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支点-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十二团部署完毕之后,这场以多打少的战斗就没有什么悬念了。枪声一响,大部分的敌人都被红军的火力堵在了营房内,少部分跑出来的还不及有效反抗就丧了命。仅二十余分钟,敌团长就被二连特种班押到了三十二团首长的面前。
而听到敌人后方爆发了剧烈的枪声之后,三十一团也从正面同时向敌人扼守的几个山头发起了攻击,随后作为预备队的三十三团也投入了两个营参加进攻。而山上的敌人尽管背后的从枪声中知道了团部被袭,但面对红军猛烈的进攻也不敢抽调太多兵力,只派出了总计不足一个连的兵力往回试探情况,结果这股敌人半路到重机枪一响,就知道是遇上了红军主力,便不顾一切的向后就跑,气得七连长和三营副营长守着二十余具敌兵尸体和伤兵直骂娘。
三十二团袭击一得手,很快就分成了几路从后面向山上的守敌展开了进攻,并把刚缴获的四门迫击炮也用上了。而正面的三十一团和三十三团也加大了攻击力度。
粤军虽然善战,并且装备好弹药充足,但由于团部被袭而军心不稳,在红军的前后夹击和猛烈火力的打击下,几个山头的守敌很快的就崩溃了,除了近两百人被击毙,少量的趁着夜色钻入树林逃跑了之外,绝大部分都被漫山遍野围上来的红军抓了俘虏。
谢昌云没有能够去冲锋陷阵,而是在团首长严令下,带着特种班用枪指着那些刚被俘虏的敌炮手,向山头上轮流的发射炮弹,并不断的接着炮弹爆炸的火光指示修正目标,直到看见停止炮击的信号为止。
虽然谢昌云对这三门迫击炮垂涎欲滴,但他也知道这玩意是二连绝对留不住的,所以等炮击一结束,他就指示特种班赶紧散开去收寻用的着的东西。
至于谢昌云本人嘛!当然不屑亲自动手干这种半偷半抢的事。“嗯,形象也是很重要滴!”
当然这只是其一,其实谢昌云还另有重要事情要干。他在特种班两个战士的护卫下来到了敌团长那个被打得布满窟窿眼的竹棚,然后坐在桌前取过桌上的纸笔写了起来。
不远处枪声依然震天,自己却在这里安然泰之、秉烛疾书。谢昌云感觉惬意无比!
那两个战士闲着没事干,便在屋里翻腾起来。不一会,就从衣柜里拖出了一个小木箱对谢昌云喊道:“谢副连长,这个箱子好重!不知里面是什么东西?”
谢昌云放下笔道:“打开看看!”
一个战士一枪托砸开箱子的锁,另一个战士打开箱子一看便喊道:“啊呀!副连长你快来看看,这里是不是金条?”
谢昌云赶紧离座走过去,捡起一块黄灿灿沉甸甸的东西对着灯光一看,“这不是金条是什么?”
再仔细看时,除了半箱子金条之外,还有一些珠宝首饰等一并放在箱子里。梅岭关是通往广东南雄韶关一带的要道,可想像这个团长在这里设卡收税捞了多少黑钱。
谢昌云高兴的道:“这下我们发了!只怕能值一两万大洋。嗯,这里不是你们先打进来的吗?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个东西?”
一个战士回道:“当时外面还在战斗,我们只注意把白军团长的手枪和望远镜收走了,其它没有仔细搜查,难怪他被带出去的时候还回头看了两眼。”
谢昌云又问道:“有没有军用地图?”
战士回答道:“有一个圆筒筒,班长听说里面是地图就背在了身上,结果到团部以后被参谋长看见给要走了。”
谢昌云道:“那玩意比金条还值钱!算了算了,交出去就收不回来了!你们以后要记住,地图和电台是第一位重要的东西。我继续写东西,你们两个守在这里不要让任何人进来,等团首长回来把东西上交。哼!不让我上去,我坐在这里不照样等于缴获了几百条枪!”
两个战士听了谢昌云的牢骚后挤眉弄眼、偷笑不止。
由于独吃了敌人一个营和一个团部,三十二团不好意思再与兄弟部队分享缴获,所以攻打山头的战斗一结束,三十二团就押着上百俘虏撤了回来,并按师首长的指示派出部队向南雄方向进行布防警戒。红十一师的师部也随三十二团行动,敌人原来的团部自然也暂时成了红军的师部。
见到首长们来了,谢昌云迎到门口立正敬礼后,便立刻缠着团参谋长要买回那份地图。
团参谋长笑着逗谢昌云道:“你拿一百个大洋出来我就把地图卖给你。”
谢昌云道:“只要首长说话算话!我就出一万大洋。”
他紧接着手一摆,两个战士便抬过木箱放在了地上把箱盖打开,一箱子的金条和珠宝首饰就忽现在了人们眼前。
在弄清楚金条的来龙去脉后,首长们也不禁叹道谢昌云的运气实在是好!
见谢昌云还在不依不饶的索要地图,师政委刘亚楼叫团参谋长从图囊中取出地图看了后劝道:“昌云呀!这份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你就留给团里吧!我做主把团里原来那份五十万分之一的给你怎么样?就算是你用这箱金条买的。”
谢昌云道:“换就换。不过我想在这里先看一下这份地图。”
首长们都知道谢昌云能看懂军用地图,但不知水平到底如何?所以也想考察他一下,而且反正马上就要研究下步行动,于是就让参谋和警卫员把地图铺开了。
谢昌云端着马灯看了一阵地图后问道:“师长,政委,我们军团的其他部队和三军团、五军团现在在什么位置?”
对谢昌云这个深受各级信赖的军事天才没什么好隐瞒的,师长刘海云在地图上指点着道:“三军团计划明天开始围攻大余。我们一军团和五军团正越过信封向这里运动。总部的计划是五军团切断南雄敌人的后路,然后集中兵力伺机歼灭大余南逃之敌或是从韶关方向增援南雄之敌。”
谢昌云听后觉得这个部署和以前了解战史的并没什么两样,于是也指着地图道:“如果大余的敌人坚守不退以吸引我军呢?如果增援南雄的敌人不是一路、或者是从韶关方向来的敌人兵力过强呢?我认为我军主力不宜过于分散和靠南,最好是以五军团一小部虚张声势运动到南雄以南,而一军团和五军团主力则摆在乌径到水口一线,这样往东、南、西北三个方向都可以迅速机动。特别应估计到敌人也想夹击和消灭我们,而粤军第四师从信封绕开梅岭关增援南雄的可能性极大,所以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应该考虑放在以优势兵力歼灭敌第四师上面来。如果敌第四师被歼,同时大余还没打下来,我军即应放弃对大余的围攻。大余守敌本来就是放在那里起吸引和分散我军主力的作用的,我们一撤围,近万的敌军白放在了那里无可作为,只有向根据地进攻或向南雄靠拢两条路可选,这样就给了我军在野外消灭它的机会。而这两股敌人被消灭以后,南来之敌就成了孤军,那时整个湘粤赣边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手里了。”
第十五章向军首长汇报()
整个房间里只听见谢昌云一人在指着地图侃侃而谈,其他人或静静的在听着他讲,或是对着地图在沉思。当谢昌云的话音一落,所有人都不认识似的看向了他。
这也难怪,除了在毛泽东面前之外,谢昌云和人所谈一直是战术问题。可今天在这里他却突然发力,竟然指点起了三个主力军团的战役行动,而且语气还是那么镇静、动作挥洒自如;视野广阔、分析透彻、对红军运动战的精髓领悟之深,即便是刘海云和刘亚楼这样的师级指挥员也做不到这一点。
这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副连长吗?这个问题以前就在指挥员们脑海里不知问了多少次,而这一次则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
“谢昌云我问你,假如敌第四师不出动,或者被我包围以后南面敌人不顾一切向北推进为他解围,我们应该怎么办?”刘海云终于打破沉寂问道。
谢昌云从容答道:“广东方向南来之敌既要增援南雄,可又要防止我军奔袭韶关,本来就已经是首尾两顾,如果再增加一个解围的任务更是难以筛选,我估计他们在未判明我军主力位置前肯定不会迅速北进,而是会徘徊在南雄以南一带,这样从南雄以北至赣南边界就成了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余汉谋必定会调第四师回来作为机动力量填补这个真空。只要我军能以突然的行动在途中截住第四师,等徘徊在南雄以南的敌军知道第四师被围,再想要越过南雄前来解救,从路程上算怎么也要三天时间,这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
“谢昌云,你凭什么判断大余守敌在三军团强攻之下不会出逃,而我们只能选择先打敌第四师呢?”刘亚楼紧接着发问道。
“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大余守敌是敌人故意放在那里吸引和消耗我们的。在敌人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攻取坚城,就算是按敌二我一的消耗即使打下了大余,三军团也将丧失一半以上的作战能力。而敌人如果利用我们主力准备堵截大余逃敌这个时机,把第四师撤回到南雄,不但可以腾出一个师回防韶关,而且还可以三到四个师的重兵集团在南雄一带与我军形成对峙,到了这时,北面的敌中央军必将有所行动来进行战略配合。而我们则吃南面的敌人不下,回师北上则又会被没有遭到重创的粤军牵制,最后的选择只得是放弃赣南的部分地方让粤军捡个便宜了。”谢昌云在回答刘政委问话的同时,朝更远的方面预测了战事的结局。
谢昌云所说的这一结局,当然是红军指挥员们所不愿看到的,众人于是都再度陷入了思考。最后,还是刘亚楼做了结论道:“我认为谢昌云的分析很有道理,我们应该立刻向上级汇报。昌云,给你三个小时的时间把你的意见写出来,天亮以后随我或者刘师长去见军首长。”
红军的师一级一般不配置电台,否则刘亚楼就会选择用电台越级上报了。
“是!不过不用这么长时间,在漳州的时候我和毛主席探讨过这次回师的战略目的,所以我已经写了一部分,马上再根据首长所说的做一些增加和修改,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谢昌云赶紧做了解释。
“难怪!原来这小子早就有所考虑,而且还和毛主席讨论过。”众人的疑惑顿时减去了大半。
在谢昌云去写建议的间歇,刘亚楼对三十二团的干部道:“一营二连就不要轻易派出去了,让他们暂时跟在你们团部身边行动,以免谢昌云跑远了以后看不住他。谢昌云这些天的表现你们都看到了,他可是我们红军的宝贝蛋子,出不得任何闪失。关于他的使用安排等明天请示了军首长以后再定。”
杨成武道:“请首长放心。另外我们再让二连临时指定一个人跟着谢昌云。”
第二天提前吃过早饭之后,刘亚楼带着谢昌云和二连三排以及特种班顺着大路又返回了江西。因为按预定计划,红四军军部应该在梅岭关以北二十里的地方。
一路上,刘亚楼第一次有机会和谢昌云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他发现谢昌云的知识面实在太广了,身上仿佛是蕴藏着无尽的智慧潜力,以至他这个也是读书人出身、并且当过教师的师政委,在大多时间里都是在以问话的方式从谢昌云那里获取一些新的知识。
“昌云,我看你不适应在连队里继续呆下去了,这样对你的作用发挥会有限制。你自己认为怎么样?”其实刘亚楼已定下的决心。
谢昌云诚恳的回答道:“刘政委,我自己还是想在基层再呆上一段时间,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红军基层的战术水平还不高,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第二个原因我说了以后请刘政委不要见怪,我认为红军现在在一些战略决策上,已经开始偏离了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如果没有毛主席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决策,我今后在这方面的想法和作用也很难发挥出来,反而会因为资历浅和与毛主席的特殊关系而授人与柄。所以首长还是把我放在不太高的位置、多做一些能提高部队战术水平方面的工作要好一些。”
党内在军事战略上的纷争刘亚楼多少知道一些,对一手创立了中央苏区的毛主席被剥夺了军权也是有所不满,但是作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和党的代表,刘亚楼决不能在不下面前轻易表现出来。
于是,刘亚楼稍想了一会儿就道:“昌云,既然你有这样的考虑,我准备向军首长提议在十一师成立一个教导队,由你来担任这个教导队的队长,主要任务是轮流训练我们师的班长以上和连以下的基层骨干。我这几天了解了一下,前一段间跟着二连学习的那批连排干部都感觉到收获不小,只是觉得时间太短和不够系统,有的人甚至还要求再到二连当一段时间的兵。教导队如果成立起来虽然是归师里管辖,但平时主要还是随三十二团行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承担一些作战任务。你认为这样的安排怎么样?”
谢昌云道:“首长考虑的很周到也很有必要。可是我觉得我还是当副队长好一些,让一个有资历的人来当队长。”
刘亚楼道:“如果按你说的做了,那不是让来当队长的人难受?详细问题等请示了军首长以后再定,你思想上也准备一下。”
到了红四军军部,军长王良和政委罗瑞卿等开始还以为谢昌云是带队保护刘亚楼来的,可是当刘亚楼说明了前来军部的原因后,王良和罗瑞卿的脸色立刻严峻了起来。
纵使受到各级首长的溺爱,但一个初出茅庐的副连级干部直接提出方面军一级的作战部署,这事做得可有些儿戏了!
可是在听了谢昌云的详细讲述和刘亚楼的补充以后,王良和罗瑞卿的脸色又逐渐缓和了。王良要过了谢昌云写的建议,俯下身和罗瑞卿一起对着地图逐条逐句的斟酌起来。
过好一阵之后,王良终于抬起了身拍着谢昌云的肩膀道:“好样的!昌云。我个人同意你的建议。罗政委你看呢?”
罗瑞卿道:“只要是敌第四师一动,昌云的预测就可以验证了。我们应该把昌云的建议同时电告军团和方面军总部,并建议加强对敌第四师动向的侦查。”
见军长和政委都同意了,谢昌云忙道:“首长,这个建议还是以军师首长的名义上报比较好,我人小言微,怕报上去了也不会被重视。”
刘亚楼接着也低声和王良、罗瑞卿耳语了几句,而后就见罗瑞卿点点头道:“那好吧!就以四军和十一师的名义上报。如果真能够按此调动打了胜仗,我们再把昌云给抬出来。”
王良、罗瑞卿和刘亚楼签署了电报稿之后,便又专门讨论了十一师成立教导队的事。
王良认为成立随军教导队在红军里是一个创举,这标志着红军的规模和作战规模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现在大战在即,还是先把架子搭起来,等这一阶段的战役结束以后再从部队里抽调学员。而且不光是十一师,其他师也可以抽人参加学习,把教导队当做四军培养基层军事干部的摇篮。
罗瑞卿道:“既然军长如此看重这个教导队,我看干脆就由十一师的师长和政委兼任教导队的队长和政委,昌云来当副校长,负责日常工作。他那个二连已经有训练基础了,就分部分人到教导队去当基本队。”
王亮立刻表示罗政委这个意见提的很好。
办教导队事情原则上就这么定了下来,其余的事项则由十一师和三十二团自己去处理。
而下步的战略行动由于事关重大,发往军团和总部的电报肯定不会马上有回音,于是刘亚楼和谢昌云在军部吃过午饭后就准备回去了。
看着出来为他们送行的军长和政委,谢昌云心里嘀咕道:“按历史,王军长在这次回师途中已不幸中冷枪牺牲,难道历史已经开始改变了?”
第十六章再出奇招()
红四军给军团的电报一发出,立刻在红军高级领导人当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大家对在湘粤赣边一带给粤系军阀以沉重打击这一点都无可争议,但在对于敌情的判断和对敌实施打击的顺序上却各持所见、相距甚大。
熟知四军领导人能力与性格的毛泽东,从四军的来电中看到了谢昌云的影子,他和一军团的林彪、聂荣臻一起力挺四军的建议。而刚更换了负责人的五军团则谨慎的表示一切按上级的指示办。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是三军团的彭德怀,他坚持认为大余之敌溃逃在即,以三军团之力难以全歼六个团的敌人,希望一军团和五军团中至少有一个军团能立刻向西北运动,以便在大余附近将逃敌堵截住。
在电报往来的争论之间,红军兼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一军团和五军团的一个军由林彪统一指挥,在粤赣交界处的乌径、水口一带隐蔽待命;以五军团一个军插向南雄以南,逼近韶关,另一个军和两个独立师向大余靠拢,听从三军团的指挥。这样,能和一军团一同作战的只有五军团所属的一个不足四千人的第三军了。而一军团此时也只有一万出头的兵力,以一万三千余众既要阻击南雄方面可能会来的援敌,同时又要想一口吞下战斗力强悍的粤军第四师一个整师,在兵力上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在此情况下,绝不愿意放弃在运动中打歼灭战的林彪走了一招险棋。他指名兵精粮足的三十二团配属一部电台,打着红四军主力的旗号即刻由梅岭关向南雄方向逼近,声势造的越大越好,以达到迫使南面之敌不敢妄动、并调动信封之敌回援南雄的目的。但是,如果信封的敌第四师出动后被围、而南面的敌人同时又奋力增援的话,阻击敌人援敌的重任只有由三十二团来独自承担了。
林彪还给三十二团带来了一句近乎是不讲理的话,“不管增援的敌人有多少,阻击任务你们必须完成,而且伤亡不准过半。”
这就是说,哪怕援敌是一个甚至是两个师,九百余人的三十二团的伤亡不得超过四百多。与三军团赣州之战伤亡数千、一军团漳州之战伤亡近千相比,这个条件无疑是够严苛了。
但军令如山,在梅岭关休整了两天三夜的三十二团,很快就按照军团的命令拉起长长的队伍,一路旌旗招展、歌声连天、数名骑兵通信员往来奔驰,浩浩荡荡的向南雄方向进发了。
三十一团和三十三团开始时也跟在三十二团的后面一起出发,可是到了夜黑时分,两个团仅留下了百余堆篝火,而大队却转头回奔了三十里,第二天天亮又装模作样的再次向南行进十余里,而到了夜晚则又消失不见了。
如果简单的从人数上分析,红军至少有几个团的兵力向南雄方向运动。
三十二团向南雄进发两天之后,赣南战局的变化开始出现了。大余守敌的抵抗越来越激烈,丝毫没有撤退的迹象,而驻信封的粤军第四师却倾巢向南出动了,而且动作十分迅速,仅第一天就前进了五十余里,预计第二天傍晚前就可绕过梅岭关到达水口一带。
由于余汉谋判断回援的红军主力已经被成功的分散调开,几个方向上的任何一个红军集团也不可能轻易吃下自己的一个师,所以余汉谋调第四师南下的目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增援南雄了,而是想对梅岭关以南、南雄以北的红四军实行夹击,一举消灭这支赣南红军的起家部队。
可余汉谋却不知自己反倒正在被红军所调动。
四军的建议灵验了!红军总部有些追悔莫及,逐令五军团奔往大余的那个军停止前进,立刻返回到水口一线。可是这个军已经强行军了三天,部队正处于极度疲劳的状况,要想返回到水口至少需要四天以上的时间。
而红一军团绝不可能因兵力不足让敌第四师再向南雄靠拢了,最迟一天之后就必须与敌接火,否则敌人一旦察觉了我军意图,第四师即可退回信封固守,也可转道从龙南进入广东。红军失去了这个野外歼敌的机会,要再想给粤军以沉重打击,只有面对几座坚城,打最不愿意打的攻坚战了。
因此,红一军团向总部转达了决心:以一个军团零一个军的兵力,至少也要将敌第四师大部歼灭于野外。
由于配属了电台,所以使三十二团对战场的动态也能及时的了解。杨成武等对谢昌云的战略预见性由衷的佩服,不但及时向谢昌云转达了敌我动态,在团里开会研究作战计划时,也特意通知了刚被任命为教导队副队长、还是光杆司令一个的谢昌云前来参加。
根据军团命令,三十二团在水口战斗打响之前还要继续向南雄运动,在水口打响之后立即转为防御态势。
在部队继续缓慢向前开进的同时,三十二团大部分指挥员则留了在后面,观看防御地形和选择阻击阵地。由于事先就估计到了要打阻击战,一些险要地段在先前路过时已被指挥员们留了心,所以对作战部署的意见很快就趋于了一致。
但这是谢昌云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他道:“根据沿途的地形,敌人不管来多少援军,但能够投入的进攻兵力最多也就只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