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商闲臣-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瑞清愈发醒神,开始专注地听着林沐白的话。
林沐白瞧瑞清终于清醒了些,于是继续说了下去:“驿站的掌柜说他也是因为灾荒,迫不得已背井离乡,于是也很心痛扬州的百姓,所以才帮的我们对吧。”
“是的。”
“恐怕他背井离乡是真,有心帮我们却是假意。”
瑞清突然满是疑虑,不知为何林沐白要这么说:“啊?怎么说?”
“正是因为他早年因为官府没及时发放赈灾粮,他才会不得已的要去逃荒,所以他应该更痛恨官府,痛恨朝廷才是。这也不正是他为何加入帮会的最大的可能之一吗?”
明显,林沐白这些话还不足以使瑞清被说服,瑞清很快反驳:“但这些都是你的猜想而已,你也没办法证明这些猜想呀?总不能因为猜想去浪费时间吧。”
“我就知道你不信。当然不仅是这些片面之词。”
瑞清已经准备好洗耳恭听了。
林沐白问道:“你还记得,驿站掌柜身份被我们揭穿的时候,他便从一个爱财奴的形象,很快便转换成一个友好热情的老店家形象,我几乎就要被他完全收服了。”
林沐白不得不提,这位老汉毕竟是身处江湖多年的老手,不仅反应迅捷,就要演技都是一流的。
但终究还是败在了自己的眼神上面。
一个人纵使外貌、言语和表情都可以伪装,却都无法逃过眼睛,眼睛是心灵的写照,是他真实的反应。
林沐白的表情骤然变得严肃,像是在审视记忆中的掌柜似的,沉着的分析着:“就在最后一次,驿站掌柜端着盆水送来时,转身离开前看你的眼神,流露出了恶意。”
瑞清开始细细回想,当时自己接过掌柜手中的水盆时,确实也觉得掌柜的眼神有点的人不对。
但因为自己也已经很累了,所以并没有在意。
现下想来,原来那个时候连这种细节,林沐白都看在了眼里。
“白三刀为人义薄云天,从不背信弃义,底下人又怎会……”
“像你这样的皇室子弟,没有体会过多少人间疾苦,又怎么能感受到他当年究竟遭了多少的罪。”
第161章胸有成竹()
第161章胸有成竹
虽说命苦不能怨朝廷。
命中痛恨的无非就是,当初口口声声说要与民同在的朝廷,关键时候又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无视个别与整体利益冲突的部分群体。
所以那些黑暗角落里的声音都不曾被人听见。
那种绝望到完全失望,导致他们会怨恨,会憎恶,又有什么奇怪的。
瑞清也只能认同林沐白的说法,但没法体会林沐白所说的要义。
瑞清问道:“那你有什么好方法了吗?”
“没有好办法我自然是不会安稳入睡的。”林沐白胸有成竹地说道。
“那你怎么不早告诉我。”瑞清埋怨道。
毕竟林沐白这明显就是很早便看出了问题,也早就把计策都想好了,但偏偏要到现在才说,分明就是要让他着急。
“我不是怕影响到芸芸睡觉吗?”
瑞清看向了床的位置。
“况且…”林沐白抬头看着门,“我担心隔墙有耳。不过现在不必担心了。”
“嗯。快说于我听。”
林沐白将放于衣服暗袋的地图拿出,摊开在桌面上。
“其实明日我们还是照常出发。只是,出发之后你需要挑选出两批精兵,让他们先行我们一步。”
见到林沐白停了下来,瑞清催促道:“继续继续。”
“别急。第一批,让他们乔装成走投无路,准备南下逃荒的难民,让他们加快脚程先去要道口。我们都知道,这样他们必然会被那伙山匪拦住去路,这时候就要让这几个精兵,假装不小心透露我们要从大道去往扬州的消息。”
林沐白说着手指指向地图上的一条小路:“官粮足够他们山寨吃上个把月的了,所以他们绝对不会放弃拦截我们的机会。所以,他们必定会从这条捷径抄过去大道,在某处设下埋伏,等待我们上钩。”
瑞清虽然觉得林沐白的法子确实不错,但是仍感觉哪里有何不妥:“那样我们的时间足够吗?万一他们意识到不对劲,又从捷径反了回来怎么办?”
“这便是我要你挑选第二批人马的原因了。”
林沐白笑着看了看瑞清,继续说道:“第二批人马,也要行至大道口放消息。”
“放消息?”瑞清忽然灵机一闪,“你是说要安排他们有意无意的散布,我们要从大道去往扬州的消息?”
“正是。”林沐白感到很是欣慰,瑞清终于自己悟出了一次。”
“如此一来,当那伙山匪赶往大道时,就会听到沿途的百姓也说起,朝廷将赈灾粮运往扬州赈灾的队伍,要从大道经过的消息。便会确信的一直在大道等候,等到他们发现事情有所不对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我们的人马也已经走出了几十里外。”
瑞清真的以为这是一个妙策,不仅考虑的周祥,而且林沐白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想到这样的计策。
真的让人看不出来他是一个懂得谋略之人,不禁感慨,还好认他做了师傅。否则这样的人才流落他人手里,真的是可惜至极。
当晚,商量完后,两人又继续休息了。
虽说,瑞清昨晚和林沐白商量的很是周全,很满意,但真到了这个时候,自己又控制不住的感到很是紧张不安。
看着林沐白悠闲地与王芸嬉笑着,瑞清觉得自己更加抑郁了。
晌午时刻,队伍行至队伍已行至距离大道口,不过事多里路的地段。
“暂时停在此处,让大伙整装休息一下。”瑞清对着后面的人说道。
于是乎,士兵不断往后面传话:“整顿休息一下!”
该来回报的两批人马都没回来,瑞清此时已经急得不行了。
“不会出什么差错了吧?”瑞清一脸担心地问着身旁的林沐白。
林沐白则看着前路,面带笑意,一脸平静地说着:“差不多他们就要回来了。”
就在这时,一个派去看路的小兵跑了回来:“报!”
“什么事?”瑞清紧张着等待着小兵带回来的消息。
“前面出发的两批人马回来了。”
瑞清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只见第二批人马率先到达:“大人。”
“怎么样?7事情办妥了?”
其中一人回答道:“回大人,都已办妥。沿途的茶摊,行人都听到了我们讨论赈灾粮大队要路径大道的消息。”
“好好,辛苦了,去休息吧。”
“谢大人。”说完,几名士兵便下去了。
第一批人马紧接着也来到了:“大人。”
“怎样?”瑞清很是不安;“你们可否有见到山匪?”
“回大人,见到了。”
“继续说下去。”
“我们被拦住了去路,便说了是往南逃荒的灾民,因为听说赶往扬州赈灾的粮队正要从大道去往扬州,心想着要抄捷径赶到队伍到达前,在扬州城门口,将队伍拦住讨口吃的。小的见他们听闻这个消息后脸上很是诧异,叫我们身上没粮食也没钱财便放我们走了。”
“后来我们还特意,观察了他们的动态,果真如大人所说的,他们便带着一行人抄一条小路走了。我们等了很久,都没见他们返回来。”
瑞清听完很是高兴,紧张的情绪终于消散了去,连连说着:“辛苦了辛苦了,快去休息吧。”
一旁的林沐白似乎早就料到事情的结果,看到瑞清终于展开笑颜取笑道:“瞧把你紧张的。”
“师傅您可真是神机妙算啊!你为什么这么肯定他们一定会按你说的来呢?”
“因为人本性如此,饿急了,哪还有力气思考什么。你告诉他哪里有食物,他们便会一拥而上了。”
这才是瑞清最敬佩林沐白的地方,他很是了解人内心的想法,仿佛能洞察别人内心似的。
队伍休息整顿完毕之后,大队便启程上路了。
瑞清的人马果然很是轻松的便过了要道口,从安静的要道口看,那伙山匪应该还在大道等着瑞清一行人。
多亏了林沐白的神机妙算,今日进程出奇的快,天黑之前,队伍到达了发出前定的目标。一家驿站。
第162章杨洲暴乱()
第162章杨洲暴乱
当天晚上,林沐白等人率领押送粮草的大军在驿站暂时驻扎。
至于为什么不今晚在驿站休息,林沐白也考虑到了几点。
第一,久则生变,扬州灾荒之重,已经超出想象,百姓之间早已经民怨四起;且扬州知府封闭了扬州城,扬州城外的灾民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考虑到这点,朝廷赈灾的速度是千万不能慢的!
第二,现在灾荒闹到这样子,各方势力肯定都在觊觎朝廷赈灾的粮草,若是出了什么变故,瑞清怕从此以后便是落入万丈深渊,爬不起来了;而自己到时候也难以独善其身。
林沐白当机立断,下令道:“传令下去,大军分两波速速埋锅造饭,限时两个时辰!”
“遵令!”林沐白身后的传令兵随即领命,分层将命令传达下去。
赈灾队伍随即迅速行动,一半人埋锅造饭,另一半人则是拿起百分百的精神站岗巡逻。没办法,林大人可是下了严令的。
“师父,为什么要这么赶时间呢?”瑞清很不解,疑惑地问道。
林沐白一笑置之,当然没有给他解释,只能说对于瑞清这等身份的人来说,有的道理总是要自己去领悟的,只有自己把这些个社会现实明白个七七八八,他才能真正的独当一面。
两个时辰后,时辰已到,林沐白翻身上马,一声长啸:“大军点齐人马,出发!”
紧接着,这一支赈灾的队伍便如同一条钢铁洪流冲了出去,星夜兼程前往扬州!
而这时,在不远的扬州城里,扬州知府也是一脸愁容满面,不住的叹息。
“扬州灾荒的折子已经送上朝廷这么久了,朝廷就这么久没有动作?难道,扬州百姓的死活朝廷真的不管?”知府喃喃自语,语气之中已经充满了怒气。
他如何不怒?
若是朝廷赈灾不到,一旦流民暴动,百十万人揭竿而起,围攻扬州?后果怎么样,知府已经不敢去想,到时候不但自己的乌纱帽难保,就连性命也怕是凶多吉少!
然而,越是怕什么,就是越是来什么……
“报!报!报!”随着一阵震天动地的急报声,一名小吏气喘如牛般地冲到了知府跟前,哆哆嗦嗦、语无伦次道:“大……大人……大人,城南三千余灾民怨气冲天,就在前不久,竟然群起而攻之,抢劫了城南街道所有的酒楼;巡逻的刘将军随即命大军弹压,现在,刘将军所部已经和城南的灾民交手了……”
“啊?”知府一声惊呼,背心里顿时冷汗迭起,怎么办?怎么办?
知府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小吏面前走来走去。这时,小吏又道:“请大人速速拿出对策,刘将军正等候回复。”
“只有城南暴动?”知府终于冷静了一点,淡定地问道。
“是的。”小吏点点头,又道:“城南灾民暴动后,刘将军随即下令封锁消息。”
至此,知府长吁一口气,心里放松了不少,只要其他地方没事,那这么点事就不算事!
只要不是所有的流民都暴动,那就能解决;知府深知此时不能再拖,随即道:“传我令下去,征调扬州守军五千,增援城南,务必在今晚将暴民弹压;同时,传令张、李将军,陈尉丞,让他们三人分兵观察巡逻城中其他地方,务必不能再出现其他纰漏!”
“是!”小吏领命,随即以最快的速度去通知其他的将军大人。
从这个也可以看出,这个知府还是有点东西的;为什么呢,就看他前后两次的转变,以及冷静下来后,速度做出来的判断。
但是对于这部分暴动的灾民来说,那就是难受了……,消息被官府封锁,其他地方心里有怨念的灾民不知道,也就不能说什么响应了。而且,五千正规官军镇压,对于这些平常以种地打鱼为生的老百姓来说,是不可战胜的。
结果也很明朗,当夜亥时(十一点),整个城里都安静了下来,在杀了几十个带头的暴民后。其他流民也就不足为虑了,再加上知府的一阵劝导,两千人都乖乖放下了手里的砖块石头什么的,放弃了和官府作对的想法。知府坐在书房里,用手擦了擦冷汗,终于逃过一劫了……
“来人。”稍稍缓和一些的知府叫了一声,道:“派五拨哨马,轮番出城五十里查探,看看朝廷赈灾的队伍到了没有。”
这个做法,也证明,现在这个扬州知府心里很慌……
林沐白这时也在全速前进,中途,瑞清道:“扬州地方官员称,扬州等27个州县需要朝廷救济的人口共有79万人。而眼看扬州河间、天灵等地雨泽愆期,米价昂贵,这次的难度不可谓不小。”
这是肯定的呀,难度要是小,皇帝就不会从中央派官员出来赈灾,直接让地方处理就好了。
林沐白想了想,道:“发一道折子回去,粮食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银子;赈灾不是那么简单的。”瑞清遂同意了林沐白的救灾要求。
林沐白大概也在心里估计了一下,朝廷按照勘灾所得,将灾害分为好几个等级,不同的等级,救灾力度不同。
在这次扬州等27州县受灾最重,朝廷给予普赈一个月的待遇,普赈之后,林沐白还想将扬州城灾最重的河间等16州县加赈,为期五个月,而成灾次重的肃宁等11州县,按受灾情况加赈一个月至四个月。
这也是林沐白目前的想法,但是这么庞大的计划,得需要多少粮食,多少银子;单单是开包粥厂、搭设流民暂居窝棚,就得要不少银子!
而救灾的粮食从哪来呢?
大商光武二十八年间,比林沐白先行到达两天,朝廷遣派的特使到达了扬州,在扬州城的广场宣读了圣喻。
奉天承运,天子诏曰:“天数有变,扬州等二十州县灾荒,百姓流离失所,朕痛心疾首;然人道有为,朕遣林沐白为钦差大臣,总理此次赈灾,不日即将抵达,钦此!”
一时,百姓议论纷纷!
第163章钦差的手段()
第163章钦差的手段
“对呀对呀,钦差大臣都要到了,咱们有好日子过了!”
诸如此类言语,不尽纷繁。
不久,林沐白抵达扬州,扬州知府亲率扬州上下大小官员,在扬州城正门夹道列阵迎接!
没办法,这可是钦差大臣!要是得罪了钦差大人,这个知府,自己还想不想干了?
知府远远地一看,这钦差大人,居然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少年英雄哪!
林沐白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在皇权社会,像钦差大臣这种代表皇帝的官员,到哪里不是被地方官员讨好跪舔?
为啥呀?
怕呀,得罪不起!
“啧啧!”瑞清惊讶两声,道:“师父,扬州知府摆出好大的阵仗啊。”
“呵呵。”林沐白轻笑一声,随即严肃道:“通知扬州知府,扬州城内正七品官员以上和扬州城内的世家大族的族长集合,等我安排赈灾事宜。”
及林沐白一行人走到进前,扬州知府率一众官员跪下,口中呼到:“下官卢象山携扬州大小官员恭迎钦差大臣!”
“哈哈哈!”林沐白大笑两人,从马上下来,走到进前,伸手示意卢象山起身,道:“卢大人客气了,小子初出江湖,彼此赈灾事宜,还得多多仰仗卢大人。”
这话又把卢知府吓得不轻,急忙准备跪下,道:“使不得使不得……”
随即,林沐白下令大军将粮草押运进城,林沐白又在卢知府的陪同下,视察了扬州城的情况。
遍地哀鸿,饿殍遍地,城里凋敝不堪,哪里还有一个繁华盛城的样子?
灾民或三人成行,五人成堆,蜷缩在角落里,他们面容憔悴,发白蜡黄,很显然是营养不良……
看到林沐白等一行人,这些灾民的眼神里明显充满了愤恨。
终于,有个中年女性忍不住了啐了一口痰,骂道:“狗官!我呸!”
卢象山手下一位掌吏当即喝到:“住嘴!大胆刁民,这位乃是天子钦定的赈灾正使,岂可放肆!来人呀,将这个悍妇掌嘴一百!”
当下,冲出两名厮卒跑过去,一阵拉扯将这悍妇拖到了街前。
两厮卒正欲动手,林沐白看了看这女的恶狠狠的眼神,结果挥了挥手,放她走了。
但是,视察的心情也没有了,林沐白随即打道回府,安排赈灾事宜,看来,老百姓的怨气已经是不可预测了,再不行动,恐生事端!
林沐白令先拨运仓米10万石分贮被旱各州县,后来又想办法再拨40万石,令瑞清分发各处,接济灾民们度过漫长的冬天。
瑞清等办理救灾的官员面对剩下的粮食缺口,搞来了比计划需求还要多的粮食,“又添拨各处仓谷约15万石,计足敷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米粮全部来自帝国的仓储系统,也就是预先存好,并未额外向别的地方征粮。
林沐白还采取采买、截流漕运等方式筹集米粮,用于平抑灾区的粮价,“视州县大小,酌量分派存贮,以敷粜借之用”,自大商光武二十八年七月至十一月这四个月内,为购买粮食,动用了至少71万两库银。
无一人流离失所。
米粮到了灾区各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按照什么标准发到灾民手中。根据办赈官员林沐白等设想的散赈条规,即将赈济米粮发放到灾民手中,这次散赈,成年人每天发给半升大米或者等价的银钱,未成年人标准减半。
一系列措施之后,在青黄不接之时,为了能够让没有依靠的灾民能够糊口,等人延长了救灾的期限,继续分发钱粮给灾民,是为“展赈”。
出于对秋天收成的绝望,不少灾民四出流移,为了安抚流民,朝廷在靠近京城的州县设粥厂煮粥救济灾民。这时,林沐白又上奏朝廷,请求在各大驰道交汇口开办粥厂,场景在电视剧中常常见到。
为使灾民尽快回籍恢复生产,稳住情势,林沐白下令对外来的饥民进行收留安置,发给口粮饭食,搭建临时的住所供其栖身,为保证灾民春耕,开春之后,由各地地方官员组织将外地流民送回原籍。
钦差大臣、赈务正使――林沐白,瑞清两人的名字彻底响彻民间!
而灾后,稳定秩序亦成要务,林沐白又上奏,给出了许多建议,朝廷的办法是,免息借贷钱粮、籽种、耕牛、农具等给灾民,让他们有农活儿干。
当时,被灾最重之河间等16州县共出借麦种2500余石,麦种牛力银近七万两;被灾次重之肃宁等10州县,共出借麦种牛力银万余两;偏灾之扬州等5州县,共出借麦种银3500多两。
光武二十八年八月,皇帝大方地宣布,将上述借出的麦种牛力及相关一切费用全部豁免,“以纾民力”。
据统计,此次扬州救灾,领到钱粮的灾民达66万户,共210万人,煮粥救济的流民超过94万人,前前后后发放的粮食共110万石,发放的银钱共110万两,各州县参与救灾的官员达245人。
这也是林沐白和瑞清提前根本没有估计到的!
不管从当时还是后世来看,这次救灾活动的结果非常成功,号称饥荒期间无一人流离失所。
赈灾中的大小官吏表现都很出色。赈务正使林沐白笑道::“戴星而驰,遍历灾所,心指口画,十指布算”,“旬月之间,转灾为福”。
瑞清也乐开了花,道:“邀恩逾于常格”,“庶司各勤其职”,“凡五阅月,流者复,殆者安,民庆更生,泽施无已。”
林沐白这次的手段,无疑上帝国上下都大开眼界,林沐白的这个人,也正式引起了朝廷各方面的重视,他在救灾上的所作所为被后世所效仿,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林沐白的这次饥荒救济,何以如此成功?
主要是林沐白大胆革新,创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救灾制度。
不得不说,朝廷的预报、报灾、勘灾到赈灾、善后等涉及灾前、灾时和灾后的救灾体系十分严密,可谓集历代救灾制度及经验之大成。朝廷各级机构救灾亦各有职能,各司其职。
而且,朝廷在歉收、饥荒之年,物价高昂之时,资助贫困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件例行公事,它所遵循的是一套近乎自动化的程序。
林沐白也大概计算过,当时给予灾民的日均粮食所提供的热量,其卡路里水平接近现在联合国通行的维持基本生活的标准。
老皇帝虽然登基日久,但执政经验欠缺,但仍可以依托强大的行政系统和周密的规章制度度过荒年。
好在,皇帝在赈灾也特别舍得花钱,是赈济施行较好年代,“一余年,赐予布钞数百万,米百余万”,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