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尘逸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之勇罢了。可是,事情去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伍子胥坚持要为父兄报仇,当他知道公子光准备杀掉吴王僚时,就接近公子光,并且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在公子光的安排之下,专诸正式登场,于是上演了一出十分精彩的“专诸刺王僚”的事件。
那一天,公子光在后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僚派出卫队出发,从王宫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僚的亲信,路两边还都站着举着长矛的侍卫。酒过三巡之后,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后室。专诸上场,他把匕首(即“鱼肠剑”,春秋时期的五大名剑中的三把小型宝剑之一)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他走到僚的跟前,专诸掰开鱼,在守备森严的情况下,用鱼肠剑刺向僚。吴王僚当场毙命,专诸亦当场被杀。
相信很多人宁愿认为专诸是因为爱,所以才选择了怕老婆,因而称得上真正的铁血柔情。“怕”并不只是因为胆怯,或者是因为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所以才会这样。专诸能在千人之中取王的首级,不能不说他的确是一位英雄,这样的男子,怎么会害怕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呢?虽然专诸的那番为自己辩解的话,只是一番托辞罢了,如果真的要探究其中的原因,大概就是铁血的男子,知道何时用柔情来呵护自己的爱情。
的确,千年来,怕老婆的人不计其数。有女权或者男权主义者,把这当作是一场男与女之间的斗争,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正是因为他们有爱,所以才会选择了“怕”的形式,他们在所谓的斗争之中,享受着甜蜜的爱情。大概正是因为爱之愈深,恨之愈甚吧,特别是当男人自己做了亏心事之后,总会选择“怕老婆”这种方式。所以男人怕老婆的历史源远流长。一代又一代关于怕老婆的轶闻趣事流传了下来。就连被称为东晋第一风流宰相的王导都没有能幸免。东晋王家是第一大氏族,东晋的建立有着王导绝大的功劳,甚至皇帝还曾经力邀他坐在一起接受百官朝贺。
王导和自己的妻子曹氏情深意重,不过偶尔也有花心的时候。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心仪的女子,就把这个女子养在了外宅之中。当时晋朝人的一大爱好,就是清谈。而且在清谈的时候,多拿着一把麈尾,以助谈兴。麈尾用鹿尾制成,形似扇子,有扇子和拂尘的两种功用。麈尾是清谈名士身份之象征。当时的王导是一位清谈的领袖。这一天,他拿着麈尾正在高谈阔论,这个时候有人跑过来向他禀报,说纳妾的事情已经被他妻子曹氏知道了。曹氏可不是省油的灯,竟然持刀杀了过来。王导跳上了一辆牛车仓皇逃窜,不过,牛车怎么会跑得快呢,为了让牛跑得快一点,他就用麈尾柄敲击牛背,可是车辕长麈尾短,王导要费好大劲才能够得着牛,结果是王导自己急出了一身冷汗,别人却笑得肚子疼。堂堂一位宰相,竟然为了一位小妾如此拼命,只能说是太爱妻子,所以才选择了怕这种形式吧。其实他完全也不用这么做,毕竟在那个时候,男人纳妾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鸳鸯斗(2)
这件事情过了些日子之后,一位同僚取笑他,就告诉他说皇帝要赏他九锡。九锡是九种象征身份的器具,也是古代臣子的最高荣誉。王导万分谦虚对那位同僚说,我哪里有资格受这种封赏呢。这个同僚说您肯定受得起,因为九锡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只有短辕牛车和长把的麈尾。这样不就是为了方便王导来赶牛车嘛。
宰相怕媳妇的历史还没有结束,转眼到了唐朝的时候,唐朝又出一位怕老婆的名宰相,就是房玄龄。很多人都认为房玄龄的夫人是一位不近情理的女人,甚至让房玄龄怕到到了极点,却忘了这原本是一对恩爱非常的夫妻。在房玄龄还没有认识李世民之前,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人。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病得奄奄一息,于是就对妻子卢氏说:“我已经不行了。你还年轻,不能就这么守寡过一辈子。我死了之后,你一定要改嫁他人。”卢氏听了房玄龄这番话之后,万分难过,竟然用针刺瞎了自己的一只眼睛,以向丈夫表明自己的心迹。深情如此,的确让房玄龄万分的感动,所以当房玄龄当上宰相之后,两个人之间恩爱的感情仍然没有变化。可是这一切却让多事的唐太宗李世民搅和乱了,这一切要从李世民和房玄龄的关系说起。
隋末时的房玄龄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当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房玄龄投靠了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两个人一见如故。李世民算得上是一员武将,与房玄龄的细腻相配可谓相得益彰。贞观年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20年。作为宰相,他开国有功,却从不自恃过高,永远都是默默地工作着。与他同时的大臣中有魏征,魏征以直言著称,曾经数次惹得李世民双脚直跳,李世民还被魏征骂来骂去不能还口,心理自然也十分不平衡,于是旁人就免不了成了出气筒,特别是那些最让皇帝信任的人,这些人之中最受气的就是房玄龄。于是两个互相信任的君臣,经常会上演这样的情景:皇帝为各种小事大发雷霆痛骂身为宰相的房玄龄,然后罢了他的官让他回家反省。房玄龄就乖乖回到家中,然后再吩咐自己的家人们,把院子打扫干净,待会皇帝会来接他回去。果然,每次房玄龄回家不久,李世民就亲自来接了,两个人再像普通的朋友那样,一起上车回宫,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李世民把房玄龄视为自己最亲密、最信任的臣子。时不时要找借口痛骂房玄龄的李世民,其实对这位宰相的意见极为尊重。有一次李世民外出巡游,任命李纬为户部尚书,当时房玄龄在京城留守。对于李世民这一任命,房玄龄没有什么意见,只说李纬的一把大胡子生得好。李世民立刻就把李纬改任洛州刺史。
两个如此亲密的朋友般的君臣,自然也为李世民过问房玄龄的家事打下了基础。大概是李世民突然心血来潮,或者是想调侃一下房玄龄,于是就赏给房玄龄几位美妾。还有人调侃说,是有一天早朝已毕,房玄龄守在太宗的身边不肯回去。李世民一问,才知道房玄龄竟然是想让他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气,他才敢回家。李世民觉得这样的传闻太好笑了,为了给自己的臣子出出气,所以就以皇帝的名义,赏给房玄龄几位美人。反正不管是哪种说法,李世民是把几位美女送到了房玄龄的面前,可房玄龄却坚持不肯接受。而卢夫人更是坚决拒绝。李世民不容房玄龄反对,就派自己的皇后亲自说服卢夫人,自然皇后也碰了一鼻子灰。唐太宗就亲自召见卢夫人,并且给她准备了一杯“毒酒”,对她说要么接受几个美人,要么就喝下这杯毒酒。唐太宗以为这样就可以吓倒卢夫人。可是却见卢夫人毫不犹豫地把毒酒接过来,一饮而尽。还好,唐太宗只是为了试探卢夫人,杯子里面放的并不是“毒酒”,而是醋。唐太宗这下总算是明白了卢夫人对房玄龄的真情,就放卢氏回家了,再也不提把美人许配给房玄龄的事情了。不过“吃醋”的典故也就从此流传了下来。
鸳鸯斗(3)
似乎就是从这时开始,唐朝风靡一时的“怕老婆”风气就此而形成。不过这可不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当时的人们,并不以“怕老婆”为耻辱,甚至是把它当作了夫妻之间争斗的幽默小插曲。甚至对当时许多男人来说,怕老婆其实是一种君子风范。“怕”即是对老婆的尊重和谦让,又是一种爱的特别表白。真正懂得爱的女人,知道如何“吃醋”才是一个度,真正懂得爱的男人也知道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怕”自己的妻子。怕老婆的历史一直都在继续着,而且文人之间经常以此取笑。似乎从另外一方面,也展现出了爱人们之间相互的浓厚情意。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狮吼(1)
宋朝大词人苏东坡有一个朋友叫陈季常,他是苏轼的老师陈希亮之子,他喜欢谈佛法,晚年隐居在黄州、光州之间,与当时谪居在黄州的苏轼时有往来,于是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陈季常好客,朋友来了,必定热忱招待,总有说不完的话。不过陈季常的妻子柳氏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子,每当陈季常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时,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墙壁。苏轼看陈季常总被老婆欺负,心里好笑,于是写诗一首来调侃他,其中有这么几句:“……龙丘居士(指陈季常)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这也就是“河东狮吼”的来历。这首诗广为流传,于是陈季常也就成了宋朝“怕老婆”的代言人。
怕老婆的人不一定是胆小怕事,而且怕老婆的人往往是那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比如说明朝出名的大将戚继光。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为抗击倭寇立下了汗马功劳。戚继光与夫人王氏,两个人一往情深。据说早年他们结婚的时候,日子不富裕。有一次戚继光买回一条鱼,王氏把一条鱼分为头、尾、腹三个部分,分了三顿煮给戚继光吃,自己却没有吃一点。夫妻二人情深意重可见一斑。戚继光后来成为抗倭名将,也有王氏的一份功劳。野史说王氏“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说明王氏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豪杰。戚继光对妻子的能力十分敬佩,所以凡事都会听王氏的意见,因此也就有了怕老婆的名声。
据说有一次戚继光下令封锁了进出的城门,可是很多有急事的百姓们就被关在城里出不去,而外出的百姓们回不来。王夫人听说这个消息后,就来到城门,要士兵们放行,士兵诚惶诚恐地说:“元帅有令,不能放行,违令者斩!”王夫人十分气愤,于是下令那些士兵们一定要给那些百姓们放行,还说戚继光不会把她怎么样的。戚继光的手下们都非常气愤,认为元帅应该抖抖自己的威风,于是他们自发集合了三军,打算用军法压制住夫人。结果王夫人身挎宝刀,威风凛凛地骑着马赶来了。厉声问众人:“你们找我来什么事情?”结果戚继光早就吓得六神无主了。神色一转,借口说请自己的夫人阅兵。一场夫妻间的小争斗就这么平息了。
不过,这样的事情让部下们看着觉得太没有面子了,结果就又在某一天,戚继光在众人的极力怂恿下,手持一把利剑冲到了夫人的房里,大概是想着这样能抖一抖威风,让自己的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结果戚继光冲进去的时候,王夫人正在午睡。他就站在那里,举着剑大喊大叫。夫人被他吵醒了,看到戚继光拿着剑过来,就大叫到:“你拿着剑干什么?还这么大喊大叫的。”结果戚继光忙说:“我想给夫人杀只鸡吃。”王夫人道:“杀只鸡还这么大声,把我都吵醒了。下一次别这么大声了。”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打是亲,骂是爱”,或许这样更加让爱情多几分温馨的味道吧。这些都是爱情生活中的调味品。有人说婚姻之中的人们,应该相敬如宾,可是这样却让夫妻之间的感情蒙上一层冰冷的颜色。就像“相敬如宾”这个词的来历一样,代表着一个冰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夫妻,男的叫梁鸿,女的名叫孟光。
梁鸿是东汉初年的隐士。他博学多才,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在东汉初,他曾进太学学习。他的家里很穷,可是却是很有气节的一个人。据说他结束学习生活之后,就在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养猪。有一次他不小心让把房子点着了,周围人家的房子也遭了殃。于是梁鸿就问每家所遭受的损失,然后用自己养的猪来赔偿给众人。不过有一家竟然嫌赔得太少了,而此时的梁鸿已经没有了别的东西。就对那家主人说,要做工来补偿。结果梁鸿在这家勤勤恳恳地做了好长时间的活。一些老人看不过去了,就出来指责那家主人这么做太不应该。那家主人大概也自知理亏,所以就把猪还给梁鸿,梁鸿坚辞不受。后来他就回到自己老家去了。晋朝的人看中的就是这样的高尚品德,梁鸿到了娶亲的年龄,所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梁鸿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狮吼(2)
就在这时,另外一个人物登场,她就是孟光。据说孟光长得又黑又胖、奇丑无比,而且力气非常大,据说她能轻松地把石臼举起来。到了该婚嫁的年龄,父母为她选婆家,可她就是坚持不肯嫁,到了30岁了,还是老姑娘一个。父母觉得很发愁,后来就问她为什么不嫁,她就说她一般的人不嫁,要嫁就要嫁像梁鸿那样的人。一个30岁的老姑娘,竟然为了梁鸿而终身不嫁,这样的女子实在让人觉得奇怪,这个消息让梁鸿听到了,他就找了媒人前去求亲。
孟光高高兴兴地嫁了过去。为了讨好自己的丈夫,她竭尽所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婚后一连七日,梁鸿都一言不发。孟光觉得很奇怪,就在梁鸿面前跪下,说:“我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所以就立下了誓愿,非君不嫁。您也和我一样,拒绝了许多家的提亲,最后选我为妻。可你为什么婚后不肯对我说一句话,是不是我犯了什么过错?”梁鸿沉吟了一下说道:“我一直都希望我的妻子能穿麻葛衣,与我一起隐居深山老林中。可是你却穿着这么名贵的衣服,又天天地梳妆打扮,这根本就不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孟光知道之后,马上就换上了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状大喜。后来,他们就在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
后来,朝廷下令要征梁鸿入京为官,梁鸿一生志不为官,所以收到征令之后,就离开了隐居地,在吴地安居了下来,他们完全靠梁鸿给人舂米过日子。不过每次梁鸿回家之后,孟光都提前准备好食物,低头恭敬地把食物送到梁鸿的面前,再把盛放碗碟的案子举到与眉齐,请梁鸿进食。于是就有了举案齐眉这样的成语流传下来。
后来的人们,喜欢用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很多人却把“相敬如宾”说成是“相敬如冰”,夫妻之间,怎么能用这么多的礼数来相处呢?那不经意的一弯腰,已经把夫妻之间的感情,拉开了无形的距离。有人说,爱一个人,就要包容他的全部,可是梁鸿却恰恰相反,他用自己的喜好来左右孟光的一切,甚至包括她的衣着打扮,这样冷冰冰的爱情,不要也罢。
txt小说上传分享
凤凰于飞
两个男人坐在一起谈事情,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男人的事情,女人不要插嘴”。似乎男人的事情只有男人和男人之间才能解决,与女人在一起只需要儿女情长罢了。这样的理论,特别是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似乎已经演变成一个真理。男人经常会讥笑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似乎女人除了做家务之外,没有别的事情能做了。可是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翻开历史,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女人,一个贤内助对男人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左膀右臂。历数历代的名王贤君们,特别是那些成功人士们,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站在那里。而且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过。
一凰难求(1)
春秋五霸之中,楚庄王也是一霸。不过在称霸以前,楚庄王却是一个贪玩的君王,在没有登上王位之前他特别喜欢打猎,动不动就带着自己的家臣们踏上了打猎之旅。不过后来他却成了一位发愤图强的君王,而这一切改变只是因为一位女子,是不是觉得不太可信呢?这讲起来可是一个十分曲折复杂的故事。
在楚庄王成年之后,楚王为他娶来了一位容貌美丽还十分有才干的樊国公主,后世的人们称她为樊姬。楚庄王在刚刚即位时,贪玩的习性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有越来越放肆的架势。他终日不理朝政,只是通宵达旦地和那些美艳的宫女们在一起饮酒作乐。樊姬见状心急如焚,她数次苦口婆心地劝说楚庄王,却无济于事。反而是楚庄王,经常邀请樊姬跟自己一起饮酒作乐。樊姬越看越着急,最后想出了一条好计策,从此以后她不梳头也不洗脸。出门的时候也是只是寻常老百姓的打扮,整日里愁眉苦脸。目的就是要引起楚庄王的注意。
楚庄王见了樊姬之后吃了一惊。当初自己迎娶樊姬的时候,他可是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怎么现在这个样子了。就十分心疼地问她是不是生了病,为什么不施粉黛,整天愁眉苦脸呢?樊姬幽幽地说道,都说女为悦己者容。大王终日迷恋那些美艳的宫女,臣妾梳妆又是打扮给谁看呢?楚庄王一听,马上表示改过,不再沉湎于享乐之中,开始处理朝中的政事。可是勤政的君王太难当了,每天工作都要很辛苦。不久之后,楚庄王就故态复萌。
樊姬这下更加担忧了,如果楚庄王长此下去,作为一国之君,他就会误国误民,说不定就会断送楚国的大好江山。樊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命人在城垣上筑起一个高高的土台,命名为梳妆台。她每天晚上都一个人登上梳妆台,对着月亮和星星,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一面还喃喃自语。樊姬的透着几分怪异的举动,很快传到楚庄王耳中。一天晚上,当樊姬再一次登上梳妆台的时候,楚庄王就带着自己的近侍也来到梳妆台上,他好奇地问樊姬这么做是为什么,这么黑的天,谁看得见她打扮啊。樊姬说:“我在这里梳妆,打扮起来让星星和月亮来看。”然后接着说:“您白天在宫殿中忙着处理政事,没有时间来看我,到了晚上您又回来很晚,或者根本就不回来,就算是回来了,每次也都是醉醺醺的。我就算是在宫中梳妆打扮,您也看不见呀!所以晚上我就在这高台上梳妆,至少还可以打扮给星星、月亮看。”
樊姬的一番柔情的话语,让楚庄王感到有些羞愧。他也终于明白了樊姬的良苦用心,马上表示自己从此以后不会沉湎于酒色之中,会认真地处理政事。那时候,作为一个君王在后宫之中藏有很多美女,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楚庄王也不例外,所以时不时有楚国的附属小国,送上来美女以示忠心。其实这么做的目的,不仅只是为了充实后宫这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不过这件事在樊姬看来,却不是小事一桩。如果将来楚庄王沉迷于女色之中,那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甚至因此而导致亡国。为了避免楚庄王误入歧途,樊姬就亲自去各地寻访美女。这些被选中的女子,都是品行容貌俱佳的女子。这么做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楚庄王身边的隐患,同时也深深地打动了楚庄王,使他对樊姬更加敬重。
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前面说过,楚庄王是一个很爱打猎的人,特别是在登上王位之后,经常带着自己的大臣们外出打猎。作为一国之君,把打猎当作自己的爱好,自然就疏于对国事的处理,甚至玩物丧志。樊姬就多次去劝阻他,而楚庄王始终不听。没有办法,樊姬就断绝肉食,从此再没吃一点荤腥。樊姬的行动感化了楚庄王,也使他觉悟过来,从此改过自新,从此不再惦记着打猎这类的事情,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而且处理国事也变得越来越勤奋和谨慎。
后来,楚庄王宠信一个叫虞邱子的大臣,而且经常废寝忘食地和他一起谈论军国大事。樊姬感到又是高兴又是担忧。楚庄王肯专心政事,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可是如果只是偏信一家臣子之言,会不会偏听偏信?而且虞邱子似乎不是一位在政治上很有才华的人。于是在一次下朝后,樊姬特意盛装走出来迎接楚庄王,问他是什么重要的事情,竟然让他这样废寝忘食?楚庄王高兴地说,和贤良的大臣们聊天,就会让人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和疲倦。樊姬接着问道楚庄王,他说的贤臣是哪一个呢?楚庄王不假思索地说是虞邱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凰难求(2)
听了楚庄王的回答后,樊姬捂住嘴巴大笑起来。楚庄王不解,樊姬就认真地说,如果您说虞邱子是个贤人那还可以,如果说他是一个忠臣就太勉强了。楚庄王十分疑惑,就追问樊姬这么说的原因。樊姬举例子说她服侍君王,算起来也有数十年,并且曾经为楚庄王寻访品貌俱佳的女子。现在比樊姬受宠的女子有的是,可是她却并没有想尽办法独自受宠,目的就是因为她知道楚庄王是一国之君,身边需要有更多的贤德女子。所以樊姬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耽误了那些贤良的人。现在虞邱子做楚国的丞相有十多年了。除了他自己的宗族亲戚以外,他从没保举过真正有才能的人,也没有罢免那些不贤的人,难道这是一个忠臣应尽的本分吗?这样就等于说是蒙蔽君王。知道有贤人不举荐,就是不忠;不知能找到贤才,就是没有眼光,所以我才会大笑。这难道不对吗?
听了樊姬的一番话,楚庄王恍然大悟。第二天上朝,他就将樊姬的话告诉了虞邱子。虞邱子听完后吓得不知所措,心中也万分的惭愧。于是,他下朝后就四处寻访良才,后来就把真正有贤能的孙叔敖亲自举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