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商闲臣-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皇帝虽然登基日久,但执政经验欠缺,但仍可以依托强大的行政系统和周密的规章制度度过荒年。
好在,皇帝在赈灾也特别舍得花钱,是赈济施行较好年代,“一余年,赐予布钞数百万,米百余万”,短短的几个月,林沐白在这次的赈灾中,以滔天之势稳住了形势,同时瑞清的名字也被地方百姓所熟知,其间好处,那就不容多说了吧!
第164章以工代赈()
第164章以工代赈
虽然目前整个扬州及其周围地区的灾情已经缓和下来了,但是林沐白还在考虑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洪灾爆发之后,很多老百姓都卖掉了土地,逃难;而这些老百姓失去了土地,朝各地蜂拥而至,也就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流民队伍。
流民的威力,也就不容多说了吧,如果朝廷的赈灾手段不到位;那么这些人随时都能从流民队伍变成起义军,与朝廷为敌。
目前林沐白与瑞清虽然稳住了灾情,但是这这灾民卖掉土地的同时,各地的世家地主趁着这次洪灾大量兼并土地,可以说是发了一笔横财。虽然这些地主也受了灾,但是在强大的财力支撑下,损失不大。
而现在的贫富差距,也在愈发扩大,林沐白在担心,这些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在灾后,该如何为生?
种地?这不可能了,地都没了,去哪里种?
只有一个办法,做佃户,受地主的剥削,但是这样就再也翻身的机会了。
至于做生意,老百姓也根本不会考虑,为什么?
商人地位低下呀,朝廷的政策都是重农抑商,四海之内,凡大商的疆土里,都是这样的现象;做生意虽然有钱吧,但是没地位,还是算了。
但是林沐白身为后世的人,又怎么会没有手段?
哼,要是没有点儿手段,在穿越的人当中也就不用混了!
在林沐白自己的那个世界,对于这种情况,很多执政者都是拿出了堪称教科书般的手段,林沐白稍稍一想,一个很好的办法就在脑海里出现了。
什么?那就是――以工代赈,靠朝廷一直养着,肯定不现实;朝廷不但有一大批官员的俸禄要发,还有很多军事工程要拨款,还有军队的军饷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小觑的开支。
赈灾几个月,稳定民心,朝廷当然没问题,更何况这也是朝廷本该做的事;但是如果一直靠朝廷养着,久而久之,国库肯定是入不敷出,而且其他的百姓以及地主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林沐白现在身为赈灾钦差大臣,不得不考虑这些。
除了以工代赈,林沐白也还想到了一个案例,在林沐白自己本来的世界里,古代有个朝廷应对流民的措施就是,把流民全部拿来充军。
诶,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啊那什么,朝廷有钱,不缺钱不缺粮食,反正你们也没事干是吧;又不想去做佃户,那行,你们来当兵,我把你们养着。
这种做法固然财大气粗,但是有几个必然的前提。其一,朝廷要有钱,还不仅仅是一般的有钱,至少养活个百八十万流民,都不带喘气的这种。
其二,皇帝得善良,有权力,当官的要有点儿良心;不然钱再多,皇帝不想干,那也不行啊。
其三,那就是土地兼并得严重,不过这个情况在大商好像也特别明显,现在大商朝廷的经济政策就是――不立田制,不抑兼并,通俗点说吧就是,你们自己随便来,别乱搞就行。
这个政策的好处就是藏富于民嘛。
但是坏处,嘿嘿~
首先你得知道,土地兼并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不光是林沐白原来那个古代世界,现在这个大商朝廷的经济政策下,土地兼并也很严重。
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
比如今年扬州等各州县遭受洪灾,就有很多地主世家趁机占便宜。
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后期表现突出,它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
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不过这个想法林沐白很快就否定了,把流民拿来充军,那军队打什么仗?
对外战争……简直是不敢想象。
打定了主意,林沐白面容上浮现了笑容,随即叫过瑞清,瑞清一来,看到林沐白满脸笑容,反而有点儿奇怪,忙问道:“师父,咋啦?你笑啥?”
“哈哈哈。”林沐白爽朗一笑,故作高深,摸了一下下巴,神乎乎地道:“瑞清,这段的赈灾事宜,我们处理得怎么样?”
瑞清一拱手,乐呵呵一笑,然后正色道:“承蒙师父,师父以通天手段,救黎民于水火,挽家家于倒悬,弟子要替皇爷爷先谢谢师父。”
“诶,谁跟你说这呀。”林沐白摇摇头,道“我是说,接下来,这百八十万的流民,你怎么处理?他们大多卖掉了土地逃难,现在灾情稳定,是时候要恢复生产了,怎么办?你怎么想的?”
“这个……”瑞清挠了挠头,想了好一会儿,尴尬道:“不知道……”
林沐白拍了拍瑞清的肩膀,表示理解;回答不出来很正常,毕竟这个问题,可是难倒了封建王朝几千年间的多少皇帝的。
瑞清笑了笑,挠挠头,道:“请师父赐教。”
“以工代赈。”
“怎么做呢?”瑞清表示不解,这个词,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自然也不理解。
“以工代赈,顾名思义,让朝廷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的老百姓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朝廷官府给他发银子,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知道吗?
要是按目前的情况下去,你皇爷爷可撑不住。现阶段的话,也只有这个办法了,我们到时候写个折子,好好把这个事情说一下,给圣上报上去,朝廷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扬州及附近州县的工程,贫困农民还有这次受灾卖掉土地的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动报酬,让他们有银子花嘛。这样的话,朝廷的压力小的多了,并且大量兴建工程,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第165章接旨()
第165章接旨
瑞清听得神乎其神,听起来吧,感觉很厉害,但是这个“基础设施工程”是个什么意思,瑞清一点儿也不明白。
“基础设施工程……”瑞清小声嘟囔了一句,又道:“什么意思啊?从来没听过……”
“哈哈哈”林沐白爽朗一笑,道:“没听过不是很正常吗?我作为你师父,肯定要比知道得多呀,不然怎么做你师父……”
瑞清摇摇头,表示头大,道:“那这个事还是师父您来做吧……,我压根儿就不懂……”
之前瑞清虽然听过知府王有才偶有提起过这个词,无奈没有记住……
林沐白轻轻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道:“瑞清,我会把这个计划具体安排好,由你来主导,你是帝室血脉,知道吗?有的事总是要你自己做的。”
瑞清可能不会明白这些话的意思,但是林沐白心里很清楚;瑞清是帝室当今天子的嫡系血脉,说不定天命眷顾他,需要他荣登大宝。那也需要瑞清有足够的声望和资本、底蕴等等,否则,帝国宗室皇亲那么多,对皇位有僭越之心的人就一个没有?
答案是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林沐白现在也想渐渐培养瑞清,给他打造足够的底牌;通过以工代赈这件事,林沐白希望瑞清能和更多的大商的官员打上交道,拥有自己的人脉等等。
林沐白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有朝一日若是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瑞清跟着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那么,他又要靠着什么东西来为自己所用呢?
“师父,前不久我在江宁城,也看到了不少农民在为当地官府做工,但是官府却要给他们付工钱;这个我不能理解,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百姓都是天子的子民,为皇上做事,为什么还要拿工钱?”
“卧槽。”林沐白一惊,也是,瑞清这话,一般人听起来的确很混账,敢情,天下的老百姓给你朱家人做事都是应该的是吧。
不过林沐白转念一想,又能理解了;在这种私天下的皇权社会,在执政者的眼中,这些人给自己做事都是应该的。而且,在封建社会中,老百姓给朝廷做工,叫徭役,善良的皇帝会给你付一定的工钱。碰到残暴的皇帝,能把命保住就不错了……
当然,如果你有钱,你也可以向官府缴纳一定的银子啊、布、粮食什么的,来免除徭役。
不过,这个世界好像还没有这个理念,林沐白也没有在这个国家听过有关于此的概念。
林沐白本想给瑞清好好解释一下的,不过想了想还是没有说,这帝室的人,能随便接受这种后时代的观点吗?
不可能的,只能从生活和平时做事的细节中来一点点改变他了。
当下,林沐白也没有多说什么,安排让瑞清去写关于广泛推广以工代赈的折子,这个事不能拖了;虽然自己之前干过,但是属于先斩后奏的。这次让瑞清去好好商酌这个事,也算解决后顾之忧了。
而新的问题也来了,林沐白简直是头皮发麻,不禁感慨了一句,道:“人家那些穿越者都是一路装逼打怪升级,为什么我是一个另类……”
林沐白长叹了一口气,随即开始考虑做事。
扬州及附近州县的灾情目前来看,倒是稳定了,但是闽浙一带,由于地区偏远,交通不便,本地情况复杂,朝廷赈灾的力度受限,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多大的缓和。
所以林沐白决定亲自去杭州一趟,毕竟这是商业、手工业的重心,每年为大商朝廷创造的税收可是不少的。
再者说,闽浙一带偏远,山高皇帝远,若是不去处理一下,谁知道那里情况怎么样;如果去一下,顺便整治一下那些横征暴敛、充自己私人腰包的官员。
打定主意后,林沐白就叫过扬州知府等大小官员,把扬州及其附近州县的赈灾事宜又叮嘱了一遍;又给瑞清说了一遍,便决定明日出发。
林沐白又让扬州知府在扬州附近广发购粮的告示,自己这一去,代表朝廷赈灾,总不能空手去吧;而且杭州作为手工业城市,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而农业相对来说,则是不那么发达的。
并且,这次洪灾严重,道路受损,运粮也很困难,林沐白不得不让知府广购粮食以做准备。
次日一早,就在林沐白、瑞清和几个随从准备起身之时,一个人的到来,出乎了林沐白的意料。
来人道:“我要和你一起去。”听起来,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不行。”林沐白拒绝得很果断,有些生气道:“你去干嘛?我是去办事,杭州不是那么好玩的,之前你给我说的那个案子你忘了吗?如果是真的,我林沐白连我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证,何况你?”
女子摇摇头,道:“我只是担心我父亲和我弟弟的安危,想去看看他们罢了,勿复多言。”
“真的是。”林沐白气急败坏,无奈道:“讲不过你,你要去就去吧。”
来人自然就是王芸,杭州人士,家父王焕乃前杭州知府,从四品官员;也算得是富贵人家了,但是因为王焕在杭州主政的时候遇到了一件诡异的“阴兵借粮”案,弄得杭州城满城风雨,家家惶恐不安。
王焕遭此一案,备受朝廷官员攻伐,自然而然官职被削,险些丢了性命。
林沐白几人带着几个随从说走就走,因为眼下事情不容拖延;这个阴兵借粮案子,林沐白也听人说过,想起来,林沐白也心里发怵,这些鬼神之说,说信吧,好像又没人见过;说不信吧……
俗话说得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举头三尺有神明。
当初的借粮一案,数千石粮食凭空消失,更何况,在现场查不到任何踪迹,没有任何的脚步、血迹、打斗的痕迹。
甚至,就连搬运的痕迹都看不到一丝一毫……,所以这个事情就有些恐怖了,听说,当时杭州负责这个案子的,是杭州府七大名捕中的那个外号叫鬼影的。鬼影名捕快只是看了一下现场,当天晚上就暴毙家中。七窍流血,双目圆睁,本来是用簪子封起来的发髻,却直接散成了一团,头发被人吊在了房梁上!尸身端端地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他夫人直接被当场吓死!
这个事情,当时在各个茶馆的说书先生口中,可是说得神乎其神的。
鬼影死了之后,其他的六个捕快都不接这个案子,而奇怪的是,朝廷大理寺和刑部派去调查的特使,也没有要求其他的六个名捕彻查这个案子。
迫于当时的社会呼声,虽然后来大理寺的最高长官――大理寺卿尉迟流光下令彻查此案,但是也没有查出来什么。
甚至,中途时候还有官员因此而死,所以慢慢的这个事就没什么人提了。
在林沐白心里,这个事恐怕没那么简单,显然后面有权势更大的人在掩盖这件事;但是具体是为什么,林沐白就不清楚了。
林沐白腹诽了两句“若是有机会,我倒要把这个案子查出来。”
现在的林沐白可不是当初在花楼里打杂的小厮了,现在是林沐白是钦差大臣,代表当今天子在这里处理事务;所以任谁手段通天,只要龙椅上的那位不倒,就没有谁胆子大到来杀林沐白。
再者就是,林沐白是和瑞清随行,和今天的寿王。现在的形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果不出意外,皇位迟早都是寿王的。
又有哪个不开眼的官儿想得罪未来的天子?
只要脑袋是正常的,都不会的。
一行人星夜兼程,顶多也就在沿途驿站简餐换马休息一下,除此以外,几乎是全速前往杭州。毕竟,从扬州到杭州的路还是不短的。
林沐白出发第二天,后面庞大的运粮队伍由扬州驻军押送,从扬州出发,沿水路而下,向杭州而去。
随行林沐白的帝宫特使作为钦差大臣的暂时幕僚,已经先一步出发,目标杭州。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杭州现在新任的知府,已经是好多个晚上没有睡过好觉了。
根据手下人的汇报,朝廷赈灾的队伍和钦差大臣、当今寿王,在几个月以前就到达了扬州,主持扬州等二十多州县的赈灾事宜。
而自己这里,除了像挤牙膏一样隔断时间送点粮食外,几乎朝廷就没有任何作为了。
此次商江中下游流域遭受大面积的洪灾,杭州也没有幸免。并且,钱塘江入海口海水倒灌,杭州的灾情甚至更严重。
并且杭州府不以农业见长,历来出色发达的都是手工业和商业。所以现在杭州府洪水过后瘟疫泛滥、缺粮、缺水等等,各种问题。
已经把这个为官多年的知府操碎了心。
“江南道水灾的折子已经送上去这么久了,都没人看看吗?”知府忿忿的说了两句,又低声咒骂道:“这皇帝也是昏庸无道到极点了吧,看来这天下该换主人了!”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知府竟然说得堂而皇之,而且周围的下属和小吏竟一句话也不敢说……
四天后,期待已久的杭州知府,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人给盼来了。
而林沐白一行人,也终于出了一口气,总算……到了!
不过,林沐白却没有想到,这阵容却是吓到了这个杭州知府。
脸色发白的知府携杭州从府、功部法曹等迎接林沐白,战战兢兢,跪拜行礼。
林沐白身边的宫廷特使越出人群,正色朗声道:“杭州知府白行龙接天子圣旨!”
第166章杭州白行龙()
第166章杭州白行龙
杭州知府脸色惶恐,高声呼道:“下官白行龙叩见钦差大人!”
知府一行礼,后面的随从和幕僚也随之向林沐白等人行礼。
林沐白亲和一笑,两步上前,伸手示意白行龙等起身。
然后看了看瑞清,笑吟吟道:“这位乃是当今寿王,白大人,认识一下吧。”
“白行龙拜见寿王殿下,未及时远迎请恕罪!”话转的很快,而且这白行龙对于这一套也很熟悉。
瑞清倒是突然想不通了,因为之前林沐白都要自己隐藏身份;可为什么到了杭州,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宣布了自己的身份?
事出反常,瑞清本想问清楚,但是考虑到现在不是合适的场合,当下打定主意,晚上要向师父问个清楚。
随后林沐白和白行龙等人率先进入城中,一路上林沐白看起来都是笑吟吟的,并且极为和气。
不禁让这个知府有些奇怪,按理说,那些个钦差大臣。哪个不是鼻孔朝天走路?一副二八五万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
可是这个林沐白看起来如此年轻,竟然能够做上钦差,说明其本身必然有过人之处;还有就是,在这个白行龙看来,帝室嫡系寿王居然对这个年轻的钦差大人毕恭毕敬,那么,就更能看出这个人的不简单了……
没点儿本事,你能让一个王爷对你恭恭敬敬的?不可能的。
现在,不仅仅是瑞清困惑,这个城府深得像个狐狸一样的杭州知府也反常的奇怪了。
和往常的那种一切自己稳操胜券,或者说什么事都逃不过自己手中的感觉相比,这次的林沐白,无疑让白行龙加重了防备。
防备归防备,但是其他的,在目前看来,倒还是正常的。
这不,上面来人了,钦差大人和王爷联决而至。这白行龙也不敢怠慢呀,当下就在自己的府邸里大摆筵席,好生招待林沐白和瑞清一等人。
晚上的宴席,虽然林沐白事先就给白行龙强调了一切从简,但桌子上还是摆上了不少菜;为啥?因为自己一干人是代表朝廷来赈灾的,外面还有那么多人流离失所、吃不饱饭,自己就在这里大吃大喝,良心过得去吗?
不过,显然这个白行龙并不在乎林沐白的话,依旧我行我素。我的地盘我做主,大概就是这种心态;对于这种变相且不听话的安排,林沐白心中已有三分不快。
一行人坐定,林沐白看了看,道:“王芸,过来坐,一起吧。”林沐白把王芸也叫过来一起吃,这让王芸好一阵惶恐……
“嗯?”王芸一惊,怔了一下,随即道:“这……,不合规矩,还是算了。”
“无妨。”林沐白淡淡一语,道:“我在这,我就是规矩,你且过来坐就好。”
见林沐白态度坚决,王芸也不矫情,也就过去坐定了。
至于瑞清为什么不叫,原因很简单,最基本的礼制问题。
从大商开国至今,还没有一个王爷邀请民女同桌用饭;地位尊卑倒是其次,主要是祖制问题,眼下这个情况,瑞清也不想因为一件小事,被朝中那些文官口诛笔伐。
至于林沐白让王芸一起过来吃饭,王芸开始惶恐不去的原因,反过来一推想,就知道了。
在大商的天下,一切生活细节遵循礼制,男女都需要遵守三纲五常。在这里,有一条规矩就是,未出阁的女子、非直系配偶,不可上桌与主家、主客用饭。
喔,可能朝廷上那些老学究说的大家听不明白,通俗点说吧就是,没嫁人的女子,你家里要是来了重要的客人,你是不能上桌子吃饭的。
还有一个,大家族的话,如果不是直系那一脉的当家主妇,那么这些场合,也不能上桌吃饭。
所以说,今晚这么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正式的饭局,而林沐白执意邀请王芸,倒真的让王芸一时反应不过来了。
瑞清也看出了问题,不过当下并不多说,在瑞清心中,林沐白做什么事,肯定都有他的道理,我只需要看着、学着、关键的时候助他一臂之力就好。
这个世界的饭局和林沐白自己那个世界的古代饭局及其相似,一些礼仪规矩也差不多。
俗话说得好,要办事,先喝酒;酒喝好了,喝得别人高兴了,那么这事儿也就成了!
如果你找别人办事邀请别人吃饭,屁股一坐下就跟别人谈事情,这可是一个很不礼貌的行为;林沐白虽然不怕这白行龙,但是一些必要的饭桌规矩,还是要守的。
因此,这个饭局大家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待到大家都有了几分醉意时,林沐白浑身带着酒气,淡淡一笑,道:“白大人,多年前杭州府的那起阴兵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