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霸天下-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趁钦瞻崛チ坎熘健

    淇水南岸,此时此刻大量的民夫或奴隶正在热火朝天的服徭役。

    毫无疑问,淇水是造纸所需要的最佳动力资源,造纸的第二道步骤,捣碎漂制的竹子这道工序也较为耗时,但更加耗力,用人力显得效率低下,用水作为动力来源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卫峥策马悠悠的行走在淇水沿岸看着成百上千的民夫奴隶正在把淇水围城人工水坝,显而易见,水坝可以获得势能,上游水大的时候可以起到放水的作用,水能就此获得。

    而当上游水小的时候,这个人工水坝又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

    淇水并不是大河,制造人工水坝并非难事,要知道两千多年后淇水上游已经消失了。

    几个月的耗时工程,水坝已经渐渐成型。卫峥下了战马来到了水坝沿岸,便看到了一条人工开凿而的径流,水坝围堵淇水之后,水便从这条高耸了径流向东流去。

    国君驾临,护卫开道护行,卫峥沿着径流而走,便看到一处规模庞大的作坊正在筑基,这正是卫峥下令督造的庞大造纸工坊。

    确说径流,途径之地都有一个个水碓,正是从水坝那里引过来的水,利用这些水形成的势能推动石杵不间断的上下摆动,造纸所用的纸浆便是利用这些由水能带动的石杵砸出来的,票制后的竹捆所需要的捣碎工程便不需要人力来执行,往往一个人就能看管几个石杵的工作。

    若是换成人力捣碎,这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量至少要用上百人才能比对,可见效率之大非同一般。

    卫峥亲自视察了造纸工坊的建造进度,工程质量,一切都按照他的指令一丝不挂的执行着,对此很是满意,用不了多久,卫国就能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纸张了。

    纸不仅仅将会迎来华夏历史的一次文化的变革式进程,更是卫峥垄断敛财的一大超级砝码。

    “王上,为何耗费民力在淇水堵水建坝?”随行的苏代最近很是费解,就忍不住的问了一句,近段时间,几个月以来,卫峥招揽了不少的墨家人士在搞这些稀奇古怪的机关玩意儿,实在不知道何物何用。

    “筑国之基,强国之实,国之大策也。”卫峥笑了笑,又道:“马上你就知道了,先容寡人卖个关子。”

    在这片造纸工坊的另一块区域是一片巨大的人工兴造的池塘,成“井”字形状连成一片的集群,此时此刻,这里已经督造完成,并且投入使用。

    只见无数的外族奴隶在监军的震慑下老老实实的卖力干活,一方面从林中运到此处的大量竹子被砍伐捆成一片又一片,随后便放入了池塘当中,里边的水可都是石灰水。

    “吩咐下去,让管事的注意,切莫把池水灌输至淇水当中,但有泄漏者,株连三族,不得贻误。”卫峥临走之际留下了这么一条命令,漂制的池塘距离淇水有些距离,尽管如此但依旧也要注意防范,淇水是朝歌城的母亲河,要是因为造纸而污染了淇水那可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回到宫中,卫峥又来到了他在宫中临时搭建的一个小型的造纸工坊,这个造纸工坊的最大目的便是把造纸工艺体系根据实际进行记录,成文之后便可以普及下去了,工坊也可以拆掉。

    “苏卿不是好奇寡人进来忙活到底目的为何?”王城内,卫峥笑着对随行的苏代说道:“先前不准臣工来作坊是因为还未功成,现在嘛,应该成了,走,寡人带你去看看一样神奇宝贝!”

    ……

第63章:群臣讨要赏赐() 
——

    苏代好奇的跟着卫峥一同来到了宫中的造纸小作坊,卫峥估摸着,目下应该已经出纸了吧。

    一来到作坊,苏代便看到了一群宫中侍从正在把湿纸进行晒干或晾干,对于这些人正在晾晒的奇物倍感好奇。

    众人一看到国君来了,纷纷放下了手头的工作面朝拜礼,卫峥罢了罢手示意众人继续干活,不一会儿便唤来了管事的吏员:“可有干燥成品?”

    “有的,王上,请随小人来。”那吏员毕恭毕敬的说道。

    卫峥不禁眼睛一亮,双眼透着小兴奋,纸终于就要诞生了么?

    来到了一个遮阳亭内等候,片刻之间吏员便带着一个过来,对方捧着一叠洁白状的物件映入苏代眼中,便见卫峥顿时把目光汇聚过来。

    “哈哈……”国君不禁纵声长笑,看着手中薄薄的白纸一时间情难自已,旋即转目落在苏代身上,道:“苏卿,这便是寡人要给你看的宝物!”

    苏代在一叠厚厚的纸张里取了一张,薄如蚕丝衣裳一般,非常的滑润,好奇之下问道:“王上,这是何物?”

    “寡人为其命名为……纸!”卫峥笑道,顿时补充了一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终于集齐了!”

    这个时代可没有文房四宝的说法,不过今天之后便有了,苏代好奇的喃喃着:“纸……这是什么宝贝?有何用途?”

    苏代此番说辞让卫峥不禁朗声一笑,顿时道:“来人,笔墨伺候!”

    不一会儿,一个内侍捧着笔墨开始磨墨,静看的苏代不禁眼睛一亮,王上称之此物为“纸”莫非是用来撰写信文的?便见卫峥执掌笔墨开始在净白的纸张上奋笔疾飞,苏代一看文章开篇的四个字便知道王上写的是什么了,赫然便是在卫国流传极广的《诗经。卫风。淇奥(yù)》。

    ——瞻彼淇奥,绿竹猗(?yī)猗(?yī)。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kuài)弁(biàn)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1'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卫峥所撰写的字体是大篆,这是东周时代春秋战国期间普遍的字体。

    苏代后知后觉,看着自己手上的一张薄纸,终于心中打了一个机灵,下意识的喃喃着卫峥之前的那句话:“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一时间,苏代兴奋了:“好一个文房四宝,当真名副其实啊,王上,苏代厚颜向王上讨要一些宝贝!”

    卫峥笑了,放下了笔墨,纸对于文人士子来说果然是有致命的吸引力,看看苏代竟是忍不住厚颜讨赏了,显然,他看出了纸张的作用和好处。

    殊不知,一篇《卫风。淇奥》,全文竟是只要一张小小的、薄薄的纸就能撰写下来,看看眼前这一叠厚厚的白纸,要是都成文在内,怕是需要用一个房间来堆积的竹简所撰写的文章都能包含进去了,其中好处,以苏代的才能和见地,不可能看不出,所以才被震撼到了。

    苏代一时间忐忑了,忽然觉得厚颜讨要赏赐纸张这等宝物有点过了,但话却脱口而出,一时间尴尬不已,竟是欲语不得了。

    实际上,被苏代视为宝物的纸,几乎是白菜价。

    卫峥使唤了那名吏员,不一会儿又送来一叠成品纸张,苏代更加好奇了,旋即取来一本书,没错这是一本由订制成功的书本,只不过没有一个文字。

    卫峥手持一本无字之书笑道:“苏卿,寡人命此用纸订制而成之物名为书,这一本书便能把老子《道德真经》或《五千言》尽皆载入。”

    这个时代,即没有纸的概念,当然也就没有书的概念,不过现在有了。

    苏代深深地震撼到了,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竟是只用这一小小的书本就能记录下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要知道若是竹简,那得整车啊。

    卫峥笑指着说道:“苏卿喜爱,这里有十本,全拿去便是。”

    反应过来的苏代连忙摇头说道:“王上,此等宝物,不用这么多,一本足矣,一本足矣!”

    “哈哈,苏秦说笑了,宝物确是不假,且看……”卫峥遥指着外边正在晾晒的纸张说道:“今后将会越来越多。”

    “王上进来在鼓捣的就是制造这等宝物?”苏代终于反应过来,想到方才淇水之地那片偌大的工坊,一时间震惊不已,这岂不是说……

    这下苏代不再推辞了,顿时爱不释手的收下了,抚摸着一本无字书如同珍宝珠玉一般,看到苏代的反应,卫峥猜的没错,纸对于这个时代的文人来说,果真是具有太大杀伤力了,基本没有多大的抵抗力。

    士子谁人不读书?

    造纸工序终于被记录了下来,宫中的这个试验场地也被卫峥下令给清理干净,在王宫内建造造纸工坊?开什么玩笑?

    而就在最近,随着苏代如获至宝一般拿走了十本无字书之后,卫峥顿时无语了,因为这家伙最近只要没有要事都不来王宫,也不来跟他一起讨论学术,要知道苏代虽然没有确切的官职,但却时常伴随在国君左右,地位非常之高。

    但自从拿了十本书之后,苏代便开始潜心的把十本书亲自进行撰写,没过多久,朝歌王宫便出现了奇特的一幕。

    璟仓突然来向卫峥讨赏赐了,璟仓之后,剧辛也来讨赏了,就连陈轸也来了,一时间卫国的一般重臣几乎同一时间朝着卫峥伸手讨赏,无一列外,都是要书。

    原来,这一切都是苏代这个“罪魁祸首”,自从得到了十本书之后,撰写了成文章便邀请璟仓、陈轸他们观摩他的宝贝。

    看到璟仓、剧辛他们一个个瞪得滚圆的眼珠子,卫国这些呼风唤雨的大臣们震撼的面容让苏代好不得意。

    苏代的这十本书当中赫然便抄录了老子的《德道经》(又叫《道德经》),这么一本书就能把《道德经》给抄录进去,简直匪夷所思。

    起初不知道原因的剧辛、陈轸等人顿时对苏代开始了“讨好”,纷纷想要向苏代讨要一本,甚至不惜拿金银重宝来换,对于文人士子来说,书本简直不要太有吸引力,殊不知陈轸等人一想到有这等宝贝的苏代随时随地可以带着一大批文章就地读书。

    而他们想要做到,除非让一车的竹简时常伴随,一时间众人都对竹简感到厌恶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尤其看到苏代那得瑟的样子,一脸炫耀更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最终,炫耀和得瑟,大出风头之后的苏代终于顶不住卫国的一群大臣的“威逼利诱”,然后便招了。于是乎便出现了陈轸等群臣同时来到宫中向卫峥讨赏的情形。

    ……

第64章:尘封的历史迷云(恢复更新)() 
——

    “两千两百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一直不为人所知,史料记载要么都是传说,要么就是断简残篇的记录,也未曾有过文物出土证实,卫国……那是一段缺失的历史,一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王朝,两千多年前的真相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只能交给考古学界、历史学家们和出土的历史文物来回答……”

    两千多年后,一所学校的教室里,几十个学生都专心致志的听着历史老师的课。

    这位历史老师姓毕,毕老师站在讲台上,侧翼是一块智能投影屏幕,教室里的学生们看到老师娴熟的点动着设备。

    屏幕顿时出现了一张清晰的图片,图片中的内容是一页文字,排版非常整洁,犹若印刷体,确切的来说就是印刷成文。

    “韩国人说雕版是他们的,中国人是跟韩国学的……简直臭不要脸!”毕老师说着也忍不住在讲台上大骂一番,旋即自行代入韩国人的角色摆谱的说道:“韩国人说雕版印刷是你们的,你得拿出证据来,各位同学能拿得出什么证据?”

    “书上不是说有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吗?”一位女生举手说道。

    “算是证据,但不算强有力,还有么?”毕老师摇头的说道。

    “雕版?”另一个男生说。

    “雕版?版呢?哪来的版?”毕老师反问,旋即说道:“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哎,韩国有这个版!那么问题来了,韩国人问:你有么?”

    说着,毕老师离开了讲台,在学生之间来回的走着,同时说道:“大家都承认雕版印刷是中国人发明的,你想要挑战这个结论,你就得出示强有力的证据是吧!韩国人说我有!”

    此话一出,顿时让教室里的学生们好奇了。毕老师舞弄着肢体语言,补充道:“公元702年的时候,有一个陀罗尼经的卷子,是一部佛经,它在韩国的一座寺庙的古塔地下室里,或者说地宫里被发掘出来……”

    “而且我(韩国人)还可以替你们回答……”学生们看着毕老师把自己代入韩国人的角色说道:“中国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士是公元800多年的金刚经卷子,我是702年,比你早100多年,而且你的金刚经还不在中国,在英国,但我承认那是你们中国的,可是我比你早100多年啊,你怎么说?”

    毕老师这么一说让在座的学生都懵逼了,不过紧接着一众听的津津有味的学生又见老师说道:“中国是不是就要改三大发明了?扯——!”

    “不能这么说!”毕老师摇晃着手,“于是我们国家的专家跑到韩国去看,看这公元702年的佛经卷子,的确是真的!”

    这下,一群学生们更加懵逼了,老师说的这些怎么在证明是韩国人发明的印刷术啊,不过这么想的学生还是太年轻了,众人专心致志的听着,老师继续说道:“的确是真的假不了,因为那个古塔是那个时候建的,封死的。”

    毕老师忽然话锋一转,顿时露出了笑容,道:“……但记载佛经的文字全是中国字!”

    此话一出,顿时惹得全场的学生轰然大笑。

    “好打脸的说!”一位男生笑哈哈的忍不住说道。

    毕老师又代入韩国人的角色,摆着腔调说道:“我韩国人告诉你,韩国那会儿没有韩国字,我们就用中国字怎么了?用中国字不一定是中国货噢,新加坡的报纸也有中国字,都是你们中国的?我们韩国当年就用中国字,怎么着?”

    “简直臭不要脸啊!”一个学生忍不住吐槽的说道。

    “就是就是!毕竟韩国是宇宙万物起源!”

    “哈哈哈……”

    毕老师一听自己的学生如此嘲讽也忍不住笑了,不一会儿又继续说道:“回归正题,咱们就拿学术来说,韩国人出土的702年的金卷被中国的考古学界和历史学家发现问题了。”

    教室里的男男女女学生们顿时被吊起了胃口,一个个看着毕老师静等下文。

    “全都是中国字不说,经过考证,这古塔,中国人建的!那庙,中国人盖的!地宫,中国人挖的!东西,中国人埋的!而且那个金卷里面有几个字特别逗,是武则天时造的字!”说到这里,毕老师看到一群捧腹大笑的学生,跟着笑了。

    过了一会儿才说:“武则天,同学们都知道,这是前无古人也可以说是后无来者的一位女皇帝,比如说她造的一个字‘瞾’,日月当空嘛是吧,那是武则天造的字,这位女皇帝还造了不少的字,后来武则天死了以后这些字都被废除了,这些字只在特定时间,特点区域使用过。”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这份金卷子是从中国带过去的,这是一个我们比较硬的证据。而且我们还有文献记载,在隋朝,隋文帝曾经下令雕刻全部的佛教大藏经,只不过经版和印出来的东西全没了,但是我们的史书有记载,我们既有相应的历史记载,又有这样的推理,所以韩国人是站不住脚的。”

    毕老师回到了讲台,进而再次把目光聚焦在了侧翼的那块大投影屏上,说道:“今天我们真正的重点还没讲,韩国人不是喜欢拿着他的那份金卷子说事吗?但从今天开始,韩国人再也不敢这么说了,因为硬的不能再硬的证据已经出现了。”

    在一众学生好奇的目光下,毕老师指着屏幕中的图文信息说道:“我们都知道,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其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里面记载的事迹很多无从考究,但就在昨天爆出了轰动考古学界的又一个大新闻,河南省最新出土的文物证实,早在两千年前就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已经从传说变成了事实,不仅是有历史记载,而今出土了实物,比韩国人抱着的那份金卷子还早了1000年,这份文物中几片保存完好的纸,经过考古学界和历史学家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上面的文字信息正是记录着当时卫国的法文,而且是印刷体。”

    说到这里,毕老师匡扶了一下眼镜,道:“今天我们着重要讲述的内容就是卫国!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我们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卫国承上启下,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王朝,历史的记载对其却是知之不详,零零碎碎,断简残篇,卫国是一个充满了迷一样的王朝,出土文物都震惊世界,前段时间造纸术的发现到最近活字印刷术的发现等等……”

    “拉倒吧,朕的大卫都亡了,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一个男生忽然这么说道,不一会儿另一个男生接话:“什么?朕的大卫亡了?”

    整个教室顿时轰然大笑,毕老师一件顿时黑着脸:“你们两个不要搞事,得好好念书啊,要不然将来要出事滴,有不少人都琢磨着你周围的好东西呢,你要想不让他拿走,得学好历史,不学历史老祖宗的留下的传承还要不要了?”

    确说两千三百年前,朝歌。

    身在王宫中的卫峥审视着一群能工巧匠,这群人按照国君的命令赫然在雕刻着一个个方形的文字模板,一个方块一个字,这不就是活字印刷术是什么?

    ……

第65章:史上第一座图书馆——宇轩宫() 
——

    一连多日,卫峥都颇感兴致的指挥着一群精匠雕刻着一个个方块形状的文字,卫国使用的文字延承了大篆体。

    工匠们雕刻的每一个方块文字并非单一的一个,常用的文字往往都是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显然,这是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以备同一个版内重复使用相同文字的时候有足够的字体。

    卫峥看着工匠们雕刻成的一个个活字,心中亦是高兴万分,这份伟大的发明最大的意义在于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也是巩固统治的一向无比重要的举措。

    当海量的书籍成文之后,读书,再也不是权贵阶层的专利了,于国而言,人才将会源源不断。

    随着时间的流逝,雕刻成型的活字储存的足够多了,而另外一大发明,纸的存货也开始多了起来,卫峥下令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印刷书籍,这件事国君亲自监督,可见对其重视,下面的人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一个宫中内侍来到了这里,对卫峥行以一礼,说道:“禀王上,殷妃求见!”

    狐殷?她来这里干什么?卫峥心中狐疑之际说道:“准——!”

    片刻之后,便见一缕带着殷商色彩的靓丽白衣身影款款走来,狐殷正欲行礼,卫峥笑道:“免了,有何事?”

    “王上近来在鼓捣什么,竟是连日不朝,搞的下面的臣工都不安生了,连右丞相都不见!”狐殷如是一说,卫峥顿时明了,却也笑而不语。

    见此状况,狐殷笑问道:“王上,臣妾听说近来有不少的臣子意欲向王上讨要赏赐?”

    卫峥戳了戳手心,笑道:“是啊,所以才不见!”

    此话一出不禁惹得美人一笑,“王上何故如此?当真令人百思不解!”

    “都来讨要赏赐,寡人也得有东西赏给他们才行啊,这不正在给他们弄嘛!”卫峥笑道。

    这群臣工想讨要的赏赐他清楚的很,不过话虽如此,卫峥却也别有用意,书这个玩意不仅仅是国之基石,也是敛财的一大法宝,想要大卖,首先得要打出名气才行,得让人知道有这个东西才能大卖特卖。

    “禀王上,一切皆已准备妥当。”老内侍来到卫峥身旁禀报。

    “好,开始吧!”卫峥点点,想了想便说道:“吩咐下去,把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都印刷出来。”

    “诺——!”老内侍领命,心中也倍感惊讶,王上口中“印刷”二字当真是言简意赅啊,倒也没有多想,立刻把国君之命传递下去。

    卫峥领着好奇的狐殷走走看看,此时此刻,狐殷看着一群人在台案上摆出了一块块木格子,而众人身旁陈列着按韵分类的活字,都贴上了纸条标明。

    便见到众人取出一个个方块形状的活字嵌入木格子里,显然,这是在进行活字排版,狐殷惊奇的发现一个个零碎的活字排版之后就能成文。

    不一会儿,狐殷的双眸聚焦在了一块模板上,看到上面排版成文的的内容,不禁细语而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瞑者,天池也……”

    “王上,这莫不是道家庄周所著经文?”狐殷旋即问道。

    “哦?你也知道?”卫峥好奇的说道。

    “道家庄子,天下士人怕是无人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