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秀雄风-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援经过交趾国郡县的时候修整城池,并且还帮助当地老百姓们兴修水力浇灌农田。
还有纠正了越律和汉律存在不好的刑法十余条,从而赢得了老百姓们的一致欢迎,都遵守这个重新修订的越律,然后准备撤兵返回洛阳。
公元44年,建武二十年
建武帝下旨改封刘辅为沛王,郭圣通自然也成为了沛太后,这一天中原王朝的另一个藩属国高句丽的第三位国王大武神王病逝。
其弟解邑朱请求中原王朝册封自己为王,建武帝答应了这个请求,并致信祝贺新王登基,称闵中王。
然后建武帝命人查偷盗皇家库银的不法分子,几天过去后终于有消息了,一审查这名偷盗人员是现任大司徒戴涉举荐的。
建武帝知道这个事情后勃然大怒,先是训斥戴涉举荐人才不当被受牵连,接下来按照大汉律法将戴涉打入死牢处死。
戴涉摘下官帽以谢其罪,大司空窦融也被受牵连被免职,这个时候询问大司马吴汉为何没有上朝?
经知情朝臣汇报说,吴汉病重在家休养,建武帝听说这个消息后说了几句话就散朝了。
众位朝臣下跪集体皆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恭送陛下。”
建武帝下朝之后赶快乘坐御撵前往河北广平侯府,到达目的地后亲切的问候道:“吴将军,你有何话要说,尽管讲。”
吴汉躺在病床上说:“臣是个粗人没有知识,那臣就直说了,希望陛下日后谨慎一些,不要对那些罪犯宽大处理赦免。”
建武帝说:“朕多谢吴将军提醒,会好好考虑应该如何处理罪犯才是最好的方法。”
然后说了几句安慰话就返回洛阳了,几天过后传来了吴汉病逝的哀迅,当建武帝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很是伤心难过。
即刻下旨在安葬吴汉的时候一切都要按照大将军霍光的葬礼来进行,并追赐谥号为忠,涵义忠心为国。
就在这个时候匈奴骑兵入侵上党郡(今山西高官治市和晋城市)天水郡和扶凤县。(今陕西省宝鸡市)
当建武帝得到这个消息后即刻派贾复和杜茂带领着将士们前去抗敌,二人带兵先是到达了上党郡,因为这也是匈奴兵退出境内的出口之一。
此二人商量好作战策略后决定让贾复留下来埋伏在旁边,杜茂则带领着将士们前去天水郡和扶凤县与匈奴骑兵交战。
双方打了几个回合后汉军则故意败下阵来,丢盔弃甲骑着战马狼狈向北仓惶逃窜。
匈奴统领自认为别看汉军人数很多,原来就这么不堪一击,紧接着乘胜追击而去。
第69章 解决少数民族矛盾(上)()
当两军到达上党郡的时候贾复突然带领着将士们呐喊冲杀而出,将匈奴骑兵团团包围住。
此刻匈奴兵瞬间大『乱』,不知如何出击,贾复和杜茂趁着对方慌不择路的机会进行搏杀。
两军激战过后匈奴骑兵败下阵来,还有一小部分匈奴骑兵逃亡境外,接下来汉军班师回朝。
建武帝大加赞赏出征将士,正在高兴之余突然感觉到头晕目眩,差一点没摔倒在地上。
幸亏旁边有贾复和杜茂搀扶的,赶快喊来宫中太医,经过太医诊断过后下出结论,声称这是患上了风暎еⅰ
于是建武帝在几名宦官搀扶下搬到比较安静的偏殿中居住,朝中政务皆由皇太子刘庄暂且先代理。
经过数天的休养病情好转了,又开始上朝处理政务,考虑到大司马这个职位可不能空的。
想来想去在朝堂上面任命阴皇后的弟侍中弟阴兴(字,君陵)为新任大司马,以此辅佐朝政。
阴兴自知是当朝皇后的弟弟,所谓外戚掌权是每一个皇帝最忌讳的事情,日后担心有『奸』邪狡诈之人故意找茬。
这样会给皇后姐姐带来麻烦了,所以坚决推迟接受这个官职,建武帝见此只好作罢。
然后命令有司部门在全国筛选品行比较端正的行政地方长官,最终经过筛选让广汉郡太守河内郡人蔡茂担任大司徒。
任命太仆朱浮担任大司空,两天后又任命左中郎将骠骑将军刘隆暂且先代理大司马的职务。
这时马援率兵从交趾国行走在去往洛阳的路上,途径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时候停下了。
原因是当地官吏孟冀带着几名下人作为下级官员前去慰问朝廷出征将士,并两手作揖道:“下官听闻朝廷军队路过此地,特意前来慰问为我大汉朝保佑疆土的众将士们。”
马援出于礼貌下马说道:“最近匈奴兵和乌桓兵老是侵扰北边,本将军的台向陛下请命出兵征讨,大丈夫男子汉就应该战死于沙场,就应该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躺在床上面让子女们伺候?”(这就是成语马革裹尸的由来)
孟冀听完此话频频点头道:“嗯,好有气魄,确实应该如此,大丈夫男子汉就应该这样,伏波将军以及众将士们,痛饮此杯。”
这二人说完话后汉军启程班师回朝,过了片刻,马援带领着的将士们到达了洛阳皇宫。
建武帝大加赞赏出征将士,次日早晨出宫去巡视诸侯国,先后到达了鲁王国,东海王国,楚王国。
当来到沛王国的时候刘辅两手作揖道:“儿臣恭迎父皇前来我沛王国巡视。”
就这样父子二人来到王宫正厅坐下来谈论问题,正在说话过程中,郭圣通突然来了。
赶忙行礼道:“妾身参见陛下,不知陛下到来有失远迎。”
此二人见面略显尴尬,建武帝简单的说了几句话就返回洛阳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匈奴和乌桓自从上次惨败之后心中有些不服气。
于是再出兵袭扰天水郡,上党郡和扶风县,建武帝在朝堂上面询问有哪位将军愿意率兵平『乱』。
马援站出来手持笏板主动请缨,得到允许后命令自己屯兵襄国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而且还让文武百官为马援饯行。
君臣共同饮酒祝贺能够凯旋而归,马援临出发之前告诉时值黄门郎的梁松(字,伯孙)和窦固(字,孟孙)人要想富贵也可以回到以前贫苦的日子。
如果不想回到以前以前那样的日子,以后做事情就应该多谨慎小心为好,因为梁窦二人是马援好朋友的儿子,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梁松和窦固同时两手作揖道:“晚辈记下了,也祝伯父能打胜仗回来。”
就这样马援带领着将士们出发赶往叛『乱』地点,到达目的地后双方在此打打情情几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决出胜负。
此时已是公元45年,建武二十一年
马援不得不想办法如何破敌,决定分为两路撤兵打道回府,稍后就知道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了?
匈奴和乌桓统帅见汉军已经害怕了,带领着骑兵埋伏在路上,当汉军走到雁门郡境内时遭遇了袭击。
马援与其正面交锋,双方激战了一会,另一路假装撤兵的汉军赶过来了,匈奴和乌桓统帅本想截杀别人,万万没想到自己却上当了。
瞬间队伍造成大『乱』,汉军趁这个机会进行拼杀,激战过后把匈奴和乌桓全部赶出了境外,接下来等你好队伍准备班师回朝。
建武帝得到这个消息后心中甚是愉悦,可就在此时国内动『乱』的消息接种而来。
上次的云南少数民族栋蚕部落再次发生叛『乱』,于是建武帝又再次派出刘尚率兵前去平息的这场叛『乱』。
当汉军当到达云南境内的时候,栋蚕部落首领发现还是刘尚这个人,心中难免有些怯战的心理。
刘尚冲锋在前指挥将士们作战,经过几个回合厮杀追剧到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省保山县)
斩杀了栋蚕部落首领,汉军以极少的死亡代价换取了胜利,至此,云南少数民族发动的叛『乱』彻底平定。
紧接着匈奴,乌桓,鲜卑联合在一起侵扰中原边境,尤其是代郡以东的地区被乌桓兵残害的最为严重。
由于乌桓居住的地区很接近中原边境,都是从早晨出兵一直到晚上撤兵,五个郡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避免不了侵害。
边境上的老百姓们基本上流亡在外,等到乌桓兵退去后建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和谒者前去加修营寨堡垒。
以此来召回流亡在外的老百姓们返回家乡,乌桓兵居住在上谷郡边境上的比较强悍且粮草富庶。
马援考虑到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了,就去攻打乌桓一下,随即带领着三千骑兵前去抗敌。
汉军在交战过程中却频频受阻,最后因指挥不当无功而返,这个时候的鲜卑骑兵率领万余人侵扰辽东郡。
辽东郡太守祭肜得到情报后立刻率领数千人前去迎击,自己则亲自身穿铠甲咿咿呀呀的喊杀声。
厮杀过后鲜卑骑兵有的四处逃窜,还有一部分落入水中而死的,祭肜带领着将士们穷追猛打。
鲜卑骑兵在这种慌『乱』下丢弃兵器赤『裸』的身体狼狈逃跑,从那以后鲜卑人都很畏惧这个辽东太守,不敢出兵侵扰中原东北边境。
鲜卑兵的『骚』扰虽然彻底平息了,但是西域诸国那边出问题了,莎车国国王的野心有些膨胀。
因为军事实力增强了,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而出兵开始向附近的邻国不断的进行『骚』扰,无理的态度强行索要钱财,不给钱就打你。
那些西域各国国王们整天担心受怕,在这种惶恐不安之下车师国,鄯善国和焉耆国当等十八国聚集在一起商量维护本国安全。
最终各国达成一致,纷纷派出本国王子前往洛阳请求中原王朝出兵相助,伏地痛哭甘愿充当人质。
建武帝由于北方经常有小数民族『骚』扰,且没有归服,所以暂且不想出兵西域,并且让各国王子们全部都返回。
为了同情西域诸国的遭遇,以赏赐丰厚的的金银财宝作为安慰,各国国王见自己的王子都回来了,已经知道怎么回事了。
因而变得内心更惶恐起来了,既然远水解不了近渴,那就找比较近的中原郡县乞求帮助。
于是就写求救信给敦煌郡太守裴遵,希望能够扣下人质向莎车国宣战,恳请向莎车下达战书,并且声称中原大军择日就会前来。
希望停止一切对各国的『骚』扰,裴遵看完这封求救信后也不敢擅自做主,转而又上报给朝廷。
建武帝得到的这份奏章后考虑到事到如今还是帮这个忙,不能让周边藩属国失望,即刻给敦煌郡太守下达同意的圣旨。
这时莎车国国王接到宣战书后内心有些退怯,那些各国王子们因为敦煌郡时间长了,都很不太高兴。
所以在这种思念的阴影下纷纷回到本国,这个消息被莎车国国王知道后分析到中原王朝不会派兵。
再三考虑后决定出兵攻打邻国,先是打败了鄯善国,而后又攻破了龟兹国,并且杀害了国王。
这时善善国国王上书给中原王朝:“愿意再派出王子入洛阳为质,乞求再次出兵相助,假如东园陛下不同意的话,只能归附于匈奴国。”
建武帝的回答是:“目前朝廷军队抽不出来时间派遣,你们西域各国如果感觉到力不从心,想要归属于谁请自行决断。”
鄯善国国王接到中原王朝的回信后想来想去决定与车师国依附于匈奴果,接下来建武帝免去朱浮的大司空之职。
改任光禄勋杜林担任,在朝廷上面询问道:“命令梁统出任九江郡太守,而且你上任前朕想给你一份大礼,你的儿子梁松今年多大了?”
梁统说:“犬子今年刚过弱冠之年。”
建武帝说:“这朕的舞阳长公主也刚过弱冠之年,黄门郎梁松相貌堂堂,可否与政结为皇亲。”
第70章 解决少数民族矛盾(下)()
梁统父子站出来跪谢道:“臣多谢陛下隆恩,能与皇家结成联姻关系不胜荣幸。”
建武帝说:“既然两位爱卿答应了此次,那就等明日举办公主出嫁之事。”
此刻众位朝臣集体下跪祝贺道:“恭喜陛下喜获帝婿,同时也恭喜黄门郎荣升驸马。”
次日早晨舞阳长公主正在自己的闺房内梳妆打扮,与此同时也等待驸马迎接自己。
这个时候的梁松身穿红『色』服饰,骑着高头大马胸前佩戴大红花,身后一顶豪华的轿子正在驶向洛阳皇宫。
过了片刻,迎新队伍抵达了皇宫,梁松随即下马赶往舞阳长公主的闺房,经过一番热闹过后梁统携带着舞阳长公主入轿。
建武帝与文武百官也一起到达了梁府,在府中等待的人下跪集体高呼道:“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建武帝高兴的说:“大家快快请起,今日大喜的日子,这里没有君臣关系不必这么拘束。”
婚宴结束后建武帝带领着文武百官起驾返回皇宫,就在这个时候乌桓国称的匈奴国衰落之际大举侵犯。
最终『逼』着匈奴迫于无奈向北迁徙数千里,造成了一片没有人居住的空地,建武帝考虑到没有必要在北边驻扎守军了。
于是下诏全部撤回,之所以这样做是有自己的打算,接下来花重金和绢帛,以及乌桓国内需要的物品送过去,
乌桓国国王看在这些东西的份上,再一个就是中原王朝实力很强,决定派遣使者臣服于大汉王朝,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公元47年,建武二十三年正月
潳山蛮人雷迁在南郡发动叛『乱』,『骚』扰老百姓们的生活起居,建武帝得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就派武威将军刘尚率兵前去平叛。
刘尚接到任务后率领万余人前往南郡,冲锋在前激励将士们勇敢杀敌,经过刀剑厮杀下来汉军取得完胜。
并且将七千多潳山蛮人全部迁居到江夏郡,叛『乱』总算被彻底平息了,汉军也班师回朝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大司徒蔡茂病逝了。
建武帝得知情况后赏赐上好的棺材和丰厚的丧葬费,三个月后大司空杜林也相继病逝,一年内去世了两位三公之一的高官。
于是建武帝任命张安世的五世孙太仆张纯为新任大司空,这时伏波将军马援生病了。
梁松知道后前去探望,到达马府后两手作揖道:“晚辈参见伯父。”
马援由于躺在病床上不便起身回礼,这让梁松心里很不得劲,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
马廖说:“梁伯孙乃是当朝帝婿,其身份很高贵,公卿以下官员见了他无不退让三分,刚才他行礼,父亲为何不搭理他?”
马援却说:“梁松的父亲和我交情不错,就算他再怎么高贵,但是这个辈分可不能搞混,我们华夏民族对长辈的礼貌可不能丢失。”
这时马援的两个侄子马严和马敦也前来看望叔父的病情,马援知道的两个侄子的缺点,就是喜欢议论别人的好处与坏处。
心想日后这样会吃亏的,作为亲情关系,好意地告诫道:“你们两个在『性』格上面得改改,就拿我的两位好朋友作为例子。”
“一个人叫杜季良,一个人叫龙伯高,这两个人也是我非常欣赏的,有优点同样也有缺点,我希望你们两个多向龙柏高的个人学习。”
“但是不能学习杜季良,他虽然广交朋友,行侠仗义喜欢帮助别人,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仇人,你们如果学习他学习不好的话,反而会画虎不成反类狗也。”(这就是成语花虎不成反类犬的由来)
“至于杜季良这个人不是很擅长交朋友,但是在做行为的的事情上为人低调,并且谦和谨慎,你们如果学习他学习不好的话倒也没有事情。”
马严和马敦听完这番话后两手作揖道:“叔父说的话侄儿记下了。”
这两个人离开后找到自己结交的那些朋友,询问杜季良和龙伯高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想听听别人的意见。
因为这些人的『性』格原因,说什么的都有,这些人当中避免不了有人是杜季良仇人的朋友。
这名头人抓住这个把柄上报给朝廷,说是杜季良结交的朋友都是聚众闹事之徒,其中就有帝婿梁松。
当建武帝看完这份弹劾奏章后把梁7松召回宫中狠狠的臭骂了一顿,还把马援自己侄子说过的话作为警告。
梁松连连磕头认错,回去之后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到马援身上,对其就更加怨恨了。
就在此刻武陵郡太守发来急报,五溪蛮夷相单程等人聚众数万人在本郡发动叛『乱』,并且还向其他郡县发起进攻。
建武帝知道这个消息后即派武威将军刘尚即刻率领本部人马前去武陵郡抗敌。
并让其把南郡,长沙郡,武陵郡的驻兵万余人协助作战,刘尚把这三个郡的驻兵聚集在一起后开始准备攻打事宜。
打算不同陆地上面过,决定从沅水上面袭击敌军,快要接近五溪蛮人的时候河水突然转换了流水方向。
使正在游行的船受到了阻碍,汉军们有些慌了神,这个举动让相单程发现了。
因为当时是冬季,即便是跳下河逃命,恐怕游不到岸边走冻死了,相单程抓住这个机会。
沿着岸边让将士们『射』箭,这些汉军船上面顿时大『乱』不知如何是,刘尚被『乱』箭『射』中身亡,最终汉军全军覆没。
当这个消息传到洛阳后建武帝既震惊又很伤心难过,下令将刘尚的尸体拉到洛阳后葬并安慰其家人。
公元48年,建武二十四年
建武帝没有起兵之前就认识的开国将领在家中病故了,这个人就是建义大将军朱祐。
建武帝闻讯这个不幸的消息很是痛心,只身乘坐御辇来到家乡祭拜,然后将灵柩拉回封帝鬲城(今山东省德州市境内)进行安葬。
并且还对其家人进行大加赞赏和安慰,朱祐之子朱商继承爵位,接下来下了一道大赦天下的圣旨。
匈奴国那边有八大部落首领共同拥立日逐王为新国王,并派出使者前往洛阳,请求像呼韩邪单于那样永远不和大汉朝为敌。
建武帝在朝廷上面询问公卿大臣们对此事有何看法,大家纷纷站出来手持笏板说道:“陛下,最近老有不少少数民族发生反叛,天下刚刚安定不久,匈奴是否真的诚心归顺我大汉朝真假不得而知,暂时不可答应。”
唯独耿弇之弟耿国却持有不同的意见,分析道:“陛下,我们可以按照孝宣皇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接受他们的归附,替我们防御鲜卑。”
建武帝听完这个建议觉得也有道理,随即就接受了此方案,就在这个时候居住在武陵郡的蛮人出兵攻打临沅。(今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
建武帝得到这个消息后命谒者李嵩和中山郡太守马成率兵讨伐,经过几个回合下来竟然打了一个平手,始终分不出来胜负。
当这个消息传到朝廷后马援主动站出来手持笏板说:“陛下,臣愿请命带兵出击匈奴。”
建武帝却说:“伏波将军年事已高,还是多加休息为好,出兵打仗的事情还是交给那些比较年轻的将军们吧!”
马援说:“恕臣斗胆直言,莫非陛下莫非陛下是嫌弃臣老了不中用了。”
建武帝说:“不不不,朕绝非此意,只是爱惜伏波将军的身体而已。绝无其他想法。”
马援又说:“别看臣年岁已高,仍然可以身披铠甲上战场杀敌,请陛下允许臣带兵出征。”
接下来便让马援到殿外试试身手,建武帝命人牵过来一匹战马,马援踩着马蹬丝毫没有费劲就上去了战马。
缰绳一瞪快马行走了一圈,时不时还向后四处观望,表示自己有这个能力。
建武帝观看后无不拍手称赞,并哈哈笑道:“伏波将军竟有如此胆量,令朕真感到佩服,你真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翁啊!那朕就允了你的请求。”(这就是成语精神矍铄的由来)
就这样马援与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带领着四万余人准备去平叛,出征前对送自己的朋友杜愔说了一句话。
“我这几年深受朝廷厚恩,现在年事已高,恐怕时日已经不多了,时常在为能不能死于沙场而担心,如今我获得了出征打仗的机会。”
“就算是战死了也不觉得可惜,唯一担心的就是,家中的妻子儿女们该由谁来照料,这是我最最担心的问题。”
杜愔微笑的说:“文渊兄这是说的什么话,肯定能平安回来的。”
当汉军来到下隽县(今湖南省咸宁市崇阳县)的时候有两条路可以进入敌军叛『乱』地点。
一路是壶头山(今湖北省怀化市沅陵县)一路是充县(今河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
分析了壶头山虽然路很近,但是山谷比较多,行走会有一定的危险,充县虽然路很平坦,很适合行军,但是运粮草慢一些不是很方便,
第71章 一代名将陨落()
可是路途有些远,一直在为两条道路纠结不定,这时耿舒提出应该选择充县进军。
马援又考虑到,假如从充县进军的话浪费时间肯定会有,而且还会消耗粮草。
最终决定从壶头山进军,耿舒也好同意了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