重量不够甩不了那么远临时加的附带品,没想到竟然也干掉了好几个家伙。

    废话不是?六七百号人躲长几百米宽不过三四米的地方还都趴着不敢动,你丢七八十个石头都砸不中几个人,那老天估计都看不过去了吧。

    介绍了半天杀人蜂,其实还不如现场遭遇近两万只杀人蜂的日伪军们的亲身感受来得深刻。

    六个蜂巢,足足两万多只杀人蜂疯狂的冲出蜂巢,灵敏的嗅觉让它们嗅到了自己辛辛苦苦采集的蜜糖的味道。

    但是,蜜糖,不在蜂巢里。

    于是,生性暴躁的杀人蜂们更暴躁了,那些带着蜜糖味道疯狂跑动的生物,就是它们要攻击的第一目标。

    日寇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被一群“蜜蜂”攻击,凶悍点儿的直接脱掉身上的军装拼命朝扑上来的杀人蜂群挥舞着。

    “啧啧,牛逼的小日本啊!这都敢去打?”躲在远处观看自己“生物战”成效的二货男对勇敢的人一向很“崇拜”。

    反正如果是他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要往人多的地方跑的,蜇死谁算谁,只要不是蜇死他。

    果然,没挥舞几下,再凶悍的日寇也会惨叫着捂着脸四处乱跑。

    有被蜜蜂蜇过经验的人都知道被那根细细的尾针扎入是怎样酸爽的一种体验,更何况是被瞬间扎入数十根粗得甚至肉眼可见的蜂类尾针呢?那种痛楚,绝对是没人能够抵挡。

    几乎是肉眼可见,一个个大包就这样在勇于和“恶蜂”做斗争的勇士脸上迅速出现,疼得勇士们抱着头脸在地上乱滚,可记仇的杀人蜂往往还会分出一部追杀过去。

    直至惨叫的人类再不动弹为止。

    杀人蜂尾针里的毒,不需要很多,扎个几十次就足以让一个成年人类神经麻痹最终死亡。

    这,还并不是让顶着一脑袋黄油油蜂蜜的长野佑二最绝望的,更让迅速戴好钢盔钻到马车里避难的大尉肝胆俱裂的是………………一排枪突然毫无征兆就这么打下来了。

    无论左还是右,都有,听枪声,足足有好几百杆枪在射击。

    而且,特娘的还有机枪。当一团团血雾在前方五十米的人群中开始弥漫的时候,长野佑二就知道,那必须是机枪。

    卑鄙,太卑鄙了。

    卑鄙的中国人,选择的时机太要命了。

第380章 屋漏偏遇连阴雨() 
是的,在地窝蜂开始肆虐整个山道,所有已经摆好防守态势端好自己的步枪架好机枪的日伪军乱糟糟四处躲避时,

    在长野大尉聪明的躲进马车车厢以避杀人蜂疯狂的尾针时,陈运发果断的发出了攻击的信号。

    民夫和土匪们毫不迟疑的操起枪朝山下射出了自己在战场上的第一发子弹。

    至于说瞄准,呵呵,对于很多第一次打枪的人来说,瞄准有用吗?

    陈运发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瞄准,他对菜鸟们的要求很简单,只需要他们将枪口对准山下,扣动扳机,莫把对面山上的自己人给干掉即可。

    足足400多杆枪,参差不齐的射出属于自己的第一发子弹,那也是400多发子弹,就算撞大运,百分之一的几率也是有的吧!

    更何况,在数百米山道上跑动着躲避2万余只杀人蜂攻击的日寇和伪军们真的是太密集了,密集得让400多菜鸟获得了“丰厚”的战果。

    足足十几人在第一阵枪响过后应声而倒。

    枪法之烂,让刚一枪撂倒一个日军少尉的莫小猫都想痛苦的闭上双眼,400多人偷袭啊!不仅是居高临下而且人家还跟个靶子一样站着,就这样,才射倒了十几个,这上千人是要杀到晚上的节奏。

    其实,这种撞大运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莫小猫知道在刘团座曾经经历的那个时空四年后开始的宏伟的抗日战争中,整整八年,两三百万国军射出了18。2亿颗机步枪子弹,才杀伤了49万余日寇,约合3700颗子弹杀伤一名敌军。

    跟那比起来,这几百菜鸟完全是“神枪手”级别,杀伤率竟然达到了40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当然,在真正的野战中,可没如此好的机会,这样的情形对于这些初涉战场的菜鸟们来说,几乎不可能有机会再遇上了。

    当然,给日军和伪军造成巨大伤亡的,肯定不是那帮靠着运气打人的菜鸟们。

    陈运发的“希特勒电锯”噗噗的恐怖声音两百米外的日军听不到,但那用机枪打出步枪精准射击的火红弹药组成的长鞭扫中人群的时候,那情形。。。。。。

    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被杀人蜂追逐的四处奔逃的士兵们就像是一根根被伐倒的木头,毫无抵抗之力的扫倒在地。

    让长野佑二目睁欲裂的是,由于他麾下步兵中队的士兵显然比奉天独立旅那帮战斗力低下的中国士兵战斗纪律更强,虽然被那些恐怖的毒蜂攻击,他们也是数人背靠背战在一起,拿起手中的衣物努力地扑杀着敢于往他们扑过来的毒蜂群,虽然大部分人被蜇得鼻青脸肿痛苦不堪,但多少也遏制住了毒蜂目空一切的肆虐。

    可,那条可怕的火红弹鞭仿佛长了眼睛,扫向的正是他麾下的那群英勇的士兵们。

    只是短短的十几秒,就有三十多人被恐怖的弹鞭扫倒,那绝对是一挺射速远超过92式重机枪的机枪,训练有素的长野佑二立刻在心中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如果说纪律性极强的日军还有勇气和可怕的毒蜂对抗,但当那道可怖的弹雨袭来,再强大的勇气也烟消云散。

    日军也做鸟兽散纷纷向两侧的山体茂密的灌木丛中扑去,一是躲避毒蜂,二是躲避弹雨,他们做的选择毫无问题。

    短短时间被数百人类扑杀了数千同伴,尚剩余近一万五的杀人蜂振动着翅膀发出可怕的嗡嗡声更疯狂地向沾染着浓烈蜜糖气息的生物发动着它们最可怕的攻击。

    几乎没有人可以幸免,下有毒蜂,上有弹雨,这对于山道上日伪军来说,简直是他们一生中最可怕的一天。

    他们甚至宁愿呆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也不愿呆在这个不是地狱,胜似地狱的地方了。

    很快,他们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不是那几个飞出“黄云”硕大的“阿拉丁神灯”被人擦了,而是山顶上有四个光着膀子的土匪在“跳舞”,确切的说,是在扭秧歌,中国北地最有特色的舞蹈。

    三里外的一座小山上,最少有五十双眼睛一直在期盼的盯着此处的山顶,不过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犹如过了一年。

    那里可是有他们200兄弟,朝夕相处的兄弟,而他们面对的却又是高达千人的日寇,换成是谁,都会把心提到嗓子眼儿吧!

    终于,他们等到了,在看到四个身影出现在眼帘的时候,孙宏振暴起的怒吼声划破长空:“目标,四号区域,开炮。”

    由于事前已经对一至六号区域射击诸元经过测算,负责操作两门大炮的炮兵们直接按照四号区域早已设定好射击诸元进行调整,只用了短短三秒,两门炮就发出怒吼。

    “咻。。。。。”

    “八嘎。。。。。”长野佑二在听到熟悉的炮弹划破长空的声音传来之后,只来得及飚出一句日本国骂。

    孙宏振并没有吹牛,东北军的炮兵不是水货,根本没有试射,两门75毫米口径山炮就将两颗5。4公斤重的榴弹就准确的送到了山道上。

    炮弹落点方圆十五米,没有人能够幸存,没有所谓的血雨,5。4公斤榴弹瞬间爆发的高温把血液都给蒸发了。

    不过,炮弹从来都不是靠弹片来做为自己最主要的杀伤,更可怕的是炮弹爆发出的冲击波,而且,因为山道两侧是山体的缘故,无法四散宣泄能量的冲击波只能冲向左右两边。

    足足有三十多人,就像一片轻灵的树叶,被巨大的冲击波掀起,然后重重的落在山上或者是山道上。

    当然,他们大部分人不是被摔死的,而是在被冲击波掀起的那一刹那,就被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冲击波将他们的内腑击成粉碎性糜烂,他们绝大多数人的死亡原因,都是死于内出血。

    仅仅两颗炮弹,所造成的伤亡,就远高于四百多人打了两排枪,陈运发射出了近八十发子弹。

    神啊!就把刚才我许的那个愿望当个屁放了吧!日伪军们在这一刻绝对是想哭的,他们真的很想重新改愿望。

    如果说先前毒蜂的攻击虽然很痛苦,但那多少还有些活路。好歹,毒蜂想直接蜇死人多少还有些困难,而且人足够多,毒蜂又喜欢蜂多欺负人少喜欢棒打落水狗,倒霉的那个人就一直倒霉。

    可现在,才是真正的没活路啊!

    也许是他们先前的意念太过强大,两颗炮弹足足带去了近五十人的生命之后,产生的巨大冲击波也将还在山道上肆虐的毒蜂也扫了不少,至少直接干掉了三分之一。

    可是,没人庆幸。

    因为,炮弹带来的,还有灾难。

    而且,是一点儿也不比毒蜂肆虐小的灾难,就连陈运发和一帮土匪民夫菜鸟们都没想到的盛况,就这样在山道上爆发了。

    真是屋漏偏遇连阴雨啊!对于一帮注定要倒霉到底的日伪军来说。

第381章 疯狂的马车() 
炮弹的冲击波扫没了大量的毒蜂,可也让山道上另外一群生物彻底炸了窝。

    运输队里的主力劳动力不是日军也不是伪军,而是马,蒙古马。

    个头儿不高,力量也不是很强,但性情温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耐力极强不畏寒冷,也不怎么挑食而且胆大勇猛也不容易受惊的蒙古马,是中国人最信赖的军马之一。

    不说数百年前的蒙古人就是跨着蒙古马征服了大半个亚洲和大半个欧洲,就是未来共和国在选择军马的时候,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蒙古马做为军马,在边塞雪原戎马守边。

    在这个时代,在中国寒冷的北方,无论是军马还是做运输的马匹,蒙古马是第一选择。

    日军辎重大队自然也不会例外,满载之后每辆重量高达600公斤的大车车厢需要两匹蒙古马来拉动。

    勇敢的蒙古马的确也不负众望,就算毒蜂肆虐,就算枪声大作,背上驮着车架的蒙古马也没怎么受惊,在比它们惊恐的多的马夫的安抚下努力保持着镇定。

    可当炮弹轰隆炸响的时候,当冲击波巨大的能量袭来的时候,蒙古马炸窝了。

    生物求生的本能让它们本能的选择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马车的制约自然是不可能让它们后退,既然不能退,那就只能进。

    通红着大眼珠子的马发力向前狂奔,拉动着马车也向前狂奔。

    两匹身高1。3米体重高达300公斤的巨兽狂奔起来是什么概念?事实告诉你,被撞上的人和被一辆小轿车撞上没有什么两样。

    如果再加上一辆重达600公斤几乎将山道占满的大车呢?

    事实同样告诉你,那几乎就相当于一辆小汽车在对山道上的人进行碾压。

    没错,极为血腥的碾压。

    还没反应过来的日伪军被轰然跑动起来的马匹直接撞飞,没撞飞缩着身子躲开的聪明人则被卷入车轮下,600公斤重的车体如果压中了人。。。。。。

    怎么说呢?如果压中的是脚,也许就没脚了,如果是腿,很好,截肢吧!压中的肚子?好吧,再高位的截肢也救不了他了。什么?脑袋?恭喜你,不用操心截肢的问题了。

    当然,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比一个女人还麻烦的事儿是什么?答案是,两个女人。

    此道理也可应用于此,比一辆疯狂的马车更可怕的是什么?是很多车。

    近二十辆马车,一辆接一辆,开始在山道上狂飙,轰隆隆的马蹄声和车轮声甚至盖过了榴弹爆炸声。

    如果不是数百米外的马夫拼了命的拉住了缰绳,所有的马车都开始狂奔起来的话,山上的菜鸟们几乎不用再开枪,就拿着小板凳外加一包瓜子在山上看着就好。

    几乎用不了十分钟,山道上就不会有活着的人存在,整个山道绝对能铺满日伪军的血肉,那绝对是二十世纪地球上最惨重的一次车祸,没有之一。

    可以说,仅仅半分钟,疯狂向前冲的马车对日伪军所造成的伤亡远大于什么毒蜂什么步枪机枪甚至包括威力十足的炮弹。

    还位于山道上距离马车又比较近的二百多日伪军直接被一辆又一辆疾驰而过的马车碾成了一道道血红的风景。

    从远处看,就像青黑色山道上突然绽放的红花。

    哦,确切来说应该算是彩色,毕竟偶尔还夹杂点儿白色,以及黑色。

    白色的是脑浆,至于黑色,自己去猜吧,一般都是从人体的下部迸射出来的。

    尤其是,当数十米外一个年轻的,甚至面貌还有些清秀的日本士兵绝望的被疯狂跑动的马车碾过头颅,“嘭”的一声闷响,红的,白的物资迸出数米。

    名震方圆百里牛逼的不要不要的二货雕爷在看到这一幕的第一时间,“哇”的一声吐了出来。

    他身边的土匪们大多也好不哪儿去,个个吐的苦胆都快破了。

    或许数月后,他们呆过的那一块儿灌木丛都长得比别处肥沃一些。

    土匪们当然也不是什么太大的善男信女,想做无本生意,自然就会有打斗,无论是对方的还是自己的,这么些年,见过的死人多了去了。

    可是,他们谁见过如此大规模的死人,还是如此可怕的死去?被枪打中,就碗口大个洞嘛!被炮打中,人就是渣了也看不到,但这样被活活碾死,真的,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哪怕那是敌人,还是每个中国人都痛恨的日本人和二鬼子。

    鲜血,将战争头一次以如此清晰的惨烈的图像展现在二货男面前。

    “八嘎,杀马,杀马。”身处在马车车厢里的长野佑二在短暂的惊愕过后,脸色煞白的狂吼。

    终于有士兵反应过来,步枪,机枪,甚至有个日军因为极度的惶急,因为奔马距离他不过只有二十米了。

    于是,他果断的向奔马丢了颗手雷,丝毫没有顾惜车轮下还有正在挣扎的同胞。

    所有人甚至都忘了,马车上还有位指挥官,包括探出头发号施令的长野佑二尉自己。

    奔马被几十发怒射而出的子弹打成了筛子,悲嘶一声摔倒,同时,手雷也轰然爆炸,炸得马尸血肉模糊。

    日军的枪法都极为精准,都是冲马去的,马车上的长野佑二倒没被自己麾下的枪弹打伤,他运气也不错,甚至也没有被手雷的破片击伤。

    但是,运动的物体都是有惯性的,尤其是拥有着600公斤质量的马车,在以狂奔了三十秒之后时速已经被提高到四十码,突然刹车,而且是非正常刹车。

    那可不是说像现代汽车,能通过碟刹将力量分散到四个液压悬挂上去,这种非正常刹车导致的后果就是马车高速碾过马尸,然后腾空而起,翻车了。

    探出脑袋还在发布杀马命令的日军大尉就这样被腾空而起的马车甩出,然后,满载着牛肉罐头的车厢,就这样,反扣在他的身上。

    毫无疑问,甭说聪慧如长野佑二这样的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以后再也无法为他心目中的大日本帝国效命,恐怕他心目中的天照大神也无法从几乎成一个印度甩饼状的肉片上寻找到他的影子了。

    600公斤质量的物体砸到人身上,就是这样,新鲜出炉的印度甩肉饼。

    可惜,纷乱的战场上并没多少人察觉到他们的最高指挥官已经成了个新鲜冒着热气的肉饼,都在忙着杀马。

    这会儿要是还顾惜着军需要怎么运走,那不是天字一号傻×嘛!

    被地狱战场刺激的发狂的伪军们冲自家的马车开起枪来比他们进攻阵地的时候要坚决的多,来不及跳车的马夫被连人带马直接打成马蜂窝的也不在少数。

    可惜,山道上恐怖的车祸事件并不能阻止孙宏振指挥的两门山炮疯狂的炮击。

    炮弹充足的他们根本没有考虑炮弹的问题,两门射速10发每分的山炮在这短短的三十秒,就各发射出了4枚炮弹。

    落点误差范围在三十米,把躲进灌木丛中的日伪军也炸成了麻花。

    在浓烈的硝烟的刺激下,残余的杀人蜂更加疯狂起来,它们猛蜇每一个距离它们最近的活动生物。

    数百菜鸟并没有看戏,他们依旧在练习拉枪栓,根本不瞄准,就是将枪对准山下大概的位置,扣动扳机,然后收枪再拉动枪栓,再开枪。

    因为,山下的抵抗,实在寥寥。

    不是没有悍不畏死的日军重机枪手试图调动枪口朝山上射击,但超级狙击手阻止了他们的野望。

    陈运发也停止射击,充当了莫小猫的观察手,敢于朝山腰上攻击的机枪手和掷弹筒手,都成为他们击杀的对象。

    二百多米的距离,莫小猫弹无虚发。

    刘津佐也毙敌十名,至少有六个是刺刀上带小太阳旗的家伙。

    那个膏药旗实在是太扎眼了。

第382章 奔向自由的石头() 
山道上已经呆不成了,趴进灌木丛侥幸生还的日伪军开始向山上爬。

    疯狂追逐的毒蜂也更刺激了他们,数百日伪军像蝗虫一般挤开灌木丛挂着满身的荆棘一边朝山上开枪,一边朝山上爬。

    留在山道上,只能是个死,不是被炮弹炸死,就是被残余的毒蜂蜇死或者是被两侧山上不时飞下的一排子弹给打死。

    对于生的渴求让他们对能轻易扎进肉的荆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