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河圭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丑年(前6800)为河圭元年。

    河圭终生未婚,她把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她为大伏羲氏族的发展和壮大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直到九十多岁还在忘我的工作。

    在河圭晚年,栗陆氏族中先后有多名青年男女巴结她,想要成为帝位继承人,但都被她一一回绝了。他认为:一国之君应该是有德者居之。栗陆氏的后代爱慕虚荣,奸猾有余,贤德不足,没有一人具备帝王的才能。因此,他一直没有确定帝位继承人,只是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帝位传给伏羲氏的年轻女才子圭嬜(xin)。

    河圭在位执政虚记七十年,卒于河圭六十九年(己酉,前6732),享年97岁。

    河圭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河圭。

    栗陆氏历三任帝,前后共执政一百二十四年。

    河圭在位年表

    前6800(辛丑)元年

    前6799(壬寅)二年

    前6798(癸卯)三年

    前6797(甲辰)四年

    前6796(乙巳)五年

    前6795(丙午)六年

    前6794(丁未)七年

    前6793(戊申)八年

    前6792(己酉)九年

    前6791(庚戌)十年

    前6790(辛亥)十一年

    前6789(壬子)十二年

    前6788(癸丑)十三年

    前6787(甲寅)十四年

    前6786(乙卯)十五年

    前6785(丙辰)十六年

    前6784(丁巳)十七年

    前6783(戊午)十八年

    前6782(己未)十九年

    前6781(庚申)二十年

    前6780(辛酉)二十一年

    前6779(壬戌)二十二年

    前6778(癸亥)二十三年

    前6777(甲子)二十四年

    前6776(乙丑)二十五年

    前6775(丙寅)二十六年

    前6774(丁卯)二十七年

    前6773(戊辰)二十八年

    前6772(己巳)二十九年

    前6771(庚午)三十年

    前6770(辛未)三十一年

    前6769(壬申)三十二年

    前6768(癸酉)三十三年

    前6767(甲戌)三十四年

    前6766(乙亥)三十五年

    前6765(丙子)三十六年

    前6764(丁丑)三十七年

    前6763(戊寅)三十八年

    前6762(己卯)三十九年

    前6761(庚辰)四十年

    前6760(辛巳)四十一年

    前6759(壬午)四十二年

    前6758(癸未)四十三年

    前6757(甲申)四十四年

    前675(乙酉)四十五年

    前6755(丙戌)四十六年

    前6754(丁亥)四十七年

    前6753(戊子)四十八年

    前6752(己丑)四十九年

    前6751(庚寅)五十年

    前6750(辛卯)五十一年

    前6749(壬辰)五十二年

    前6748(癸巳)五十三年

    前6747(甲午)五十四年

    前6746(乙未)五十五年

    前6745(丙申)五十六年

    前6744(丁酉)五十七年

    前6743(戊戌)五十八年

    前6742(己亥)五十九年

    前6741(庚子)六十年

    前6740(辛丑)六十一年

    前6739(壬寅)六十二年

    前6738(癸卯)六十三年

    前6737(甲辰)六十四年

    前6736(乙巳)六十五年

    前6735(丙午)六十六年

    前6734(丁未)六十七年

    前6733(戊申)六十八年

    前6732(己酉)六十九年

第38章 圭嬜(伏羲氏14)() 
在位起讫:公元前6732前6666年。

    生卒年:公元前6748前6666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圭嬜元年(庚戌,前6731)。

    圭嬜,女,姓风,名圭嬜(xin),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二十九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四任帝。

    圭嬜于河圭五十三年(癸巳,前6748)出生在伏羲氏的活动中心密城。她是纯血缘伏羲氏嫡系传人,幼年便以德才兼备而广受族人称道。伏羲女娲氏政权二十八任帝河圭执政的晚年,听说伏羲氏部落出了位德才兼备的女子,便宣召她到帝都进行考察,发现她果然是名不虚传,心中甚喜,亲自为她赐名圭嬜,并把她留在身边,让她辅佐朝政。

    圭嬜十五岁时入朝辅政,勤勤恳恳地工作了两年。在她十七岁的时候,九旬高龄的帝河圭突染重病,临终前留下遗言,她死后由圭嬜继承帝位。

    公元前6732年,帝河圭去世,圭嬜正式即帝位。

    圭嬜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庚戌年(前6731)为圭嬜元年。

    圭嬜没有辜负帝河圭的希望,在她执政期间依然保持着勤恳务实的优良传统,使大伏羲氏族这列远古时代的火车在历史的轨道上稳步前进着。她在晚年时也效法先帝河圭,没有在本氏族中挑选接班人,而是重用颇有治国才能的骊连氏大酋长泰望,并且亲自向上天和大伏羲氏族臣民举荐泰望为帝位继承人。

    圭嬜在位执政虚记六十七年,卒于圭嬜六十六年(乙卯,前6666),享年八十三岁。

    圭嬜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圭嬜。

    圭嬜在位年表

    前6731(庚戌)元年

    前6730(辛亥)二年

    前6729(壬子)三年

    前6728(癸丑)四年

    前6727(甲寅)五年

    前6726(乙卯)六年

    前6725(丙辰)七年

    前6724(丁巳)八年

    前6723(戊午)九年

    前6722(己未)十年

    前6721(庚申)十一年

    前6720(辛酉)十二年

    前6719(壬戌)十三年

    前6718(癸亥)十四年

    前6717(甲子)十五年

    前6716(乙丑)十六年

    前6715(丙寅)十七年

    前6714(丁卯)十八年

    前6713(戊辰)十九年

    前6712(己巳)二十年

    前6711(庚午)二十一年

    前6710(辛未)二十二年

    前6709(壬申)二十三年

    前6708(癸酉)二十四年

    前6707(甲戌)二十五年

    前6706(乙亥)二十六年

    前6705(丙子)二十七年

    前6704(丁丑)二十八年

    前6703(戊寅)二十九年

    前6702(己卯)三十年

    前6701(庚辰)三十一年

    前6700(辛巳)三十二年

    前6699(壬午)三十三年

    前6698(癸未)三十四年

    前6697(甲申)三十五年

    前6696(乙酉)三十六年

    前6695(丙戌)三十七年

    前6694(丁亥)三十八年

    前6693(戊子)三十九年

    前6692(己丑)四十年

    前6691(庚寅)四十一年

    前6690(辛卯)四十二年

    前6689(壬辰)四十三年

    前6688(癸巳)四十四年

    前6687(甲午)四十五年

    前6686(乙未)四十六年

    前6685(丙申)四十七年

    前6684(丁酉)四十八年

    前6683(戊戌)四十九年

    前6682(己亥)五十年

    前6681(庚子)五十一年

    前6680(辛丑)五十二年

    前6679(壬寅)五十三年

    前6678(癸卯)五十四年

    前6677(甲辰)五十五年

    前6676(乙巳)五十六年

    前6675(丙午)五十七年

    前6674(丁未)五十八年

    前6673(戊申)五十九年

    前6672(己酉)六十年

    前6671(庚戌)六十一年

    前6670(辛亥)六十二年

    前6669(壬子)六十三年

    前6668(癸丑)六十四年

    前6667(甲寅)六十五年

    前6666(乙卯)六十六年

第39章 泰望(骊连氏1)() 
在位起讫:公元前6666前6631年。

    生卒年:公元前6695前6631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泰望元年(丙辰,前6665)。

    泰望,女,姓风,名泰望,号骊连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首任帝。

    泰望于圭嬜三十七年(丙戌,前6695)出生在骊山。骊山是大伏羲氏族骊连氏部落的发祥地,其地望大约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一带,部落活动的中心地约在今骊山镇一带。骊连氏也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重要支脉,原姓风,伏羲女娲政权初期始称骊连氏,其后代一直延续到氏族联盟时代结束。氏族联盟解体后,骊连氏形成了多个分支,一部分改姓骊,(或作郦),一部分改姓连。所以,骊、连两姓的共同祖先就是骊连氏。他们的先祖最少有九千年的历史。

    泰望原是骊连氏的一名普通女人,因其能文善武,才能出众,被骊连氏部落推选为大酋长。后来她的才能得到了伏羲女娲政权二十九任帝圭嬜的欣赏,便把她召入朝中辅佐朝政。

    不久,又确定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666年,帝圭嬜病死后,泰望正式即位称帝。

    泰望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丙辰年(前6665)为泰望元年。

    泰望执政期间,大伏羲氏族的统治区域逐渐向外扩张,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氏族内部秩序良好,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泰望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泰望三十五年(庚寅,前6631),终年六十五岁。

    泰望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泰望。

    泰望在位年表

    前6665(丙辰)元年

    前6664(丁巳)二年

    前6663(戊午)三年

    前6662(己未)四年

    前6661(庚申)五年

    前6660(辛酉)六年

    前6659(壬戌)七年

    前6658(癸亥)八年

    前6657(甲子)九年

    前6656(乙丑)十年

    前6655(丙寅)十一年

    前6654(丁卯)十二年

    前6653(戊辰)十三年

    前6652(己巳)十四年

    前6651(庚午)十五年

    前6650(辛未)十六年

    前6649(壬申)十七年

    前6648(癸酉)十八年

    前6647(甲戌)十九年

    前6646(乙亥)二十年

    前6645(丙子)二十一年

    前6644(丁丑)二十二年

    前6643(戊寅)二十三年

    前6642(己卯)二十四年

    前6641(庚辰)二十五年

    前6640(辛巳)二十六年

    前6639(壬午)二十七年

    前6638(癸未)二十八年

    前6637(甲申)二十九年

    前6636(乙酉)三十年

    前6635(丙戌)三十一年

    前6634(丁亥)三十二年

    前6633(戊子)三十三年

    前6632(己丑)三十四年

    前6631(庚寅)三十五年

第40章 施公(骊连氏2)() 
在位起讫:公元前6631前6598年。

    生卒年:公元前6667前6698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施公元年(丙辰,前6630)。

    施公,男,姓风,名施公,号骊连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一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二任帝。

    施公于圭嬜六十五年(甲寅,前6667)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他是骊连氏首任帝泰望的外甥,从小聪明好学,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他的少年时代是在骊山度过的,因其心地善良,勇于吃苦耐劳,有超常的智慧和领导的才能,他被姨母骊连氏首任帝泰望看中,召他入帝都辅佐朝政,后来又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631年,骊连氏首任帝泰望去世,施公即位称帝。

    施公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卯年(前6630)为施公元年。

    因史料缺失,施公执政的事迹暂无。

    施公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施公三十三年(癸亥,前6598),享年七十岁。

    施公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施公。

    施公在位年表

    前6630(辛卯)元年

    前6629(壬辰)二年

    前6628(癸巳)三年

    前6627(甲午)四年

    前6626(乙未)五年

    前6625(丙申)六年

    前6624(丁酉)七年

    前6623(戊戌)八年

    前6622(己亥)九年

    前6621(庚子)十年

    前6620(辛丑)十一年

    前6619(壬寅)十二年

    前6618(癸卯)十三年

    前6617(甲辰)十四年

    前6616(乙巳)十五年

    前6615(丙午)十六年

    前6614(丁未)十七年

    前6613(戊申)十八年

    前6612(己酉)十九年

    前6611(庚戌)二十年

    前6610(辛亥)二十一年

    前6609(壬子)二十二年

    前6608(癸丑)二十三年

    前6607(甲寅)二十四年

    前6606(乙卯)二十五年

    前6605(丙辰)二十六年

    前6604(丁巳)二十七年

    前3603(戊午)二十八年

    前6602(己未)二十九年

    前6601(庚申)三十年

    前6600(辛酉)三十一年

    前6599(壬戌)三十二年

    前6598(癸亥)三十三年

第41章 团良(骊连氏3)() 
在位起讫:公元前6598前6554年。

    生卒年:公元前6625前6554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团良元年(甲子,前6597)。

    团良,男,姓风,名团良,号骊连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三任帝。

    团良于施公六年(丙申,前6625)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骊连氏首任帝泰望是他的祖母,二任帝施公是他的舅舅。团良从小就很有野心,立志像舅舅一样,做一个掌管天下的国君。因此,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处世从不占尖取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赢得了族人的好评。二任帝施公听说后,便有意要培养他为接班人。但是,这件事却遭到了一些女性氏族首领的反对。她们认为,从古至今都是女人掌管天下,男人称帝必须得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团良只是个普通的青年,并无特殊的才能,根本没有资格称帝。帝施公却不赞成这种观点,他认为,社会在发展,旧的规矩也不能一成不变,女人能掌管天下,男人也照样能掌管天下,他列举了多位男人治理天下的事实,有力的批驳了重女轻男的错误观念,依然坚持立团良为帝位继承人。那些女性的大酋长虽然不服,却也无可奈何。

    公元前6598年,骊连氏二任帝施公去世后,团良正式继承了帝位。

    团良没有辜负前辈的期望,在他执政的四十几年时间里,大伏羲氏族一直健康发展,繁荣昌盛,国家富强,人民康乐。

    团良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团良四十四年(丁未,前6554),享年七十二岁。

    团良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团良。

    团良在位年表

    前6597(甲子)元年

    前6596(乙丑)二年

    前6595(丙寅)三年

    前6594(丁卯)四年

    前6593(戊辰)五年

    前6592(己巳)六年

    前6591(庚午)七年

    前6590(辛未)八年

    前6589(壬申)九年

    前6588(癸酉)十年

    前6587(甲戌)十一年

    前6586(乙亥)十二年

    前6585(丙子)十三年

    前6584(丁丑)十四年

    前6583(戊寅)十五年

    前6582(己卯)十六年

    前6581(庚辰)十七年

    前6580(辛巳)十八年

    前6579(壬午)十九年

    前6578(癸未)二十年

    前6577(甲申)二十一年

    前6576(乙酉)二十二年

    前6575(丙戌)二十三年

    前6574(丁亥)二十四年

    前6573(戊子)二十五年

    前6572(己丑)二十六年

    前6571(庚寅)二十七年

    前6570(辛卯)二十八年

    前6569(壬辰)二十九年

    前6568(癸巳)三十年

    前6567(甲午)三十一年

    前6566(乙未)三十二年

    前6565(丙申)三十三年

    前6564(丁酉)三十四年

    前6563(戊戌)三十五年

    前6562(己亥)三十六年

    前6561(庚子)三十七年

    前6560(辛丑)三十八年

    前6559(壬寅)三十九年

    前6558(癸卯)四十年

    前6557(甲辰)四十一年

    前6556(乙巳)四十二年

    前6555(丙午)四十三年

    前6554(丁未)四十四年

第42章 冠象(骊连氏4)() 
在位起讫:公元前6554前6515年。

    生卒年:公元前6585前6515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冠象元年(戊申,前6553)。

    冠象,男,姓风,名冠象,号骊连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三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四任帝。

    冠象于团良十三年(丙子,前6585)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骊连氏二任帝施公是他的祖父,三任帝团良是他的舅父。冠象天生神力,九岁时就独自上山打猎,猎获了一头凶猛的野猪。他与族人比赛摔跤,数百名成年人中,竟无一人能将他摔倒。后来三个人同时上,才勉强与他打了个平手。少年时代他便成了远近闻名的英雄,他到临近部落去走婚,姑娘们都争着投向他的怀抱,吓得他不敢留宿,一个人独自跑回本部落。此后再也不敢轻易去参加走婚了。

    团良三十五年(戊戌,前6563),西戎部落入侵大伏羲氏族的西部边境。帝团良听说冠象足智多谋勇猛无敌,便命令他为首领,在全族中挑选五百名勇士,前去征讨。冠象果然英勇善战,不到半年便击败了入侵的西戎人,收复了边境领地。冠象因其功勋卓着,被帝团良任命为辅政大臣,后来又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554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三十二任帝团良病死于象城,冠象即位称帝。

    冠象称帝后,依然立都于象城,以戊申年(前6553)为冠象元年。

    大伏羲氏族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各部落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之间时常因经济利益产生纠纷,有时甚至发生械斗。冠象执政后,十分重视各部落之间的团结,并且经常深入各部落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矛盾激化。

    冠象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冠象三十九年(丙戌,前6515),享年七十岁。他死后,传位给外甥团伏。

    冠象去世后,伏羲女娲政权三十四任帝团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埋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冠象。

    冠象在位年表

    前6553(戊申)元年

    前6552(己酉)二年

    前6551(庚戌)三年

    前6550(辛亥)四年

    前6549(壬子)五年

    前6548(癸丑)六年

    前6547(甲寅)七年

    前6546(乙卯)八年

    前6545(丙辰)九年

    前6544(丁巳)十年

    前6543(戊午)十一年

    前6542(己未)十二年

    前6541(庚申)十三年

    前6540(辛酉)十四年

    前6539(壬戌)十五年

    前6538(癸亥)十六年

    前6537(甲子)十七年

    前6536(乙丑)十八年

    前6535(丙寅)十九年

    前6534(丁卯)二十年

    前6533(戊辰)二十一年

    前6532(己巳)二十二年

    前6531(庚午)二十三年

    前6530(辛未)二十四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