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徐州北洞山出土的西汉楚王墓,墓葬的墓道北段和中段,都用了三列三层的塞墓石封填,各个塞石之间用凸凹的关节相咬合,每个塞石重量都在3吨到7。8吨之间。前雨道近墓门处有3列3层9块小型塞石,其后有双列双层8块大型塞石,大型塞石重约7吨左右,前室的北面又有双层4块大型塞石。但是,如此巨大严密的塞石封堵形式,并没有使盗掘者却步,他们或将塞石击断,或将其拖出,最后仍然把墓室洗劫一空。

    与塞石墓相比,流沙墓的防盗效果要略胜一筹。流沙墓出现的时间较晚,大概在春秋时期,南方地区墓葬比较流行这种方式。其具体做法是挖掘墓坑,然后将棺椁放入墓坑,用炒干的细沙填埋墓坑,最后再用填土将墓顶夯实。炒干的细沙流动『性』很强,对于依靠挖盗洞进入墓室的盗墓贼而言,细沙是最好的屏障,一旦挖到细沙,细沙便会自动流动,堵住盗洞,从而将盗墓贼拒之墓外。大型的流沙墓不仅防盗功能强大,而且相当危险,很多盗墓贼在挖到流沙层后被沙子掩埋,再也不能离开。

    195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战国中期魏国王族的异『穴』合葬墓,在对墓室结构最为完善的2号墓挖掘过程中发现,在椁室两侧和邻近两墓道处,墓墙全部用巨石垒砌,墙内充填细沙,最后填土夯实。考古人员测量,沙土的堆积高出地面八米,深达将近百米,填充的沙土体积达1000立方米。可以想象,当盗墓者深挖盗洞的时候,流沙会源源不断地将盗洞填埋,除非盗墓者将所有的流沙全部运送干净,否则只能“望沙兴叹”了。可是要将l000立方米的流沙挖净,谈何容易!这种以柔克刚的防盗墓方法,的确起到了良好的防盗效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在2005年对河南省上蔡县大路李乡郭庄村的一座大型战国时期楚墓进行清理发掘。这座墓葬规模宏大,出土器物均属珍品,其中仅精美的青铜器就有上千件。更难得的是,这座墓葬防盗设施十分完善。墓中有多处盗洞,但墓室内的随葬品依旧非常精美、丰富,说明多数盗墓者都被这座墓葬精妙的防盗设施难倒,被拒之墓外。这座大型楚墓所采用的防盗方式就是塞石和流沙并用。

    郭庄楚墓墓室深达17米,距地表5米向下的深度都用炒干的细沙填充,积沙之多,堪称国内发现之最。干沙不仅可以防腐,更重要的是有防盗功能。此外,细沙的里面,靠近棺椁的地方累积了很多大小不等的石块,其中最大的可达165千克。砾石整齐地堆放在椁室四周,盗墓贼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都无法突破积沙与积石的双重防线。

    除此之外,郭庄楚墓还有其他严谨的防盗措施,即便盗墓贼侥幸穿过积沙积石障碍,也难以到达椁室。如利用巨石封门。这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防盗方法,流行时间很长,一般大型墓葬都会采用。另外,郭庄楚墓还在积沙之内放置了假棺来『迷』『惑』盗墓贼,而真正的棺椁却放置在一个隐秘之处。如果沿墓道顺直而下,只能找到假棺,真正的棺椁依旧难寻踪影。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清理发掘,发现这座被誉为豫南第一大墓的郭庄楚墓的墓室上共有从战国时期到近代的盗洞12个,最长的盗洞长达27米,其中最大的一次破坏,盗墓贼竟然采用了大揭盖的方式。大揭盖一般是只有专业的经相关文物部门批准的考古单位在发掘墓葬时才会采用的方法,有时大规模盗墓的官盗也会采用这种方式打开墓葬,但由于这种方式对发掘的人力要求很高,也过于招摇,因此一般的私盗不会对墓葬进行大揭盖,而会在不起眼的地方开盗洞。然而,也正是这种大揭盖的方式才能避开塞石与流沙的机关,盗得墓葬中的宝物。

    塞石、流沙防盗方法流行于战国到两汉时期,一般长沙地区的诸侯等级大墓都会因地制宜地采用这些有效的防盗方法,如果没有大量的沙子,则会用炭替代。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防『潮』、防腐,还可有效地打击盗墓贼。

    伏设暗箭与刀枪

第58章 黑暗中隐藏的杀机——反盗墓技术(3)() 
从主动防御与被动防御的角度来说,塞石流沙技术应该是被动的反盗墓方法,而本节所提到的伏设暗箭与刀枪,则是主动防御的方法。为什么说是主动防御呢?首先,墓内设刀枪暗箭。这一防盗措施见诸史书记载的当从秦始皇陵为始,但要设置此类暗器需有个先决条件,即墓室必须宽大敞亮,有一个刀出箭发的空间。唐朝后的皇陵,以山为陵,或人工开凿地下玄宫的石室墓为多。秦始皇陵地宫属于翻斗式的竖『穴』墓,据考古钻探,内中情形与已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形制基本相似,只是比马王堆墓葬更加宏大、复杂些罢了。因而像这种刀枪劲弩类的暗器,马王堆这样的大型墓室还无法施展,只有秦始皇陵这种超大型地宫才能摆开,并起到『射』杀的作用。

    具体设置和实施方法是:先把强弓劲弩安装在墓室两壁,呈张弓搭箭状,每件弓弩搭载一箭或数箭,箭头皆用毒『药』浸泡,达到人类触之即伤、伤之即死的程度。然后以具有高强度承载能力的绳索固定,弓弩后部再于壁上固定一钩状物,以让绳索穿过,绳索的另一端固定于门上隐蔽处。绳索拉成对角线,若是左壁,绳索的一头则接于墓道的右门;若是右壁,绳索则接于左门。当盗墓者开门时,若开右门,则左壁上的弩绳索被拉断,绷紧的弓弩之弦疾速驰之,利箭即出,『射』杀的方向正好是门道右侧;若开左门,以同样的原理给予『射』杀;若两门齐开,则两壁弓弩一齐封闭门道,『射』杀进入者,从而形成了第一道阻击防线。

    只要盗墓者打开墓门,由门的转动而牵引的弓弩之箭就会全部『射』出,就会『射』杀盗墓者,即便盗墓者没有全部被『射』杀身亡,或侥幸躲过了一劫,还有第二道防线等着他。具体方法基本与前同,只是在墓门之后铺设多块翘板,并进行掩盖伪装,使盗墓者无法辨别与其他地方的异同。镶在墓道两壁的弓弩牵引绳索以隐蔽的方式接于翘板之下,或高于翘板,成为绊索。当盗墓者破门而入踏入墓道时,翘板自然上下启动,绳索因外力压迫而断裂,弓弩之弦瞬间松开,利箭自动发出,直『射』墓门方向,一时箭如雨下状,盗墓者非死即伤。若遇绊索,以相同的道理予以『射』杀。因箭头用毒『药』泡过,只要轻轻划伤或擦过一点皮『毛』,盗墓者也难有活下去的希望,很快就会一命呜呼。当第一块被踏过的翘板或绊索所引弓箭发完之后,若还有幸存的盗墓者继续前行,则无疑会踏到第二块、第三块以及更多的翘板。如此这般,固定在墓道两壁的弓弩便可形成多波次发『射』,势如连弩,张而复发,直至将暗藏在墓道内所有的利箭『射』出,将盗墓者全部『射』杀。

    因为秦始皇陵未被发掘,所以秦始皇皇陵内安装的弓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我们不得而知。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弓弩来看,其弓干和弩臂均较长,材质可能是南山之“柘”(山桑),应该是『性』能良好的劲弩。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程当大于六百步(相当于现在的831。6米),张力也当超过十二石(相当于现在的738斤)。如此具有远『射』程、大张力的劲弩,单靠人的臂力拉开恐怕是困难的,只有采用“蹶张”才能奏效。

    如果把装有箭矢的弩一个个连接起来,通过机发使之丛『射』或是连发,就可达到无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这种“机弩矢”实际上就是“暗弩”。因为秦始皇陵内藏有大量珍奇异宝,为了防盗,就在墓门内、通道口等处安置上这种触发『性』的武器,一旦有盗墓者进入墓『穴』,就会碰上连接弩弓扳机的绊索,遭到猛烈的『射』击。这一做法,被以后汉唐陵墓所继承,并发展到在棺椁内安装轮机,以『射』杀盗墓者。

    在棺椁内壁安装数个像现代滑轮一样的工具,滑轮一边置弓弩毒箭,绳索通过滑轮连接弓弩与棺椁盖板,这就是轮机。一旦盗墓贼进入地下宫殿揭椁开棺,绳索将通过轮机引发弓弩数箭齐发,『射』杀染指棺椁者。

    由于盗墓者揭椁开棺之力远远大于脚踏翘板的能量,绳索又通过轮机的旋转产生一种新的爆发力,二者结合,将产生一种比在战场上靠士兵双臂张弓还要威猛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力量,箭发之后可『射』穿人的身体,凡触及者难有活命的希望。

    晚清学者俞樾在其所著的《茶香室四钞》中,于“高柴墓”条下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冯马儿是当时的一个坟墓剧盗。有一次他在盗取一个陈州古墓的时候,挖到了一个石刻,上面写着“逢马而破”,这更加坚定了冯马儿的掘墓信心。当挖掘到墓室的时候,毒烟喷『射』,利剑『乱』飞,都被一个轮机机关控制着。冯马儿将机关损坏,进入墓室,搜罗到了金铸禽鸟及若干龙鳞状的玉甲片,以及其他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那种情形想起来令人惊心动魄,不寒而栗。好在是“逢马而破”,要不然多少个冯马儿,都要葬身于毒烟『乱』箭之下了。

    其二,在墓道内安置持兵器偶人,以砍杀盗墓者。偶人的形体或用木雕或用其他材质做成,呈鬼怪状,手中各持刀剑,周身绘彩,显得狰狞恐怖,令人望而生畏。

    若有盗墓者进入,则持刀挥剑予以砍杀。具体实施方法仍然依靠绳索的一张一弛作为推力,绳索或系于门上,或系于地下的翘板之上,原理同弓弩『射』杀法。但毕竟木人与手中的刀剑运作起来更加复杂不便,因而总体效果没有弓弩杀伤力大,主要起威慑恐吓作用。假如不用绳索而改用现代高强度的弹簧构件,根据拉伸蓄能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突然释放一种巨大的弹力,让木人从原地弹出,手中的利剑或许能发挥更大效用。

    可惜铜铁结构的弹簧是近现代产物,古代并无弹簧应用技术的先例。1978年,湖北考古人员在随县发掘战国时期的大墓——擂鼓墩曾侯乙墓,从墓室中发现了20个木陀金弹簧器,经鉴定,弹簧分为黄金与铅锡合金两种制成,但质地都很软,仅具弹簧外形,并无弹『性』,此器到底用途何在,尚不清楚。

    水淹墓『穴』设机关

    除了防盗措施之外,有些墓『穴』还设计了一些凶险的机关,对于不请自来的盗墓者进行坚决的反击。这些方法具有很大的杀伤力,使很多盗墓者都葬身在了阴森恐惧的古墓之中。储水防盗,是墓中“击盗”机关之一。

    《玄怪录》是一本着名的传奇志怪小说,由唐人牛僧孺编撰,其中就有一个“储水击盗”的故事:

    有人从路上的车辙中看见碾压出来的花砖,揭开观看,知道下面有古墓,于是纠集了十几个人,一起到县衍,向县令请求在道路旁边居住,并且开荒种地。庄稼长起来后,盗墓者用庄稼作为掩护,开始日夜挖掘。打通了盗洞进入到了墓『穴』中,看见有三道石门,全部用铁水封死。

    其中的一个盗贼善于念经施咒,斋戒后,第二天用法术将头两道墓门打开。这两个墓门之间摆放着数百个铜人,手持刀枪剑戟,制作精巧,栩栩如生。盗贼又斋戒了三日,将最后一道门用法术打开,从里面出来了一个黄衣人,对盗贼说:“这是汉朝征南刘将军的坟墓。刘将军生前有大战功,去世后,皇帝特救在这里修建墓葬,我等奉命护葬,并且铸造了铜人铜马,维护将军生前的威仪。你们来到这里,必定是为了盔取钱财珠宝。这个墓葬,真的没有你们所要的东西;而且官家的墓地,也不会有珠宝陪葬。你们又何必用神咒苦苦相『逼』呢?如果你们不停止行动,免不了双方都有损伤。”黄衣人说罢返回,墓门又自动合上了。盗贼再次诵咒,“连好几天不停地念诵。墓门再次开启,这时。一个青衣人又来传话,规劝盗墓者及早罢手,盗绒不听。青衣人返了回去,两扇门又自动关闭了。不一会儿墓『穴』中涌出大水,盗绒大多被淹死,只有一个人拼命游了出来,到官府自首,说清了事情的原委。官府派人去查看,看见中门内有一个石头做的大床,上面的骸骨,都已经漂浮于水上。

    小说毕竟掺杂了文学虚构成分,就现实中而言,墓『穴』中蓄水防盗,技术难度是很大的,属于并不多见的防盗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陵墓地宫要选择干燥之地,严防地下水渗入,若有水渗入则被视为“不吉”。明代万历皇帝位于昌平十三陵区的定陵,在修建时因地宫渗水,万历帝几次前往视察,心怀恼怒,差点改换位置。而清代的道光皇帝在清东陵修建的地宫,因渗水严重,惹得这位皇帝龙颜大怒,最后下令拆毁已建好的陵寝,索『性』跑到北京之西的清西陵重新建造了陵墓。因帝王的陵墓地宫大多要深入地下数十米,渗水成为必然。为解决这一难题,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先在地下挖掘大渠,大约占到墓地的一半,用石子填充约占墓地之半,实以石子,然后铺上瓦甑再用陶瓷烧制的水管衔接,抑制通到山下,最长的可达半里之遥,用来排水。这种方法,至少从秦始皇陵地宫的修建就开始应用,后来历代帝王陵寝多效法此道。

    如此这般,又引出了新的麻烦,墓主本意用管道疏通渗水,结果被人发现,沿着水管直接掘进了墓室,所料未及,适得其反,悲惨的后果可想而知。

    被发掘的,自然是中小型墓葬,若是帝王陵墓,其排水设施较为复杂,沿着水管盗掘要比从其他位置入手还要困难得多。当年秦始皇陵“穿三泉”,地宫渗水颇多,处理的方法就是用陶制管道,由地宫通往离陵墓几里远的一个叫“鱼池”的大渊中释放。直到现在,“鱼池”仍可见水。据说当年秦二世关闭墓门后,数百工匠被困在地宫活活憋死,只有一个青年石匠,设法钻入管道内向外挣脱,居然爬到了“鱼池”中,成为数百工匠中唯一的幸存者。据说当年那个修陵的工匠就是从这根地下出水管道中爬出来的。

    盗墓者沿着管道进入墓室进行盗掘,这是很容易就想到的办法。但是,在没有他办法将墓室内的水排出的情况下,索『性』也就不再顾及,顺其自然了。自然,这样的后果就是用不了多久,墓坑内就会积满渗水,深度可达几米。若是空间宽敞高大,水的浮力足以将棺椁漂起。从已知的情况看,湖北擂鼓墩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墓室水深达3米余。考古人员发掘时,陪葬棺全部被水浮起,或侧翻,或倒扣,无一完整者。而清东陵中的康熙、乾隆、咸丰、慈禧等陵墓被兵匪打开时,地宫内水深皆在2米以上。三位皇帝的棺椁俱被浮起且已游走别处。或许正是鉴于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原因,有的墓主索『性』来个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将棺椁浸入水中,并设置暗器,以防盗墓者入侵。于是,一种隐蔽的轮式飞刀应运而生了。

    通常的方法是在依山之地或高坡下挖墓坑,有的为崖式竖『穴』,有的为券洞样式,形式不限,大小不限,有的券洞墓只有一层石门,有的多达三四重石门,这与墓主的财力、地位有关,与所运用的方式、方法无关。但所有这类墓葬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当地下涌出水流或渗出清水时,他们并不用塞石和白膏泥等粘『性』物予以堵塞,而是任其自流,直到水位达到平衡为止。外观看上去,与水库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中间用石或木墙隔开,四面置厚重石墙,上有平式或券式封顶而已。看似这样一个蓄满水的墓坑,却暗藏杀机,比其他反盗墓方式要厉害得多。

    在历史上,真正有计划蓄水隐藏暗器的陵墓,远要比那位汉征南将军的设计巧妙得多。如上所说,蓄水墓的棺椁为石料所制,密封放于石床之上渐渐被地下水浸没。当陵墓建成后,便在甬道和墓室的地面铺设铁木合成的地板,地板之上斜『插』尖状刀片,刀片有规则地成排成行遍布墓内的各个角落。在刀片之间,每隔几尺安装一部由叶片刀组成的转轮。转轮如同北方常用的链式水车,或如南方的龙骨水车。每三部转轮为一组,相互贯通相连,下设翘板,板与轮上的链条相接。翘板之上又有翘棍,每棍约三尺多长,暗藏刀锋,不规则立于翘板之间,上有链与轮相连。也就是说,整个墓内遍布水车样的带刀转轮与丛林状的翘棍刀,一旦盗墓者涉水而入,必踏动翘板,或擦动棍刀,板、棍一动,转轮即动,飞刀在水中旋转开来,将入侵者的身子骨一刀刀划开,在鲜血涌动与惊恐的哀号声中,进入者非死即伤,再也难有作为。为了诱敌深入,还根据盗墓者贪婪的本『性』,专门设置明器以吸引对方眼球,即故意把一件或数件器物放于明处,以绳索拴之,或吊于顶,或放于壁上。绳的另一端则与带刀的转轮和暗藏锋刃的翘棍相连。盗墓者一看有宝物在前,便忘乎所以,上前抢夺,结果是绳断板翘,转轮滚动,飞刀旋转,翘棍摇晃,贼难有逃生之机,必死无疑。

    1933年4月10日北平《晨报》报道:彰德城(今河南省今安阳市沮上村)西北三十五里的东灰营村,正在发掘两座古墓,一为袁天罡墓,一为赵简王墓。袁天罡墓在东灰营村后岗岭的最高处,周遭长度大约五十九尺,墓『穴』的四壁,全部用青砖砌成,墓『穴』内有一个清水池子,水里面藏有锋利的钢锥。相传李家坡的李某是一个盗墓贼,伙同他人曾将坟墓掘开,从里面取出金冠金剑和其他金银器具二十余件。他们见到有一把利剑悬挂在墓『穴』顶部,有两个人手持利刃想把悬剑的绳子砍断,没想到落水而死。同伙将他们的尸体捞出来发现,尸体被水池里面的钢锥扎烂了。从此以后,尽管人人知道墓『穴』里面藏有珠宝,但是也没人敢去盗取了。

    袁天罡墓地处山岭的最高处,在这样的地势上建造一个深不可见底的水池,按照当时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条件,难度十分大,因此可信度就大大降低了。不过墓『穴』悬剑的说法,恐怕是墓主处于防盗的考虑,设计这样一个机关,对于冒险前来的盗贼加以惩戒。

    作秀装穷巧掩饰

    生活中,会下象棋的人都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就要舍弃次要的保护主要的,就像壁虎受到了攻击,自动断开尾巴逃生一样,丢尾巴总比丢掉『性』命强,这就是典型的舍车保帅。大自然给予了人类无穷的智慧,在墓葬的防盗措施上,人们也用了舍车保帅的策略。

    古人在建造墓『穴』的时候,挖造上下两层墓室。上面一层存放一些廉价的陪葬品。其实,这一层是为了『迷』『惑』盗墓者,真正贵重的陪葬品则放在下面一层。这样,一旦盗墓者进入,他就会专注于上面一层的陪葬品。尽管不值钱,顶多嘀咕一声“这个主儿真小气”,贼不走空,盗墓者没有白忙活一场,廉价就廉价吧,满足了盗窃心理,心满意足地离开。这样,下面的宝藏就得以保全。

    西周时期的一个地窖,就是采用了这种防盗方式。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这个地窖的时候,发现地窖里面是一些不值钱的陶器,已经被盗贼光顾过了。考古工作者清理地窖的时候,要比盗贼仔细地多,他们发现地窖底部的土不是生土,有人为夯实的痕迹。于是判定下面还有人为的建筑物,继续向下挖掘,果然挖出了第二层地窖,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原来,值钱的东西都在这里呢!

    地窖采用这种方式,那么墓葬同样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这个地窖给了考古学家一个崭新的思考,他们从此在挖掘墓葬的时候,清理完墓里面的东西了,还不算完,习惯『性』地要将地砖下的泥土翻一翻,看看有没有二层墓葬,以免遗漏。

第59章 黑暗中隐藏的杀机——反盗墓技术(4)() 
世间的坟墓无数,防盗措施也是一再更新,但再高明的防盗技术到最后也会被破解,于是墓主反其道而行之,大打亲情牌,发明了一种“温柔”的防盗手段,通过“哭穷”来打动盗墓贼的恻隐之心。

    但事实上,历代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谁都不甘心让自己死后成为一个寂寞之人。嘴上说不往墓『穴』里面放值钱的东西,实际上“一个也不会少”,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拙劣作法,并没有起到良好的防盗作用。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于世的皇帝。一次,他想在骊山之上建造一座『露』台。他询问主管设计建造的官员,这个『露』台要是建成的话,要花多少钱?工程负责人报告说大约需要一百金。汉文帝听罢说,耗资太大了。一百金,相当于十户中产阶级的家产。我现在在身为一国的皇帝,拥有全天下的财产,富有四海,为什么还要耗费钱财来满足一个人的私欲呢?于是下令停止修建『露』台。

    连房子都舍不得花费巨资兴建的汉文帝,怎么会对自己的陵墓建得过于豪华呢?这是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