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人的甲午-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启超微微一怔。赶忙躬身说道。“老师教诲地是。学生刚才想着皇上刚刚发出让日本从山东半岛撤军地上谕。紧接着便是这样一场大胜。生生地让日本陷入进退两难地境地。心里一时激动难抑。便有些忘形了…………”

    “回头你把这个消息等在报上,再写一篇社论就行了,局势如何发展,尚在两可之间,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康有为深深的压住心中那股失望之意,背过身淡淡一句。

    大约也是看出老师的心绪不佳,梁启超不敢再多说什么,鞠了一躬便悄悄退出门外。刚走到门边,便见到门房急匆匆的跑上楼来,气喘嘘嘘的说道。“林启兆林大人和一位吴大人上楼来了,要拜访康先生。”

    这幢小洋楼都是林启兆的产业,林启兆往常也偶尔过来,下人都识得这位林启兆林大人,见他过来自然是不敢怠慢,借着带路慌忙便上来禀报。

    梁启超此时倒是有些踌躇,今日老师心绪不好,这个时候倒是见还是不见?正在犹豫不决间,楼道里已经响起了一阵笑声,“卓如啊,我都走到门口了,怎么还不让我进去啊?”

    笑语声中,林启兆已经陪着一个中年人缓步走到了梁启超面前。

    梁启超赶忙低头侧身恭敬敬的将林启兆和那位中年人请进了屋内。

    屋内康有为早已经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听到是林启兆亲自过来,也匆忙收起心中的万千思绪,轻声一笑便迎了上前。

    还没走两步见到林启兆陪着一个中年人缓步走进了屋内,当先的中年人一身华贵地缎面裘皮祅,脸上带着恬淡的笑容,正静静的注视着自己。

    “康先生,这位便是新任两江总督吴绍基吴大人。”林启兆在吴绍基身后满脸微笑着说道。

    为和梁启超都是一惊,瞬间便反应了过来忙驱之礼,“学生康有为、梁启超参见制台大人。”

    “快快请起………”吴绍基一伸手将两人搀了起来,呵呵笑着说道“如今康先生以时务报名动朝野,你的学生梁启超也是一支笔横扫全军,如何也拘泥于这些俗礼啊,都坐下来说话吧。”

    皇上的心腹重臣新任两江总督吴绍基亲自上门拜会,康有为心中一时之间是百转千回,整颗心都是忽上忽下怦怦直跳,隐约像是看到天边的一线光亮,可又万般猜不定。

    待下人敬茶退出后,康有为恭恭敬敬的说道“学生奉皇上旨意办理时务报,不过是以书生意气激扬文字国家未建尺寸之功,何敢言名动朝野?不过是一闲散之人罢了如何当得起制台大人如此抬爱?”

    吴绍基淡然一笑,目光深深的在康有为脸上看了一眼说道“康先生不必自谦,你的学识才具又岂是他人可以望其项背的,如今京城内外,朝野百官,西方各国公使和当今皇上,谁能没有读过时务报,又有谁不知道你康先生的大名?就是本制台,也在你康先生维新变法的文章中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啊!”

    康有为不觉抬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说不出来的惊喜,维新变法的文章当初一发出来,便被皇上的一道旨意给叫停了,虽然也略微知道皇上是迫于当时的朝局形式,可心中不免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此刻听皇上身边最得用的重臣吴绍基侃侃而谈维新变法,康有为心中如何不会波澜起伏,难道皇上………

    还没等康有为斟酌词句,绍基又开口接着说道,“我在京城的时候,常听皇上提起康先生的文章学识,皇上对康先生的倚重和厚望是溢于言表。我离京之前,皇上还特意叮嘱于我,让我转告康先生,眼前中日之战尚未止息,局势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皇上的心思都在中日这场战事上面。一旦中日和谈有了个结果,皇上必定会召康先生进京,为皇上变革朝政的参赞谋划,国家正是百废待兴之际,康先生可不要辜负皇上的厚望啊!…………”

    康有为不由心中一震,这些日子里的千般愁绪万般煎熬,此时都化作一股热气从胸中直冲鼻端,激动得都有些难以自持了。

    “皇上要召学生进京?………”康有为搓着,有些语无伦次的说道,“康某不过一介书生,于国事空发些议论罢了,如何当得起皇上如此厚爱。皇上旦有所命,康某必万死不辞………”

    吴绍基不动声色的看康有为,以他在官场中历练出来的城府,又如何会看不出此时康有为心中的心绪激荡,更何况刚刚的一番话,也正是皇上为着安抚康有为而特意叮嘱的,当下缓缓说道。

    “在本制台看来,康先生不是如那些清士子般空发议论,而是有的放矢。国事艰难,朝政僵化,正需要康先生维新变法这样振聋发聩之言,方能以一扫我大清昏然懵懂的局面。本制台今日前来拜访康先生,也是想亲耳听听康先生维新变法的高论。”

    听吴基问起维新变法,康有为方才缓过神来,略微沉吟片刻,拱手而道,“自从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后,这些年来我大清始终在变法,但这究其实却又不是在变法,而是在变事。所做者,更是末节,而非根本。这就是我大清推行洋务数十年,集大清之财力物力人力苦心打造出北洋,却又在甲午中惨败于日本之手的症结所在。我大清非无有坚船利炮,非事情不可为,乃体制不可为也…………

    我大清的制度,在学生看来不过是两个字:道德!多少年来,我们都以这两个字作为治国的根本,以为只要官员讲究操守,便能够挽救国家的衰亡,这是大谬也,是误国的垃圾!治国的根本在于制度!所谓变法,就是仿效西洋各国,变革国家体制,法者,事之纲也,事者,法之目也,纲举而后才能目张,只有制度二字,才能真正救国!”

    吴绍基眼中精光一闪,瞬间又收敛起来,脸上还是那副淡淡的神情,心中却是忍不住连声的感叹。

    才具过人,胆识过人,可这狂妄也是过人啊!如今大清的形势如乱麻般纠缠不清,连皇上都不敢轻言变革制度,这个康有为以在野之身,居然就能够言制度之兴革………

    “康先生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不过眼下大清的局面想必康先生也明白,这变法维新,不要说市井百姓不懂,就是官绅士子恐怕也没有多少明白的,更加不要说满朝因循守旧的大臣。倘若举国反对,又当如何啊?”吴绍基下意识的试探着问了一句。

    “请制台大人恕学生直言,各国变法无有不流血的,如今皇上乾刚独断,正是振兴国势的大好时机,到时候杀几个阻碍变法的大臣,这法就变了!”康有为猛然拱手说道。

    吴绍基心中一惊,盯着康有为看了半响,满腹才学和野心勃勃,然而于朝政却始终还是隔了一层纸,这便是此刻吴绍基对康有为的评价。国家振兴,如何是杀几个守旧大臣就能够做到的?今日大清内忧外患的局面,以虎狼之药治国,恐怕国家的病还没有治好,国家倒先亡了。

    心中恍然间明白了皇上为何要自己今日问康有为这样一番话,又为何会刻意冷落康有为。皇上此举,其实又何尝不是在让自己去领会皇上变革朝政的思路,此时吴绍基几乎敢断言,皇上绝不会用康有为所说的维新变法去变革朝政,而明白了这一层,两江如何展布也在吴绍基心中有些清晰起来。

    先更这些,变革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所以这章写得有些收不住了,但是其中包含的却是下一步非常重要的思路,或许有些朋友已经看清楚了。

    另,推荐朋友的一本书,大家去帮忙投投票吧dbook/1424621aspx

    

第十六章 迷雾中的开始(七)() 
绍基在心中叹了口气,脸上却是恬淡从容说道,“治小鲜,国事艰难非一日而致,亦非一日之功可就,康先生于维新变法,目光还是要放得长远些,过犹不及啊!………”

    着,吴绍基看了一眼在康有为身后沉默肃立的梁启超,目光一动笑着说道,“今日登门拜会康先生,却还是有事要与康先生商议。康先生的弟子卓如,文采斐然学识过人,我向来都是非常喜爱的,此次奉旨总督两江,想请卓如屈尊到我幕府参赞政务,不知道康先生可准允?”

    康有为正就维新变法谈的兴起,冷不防被吴绍基轻轻一带,就将话题转到了一边,还提出让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梁启超到他幕府,心中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这个………卓如他年轻识浅,恐怕有负制台大人的厚望啊!”康有为迟着,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措辞。

    “无妨,年轻正需要历练,经验也需要积累,卓如大才,将来必定会有大作为!”吴绍基轻轻摆了摆手,不动声色的说道,“不瞒康先生,这也是皇上的意思。皇上让康先生主持时务报,这其中的深意恐怕康先生体察的还不够深啊!以舆论为喉舌,不仅是鼓动造势,更加重要的是改造人心,刚刚康先生所言之维新变法,倘若天下人都不知道何为维新,何为变法?昏昏然一片懵懂,试问新如何维?法如何变?………

    如今京城中有嗣同主持时务报,现在卓如又去了两江,将来再有更多的康门弟子,像种子一样撒播到大江南北,引领风气之先维新变法深入人心,方才能有维新变法的根基,这就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道理啊。”

    康有为先是一惊,继而便心中一震,以他的聪明才具自然有些听明白了吴绍基话里话外的意思,难道自己倡导主张的维新变法在皇上眼中还缺少根基,还要等待时机?

    心中藏着些的问有为脸上便有几分阴晴不定,茫然的拱手说道,“既然是制台大人吩咐,学生敢不从命。卓如,以后你就跟着制台大人到两江去,努力学习政务要辜负制台大人对你的一番厚爱…………”

    梁启超慌忙躬身行礼,脸上还带一丝惊诧的神情,那双眸子却是灼灼闪亮倒是有几分处变不惊的味道。

    虽然并不是很明白,皇上何特意交代让自己把梁启超带到两江去,不过梁启超的才华,吴绍基却是向来都很欣赏的章才气纵横又言之有物,尤其是刚刚一眼望去,梁启超于惊异中透出的那份沉稳内敛的神态,倒是很合吴绍基的脾性,心中更是多了份喜爱。

    “不着。我在上海还要停留几日你们这位林启兆林大人还有些事情要商议。卓如尽可妥善安排候我地消息就行了…………”吴绍基微微额首。转头又对康有为说道“康先生。此次登门拜访这里还有一件要紧地事情。需要和康先生细细商议一番。”

    “制台大人吩咐便是。商之说万万不敢当。”康有为客气地一拱手。目光沉沉地望着吴绍基。心中却对眼前这位两江总督忽然有些琢磨不透地感觉。

    吴绍基收起嘴角地笑容。神情一肃正色说道。“自从皇上亲征田庄台以来。我大清一扫先前地颓势。连战连捷。康先生想必也已经听说了。近日我大清又在山东半岛大捷。全歼日军第十七联队。然而眼下要真正打败日本。却又是不切实际地幻想。原因就在于我大清地北洋舰队遭受重创。已无力扼守我大清地海防。没有海军。我大清只能被动挨打。又谈何克敌制胜?

    皇上在田庄台时。便已经谈及要重振北洋舰队。此前也已委托林启兆和英国方面联系。打算从英国购买三艘先进战舰。然而国库空虚。甲午这一战打下来。国家地财政已经到了艰难万分地时候。根本拿不出银子来购买战舰。近日我和林启兆商议。想请康先生出面。以康先生地人望影响。以时务报为喉舌。号召天下募集购买军舰地款项…………”

    听到这里。康有为已经隐约明白了吴绍基地意思。只是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一时他也有些犹豫不绝。沉吟着说道。“为国分忧。学生义不容辞。只是数目如此巨大地款项从民间募集。学生担心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误了皇上地大事。”

    吴绍基静静地望着他。从容说道。“不知康先生可曾听说过日本那艘击沉我致远舰地吉野号。当初原本是我大清向英国订购地。日本闻听后。全国上下共同募款。生生从我大清手中把这艘军舰抢了过来。日本这样一个尔小国尚且能够如此。我大清四万万臣民。不要说一人一两银子。就是四分之一。都有一万万两之巨。我大清又有什么做不到地?………”

    停顿了一下,见康有为神情

    吴绍基展颜一笑道,“当然,一万万两不过是个比计艰难,恐怕连一钱银子都是拿不出来的,皇上也断然不会同意从民生上打主意。我和林启兆商议过了,也没有指望太多,只要能够募集60万两左右,我大清的这道难关便是过去了,将来展布经济,未尝不能改变我大清财政捉襟见肘的局面,不知康先生以为如何?”

    这其中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吴绍基没有明言。便是这件事情只能由像康有为这样的在野清流来做,而不能由朝廷出面。皇上刚刚站稳脚跟,这个时候向天下募集款项,难免会遭人诟病,以为朝廷如当初办海防捐般巧立名目,不仅会质疑皇上治理国家的能力,于皇上将来展布新政的大计也会造成影响。

    然而这件事情真正办起来,又确实是非常为难竟是600万两银子的巨款,谈何容易办到?成当然是名利双收,倘若不成,恐怕于此时康有为的声望也会有损,说不得还会落下个自不量力的笑柄。

    正当吴绍基以为康有为会有所瞻前顾后的时候,没有想到话音刚落,康有为便猛然站了起来,昂首说道,“制台大人请放心生虽然一介书生,然位卑不敢忘忧国,只要是于国家有利,学生何计荣辱得失,这件事情制台大人就交与学生吧。”

    罢,康有为躬身一礼仰之间,满是慷慨激昂之气。

    错愕之间,吴绍心中也不由得感慨万千样一个人物,才学、见识、胆识都算得上是人中翘楚,却偏偏心气太盛,锋芒太露于朝政时务又过多书生意气,恐怕皇上终究不会重用于他。

    惋惜之余,吴绍基不免刻劝勉了几句,“康先生的大才我是知道的,这件事情交与康先生,我再没有不放心的道理。不过世间的事情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事都需张弛有度,能做出多大的局面出来做出多大的局面出来,不可操之过急步步的为之,总能慢慢见出成效来。

    募款之事拜托康先生了,其中的具体细节就和林启兆商议着办,我在两江静候康先生的佳音!”

    话已经点到了,能不能懂得,就要康有为的了。吴绍基振身而起,含笑抱拳一拱手,带着林启兆转身离去。

    ………………………

    日本广岛的一处日式庭;,屋顶上还依稀有些残雪,门口两个矮小精悍的日军士兵持枪笔直的站立着,四周肃然而安静。

    夜色中,是广岛城内遥遥的灯火闪动,在这样一个寒冷漆黑的夜晚,显得无比寂寥。

    屋内的日式榻榻米上,上操六神情严峻的端坐在条桌前,目光冷冷的注视着对面的玄洋社头目头山满。

    对于玄洋社这样以日本浪人为主的秘密组织,不管是伊藤博文这样的政治首脑,还是以川上操六为代表的军队势力,在如何使用的态度上面,一直都显得有些犹豫和矛盾。

    像玄洋社这样以暗杀和秘密活动为主的组织,一旦参与到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其潜在的破坏性是不可预见的。像1889年发生的日本浪人莱岛恒喜朝外交部长大|重信投掷炸弹,导致大|重信右脚残废的事件,据传就是玄洋社的头山满背后指使。只是因为莱岛恒喜当场自尽,而大;重信又是伊藤博文的政敌,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为此,无论是伊藤博文还是陆军大将山县有朋,都对玄洋社的存在保持高度警觉,并对玄洋社的行动加以限制。

    而与此同时,在日本谋求扩张,尤其是向朝鲜和清国延伸势力的时候,玄洋社这样的组织又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日本政府和军队无法实施或者不便参与的行动,往往都要借助于玄洋社来完成。

    沉默片刻后,有些惴惴不安的头山满低着头,压低声音问道,“川上阁下,伊藤博文首相对于朝鲜的行动计划是否已经批准了?”

    川上操六冷淡的看了头山满一眼,并没有回答头山满的话,反而皱着眉头问道,“山东半岛的战事你听说了?清国已经发起了山东半岛的攻势,帝国陆军第十七联队在山东全军覆没,局势已经恶化到了极点!……”

    头山满无声的点了点头,目光闪烁不定。

    “帝国陆军在山东半岛的局面已经岌岌可危了,”川上操六有些惆怅的叹了口气,“伊藤博文首相此时正在东京与各国公使斡旋,能够获得怎样的结果并不乐观,这样的局面下,我们不能不考虑最坏的结果,就是帝国最后被迫从山东半岛撤军,来争取外交上面的主动,那样一来,朝鲜就是帝国在这块大陆上面最后的生命线了,我的意思,你明白吗?”

    头山满不动声色的望着川上操六,他当然明白川上操六的话,此前玄洋社一直在朝鲜密谋针对朝鲜王室的行动,就是为了争取朝鲜脱离清国藩国的地位,谋求在日本占领下的独立,从而驱

    在朝鲜的势力为日本获得在朝鲜的主导权。只是也并不乐观啊!

    “川上君,据我所知清**队正在向朝鲜汉城进军,其主力一部距离汉城只有不到里的距离,一旦清**队攻陷汉城,我们此前的全部展布谋划都将变成泡影,如果帝国再失去了朝鲜,帝国积累二十多年国力发动的与清国之战,就将变成一无所获的局面。不能再犹豫了,必须马上下决断啊!”头山满俯身言辞急促的说道。

    川上操六有些不屑的哼了一声“攻陷朝鲜?恐怕清**队没有这样的实力吧?帝国陆军已经调集了一个旅团的兵力增援朝鲜,朝鲜和山东半岛不同,在山东半岛,清**队是内线作战,后勤保障军队运输都占据优势,可是在朝鲜却完全不一样国丧失了制海权,海路运输已经被帝国切断,只能依靠陆路运输面对那么漫长而艰难的后勤运输线,清**队根本无力去发动一场规模较大的战斗,他们这样做,不过是在威胁帝国为未来的和谈增加筹码而已。”

    应该说,身为参谋次长的川上操六,在对待朝鲜的态势上,判断还是相当犀利和精准的。清国在朝鲜的驻军只有新建陆军第三镇一个镇的兵力,一旦立见尚文旅团到达朝鲜,帝**队在兵力上面将不再处于劣势加重要的是,清**队从清国国内向朝鲜运输后勤军需会因为战线漫长而陷入无比艰难的局面,这一点他相信清**队不会不明白攻不过是一种手段,就像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一样有一切最后也许如伊藤博文阁下说的那样,将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

    但是对于头山满的玄洋社密谋的那个行动计划,川上操六还是非常赞同的,并且竭力说服了伊藤博文同意实施这样的计划。通过朝鲜王室的独立,来谋求日本在朝鲜已然确立的地位,将为帝国获得在那块大陆上的跳板,并有助于日本未来拓展生存空间。

    然而外交上面严峻形势也是必须考虑的,一旦出现差错,必将引来国际社会的一片指责,所以在面对头山满提出的朝鲜计划的时候,他和伊藤博文首相一样,显得异常的慎重和小心翼翼。

    “难道帝国就这样等待下?”头山满犹豫不决的抬起头,一时之间心中满是困惑,如果不准备实施在朝鲜的行动,今日川上操六叫自己过来又是什么用意?

    “只能等待,等伊藤博文首相和各国幹旋的结果,无论最后结果是好是坏,现在都必须等待下去,除非真的到了帝国必须从山东半岛撤军的地步,否则朝鲜的局面不容许有任何的动荡,这就是我今天叫你过来的目的…………”川上操六神情严厉的看着头上满,充满警告意味的目光让头山满下意识的坐直了身体,恭谨的望着川上操六。

    “你们此前擅自与朝鲜大院君联,密谋在朝鲜的行动计划,一旦造成不可预见的结果,你和你的玄洋社能够承担责任吗?你们是承担不起帝国国运这样沉重的责任的,这样的责任只能由帝**队和伊藤博文首相来承担。

    这一次就算了,但是记住点,无论何时何地,玄洋社的一切行动都必须在帝**队的控制范围内,否则帝**队将对玄洋社的行动进行断然干预,明白吗?”

    头山的后背顿时渗出一层冷汗,川上操六这样的话无是一次严重的警告,他当然明白也能够体会出,川上操六今天能够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想必也是伊藤博文首相与陆军方面达成一致的结果。

    “请川上阁下放心,玄洋将坚决服从帝**队的指挥,绝不会擅自行事的。”头山满双手放在腿上,鞠躬说道。

    见自己的警告已经收到了效果,川上操六淡淡一笑,“虽然如此,但是伊藤博文首相对你们玄洋社的计划还是有所肯定的,你们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准备了,帝**队将会全力配合你们的行动,但是这样的计划帝**队是不便参与的,所以你们必须保证这次行动万无一失,至于何时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