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大司马-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瞧见这一幕,蒙虎怪叫道:“跑地倒是快!无颜留下来面对我等么?”
“阿虎。”
蒙仲出言呵斥了一句:“在赵主父与君上面前,不得无礼。”
说罢,他跳下马车,几步走到赵主父与赵王何面前,拱手说道:“臣蒙仲,前来复命。”
尽管魏楚、冯谖等田文的客卿,此时已跟着田文率先离开,但赵主父还是不方便在大庭广众之下称赞蒙仲、乐毅与他们麾下的信卫军,毕竟此举无异于打田文的脸。
因此,赵主父只是中肯地称赞道:“赵武卒,名副其实!”
见此,蒙仲、乐毅谦逊地表示还差得远。
因为与蒙仲、乐毅没什么交情,且很多人在政治立场上与他二人并不一致,因此赵国的群臣纷纷散离,只有赵主父、赵王何、赵相肥义、阳文君赵豹、公子章、田不禋、鹖冠子、庞煖、剧辛等一小部分人,仍留在这里。
此时,赵王何好奇地询问道:“蒙卿,你麾下信卫军所持有的弩具,据肥相所说并不能连发,可为何信卫军却能在短短十息内连续齐射两次呢?”
蒙仲闻言笑道:“确实如肥相所言,那只是一种战法的运用”
“蒙仲小友,这战法是你自己想到的么?”鹖冠子亦好奇地说道。
“呃”蒙仲犹豫了一下,旋即解释道:“在下是在某本兵法的残篇上看到的”
“那本兵法叫什么?”庞煖有些心动地问道。
“这个”蒙仲讪讪说道:“只是残篇,未能窥到全篇,大概是无名氏所著吧。”
听闻此言,庞煖微微皱了皱眉,不过在打量了蒙仲几眼后,他忽地就释然了,点点头又问道:“那种战法有称呼么?”
“二段射。”蒙仲回答道。
二段射
众人听到后纷纷点头,毕竟这个称呼的确贴切。
说笑了一阵后,诸君臣亦返回邯郸,而蒙仲、乐毅二人,则带着信卫军士卒们先回营寨,将战车、弩具等战争所用,交割给负责军需的向缭、乐续二人,除此以外,还要帮助受伤的士卒包扎伤口,若是伤势严重的话,还要请邯郸城内的医师。
经他们统计,这次与五百侠勇的实战,信卫军仅仅只有八九人阵亡,皆是华虎、穆武二人麾下的士卒,也就是在那些侠勇逼近后,弃弩持剑的信卫军士卒。
伤口基本一致,皆是被刺中咽喉至死。
由此可见,那些侠勇的剑术的确精湛,纵使面对身披三层厚甲的信卫军士卒,仍能精准地刺中其咽喉,将其杀死。
要知道,这还是在信卫军当时已发动总攻的情况下,倘若换做在平日里,相信那些侠勇的发挥更加出色。
看着那八九名已无生气的信卫军士卒,蒙仲、乐毅等人心中亦不是滋味。
当初夜袭齐营时,由于五百军信卫军全身而退,并没有一人折损,因此,他们并没有体会到失去士卒的滋味,直到今日。
看着信任自己的士卒变成了尸体,这种滋味,着实令人难受。
“将其厚葬吧,明日我上报肥相,请他善待士卒们的家眷”
在沉默了许久后,蒙仲吩咐道。
除了八九人的阵亡外,信卫军还有近三十人受伤,不过大多都是轻伤,即手背、脸颊被割伤,或者防御能力相对薄弱的腿部被侠勇们的利剑刺伤什么的,基本上都不致命。
最严重的伤势,也只是一名士卒被那些侠勇投掷的利剑刺穿了面颊,非但被凿掉了好几颗牙齿,就连面颊处也被捅出一个大窟窿,需要歇养好一段日子才能恢复。
总的来说,信卫军的伤亡确实在一成之内,即在五十人之内。
不过说实话,这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毕竟此番他信卫军可是全副武装,甚至于用上了弩具、战车等恐怖的兵器,而他们面对的敌人呢,却仅仅只是一群手持利剑、身穿麻布衣的侠勇,彼此的装备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信卫军仍然付出了三十几人的伤亡,可见田文蓄养的那些侠勇,确实悍勇。
更难能可贵的是,那群侠勇一直奋战到最后,哪怕他们伤亡已超过四百人,仍然没有溃散,仿佛一个个都不惜与信卫军士卒同归于尽。
这份对于义的执着,却着实让人感叹。
一直忙碌到当日的傍晚时分,蒙仲、乐毅等人这才返回邯郸。
此后两日,薛公田文忽然变得低调了许多,并且,在跟赵相肥义商量罢助赵国拉拢魏韩两国这件事后,便提出了告辞,急匆匆地离开了赵国。
以至于在第三日,当蒙仲请见赵相肥义那会无意间提及薛公田文时,才得知田文已经离开了赵国,返回魏国去了。
“田文离开赵国了?什么时候离开的?我怎么不知道?”
当时蒙仲一脸惊讶。
见此,肥义笑着说道:“那田文素来养尊处优,历代被各国奉为上宾,好生相待,此番却在你手中吃了大亏,非但折损了四百余名追随的侠勇,还使得颜面丧尽他哪还有脸再在我赵国呆下去?”
听了这话,蒙仲亦有些不好意思,带着几分尴尬解释道:“是他咄咄逼人在先”
“这我当然知道。”
肥义捋了捋髯须,笑着说道:“说到底,田文也是被赵成、李兑他们给利用了赵成、李兑二人原以为能借田文之手使你难堪,却不想你如此呵呵,以至于素来心高气傲的田文也难以咽下这口气正与他所言,你俩的这场争执,不过是意气之争。”
“他在肥相面前提及过我?”
蒙仲好奇问道。
“当然。”肥义点点头说道:“田文只是傲慢,因为他出身尊贵,又岂是真的愚昧之辈?这类人啊,最看重脸面,更何况是田文这种为了‘好养士’之名,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承担起前来投奔之士衣食住行的贵公子,更是注重名声与脸面你此番使他颜面大损,哪怕他其实也看出了你的才能,但仍会视你为仇寇,蒙仲,你日后可要小心了。以田文的名声,只要他放出一句话,就有数不尽的侠勇不惜付出性命刺杀你”
听闻此言,蒙仲双眉一挑,问道:“田文是怎么说的?”
“呵呵。”肥义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老夫方才说过了,田文最好面子,虽说在老夫面前说过类似的话,但他并不会那样去做。只不过,此番得罪了田文,你日后怕是会有些麻烦。”
说到这里,他见蒙仲皱着眉头,便又宽慰道:“不过你也不必过于担心,日后有的是机会与田文和解你终归是我赵国的臣子,且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只要你日后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那田文自会与你和解,到时候,你与他不打不相识,或许也能成为一段佳话。”
说着,他拍了拍蒙仲的肩膀,笑着说道:“好了,莫要去想这件事了,接下来你我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更严峻的问题。”
“赵主父与安阳君?”蒙仲一听就懂了。
肥义重重点了点头,低声对蒙仲说道:“其实只要赵主父改变心意,老夫就有把握控制局势。至于公子章,依老夫对他的了解,他势必不会善罢甘休的。但你若想尝试,倒也无妨。但是切记,行动要快,据老夫估测,过不了几日,赵主父那边怕是就有什么大行动了”
“嗯。”蒙仲点了点头。
片刻后,待蒙仲返回赵主父居住的宫殿后,就看到赵主父正在审视着一块布质的诸国地图。
只见在这块布制的各国地图上,绘有中原各国的大致疆域,虽然画地并不规范,但仍然能中看出几分端倪。
比如前几年吞并了蜀、苴、巴三国而设立蜀郡的秦国,简直就是一头雄踞于西方的巨兽,虎视眈眈地窥视着中原诸国——西垂强秦,名不虚传。
这不,纵使是赵主父这等雄主,在看到秦国的疆土后,亦忍不住唏嘘感叹。
“赵主父。”
蒙仲走上前,轻声插嘴道:“您决定要与秦国抗争了么?”
赵主父点点头,旋即又摇了摇头,感叹道:“与秦国抗争,谈何容易?若是三晋团结,我倒是敢放手一搏,但眼下”
他摇了摇头,一脸感慨地叹了口气。
见此,蒙仲不解问道:“赵国如今与齐、燕、宋三国结盟,难道不足以抗衡秦国么?”
赵主父摇了摇头说道:“燕国的军队实力如何,你也曾看到过,既无善战之将,又无善战之兵,若是赵秦两国争锋,燕国军队充其量只能锦上添花,却不足以肩负重任至于齐国,齐国有两度击败秦国的匡章,这是一股助力,但齐国的心思呵,我并不信任齐国。它之所以向我赵国臣服,无非就是为了破坏赵秦两国的同盟,使赵秦两国相互攻伐,以便它坐收渔利。我唯一信任的,还是你宋国的宋王但是,你宋国目前还太弱了,负担不起赵秦争雄这种规模的战争,动辄几十万军队的战争,宋国很难坚持许久因此,联合魏韩两国,势在必行。”
见蒙仲面露不解之色,赵主父便向他简单介绍了当今各国的实力。
首先拥有最强大实力的,那肯定是秦国。
其次是齐国。
然而单凭齐国一己之力,也难以击败秦国,双方的胜算大概在四六之数,即齐国四成胜算、秦国六成胜算,是故齐国每次讨伐秦国,都要拉拢魏韩两国。
除了西秦东齐这两极以外的第二档次,便有赵、魏、楚三国。
赵国的实力无需再说,覆亡中山、逼降齐国,实力已大幅度逼近秦齐两国,堪称第二梯队最强大的国家。
而魏、楚两国,皆一度曾经是中原的霸主国,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衰败,好歹仍有些底蕴在。
至于第三梯队,即韩、宋、燕三国。
韩国在经过申不害的变法改革后,势力亦突飞猛进,但架不住韩国离秦国实在太近了,且秦国经常发兵攻伐韩国,以至于韩国始终无法发展起来——魏国亦是如此。
至于宋国,宋国曾经充其量比鲁国、卫国强上一线,但在经过宋剔成君、尤其是宋王偃的治理后,宋国的实力大幅度增长。
据赵主父的估测,宋国的实力暂时还无法匹敌魏国,但与韩国比较,应该是相差不多的。
再说燕国,燕国拥有着比魏、韩、宋更广阔的疆土,只可惜几十年的那场子之之乱,以及接踵而来的匡章灭燕,让燕国元气大伤,以至于曾经可以牵制赵国的燕国,一下子就沦落到与宋国平起平坐的地步。
甚至于,如今的燕国,还未必打得过宋国。
至于最后的第四梯队,即鲁国、卫国,以及详细被覆亡的蜀国、苴国、巴国、滕国这些小国,这个档次的小国,纯粹就只能作为中原风云渐变的看客,战战栗栗地活在大国与大国的夹缝中,不知国家几时就会被其他大国吞并,根本无法影响到中原各国局势的变化。
在听完赵主父对于各国局势的讲解后,蒙仲正色问道:“对于眼下的局势,赵主父有什么策略么?”
赵主父闻言沉吟了片刻,说道:“这几日我与鹖冠子商议过,鹖冠子认为,我赵国最好与秦国保持和睦赵国、燕国、宋国,都需要时间逐渐变强,因此鹖冠子提出建议,叫我设法让秦国攻伐楚国,趁此机会,我赵国可以联合魏、韩两国,而宋国,也能借机吞并一部分楚国的疆域与人口”
这是把楚国当做牺牲么?
蒙仲的表情有点怪异,因为他知道,鹖冠子本人就是楚国人,很难想象鹖冠子竟然会提出这种建议。
不过这种事在中原倒也并不罕见,曾经让中原诸国闻风色变的张仪,他不就是魏国人么?他在投奔秦国后,还不是照样鼓动秦国多次进攻魏国,逼迫魏国向秦国臣服?
“你觉得如何?”赵主父忽然询问蒙仲道。
蒙仲愣了愣,有些不适地说道:“以在下的身份,不敢妄言这种大事。”
“呵。”赵主父亦不在意,轻笑着说道:“鹖冠子的建议,我认为还是可行的。在我看来,纵使秦国得知齐国已向我赵国臣服,但短时间内,赵秦两国的关系还不至于破裂。然而秦国不会坐视我赵国联合魏韩,它一定会先进攻魏韩两国,来试探我赵国对此的态度到时我可以借这件事,示好魏韩两国,促成三晋结盟,只要三晋以我赵国为首结成盟约,又有燕宋两国在旁相助,无论是秦国,还是暗藏歹心的齐国,相信皆不能讨到什么便宜”
看着赵主父脸上的笑容,蒙仲适宜地恭维了一句:“赵主父英明。”
赵主父闻言哈哈大笑,旋即他感慨道:“不过在此之前,我赵国也需要先解决自身的隐患”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蒙仲,似笑非笑地问道:“蒙仲,据我所知,你最近与赵何、肥义等人走得很近啊呵,你说说,我还能信赖你么?”
“能!”蒙仲面不改色地说道:“因为在下是宋国人,是由衷希望赵国强盛成为中原霸主宋国人,且不会背叛赵主父您。”
“呵呵呵。”赵主父颇为满意地笑了笑。
见赵主父似乎心情不错,蒙仲犹豫了一下,暗自咬咬牙说道:“赵主父,在下觉得,您与君上之间,其实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
忽然间,赵主父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旋即,他缓缓收起了笑容,目不转睛地盯着蒙仲。
第146章 劝说【二合一】()
“不会是肥义让你来说服我他应该知道,有些事就连他亦说服不了我,自然不会派你前来”
在盯着蒙仲看了半响后,赵主父似笑非笑地说道:“换而言之,是我儿赵何的授意?蒙仲,你几时成了赵何的臣子了?”
凭蒙仲对赵主父的了解,他知道此刻的赵主父心中必定不快,于是他立刻说道:“赵主父,在下并非是君上的臣子。在下初到赵国时,人生地不熟,全凭赵主父您看重,授予在下近卫司马的职位,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在下始终首先是赵主父您的臣子,其次是赵国的臣子,再次才是君上的臣子”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呵,这是卫武公的诗啊。”
在听了蒙仲的话后,赵主父的面色稍稍缓解了许多,放缓语气对蒙仲说道:“既然你自认为首先是我的臣子,那就不该想着干涉此事”
蒙仲摇摇头,说道:“在下只是不希望,让某些人趁着赵主父您与君上争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赵主父深深看了一眼蒙仲,这才缓缓说道:“你指的是赵成、李兑那些人?”
“是的。”蒙仲点点头,正色说道:“前些日子,我与君上讨论各国变法改制的利弊,相信赵主父您也知道,自魏相李悝、齐相邹忌、楚相吴起、秦相卫鞅、韩相申不害等人改革变法后,诸国皆出现了新法,唯独我赵国,只施行了仅仅针对于军队的胡服骑射改革,至于土地、亩收等等,丝毫未曾涉及,恕我说句不恭的话,赵国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于诸国了,倘若赵国想要与秦国争雄,我以为必须施行变法改革,重新规划国内的土地,废除‘士卿世袭’,剥夺那些对国家无功之人所拥有的大量土地,让这些土地回到王室手中,用于册封、赏赐有功之士,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四方之士投奔赵国,且为赵国效力再者,有了充足的土地,我赵国亦能效仿魏国,大批训练赵武卒,与秦国的军功爵制相抗衡。”
顿了顿,蒙仲又补充道:“我赵国必须施行全面的变法改革,能做到这件事的,唯有赵主父您否则,纵使是君上,亦会遭到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等人的强烈抵抗。”
“”
赵主父看了一眼蒙仲,旋即皱着眉头思忖着蒙仲的话。
其实这些道理他都知道,并且,他也想过变法改革——他近段时间与鹖冠子所商议的,便是关于变法改革的事。
与蒙仲所提出的、效仿魏国李悝的变法改革不同,赵主父瞩意的,是鹖冠子提出的天曲日术,简单地说即是经鹖冠子改良后的楚国的行政体制,即完善的郡县制,国、郡、县、邑、里,一层管治一层,最大化将权力集中于君王,而削弱了邑君、封君的权力。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郡县制,在赵主父看来是最完善的国家政治体制。
但是这种体制,由于全盘推翻了赵国原有、甚至是中原一直以来沿袭的旧体制,相信定会遭到阻碍,因此,赵主父原本决定在他重新夺回权力后,再在赵国施行这种变法改革。
就像蒙仲所说的,如今赵国,只有他赵雍有能力排除万难,强行推行这种完善彻底的改革,除了他以外,纵使是赵王何,也是办不到的——毕竟赵王何年纪太小,真正效忠于他的臣子亦太少,若这位新君想要改革,最起码也得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之后,待他羽翼丰满之时才能办到。
“现下,还不是时候。”
赵主父微微摇了摇头。
他说这话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想要推行的天曲日术,或者说郡县制,那是为了最大化加强王权,若是他此时推出这项改革,赵国的权力将会全部集中于赵王何与赵相肥义手中,到时候,他赵雍的权力将流失地更快、更彻底。
这岂非是在为人作嫁?
“为何?”蒙仲微微皱了皱眉,问道:“在下不明白。”
赵主父看了一眼蒙仲,安抚道:“蒙仲,你与乐毅,我对你二人抱持有极大的期望。十年待再过十年,我会将你派遣至晋阳,介时,我会将整个太原郡交付给你,让你成为我赵国西边的屏障,守护赵国不受秦国的侵犯”
“”蒙仲闻言一愣。
纵使是他,也没有想到赵主父竟然对他有着这么大的期待。
“是故你不必听从肥义,你日后的地位,绝不亚于他。”赵主父目视着蒙仲继续说道。
蒙仲隐隐听出了几分端倪,心中有些不高兴,皱眉说道:“赵主父,您觉得在下是为了爵位或职权么?在下只是希望化解您与君上之间的矛盾,使赵国免除一场内乱”
赵主父深深看了一眼蒙仲,忽然晒笑道:“化解?怎么化解?难道就像前两日在宫筵中那样,让我坐席的矮桌更大些,菜色更丰富些?你认为,我赵雍想要的,就只是这个?”
“不!”
蒙仲正色说道:“赵主父想要的,是即便禅让了君位后,赵国的臣民仍念着您的好,念着您为赵国所作出的贡献,并且,在赵主父作出重大决定时,举国上下仍会像从前那样,全力支持您。”
“”赵主父皱着眉头抿了下嘴唇,一时间没了话。
因为蒙仲所说的,确实就是他想要的。
赵主父的性格,与他的父亲赵肃侯非常相似,崇尚武力,毕生致力于使赵国变得更加强盛,他其实是不喜欢坐在宫殿内批阅国家的法令的。
因此,他前几年才做了一番尝试,即让太子赵何继位,代替他处理国家内政,而他则率领赵国的军队南征北战,使赵国军政分离。
但事实证明,这次尝试失败了,赵国的臣民无法适应这种模式,国家的权力逐渐流向赵王何,以至于赵主父这边逐渐失去权力——这才是赵主父与赵王何最大的矛盾所在。
至于赵主父不喜赵王何,甚至于越来越反感赵王何,这只是后续的矛盾。
“我与君上谈论过此事。”
见赵主父抿着嘴唇不说话,蒙仲壮着胆子继续说道:“据我所知,君上亦自幼尊敬您、憧憬您,只是赵主父您嫌弃他体弱多病,并不与他亲近但即便如此,君上还是很感激您立他为太子,甚至于立他为君,且君上也从来没有与赵主父您争夺权力的心思。就连我亦认为,此事完全没有必要说句不好听的话,赵主父您如今已年近半百,还能在人世多少年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待您过世后,赵国上下自然会以君上为尊,君上何必做多余的事?”
“你这小子”见蒙仲竟然敢谈及自己的寿活,赵主父又好气又好笑。
但仔细想想,蒙仲的话倒是也有几分道理。
不可否则,自春秋以来,各国王室不乏有父杀子、子杀父的丑闻,但那些丑闻的前提,是父子二人皆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与执着,而赵王何,自幼性格懦弱,怎么敢做出这样事呢?
且赵主父其实也没有想要彻底架空赵王何的意思——架空了赵王何,谁为他治理赵国内政,使他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与诸国征战?
从始至终,赵主父想要的只是赵国的军权,以及地位超过赵王的名分而已。
而今日听蒙仲所说,赵王何似乎并不想要插手军权,并且,愿意真心尊捧他这个“主父”?
“这是我儿赵何的意思?”赵主父惊讶地问道:“他就不怕失去权力么?”
蒙仲摇摇头说道:“君上贵为赵君,怎么会失去权力?他只是尊重赵主父您。无论哪位君王,都是有父亲的。尊敬自己的父亲,顺从自己的父亲,这即是孝顺,举国上下,难道还会有人为此指责君上么?或者对此事不满么?”
“”
赵主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