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CEO康熙回忆录-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绕着八旗这个小圈圈转,那怎么能行?咱们家族那一套老方法,也该改改了!尤其是三藩、台岛、准噶尔几大隐患如鲠在喉,形势迫人,不变怎能清除这心腹之患?!

  “古往今来,哪一朝、哪一代的变革,不需要领导者乾纲独断?不乾纲独断,商鞅难施变法,秦皇难行大统;不乾纲独断,汉武帝难酬壮志,朱元璋难肃贪墨!不乾纲独断,大清难绝鳌拜之患!乾纲独断并不是独断专行!独断专行者往往弃别人意见而不顾,一意孤行;乾纲独断者则集人之智、尽人之才,方才决断。废两制是为了大清的决策更集中、更快、更有效率,而不是如朱元璋一般,大权独揽,独断专行,事必躬亲。”

  我看见旗主们一副副羞红、尴尬的表情,将语气缓了下来:“当然了,你们这些前辈也是一片苦衷,体恤玄烨。先父在时,无日不早朝,如今我正值年少,更不敢懈怠!唯有勤勉克己,才能不辜负先父的重托。我的这番心思,还望大家理解!”

  3。 执行胜于远景

  1671年的春天,我想了许多许多,关于人生,关于企业,关于狼。大清已走远,而那曾经的创业团队却在原地徘徊。他们曾经沸腾的血液已然凝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缺乏战斗力和杀伤力的一群,也许我该想办法让他们凶猛起来。在我内心深处,我渴望大清的团队是一个永远行走在刀尖上的狼群,而不是在温室里养大的宠物狗。

  在我看来,大清仍旧缺少一个卓越企业的核心价值——执行力,我称之为“企业的狼性”。

  在创办康朝期间,正值鳌拜势力最为强大之时,四面危机四伏,康朝行走在刀锋上却迅猛自如。我曾以狼来形容彼时的康朝,擅长团队作战、攻击力、协作精神、快速反应。这几年来,我如一匹孤独的头狼,在仓促间找寻远方的路途,当我渐行渐远,蓦然回头,却见狼群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徒留一串模糊的影子。

  “我们曾成功应对过创新与变革,在上一次的变革中获得成功,在此之前我们还曾是创新的领导者,难道这应该是我们固步自封的理由吗?我们明明有很多机会去适应和作出改变,但我们为什么选择什么也不做?”在一次会议上,我曾这样问大清的经理人们。整个会场上静如止水,我甚至听得到他们紧张的呼吸声。




三.乾纲独断:打通执行的玄关(3)




  这不仅是对那些管理者的诘问,也是对大清现状的反省。几年前,鳌拜在时,大清大力扩张牧场,如今,牧场仍旧在大清产业中占重要位置。大清改变了么?大清变了,至少现在,没有人说大清如壮士暮年、明日黄花了。然而,它还远没有达到卓越的要求。在我的词典里,卓越首先是快速,然后才是出类拔萃。大清要成为一头狼,而不是一头大象。

  “大清在未来十年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执行力。”我继续说道,“草原狼的生存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迅猛的执行力。条条大路通罗马,再好的道也要坚持走下去。每一种管理模式都有成功案例,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成功!管理本无定式,在于执行!

  “何为执行?就是直接行动。有时候对执行者来说,傻瓜式的行动是最好的执行。思考与执行是一对此消彼涨的孪生兄弟。军令如山,战场上真正的士兵从不问为什么,因为士兵唯一的任务是杀敌,而不是要明白为何杀敌。让执行者顺藤摸瓜去思考每一个指令的前因后果,绝对不是领导者的初衷。”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始终认为,简单的行为是最有效的。大清不需要永无休止的探讨,而是需要高效快速的执行力。

  我曾在电视上见过一个游戏节目,节目的内容大抵是主持人看到一个词语然后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第一个嘉宾根据自己的理解,也用肢体语言向第二个嘉宾表现出这个词语的意思。以此类推,第四个人表演完成后,第五个人要通过他的肢体语言猜测出一个词语。结果往往与主持人的答案大相径庭,令人捧腹。这是一个落俗的娱乐节目,但揭示的道理却令人深省。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种假设:一,假如嘉宾能够用口述;二,假如主持人直接向第五个嘉宾表演;三,假如这个节目仅仅是模仿秀。这三个假设对应的是三个管理学的问题。一,我们用何种沟通方法,才能将指令的误差值降到最低?二,我们是否能减少管理层级,以便指令的清晰传达?三,我们要求我们的团队做什么、充当什么角色?

  我曾经在大清乳业的一个营销会议上,播放了这个游戏的节目片断。嘉宾的表演十分滑稽,但与会者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在场的人都明白,这并不是一个可笑的话题,它折射的是大清存在的弊端。

  我为何如此强调执行力,关键在于它决定一个企业的走向。我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善企业的状态,从内部核心竞争力,到外部的市场环境,大清已逐渐成为一个规范化的企业。我可以自豪地说,大清的智囊团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人才。他们为大清制定了科学的战略,但是这些战略思想是否已在公司里贯彻始终,执行到何种程度,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反馈和跟踪过程。

  不可否认,我仍旧留恋在康朝的那段岁月,人们听的同时也在说、在说的同时也在做;我能了解康朝的所有员工,所有的员工也了解我。我每天每时每刻都知道我的员工在想什么、在干什么,他们也是一样。大家永远关注经营和市场,从不在没完没了的签字、审批上大费功夫,充分的沟通和科学的激励制度为强有力的执行力提供了保障。

  而今,在大清的团队中,越来越缺少强有力的执行人才。在大清的高层管理团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明珠、索额图身上,官僚气息越来越浓,而且引发了党争。这不仅严重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而且使企业的决策更加低效、缓慢。

  在《执行力》杂志一项“执行能力最强的一百个企业”中,大清位列八十九位,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名次。虽然表面上看,大清无比庞大,但事实并非如此,公司在执行层的断层造成了许多问题。

  直至击败鳌拜后,大清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很清楚地明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所在。我以平静的心态来描述这段历史,在于告诫自己与后人: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一百个因素,一个企业的失败也许只因一个因素,执行力就是其中之一。




三.乾纲独断:打通执行的玄关(4)




  4。 倒掉鞋里的沙

  我们在战略和预算上花了太多的精力,许多次会议,我们都在阔谈战略、策略、预算之类的问题,谁也没有关注每一个具体的执行。正如我们经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模式决定胜负”,影响成败的也许是一些执行的细节。在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忽视对执行的关注,我们的战略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这在大清乳业显得尤其明显。在集团里,大清乳业不仅是核心企业,更是大清历史最为悠久的企业,它曾创造了行业多个第一。也许正是被这种过往的辉煌迷蒙了双眼,大清乳业变得暮气沉沉。

  一天,我找到了大清乳业的营销总监,想和他聊聊市场的问题。在最近的半年,大清乳业的业绩直线下降,我想弄清楚其中的问题。在见他之前,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个号称“招商大王”的家伙会依旧跟我谈营销战略的问题。果然,一见面他就向我大谈大清乳业的未来:

  “大清乳业的问题在于没有重建销售体系,选择一个好的营销战略。……”

  “嗯,等等,我只是觉得你们在执行上出现了问题,而并不是在一些空谈的战略上。”我打断了他的话,他根本不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个人是我亲自面试的,他的营销战略思想和他的口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进入大清乳业后,此人主持了两次新品“初恋珍味”的招商会,回款二百多万两。但是回款之后,连续三个月的再次进货额却不到三十万两,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现象。这位志向远大的营销总监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或者他知道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不敢面对。

  最后,我给这位同事提了一个建议:“我想让你花上三个月,多出去走走,看看我们的终端卖场到底需要什么,看看我们的业务员和促销员到底在做什么,看看我们的经销商到底在怎么运作。”他没有意识到市场细节的重要性,他应该从一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地方重新审视,从市场最为细微的角度去看待业务计划,这对他的要求并不苛刻。但这位仁兄依然不明就里、不以为然,依旧坚持重组销售体系,重新开拓市场。

  一个月后,此人离开了大清乳业。

  大清乳业缺少的并不是战略,缺的是精耕细作的营销操作。大清乳业经营了几十年,它自有一套体系,有现成的经销商,有成熟的渠道网络,也有稳健的业务人员队伍,还有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大清乳业只是微染小恙,我们要做的是解决这些使企业“染恙”的经理人。

  这位营销总监的思路也许适合那些刚刚进入市场的企业,对于市场体系已成熟的大清乳业,它却并不适用。就好比一个人参加马拉松比赛,跑到一半时却发现鞋子里有沙子,这时他应该选择倒掉鞋里的沙继续往前冲,还是回到原点,穿一双新鞋重新起跑?与其喋喋不休地嚷嚷买一双防沙、防滑的鞋,不如倒掉鞋子里的沙、系紧鞋带坚持到最后。

  在过往,我们注重业绩而忽视了细节和成本。比如:展览会我们曾交付了二百两白银的进场费,事实上可以省到一百八十两;我们聘请二十名促销人员来开展活动,事实上十人就够了。我们再想想,有多少随货配发的赠品还躺在代理商的仓库里?我们做了多少无用的推广和宣传?我们在花钱购买的终端上是否摆放了足够多的产品?我们的业务人员是不是经常躺在办事处里睡大觉?这些影响业绩的“沙子”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战略的实施,它不伤筋动骨,但日积月累却能让你寸步难行。我们唯一要做的是,用最快速度倒掉鞋里的沙子,而不是忽略它继续奔跑。

  曾经有一段时间,北京城里流感盛行,不幸我也感染了。医生建议我每天吃药就会痊愈。医生的话我笑笑就忘了。三天之后,感冒没有好,我以为挺一挺就过去了。几天之后高烧住院,医生一脸严肃地告诉我说,你现在是肺炎了。

  细节如同感冒。曾经,我们的眼睛每天都盯在宏伟的目标上,却对存在的小问题视而不见,当某天一觉醒来,发现这些小问题成为了大问题,蚁穴变成了决堤的缺口。虽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决定成败,但很多细节的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命运。




四.《圣谕十六条》:理念重于一切(1)




  1670年十月,也就是在智败鳌拜的第二年,我颁布《圣谕十六条》,宣布以儒学治企。那年,我十七岁。

  在许多人看来,企业的理念是一个空泛而务虚的东西。

  “企业文化就是口号吗?”

  “它到底能为大清创造多少效益?”

  “它能为企业带来销售回款么?”

  我回答:“没有理念,大清将如同行尸走肉。”

  1。 儒学:MI的完美典范

  一天,我问理学大师、培训总监熊赐履:“先生为何如此崇尚儒学?”

  熊赐履笑了笑:“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奥妙尽在其中。”

  “半部论语能治天下?”熊赐履的答案让我更好奇了。

  “此语并非完全夸张。儒学作为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妙用无穷。对于企业经营来说,儒学最大的功效在于确定企业的灵魂,即企业的核心理念。

  “一个崇尚法学的企业,那么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即为以严治企,如嬴政的大秦。嬴政焚书坑儒,以致大秦的理念杂陈无章,员工思想未统一,况大秦多行酷制,因此大秦强极而衰,陈胜吴广举事在所难免。

  “一个崇尚儒学的企业,那么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定为以仁治企,如刘彻的西汉。刘彻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制虽严,但纲举目张,以仁治人,获得员工的最大认同。所以刘彻能开创一代盛世。”

  我觉得他的说法未免武断,于是接着问:“按先生的意思,唯有儒学才能兴企?”

  面对我的疑问,熊赐履的回答不慌不忙:

  “一个成功企业的MI理念识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获得公众的最大认同;二,影响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与行为;三,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

  “从两汉到元明,儒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几乎大多数企业都以儒学为正宗,其影响面之大、群众基础之深无可替代。将儒学定为大清的MI,必将获得最大的公众认同。

  “管理的根本在于治人,治人的关键在于治心。从古至今,儒学是每一个经理人上岗的必修课,几乎成为了每个经理人安身立命的正道。以儒学作为MI,大清的管理成本将减少到最小。

  “儒学的核心在于仁、义、礼、智、信。它分别代表了企业的激励奖惩、员工关系、制度规范、员工培训、素质教育五个方面。

  “在激励奖惩上,以仁为本,当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在员工关系上,提倡以义待人,则能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在制度规范上,以礼为先,能让员工产生主人翁精神;在员工培训和晋升上,以智为上,能提升员工技能,打造学习型团队;在客户服务上,以信为上,则能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客户忠诚度。

  “由此可见,仁、义、礼、智、信是催生企业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理念的完美模本。”

  熊赐履的一席话,终于让我明白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真正含义。不久,我颁布《圣谕十六条》,宣布以儒治企。

  2。 翰林院:传播理念的殿堂

  为了传播企业文化,经讨论一致通过专设“翰林院”,负责培训、编写企业内刊、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等,熊赐履为掌院“学士”。

  (1)传播法门一:晋升者的第一关

  在大清,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经理人,那么就请你接受关于儒学的考试吧。如果你不认同大清的理念,那么请你在迈入大清门槛前止步。虽然科举制被改良,但儒学考试仍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每一次儒学考试的题目大都来自四书五经,虽是老生常谈,但对于大清而言却意义重大。在大清,经理人要么做儒学的忠实信徒,要么离开。

  企业的理念正如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个基本意识形态。将一个人视为知己,就得认同他的思想;欲成为企业中的一员,就得认同它的理念。仁、义、礼、智、信不仅是大清的企业理念,更是每一个员工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如果一个经理人对此没有透彻的理解,那么他怎能让员工去恪守?




四.《圣谕十六条》:理念重于一切(2)




  儒学考试成为进入大清的第一道门槛,虽然如此,每年依然有大量的人才愿意接受挑战。高学历的人才往往接受过儒学教育,饱读诗书,所以,当大清的企业文化与其所受到的教育融合时,巨大的磁场效应产生了。在那些人才眼中,一个将儒学作为理念的企业,至少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更何况大清还有良好的晋升激励机制,完善的培训学习体系?

  事实亦是如此,几乎所有员工以在大清任职为荣,无数员工在大清一待就是一辈子。大清不少高管层是从大明直接跳槽进入大清的,他们在大明时,被人诟病为不实心办事、油头滑脑的庸庸碌碌之辈;但跳槽到大清后,他们一扫颓风,成为积极进取、勇于任事、敢于承担责任的中流砥柱,最为典型的是洪承畴。我将这些让人惊喜的现象归结于大清的儒学理念与企业文化。

  (2)传播法门二:以身作则

  改变别人,就必须从己做起。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泡在《四书》、《五经》里度过的,在我十岁时,只要说出《四书》、《五经》任何一个段落的头四个字,我便能将整个段落完整背下。一直到我晚年,我依然能大段背诵其中的章节。在我六十年的学习生涯中,儒学已与我的血液融为一体。

  在大清,很多经理人都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更不乏声名在外的儒学大家,如熊赐履、魏裔介、李光地等。他们言传身教,将企业文化带入了最顶峰。大清曾发起一场针对满族员工的儒学扫盲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我要求所有的满族员工,无论有无文化,一律都要系统学习儒学。在八旗颇具影响力的索额图领导了这次扫盲运动。索额图以身作则,率先从儒学白丁一跃成为了精通儒学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满族员工学儒逐渐成为了一种风气。在一次扫盲会上,我感慨万千地对八旗代表说:

  “大清入关已几十年,你们从遥远的关外定居到了繁华的北京城。常言说,马上打天下,但马上不能治天下。从西汉到大明,无不是崇儒尊孔才开创了一代盛世。如今天下正道是儒学,大清要开创盛世,也得崇儒才行。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咱们满人领导汉人,就得用汉文化来治汉人心。毕竟咱们满人少,大清的兴旺还得仰仗着他们!咱大清要取得人才的心,不得不崇儒!你们是大清的根,也是玄烨的亲人,你们不习儒学,那些习儒的汉人就有闲话了,说什么大同一体、何以重此轻彼。人心如虎,人言可畏啊。

  “这些个苦心,希望你们能体谅才行啊!”最后,我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3)传播法门三:无孔不入

  在接受大清企业文化改造任务时,熊赐履给出的第一条意见是:将儒学做到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在大清无论在阅览室,还是在食堂;在CEO的办公室,还是在生产车间,你都会发现浓厚的儒家氛围。进入大清,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小型的孔子博物馆,从孔孟画像、四书五经,到孔子祭台,甚至连“翰林院”都是按照孔子教学时的模样设置的。

  有人诟病熊赐履此举是矫枉过正,他却有自己的理论:

  “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理念无不是经过企业的倾力推广与传播。大秦CEO嬴政,焚书坑儒,是为了法家理念的推行;西汉CEO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儒家理念的推行。嬴政与刘彻选择的是强制执行,而大清实行的是无孔不入、潜移默化的策略,虽殊途,却同归,目的都是为了将企业理念推行到极至。

  “如果理念不传播,那么它永远只是装在脑子里的想法,而形成不了文化!”

  在许多人看来,企业理念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如果你去十家企业,至少有一半的企业会在显眼处张贴着“开拓进取、诚实守信”的红色标语。这是企业的理念么?开拓进取,诚实守信,是一个企业理应遵循的最低底线。一个企业连这两点都做不到,那么这个企业根本就无法立足。所以,这不是企业理念,是口号。




四.《圣谕十六条》:理念重于一切(3)




  理念与口号的最大区别在于:理念是企业的精神内核,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看得见摸得着;而口号是企业的口头广告,抽象而虚无。如果一个企业只有口号,那么这个企业的理念一定是苍白的。

  (4)传播法门四:著书立传

  那几年,我将企业文化的构建与传播列为翰林院的核心职能,其中著书立传更是重中之重。

  在翰林院培训会上,每一个受训者将获发一本翰林院编修的《圣谕十六条》,它系统荟萃了大清的儒学理念与十六条管理真经。多年来,这套教材不断完善,已成为大清的经理人标准手册。在业界,它已被奉为管理学的圣经,被全国经理人争相收藏。

  对于大清来说,编写《圣谕十六条》是为了提升经理人的素质和技能;而对我来说,则是希望留给后人一个经典而实用的企业管理方法。

  记得父亲在临走的前夜,亲手交给我一本厚厚的、陈旧泛黄的《大清管理宝鉴》,他郑重地告诉我:一个企业成功的秘诀不在于它的财富,而是它的理念与管理方法,对爱新觉罗氏来说,它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3。 熊赐履:企业文化的忠实信徒

  进入大清后,熊赐履为了倾力营造大清的儒学文化,身体力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毫不夸张地说,熊赐履是大清理念的启蒙者。

  (1)像愚公般执著

  在一次经理人会上,我说:忠诚当如魏东亭,执著当学熊东园。也许是文人风骨,熊赐履是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儒学大师,他对儒学虔诚崇拜的态度往往会感染一个人。熊赐履对儒学有一种狂热的执著。为了达到兴儒的目的,无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