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温体仁抚须道:“你总算是如愿以偿了。不过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陛下让了这么大的步,你还要坚持手刃杨嗣昌吗?陛下爱惜名声,因为议和之事,他不会轻易交出杨嗣昌,恐怕这个节骨眼上要取其性命有些勉强”
“皇帝的心思我也明白,议和之事可做不可说,保住杨嗣昌就是保住他圣君的口碑名声嘛。既然得了好处,就暂时先把杨嗣昌的人头寄存在他脖子上吧,日后再来取便是,等我撤出京城,龙入大海、虎归山林,谅杨嗣昌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方正化也来凑趣:“恭喜平南侯得偿所愿!”
“嘿嘿,从伯爵到侯爵,一下子还有些不习惯啊!”刘烨得意地笑道。
温体仁摇着头指着他笑:“知文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啊。只要你保持现在的势头,封国公也是迟早的事”
刘烨恭维道:“阁老也不错啊,借着这次‘平息兵乱’的‘功劳’,首辅之位是愈加稳固了。至于方公公,有了阁老暗中提携,上位也是迟早之事”
方正化笑眯眯地回答:“朝中有阁老撑腰,外有大将军为奥援,咱家不愁没机会。”
三人对视一眼,会意地笑了起来。
老中青三个狐狸正在分享胜利的果实时,宫中的朱媺娖却遇到了危机。
崇祯派出温体仁送出圣旨后,随同文武百官在金銮殿焦急地等待。半个时辰后,高起潜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承天门的琼海军率先撤退,然后东安门的山西镇、西安门的宣府镇也跟着撤兵了,皇城之围已解。
大殿中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声,众人不敢太过放肆,不至于弹冠相庆,不过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
“这个煞星终于走了,百官都逃过一劫啊!”
“正是。我都在想,如果乱兵攻上金銮殿,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是引颈就戮还是苟且偷生”
待文武百官散去后,崇祯越想越气,今日被一个武夫用这么羞辱的方式逼宫,被迫答应了极为苛刻的条件,简直是奇耻大辱。他怒气冲冲地回到乾清宫,然后对王承恩大喝道:“坤兴来了没有?”
王承恩连忙回答:“已经派人去宫外找了。或许是大军刚退,街上一片混乱,公主在路上耽误了。”
不久之后,朱媺娖来到乾清宫,小心翼翼问道:“父皇找儿臣何事?”
崇祯死死盯着她,目光中的慈祥消失不见,严厉地问:“你在朕这儿骗去了手谕,是不是专程为了救刘烨?”
第674章 朱颜罹宝剑()
朱媺娖浑身一抖,连忙跪下,颤声道:“父皇息怒,儿臣本以为要捉拿的另有其人,刘烨只是无辜牵连”
崇祯脸色越来越难看,逼问道:“谁告诉你,朕要对付的不是他?”
朱媺娖想起自己答应过温体仁不出卖他的,而且也不想把刘烨再牵扯进来,让父皇与刘烨的仇恨更深,于是回答:“请父皇原谅,儿臣不能说。”
见她刻意隐瞒整,崇祯疑心更重,追问道:“我再问你,你和刘烨是如何认识的,为什么要救他?”
朱媺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难道说是在青楼喝花酒时认识的?而且起因是因为自己看上了他的女人?她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崇祯冷笑几声,说:“你以为不说我就什么都不知道?骆养性告诉过我,你在宫外恣意妄为,居然自己开了一家青楼,时常和女子玩些假凤虚凰的把戏。而前几日他的部下跟踪刘烨时,发现他正是进了你的那家青楼,后来这几名部下还被你赶跑了。你和刘烨是不是就是这一次认识的?”
朱媺娖如遭雷击,半天才回过神来,问道:“父皇,你派锦衣卫查我?”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以为很隐秘的动作,却都在父皇的监视之下。
崇祯哼了一声,说:“钦天监说你命中有坎,要放在宫外贱养,否则会夭折。但不管怎样,你是皇家血脉,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皇家,朕如果不让锦衣卫盯着你一点,恐怕你走的路会更歪。现在不是谈论这个的时候,你必须回答朕的问题:你和刘烨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救他?”
朱媺娖毕竟只是十四岁的少女,处于叛逆期,原本因为做错事而惴惴不安,但知道崇祯表面上慈祥仁和、可背后却派人监视她之后,被激起了逆反心理,梗着脖子回答:“儿臣就是喜欢他,便是如何?”
崇祯一听炸了,喜欢谁也不能喜欢刘烨啊?他大怒,抄起一方镇纸就要去打朱媺娖,口里厉声道:“你居然说喜欢他?知道他是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吗?就在一个时辰之前,他领着大军围困皇城,逼朕定了城下之盟,朕即位八年来,从未遭受过如此屈辱,找谁做驸马不行,非得找他?”
其实朱媺娖对刘烨更多是一种崇拜和依恋的心态,男女之间的喜欢未必有多少,可是倔脾气一上来,怎么都不愿服软,一边躲避崇祯的追打,一边喊道:“我就是喜欢他,就是喜欢他!”
“不行,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再和他来往,马上断了一切联系,从此永不相见!”
朱媺娖心里十分郁闷,自幼被送出宫也罢了,父皇和母后很少主动关心过自己,一个只会埋头批阅奏章,另一个眼里只有皇子,现在好不容易见几次面,却得知自己一直在父皇的监视之下,最后连自己结识什么人都要干涉,忍不住反驳:“既然把我放在宫外贱养,就不要管我的死活啊,你们对我不闻不问时,何曾当我是皇家的公主?”
崇祯冷冷地回答:“谁让你生在帝王家?刘烨与朕作对,朕说你要和他断了一切往来,你就必须断了!”
朱媺娖一口气上涌,脱口而出:“断不了了,我和他已经有了夫妻之实!”说出这句气话的时候,她并没有想过后果。
崇祯犹如被雷劈中,打了个踉跄,半天才回过神来。反应过来后,他怒发冲冠,随手拔出壁上悬挂的一把宝剑,朝朱媺娖劈了下去。朱媺娖无论如何想不到父皇会用剑斩自己,一时间吓傻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剑就要劈到朱媺娖的头顶时,崇祯看到不知所措的朱媺娖,想到平日里她承欢膝下撒娇的样子,心中一软,手一抖,剑刃偏了几寸,斩在了左臂上。
寒光闪过,鲜血四溅,朱媺娖惨叫一声,她的左臂被活生生砍了下来,齐肩而断。
一旁的王承恩原本眼观鼻、鼻观心,打算置身事外,当做没看到这父女两人的争执,毕竟帝王家事不是他一个家奴能掺和的。可是事情转折的如此之快,他还没反应过来,惨案就已经发生。
朱媺娖已经疼的昏迷了,血流了一地。崇祯手抖个不停,“当啷”一声,宝剑掉落在地。
“你们这些奴才还愣着干什么,快传御医!”
京城外。
“不要啊!”
刘烨在半梦半醒之间,看到了这血淋淋的一幕惨剧,大声叫了出来。
帘子被掀开,岛津千代的俏脸探了进来,询问道:“主人,怎么了,做噩梦了吗?”
刘烨睁开眼,左右看看,脑子清醒之后,才想起这是在马车上,自己睡着了,刚才只是一场梦而已。只是这梦太真实,就像发生在自己眼前一般。虽然他对朱媺娖这个萝莉并没有动过什么心思,但是对于这个古灵精怪、不走寻常路的公主印象还是挺不错的,更何况在军营中她救过自己一命,算的上救命恩人,哪怕在梦中看到这一幕,心里还是很不好受。
他定了定神,告诉自己这只是一场梦,然后问:“现在到哪里了?”
岛津千代回答:“听他们说,已经到通州了,明天就能到达天津”
在京城率大军兵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后,刘烨并没有耽误时间,当天就离开了京城,返回天津,走海路南下。京城不是久留之地,崇祯和杨嗣昌恨自己入骨,肯定还有阴毒的招数对付自己,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还是早日离开的好。不过这段时间变故太多,又是大战鞑子,又是和杨嗣昌斗智斗勇,还在鬼门关走过一回,刘烨精力再好也支撑不住,没有骑马,而是躺在马车上休息,路上颠簸了几下就睡着了。
听到刘烨醒了,严光前来请示。
“将军,从天津港出海后,是直接返回琼州还是绕道山东?”
刘烨毫不犹豫地说:“先去山东,我有些事情要处理。”拿下了山东的控制权,第一步就是巩固胜果,以满足自己将来的计划。
第675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天后,大军到达天津境内。经过静海县城时,刘烨看着物是人非的县城城墙,忍不住感叹,如果各部配合得力,本来这里是要成为阿巴泰的葬身之地,可是却因为明军内部的掣肘而丧失了大好机会。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战的挫折直接导致自己进京,才有了现在大将军职位和掌管三省之地的收获。
他吩咐左右:“把潘达和王洪带过来。”
士兵把两人带了过来,两人一见到刘烨,连忙跪在地上求饶。
刘烨说:“本来我也不是个喜欢痛打落水狗的人,你们现在已经回不到原来的位置去了,再折腾你们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王洪不明白这话的意思,潘达却脑子灵活得多,知道自从自己被当做要挟皇帝和杨嗣昌的筹码开始,自己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两人想继续做天津兵备道和天津总兵已经绝无可能,就算刘烨发善心放了他们,皇帝和杨嗣昌也不会容许他们继续活在这个世上。
果然,刘烨继续说:“反正你们命不久矣,实话告诉你们,皇帝和杨嗣昌筹备和鞑子议和,你们之前接到的命令都是围绕这个计划服务的,但这事只能偷偷的做,不能见光,所以,你们注定要成为被牺牲的棋子。天下之大,已经没有你们容身之处,我今天就当做善事,让你们死在自己做官的地方,就算死也瞑目了吧?”
王洪一听,杀猪般叫了起来,可是无济于事,几名士兵举起刺刀往前一送,了结了他的性命。
刘烨转向潘达:“王总兵已经死在自己的驻地,你呢,是在这里就近跟他一块去做个难兄难弟,还是回到天津卫兵备道衙门再上路?只要你开口,临死之前的小愿望我会满足你的。”
潘达谦卑地伏地,恭敬地说:“杀了我这样一个罪官对于平南侯而言只是举手之劳,下官不敢奢求您老人家原谅我做过的错事。不过平南侯被封大将军,初掌管三省之地,想必还是缺人的。下官不才,对于粮草物资统筹调拨、民夫饥民转运安排等有一定经验,愿为平南侯效犬马之劳,将功赎罪。”
刘烨很意外,问:“你又不是自由之身,这些消息你怎么又会知道?”
潘达赔笑道:“下官只是被禁锢,又没有捂住眼睛、堵住耳朵,看守我的人也不曾刻意隐瞒,只要有心,这些事情不难打听到。”
刘烨莞尔,这厮身陷囫囵,没有破罐子破摔,和王洪一样听天由命,而是积极地设法自救,并懂得投自己所好,也算难得了。不论他人品如何,光从这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是个人才。
刘烨也是个做事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的人,当初高迎祥麾下的叛将都能收留,又何况一个被朝廷所不容的前兵备道?他略一思索,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既然有这份心,我也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弥补你做过的错事。”焚毁粮仓一事,从根本上说杨嗣昌才是幕后真凶,潘达只是助纣为虐的爪牙而已,放过他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潘达大喜,谢道:“多谢平南侯宽宏大量,下官感激涕零。”
当年从前途无量的科道言官被贬到天津卫,能够很快调整心态并且干的风生水起,说明潘达也是个适应性极强的人,面对刘烨这个十几天前他还不屑一顾的武夫,到今天低声下气请求收留,态度极其自然,毫无违和感。
既然成了朝廷的弃子,抱紧刘烨的大腿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潘达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便主动请缨:“听说平南侯收留了鞑子虏获的十余万百姓,想要运回琼州?”
这个问题正是困扰刘烨的难题。当初在求雨山一战中接收了高迎祥、张献忠联军的三万多流民,为了顺利运回临高,他还亲自坐镇南京,历时一个多月;更早之前从山东招纳饥民,前前后后共计五六万人,在登莱巡抚衙门的全力协助下,琼海军上下几乎全员参与,前后历时小半年,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极高。现在这一批百姓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前两次的总和,如何安全、顺利地运回临高,就成了一个巨大的考验。
刘烨叹了口气,回答:“是啊,正在为这事伤脑筋呢!早前在南直隶和山东都做过,也算有了一些经验,不过这么多人,还是觉得很棘手而且这些都是京畿一带的百姓,家境相对殷实一些,不是山东那些无家可归的饥民,也不是流离失所、吃不上饭的陕北流民,愿不愿意跟我走还是个大问题。”
潘达赔笑道:“那是平南侯宅心仁厚,是这些泥腿子的福音。敢问侯爷,当初招纳山东饥民可曾开过条件?”
刘烨点点头:“有啊,严先生,你来说具体的章程。”
严光如数家珍:“凡愿前往琼州者每人可领安家费五两,三人以上拨给耕牛一头,耕种前两年所得无需交纳任何赋税,自第三年起,每年每亩交粮两石,余粮自存。若有不愿耕种者,可入厂做工,不限男女,酬劳丰厚;筛选合格者也可入军当兵”
“太优厚了”还没听完,潘达就连连摇头,“侯爷,当初那些饥民也就罢了,现在这十万人都按这个章程办,就得五十万两银子、三万头耕牛,而且前两年不缴赋税,这是一笔多么大的支出?就算侯爷财大气粗给得起银子,三万头耕牛从哪里来?”
“这个”
潘达分析道:“我虽然对两广不甚了解,但是一次弄三万头耕牛几乎没有可能。如果承诺无法兑现,这些泥腿子期望太高,失望也就越大,弄不好还会引发骚乱。窃以为,这章程得改一改。”
刘烨听他分析得挺像回事,便问:“那你说怎么改?如果与前面的移民待遇不一样,互相攀比又怎么安抚?”
潘达清了清嗓子,打起精神,说道:“将同族、同村百姓全部打乱,让他们无法串联生事,然后一文钱的安家费也不给,耕牛暂时也不拨付。让他们自己垦荒,勤快的就养活自己,懒的就自生自灭,赋税一文不少,但是可以申请缓交,等有收成了一并缴纳,这样他们就会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活下去,每天累个半死,没有精力攀比,更不会闹事。老百姓嘛,不能太惯着,得拿绳牵着,时不时抽一鞭子,保管服服帖帖,这样才是驾驭百姓之道。”
第676章 是时候开发台湾了()
“不给安家费和耕牛暂且不论,不免赋税的话,会不会压力太大啊?”刘烨犹豫道,“刚垦荒时基本没有产出,还缴纳赋税,不是要逼死他们吗?”
“侯爷多虑了。”潘达解释道,“可以缓交嘛,先让他们欠着。这样一来,他们就像驴子拉磨,只能拼命转圈不能停下,自然没精力琢磨其他事了。”
刘烨还是有些犹豫,问:“前面来的饥民都有两年免赋的优待,后面来的这些没有了,会不会心里不平衡?”
“就是要造成这种差异,让先来的有优越感,后来的羡慕,隔阂自然形成。要不然十几万人一个鼻孔出气,对于侯爷可不是个好消息”
刘烨等人都悟出了话中的意思。以前只有几万人的时候,还看不出什么问题,如果一下子增加了十万人,远远尝过了临高的原住民,甚至是澄迈等三县的人口总和,那么移民和当地土着的矛盾就无法避免,当地人会认为移民抢占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移民会则有人数上的心理优势,势必会产生摩擦甚至冲突。而移民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就很容易团结起来与当地人对抗,引发社会的动乱。与其事后用军队镇压,不如分化瓦解移民群体,把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
“恩,未雨绸缪,有想法。”刘烨赞同道,“打乱村落、宗族的纽带联系,然后以差异化待遇造成老移民和新移民的隔阂,就算移民人数再多,也不会出现有组织的闹事,零星的骚乱也容易打压,治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严光也说:“将军说的不错。大明的百姓但凡有口饭吃,就不会造反。在咱们的治下日子过得比在大陆好得多,只要把他们打散打乱,没有了串通勾连、聚众闹事的土壤,移民们就会安安分分各过各的小日子。”
潘达受到肯定后,精神大振,继续说:“至于侯爷担心这些百姓会不会愿意去琼州,这个完全不是问题。如果不是侯爷出手解救,他们的下场就是去辽东给鞑子做包衣,地位还不如猪狗牛羊等牲畜,现在有机会重新做个太平百姓,谁还敢聒噪,几鞭子下去自然就老实了。如果侯爷心善,不忍心做这些事,尽管交给下官,下官来做这个恶人。”
刘烨连连点头,一个团体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潘达这样的典型官吏,弹压起百姓很有一套,这些事做起来得心应手,正是自己所缺乏的人才。
他答应了潘达的请求,说:“移民的事,由严光先生为主,你负责辅助。只要做好了这件事,不管你以前干过什么,全都一笔勾销,以后我这里就有你的一席之地。”
潘达大喜过望,磕了一个头:“多谢侯爷不计前嫌,下官一定用心办差。”
严光说:“既然说到了移民的事,属下得提醒下将军,临高、澄迈、儋州三县已经没有多少空地了。如果再来十万人,就要往琼州以南发展了。”
一旁一直没说话的梁小明提醒:“琼州岛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中部是五指山脉,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的平原地区除了临高等三县,就是文昌、万县等地方了,三亚——也就是崖州那边就别想了,三面环山,南面靠海,港湾太多。眼下没有精细化耕种的条件,在现有的粗放式耕种模式下,亩产量很有限,能够养活的人比例较低,十万外来人口加上本地土着,文昌等地农业人口就会达到甚至超过饱和状态”
两人搭档了五年了,刘烨知道一旦梁小明进入人型电脑模式,就会有比较重要的提议。他没有插嘴,等着梁小明的结论。
果然,梁小明最终得出结论:“十万人如果全都迁移到文昌、万县等地,不仅挤压了本地土着的生存空间,这些移民也会过的很艰难,以后的移民就更加无处可去,所以,是时候开发台湾了。”
“开发台湾?”
“正是。”梁小明分析,“琼州再如何地广人稀,本地终究有这么多汉人,加上黎人,移民垦荒的潜力不如台湾。如果你打算以山东为跳板,今后继续大量移民的话,开发台湾势在必行。”
刘烨想了想,梁小明说得有道理,现在的琼州还不是后世的海南省,很多地方没有开发,十来个州县里适合居住并可以大规模种植水稻的也就一半左右,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合适的耕地都在本地人手里,可供开荒的范围有限。而台湾就不一样了,荷兰人与西班牙人被赶跑之后,整个岛上除了少量停留只会狩猎的原住民,全都是可以垦荒的地方,潜力巨大。
“这主意不错。”刘烨原则上表示同意,“以前没把开发台湾提上日程,一来没有这个精力,二来缺乏足够的人手来管理。现在咱们将要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暂时没有大的战事,有精力做这事了,而且招纳人手也有了官方的名义,这件事是可以考虑做起来了。”
他来回踱步,一边思考一边说:“咱们不是先去山东吗?就在山东以迁徙百姓去台湾垦荒的名义招聘人手,只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就可以来应聘,作为台湾移民的管理人员,按照官府的品级确定政治待遇,至于经济待遇嘛,参照咱们这边工厂管事的水准发放月奉。”
梁小明有些困惑:“工资咱们能保证高标准高待遇,可是所谓政治待遇你怎么保证?虽然皇帝封了你一个大将军,但是圣旨上写的是主持三省军务,协管政务,没说你可以封官啊,自己都是打擦边球,又怎么给人正式编制,你以为你是吏部尚书?”
刘烨笑着点了点他,回答:“思想可以解放一些,脑子可以灵活一些,不要固守成规。台湾那地方天高皇帝远,当地也没有官府,什么都是咱们说了算,要印章咱们可以刻,要官服咱们可以做,要月奉咱们给发,手底下还有成千上万百姓管辖,有钱有人,威风八面,除了不能在朝廷的官吏体制里晋升,没法调到其他州府做官,和正儿八经的官府还有什么区别吗?”
第677章 史无前例的大移民()
梁小明咂摸了半天,才回过味来:“我擦,你这不是占山为王,国中之国了吗?欺负朝廷在台湾没有设官府,自己弄些人过去自立门户?”
刘烨佯装不满地说:“怎么能这么说呢?我替朝廷赶走了红毛和西班牙人,还移民垦荒,这是为大明开疆拓土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