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霸天下-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末了,卫峥泛起一丝微笑,目光落在陈轸身上,道:“敢问先生,战国天下,大争乱世,寡人欲与列国角力,如何以成就王图霸业?”
陈轸见卫峥直接请问,便从容达道:“纵观天下,古往今来,欲争王图霸业无非二法也。”
“愿闻先生高论!”卫峥说道。
陈轸侃侃而道:“安抚天下百姓,讨伐暴君,取而代之,殷汤周发皆由此而成就霸业,此为二法其一也;诸侯会盟、尊王攘夷,成群雄霸主,一匡天下,齐之桓公、晋之文公皆由此而成就霸业,此为其二之法。然今之天下,七雄并世,战国大争,各自雄踞一方而称王争霸,欲在目下成一匡天下之霸业无异于痴人说梦,而周室天子亦且名存实亡,所谓安抚天下百姓以讨伐暴君亦是枉然之举。”
“欲霸天下,还得开创争霸之新途也!”陈轸朗声侃言,面向卫峥坦然之至。
“何解?”卫峥连忙跟问,陈轸能出此等言论实在让他感到吃惊,更是惊喜连连,发现他的才华怕是比预料中的犹有过之,真是会藏着掖着啊,事齐、秦、楚三大强国也未曾看他有此等言论。卫峥心中窃喜,看来在陈轸眼里,自己比齐、秦、楚三国的王犹有过之。
卫峥一问,犀首、苏代二人竖起了耳朵,目不转睛的注视陈轸,片刻之后,惟闻其声:“战国天下,七雄分立,然霸业之图不能为分治尔。霸业新途,既不在吊民伐罪以讨伐暴君,也不再合盟诸侯以一匡天下,而在于一统天下!故不为分治乃为统治也!”
此话一出,陈轸这番说辞不但让犀首、苏代二位震耳发聩,就连卫峥也是双目迸发精光,惊喜的说道:“先生竟是与寡人之志不谋而合了。”
这下倒是让陈轸愣住了,但很快就坦然了,心下一笑,果然没有看走眼,卫国之主果真有如此鲸吞天下之志,一时间颇为感慨,没想到自己的归宿竟是在卫国。
内殿陷入一阵寂静,纵然久久不能言,霸业新途在于一统天下,便是公孙衍也震撼之至,犀首也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只见卫峥悠然而起,于殿中踱步而走,短暂的跨出几步便矗立其中,片刻之后迎着众人的目光落在陈轸身上:“如此霸业新途,势必行灭他国之举,然方今天下尚无一国敢有灭国之心啊。”
“时机未到罢了!”陈轸忽然到了一句。
“先生教我!”卫峥专注凝视着陈轸,脸色虽平静却又诚恳,更带有一丝期待。
“尽弱群雄而威加海内,横扫六合而御宇八荒,大争灭国而一统天下。六合八荒,宇内归一,成此大业者,千古不朽也!”陈轸脸色平静的毫无波澜。
卫峥肃然,但见他面视陈轸庄重一礼:“卫峥愿拜先生为客卿,助我成其大业,先生可愿名留于卫国青史?”
……
第011章: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
客卿,顾名思义,以客礼而待之,其位为卿。
客卿之官便是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任职高官之人,陈轸本是齐国人,而今若事卫国便是国之客卿。
陈轸自认也算是遍游天下列国之人,更先后在天下三强之国佐士,来到卫国之后也开始了解卫国新法,卫国之法乃公诸于众,朝歌城内便有不少的讲法人士,甚至不乏有些人以此为生计。
陈轸首次听说卫国之法时,第一印象便以为是与秦国之法如出一辙,秦国之法被孟夫子痛斥“虎狼苛政”,否则卫国何以扩建朝歌?训练新军?十年如一朝而富强?又如何能够一举跃居战国?
秦国因商君变法,二十来年而跃居群雄之首;卫国因剧辛变法,十年来跃居战国,何其相似。
只是让陈轸没有想到的是,卫国之法的国府收入竟是没有定数,百姓丰收库府自然增收,仔细一想,如此简单的法度却又有大奥妙,卫国的庶民百姓恪守新法,其中奥妙无非国让利与民,民自当忠心于国。
可以见得,一个在列强夹缝求存之国而跃居战国,实非偶然。
陈轸始于鄢郢之地而入卫国境内,一路所见所闻可谓大开眼界,卫国之境一马平川,无山河之固,所到之处皆田畴精湛,乡里村落的百姓勤耕安居乐业。虽深秋时节而北进中原,寒意渐进然田野却是熙熙攘攘,一入卫国途径济水、濮水、河水(黄河)、淇水皆是货船来往穿梭不断。
陈轸足以断定,方今天下任何一国,都无此般蒸蒸日上。
进入朝歌古都,长街整洁,庶民淳朴,皆尊礼安民,人人守法,商贸兴旺却无欺诈,夜市繁华却尤为安全,来到卫国的外来商人大多都将家眷举迁至朝歌。
陈轸自问也算游历颇多,却发现尚无一国能有此等气象。长思之下猛然起身,目视着卫国之主,拂了衣袖便深深一躬,“臣,拜见君上——!”
“先生事卫,所在国重啊,哈哈哈——!”卫峥大喜的说道,并亲自扶起了对方,得此大才当真是如虎添翼。
“卿请入座——!”卫峥伸手示意陈轸入座,精神大振的重回自己的座位,习惯性的伏案而道:“客卿之所言,卫国果真可以担当一统天下之大任?”
“国能否当此大任,乃观一国之气象,再观一国之主其志向。”陈轸侃侃而道:“其一,卫国人口虽然不过二百万,却是全民皆兵,在下观卫人百姓皆精神抖擞,据我耳闻卫人男丁皆有入军受训经历,君上此策足以见深谋远虑,卫人男丁有多少精兵便有多少,悉数时间便可征集十数万众,无需训练,已然精兵,聚兵即可成军伐战。”
“其二,卫国百姓富庶,年年有余,国府饱满,粮仓满溢,器械刀兵输出国外无数,卫国除去人口不足三晋韩赵魏,其余皆超三晋之和。君上英明,深知卫国人口劣势,故此前与楚交易便大肆索要人口。”
“其三,卫国变法深彻,于秦法犹有过之,十年之期法度渐渐深入民心。”
“其四,卫国上下皆同心、同欲、同德,君明而心存高志、臣贤而胸腹大才,列国无出其右者。”
“其五,君上麾下,文有剧辛、璟仓、苏代;武有犀首、白起、孟贲,可谓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也。”
一口气说完,末了,陈轸目视卫峥,最后道:“如上所述,卫欲霸天下而统治,非但可想,更可谈也!”
“先生漏了一位,便是陈轸。”苏代笑着说道,此话一出顿时惹来一众朗声大笑。
过了一会儿卫峥好奇的问陈轸:“先生对北地燕赵两国可有了解?”
陈轸不知道卫峥为何会说出这两国,便思忖着,片刻之后便若有所思的说道:“确说燕国,乃周室武王分封之国,去卫国唯有北燕未曾泯然世间,若说燕国之根基,观其地形险要,便放眼天下不弱于秦啊,乃至犹有过之。且说燕国北皆东胡,东临渤海,可谓纵深无垠,雄踞北境而俯瞰中原,于天下而言历来便有泰山压顶之势!”
卫峥深以为然的点头,尤其是陈轸最后一句可谓深切要害,纵观历史,这片土地的战略意义无可估量,便说隋唐时期,隋炀帝倾尽国力也要三征高句丽,并非炀帝想要穷兵黩武,而是此地若不能制空于朝廷对隋朝江山的威胁太大太大,后来李唐代隋依旧远征高句丽,按理说应当吸取隋的教训,但事实却并为如此,从李世民开始依旧没有停止对此地的征伐。
甚至还有后世的朝鲜战争,可见一斑。
陈轸又道:“确说赵国……赵王虽年轻即位,然拥戴公子职为燕王,毅然决断发兵助燕抗击强齐,亦可见赵王雄略不可小觑,赵国东西两境更有山川险峻护国,西南有韩之上党、魏之丹水长平关隘为阻秦屏障,东有河水天险阻齐屏障,东西两境皆易守难攻,赵王持重且励精图治,赵国朝野颇有中兴之象。”
说到这里,在犀首等人连连点头的时候,陈轸话风忽然一转:“然燕赵两国,却有大弊。”
“素未尝闻也,愿闻先生高论!”犀首轻抬拱手,道。
“燕赵之弊在于旧制立国,至今尚未变法图强,七雄战国之魏、楚、齐、秦、韩皆因变法而强盛,李悝变法于魏而使其国称霸中原,吴起变法于楚而使其国横扫吴越,邹忌变法于齐而使其国威震四海,卫鞅变法于秦而使其国跃居当今群雄之首,韩国若无申不害变法至今是否存国还是两说。”
“天下战国,唯独燕赵两国至今尚未变法,赵由三家分晋以开国,而后陷于内忧外患,不得变法;燕国更是恪守旧制,食古不化,子之之乱更是怪诞之事,若非地处北境,难保不被昔日强魏所灭,便是今朝若非赵王果敢出兵怕是已被强齐所灭。”
“如此两国,了无生机,若不变法,存国或可有为,却万无鲸吞天下之力,不足道也。”
说道这里,陈轸不禁看向了卫峥,道:“反而卫国,地处四战之地,居天下中而无险可守,却也由弱至强,何也?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也。吴起云:昔三苗氏族,左洞庭、右彭蠡,却是德义不修,大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拥河济、右踞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却是修政昏聩,竟放归商汤而去更送伊尹,终于失其国;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因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啊。”
闻此言,卫峥慨然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三苗氏族、夏桀、殷商其立国之地皆有山河险要,看似固若金汤,然其主德义不修,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卫峥知道陈轸所言之“德义”并非礼貌道德之意,更非儒家的仁义礼得,君王德义指的是政治、军事上的进取。
不过话又说回来,吴起虽然说的有道理,但卫峥也知道卫国地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没有山河之固,除了鼓吹“在德不在险”也太多可说。
只有开拓进取,图强一途可取。
……
第012章:车同轨()
——
陈轸大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给他什么官为好,这点反而让卫峥犯难了,麾下文臣已有剧辛、姜牧、璟仓、苏代、苏秦皆为大才能臣,现在又来了个陈轸,谋臣如云竟也成了一种烦恼。
在座的陈轸、犀首、苏代看到卫峥忽然皱眉不语,像是在思考着什么,面容颇感的为难的样子,也是让倍感好奇,却也未曾打搅。
公孙衍、陈轸二人的年岁不小了,去了这两位麾下的谋臣武将可谓皆为少壮派,苦思冥想之下,卫峥忽然眼睛一亮,便是看向陈轸说道:“方才寡人思来想去该是给先生一个什么样的官职为好,左思右想,先生可愿任太傅兼太子太傅一职做驭儿的授业老师?”
太子太傅与太傅截然不同,太子太傅是太子的老师,若任此职陈轸今后便是姬驭的授业之师,而太傅一职位列三公,处于卫国高层的核心位置,可以说是卫峥执掌一国的高级代言人。
太傅一职虽说位列三公(太师、太保、太傅),但一国相邦才是最高的行政官职,太傅虽无实权,但却处于权力的核心,陈轸任职太傅,意味着能够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掌佐君王、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也。
陈轸在稷下学宫任职学宫之长,深谙王者德仪,让他做卫国储君的授业之师,无疑是最佳选择,又是谋臣,任太傅一职而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议和拟定无疑是对陈轸最好的位置,闻此一言,陈轸立即出列深深一躬,拱手而道:“谢君上——!”
陈轸事卫而掌佐新君,大有重振旗鼓欲在卫国建立一番功名伟业的劲头。
……
确说天下大势,事因张仪欺楚而起,楚怀王盛怒之下不顾一切,倾国之兵以伐秦,再次兵出丹阳而猛攻商於,而秦国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大军选择避其锋芒,而另一路大军却是恰恰相反,就在苏代随同在卫国的义渠人教官返回陇西之际。
秦国北伐义渠的大军已经甘泉山以南的云阳一代集结,不仅仅是为了稳住卫国和送五万匹马驹的承诺,义渠本就是秦国北境的心腹大患,虽对卫峥趁火打劫的弱秦之举愤愤不满,但也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往大了说义渠必灭,往小了说,当今义渠王给赢驷弄了一顶“绿帽子”,只此要灭义渠也够理由了,只是赢驷不是楚怀王,能忍也不会拿秦国赌国,但这一次公私恩怨之下,赢驷是真的要下决心灭义渠国。
而卫峥雄踞中原天下待时而动,一方面犀首点兵数万枕戈待旦,只待国君一声令下便倾兵南下济水,而另一方面卫峥则是继续强国以暗蓄国力,同时也在为太行称王而做准备。
不过称王还有些时日,义渠国也不是说灭就能灭,秦楚旷世大战还未开启,卫国目下也只能枕戈待旦,毕竟当初给了张仪承诺,伐魏取地之前还要等韩魏联军攻楚之后。
这也是卫峥乐得看到的,朝秦暮楚的韩魏两国,这次被张仪鼓动盟秦抗楚,魏国内部势必空虚,取地围城更加容易,能少流血牺牲何乐不为?
秦楚大打出手,韩魏摇摆不定,齐国冷眼旁观欲坐收渔利,北境破燕也盘踞在家里舔伤口,赵国雄踞中原北方暗蓄国力以置身事外,静观天下之变。
而卫峥盘踞在中原天下也是闷声发大财,正趁着机会大肆“种田”、兴建军事基础设施。
此时此刻,卫峥命宫中内侍把挂在侧殿的地图取来平铺在地上,他手里正拿着毛笔,一个侍女端着墨盘站在身边,卫峥执笔轻点墨水便是在地图之上画了一条线。正是沿着目下卫国的两条驰道相互并列而行。
在地图上画了两条与驰道平行的线路之后,卫峥若有所思的自顾点点头。
“禀君上,郑奎大夫来报,一切准备妥当。”左宫监来回报。
卫峥旋即把笔递给了侍女,同时走出了殿外,道:“来人,把太傅陈轸叫来!”
郑奎,赫然便是当初命其打造曲辕犁的匠工,不过目下这位庶民郑奎已然入朝为官。
没过多久,陈轸接到召见之命来到了宫中别苑。
“君上,这是……”别苑,陈轸看着眼前的奇物甚是好奇,像是轺车又不像是,更不像战车,因为有好几节串联在一起。
“寡人给其命名为轨车!”卫峥笑着说道,不一会儿,陈轸便看到一群力士扛着被加工成型的木质材料而来,片刻之后,郑奎命令几个匠工开始组装。
陈轸疑惑不解的看着一群人开始忙活,而卫峥一脸兴奋使然的,忙活了近一个时辰终于呈现在众人面前,那是的一道长达二百步长的“木制轨道”,卫峥兴奋使然的对陈轸说道:“此名为枕木轨道!专用木轨车在此道之上穿行,寡人命其为轨路。”
“奇——!”陈轸言简意赅的说了一个字,却是一脸不解。
卫峥朗笑一声,也不在意,说道:“寡人不惜兴修驰道,其意在于能够使大军迅速驰援,快速反应。有了驰道却仍旧远远不够,天下之大,一旦战线延绵千里,后勤压力陡然拔高,便说楚军伐秦,战线延绵千里,为送一旦粮食供给前线大军,途中运粮便消耗三石乃至更多,即便楚国广袤无垠更粟枝数十年,库府充盈也经不起如此消耗啊。”
陈轸不由自主的点点头,卫峥这番话的意思他明白,无非就是一旦战线延绵千里乃至更长,随之而来的便是打一场战争对国力的消耗也会由此急剧飙升。
即便是打了胜仗,到头来家底却是越来越薄。
陈轸正在思量之时,旋即被眼前的“枕木轨道”所吸引,看着卫峥口中所说的“轨车”被几个匠工送入木制的轨路内,车轮子竟是与枕木轨道毫厘不差的贴合,接着数个“轨车”相互挂钩连接。
不一会儿,一个力士牵来了一匹马,便驱赶进入了枕木轨道之内,马匹很快绑定在了最前头的一节“轨车”之上。
郑奎命令一个力士座上车头,拉动缰绳再大喝一声“驾”,不一会儿马驹便拉动了数节“轺车”在轨路上稳步前行。
陈轸惊奇的看着眼前的一幕,这个时候卫峥微笑的说道:“太傅,若是有如此轨路纵贯卫国境内,便是后勤战线延绵千里又如何?一批马驹在此轨路之上便可拉动数倍于野路之上的物资,楚国要送一旦粮食给前线大军,中途便要消耗三石,我若有此轨路,便是延绵千里,中途消耗半石足矣。”
说罢当今面向郑奎令道:“寡人诏,从今往后,卫国境内轺车、马驹皆同轨!郑大夫把此令带至丞相府,不得有误!”
“诺——!”
……
(Ps:“车同轨、书同文”相比对这六个字不陌生,为何“车同轨”?因为2000多年前就有了“木质轨道”,大家别说石慌胡乱点科技树,这是事实存在的,如果说“枕木轨道”出现先前时代不科学,那么驰道同样也不科学,但事实就是“枕木轨道”、“驰道直道”都出现了。
一说起“铁路”,很多人立刻想到的就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1814年斯蒂芬孙制作了一台以蒸汽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标志着人类机械火车时代的到来。其实,早在两千年前,希腊就有用马做为动力的轨道车。但是,人们不知道是,其实中国才是第一个大规模运用“火车”的国家,而且是在2200年前。比希腊还早200年。中国的考古学家,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发现了非常庞大的“枕木轨路网”,这些路居然还是复线,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了解。)
第013章:大兴土木()
——
“国君诏命,卫颁新法,即日起,车同轨……”
深秋时节,国府颁布新政法令,车同轨的新令尤为让处在卫国的商人关注,商人逐利,天性使然,对于国府颁布的新政法案往往是最关注的一批人。
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便是如此了。
一笺诏书颁布,举国上下都要严厉实施。
这一次卫峥亲自点名郑奎主导兴修“枕木轨道”,又是一次大兴土木的浩大工程,驰道、驿站、扩城、枕木轨路都需要数以万计的民夫徭役。
冬去春来,新春之际,卫峥离开了宫苑,在孟贲轻率的一骑小队护卫左右之下,卫峥来到了朝歌郊外,随行的还有郑奎。
此时此刻,朝歌城南的直道上一片忙碌,伴随而行的郑奎旋即说道:“君上,若要兴修轨道,需要成千上万的民夫,目下春耕之际,国人皆以务农为主,征集民夫以劳役,怕是会误了农时。”
“兴修轨道断然不能在春根之际大肆征调耕作的国人庶民,不过郑大夫无需担心,寡人会给你上万民力的。”马背上的卫峥遥看四周,喃喃道:“楚国正押送两万余名南蛮奴隶北上与我互易军辎,这批劳力便供你驱使,兴修轨道。”
“两万南蛮民夫苦力,足矣!”郑奎思量片刻,若有所思的说。
卫峥笑看着郑奎,平静的说道:“兴修驰道、驿站、轨道要大兴土木,虽劳民伤财,却是利国利民之举,征战少些库府消耗,剩余的便能富民,郑奎大夫切勿轻慢。”
“微臣定当谨遵君命。”郑奎旋即拱手,道。
“有功,该擢升了,即刻起郑奎便爵至上大夫。”卫峥笑道。
“谢君上——!”郑奎兴奋的再而拱手,连升两级爵至七级上大夫,意味着终于可以登堂大雅,入卫国庙堂大殿,算是朝堂命官了,大喜之下郑奎信誓旦旦的说道:“君上,今后卫国疆土广国何地,臣便把轨道延绵而至。”
“呵呵,如此甚好!”卫峥一笑,旋即策马前行继续考察,孟贲轻率护卫紧随其后。
随着时间推移,这批来自楚国境内的奴隶被押送到了卫国境内,楚国南扫百越拓土千里,俘虏了数以万计的越人,杀了可惜,放了更不行。
现在卫国要人,这笔大买卖楚王乐得做,这第一批送来的奴隶人口便是两万有余,到底是大国手笔,卫国一接收这批奴隶,国君便下令由这批越人奴隶进行修建“枕木轨道”。
不论是驰道还是轨道,首要的用出在于军事调遣的运用,其次才是民用。
卫峥下令大兴土木兴修驰道的目的是为了骑兵奔驰,而相应的“枕木轨道”便是用于后勤运输,一旦贯通,战争成本将会急剧下降。
“枕木轨道”同样对于商贸物流有着不可估量的效益。
新的一年入春之际,秦国、楚国正在大肆征伐,而卫国则是在大肆兴修筑路,今后卫国的疆土扩充哪里,驰道、驿站、轨道便延绵而至。
……
郊城之外,忽然一支箭矢凌空呼啸而至,最终精准无误的射中一个男子,箭矢刺破胸膛,此人应声倒地。
“擅自逃亡者,他便是下场!”一个披盔戴甲的卫国兵士冷眼扫视着眼前的一批战战兢兢的奴隶,这批奴隶便是楚人贩卖而来的劳役,一个个衣衫褴褛,脚锁镣铐,皆是目光惊恐的看着卫国的兵士,后方还有一队人马手持利刃,更有一批弓箭手蓄势待发。
“服役、伐木,便有你们的饭吃!”那持鞭的国人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