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霸天下-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85章:大争之世,何来义战?()
——
群臣一听皆面色微变,居辛凝重的说道:“王上的意思是,楚国意欲伐我?可即便如此,楚国也师出无名啊,卫国也不再是他楚国想捏就能捏的!”
卫峥嘿然笑道:“人家要揍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楚王伐的好,楚国不谋江东,必危矣。”这让群臣匪夷所思了,怎么王上还在赞扬楚国呢?
卫峥并没有解释其中奥妙,而是环视群臣:“谁来说说这些年,寡人治下民情如何?”
“启奏我王!”百司长景玱立刻出列,面朝卫峥拱手:“自我大卫与秦阳山之战以来,我王改弦更张,休武以兴文治,与民休养。近些年来卫国国力蒸蒸日上,国泰民安,人口达三百万有余,库府也都是满的。”
“是吗?具体说说。”卫峥看向了景玱,后者拱手继续道:“前些时日,微臣前去黎仓口巡视,在黎仓的粮食那是堆积如山了啊,一层压过一层,那最底下的一层如若再不吃就快要发霉了,微臣还寻思着那这些陈放已久粮食运到赵国去换些人口以服劳役修驿站,再说国库历年收上来的铜钱,就是个人所得税和商税,也都在库府里堆积的满满的,旧的没有花完新的又堆上去了,数年如此,时间一长那串钱的绳子皆已霉烂,铜钱是散的满地都是。”
“好!”卫峥一声道“好”响彻殿宇,所有人都看向了国君,后者站在大殿之上俯瞰群臣:“强敌犯境,楚王以为我卫国是魏国,四五年了,寡人正愁麾下大军无用武之地,正愁库府钱粮无处可花啊,楚王这就热切的来送枕头了……”
此话一出让殿内的武将们个个迸发精光,终于要打仗了吗,听王上的意思,这是要与楚国开战了啊。不打仗就没有功劳,没有功劳就不得晋升,加官进爵,封侯拜将,对于在座的所有将领们来说,此时此刻无疑是激动人心的。
一位将领出列拱手而道:“卫国的将士们枕戈待旦四五年,等的就是这一刻,我等愿为我王开疆拓土!”接着,孟贲扯着嗓门低吼:“王上指哪儿,我孟贲第一个杀过去!”
卫峥的目光落在了孟贲等武将身上,“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便是用你们的时候到了!寡人诏,整备三军,战楚!”
……
与此同时,楚国,郢都。
屈原火急火燎的来到了王宫求见楚怀王:“王上,卫国近些年来家底不露,贸然对其用兵实属不智啊,便是齐国也不敢轻举妄动,遑论三晋赵卫两国互为铁盟,赵国岂……”
楚怀王当即打断对方的话:“芈原,寡人的话岂能朝令夕改?再说了,我楚军十万步卒已经开拨昭关,水师也已经与彭蠡扎寨,岂有罢兵之理?”
“可是王上,楚卫两国素无恩怨,伐之师出而无名,失道也,而失道寡助啊,望王上三思后行!”芈原跪在了楚怀王面前,一副死谏的模样。
楚怀王不为所动:“大争之世,何来义战?芈爱卿,你可知寡人为何此次独断伐卫?”
屈原不解,如是道:“臣不知!”
楚怀王忽然叹息的说道:“实非寡人无事而生刀兵啊,更不是寡人刻意要与卫国交恶,芈爱卿所言寡人何尝不知?卫国家底不露,一度力挫秦军,斩敌十万,寡人也不想招惹卫国,然楚国兴亡决于此战,实则不得不交恶!”
屈原立即抬头看向楚王:“王上何意?楚国兴亡为何会决于卫国?”
“江东——!”楚怀王言简意赅的说。
“江东?”
“不错!”楚怀王点点头,流露无比担忧之色而道:“卫武安君白起在江东一郡画地为牢,苦心经营十数年,芈爱卿有所不知,这白起好生了得,只用了十数年时间,把江东一郡从一个瘴气漫溢的荒蛮之地经营的丝毫不下于我大楚最富庶的江汉之地,据情报,江东一郡非但得以自力更生,中原卫国已在两年前便终止对江东输血,更在两年前就开始源源不断的将盛产粮食输送中原、反哺中原卫国!”
说道这里的时候,楚怀王不由得露出了贪婪之色:“一个初期被卫国占领的不毛之地,还需要中原卫国为其输送粮草,到今日已成反哺中原卫国的粮仓。”
说着,楚怀王便看向了屈原,又道:“芈爱卿可知江东一郡的粮食便可供应五十万大军,楚国若能吞并江东,非但得以拔除这个在楚国咽喉扎根已久的荆棘,得到江东一郡这个大粮仓亦可填补楚国失汉中六郡之伤。哎,寡人失悔啊,悔不该当初不听陈轸先生之言,与秦结盟伐齐卫,否则江东非但已经是寡人囊中之物,楚国也得制控北境,更不会出现与秦交恶而亡汉中六郡。”
“可是王上,楚国目下有足以迎接与卫国大战的国力吗?”芈原忧心忡忡的说道。
“与秦之战,楚国虽失利惨败,但我大楚七百年底蕴尚在,加之这四五年积极整军备战,与卫伐战,绰绰有余。”楚怀王信心满满的说道,旋即又嘿然一笑的补充:“大争之世啊,芈原。与秦之战,寡人虽然惨败,却也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说着楚怀王看向了好奇的芈原,沉默了许久便悠悠起身漫步,楚王负手而立,仰望悬梁:“道理便是,昔日之敌可为今日之友,今日之友亦可成来日之敌。”
“王上此言颇有深意。”屈原说道,不禁开始揣摩。
“呵呵……”楚怀王悠悠的看向了他:“知道寡人为何要偏偏在此时选择对卫国用兵,而非两年前吗?”屈原摇头以示,楚怀王笑了笑继续说道:“秦国已平‘季君之乱’,叛乱者季君嬴壮及其党羽皆已被魏冉全部诛灭,秦国新王未及行冠,而今秦国实际上乃是外戚秦宣太后芈八子掌权,宣太后和魏冉可是都我楚人呐,当年要不是张仪那厮,芈八子说不定已是寡人后宫的一员嫔妃。”
听楚怀王此论,屈原大致已经聊到了他的想法,不由得瞪大了目光,惊骇道:“王上莫非欲再与秦国结盟?”
楚怀王看到他的表情也料到了对方的想法,顿时面色不喜的说道:“芈爱卿,寡人知你对秦国有怨,恨不得马上杀入秦国、攻破咸阳,这也是寡人之所愿。然目下楚国绝非强秦敌首,打不过就得隐忍呐,寡人也要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说罢,楚怀王在看向欲言又止的屈原:“卫王有句话说的好,敌者之敌,我之友也。阳山大战令秦国折戟,十万秦军死在他卫王手里,两国从此结怨,卫国便是楚秦之敌。而今秦国因嬴荡那小子而惹得天下众怒,此时秦国继续摆脱被孤立之险,寡人要与秦国结盟,秦国那是求之不得。”
“连秦国都折戟于卫国之手,楚国能敌吗?”芈原却如是而说。不料楚怀王不以为意:“芈爱卿,寡人在你们这些臣子里就是那么不懂兵家之道?不察军情?”
“臣并非此意。”屈原连忙拱手摇头。
楚怀王之所以被追谥为怀王便是一个性格很好的王,几乎没有滥杀过朝中重臣,屈原也了解楚怀王的秉性,知道顶多嘴上骂一骂,并不会责怪他。
楚王面露十足信心:“阳山大战虽秦国败了,确是败在了卫国骑兵之上,骑兵之强已见端倪,可骑兵再强,在我大楚境内确是无从施展,芈爱卿以,为寡人说的对不对?”
“这……”屈原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反驳,自从阳山大战之后,骑兵战法为天下侧目,楚国也开始研究骑兵,一度想要组建楚国的骑兵,然而发现楚国并不合适骑兵作战,因为楚国的南方不利于骑兵奔驰运动作战,最终,楚国暂时放弃了组建骑兵的想法。
楚王能知道骑兵不利在楚国境内作战看来也不无道理,与秦之战的失利对王上的影响很大啊,屈原不禁心中一喜,我王终于醒悟,要一心图强了吗?如此,与秦之战虽然惨败,倒也不是一无所获。
“再说,朝歌传来的消息,卫王痛失公孙衍、陈轸两大左膀右臂,简直是天眷我大楚国啊,此时不战,何时战?”楚怀王仰天长笑道。
第86章:谁来牵制齐国?()
——
数日之后,朝歌。
“看来这楚王是被秦国给打醒了。”一身常服的卫峥边走边说道,尾随在后的还有居辛、姜牧、景玱几个近臣、重臣。
来到了偏殿,卫峥一把手抓过侍从奉上的灯火摆在了硕大的锦帛地图前,烛光所照之处赫然便是江东一郡:“楚国在西线与秦作战失利,丢了汉中六郡,于是就想从寡人身上咬一块肉来补他的伤口……聪明,江东一郡已然成富庶之地,假以时日必成天下粮仓,楚怀王眼睛不瞎,知道这是快大补药,吃下去楚国的大病可以得救,呵呵……”
说着,卫峥不由的回忆起了历史。
历史上,秦拔宜阳与三晋之韩国打的热火朝天,随后秦武王举鼎绝膑,楚怀王便趁着秦国内乱之际,加上楚国三五年后恢复了一定的元气,便利用这个间隙倾国之力灭掉了越国。
宜阳之战表面上看起来最大的赢家是秦国,实际上是南面的楚国。楚怀王不但借此机会灭掉了越国这个心腹大患,顺势把楚国疆域的版图直接推进到东海,同时吞并越国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与秦大战而惨败所消耗的国力。
而现在,楚怀王的战略也是如此,卫峥想到这里不由得笑了。
楚怀王的心思和战略,站在楚国的立场和现在时局之下无疑是对的,楚国想要争霸,和秦国打了一架所落下的“病根”只有江东这块宝药能治好。
只是现在的江东,现在插入楚国咽喉的荆棘可不是越国,而是卫国啊!
居辛略感担忧的说道:“王上,倘若我与楚国大战,不可小觑啊,卫国近些年来国力蒸蒸日日,但楚国也恢复了不少的元气,楚国到底有七百年底蕴,强于卫国啊,与楚之战非全力一战不可胜。”
“不错!”卫峥点点头,居辛虽然执掌刀笔,未能统兵,但卫峥却知道历史上的居辛在燕国可是武将的身份,有此见解也不意外。
卫峥的双目闪烁着精光,带着不可动摇之色目视几个重臣:“与楚之战虽说是被动承受,既然决议与楚国开战,那边是一场声势之战,此战,寡人不会在乎一兵一卒的得失,卫国只许胜不许败,卫国胜,必从楚国身上割下一块肥肉,则江东一郡得与中原疆土相连,卫国也从此与秦、齐并强天下,而楚国将从此沦为任人鱼肉,肆意宰割之国。”
国君此言让众人的内心也是澎湃至极,卫国从一个最初要在七雄列强中夹缝求存之国崛起为与秦、齐并强之国,与之争霸,没有什么比亲眼目睹一个神迹的诞生更令人血脉膨胀的了,遑论还身在其中。
卫峥的气势和豪迈固然可喜,但居辛等人也没有因此冲昏头脑:“王上,七雄之疆成犬牙交错之势,倘若我与楚国一决雌雄,势必无从精力周旋于诸国,便说这齐国,又怎能容许我做大?臣之所忧,恐齐国坐收渔利,白白给齐王尽收好处啊。”
此话一出,众人也不由的深思了起来,齐国的尿性是有前车之鉴的,天下群雄并起,列国疆土犬牙交错,一国动而列国动,任何一国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如若卫楚交恶,乃至爆发旷世大战,齐国必然会在后面大占便宜,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齐国断然不可能放过。
“有道理!”卫峥点点头,高举的灯盏放下来,一旁的侍从眼疾手快的接过来,卫峥不由得双手插腰而踱步深思:“置身事外的齐国不可忽视,我与楚国交战,也不能让他齐国闲着,齐王要是闲着,定会在背后恶心寡人。”
“灵妫夫人到底是齐王的妹妹,卫齐两国互有联姻亦从未曾撕破面皮,不若派使臣前去齐国疏通疏通,备以厚礼打点一下,让其不要插手?”姜牧心中一动,说道。
卫峥一听确是嗤笑一声:“厚礼?什么样的礼才能让齐国满意?我要是齐王,你割我河东一郡或许可以,也仅仅是或许。”
姜牧不由得尴尬低头,不在多言,这时,景玱也出主意:“王上的意思是,只要齐国不能闲下来便无暇插手,那可否让赵国出面牵制齐国?”
众人不禁眼前一亮,景玱这个注意看起来不错,现在卫国赵国同气连枝,护为铁盟,朝歌邯郸互不设防,还疏通了驰道、直道、枕木轨道,两地的距离,半日之内即刻抵达,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次卫国与楚交恶,卫国要是败了,赵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众人以为此计可行,卫峥确是当场否认:“万万不可,赵国绝不能参合进来,赵国进来就彻底完了!”他环视众人不解的目光,殷殷补充道:“牵扯的势力过多,局势便会越复杂多变。赵国目下正在变法之期,赵王即便有心也无多少精力插手,其内在变法,又在讨伐中山国,不久之后更要出兵北伐林胡、娄烦,赵王能给寡人的助力可有可无,恰恰相反,一旦赵国牵扯进来,重兵陈境在东境观津之地牵制齐国,那么赵国西境则守备空虚,寡人若是齐王,便顺势联合秦国撕毁与赵国之盟进而攻打赵国西境以破此局。如此一来,局势便会恶化成本为卫楚之争,演变成秦、齐、楚与三晋之争,三晋独挡秦、齐任意一国尚且艰难,秦、楚、齐三国合力,何以拒敌乎?”
卫峥这么一说,吓得景玱背身冷汗,三晋面对秦国、楚国和齐国,绝对是必败无疑。
一时之间,几个臣子都不说话了,齐国这个点似乎是个死局,就在这时,卫峥的一句话让他们一愣:“诸卿难道忘了我卫国还有另一个有趣的盟友——宋国。”
“宋国?”居辛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面面相觑继而看向了卫峥,此时此刻,他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让众人心中倍感惊诧,难道王上是想要……借刀杀人?
“牵制齐国,非宋国莫属!”卫峥无比坚定的说道,继而悠然一笑的补充:“宋王偃这条疯狗可没有忘记当年齐国吞占陶邑之事。”说罢,卫峥当即看向了景玱:“景爱卿,这个重任寡人交给你了,你带一份大礼出使宋国,当年宋国赔了多少粮食今日连本带利送回去,你的使命就是挑唆宋王偃伐齐。”
卫峥说着不由自主的抬手,想了想补充道:“卫楚大战在即,齐国势必重兵陈境于淮泗之地,以图谋渔翁之利,宋国收复齐占陶邑、血洗国耻、重振国威的千载难逢之机会来了。”说着,卫峥笑眯眯的看着景玱:“卫国有粮食、有钱、卫宋世代交好,宋王意欲收复失地耐天经地义,卫国更是义不容辞,寡人愿鼎力相助,宋伐陶邑所需一切粮草辎重,皆由卫国承担,寡人承诺,卫国寸土不占,颗粒不拿。”
“臣记住了。”景玱当即拱手一拜:“臣下抵达睢阳定将王上之言,如数转承宋王!”
卫峥舒坦的坐在了王座内,看着一众纷纷入座的臣子:“有宋国这个搅shi棍,齐国想做无本之利?呵呵,诸位爱卿瞧好便是,宋王偃这么一搅和进来,有齐国好受的了,呵呵!”
……
第87章:大战在即()
“国君布告!”
“国君布告!”
诏命从朝歌盘龙王宫快马加鞭送到卫国所有郡县。
朝歌城内的一角,数名甲士贴出了布告,引得无数国人纷纷顿足围观,一名甲士把告示贴好便对着百姓高宣:“国君诏命,广宣朝野,楚国犯境,聚兵点将,举国伐战,御敌蛮楚!”
“要打仗了,又要打仗了!”
“太好了,又有仗打了,”
“蛮楚犯境?虎狼强秦也在我卫军手中栽了跟头,却楚人惨败秦人,竟敢犯我大卫,找死!”
“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当是此刻!报军去,我要上阵杀敌!”
……
布告一出,整个朝歌城从原来的歌舞升平变成了一片充斥着主战的情绪,国人知晓卫国要再兴王师出征,无不兴奋的忘乎所以,几乎都不用官府强发征召令,国人无不争先恐后的报军,卫国的常备军并不多,抛开特殊的骑兵军团,只有一支三万人规模的常备部队和一万斗士营的精锐部队,这四万军队是实打实的“职业军队”,从不务农,不打仗就备战。
卫峥苦心经营近二十年,卫国国力疯狂飙升,库府钱粮尽管堆积如山,但也没有富裕到可以养一支十万乃至数十万规模的军队常备化,卫国现在的人口也就300万规模左右。
战国时代,耕战还是战争的主流形势,即:有战聚兵,无战务农。
曲辕犁的出现让百姓能够耕种以往四倍以上土地,卫国300万的人口等于是他国千万规模人口才能达到同等生产力,收入疯涨,也就意味着可以养更多的军队,但卫国的支出也是疯涨,兴修驰道、直道、枕木轨道、驿站等等军事设施,尤其是骑兵部队的建设,别看卫国现在库府充盈,一旦开战,国力消耗将会无比惊人。
卫峥执掌卫国近二十年,积累的君威在卫国可谓浩荡,帝国概念、国家观念在卫国人心中已经深入人心,可谓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现在的卫国人也许多数大字不识,但无不知道一点:无国何以为家?国破,则赖以生存的土地将一无所有,国人无不清楚一户能得百亩田地,只有当今国主能给他们,别的君主—个没有。
家国有难,国君诏命一出,国人无不响应,这便是现在的卫国。
更重要的一点是,卫国的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上阵杀敌赚取功劳才是升爵最快的途径,升爵意味着富贵,卫国之法如一样把整个国家铸造城了一个战阵机器,所有人都为战争而生,在卫军眼里,如同秦军无异,看到的敌军不是敌人,而是土地、爵位、富贵。
一时之间,沉静多年的卫国到处充斥着主战潮流。
……
齐国,临淄。
“卫楚交恶,大战怕是不可避免,相国有何高见?”齐宣王得知楚国调兵遣将,重兵屯扎昭关、彭蠡,窥伺卫国江东之心,可谓昭然若揭。
“敢问我王,江东一郡,我王想要么?”孟尝君田文如是说道。
“江东……寡人听说江东一郡在武安君白起十数年治理下,非但瘴气尽除,更有城天下粮仓之势,这么好的地方,陶邑也不过如此啊,寡人当然想要。”齐宣王毫不掩饰的流露出贪婪之色。
“楚王不惜兴不义之战,与卫国交恶,看中的也是如今江东一郡的富庶。”田文说道。
“大争之世,何来义战?”齐宣王嗤笑道。
“只是楚王急了些。”田文笑了笑,拱手而道:“王上,本相以为,齐国宜静不宜动,暗中调兵于泗水之上,藏兵于羽山之中,待卫楚两国斗得个两败俱伤,我王则可坐收渔利,顺势鲸吞江东,何乐不为呢?”
“想要坐收渔利的可不止寡人,秦国怕是也有此等想法。”齐宣王如是说道。
“我王勿躁,齐国出兵大可先打着援助卫国的幌子,齐卫两国毕竟互有联姻的,再说齐国与卫国并未撕破面皮,如此一来,齐盟卫国,等同盟赵,齐国与三晋同气连枝,秦国势必惊恐。”田文笑意使然的说道。
齐宣王不解,疑惑道:“相国,寡人糊涂了,如此一来,岂不成全卫国了?”
“我王容禀。”田文笑道:“这些话当然是要说给秦国听。”说着,田文冷笑道:“卫国交恶,齐国不可能独享渔翁之利,那么只要把秦国也拉进来,事情就不一样了。”
“爱卿的意思是……”
田文悠悠然的说道:“王上可与秦王在暗中做一笔交易,由齐国秦国瓜分,我占江东、淮泗千里之疆,秦取黔中、巫郡千里之疆。”
“好,好啊!”齐宣王连连点头,只要秦国不反对,秦国也加入分赃当中,那么就无所顾忌了。
……
黎明破晓之时,一骑快马信报在南方十万大山中穿艰难穿行,马匹在南方地域奔驰的速度明显不如北方,斥候长途奔袭一日,转乘一叶扁舟自中江而入滔滔震泽湖,进入了灯火通明的吴城。
江东吴城,这是吴越之地最繁华的城池,曾经是吴国和越国的都城,三国合纵力灭越国之后,卫国分到了五百里江东一郡,这吴城也就成为了江东郡首府了。
武安君白起承启王命而坐镇江东,恍惚间已经过去了十数年。江东一郡在这些年里已经历经沧海桑田般的巨变,最大的变化就是被中原视为蛮夷的吴越之地去除了蛮夷之风,来自中原卫国数十万国人迁徙入江东功不可没,这些中原南迁的国人带来了中原文化,带来了先进的农具、农耕技术,在以江东郡守许行这位农家宗师和孙叔尤等农家弟子十数年如一日的疏通山川,兢兢业业,竟是把那荒野之蛮地渐渐变成了良田。
江东一郡年复一年的发生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白起的忠心。
十数年过去了,月殷给白起生下了一个儿子,名为白仲,而今也有九岁了。
“君父……”吴城武安君府邸,刚刚着身戎装的白起便看到了九岁的白仲,一代杀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