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秀雄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到嘴边又咽下,有点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意思,就这样看得阴丽华渐渐远去的背影。
正值盛夏,刘秀扛的锄头到田间地里干活,锄着锄着抬头一看远方,有子顶娇子正在驶来,好奇心让自己走过去,竟然是阴丽华,事情是这样的。
阴丽华平时若是没什么大事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这次只是到庄稼地里看看自家的产业而已。
于是刘秀想向前打声招呼,可是自己身份卑微,又穿着这身打扮,最终还是决定去打声招呼。
走向前说道:“阴姑娘,你为何会出现在庄稼里?”
阴丽华身边的随行丫鬟说:“你个庄稼汉,看你这身打扮,怎么会认识我们家小姐。”
阴丽华教训道:“曦儿,不得无礼,你们几个先抬着娇子先回府吧,随后我再回去。”
片刻过后,曦儿带领着家丁回到邓府后,邓夫人见女儿没有回来,便询问曦儿小姐为何没有回来?
曦儿不知如何说,可是邓夫人一再『逼』问小姐的去向,这个时候曦儿不得不说阴丽华此时在何处。
并心中暗想道:“小姐,小姐,您可别怪奴婢啊!”当邓夫人得知自己的女儿竟然和一个农夫在一起极为生气。
庄稼里那边阴丽华见刘秀额头上面有汗『液』,便拿出手帕擦拭,被刘秀接过来说要自己来,几句话过后阴丽华步行回去了。
刘秀刚才忘把手帕还回去了,只好自己先揣起来日后好还回去,饭点回家之后见到二姐在来了。
五个人在吃饭过程中母亲樊娴都突然问道:“文叔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媳『妇』成家了,你看你大哥,大姐,二姐都已经成家了。”
刘秀说:“孩儿不急,婚事就不必母亲『操』心了,三妹不也没成家吗?”
刘伯姬说:“你三妹我想等到二哥先成家,我再嫁出去,我可不想这么小嫁与人『妇』。”
这个时刻刘元笑着说:“二弟不想结婚,可是为了那阴丽华?”
在座的人听到此话感到吃惊,樊娴都好奇问道:“阴丽华是谁?速速说来。”
这时的刘秀拿个馒头塞进刘元嘴里,并说道:“二姐,你真是的,吃个饭都堵不住你的嘴。”
然后刘元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解释了一下,当樊娴都听完此事后欣喜若狂。
高兴片刻后又很无奈,殚心竭虑的是人家阴府可是大户人家,咱们小老百姓能攀得起吗,虽说是汉室后裔,但如今与平民百姓无异。
刘秀却说:“请母亲放心,孩儿无论如何也要把阴丽华娶到我们刘家。”樊娴都听到儿子这句话也为此感到高兴。
阴丽华这边回到阴府之后,被母亲叫住,为了阻止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就想给阴丽华说一门大户人家的公子。
可是阴丽华却说:“女儿现在不想嫁人,只想守候在母亲身边。”
邓夫人质问为何不想嫁人,是不是已经有心上人了,阴丽华一开始撒谎,便说没有,邓夫人见女儿平时都很乖巧。
这次竟然为了一个农夫撒谎,心中不胜愤怒,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说出来了。
阴丽华瞬间感到大吃一惊,母亲怎么知道此事?再看看旁边站的着曦儿表情不太对劲,断定是她把此事说给母亲的。
心里也没有责怪曦儿,接下来知书达礼的给母亲解释道:“这件事情是女儿做的不对,不要再生气了。”
邓夫人劝说:“你若是与富家公子约会,母亲也不便多说什么,可是你却给一个没有身份的农夫约会,母亲我能不生气吗?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
“刚才母亲给你提的那户人家与我们门当户对,你何必要和一个农夫来往呢?若是让外人知道此事后会耻笑的。”
阴丽华反驳道:“母亲,人是不分贵贱之分的,再说了,刘秀也是汉室后裔,何等的荣耀,可是如今却已衰败,就算不比家庭富贵,可他的容貌不比那些富家子弟差。”
邓夫人不想有一个农夫女婿,就以刘秀虽然是汉室后裔,但是王莽当权后一直在打压刘氏宗亲,保不齐哪一天会诛杀刘姓人为理由挽回女儿的心。
可是阴丽华没有赞同母亲的说法,难道刘秀身上有什么魅力吗?竟让一个富家大小姐如此有好感。
也许是与刘秀的『性』格有关,他不仅不张扬而且还自己身份卑微从不感觉卑微。
刘秀在家乡蔡阳县过着平稳的生活,山东琅琊郡海曲县却发生了动『乱』,就是上次吕母起义,他老人家的儿子吕育原本是一名当地的县。
只是因为犯了一点小罪过,按当时的刑法惩罚就可以了,但他的上司县宰大人却把吕育给杀了。
吕母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却死于非命,心中十分怨恨,考虑到自己的小后半辈子该如何度过。
反正自家是经营酿酒生意的,也积蓄了不少钱财,心中燃烧起的为儿子报仇的想法。
这一天吕母去集市上找到一家铁匠铺,使用全部积蓄购买了800件兵戈剑戟,当时正值山东境内闹饥荒,到处都是饥民。
于是她就来到饥民聚集地,便询问发生了何事,难道你们都是从外地逃荒过来的吗?
这些饥民们怨恨道:“我们都是,都怪那些可恶的贪官污吏霸占我们的良田,现在无庄稼可种,他们官官相护,我们老百姓可招惹不起,『逼』得我们无路可走,无可奈何之下这才沿街乞讨。”
吕母听完这番话后也很愤怒,迅速回到家中找来了几名帮手,把家中储存的粮食和水用马车全部拉到饥民处,饥民们看到有食物便一拥而上,吕母和几名帮手递送食物。
过了片刻,这些饥民们饮饱之后声称日后定要报答,吕母听完此话也十分感动,并告诉饥民们不需要任何报达之恩。
这些饥民们有些过意不去,看到吕母脸上上无耐的表情,又有这么多粮食无偿捐献出来,想问究竟有何难处?
吕母流着眼泪把自己儿子罪不至死的事情说了一遍,饥民们看到恩人哭得如此伤心,声称一定要帮恩人出口恶气,便询问解决方法。
吕母面带愤怒表情说道:“随我一起杀进海曲城内杀了该死的县宰,替我死去的儿子报仇血恨。”
这些饥民们一听说要与官府作斗争,心里有些胆怯,即便是这样,也得帮助恩人报仇血恨,可是自己赤手空拳,应该如何与官兵搏斗啊!
吕母很有自信的笑道:“这个问题你们无需担心,兵器我早就准备好了。”这些饥民们全部都答应了。
公元17年,新朝天凤四年
吕母招募勇士数千人,自称将军率兵直奔海曲县,这时一名守城卫兵看到不远处来了一帮人还拿着家伙式。
这架势有点来者不善,赶快回城去通报县宰,说是前几天被处死的那个县吏的母亲带领着数日人,手中还带着兵器打过来了。
这名县宰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很害怕,当知道这些人都是从外地逃荒过来的饥民时。
而且还是临时组织起来的队伍,此刻的心情由害怕转变成鄙视,自认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第4章 天下大乱(一)()
这些饥民们由于对官府充满了仇恨,把生死已经抛掷脑后了,很快就杀进了海曲县城内。
吕母立刻抓住县宰准备杀掉,就在这个时刻有些官吏为此求情。
吕母说了一句:“我的儿子虽然有过错在先,但罪不致死吧!你们的县宰办事不公道,杀人者就应该一命抵一命,何故为这种人求情。”
说完话之后便把这名县宰当场就给抹脖子了,经此一战,吕母声名远扬。
不久纷纷有人前来投奔,这是王莽统治时期出现的一位起义女首领,也是中国历代所有起义军中的第一位女首领。
沉重打击了新莽政权,吕母不仅仅是为儿子报仇这么简单,其实也看不惯王莽倒行逆施。
继而还有一位平原县(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女子迟昭平聚众千余人起兵抵抗新莽政权。
并且杀富济贫,焚烧官府,从贵族手中抢来的那些财物全部分给那些穷苦百姓,一时间迟昭平的威望震动关东,成为最早正史确有记载的女领袖。
迟昭平联合徐异卿所率领的富平农民起义军万余人顺利攻克了平原,乐(lao)陵(今山东省德州市)无棣。(今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
盐山(今山东省沧州市盐山县)富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起义军很快就发展成了十万。
这一年是丁丑年,按照十二生肖排行应该是牛年,在新朝首都长安皇宫中歌舞升平,燕歌燕舞,这时有人用琵琶弹奏糜糜之音,仿佛要有什么事情发生。
正当王莽侵浸在快乐之中,危险就像藤枝一样一步一步蔓延过来,湖北境内发生旱灾。
再加上蝗虫漫天飞舞,尤其是荆州地区最为严重,农田无法耕种,造成颗粒无收。
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没有了饭吃,于是就到地里挖野荸荠吃,就是长时间不种庄稼因而长出来的植物。
有很多杂声,“这是我的,不要跟我抢。”偶尔为了争抢食物而丧命者见多不怪。
王莽得知此事后放食物赈灾,竟然把木头做成酪饼饥民们吃,可能是当时朝廷真的财政空虚,原因是王莽不断的向已经臣服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
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用兵,而且还将他们的王爵换成侯爵,把中原王朝授予的玺印全部收回将其销毁,外交问题上连连失败。
不仅如此,王莽征伐各国时需要大量的士兵参战,就以钱财来募兵,实在没有钱了,就收刮民脂民膏,把市场上的物价迅速飞涨,这还不算完。
当新招募的士兵去前线打仗时避免不了死伤者,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上万人,导致『妇』女儿童丧父丧夫,当这些饥民吃下木头酪饼时当即就吐了,接下来还是疯抢野荸荠。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一阵声音:“大家不要再抢了,总闹出人命也不是办法。”
说话的这两位名叫王匡,王凤,把嘈杂声制止后让大家排列好顺序平均分配食物。
这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吃到食物,很快投奔王匡,王凤的饥民们越来越多,随着队伍也越来越大。
很快就把地里的野荸荠吃完了,于是王氏兄弟带领着这些饥民们开始掳掠豪强地主家里的粮食,抢夺成功之后就藏匿于绿林山中,最后这件事情被朝廷知道了。
长安皇宫
众臣下跪皆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莽说:“众卿平身,朕听说荆州一带的饥民越来越多,而且有组织,还发生抢劫之事,各位朝臣有何办法可以摆脱这种局面发生。”
大司马王寻站出来说:“陛下,领导这些饥民们的有两个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等到这些贼寇们的队伍发展壮大时就麻烦了,请陛下立刻下质量当地手前去镇压。”
王莽点头道:“大司马此话言之有理,传朕的命令,让当地牧守剿灭绿林山上的贼寇,已绝后患。”
片刻过后,圣旨到!
这时一名宦官手持圣旨宣读大新皇帝诏令,即刻让荆州牧带兵去绿林山镇压流民贼寇。
就这样荆州牧带领着临时招募的两万壮士朝着绿林山方向驶去,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先是用语言震慑道:“绿林山中的贼寇们给本牧守听的,朝廷派兵来剿灭你等反贼,识相的主动投降,不然的话踏平绿林山。
王匡听完这句话,气愤道:“我们都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上山沦为流寇,你们官府不但不招抚流民,反而派兵来攻打我们,你们居心何在?”
接下来双方开打,由于这些流民是为生活所迫,怀的一种反正早晚也是死的心理,与荆州兵交战过程中个个都是亡命之徒。
最后王匡等人活捉了荆州及陪乘人员,只是把那名陪乘人员给杀了,始终不敢杀荆州牧,随即就给放了。
当荆州兵失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王莽愤恨不已道:“这帮刁民不给他们点教训就不知道我大新朝的厉害,朕就不信我堂堂天朝上国就消灭不了你们这帮流寇。”
随即就从禁军当中抽出两万精兵再次去绿林山镇压流民,当绿林山上的王凤打听到消息后急匆匆的喊道:“大哥,朝廷又派两万精兵敢来,声称要全歼我们,这该如何是好啊!”
王匡意志坚定道:“来得好,打的就是他们的些危害国家的蛀虫,由我和马武带兵埋伏带云杜县,等到新军来到时将其截杀。”
绿林军的几名重要将领商量好计策后准备行动,当新军行至到云杜县时就遭遇了王匡和马武的伏击,因为事发突然,新军结果均惨败而归,接着转而攻占了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经此一战,义军声威大振,很快投奔来的人达到五万,紧接的又攻取了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
王匡心想既然已经得罪了官府,不如起兵造反,即便不造反也没有退路可选。
随后就将此想法告诉了在场所有人,而且还说:“不愿意一起造反的绝不勉强。”
这些人考虑到,不造反就意味着没有饭吃,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愿意跟大哥一起造反,咱们起义就必须有个称号。”
王匡想来想去,当初是在绿林山上面与朝廷军队作斗争的,而且还在此地经常活动。
就像以此作为根据地,并且还给起义军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绿林军。(注:在以后的古典文学小说以及对抗残暴统治的人都称之为绿林好汉)
次年,山东境内天灾不断,加上当地的官府对老百姓的压榨,民怨沸腾,庄稼更是无法耕种,有一名叫樊崇(字,细君)的人在家乡实在活不下去了?
于是只身来到营州(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寻找生存之道,可是官府也在当地大家剥削,樊崇心想,老是这么急一顿饱一顿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啊!
走在街道上看的路上饥民遍野,心中感叹道:“这是什么世道,乡亲们,如今朝廷对我们老百姓的生死置之不理,我们值得为这样腐败不堪的朝廷效忠吗?与其带着一饿死还不如起兵造反,也许有一条生路。”
这些饥饿民们想了想,然后一起欢呼道:“反了,反了,没有饭吃何谈效忠二字。”
这时东海郡(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县衙里的狱吏徐宣(字,骄機,ji,是一个文化人)找了两个同乡好友谢禄(字,子奇)和杨音聚集了一些反对新莽统治的人来到莒县与樊崇合作。
还有附近的沂水县(今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人逄安(pang,少子)也聚集了一些人起兵响应,这三个县城造反的有百余人,众人都推举樊崇为义军首领。
随即整顿好部队向北出发,途中经过青徐二州也遭受了饥荒,遍地都是饥民。
樊崇带领着义军在行走过程中看到沿街乞讨的流民到处都是,这些饥民把求来的食物都给自己的孩子。
有的则留给年迈的父母,那种失去亲人的悲痛声音真让人潸然泪下,场面甚是悲惨。
这些饥饿的难民心想这样也不是个办法,看到这支义军路过此地,纷纷加入其中,倾刻之间多达万余人。
继绿林军又一支大规模的流民组织起来的军事武装力量,决定就以泰山(今山东省泰安市)作为根据地。
并且自称乡官三老职务,而且还制定军规:“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接下来樊崇还宣布,我们暂时没有钱财制作铠甲和统一服装,为了以后和朝廷的军队以及其他义军有所区别,便于在作战过程中一眼就可以区分是否是自己人。
全部把眉『毛』涂成赤红『色』,这样一来就不容易混淆了,那我们这支义军就掉赤眉军。
从此刻开始,刚刚成立起来了赤眉军多次与朝廷大军作战,并且斩杀新朝将士万余人,因为是流民队伍,最痛恨那些豪强地主们的生活。
于是就来到了几家豪强地主家中,把那些钱财粮食全部搜出来,但是他们不占为己有。
分给那些还在街道上面乞讨的饥民们,随后就回到根据地泰山密谋一个事情,那此时刘秀又在干什么呢?
第5章 天下大乱(二)()
公元21年,新朝地皇二年
王莽派大将廉丹和太师王匡与赤眉军在无盐(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展开厮杀,赤眉军因为都是穷人出身。
见到那些有吃有喝的『政府』军咬牙切齿,此刻心中目标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注:历史竟有如此巧合事件,王莽的第六子竟然和绿林军首领王匡同名同姓)
廉丹和王匡看到这些赤眉军都是亡命之徒,心中有些胆怯,没有刚开始的杀劲了,几个时辰之内死于赤眉军之手的新军多达万余人。
最终廉丹也在『乱』军之中战死,只有王匡一人带着残兵败将仓惶逃走,新军惨败而归。
此时绿林军中出现了瘟疫,王凤目睹了因疾病而死的义兵,顿时感到慌张,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找到大哥王匡商量对策。
面带无奈表情说道:“大哥,这如同大风刮来的瘟疫损失了一大半义军,倘若还是这样继续在一起的话都会死光的。”
“请大哥尽快想办法摆脱瘟疫,否则将会陷入疾病恐慌之中,希望大哥考虑义军的『性』命,以及咱们两个人。”
王匡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瘟疫,心里咯噔一下,步伐轻盈背着手,走走停停,左思右想,突然脑海之中浮现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把绿林军分成两支队伍,这样可以减少瘟疫的发生,一路由王常和成丹率领一支义军去南郡,因为需要过江,所以又称为下江兵。
另一路由王匡本人与王凤,马武,朱鲔,张卬继续率兵北上南阳,因为他们是从新市(今湖北省荆门市京口县)聚众起兵反莽的,所以称之为新市兵。
王常和成丹带领着刚刚分配好的下江兵一路向南行驶,有一位郏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亭长兼负责缉拿犯罪人员的游徼听说有义军将要从此地路过。
于是就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现任的官职,带着衙门你的宾客前去颍川郡边界等候义军的到来,这名闻讯而来的人看到义军越来越近。
便向前去说:“郏县亭长臧宫(字,君翁)以及宾客愿意加入义军一起反莽,这位将军可否收留我鼠辈。”
王常看他身体魁梧,精神抖擞,是一个当兵的好料,就让藏宫在军中担任校尉一职。
就这样顺利成章的成为了下江兵的一员,随后王匡带领着绿林军计划下一步将要进攻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
片刻过后来到随州城下并昂头喊道:“城上的牧守给我听好了了,我们已经连夺了竟陵,云杜县和安陆县,若是牧守识相的话快快打开城门放我们进去,否则城破人亡。”
随州牧守站在城楼上面怒斥道:“你们这些掳掠财务的强盗,凭什么放你们进去。”
王匡见随州牧守不肯打开城门,骑着马转向后方举起手中的战刀振奋激昂道:“勇敢的兄弟们与我杀进随州城。”
随州牧守吩咐弓箭手准备,等到贼寇靠近的时候飞『射』出去,也许是绿林军刚刚组建不久,导致了战斗匮乏,数次进攻都没能成功。
王匡见势不妙,只好下令撤军绕道而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名叫陈牧的领头者和一个叫廖湛的人聚集了百余人自称平林兵。
王匡一行人从随州撤出之后向北来到了平林,陈牧心想就这百余人没有依靠是根本不行的,于是向前询问道:“你们可是绿林军帐下的新市兵。”
王常说:“正是,你们是哪路英雄好汉?”
陈牧说:“我们是平林兵,就这么几百个人,若如不嫌弃的话,我们愿意归顺你们共同对抗新莽暴政,不知王将军可否答应?”
王常心想那再好不过了,所谓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就这样陈牧和廖湛成功加入了绿林军,形成了另外一支平林兵。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的宾客犯法,自己被受牵连,被舂陵县通缉。
于是他就从舂陵县逃匿到平林,心想舂陵是不敢再回去了,一直这样躲躲藏藏也不是个办法,边走边考虑该何去何从。
正当为此事犹豫的时候,他看见前方有一支军队,看全身打扮的军服也不像朝廷的军队,便激起了朝廷的想法。
就跑过去询问道:“这位军哥,请问你们是谁的部队,为何在此驻军啊!”
站岗士兵说:“我们是新市兵,正确的来说我们归属绿林军麾下,你这人打听这么多干什么?”
这名逃匿人声称想要投军,麻烦通报一下你们的主帅,随即站岗士兵跑到主帅营帐前禀报道:“陈将军,外面有一个穿着朴素的人说要投军。”
陈牧听说有人前来投军,考虑到现在正缺人手,既然有人说要投军,那就请他进来吧!
这名逃匿人被站岗士兵带进了营帐,陈牧看他腰大宽肩,便问他叫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