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抚琴探案录-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里呢;?国公府可还有什么人在?”

     “没有了。”掌柜的叹了口气;?面露沉痛之色;?“禁军包围国公府的时候;?国公爷的父亲率领一些方士硬抗着不开门接旨,僵持了好一阵,被人强行破开了大门,宣旨官进到内院,就听着院子里轰隆一声响,丹炉正巧那时候炸了,火光和黑烟冒起多高,带队的狗太监只道是府里的人在施妖法,下令放箭。唉,他老人家听说是当场就仙去了。”

     崔绎的亲爹就这么死了?

     燕韶南暗吃了一惊。

     她以前总听人说,那位老公爷的长子神神叨叨的,这辈子就忙一件事了,炼丹求长生。上过的当不计其数,是权贵当中有名的糊涂虫败家子,却一直无缘亲眼目睹。

     没想到以后也没机会认识了。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崔绎若是知道了,心里不定多么难过。

     这个念头刚起,燕韶南就怔住了。

     公侯之家亲情淡漠,和自己那小门小户只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可不一样。

     崔绎和他爹的关系只怕不怎么样,记忆里他只有一两回提到亲爹,还是带着些不以为然的语气,比如说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叫陈管事去向小霸王伍丰吉讨要他爹所练“龙虎增益丹”的银子……

     眼下局势如此严峻,他明知道父亲留下来没有好结果,为什么不带他一起走呢?

     仔细琢磨,可能性有二,要么是他爹整天服食丹药,人已经不是很清醒了,强行带走路上也是个不稳定的因素,不知要搭多少性命进去,不如留下他,还能为众人拖延一下时间;另一种可就有些冷血了,崔绎不想来日自己拼死拼活打下江山,却像唐太宗一样,需得经过了玄武门之变才能登基。

     想到此,燕韶南暗自打了个寒战。

     权势之争实在太可怕了,她一点都不想涉足。

     而已然陷身其中的崔绎令她突然觉着十分陌生。

     她担忧对方的安危,连夜奔波,不惜己身跑回京里,现在想想,也不知到底值不值得。

     昨天夜里简直就像是喝了迷魂汤一样嘛。

     心绪虽乱,燕韶南面上没有显露出来,问道:“留在京里的人现在以谁为首?”

     掌柜的恭敬答道:“国公爷走得匆忙,没来得及安排,大伙原来各做各的,不过燕小姐您既然回来了,自然是全都听您的。”

     燕韶南微哂,不管怎么说,崔绎对她向来信重有加,这不是,连这些原本她见都没见过的手下都知道自己,不敢怠慢,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潜移默化改变了自己,令她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梁王府那边情况如何?其他诸家可有受到牵连的,朝廷现在谁管着三大营的兵马,在调兵遣将追杀国公爷?”

     她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掌柜的回答起来条理清楚:“这些小人都打听了,三大营暂时由肃王掌权,狗皇帝命他和御马监的老太监孙永朝一起查案抓人,梁王府明松暗紧,大约是顾忌梁王手里有兵,目前对他的家眷只是软禁,好多大理寺的官吏每日进进出出,好在梁王妃听了国公爷的话,先一步带着子女和几位侧妃跟随梁王的亲兵卫队出城了,至于其他的,像武阳公府、定西侯府这些人家都已经解禁,估计着仍处在监视之下。另外枣花大街那边周大人的宅子也被查了。”

     周世叔果然是被连累了,还好他带着老娘逃离了京城,现在想想,那小子做媒将堂妹许与周世叔为妻,还真是深谋远虑啊。

     “孝慈郡主呢?”

     “和王妃在一起。”

     燕韶南定了定神,见掌柜的还眼巴巴望着,等她示下,吩咐道:“你想办法尽快同杀出城的众人联系上,另外我要安排徐赢去绑个人回来,你找几个好手帮一下忙。”

     肃王借由此事将财权兵权集于一身,在朝中称得上只手遮天,越发令燕韶南加深了自己之前的怀疑:肃王便是这一连串事情的幕后主使,通过手下长史杨正聪进行操作,康宁侯张信瑞被他利用,推到前面来做挡箭牌,而隐娘和秦琼英等人不过是他手中的提线木偶。

     现在缺少的只是向梁王府那边进行最后的核实。

     掌柜的领命,却没有立时去办,而是面露踟蹰之色,小心翼翼地试探:“燕小姐,您这次回来是找国公爷的,还是查完这些依旧要回彰州?”

     燕韶南皱眉望向他:“先找国公爷,我有十万火急的事要见他。”

     掌柜的转身出去,不大会儿工夫,拿了一封连封口都未粘的信回来,交给了燕韶南:“国公爷离京之前派人送来的,交待说您若是回彰州就算了,要是回来找他,叫把这封信交给您。”

     咦?崔绎搞什么!

     燕韶南接过信,将里面薄薄的信纸拿出来,介于这信大敞着口,根本不防备旁人查看,她对崔绎在信中会交待去向一事根本未抱希望。

     但等她定睛一看,竟是不顾腿上的伤,腾地站了起来。

     就见那信一行行字似诗非诗,写着:“半抹五弦回以疾,半抹五弦回以疾,半摘七弦回以弱……”

     燕韶南呆呆捧着那信,心头如受重击。

     难怪无需保密,这世上能看懂这封信的,只有她一人。

     羽中君!

     你瞒得我好苦啊。

     过了好一会儿,燕韶南才觉出疼来,缓缓坐下。

     能看出来这封信是崔绎临走前匆忙写成,每行七个字,一共是十行,代表了平水韵当中的十个字。

     “半”,是说弹琴时用指半甲半肉,“抹”,代指平水韵的下平韵部,燕韶南平时有字典可以依仗,对于这套约定远不如羽中君熟练,她拿着那信,走火入魔般右手在空里比划了几下,方才确定“半抹五弦回以疾”是个“南”字。

     “南南”,崔绎的声音仿佛回荡在耳边。

     她咬了咬唇,心跳如擂鼓,把十个字全都破译出来:南南,来大北庄找我,盼甚!

     燕韶南将信按在了胸口,深吸一口气,崔绎去了大北庄!很好,羽中君这码事就等见了面再来算账。

     将自己蒙在鼓里,骗得她团团转,很开心是不是?这个混蛋!

     那掌柜的见她反应十分古怪,一下子瞪大眼睛,一下子又露出笑模样,嘴唇噏动,似在喃喃低语,不敢打扰她,蹑手蹑脚走出门去。

     燕韶南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先找来徐赢,如此这般吩咐一番,又叫崔少康去弄一张京城以北的详细舆图,大北庄这个地方听着有些耳熟,应该离京城不远,她担心崔绎一行被官兵追杀,未必会如原计划在那里停留。

     一天之后,徐赢会同魏国公府留在京中的精锐绑架了肃王府吏目许砚,将人带到燕韶南跟前。

     长史杨正聪身旁长跟着五个吏目,许砚是其中之一,徐赢等人在肃王府附近埋伏了大半天,此人运气不好,出府办事正好赶上。

     燕韶南毫不手软,直接动用了古琴“休光”,她明告诉对方,如果抗拒不招,便将他变得痴痴傻傻,到那时神智混乱,问什么一样会招。

     加上徐赢在旁拿出以往审犯人的那些手段,许砚很快崩溃。

     他招认说,围剿贼人的那晚,他跟着长史杨正聪自魏国公府出来之后,确实去了趟梁王府。

     而在半路上,有两个生面孔加入了他们一行。

     其中一个是矮胖子,另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只是高眉深目令整个人看上去很是凶狠,破坏了原本的英俊。

     随行众人见杨正聪和他俩熟悉,便没有多嘴询问。

     在梁王府,王妃出于礼貌,亲自接待了杨正聪,杨正聪说捐银子的事情,东拉西扯说了好半天。

     这期间那矮胖子打掩护,另一人消失了差不多一刻钟时间,不知溜去了何处。等他回来不久,杨正聪便起身告辞,出了王府之后,打发许砚和另外几人去户部做事,接下来的事情他就不清楚了。

     徐赢之前参加过对那些贼人的审问,听到这里恍然道:“大小姐,那矮胖子多半便是‘连笑佛’,贼人口中的大当家‘杨大将’难道便是杨正聪?”

     燕韶南点点头:“多半如此。”

     “内奸呢,内奸是何人?”

     “内奸你怕是想不到。还记得陈、邢二人怎么说的么,他们只跟梁王妃禀报过我师兄的事,‘以安王妃和郡主之心’,排除掉梁王妃,还会是何人?”

     在场几人闻言都惊讶之极:“这怎么可能?她可是受害人啊。”

     燕韶南并不过多解释:“先不说这个,咱们的人心里有数就行了,不要传扬,收拾收拾,想办法出城,咱们去追魏国公!”
 第177章 相见欢
     崔绎便是羽中君;?这个秘密既怪诞又不可思议;?但却令燕韶南一下子就打消了对魏国公的戒心,一时间又好气又担忧;?只想早点见到对方;?问个究竟。

     此刻回想,羽中君应该是在小公爷遇刺的那一瞬离开了武王弦,趁机接管小公爷的身体,替他活了下来。

     自己当时并非没有怀疑过;?但屡次查问,都被那小子糊弄了过去。

     还故意骗自己说;?之前寄居白玉琥的是他一位族弟;?已然过世了,害她为此难过了很久。

     虽然急着找崔绎算账;?燕韶南还是隔了两三天才找到机会离京。

     北门查得严;?她带着徐赢和崔少康由来路混出城,先取回自己的马匹,等了大半天,另一拨自己人出城来会合,两下加起来十来个人,除了燕韶南俱是高手;?纵马兜个大圈子;?往北追去。

     燕韶南腿上的伤已经结痂了;?这两天养足精神;?不断传回来那些真真假假的消息令她很担心崔绎的安危;?下令叫众人不恤体力赶赴大北庄。

     根据情报,大北庄在京城往北二百余里,依旧属于靖定地界,往北离密州、往西离西明州都不太远,早些年和胡人没打仗的时候,那附近商队往来频繁,也算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庄子。

     现在遭受战乱威胁,出了京城往北,不管村庄还是城镇,全都透着一股萧条之气,叫人忍不住心生感慨。

     崔少康对魏国公府忠心耿耿,忍不住担忧地念叨:“国公爷眼下处境不妙,大北庄无法据守,这么多天过去了,形势不一定允许他还在那里等咱们。”

     燕韶南却对羽中君充满了信心:“先去了再说。”

     等众人赶到大北庄附近,果然没有发现崔氏族人或是朝廷人马出没的迹象。

     徐赢判断:“怕是一路被官兵追击,迫不得已改变了路线。”

     “村碑呢?找到了!”燕韶南骑着马绕着大北庄的村碑转了一圈。

     不出所料,果然在那块石头上发现了几行不起眼的刻字,同信上所写如出一辙,依旧是平水韵,译过来很直接:“鱼灯镇!”

     线索有了!

     燕韶南没有多说,盯着那几行字看了一阵,在马上打了个呼哨:“去鱼灯镇。”

     骄阳似火,高挂头顶,风拂在脸上,如同热浪滚过。

     路上很难见到其他的行人。

     燕韶南心里同样火热,崔绎嘴里虽然不说,内心肯定是很想见自己。否则匆匆忙忙带着众人逃命途中也不会还抱着万一的期望,又留信又刻字的,做这原本无用之功。

     只差一点点,自己就回彰州去了,从此山高路远,或许此生再也没有见面的机缘。

     自然也就无从得知,他便是羽中君。

     这个混蛋。

     若非这些字写在信上,刻在碑上,而燕韶南又长于观察判断,说不准会生出对方并不在乎自己的错觉。

     鱼灯镇离得很远,已经在西明州境内。

     一行人足足赶了七八天的路,方才赶到。

     这时候已然有消息说,崔氏族人在靖定和密州的交界处被官兵追上,一场血战,崔氏主力被杀溃,死的死,降的降,剩下还跟随崔绎的只有二三百人,侥幸逃脱,不知遁去了哪里。

     燕韶南将鱼灯镇找遍了也没发现任何线索,只能暂时住下整顿。

     就在一个月前,燕韶南还是大楚的顺民,浑身上下没有半根反骨,而如今,她和其他几人一样,不管流言如何喧嚣,都铁了心要跟着崔绎与朝廷为敌。

     三天之后,奉命外出打听消息的徐赢同崔绎派来的手下巧遇,两支队伍终于接上了头。

     燕韶南细问究竟,才知道了崔绎的确切消息。

     前段时间靖、密交界确实有一场遭遇恶战,但结果并不像朝廷宣称的那样,崔氏是损失了很多族人不假,朝廷军也一样没讨到便宜,连神机营的大统领融弘文都被蒋双崖趁着混乱一剑枭首。

     两下断断续续由靖定一直打到了密州,直到梁王军有异动的消息传来,双方都担心是冲着自己来的,这才有所收敛,战势一缓,崔绎趁机布下疑阵,率众悄悄撤离。

     他没有北上去见梁王,而是带着梁王妃、朱孝慈等人兜了个圈子,往鱼灯镇的方向而来。

     手下人不知道小公爷是怎么想的,直到在鱼灯镇见到了燕韶南。

     “燕小姐,您在这里实在是太好了,等您见了国公爷,一定要代大伙好好劝劝他。”

     “他怎么了?”燕韶南关心地问。

     能跟到这里的,都是忠心于崔绎,悍不畏死的精锐。那人吞吞吐吐似有顾忌,直到燕韶南催促方道:“这段时间国公爷接连失去亲人,尤其是老国公故去,对他打击颇大,不知是不是因此迁怒于梁王府那边了,对待梁王妃和陈、邢两位统领都很冷淡,既不放他们离去,也不让他们参与战事,到像是……与人质差不多。”

     眼下梁王态度如何至关重要,崔绎的一干手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偏偏崔绎年纪不大,积威却越来越重,没人敢当面提醒,谢天谢地,这敢劝崔绎也能劝得他改变主意的人终于有了。

     燕韶南吓了一跳:“老公爷去了?”

     “出北城不远,被神机营追上,老公爷亲率一支人马断后……”

     怪不得蒋双崖要杀神机营的大统领融弘文。

     不过燕韶南并不担心羽中君因此性情大变,他待梁王府的人如同人质,估计是猜测内奸出在他们当中,因而有所防备。

     燕韶南收拾东西,匆匆跟去,又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西去三四十里一个叫永田坝的地方找到了崔绎的嫡系主力。

     永田坝临近水源,但因遍地山石不好开垦,几乎没有人烟,再向西不远就是西明州的大城龙延,这地方选得既隐秘,又没有后顾之忧,若不是燕韶南了解整件事的始末,非怀疑崔绎一早便做好了造反的准备不可。

     离京时他带了三千多的族人和手下,而今折损近半,只剩下两千出头,当中还有不少伤者。

     不管是不是姓崔,之前是习文还是学武,所有人全都臂缠黑纱,腰系麻布,随身带着刀剑之类的武器。

     一走进营帐,燕韶南便感觉肃穆萧杀之气扑面而来。

     她很担心崔绎也是如此,毕竟突然遭到这么大的变故,几日之间祖父和父亲接连遇害,是个正常的人都很难保持冷静,而现在敌众我寡,只凭一腔血性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崔绎得到禀报,带着周浩初和蒋双崖亲自迎了出来。

     燕韶南看着崔绎远远走来,只觉耳畔忽而寂静,再听不到有别的声响,眼中只剩他一个,对方步履匆匆,好像十分急切的样子,差不多有半月不见,他黑了,也消瘦了不少,里面是深色劲装,外罩麻孝,目光中锋芒更加锐利。

     她一直呆望着崔绎走到近前,想说话喉咙突然哽住,噏动了一下双唇,方才找回声音来:“……你还好么?”

     旁人也许无法发现,燕韶南却在崔绎身上看到了被他深深掩藏起来的伤痛和疲惫。

     这些天来,这一路奔波,满腹的嗔怪和埋怨突然间如雪遇骄阳,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酸涩和胸口钝钝地疼。

     崔绎也在打量着她,强行克制住失而复得地悸动,用力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刺入掌心:“你能来,我就比什么都好。”

     燕韶南不由地笑了下:“你骗我,还好我回来,看到了那封信。”

     她身上的男装并不怎么合身,打扮看上去不伦不类,风尘仆仆的不说,身上脸上都沾着泥土灰尘,相比之前那聪明灵透的官家小姐,确实说不上好看,但崔绎偏觉着挪不开眼睛,随着燕韶南这一笑,连日的阴云一下子散尽,当真是晴空万里。

     他点点头,不理会周围投来的那些好奇目光,柔声道:“进去慢慢说吧,你人只要来了,怎么怪我都可以。”

     “咳咳!”一旁传来周浩初的咳嗽声。

     呀,燕韶南这才回过神来,看到周浩初、蒋双崖都在,登时面红耳赤,慌里慌张地见礼:“周世叔,蒋老爷子,别来无恙!”

     蒋双崖摸着白胡子“呵呵”一乐,没有说话。

     周浩初却调侃道:“别,世叔这个称呼,我怕是要受不起了。”

     燕韶南大窘,心头砰砰乱跳,不敢回应崔绎的目光,顾左右而言它:“这段时间,对于内奸那事我又有了新的发现,是以追上来,同国公爷说一声。”

     说起正事,大家顿时沉默下来。

     停了停,崔绎问道:“什么发现,确定是何人了?”

     燕韶南与他并肩而行,以前虽然也有过这等时候,燕韶南却很清楚地知道二人身份地位的差异,不像这一次,和她同行的是羽中君,奇妙的缘份令她感觉到,在某种意义上,她和他是平等的。
 第178章 做戏
???梁王府此次离京的只有一千多人。

     而在同崔氏族人会合后;?按照崔绎的意思;?又分成了两支,邢力学带走五百侍卫和大家分头行动;?一色均是轻骑;?不带辎重,快马赶去密州向梁王求援兼当面禀报事情的真相。

     陈曦化则留下来,率余人保护梁王的家小。

     结果这段时间随着崔氏族人边打边撤,崔绎表现出来的疏远和防备;?别说陈曦化了,就连平素不管事的梁王妃和朱孝慈都有所感觉。

     姑嫂两个屏退了身旁伺候的;?单留下陈曦化;?梁王妃忧心忡忡地问:“陈统领,魏国公可是许久不来了;?以前他待我就像亲嫂子一样;?王爷不在京,有个什么愁事找他一准就给解决了,如今他说攻打大同门义庄就攻打大同门义庄,说带上王爷的子嗣跟他离京,咱们也没有半点犹豫,这怎么就莫名其妙地冷淡下来了呢。”

     陈曦化心里也颇为不安;?却需好言安慰二人:“小公爷这段时间接连失去了祖父和父亲;?难免心绪不佳;?国公府百年基业完了;?崔氏这么多人跟着他和朝廷为敌;?生或死都在他一念之间,这压力太大了,有什么顾虑想法也都正常,王妃和郡主只管放心,依属下看,就这么着也挺好,若叫咱们去打头阵那才为难呢。”

     梁王妃叹了口气:“那到也是。”

     朱孝慈刚离京的时候生了场大病,直到这两天才退烧有了点精神,苍白着脸,神情萎顿:“要不然,赶紧,跟魏国公商量,商量,分,分开走吧,咱们去找我哥。”

     梁王妃安抚地拍拍她的手:“我也想早些见到王爷,不过还是得找机会提,王爷到现在也没表明态度,谁知道崔绎会怎么想。”

     朱孝慈神色纠结,没有说话。

     陈曦化担心梁王妃和郡主一般想法,不管不顾便叫自己去提分道扬镳的事,听王妃如此说,暗自松了口气,朝廷抄家抓人的旨意里写得很清楚,魏国公府之所以获罪,几次动用私兵是当中很重要的一条。

     说句不好听说,这还不都是为了给朱孝慈报仇,帮梁王府出气。

     眼下崔绎家破人亡,他们明摆着是被迁怒了,为今之计,最好乖乖听话,等着梁王去和崔绎商谈,而不是刺激崔绎,对方突遭大变,谁知道一旦丧失理智做出什么事来。

     “王妃和郡主且放宽心,属下听说今天又有一队人赶来加入,当中便有那位燕小姐,小公爷亲自去迎接的,郡主和燕小姐在京里时相处得很好,她肯定会来看您,到时候可以请她代为转圜,她说话比旁人都好使。”

     “好,好吧。”朱孝慈点点头,想到只要打动了燕韶南,自己就能离开这个鬼地方,再不用受煎熬,长出了口气,心里终于不那么堵得慌了。

     这人不经念叨,他们主仆三个刚提到燕韶南,未过一个时辰,外边丫鬟来报:“王妃,郡主,燕小姐带着人来了。”

     “啊,快请!”梁王妃不由地站了起来。

     “燕小姐说,不知王妃您有没有空闲,她想先单独跟您禀报一下这些日子京里的情况。”

     “这……”梁王妃怔了怔,向着旁边的朱孝慈望去。

     陈曦化忙道:“看来京里形势十分严峻,王妃不如先去听听,属下立刻即到。”

     梁王妃颔首,道:“也好,孝慈等下再同她说。”

     梁王府这边离京时比崔氏一族更加匆忙,梁王妃无奈之下只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