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秀雄风-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简介:西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权臣外戚王莽篡位,看流落在民间的皇族刘秀如何开创一个崭新的帝国,人们只要提起东汉,脑海中往往浮现出幼主登基,宦官外戚轮流执政,皇帝被架空,桓灵二帝卖官鬻爵,把东汉朝政搞得乌烟瘴气,也是第一次出现宦官外戚乱政的现象,最终导致黄巾起义,魏蜀吴三分天下,可谓群星闪耀,可是人们却偏偏忘记这个东汉王朝年轻有为的开国皇帝,他建立的功业一点也不亚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这是每一任开国帝王的专利,可是本书的主人公汉世祖刘秀却打破了这个记录,不杀开国功臣排在第一名。
://202760
第1章 衰败皇族降于世()
公元前5年12月,按照阳历则是1月15日
这一年是西汉建平元年,西汉王朝第十三任皇帝汉哀帝刚刚从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匆匆赶回长安未央宫继位,原因是他的叔父汉成帝刘骜没有留下皇嗣就突然驾崩了。
此时天空中的雾霾天气十分浓密,放眼望去不见一处建筑物,往日有好几条热闹的街道变得尤为安静,更是把汉王朝的首都长安那座繁华又庞大的皇宫笼罩起来了。
这样的雾霾天气似乎是上天给汉帝刘欣的一种不好的警示,这个时候的赵氏姐妹已经退出了后宫干政的局面。
此时的刘汉王朝已经是外戚王氏家族紧随而来,这直接导致西汉王朝的灭亡,刘汉江山岌岌可危,谁将来拯救这个腐败不堪的王朝。
然而在距离长安千里之外的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却是阳光明媚,耀眼的光芒铺洒在大地上。
这一天晚上是甲子夜,天空中布满了星辰,灯火珊阑,月『色』朦胧,夜『色』『迷』人。
济阳令刘钦的夫人樊娴都挺得大肚子,被几名丫鬟仆人搀扶着进入了县里的一座不是很豪华的皇室园林,名为济阳宫,是汉武帝命人修筑的。
片刻过后,天逐渐暗淡下来了,在第二间偏殿里面时不时隐隐约约听到女子的哭声,一群丫鬟仆人你来我往争先恐后。
还有一个产婆走来走去,没错,这就是樊娴都正在分娩,这一夜不知为何,临产的那间偏殿周围散发出一道红『色』的光芒。
站在门外的刘钦眉头紧锁,一道银白皎洁的月光像流水一样滑落下来,到处都是蟋蟀的叫声。
就在这个时候,樊娴都的哭叫声换来了一位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从产房里走出了一个丫鬟。
并且面带微笑连忙说:“生了,生了,夫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此时此刻一名男孩横空出世,刘钦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儿不仅心中大喜,满脸笑声安慰道:“本县令老来又得子,这可是我刘家的第三个儿子,夫人有劳你了。”
这时一名丫鬟把樊娴都从床上扶起来说了一句:“老爷,您这是说的哪里话,是妾身应该做的,赶快跟咱们的儿子取个名字吧!”
刘钦想起了催促自己夫人生产的那道红光,还有今日在庄稼里面看到的一种奇怪现象。
麦子竟然长出来了九个穗,这可是千年不遇的吉兆,希望自己这个儿子不像大子刘仲(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那样老实本分。
也不像二子刘縯(字,伯升)那样喜欢舞刀弄枪,而是长大后能做一个识文断字的文化人,就以兄弟姐妹排行次序,伯仲叔季,就取名为秀,字,文叔。
这就是刘秀,也是汉景帝刘启的九世岁,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普通的男孩日后竟然是主宰江山的主人。
在刘秀三岁那年,父亲被征调为南顿令(治所在今天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不久自己的三妹刘伯姬出生了。
就这样,刘秀在父母兄弟姐妹下快乐的成长,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要聪明一些,转眼之间,时间就像白驹过隙一样如此之快。
这一年刘秀九岁,天空中乌云密布,刘府传来阵阵哀哭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是刘府的当家人刘钦病重不能起床。
随后樊娴都带领着大儿子刘伯升(縯)二儿子刘仲,三儿子刘文叔(秀)大女儿刘黄,二女儿刘元,幼女刘伯姬,以及刘府上上下下所有人来到刘钦的病榻前哭泣。
片刻过后,刚刚退休的萧县(今安徽省萧县)县令刘钦的弟弟刘良(字,次伯)听说哥哥病重,急忙从老家租了一辆马车赶过来,中途没有休息,赶忙来到刘府。
刘良见到病榻上的自兄长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哀痛道:“兄长,您这是怎么了?家里面六个孩子这么小,您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这个家不就垮了吗?”
这个时候的小刘秀哭着来到刘钦的床前说:“父亲,您老是躺在床上干什么?下来陪我玩好不好。”
刘钦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的说:“乖儿子,你自己玩去,父亲累了,该休息了,要去该去的地方。”
小刘秀听到父亲这句话似乎非懂似懂的样子。
刘钦紧接的交代遗愿,让弟弟刘良过来悄悄的附耳道:“我走之后这六个未成年的孩子都托付于你了。”
随后叮嘱大女儿刘黄,从今以后一定要好生照顾你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一定要听你叔父的话。
说完之后只见屋内传来痛哭流涕的声音,父亲,父亲,兄长,兄长,老爷,老爷,一阵哭喊声过后,刘钦驾鹤西去了。
刘良心想济阳县毕竟是哥哥生前为了方便做官暂时安定的府邸,在这里生活也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就拿出钱财遣散刘府家中的丫鬟,仆人,他(她)们却不愿意离开刘府。
甚至这些丫鬟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刘大人生前待我们都挺不错的,如今刘大人归天了,我们愿意跟随刘夫人,也好照顾六个孩子。”
刘良却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只不过是一个种地的,可雇不起你们这么多下人,你们不如拿着这些钱,该嫁人的嫁人,该娶妻的娶妻,岂不是更好。”
樊娴都也是这样说的,这些下人听到此话没有再继续留下来的意思,临走之前帮主人整理好行李后,很不情愿的离开了刘府。
就这样,刘良带着嫂子樊娴都以及六个孩子回到原籍所在地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开始了平民生活。
刘良和自己的妻子对待哥哥留下来的遗孀就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疼爱有加,照顾着无微不至,对待嫂子樊娴都也十分尊敬。
堂堂一个汉室后裔为何沦落如此境地,至于和老百姓过着一样的生活,只不过有一个皇室血统而已,要想解开这个答案,那就必须从刘秀的身世,以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说起。
西汉第四任皇帝汉景帝刘启这一天喝醉了酒,一名宦官来到程姬的寝殿,说今天晚上陛下要来,恰巧的是这名程姬月事来了。
不方便侍寝,很可能自己嘀咕一句,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这可咋整。
唐姬面对这种紧张局面,思前想后便让一名唐氏贴身侍女冒充自己招待陛下,可是这名唐氏侍女一再推辞,说万万使不得,这可是要杀头的。
最终还是拧不过主子,答应下来了,由于汉景帝处于醉酒状态,头脑不是特别清楚,所以没有仔细看侍寝的姬妾。
就这样留宿了一晚,次日早晨早晨汉景帝发现昨日晚上与自己同榻而眠的不是程姬。
在再三『逼』问下究竟是怎么回事?如实招来,这名侍女见此情形,不敢再隐瞒下去,便把程姬交代过的事情说了出来。
当时汉景帝也怪自身酒量,一不小心喝多了,接下来交代这名侍女把此事烂掉肚子肚子里面。
这件事情两个人不说很简单,完全可以瞒过去,可是当时又没有堕胎『药』,几个月过后,这名侍女竟然怀上了龙种。
汉景帝仔细算了一下,和上次侍寝那晚时间吻合,随着侍女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到这个时候再也瞒不下去了。
于是就册封这名侍女为唐姬,这可真是一件实实在在的飞上枝头变凤凰,并且顺利的生下了一位皇子,就取名为发。
就是这么一次意外,竟为日后自家江山打上基础,过了一段时间又封为长沙王,人家是皇子,当然官职高。
长沙王在自己的封地又生子刘买,被朝廷封为舂陵侯,这个只是一个侯爵,官职不大不小,相当于现在的高官。
舂陵侯刘买又生子刘外,被朝廷封为郁林太守,这个只是中下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郁林太守刘外又生子刘回,被朝廷封为巨鹿都尉,这个官职只是郡县太守身边的一个军事助手而已。
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助理一职,巨鹿都尉刘回又生子刘钦,官职就更低了,这个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这才有了刘秀。
公元前1年8月15日,元寿二年,在位仅七年的汉哀帝刘欣驾崩。
外戚权臣大司马王莽想窃取汉王朝最高权力,为了『迷』『惑』自己的姑母,也就是当朝太后王政君的认可,扶植年仅九岁的刘衎(kan,即汉平帝)为帝。
次年更改年号为元始,自己则独揽朝政大权,为了牢牢掌控权力,便把长女王嬿送进宫中,成为了汉平帝的皇后。
公元六年2月4日,元始五年
王莽在举行国宴之际,使用下了毒的椒酒将年仅14岁的汉平帝毒杀,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自己有篡位的动机,便笼络人心,扶立广戚侯刘显年仅两岁的儿子刘婴为帝。
刘婴只不过是王莽的牺牲品而已,王莽以陛下年幼尚不能处理国事为借口,代天子临朝听政,自称摄皇帝。(代理皇帝)
第2章 求学之路()
公元8年,王莽当腻了位极权臣的生活,便开始拉帮结派,暗中策划差不多的时候。
觉得篡位的时机到了,便以摄皇帝之权废黜刘婴并封为安乐公,原因是年龄太小不宜当权。
当初是你把人家小孩扶上皇位的,现在又整这一出,可见心机颇深,随即篡汉称帝。
更改国号为“新”并撤销元始年号,改为始建国元年,首都不变,还是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一介布衣皇帝刘邦创建的刘汉江山就像一座高大雄伟的擎天柱一样,也许是支撑了210年的天下,终于扛不住了,顷刻之间轰然倒塌。
王莽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后实行托古改制,把全国地名重新改一遍,还有中央和地方行政官名。
甚至全国通用的货币隔三差五换成新货币,老百姓以及贵族私下里仍然使用原先的货币来交易。
当王莽知道这个正是的情况后,就以不遵从中央领导指挥将其诛杀,再一个就是,某些官员没有把事情处理好,王莽处以极刑,搞得人人自危。
公元14年,新朝天凤元年
当时的刘秀已长成20岁风华正茂的大小伙子了,据史书上面记载身高,七尺三寸,按照现在的计量单位。
应该是1米75左右,浓眉如剑,鼻梁高挺,额骨突出,这典型的是高帅形象,只差一个富了。
这一年,刘秀给叔父刘良讲,想到长安去求学,刘良心想也好,不枉哥哥生前的嘱托,反正之前在萧县做官积攒了些积蓄。
可是蔡阳县距离长安比较远,又没有多余的钱买交通的行具。
考虑到叔父出钱资助自己上学已经不错了,于是就和同乡伙伴韩子,以及发小朱祐合租了一辆驴车到达了长安,正好赶上海琅琊郡海曲县(今山东省日照市)人吕母起义。
刘秀到达长安后顿时眼前一亮,不由自主感叹道:“哇,长安真是一个好地方啊!如此繁花似锦。”
因为刘秀这二十年里一直在家乡蔡阳县生活,没有见过大世面,这次难得去大城市一趟,被眼前的情象『迷』住了,闹市街道吆喝声不断,还有玩杂技的。
刘秀情不自禁的向前看,杂技表演完毕之后见别人鼓掌,自己也跟着一起鼓掌。
朱祐说:“文叔,走了,走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看,再不走的话,我们去太学报道就该迟到了。”
就这样两个人进入了当时全国中央『政府』出资开办的最高学府太学,然后教书先生便把此二人带进学堂,这一学期学习的是《尚书》。
教书先生拿出课本朗诵道:“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尧舜,日若稽帝尧,帝放勋,钦,明,文,思,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接下来教书先生让学生朗读了一会,便让新来的同学刘秀背诵一遍,刘秀竟然一个字不漏的全部背诵出来。
在场的所有太学生无不站起来鼓掌,从此刻开始感觉到学习是如此快乐之事。
当天当天晚上下了一整夜雨,第二天早晨准备去教学堂时,刘秀却在被窝里腃着腿,朱祐走过去抚『摸』额头发烫,马上联想到肯定是昨天晚上感冒了。
朱祐赶忙给教书先生请假,然后请了一位郎中,郎中给刘秀诊完脉之后开了一封配『药』方子。
可是还差一种入『药』『药』材,那就是白蜜,也就是结晶后的洋槐花蜂蜜,朱祐随即从口袋里面掏出自己的零用钱去集市上买了一小罐白蜜。
等『药』材全部配齐之后朱祐帮忙熬『药』给刘秀喝下,次日刘秀的病完全好了,回到教学堂继续上课。
礼拜天的那一天刘秀独自一人在教室里面读书,朱祐和韩子拉着刘秀去玩耍,而且还有两位刚认识的同学邓禹(字,仲华)和庄光。(又名遵,字,子陵,后因避讳改姓为严,所以也叫做严光)
这五个人一起你说我笑的到长安街道上闲逛,在行走过程中刘秀与自己小七岁的邓禹聊着挺好,在交谈过程中还发现是同郡人,邓禹是南阳郡新野县人。
这五个人在回太学途中看见了一只庞大的仪仗队,刘秀看到车驾前方的720人穿着华贵的服饰羡慕不已,在当地人口中得知这是这些穿的华贵服饰的人是保卫皇宫安全的执金吾。(yu)
刘秀由衷的感叹道:“这辈子能做个执金吾这样的官职足矣。”眼睛看着这之仪仗队渐渐远去才离开。
这五个人继续往太学方向走去,走着走着刘秀突然停下脚步,原因是身旁有一顶豪华的轿子经过,一阵微风轻轻吹开那软绵绵的锦帘。
只见里面端坐着一位很标志的女子,心生疑『惑』,便自言自语道:“这女子是谁?容貌如此俊俏。”
身边的邓禹发话道:“她可是我们新野县阴府家的掌上明珠,也是我们县第一大美人阴丽华,她们家的产业又700倾亩地,文叔兄是不是看上人家姑娘了?”
刘秀再次发自肺腑的感叹道:“今生若能娶到这样的女子做妻子,夫复何求,唉!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人家可是千金大小姐,我只不过是一个勤于农事的庄稼汉而已,这次来到长安求学只是暂时的,别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有一天上课期间,教书先生让学生们写一篇励志论文,刘秀就写下“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样的千古名句。
刘秀在长安上学两年完毕后回到家乡蔡阳县,这时从一个乡巴佬变成了一位知识分子,为了帮叔父减轻负担。
刘秀叫上大哥刘縯去庄稼里干农活,两兄弟在路上有说有笑的到达了田间地头,刘秀拿出锄头给大哥一把,然后戴上太阳帽挽起裤子和袖头。
刘縯看到刘秀专心致志的锄草,不仅笑道:“二弟干农活如此上心,就好像咱们高祖的兄长刘喜一样,凭你这两年在太学学习的文化足可以谋个一官半职。”
刘秀对答道:“是啊!只是现在权臣外戚王莽篡夺我们刘家的江山,一直在打压我们刘氏宗亲,再一个就是,即便是某个一官半职,在新帝的残暴下也无法生存,就算是去当官。”
“恐怕就连最基本的孝廉这样的官职也很难,还不如老老实实动地,成大事者不在于干什么,而是心里想着什么,做个有理想的庄稼汉岂不是更好。”
很快到了中午,刘秀拍拍身上的尘土就和大哥回去了,到达家中恰巧遇见媒婆给二姐刘元说媒。
在谈话过程中听到未来的姐夫家是在新野县三世为官的家庭,豫章都尉邓宏家的公子邓晨。(字,伟卿)
刘秀顿时想起了两年前在长安遇见过的一位女子阴丽华也是新野县人,心中暗暗高兴,并且祈祷这件婚事能成。
没过几天刘秀的祈祷实现了,这一天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邓晨身穿红衣胸前扎花骑着高头大马去蔡阳县迎亲。
迎亲队伍很快就到达了蔡阳县,刘元穿着更是鲜艳无比,片刻过后,刘元上了花轿一起赶往新野县。
婚礼主持完毕后邓宏双手抱拳笑道:“今日各位父老乡亲,能来到我们邓府参加我儿子的婚礼庆典,真是蓬荜生辉啊!大家吃好喝好,我就不陪各位了。”
就在这个时候,刘秀看见了一名身穿华丽服饰坐在贵宾席上的一个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女子,想走近点看清楚是谁,却发现果真是阴丽华,心中甚是高兴。
情不自禁的迈开脚步走过去,走着走着心想自己虽然是高祖的后裔,但现在身份卑微,却又停下来脚步。
于是又坐回到原位上,心中不仅疑『惑』起来,阴丽华为何会出现贵宾席上,还没等想明白怎么回事时。
阴丽华只身走到新郎面前说:“恭喜表哥今日大婚,表嫂可真漂亮。”
这时的刘秀听到表哥二字心中更加疑『惑』了,心中浮现出许多问号感叹号,酒宴结束后,邓宏送走了亲戚朋友,接下来刘元挨个介绍兄弟姐妹。
刘秀突然问道:“姐夫向你打听个事,今日酒席宴上是否有一个叫阴丽华的女子?”
邓晨说:“对,我们是表兄妹关系,她的母亲是我们邓氏家族的人,你怎么知道她叫阴丽华,难不成你们认识?文叔是不是喜欢上人家姑娘了。”
刘秀说:“我的身份哪里配啊!认识谈不上,只是两年前有过一面之缘。”
邓晨见刘秀嘴上说不配,但是能微微看出脸颊赤红,心中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拍着刘秀的肩膀说:“这件事情好办,就交给姐夫我了。”
刘秀高兴道:“那文叔就先谢谢姐夫了。”
邓晨说:“说的哪里话,都是自家人,不必这么客气。”
就这样,刘秀和大姐,大哥,三妹回到了蔡阳县,有一天刘秀到新野县姐夫家里游玩,可恰巧的是阴丽华也在。
刘秀和阴丽华对视在一起谁也不说话,邓晨把为了化解这种尴尬气氛,便把双方给介绍了一下。
第3章 爱情路上多坎坷()
刘秀虽然家里条件不怎么样,但是论长相不比富家子弟差到哪去,阴丽华也对身前的这个穷小子产生了好感。
两个人可以说是一见钟情,片刻过后阴丽华回去了,接下来刘秀和邓晨坐下来喝酒畅谈。
酒酣耳热过后刘秀回到了蔡阳县家中,对阴丽华还是念念不忘,没过几天又来到姐夫家游玩,邓晨知道刘秀这次来游玩是假。
想见阴丽华是真,微笑道:“文叔,我出去一趟,你先到屋内和你姐说会话,保准给你一个惊喜。”
于是邓晨步行来到阴府,咚咚的敲门声阵阵作响,开门的是阴府家中的管家,尊敬道:“哟,邓大公子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请问有何贵干?”
邓晨说:“麻烦把我的表妹叫出来,有点事情要商量。”
阴府管家听完此话,即刻就把阴丽华叫了出来,阴丽华问表哥有什么事情吗?
邓晨说:“到我家中你自然就知道了。”
就这样两个人一起赶往邓府,在行走的途中阴丽华自言自语道:“究竟是什么事啊,搞得神神秘秘的。”
邓晨把阴丽华带到家中,走进屋内只见姐弟二人在聊天,阴丽华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然后邓晨两口子离开了屋内。
就这样刘秀和阴丽华聊起天来了,两个人同时开口说了一样的话。
刘秀先问道:“你和我姐夫是表兄妹关系,真是太巧了,这就是所谓的缘分,你这个阴姓是怎么来的,之前为何不曾听说过。”
阴丽华解释道:“是这样的,我的祖先曾是春秋战国时期辅佐齐桓公的管仲,到了第七代孙管修时从齐国迁居到楚国,被楚国国君封为阴大夫的官职。”
“秦朝末年之际,因爆发农民起义战『乱』不断,举家迁徙到南阳郡新野县,后世子孙就以管修的官职为姓。”
刘秀说:“哦,原来如此,不愧是管仲的后代,家业这么大。”
两个人一直畅谈到日落西山才结束,当阴丽华想要走时,刘秀很想挽留,却又不知如何说起。
话到嘴边又咽下,有点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意思,就这样看得阴丽华渐渐远去的背影。
正值盛夏,刘秀扛的锄头到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