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国家受到了侵害,那就要用带上珍贵宝物拜访的方式,用送国君挚爱的孩子作为人质的方式,用割献国家土地的方式,以求得其他诸侯的援兵。这些援兵号称有十万人马,实际上仅仅有几万人。派遣救兵的诸侯国的国君,都会叮嘱自己部来,大部队也会跟着解散逃跑,如今的世袭将领却不能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如果将领能够防止以上所说的这四种现象的出现,那么再高的山也能够翻越,再深的水也能够渡过,再坚固的敌阵也能够攻克下来。如果将领不能够防止以上所说的这四种现象的出现,那么要想取得胜利就如同丢失了划船的工具后去渡河,是不可能成功的。
人不喜欢死亡,却又讨厌活在这世上,只有严明的号令和健全的法制才能让士兵们义无反顾地前进。军队应事先设立好明确的奖赏,事后做好坚决的惩罚,这样军队出动时便能按计划进行,一行动就能获得成功。要让一百个人听从一个小卒长的指挥,让一千个人听从一个司马的指挥,让一万个人听从一个将军的指挥,通过少数人来统治大多数人,通过弱小的一方控制强大的一方。听我说说统治的方法吧:完全可以指挥整个军队的将士,只需杀死一个人就能不失刑罚的严明。这样一来,父亲便不敢袒护自己的儿子,儿子也不敢包庇自己的父亲,更何况普通的百姓呢?
当一个逃跑的人拿着剑冲进集市的时候,上万的人没有不躲开的,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很勇敢,而是因为集市中的上万人都比不过他。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是拼死和求生的缘故,二者是不相同的。倘若采用我说的方法,完全可以使整个军队的将士都像亡命徒一样,没人敢挡在他们前面,也没有人敢在他们后面追赶,因而他们能驰骋沙场,纵横天下。驰骋沙场、纵横天下的军队,便是能称王于天下、称霸于诸侯的军队。
率领十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齐桓公。率领七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吴起。率领三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孙武。如今各个诸侯国的将领率领的军队没有不到二十万人马的,却不能成就伟业,这是因为他们无法采取明智的措施,防止『奸』险邪恶之心的出现,赦免微小的过错,开辟养生的道路,杜绝奢靡的风气。只要采取了这些明智的措施,一个人就能取得胜利,那么十个人依靠这些便也能取得胜利;十个人能取得胜利,那么成百上千的人依靠这些也能取得胜利。所以说:修缮军队所需的武器,培养出军队的勇猛斗志,只要出发进军便会像凶猛的野禽捕捉猎物一样,就会像滔滔洪水从高耸的山涧倾泻下去一样。
如今国家受到了侵害,那就要用带上珍贵宝物拜访的方式,用送国君挚爱的孩子作为人质的方式,用割献国家土地的方式,以求得其他诸侯的援兵。这些援兵号称有十万人马,实际上仅仅有几万人。派遣救兵的诸侯国的国君,都会叮嘱自己部队的将领不要在其他诸侯国之前去作战。其实是不可能依靠他们这些救兵来帮助我们的军队打仗的。
从我们全国百姓的情况来看,倘若没有什伍制度,就不能够调动征用百姓当兵。组织起十万人马的军队,国君要让这些士兵都穿上国家的兵服,吃上国家的粮食。倘若战斗不能取得胜利,防守不能稳固,那么这就不是百姓的过错,而是因为朝廷没有建立好制度而导致的。其他诸侯国所派来的援兵,看上去好像飞驰的骏马,其实却是竖着鬃『毛』追逐的劣马,怎么能助长我们自己军队的气势呢?我们必须依靠天下所有能够利用的财富,我们必须仿效天下所有能够仿效的制度,军队的号令必须严格整顿,赏罚必须严明,使天下不务农的人没有饭吃,没有立下战功的人得不到爵位,使百姓争着耕作和加入军队打仗,于是国家便会无敌于天下。所以说:如果这样发号施令,便能够使全国百姓都信服自己。但凡有谁说他有战胜敌人的方法,不要轻易地相信他的大话,而要在实践作战的过程当中考查他。要想攻占其他诸侯国的土地,统治其他诸侯国的百姓,就要重用国家的贤才。如果不能重用他们而又想获得天下,那么到时必定会兵败将死,全军覆没。这样一来,即使是打了胜仗的国家也会变得越来越衰弱,获得了土地的国家也会变得越来越贫困,这都是源于国家制度的弊端。
战威第四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
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堙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王侯知此,所以三胜者毕矣。
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刑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一曰庙胜之论,二曰受命之论,三曰逾垠之论,四曰深沟高垒之论,五曰举陈加刑之论。此五者,先料敌而后动,是以击虚夺之也。
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夺者心之机也。令所以一众心也,不审所出则数变,数变则令虽出,众不信矣。出令之法,虽有小过无更,小疑无申。事所以待众力也,不审所动则数变,数变则事虽起,众不安也。动事之法,虽有小过无更,小难无戚。故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
古率民者,未有不能得其心而能得其力者也,未有不能得其力而能致其死者也。
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而后民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而后民以死易生。
故古率民者,必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其身焉。
民死其上如其亲,而后申之以制。古为战者,必本气以励志,励志以使四肢,四肢以使五兵。故志不励,则士不死节,士不死节,虽众不武。励士之道:民之所以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丧之礼,民之所以营也,不可不显也;田禄之实,饮食之粮,亲戚同乡,乡里相劝,死丧相救,丘墓相从,民之所以归,不可不速也。必因民之所生以制之,因其所营以显之,因其所归以固之。如此,故什伍如亲戚,阡陌如朋友,故止如堵墙,动如风雨,车不结轨,士不旋踵,此本战之道也。
地所以养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战所以守城也。故务耕者其民不饥,务守者其地不危,务战者其城不围。三者先王之本务也,而兵最急矣。故先王务尊于兵。尊于兵,其本有五:委积不多则事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士不强,备用不便则士[不]横,刑诛不必则士不畏。先王务此五者,故静能守其所有,动能成其所欲。夫以居攻出,则居欲重,陈欲坚,发欲毕,斗欲齐。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故患无所救。故曰: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政养劳,不祷祠而得福。故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矣。
夫勤劳之师,将必从己先。故暑不立盖,寒不重裘,有登降之险,将必下步。
军井通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食,军垒成而后舍,饥饱、劳逸、寒暑必身度之。如此,则师虽久不老,虽老不弊。故军无损卒,将无惰志。
译文战争,有时依靠谋略取得胜利,有时依靠军事威力取得胜利,有时依靠作战取得胜利。正确地分析、判断敌人的情况,想方设法使敌军的士气变得低落,军心变得涣散,虽然军队的样子完整但却不能用来打仗,这就是依靠谋略取得胜利。法制的健全,赏罚的严明,武器的准备,都能使士兵拥有勇猛作战的斗志,这便是依靠军事威力取得胜利。攻破敌军杀死对方的将帅,登上敌方的城墙发『射』弩机,击垮敌方攻占对方的土地,胜利而归,这就是依靠作战取得胜利。国君要是懂得这些道理,便能掌握这三种取得胜利的方法。
将领因有军队方能打仗,军队因有士气方能作战。一旦士气旺盛便能作战,而一旦士气低落士兵便会落荒而逃。厮杀还没有开始、敌我两军还没有接触时,便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而后民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而后民以死易生。
故古率民者,必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其身焉。
民死其上如其亲,而后申之以制。古为战者,必本气以励志,励志以使四肢,四肢以使五兵。故志不励,则士不死节,士不死节,虽众不武。励士之道:民之所以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丧之礼,民之所以营也,不可不显也;田禄之实,饮食之粮,亲戚同乡,乡里相劝,死丧相救,丘墓相从,民之所以归,不可不速也。必因民之所生以制之,因其所营以显之,因其所归以固之。如此,故什伍如亲戚,阡陌如朋友,故止如堵墙,动如风雨,车不结轨,士不旋踵,此本战之道也。
地所以养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战所以守城也。故务耕者其民不饥,务守者其地不危,务战者其城不围。三者先王之本务也,而兵最急矣。故先王务尊于兵。尊于兵,其本有五:委积不多则事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士不强,备用不便则士[不]横,刑诛不必则士不畏。先王务此五者,故静能守其所有,动能成其所欲。夫以居攻出,则居欲重,陈欲坚,发欲毕,斗欲齐。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故患无所救。故曰: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政养劳,不祷祠而得福。故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矣。
夫勤劳之师,将必从己先。故暑不立盖,寒不重裘,有登降之险,将必下步。
军井通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食,军垒成而后舍,饥饱、劳逸、寒暑必身度之。如此,则师虽久不老,虽老不弊。故军无损卒,将无惰志。
第79章 附录二《尉缭子》 (4)()
译文战争,有时依靠谋略取得胜利,有时依靠军事威力取得胜利,有时依靠作战取得胜利。正确地分析、判断敌人的情况,想方设法使敌军的士气变得低落,军心变得涣散,虽然军队的样子完整但却不能用来打仗,这就是依靠谋略取得胜利。法制的健全,赏罚的严明,武器的准备,都能使士兵拥有勇猛作战的斗志,这便是依靠军事威力取得胜利。攻破敌军杀死对方的将帅,登上敌方的城墙发『射』弩机,击垮敌方攻占对方的土地,胜利而归,这就是依靠作战取得胜利。国君要是懂得这些道理,便能掌握这三种取得胜利的方法。
将领因有军队方能打仗,军队因有士气方能作战。一旦士气旺盛便能作战,而一旦士气低落士兵便会落荒而逃。厮杀还没有开始、敌我两军还没有接触时,便可以通过五个方面形成自己作战的优势:一是正确的朝廷决策,二是挑选、任用优
秀的将领,三是迅速有效率的军事行动,四是坚固的防守,五是打仗之前的充分准备。这五方面都要求先分析判断敌军的情况,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是用以实击虚的办法取得对敌作战的优势。
善于带兵打仗的人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而不让敌人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要靠将领机智的思维。下达命令为的是统一整个军队的思想,倘若不谨慎地发布命令,命令就会经常变更,经常变更的命令即使下达了,军队的人也不会相信它。下达命令的原则是:纵使有些微小的不足也不要随意修改,纵使有些微小的疑问也不要重申。打仗必须依靠整个军队的力量来取胜,如果不谨慎地采取行动,行动就会经常变化,经常变化的行动即使实施了,军队的人也不会安心。采取行动的原则是:纵使有微小的不足也不要随意修改,纵使有微小的困难也不要随便忧愁。因此,上级不能有疑『惑』不清的号令,这样整个军队就不会不知如何是好;行动也不能有犹豫不决的情况,这样整个军队的人就不会三心二意。
古代统治百姓的君王,没有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而让百姓为他效力的,也没有不能得到百姓的效力而让他们为自己拼命的。因此,国家必须有崇礼守信相互关爱的道义,然后百姓才能摆脱饥饿得以温饱;国家必须有孝顺慈爱廉洁知耻的习俗,然后百姓才能远离危亡得以生存。因此,古代统治百姓的国君,必须先用礼节信用教化百姓,然后再赏予他们官爵俸禄;先通过廉耻道德教化百姓,然后运用刑罚督促他们;先通过仁爱之心与他们亲近,然后通过法律约束他们。
当百姓失去一国之君就好比失去自己亲人的时候,才能贯彻统治政策。古时候,指挥战争的将领必须用自己绝佳的精神状态激励手下的士兵,用自己高昂的斗志运动四肢,用灵活的四肢运用武器。因此,斗志不加激励,士兵们便不会为国家献身,士兵不为国家献身,军队的人马再多也没有战斗力。激励士兵斗志的办法是:百姓赖以生存的事,不能不给予充分重视;官职的等级,死丧的抚恤,是民众所追求的,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实惠的田地俸禄,提供饮食的粮物,同乡亲戚的来往,乡亲邻居的共勉,要紧关头的互助,牺牲将士的安葬,这些都是能使百姓归心的事,不能不及时处理。必须对百姓的生活需求给予制度保证,重视百姓的生活追求,安排好百姓所关心的事情。这样一来,同什同伍的士兵之间便会像亲戚那样亲近,耕种土地的农民之间就会像朋友那样友好;部队驻守时就会像铜墙铁壁一样稳固,行动时就会像暴风雨一般来势汹汹,战车依次前进,士兵们从不后退,这便是作战的方法。
土地用于养活百姓,城池用于守卫土地,战争用于守卫城池。因此,重视农业生秀的将领,三是迅速有效率的军事行动,四是坚固的防守,五是打仗之前的充分准备。这五方面都要求先分析判断敌军的情况,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是用以实击虚的办法取得对敌作战的优势。
善于带兵打仗的人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而不让敌人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要靠将领机智的思维。下达命令为的是统一整个军队的思想,倘若不谨慎地发布命令,命令就会经常变更,经常变更的命令即使下达了,军队的人也不会相信它。下达命令的原则是:纵使有些微小的不足也不要随意修改,纵使有些微小的疑问也不要重申。打仗必须依靠整个军队的力量来取胜,如果不谨慎地采取行动,行动就会经常变化,经常变化的行动即使实施了,军队的人也不会安心。采取行动的原则是:纵使有微小的不足也不要随意修改,纵使有微小的困难也不要随便忧愁。因此,上级不能有疑『惑』不清的号令,这样整个军队就不会不知如何是好;行动也不能有犹豫不决的情况,这样整个军队的人就不会三心二意。
古代统治百姓的君王,没有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而让百姓为他效力的,也没有不能得到百姓的效力而让他们为自己拼命的。因此,国家必须有崇礼守信相互关爱的道义,然后百姓才能摆脱饥饿得以温饱;国家必须有孝顺慈爱廉洁知耻的习俗,然后百姓才能远离危亡得以生存。因此,古代统治百姓的国君,必须先用礼节信用教化百姓,然后再赏予他们官爵俸禄;先通过廉耻道德教化百姓,然后运用刑罚督促他们;先通过仁爱之心与他们亲近,然后通过法律约束他们。
当百姓失去一国之君就好比失去自己亲人的时候,才能贯彻统治政策。古时候,指挥战争的将领必须用自己绝佳的精神状态激励手下的士兵,用自己高昂的斗志运动四肢,用灵活的四肢运用武器。因此,斗志不加激励,士兵们便不会为国家献身,士兵不为国家献身,军队的人马再多也没有战斗力。激励士兵斗志的办法是:百姓赖以生存的事,不能不给予充分重视;官职的等级,死丧的抚恤,是民众所追求的,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实惠的田地俸禄,提供饮食的粮物,同乡亲戚的来往,乡亲邻居的共勉,要紧关头的互助,牺牲将士的安葬,这些都是能使百姓归心的事,不能不及时处理。必须对百姓的生活需求给予制度保证,重视百姓的生活追求,安排好百姓所关心的事情。这样一来,同什同伍的士兵之间便会像亲戚那样亲近,耕种土地的农民之间就会像朋友那样友好;部队驻守时就会像铜墙铁壁一样稳固,行动时就会像暴风雨一般来势汹汹,战车依次前进,士兵们从不后退,这便是作战的方法。
土地用于养活百姓,城池用于守卫土地,战争用于守卫城池。因此,重视农业生产的地方,百姓就不会饥饿;重视城池守卫的地方,土地就不会有危险;重视战争的地方,城池就不会被包围。这三者是古时候的君王所重视的根本大事,其中,军事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古时候的君王尤其重视军事。重视军事有五个根本问题:军队储备不够充分,军事行动就不能进行;军中的奖赏俸禄不够优厚,从而百姓就得不到鼓励;军中的士兵没有经过严格的挑选,军队就无法加强;武器装备不够精良,士兵便不能驰骋沙场;军中的纪律不够严明,士兵便不会听从指挥。古时候的君王重视了这五个根本问题,因此在防卫的时候就能坚守住现有的一切,在行动的时候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防守转为进攻的时候,防守要小心慎重,阵地要坚固,发起进攻的时候要迅速投入优势兵力,战斗的时候全军要齐心协力。
能够称王于天下的国家,百姓生活富裕;能够称霸于天下的国家,军士也很富裕;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国家,官吏却很富裕;濒临灭亡的国家,也只有君王的仓库充足。也就是说,倘若统治者过于富裕而底层的百姓却十分贫困,那么国家的祸患便是无法挽救的。所以选用贤能之士,不需要选择良辰吉日也可以顺利进行;执行严明的法令制度,不需要占卜吉凶事情也会圆满完成;尊敬立下军功和为国效力的人,不需要祷告神祠也会得福。因此,天时气候的优越不如地理条件的有利,地理条件的有利不如人心的和睦。圣明的人所珍视的,只是人的作用而已。
勤勉而耐劳的军队中,将领必须身先士卒。因此,天气炎热时不要躲在雨伞下面,天气寒冷时不要穿上皮衣,遇到有上坡或下坡的险路时,将领要与士兵一起步行,水井挖好后,必须等军队的人都喝上水后自己才能喝,饭做熟后必须等军队的人都吃上饭后自己才能吃,军队的人都有住处后自己才能休息,饥饿温饱、劳苦安逸、寒冬暑夏都必须同士兵共同身受。这样一来,即使军队持续作战也不会觉得疲惫,即使疲惫了也不会失去士气。所以,部队没有无缘无故失去兵力,将领也没有偷懒之心。
兵权第五兵以静固,以专胜。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夫力弱,故进退不豪,纵敌不禽。
将吏士卒,动静如身。心疑必背,是故计决而不动,动决而不禁。异口虚言,将无修容,卒无尝试,发动必蚤,亩凌而兵毋与战矣。将帅者,心也。群下,支节也。
其心动以诚,则支节必力;其心动以疑,则支节必背。夫将不心制,[群]下不节动,虽胜为幸。
产的地方,百姓就不会饥饿;重视城池守卫的地方,土地就不会有危险;重视战争的地方,城池就不会被包围。这三者是古时候的君王所重视的根本大事,其中,军事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古时候的君王尤其重视军事。重视军事有五个根本问题:军队储备不够充分,军事行动就不能进行;军中的奖赏俸禄不够优厚,从而百姓就得不到鼓励;军中的士兵没有经过严格的挑选,军队就无法加强;武器装备不够精良,士兵便不能驰骋沙场;军中的纪律不够严明,士兵便不会听从指挥。古时候的君王重视了这五个根本问题,因此在防卫的时候就能坚守住现有的一切,在行动的时候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防守转为进攻的时候,防守要小心慎重,阵地要坚固,发起进攻的时候要迅速投入优势兵力,战斗的时候全军要齐心协力。
能够称王于天下的国家,百姓生活富裕;能够称霸于天下的国家,军士也很富裕;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国家,官吏却很富裕;濒临灭亡的国家,也只有君王的仓库充足。也就是说,倘若统治者过于富裕而底层的百姓却十分贫困,那么国家的祸患便是无法挽救的。所以选用贤能之士,不需要选择良辰吉日也可以顺利进行;执行严明的法令制度,不需要占卜吉凶事情也会圆满完成;尊敬立下军功和为国效力的人,不需要祷告神祠也会得福。因此,天时气候的优越不如地理条件的有利,地理条件的有利不如人心的和睦。圣明的人所珍视的,只是人的作用而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