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人的甲午-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卓面色铁青,冷的哼了一声,会议室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而此时的光绪,:旧是一脸淡淡的神情,目光盯着墙上的地图一言不发。
“今天这个会,就是要让你清醒一下,总参谋部刚刚获悉日军情报,日本已经开始扩军了,计划将原6个师团的兵力扩充为12个师团,如果下一次日军卷土重来,就在这里,在朝鲜,在辽东辽南,日军以至少0个师团的兵力向我大清发起进攻,你们谁能够拍着胸脯说稳操胜券?”陈卓猛地转身敲打着墙上的地图,沉声说道。
会议室内顿陷入一片沉默当中,刚刚还有些躁动不安的众人,此时脸上都是露出吃惊的神情。如果日军真的扩充到12个师团的兵力,以大清现有的兵力,哪怕是新编练完备的1师,胜负恐怕真的是很难说。
“都听明白了?………”光绪忽然站了起来,到地图前仰头看了一会儿,转过身冷冷的望着众人,目光如铁。
“甲午之战,日本人虽然:到了重创,可是他们的元气未伤,他们的实力尚在,他们并没有被真正打败。可我们倾举国之力最后是怎样的结果呢?北洋舰队被重创,我大清从此失去制海权,朝鲜被日本人占了半边,更加不要说辽东辽南和山东半岛,日本人就像进自己家门一样,想进就进,想出就出,作为军人,让敌国的军队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任意蹂躏,这是什么?这是耻辱,是奇耻大辱!
这些天朕听到了少事情,你们这些统兵大将现如今,一个个眼睛都长到头顶上去了,以为打了几场胜仗,就老子天下第一,一个个都躺在功劳簿里吃老本了………徐邦道,你们陆军第七师驻防金州旅顺,朕听说如今赌场窑子都开到军营外面去了,你们就是这样带兵的?”
坐在会议桌前的徐邦道吓得一哆,赶忙站了起来,刚想开口辩白,光绪却是看也没有看他,转头又望着齐广洋。
“齐广洋,你统领的陆军第一师,是我大清的精锐,可朕看着这些日子里你们驻防京师,一个个都被花花世界晃花了眼睛了吧,军官们不在军营里面呆着,把编练军队甩手交给了洋人教官,都忙着去和官场上面应酬交际………”
光绪越说越气,手中的马鞭猛地摔到了桌上,“朕今日就给你们讲明白,再听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朕要杀人了!”
哗的一声,满座的军官连同袁世凯和聂士成,都肃然的站得笔直,一句话也不敢说。
“军队必须整肃!具体的安排部署,陈卓会给你们讲,朕没有别的好说的,朕就是要你们记住了,在我大清身边,还有日本正扩充的十二个师团,在虎视眈眈的盯着你们,在天上,还有甲午一战战死的数万英魂在盯着你们,你们身上,还背负着甲午带给我们国家的奇耻大辱,这么快就忘记了,连报仇的血性都没有了?……陈卓,总参谋部立刻赶制臂章,让每个军官士兵都戴在胳膊上,就写八个字:勿忘甲午,勿忘国耻!”
完,光绪抓起桌上的马鞭,转身大步走了出去。
第三十九章 生如夏花(三)()
夏的阳光灼热而猛烈,被阳光炙烤的有些发烫的空气一股浓郁的草木的气息。光绪有些心绪烦乱的样子,低着头在紫禁城里面信步闲逛,几个侍卫远远的跟在后面,不觉一抬头竟然已经走进了宁寿宫里面。
自从慈禧搬进颐和园后,这座宫殿便一直都空着,除了值守的太监宫女,平常很少有人会来这里。
光绪抬头向四处望了望,宁寿宫内各处和过去倒也没有多大变化,尤其是眼前这座建于乾隆时期,堪称内廷园林精品的御花园,假山重叠,曲径通幽,在盛夏的阳光中别有几分雅致清静的味道。清静确是清静,只是大约是缺少人气的缘故,满眼生气盎然中,竟然隐隐透出几分萧瑟零落的感觉,倒是有些恰合了光绪此时的心境。
光绪默然的在心里叹了口气,停下脚步,站在树荫下面有些发呆。
这些天光绪的心情一直都不太好,确切的说是非常糟糕。前几日在高级军官会议上,他就忍不住勃然大怒,发了一回飙,吓得那些刚刚参加完阅兵仪式,满身心都是傲气十足的军官们一个个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连着几日都躲在总参谋部内开会,原本来京之前就准备好那些个的应酬来往,现在都一概谢绝,生怕这个时候撞在皇上整肃军纪的枪口上。
光绪大发雷霆:然和他心头的那团无名火有关,不过这次借阅兵仪式把这些个统兵大将都召进京来,原本也是有一个敲打警惕的意思在里面。
如今这个时候,军制改革是最关键的时刻,新成立的1师的架子倒是已经搭起来了,除开驻防京城的陆军第一师是下辖三个旅九个团这样的大编制外,其余各师都是按照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两个团部直属一个炮兵营,一个辎重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通讯连,一个骑兵搜索连个特务连,一个野战医院这样的编制来组建的。
然而这新立的0个师,抛开原新建陆军那一点老底子外,剩下来的不外乎就是北洋各部、辽东辽南以及山东半岛整编的各路防军练军,以及刚刚招募来的兵员,士兵的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基层军官的匮乏,即便是把那些经历过甲午之战的老兵,选拔一批充实到各部排连一级的位置,眼下看仍然有些不足敷用的感觉。这个样子的队伍,拖出去走一圈都看着心紧加不要说形成什么强悍的战斗力了。
惟其如此,才要特别给这些打了场胜仗的军官们收收心,这也是之前光绪和陈卓议定好了的事情,借整肃军纪抓军队建设,毕竟就连光绪和陈卓此时也没法判断,海对面的日本人什么时候会再打过来。
而另一方面,这次把这些个军官们都圈在总参谋部里面是免得这些在外统兵打仗对朝局政治并不了然的莽夫们,在京城当中乱窜惹出什么麻烦出来。京城中的水深水浅,他们知道个屁,恐怕除了袁世凯外,其余的人都是一头雾水。真要是一不小心陷了进去将来要想拔出来就难了。
然而这些日子被吓得战战兢兢地军官们。恐怕压根就想不到光绪地怒气究其实并不是因他们而起。只不过他们运气不好到了光绪借题发挥地路子上了。
光绪心中地烦闷和怒气。其实都源自那日阅兵仪式地山坡上面思渝忽然说出地那样一番话。提到地那个人。
虽然当时光绪并没有问顾思渝。她那个朋友地哥哥究竟是谁。不过这样地问题还用得着问吗?推翻满清**独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这样地话都出现了。光绪就是用脚趾头都猜得出来。那个人只可能和一件事情联系在一起。革命党!
说实话。该怎么面对即将到来地。从乙未年九月九日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地第一次起义开始。一次又一次风起云涌地起义。光绪心中一直都没有想好。他原本想来。这个甲午中国并未如历史上面那样惨败。也没有割地赔款。国内地局势相对来说也不像历史上那样尖锐严峻。革命党人地起义应该能够被延缓一段时间地。然而从此刻看来。这不过是他一厢情愿地想法罢了。历史就是历史。该来地总会来到地。躲也躲不掉。可是躲不掉。又该如何面对呢?
想到这些。光绪心中便是一阵心烦意乱。抬眼向远处望去。满池荷叶迎风轻摆。竟有些像一张密密地大网一般。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网里地一条鱼。革命党人也是。天下人皆是。都被困束在历史这张大网中挣扎着……………
妈拉个巴子。老子穿越了半天难道还穿不破魔咒?光绪冷不丁飞起一脚。将一块石子踢向湖面。看着湖中一圈圈涟漪荡起。网未破而心已坚。
这一刻他决定不再去想这件事情了,想不通就不想,就当一切都是浮云,反正老子穿越过来就已经是浮云万年了,能够活下来,不
为老子心态好?……………
“皇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太监小德子忽然悄悄来到光绪身后,脸上肃然一片,只是目光微微扬起,似有所问。
光绪回身看着小德子的神情,微微一愣便已然明白了小德子的意思。心中这一闪念间,触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反而神明清楚了许多,也没有了那么多顾忌牵绊。
稍稍沉默了一会儿,光绪对着小德子点了点头,目光沉静而坚决。
小德子没有再问什么,躬身悄然的退了下去,迅速消失在树荫深沉,四周是一片知了的鸣叫,安静中透着一股闷热的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
光绪二十一年月十六日夜
凌晨子时刚过,紫禁城内然乱成一团,隐约中是一阵人声惊恐吵杂,紧接着,负责紫禁城外围警卫的皇帝直属卫队官兵,迅速封闭了紫禁城各处进出要道,并接管了由侍卫负责的各处宫殿的警戒。
不一会儿,宫中值事房的太监在卫兵的陪同下路小跑的打着灯笼,一出紫禁城便匆匆骑马奔向京城内各处。
半个时辰后,驻防京师的陆军第师明显也得到了宫中的旨意,陆军第一师师长齐广洋亲率两个团的官兵连夜封闭了京城九门,直奔紫禁城而来。
京城内顿时马蹄阵阵声鼎沸,到处都是明晃晃的火把和士兵手中的刺刀寒光,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士兵分成几列,在寂静的街道上奔跑着,乌云翻卷的夜空下面,是滚滚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喘气声。
“快,加快速度,天亮之前必须控制京城各处………”军官们低声的催促着,大队大队的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密密麻麻的涌向京城内各个交通要道。
大队人马就快行进到内城附近的时候百多名京城保安团的士兵忽然从斜刺里冒了出来,这些由原步兵统领衙门和神机营的兵卒改编而成的保安团士兵,正在京城的街道上面巡逻,猛然间抬头见到冒出来的陆军第一师官兵,一个个都被吓了一跳,随即紧张的平端着枪站在街道中央挡住了去路,黑暗中顿时响起一片哗哗的拉枪栓的声音。
“陆军第一师奉命执行任务面的人马上把路让开。”一个陆军第一师的军官从后面匆匆跑了上来,大声喊道。
没想到京城保安团为首的那个军官却甚是强横,毫不退让的大声呵斥道,“朝廷规制,丰台驻军未有皇上旨意得擅自入城,你们想要谋反吗?”
说罢一扬手身后一百多名保安团士兵立刻一拥而上,这些人心中早就对陆军第一师暗生不满认为朝廷厚此薄彼,这个时候又觉着自己是占着理由当然是寸步不让,一个个气势十足的做出举枪瞄准的架势。
陆军第一师的官兵哪里又会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哗的一声便涌了上来,将这一百多人围在当中,正在双方你推我攘一触即发的时刻,纷乱中只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马背上的军官猛地一勒缰绳,在高高扬起的马蹄上大声呵斥道。
“住手,都给我把枪放下!”
话音刚落,陆军第一师的官兵顿时齐齐的垂下枪口,这个忽然的变故,让被围在中间的保安团士兵都是一愣,端着枪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
“我是齐广洋,奉皇上旨意调陆军第一师接管京城防务。”马背上面的齐广洋冷冷的扫了那些人一眼,沉声说道。
“属下保安一团二连连长魏如成参加大人!”保安团为首的军官一听齐广洋的名字,慌忙从人群中站了出来,疾步上前俯身便是一个千。
按照皇上的旨意,京城保安团也归齐广洋辖制,那个叫魏如成的保安团军官此时自然不敢怠慢,跪在地上大声说道。
齐广洋也顾不上理会,沉着脸哼了一声。
“把你的人都带回营去,我已传令,今夜保安团全部回营等待后命,京城内治安防务全部由陆军第一师接管,听明白了吗?……”
魏成微微一怔,抬起头看到齐广洋寒气逼人的眼神,愣生生把心头的疑惑都吞进了肚子里,站起身来一扬手,便招呼自己的人都退到了一边。
“全体听我命令,立刻封锁京城内外各处通道,进驻紫禁城。”齐广洋在马背上大喝一声,一挥马鞭,跃马疾驰而去。
刚刚停止下来的队列顿时滚滚向前,黑暗中,一道闪电划过夜空,紧接着天边便是一声炸雷,似乎顷刻间暴雨将至………………
昨天晚上写得很不满意,越写越乱,和奥特曼那个家伙聊了几句,更是没有了头绪,今天干脆全废掉了重写。接着码字,争取还有一更。怠慢大家了,鞠躬致歉。
第四十章 生如夏花(四)()
禁城内,此刻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灯笼火把是,不时传出宫女太监们惊慌失措的声音,已然是一片纷乱如潮,
养心殿外,奉旨匆匆赶过来的几个军机大臣,都是一脸的神色惊惶。见到此间乱成一团的情景,彼此间对望了一眼,都已明白肯定是出了大事,可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多说多问什么,屏息静气的站在回廊上,等候皇上的传见。
不一会儿功夫,军机领班大臣奕也气喘嘘嘘的赶了过来,头上的顶子都是歪着的,此刻显然也顾不上许多了,脚刚一踏上台阶,对着众人便是一拱手问道,“诸位大人可知出了何事?”
听到奕的问话,站在靠左侧的李鸿章也有些吃惊,看着奕低声问道,“王爷是领侍卫内大臣,难道您也不知道今夜宫里出了何事?”
奕一脸的苦笑,他这个领侍卫内大臣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说穿了根本就是个虚衔。自皇上从田庄台回京后,虽说宫里的侍卫并没有撤换,可紫禁城的关防戒备就全换成了皇上带回来的直属卫队,他这个领侍卫内大臣根本就插不上手。他也不愿意多事,干脆躲到一边落得清闲。
此刻听到李鸿章问自己,奕有些神情恍惚的摇了摇头,似乎也觉出了一丝尴尬,转头向四处望了望,看到肃立在养心殿外的小恭子,便招了招手。
“今晚宫里究竟出了何事么乱得来成这个样子了?”奕压下心头的惊悸和惶恐沉着脸问道。
小恭子不敢怠慢,先是恭恭敬敬的给奕跪下施了一礼,才爬起来说道,“回禀王爷,今晚宫里出了大事,子时的时候,养心殿内忽然出现了一个刺客蒙着面手里还拿着枪。幸亏今晚是德公公值守,随手就把桌上的茶壶扔了过去,然后大声呼叫侍卫,那个刺客见已败露慌了起来,匆忙逃了出去在宫里正在四处搜捕…………”
小恭子说的绘声绘色,然亲眼所见一般,身边的众人早已是大惊失色,紫禁城内居然出现了刺客?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谁又能够进得来?……………
一连串的疑问惊恐在心头,还没有回过神来养心殿里面的太监已经传话出来了。“皇上有旨,传各位大人觐见。”
众人不敢耽搁着沉沉地脚步急急地便走了进去。
东暖阁内。光绪斜靠在榻上身上穿着一件常服。见众人地跪在地上没有说话。目光若有所思地盯着半空。
过了良久。光绪才略微有些疲惫地说道。“都起来吧………”
众人惶恐不安地站起身来。几个小太监悄然从身后端来几个锦凳。奕迟疑了片刻。刚想开口说话。便看到皇上地目光盯着自己说道。
“想来你们已经听说出了何事了?朕倒是纳闷了。这世间到底是何人对朕如此恨之入骨。非欲除之而后快!前几年京城里面是一桩。锦州又是一次。连着今晚这次总共都是三次了。朕这个皇帝啊………”光绪叹了口气。神情一冷又说道。
“奕。你是领侍卫内大臣。紫禁城里地关防稀松成了这个样子。你怎么说啊?”
奕吓得双腿一软,心里一慌赶忙又跪到了地上,“奴才办差不力,万死不能辞其咎,请皇上治罪!”
“朕问的是今晚上的事,不是你的罪!”光绪冷的哼了一声,“朕就是想弄明白一件事,这世上究竟是何人对朕有如此大的仇恨,非要除掉朕才能安心,才能睡的踏实吗?!………奕,你是领侍卫内大臣,这件事朕就交给你去查办,这一次,朕绝不和稀泥了,朕要一个明明白白的结果。”
光绪一字一句的说着,声音不大,却震得众人心头忽忽直跳。
此时,奕心头是叫苦不迭,想推脱又不敢,接过这担子吧,自己就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担不起这天大的责任啊!他这会儿也是有些明白过来了,听皇上话里的意思,似乎是句句都有所指,这件事情真要是和园子里的太后扯上了干系,他奕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搅进这趟浑水中啊………………
正在心中愁苦万分的时候,太监小德子从外面悄不言声的走了进来,跪在东暖阁中间的青砖上说道。
“回禀皇上,奴才罪该万死,奴才带人搜遍了紫禁城,可行刺皇上的人还是没有抓到………”
说着,小德子抬起头,似乎有些迟不决的样子。
“有什么话就说!”光绪淡淡的看了小德子一眼说道。
“回禀皇上,奴才
各宫搜查的时候,无意中查出了这些东西,上面写有八字。”小德子说着,从身后拿过一个木匣,里面装着几个木偶,高高的举过头顶。
众人抬眼一看,刚刚忐忑不安的心,这个时候被这一眼顿时惊的魂飞魄散。
巫蛊!一个诡异的词语从众人心里冒了出来。所谓巫蛊,就是用木、土或纸做成仇家偶像,写上仇家的性命或者生辰八字,暗藏于某处,每日诅咒之,或用箭射之,用针刺之,认为如此可使仇人得病身亡。战国晚期及汉代,巫术之风浸染中原,逐步由下层流行至上层,不过在明清时候已经很少再出现了。
刚刚才出现刺客,这个时候忽然在宫里又查出这样的东西出来,众人一时之间心神俱乱,都呆呆的愣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
光绪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小德子面前,拿过那几个木偶仔细的端详了片刻,脸上渐渐升起一层怒气,冷笑着说道,“好啊,好,这下倒好,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都冒了出来了,看来朕是惹得天怨人怒了……小德子,这些东西是从哪几个宫里搜出来的?”
“回皇上的话,皇宫里,珍妃、瑾妃宫里三处,都查到了。奴才已经派人将三处宫殿里的太监、宫女和侍卫都看管了起来,听侯皇上的旨意。”小德子跪在地上,脸色苍白的说道。
“皇后,还有珍妃,瑾妃?好,很,一股脑都齐全了。查!奕,你即刻带人将那些太监、宫女、侍卫都看押起来,一个个的审,不管牵扯到谁,都给朕一查到底!……”
东暖阁内回着光绪勃然大怒的声音,屋外是雷声滚滚,一个闪电接着一个闪电,映衬得个人的脸都惨白无比。
奕跪在下面,胆战心惊的刚想直起腰,一直沉默不语的李鸿章忽然从锦凳上站了起来,满脸忧虑的望着光绪说道。
“上,不能查!………”
绪转过头,额头上的青筋微微颤抖着,心中的那股怒火似乎随时都要发作出来一样。
“自邪不胜正,皇上乃授命于天,这等污秽之术,安能动摇皇上半分,微臣以为不可查也无须查!……”李鸿章挺直着身子,神情凛然。
“皇上可还记得汉武帝征和元年十一月时的巫蛊案?牵连诛杀者数以万计,酿成武帝后期政局空前之巨变。前车之鉴,不可不慎!这等荒唐污秽之伎俩,早就被世人所唾弃,皇上只需镇之以静,其怪自败,如今国家内忧外患百废待兴,朝局不可乱,国家亦不敢乱啊。微臣恳请皇上三思。”
光绪望着李鸿章,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而李鸿章迎着皇上的目光坦然无惧的站立着,一动也不动。
屋子里顿时死一般的沉寂着,此时就连奕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上,生怕皇上骤然间雷霆大怒。
过了许久,光绪忽然沉沉的叹了口气,摆了摆手转过身去,望着电闪雷鸣的夜空默然不语。
他明白李鸿章的意思,也更加明白李鸿章的心。担心查办巫蛊案引来朝局动荡,这是李鸿章的公心。也忧虑着这件案子会牵连到园子里的太后,这是李鸿章的私心。
然而于公于私,于国家还是于太后,李鸿章都当得起一个忠字!
“朕要顾念着大局,可是天下又有谁顾念着朕的心?”光绪仰头望着夜空,忽然间像是下了莫大的决心一般,转过身望着众人说道。
“李鸿章说的没错,朝廷不能乱,国家更不能乱。朕也不想在这些荒唐事情上面大动干戈,惹得天下人笑话。但是这件事情绝不能就这样了结了…………奕,即刻拟旨,废皇后、珍妃、瑾妃名位,即日起迁出宫外,由宗人府安置,其宫内的太监、宫女、侍卫一律赶出宫,朕一个都不留!朕这个皇帝当的好啊,都和朕众叛亲离了,朕就当一回寡人,朕倒是要看看,天下会不会乱!”
奕刚刚听皇上的前半句,心里还暗暗松了口气,想着皇上既然同意李鸿章的建言,自己也算是躲过了一劫。没曾想皇上居然一口气把皇后、珍妃、瑾妃都给废了,身子骨一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