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历史1000问-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叫他们“一分钟人”,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让史密斯吃惊的是,这些民兵为什么这么快就知道英军的行动呢?原来,北美殖民地的反英组织“通讯委员会”的侦察员早就得到情报,并在波士顿教堂的顶上挂起一盏红灯。“通讯委员会”的信使,雕板匠保尔·瑞维尔看到后立即骑马到莱克星顿,通知隐藏在那里的反英领袖塞缪尔·亚当斯撤离,而后赶到康科德报警。

    史密斯一看对方只有几十个人,原来有些紧张的心情马上放松下来。皮特凯恩也没把这些衣服破烂的民兵放在眼里,命令他们缴械投降。但以乔纳斯·帕克为首的民兵拒绝了英军的要求。皮特凯恩就命令英军包围这些民兵。在混『乱』中,不知是谁开了枪,顿时激战爆发。几分钟后,枪声渐渐稀疏,民兵们8死10伤,因为人少很快撤离了战场,分散隐蔽起来。英军只有1人受伤。

    史密斯初战告捷,非常得意,指挥士兵直奔康科德。英军赶到镇上时,天已大亮,旭日东升了,但街道上却看不见一个人,家家关门闭户,显得冷冷清清,史密斯下令搜查,英军进入各家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什么也没找到。原来,民兵早已把仓库转移,“通讯委员会”的领导人也隐蔽起来了。

    史密斯觉得情况有些不妙,连忙下令撤退。这时,镇外喊杀声、枪声陡然大作,附近各村镇的民兵已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向康科德赶来。包围了正在撤退的英军。他们埋伏在篱笆后边、灌木丛中、房屋顶上、街道拐角处向英军『射』击。英军一批又一批倒在地上,而当英军举枪还击时却连民兵的影子也找不到。英军一路向波士顿方向退却,沿途遭到民兵的不断袭击,狼狈不堪。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最后还是从波士顿开来的一支援军,把史密斯等人救了出去。这一天,英军死伤273人,民兵死伤95人,剩下的英军弹『药』耗尽。有个士兵说:“我48小时没吃一点东西,帽子被打飞了3次,2颗子弹穿透上衣。我的刺刀也被人打掉了。”莱克星顿的枪声震动了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

    哪次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美国独立战争打响后,英军主动进攻,企图迅速扑灭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总战略是: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向普兰湖、哈德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大陆军因力量薄弱,除战争初期远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处于守势,采取待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并围困波士顿。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顿外围邦克山战斗中首战告捷,歼灭英军1000人。1776年3月,威廉·豪指挥的英军被迫从波士顿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豪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率1。9万人与英军打阵地战,结果损失惨重,被迫于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泽西,英军占领纽约。当年圣诞节前夕和新年之夜,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奇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得手,俘敌近千人,士气大振。1777年夏,约翰·伯戈因率7000英军从加拿大南下,企图与豪会师。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南下,于9月夺取了大陆会议的所在地费城。

    伯戈因孤军深入,行至萨拉托加地域时,遭到1。2万美军和游击队的围攻,5000英军被迫于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战役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先后对英宣战。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俄国于1780年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方面对英作战。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军于1778年6月放弃费城,决心退守纽约。

    约克敦战役的战果如何?

    约克敦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法联军于1781年9—10月在约克敦地区进行的围歼英军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在此战中,美法联军以伤亡250人的小小代价取得了歼灭英军7000余人的巨大战果,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铺平了道路。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军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主要收缩于纽约和约克敦两点上。1781年8月,华盛顿亲率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德格拉斯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抵达约克敦城外海面,击败了来援英舰,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

    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康沃利斯走投无路,于1781年10月17日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8000名英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红衫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

    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美国与英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初步停战条约;1783年9月3日,英国『政府』代表与殖民地代表于凡尔赛宫签订《1783年巴黎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约克敦战役采用了什么战术?

    约克敦战役的胜利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战术上的创造『性』思想,值得研究和借鉴。此战美国军队注重创造,采用机动灵活的散兵战术,这是取得胜利的直接原因。18世纪,欧洲国家的军队都还是线形阵势、横队齐『射』和呆板的步兵横队。而美国革命军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熟悉情况,机动灵活,采取疏开队形,各自为战,单兵瞄准『射』击,开散兵战术之先河。并且同游击队配合作战,巧妙地利用突然『性』因素,他们或是用奇兵突袭,或是用重兵包围,尤其是利用夜战和近战,取得了各个歼灭的效果。

    《1783年巴黎条约》取得了什么成果?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北美殖民地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巧妙地利用了欧洲一些强国与英国的矛盾,同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先后结成联盟,争取俄国等国实行武装中立,增强了自己的力量。英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失败,使国内反对派加强了对『政府』的攻击。在约克镇惨败以后,英国不得不与美国谈判。英国托利党内阁倒台,辉格党执政,促成了巴黎和谈。自1782年9月始,英国代表奥尔瓦德同美国代表j。杰伊、b。富兰克林、j。亚当斯等人正式谈判。此外,还有法国、西班牙的代表参加谈判。会谈中美国代表察觉西班牙、法国居心叵测,漠视美国利益,遂撇开法国与西班牙,直接与英国密谈。英国则想离间美、法,然后全力对付欧洲宿敌。美、英拟定了草约,并于1783年9月3日正式签署和约。根据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只承认美国占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划定了美国与英、西在北美属地的边界;美国保有原来享有的在北美领海内捕鱼的权利;双方公民对债权人所负债务有效;联邦国会保证劝告各州议会,完全恢复效忠派的权利并发还其财产;停止敌对行动,英国撤出全部海、陆军。这是美国以平等原则与英国缔结的和约,为争取国际上的承认创造了条件。

    美国独立战争有何历史意义?

    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代役税,以及奴隶制契约,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确立了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正如列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华盛顿有何历史影响?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乔治·华盛顿(georgewashinon,1732…1799)任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华盛顿是战争中的第一人。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解甲归田,回到弗吉尼亚继续经营自己的种植园——维农山庄,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绿荫下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1787年,华盛顿应美国人民的邀请再度出山,主持制宪会议,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联邦宪法》,为美国『政府』的民主更替设立了基本的制度框架。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又连任一届后,没有贪权恋栈,而是回到他的维农山庄安度晚年,因此,他是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是谁?

    《独立宣言》是一份于由托马斯·杰斐逊(thomsjefferson,1743—1826)起草,并由其他13个北美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文件。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通过了《独立宣言》。之后,7月4日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

    1776年6月7日,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中,弗吉尼亚州的理查德·亨利·李提出一个议案,宣称:“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国『政府』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6月10日大陆会议指定一个委员会草拟《独立宣言》。实际的起草工作由托马斯·杰斐逊负责。7月4日《独立宣言》获得通过,并分送13个殖民地的议会签署及批准。这13个殖民地分别是: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罗德岛,康涅狄格,纽约,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特拉华,马里兰,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

    《独立宣言》体现出哪些民主思想?

    《独立宣言》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平等与天赋人权思想。“天赋人权”又译为“自然权利”,其基本精神是强调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这些权利绝不应该被剥夺。《独立宣言》继承并发展了洛克的天赋人权学说,认为人人生而平等,这些权利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不可剥夺,这些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第二,主权在民学说。“主权在民”又译为“人民主权”或“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天赋人权”在理论上的延伸,其理论要点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来自广大人民的同意,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如果变成损害人民利益以保障自己权利的『政府』,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建立新的『政府』。《独立宣言》提出,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应服从人民意志,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

    第三,人民革命权利的理论。《独立宣言》以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理论为基础,指出:既然『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自然权利,如果『政府』一旦不履行职责,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权用革命来改变或推翻它。

    华盛顿缘何说自己像囚犯?

    1789年2月,根据宪法的规定,美国举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成为各派都能接受的人物,当选为第一任美国总统。4月30日,在纽约市的联邦大厦,华盛顿宣誓就职。

第32章 近代史(9)() 
当选总统后,华盛顿把自己的感觉描绘成“像是走向刑场的囚犯”。因为他当总统,一是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要自己创造,二是新诞生的美国面临重重困难。在内政外交头绪纷繁的情况下,华盛顿显示出了他对国家大事所具有的卓越的领导能力。首先,他周全地考虑网罗人才,任命不同政治倾向的著名人物来担任领导职务,以便在内阁中保持势力均衡。其次,在财政上,他采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建议,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在外交上,他努力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以保证国家和平。他还创立了总统否决制。身为首任总统,华盛顿恰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力,既维护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又在各方面完善了总统制。

    当第一届任期将满时,为打消民众对产生君主制的疑虑,华盛顿意欲引退,但他的政绩和民意使他在1793年2月再一次以全票通过当选总统,这在美国以后历任总统中是绝无仅有的。

    美国为什么发表中立宣言?

    1793年3月,华盛顿第二次在费城宣誓就任总统,当时的仪式极其简单,他的就职演说只有短短135字,为历来美国总统演说中最短的。华盛顿以寥寥数语讲述了职责和惩处之类的话便宣誓了,然后,迅即回到了总统官邸。此刻,华盛顿面临的是一个相互攻击不断的内阁和正在形成的党派。外部国际形势复杂,刚独立不久的美国举步维艰。在欧洲英法开战的情况下,华盛顿坚信美国应不惜一切代价保持中立,这一主张得到了大部分美国人的赞同。1793年4月22日,华盛顿正式签署美国外交史上的第一份《中立宣言》,声明:“美国的职责和利益要求他们应该真诚地、善意地采取并力求对所有的参战国都持友好而公正的态度。”当时《中立宣言》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指责华盛顿放弃了对自己第一个盟国──法国的承诺。然而,这个宣言却使美国避免了去打一场几乎没有准备、也没有多大意义的战争。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用武力打开西部通道,华盛顿还批准了有关西部土地的法令,这些法令确立了西部土地开发模式,极大地推进了西部的开发。

    美国为什么迁都华盛顿?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初的13个州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分为南北两方。为把首都建在自己的州,南北双方又争又抢、难解难分。华盛顿为平息双方分歧,提议在地跨马里兰和弗吉尼亚两州之间,波托马克河与阿那考斯蒂河交汇处一片荒凉之地新建一个国都。新国都1790年开始规划建设,10年后初具规模。为纪念开国功勋华盛顿和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新国都命名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首都是历史形成的、演变的、发展的,因此首都除了政治中心外,大多数又都具备经济、商业、科技、文化中心等功能。美国新国都建在一片处女地,规划设计之初首先定位为政治中心,市区以国会大厦、白宫、五角大楼等建筑构筑政治中枢;新国都兼有历史和文化中心的职能,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国会图书馆、国家美术馆、自然博物馆、宇航博物馆基本反映了美国的人文风貌。

    美国总统府为什么称为“白宫”?

    白宫位于华盛顿市区中心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北接拉斐特广场,南邻爱丽普斯公园,与高耸的华盛顿纪念碑相望,是一座白『色』的二层楼房。白宫从前并不是白『色』的,也不称白宫,而被称做“总统大厦”或“总统之宫”。

    1792年始建时是一栋灰『色』的沙石建筑。从1800年起,它是美国总统在任期内办公并和家人居住的地方。但是在1812年发生的第二次美英战争中,英国军队入侵华盛顿。

    1814年8月24日,英军焚毁了这座建筑物,只留下了一副空架子。1817年重新修复时为了掩饰烈火焚烧的痕迹,门罗总统下令在灰『色』沙石上漆上一层白『色』的油漆。此后这栋总统官邸一直被称为“白宫”。1902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把它命名为“白宫”,后成为美国『政府』的代名词。

    美国爆发谢斯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1786年,马萨诸塞州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谢斯起义。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执政的大陆会议为了筹措军费,无限制地发行纸币。结果,纸币大大贬值。到1780年,1美元的购买力只有1776年的140。纸币贬值引起物价上涨,恶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但是在另一方面它却使得大商人有可能从囤积居奇中大发横财。许多『奸』商买空卖空,一转手之间就获得难以计算的暴利。还有许多大商人不顾民族利益,而与英国侵略军作交易。与资产阶级大发战争财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劳动人民由于战争而更加贫困。战后,由于军队复员,粮食的需求大减,农民的收入随之减少。负债的农民不可胜数。到1786年,在债务的重压下,大多数农民处在破产的边缘。有许多农民由于到期无力偿还债务而备受囹圄之苦。谢斯是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兵,战后解甲归田,穷得一文不名,甚至不得不把拉法叶特赠送给他的剑卖掉,以换取糊口之资。

    1786年秋,谢斯与另外一名参加独立战争的战士戴伊在康科德集合了一批武装的农民,发动起义,准备攻打波士顿。美国『政府』迅速行动,派军队火速前往镇压。在一次激战中,谢斯的起义队伍被击败,结果被迫撤出马萨诸塞州。1787年1月,当谢斯起义军来到斯普灵菲尔德夺取了兵工厂之后,『政府』开始与之举行和谈。当时起义者中间有不少人被胜利冲昏头脑,看到『政府』提议谈判,认为『政府』已无力镇压,于是便松懈起来,遂为敌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当『政府』援军开到时,『政府』马上停止谈判,并且下令大举进攻,把起义队伍包围起来。『政府』当局本想把起义队伍一个不留地斩尽杀绝。但是『政府』军队中的广大士兵拒绝这样做,因为他们同情起义。结果,谢斯等人突围逃了出来。他们本想重整队伍,再度与『政府』军一决雌雄,但是些时的起义队伍已经元气大伤,只有少数人继续追随他。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18世纪末叶美法如何交恶?

    1794年,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为了缓和同英国的关系,派遣约翰·杰伊去伦敦与英国签订《杰伊条约》。杰伊条约激怒了法国,当时法国正在与英国交战,法国认为这一条约意味着美国同英国形成了同盟,破坏了此前美国在英法战争中一直保持的中立,实质上违反了美国同法国之间的友好通商条约。

    1797年,约翰·亚当斯当选美国总统后,和他的联邦党主张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极力反对法国大革命,批评法国大革命实施的压制统治和极端激进主义,这导致了法国与美国关系的恶化。于是法国采取报复手段,扣留和掠夺美国船只,造成了美国海上交通和商贸的巨大损失,据1797年7月美国国务院的报告,法国共扣押了近300艘美国船只。面对法国人的报复,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要求对法国开战,而以托马斯·杰斐逊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党人则同情法国,反对开战,身为联邦党人的亚当斯也不愿看到战争,他在1797年派出一支由查尔斯·科茨沃斯·平克尼、约翰·马歇尔和埃尔布里奇·格里组成的外交代表团前往法国谈判以期取得和平,力争恢复两国的正常外交关系。

    何谓xyz事件?

    xyz事件是1797年发生在美国与法国之间的外交事件,法国外交部长塔列朗的三位代理人(在最初公布的保密外交文件中被分别称为x、y和z)向前来进行和平谈判的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外交使节索取巨额贿赂,作为继续谈判的条件。这一事件被披『露』后引发了美国的反法浪『潮』,进一步恶化了美国与法国的关系,并导致了1798年美国对法国的不宣而战。

    你知道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吗?

    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是一种对外政策思『潮』和外交原则。在二战之前,主要指不干涉、不卷入欧洲的联盟和战争,不承担任何国际政治、军事义务。历史上,孤立主义有三种不同的主张:少数极端孤立派反对卷入一切国外事务;“美洲堡垒”派反对卷入西半球以外的事务,但很乐于借地缘之便干涉西半球;“亚洲第一论”者反对卷入欧洲事务,但主张积极干涉亚洲事务。

    因此,美国孤立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闭关锁国式的全面孤立,而只是局部孤立:在地缘上,主要指对欧洲事务的孤立,在亚洲、拉美等地区则奉行干涉主义;在内容上,主要指军事、政治上的孤立,在经济贸易方面则积极进取。

    “孤立主义”实际上反映了一国对外部世界的基本态度和对外战略基本取向,并非美国所独有。历史上其他国家采取对外孤立政策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规避外来政治、经济或思想意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