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燕太子丹-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头上不停地有齐兵和燕兵士卒的尸体被抛下来,给活着的士兵挪出位置来。而土山上跳到城墙上的燕兵一批接着一批,但是城墙上地方狭小,基本上是在双方相交的位置近身搏杀,双方谁也不肯退一步。
姬丹不停地催促靠近双方搏杀的城墙下的士卒攻上城去。但是现在燕军士卒失去了箭塔的支持,又回到了以前的那种状态,要攻城非常吃力。燕军死伤累累,再也却没有士卒能顺利登上城头的。
战斗一直持续着,渐渐的,城墙上浸透了血水,远远看去,就好像被涂上了一层猩红的涂料。城墙内更是血流如水,士卒在上面奔走,每一步都有一种脚底被粘住的感觉。
自晓至暮,双方一直在激战着,燕军又推进了几丈,但也仅仅是几丈而已。这样的战斗,对谁也没有好处,完全是互相消耗。不过总得来说,还是齐兵死的人多,燕兵死的人少,每死两名燕兵,齐兵就要死亡三名。
到了晚上,城头的战斗还在继续,而姬丹这边又出了新招数。士卒们不再拼命向城墙两侧冲杀,而是死死守住自己的地盘,然后土山上不停地有士卒跳到城墙上。士卒们一跳到城头,也没有在城墙上停留,而是在城墙内侧架起了绳索,直接沿着绳索跳到城内。
同样一根绳索,从城墙上下去,与从城墙下上去的难度完全不同。不久,城墙内侧迅速集中了数百燕兵。这时,齐兵也发现了,急忙组织数千兵马赶来围堵。
数百燕兵哪里是数千齐兵的对手?眼见就要被齐兵围住包了饺子,城墙上射下来一阵箭雨,将一大批齐兵射杀。
这里是数丈宽的广场,广场对面是大户人家的后院,被高高的围墙围住。而广场两边连着街道,齐兵只好守住两边的街道出口,将燕兵封死在里面。
有了城头燕兵的支援,进城的燕兵站稳脚跟,便越聚越多,迅速达到了千余人。这里地方不大,千余人已经很挤了,不可能再增加了。虽然聚集了千余人,但是想要冲出去却不容易。
听说有士卒冲进了阿城,城外的姬丹急忙下令不遗余力,四面攻城,以便分散齐兵。阿城齐兵守军数量不少,虽然有很多将领都被吸引到了南门附近,但是四面城墙的守军数量足够,姬丹一时难以得手。
此时南面燕兵虽然突入城去,却一时无法展开。见此,其中一名佰什长急中生智,大喊道:"弟兄们,把这个围墙推倒!"
众人醒悟过来,站在墙角的士卒一齐大喊:"一、二、三,推!一、二、三,推!"
围墙虽然是用石块堆砌,但是并不牢固。这个时代水泥还没发明,士卒们推了几次,便将围墙推倒,露出里面的房子。这里果然是一个富户。燕兵踏过围墙,冲过里面的屋子,然后从正门出去了。
有了这个方法,燕兵很快冲破重围。越来越多的燕兵冲进城去,双方进入了巷战。
此时入城的只有一名旌卫算是最高级别的将领,但是燕军一听说城内燕军已经突破了封锁,孟霸率先入城去了。
这里虽然不是城门,但是士卒入城的速度却一点不见得慢。燕军猛攻南门,然而齐兵早有防备,很难南门攻下来,一部分燕兵只好转攻东门。齐兵的注意力都被南面的燕兵吸引住了,现在突然有燕兵进攻东门,齐兵猝不及防,在内外夹击之下,竟然被燕兵突破城门,城外燕兵趁机涌了进来。
从南面城墙进入的燕兵越聚越多,现在又夺了东门,燕军进城再无障碍,大批大批地涌入,向北面、西面街道进攻。姬丹索性停止南面、西面、北面的进攻,而是下令燕军牢牢守住东门,与齐兵展开城内的争夺战。
到了这一步,攻下阿城再无悬念,下面就是如何全歼敌军的事情了。现在进城的已经达到两万燕兵,虽然听起来数量还比不上齐兵,但是一个是守城,一旦被攻破城门便心胆俱裂,现在已经有小队的齐兵弃械投降了。一个是攻城一方,一旦入城便是胜利在望,个个争先,人人奋勇,士气完全不同。
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求收藏】()
更新时间:2013…03…09
到了收官的时候了。姬丹命人叫来刘建、马晃二将,各领三千马弓手,多备弓箭,守在西门外官道,分两个地点埋伏。只要有齐兵出来,不论是谁,一并射杀,但是无须追击。
同时,姬丹留下北门无人把守。北门外不远处便是大河,即使有人出来,没有船只,也不用怕他逃走。即使游水过去,对岸又是燕国地界,还是落入燕军之手。而姬丹自己亲自领兵在南门外指挥,姬丹相信守军如果要突围,必定不敢走南门。
姬丹的心思歹毒无比,既然已经与齐国结仇,就要将齐兵全部消灭,令其国力大损,彻底免除后患。不然,如果没法消灭齐国的有生力量,到时候齐国举大兵前来报仇,岂不后患无穷?
一开始进入城的都是燕兵,现在又有大批的齐国降兵入城。见到齐国的降兵,守军意志更加动摇,投降之人越来越多。
"太守,阿城保不住了,太守赶快下令弃城逃走吧!"一名副将来到孟烛身边,急切地说道。
"混帐!我还有数万兵马,不到最后一刻,岂能轻言放弃!"孟烛厉声喝道:"快快杀回去,夺回东门!"
"是!"
副将看了孟烛一眼,不敢违抗,只好再次冲杀回去。副将一走,孟烛拔出佩剑,亲自前去指挥巷战。正好碰上一队数十人的齐兵眼见守不住了,四处逃窜,被孟烛撞见。孟烛逼急了,连杀三名逃兵,总算止住其他齐兵,再次转身杀回。
不久,孟烛带着千余人来到兵器库附近,见到王戌正领兵守在那里,而燕将张式已将王戌围住,从正面领兵猛攻。孟烛大喊一声,亲自杀入保围,与王戌合兵一处,将王戌救了出来。
现在地上到处都是兵器,还守着兵器库毫无意义,两人丢下兵器库,继续与燕军激战。
不过无论孟烛率领的齐兵如何勇猛,现在大势已去,已经无法改变战局。齐兵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最后都挤在南门和西门。北门外面什么都没有,守北门的齐兵反而早早投降,整个北门被燕兵控制。
当齐将钱琉钱提出突围的时候,王戌再也没有反对。几名齐将一商议,决定田横领兵断后,其余众将从西门突围。
说是突围,其实应该是说逃亡,因为现在城外并没有燕兵把守。不过王戌等齐将相信这只是假象,完全没有人把守是不可能的。
齐兵刚一出城,便有军士报知姬丹,姬丹急忙下令姬存孝从南面领兵前去拦截。
当王戌等将带着兵马出城,沿着官道走出没多久,两边燕兵突起,马晃领着三千马弓手,强弓劲弩狂注。王戌等虽然心理有所防备,但还是大吃了一惊,带走的近万兵马有数千人死于弓箭之下。
虽然看上去燕兵不算多,但是王戌也不敢恋战,带着剩余的兵马逃跑。逃出数里,又遇到刘建的伏兵。两次埋伏,王戌等人带出去的齐兵损失大半,最后只剩下四千多人。
又逃出十余里,看看后面并无追兵前来。齐兵刚想喘口气,此时,前面杀声又起,原来是姬存孝领着骑兵前来追杀。
齐兵哪里还敢再战,只好拼命逃奔。齐兵带出来的也多为骑兵,虽然也有一小部分步兵,现在姬存孝一追杀,根本跑不过骑兵,都被擒获。
即使是齐国的骑兵,因为齐军的战马不如燕军,被姬存孝一路追杀,很多都被追上了,一路交战,齐军的兵马越战越少。
再说齐兵突围之后,城内只剩下田横领着五千齐兵奋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被困在街巷角落的齐兵无法脱身,甚至不知道主将已经离去。燕军各个击破,渐渐清理齐兵。
田横虽然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大规模作战,一人之勇也作用有限。眼看着身边的士卒一个个倒下,而王戌等人已经突围而出,田横自觉再守在这里毫无意义,带领剩下的兵马也往西门出去了。
至此,城内迅速被燕军平定。姬丹见大势已定,一边命人继续清剿阿城,一边亲自领兵一万,前去追杀齐兵。
田单在大清河南岸屯兵已有月余,北岸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不知那几座城池到底怎么样了,田单心中焦急万分。现在第一次汛期刚刚过去,田单终于下定决心,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要渡过大清河,前去救援。
这一夜,大清河北岸数十处烽火台烽烟大起,守在大清河一线的干疤、朱力、曹永、姬男、张式等五将几乎同时接到侍卫报告,急忙将士卒从睡梦中叫起来,领兵向离自己最近的烽火台处奔去。
到了大清河岸,才发现齐兵在河南岸聚集了上千首船只,十余万兵马同时渡河,正在朝北岸进发。那些行船速度快的已经到了河对岸,有很多齐兵也已经登陆。
这个时代的船只造不大,运兵能力非常有限,便是一千首同时渡河,也只能运过来一两万兵马,还得分散在河道上运。如果燕军有所准备,齐兵即使成功登陆,也要损失大半。
田单也是被逼急了,不惧生死,跟着第一批士卒就从船上登上了北岸。有田单坐镇,渡河的齐兵现在数量虽少,士气却并不低,摆好阵势全神戒备。而已经渡河分散各处的齐兵知道田单在这里,也都往这边聚拢。
见此,燕军急忙投入战斗。齐兵渡河,战马并不容易渡过,所以除了战将,并没有骑兵过来。燕军中却有大批的骑兵,加上每一个登陆的地方,齐兵并不多,燕军所到之处迅速便将齐兵清剿。
齐兵损失是大了一些,不过大清河长达两百余里,便是战马跑也要跑上一天,在离徐城与武垣城中间位置上,田单不久便聚集了上万人马。干疤首先赶到这里,对田单的大军展开了猛攻。
经过几次交锋,田单早已知道燕国骑兵厉害,所以早有准备,所有步兵都结成特殊的阵型,不求立功,但求自保。这是田单自从上去与燕军一战之后,苦思良久才想出来的应对之法,现在齐兵结成战阵,居然顶住了干疤的攻击。
渡过河的齐军不停地向这边聚拢,很快又在这里架起了三座浮桥。有了浮桥,齐兵渡河的速度大大加快,大批齐兵开始从浮桥进入北岸。直到现在,齐军才有大批骑兵渡过河来。田单有了骑兵,便下令大军主动出击,开始冲杀。
虽然大清河北岸燕军总体比田单兵马多,但是分散在各处,正在朝这边赶来。在这个渡口,齐兵只有干疤的兵马,数量反而没有齐兵多。干疤兵马苦苦作战,想要遏止住齐兵渡河,但是齐兵还是越聚越多。
不久,曹永领着兵马赶到这里。姬男、张式等将清理了多处渡河的齐兵,现在再也没有其他地方有齐兵渡河了,便也都正往这里赶来。
燕齐兵数量增加,齐兵也越聚越多,战斗越来越激烈,而齐兵还是占了优势。好在燕军多骑兵,只要不主动进攻齐国的步兵,齐兵也无可奈何。但想要消灭齐兵,将他们赶回去却是难上加难。
刚才渡河的时候,齐兵中有一部分乘船在武垣城和徐城附近登陆,已经去叫过城门,知道两城都已经落入燕军手中。现在田单见已经稳住局势,便又想起这两座城池。
"廖楷,此处离武垣城很近,想必城内的燕军都被吸引到了这里。你引本部兵马去偷袭武垣城。"
"是!"
"毛玠!"
"在!"
"你引本部兵马去偷袭徐城。"
"是!"
"只要我们能占据城池,大军便有了根基,不愁不能胜燕军!"田单心中想道。
廖楷引了三千兵马,往武垣方向赶去。到了半路,突然见到北面尘土飞扬,知道是一支兵马赶来。廖楷大吃一惊,以为燕国援军这么快就来了,急忙摆开阵势,准备迎敌。
不久,廖楷远远见到前来的大军打着齐国的旗号,心中不但不喜,反而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此时对方也注意到了廖楷的大军,上来一人,问道:"你们是哪一支军队?"
廖楷上前几步,说道:"我乃齐国田相国帐下大将廖楷,你是何人?"
"啊,是田相国到了。"来人自言自语一句,转身对身后喊道:"王将军,田相国领兵到了。"
身后齐兵都喜出望外,有几名将领走上前来,其中几人廖楷认得,急忙问道:"王戌、孟烛,两位不好好守城,何故在此?"
"哎呀廖将军,一言难尽啊!"王戌策马上前靠近,说道:"我等被燕军追杀,逃命至此,还请廖将军相救!"
廖楷"王将军休慌,田相国现在大清河边与齐兵会战,诸君可先行,廖某断后!"
"好!"
第一百九十七章 庆功宴()
更新时间:2013…03…10
本来田单的将令是叫廖楷去攻武垣城,如今遇到王戌等将逃归,又听说燕王姬丹亲自领兵追杀过来,廖楷不敢再去攻打武垣城。
等到王戌等将走远,廖楷命士卒缓缓后撤。不久,前方果然来了一支大军,为首一人正是姬丹。廖楷与姬丹曾经刀对刀、枪对枪地厮杀过,一见到姬丹便认了出来。
姬丹带的兵马不多,只有区区数百人,见到前面齐兵,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哪一支齐国逃兵到了这里,领兵来到廖楷阵前立定。此时廖楷勒马上前,向姬丹拱拱手说道:"外臣廖楷参见大王!"
姬丹仔细一看,见是廖楷,大吃一惊,问道:"廖将军为何至此?"
"我奉相国之命,在此恭候大王!"
"哦?"姬丹并不太过意外,用平静的口气问道:"田相国现在何处?"
"相国领大军已经渡过河来,正在大青河边驻扎!"
姬丹沉默片刻,回头对身边的葛奉、马晃等将说道:"此人乃是齐国虎将,诸公当小心为是。我等轻骑至此,兵马未集,先退去,等大军聚集,然后再进兵不迟。"
"是!"
姬丹挥挥手,说声撤,这里的数百骑兵跟着退去。见到姬丹退去,廖楷也领兵往大清河赶去。
大清河畔,田单登高而望,看着自己的骑兵与燕军大战,不再象以前那样不堪一击,心中难免欣喜。当初自己力排众议,坚持拜燕军为师,给齐军的骑兵加上马具,同时废弃沉重笨拙的战车,现在看来是对的,不然这次遇上燕军还得吃大亏。
田单正自得意,远处过来一队齐兵,几名齐将滚下鞍马,跪地行礼道:"末将参见相国。"
田单转身一看,大吃一惊,问道:"王戌,孟烛,怎么是你们?"
"是。末将等无能,丢了城池,现在逃命至此,请相国责罚。"
田单脸色煞青,沉默片刻,说道:"这么说,这里的三座城池都丢了?"
两人不答,低下了头。
田单想起一事,问道:"田豹呢?我怎么没见到他?"
"回相国,"王戌答道:"田豹已经投降了燕军,被燕王封为安定侯,现在已经举家迁到蓟城去了。"
""田单憋了半天,憋出一句:"这个畜生!"
接着,田单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说道:"你们说逃命至此,难道有燕军追杀?"
"是,燕王亲自领兵,追杀而来!"
田单没有说话,果断地说道:"吩咐下去,命廖楷、毛玠两支军队回撤。另外,命大军士卒都收聚起来,田璜、唐任,压住阵脚,其余将士,准备后撤!"
"啊,相国往哪里撤?"一位名叫田荣的将领问道。
"往南岸撤。"
"这那这里的城池?"
"唉,"田单叹了口气,说道:"燕王姬丹善于用兵,既然已经占据了那三座城池,想必我军已无机可趁。我军留在这里徒耗钱粮,到时候再搭上数万将士的性命,反而不妙!不如现在全军而退,虽然无功,却也保全了将士们的性命。"
齐国原来是姜子牙的封地,所以原来的国君都姓姜,史称姜齐。后来田氏代齐,王室宗亲都姓田,史称田齐。田单、田横、田豹,以及这里的田荣都是王室宗亲。
徐城外毛玠刚刚摆开阵势,想要攻城,突然接到相国将令,命其立即收兵。毛玠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下令后撤。不久,毛玠回到军中,而廖楷自己便徐徐退了回来,早毛玠一步回到军中。
齐兵全线收缩,退向浮桥。这里的燕兵正在苦苦血战,突然见到齐兵退去,心中疑惑,却也不敢进逼。战到现在,本来应该是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战场上反而突然沉寂下来,两军之间出现了一条明显的空档。
这边齐兵由田璜、唐任压住两翼,田单亲自防守中军,齐军前面已经放置了数道障碍物,障碍物后面无数弓箭手引弓不发,威慑燕军。
大家正自疑惑,突然燕军中传来一阵雷动,无数军士口呼"大王"。田单皱皱眉,知道是姬丹来了。过了一阵,一名年轻将领骑着一匹黑马来到阵前,田单一看果然是姬丹,便也缓缓来到阵前。
"外臣田单见过大王!"田单拱拱手,行了个礼,说道:"大王为何无故犯我齐国疆土?"
"田相国,这里向来是燕国疆土,是你领兵强占去的,孤只是收回而已。"
田单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说道:"这是大王与我交割易水以南之地的文书,贵国上卿荀达亲自交与我手,白纸黑字,莫非大王想要抵赖?"
"笑话!"姬丹冷笑一声,说道:"一国之疆土岂能凭一纸文书来决定?当年你犯我疆界时孤可有文书于你?"
田单沉默片刻,说道:"大王既然恃力强取,今臣兵力不足,也无话可说。只是我齐国士卒,多半被大王擒住,不知能否放回?"
姬丹一怔,本以为肯定要大战一场,现在听来,田单有要退兵的意思,问道:"田相国,难道你要退兵?"
"是!"田单答道:"既然大王亲至,外臣不敢造次。容臣禀过我主,他日我主当亲自前来领教!"
"好!孤随时恭候!"姬丹说道:"至于此地齐国俘虏,孤以仁义治天下,齐国之臣民即孤之臣民。田相国尽管放心,孤不会让他们受到委屈的。"
田单沉默半晌,说道:"既然如此,容臣告退。"
说着,田单一挥手,大军继续从浮桥上撤退。
姬丹回到阵中,曹永上前说道:"大王,兵法云:军半渡而击之。今齐兵归心似箭,必无战心,可一战而大胜之!"
姬丹思索片刻,摇摇头,说道:"若论战事,将军所言不差。然我军这次出兵已经达到目的,不必再伤将士性命。齐国乃是大国,兵源充足,杀了这里未渡河的齐兵也无法伤其根本,不如任由其离去。"
"是!"
在姬丹看来,军事不过是手段,不是目的,现在收复国土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不愿再打。田单也不是菜鸟,若真要趁他渡河之时在打他一次,估计燕兵也得死上不少人。
"哈哈哈!干杯!"
"来干!"
姬丹下令大军休整三日,三日后还有一个被齐兵占领的城池要去收回,那就是易水上游往南的城池武阳。
此时垣城内太守府中挤满了文武大臣,姬丹正在宴请群臣。虽然姬丹不是苛刻之人,但是摄于君臣关系,平时姬丹在场,武将们都很拘谨。现在几杯酒下肚,顿时放开了,一个个敞开了嗓子,吆喝起来,有的还行起了酒令。
姬丹并不善于饮酒,但是姬丹心中高兴,也喝了几杯。眼睛余光见到一边的文官们都要拘谨得多,只是默默地吃菜,很少有人喝酒的。姬丹举起杯,走了过去。
"刘烨、叶华!"
"哦,大王!"
见到姬丹过来,两人急忙起身,连同身后三位刚被封为翰林院学士的王磊、陈林、钱铁三人也都站了起来。
这三人因为建议姬丹用土山、箭塔攻城,立下大功,被姬丹封为学士。而刘烨、叶华二人也因为荐举有功,加爵三级。
"哦,坐下,坐下!"姬丹很和善地说道:"这次你们五人虽然没有出战,但是那土山和箭塔让大军少死了很多人,没有战功,但是功劳却比这里任何一位大将要高。如此大功,孤敬你们一杯!"
"都是大王英明,大王这么说,臣等愧不敢当!"刘烨急忙又站起来,说道。
这里五人只有刘烨算是官宦子弟,会应付这种场面。其他人都是从平民而来,生性耿直、木讷,不大会说话。不过姬丹并不看重这些,只要是能做事便可。
"嗯!"姬丹点点头,示意他坐下,说道:"好好干,日后孤要借重之处还有很多,希望你们能多为大燕贡献你们的心力,孤决不亏待你们。"
"臣等鞠躬尽瘁,不敢推辞!"
"这就好。"姬丹想了想,说道:"明日,孤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尽快做好,诸位还请到孤这里来一趟。"
"是!"五人齐声答道。
"大王,既然明日有事,臣请先告退!"刘烨第一个起身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