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玄真剑侠录(沫繁)-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半山虽没有程伦那么偏执的门派之见,但对魔门中人还是颇为忌惮的。他正疑惑不定时,却听那边魔宗合欢双仙之一的抱星子大声囔囔道:“去他娘的胡夷蛮子!他们根本不在乎屠戮凡俗中人,既然这些蛮子先下了手,我们也就惹不到因果上身!卫老祖你且发下法谕来,今儿个咱家也要痛快一回,把这几万人给尽数毁在城下,好好出一口憋屈气!”

那身穿靛蓝道袍的凉州府供奉阁大执事孟坤闻言挑眉一笑,站在孟坤身边的卫行戈摆手沉声道:“抱星,休得胡言乱语,修道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你们几个还不速速上云头来,随我出城一战?”

“等得就是老祖你这句话!”合欢双仙齐声大笑,并肩纵起遁光。其余那三位魔门修士亦不甘落后,一齐落到了卫行戈身后。

“孟兄、马兄,卫某不才,请缨出战了。”卫行戈冲着孟坤与马啸两位供奉阁大执事一拱手,也不等人回话,径直架起魔火黑云,掠过落雁口城墙,朝那赤胡大军后阵冲了过去。

“我等自要替卫兄压阵助威!”两位供奉阁大执事对视一眼,赶忙也腾云而起。城头上跃跃欲试的供奉阁执事弟子人人抖擞精神,纵起遁光飞出城墙。

“擂鼓!格老子的玩命擂鼓!”守关大将周老三一看自己这边终于来了强援,登时是扬眉吐气,提起了十二分的劲头。就见他手按墙头,两眼发红的冲着兵卒们嘶吼道:“孩儿们抄家伙,都给老子狠狠的招呼过去!看到那只会飞的大玩意儿了么,听说吃它一块肉就能多活十几年!今晚想吃美酒烤肉的,给老子把整它下地来,放放血!”

第二百八十五章援兵至,血滔天

凉州府供奉阁的孟坤、马啸两位大执事,加上西北魔宗巨掣卫行戈与剑修大宗师罗修上人,这四位顶尖高手一齐现身,登时让守护落雁口雄关的道魔两宗修士与兵将们气势大振。

大将军周老三亲自操锤,将城头战鼓擂得震天响。兵卒们承了孟坤大执事的一道“普天甘霖咒”,浑身皮肉伤创尽愈,气力使也使不尽。受那雄浑的鼓声一催,弓兵们扬臂拉弦,成片的箭矢呼啸而出;刀斧兵们甩动膀子,抱起大号儿的礌石、生铁雷滚子、还有成桶的火油,雨点般的向城墙下面砸去。

看那从城墙根向外五十步地界,赤胡骑兵们脚下踩着熊熊火海,头顶上更有各式各样断人性命的玩意儿肆意横飞。冲在最前列的那一排重甲巨兽骑兵,其中终于有人撑不住了,只要他们的盾牌被打得脱了手,光凭满身铁甲很难护得住性命周全,遭那些沉重的礌石和生铁雷滚子劈头盖脸的一砸,这重甲骑兵整个就好似一只被敲烂的破铁桶,连人带坐骑栽倒在地,再到火油里面一滚,被烈焰粘上了身,不多久便血肉尽焚,一命呜呼。

不过那些随赤胡大军而来的蛮夷奇人异士们,亦深谙争战攻守之术,懂得这两军之间微妙的气势抑扬变化,将给一场战役的胜负伤亡带来的巨大影响。高塔督战车停在距离落雁口城墙六百多步之外,上面传来的鼓声也是越发急促,像是在与大雍守军的战鼓声隔空斗法。

隐约约望见那战车高台之上,有几名身披镶金边白袍,头戴荆棘环的男子双膝跪倒,他们一会儿高举双手朝天祷告,一会儿屈体匍匐下去,用手掌使力拍打着木板,似乎是在作什么祭神的法事。随着这几个男子的古怪举动,许多重伤垂死的赤胡骑兵重新爬了起来,拾起武器,再次加入了攻打城墙的人潮。而其余赤胡骑兵们则变得不再畏惧伤痛,他们的战马也不再畏惧火焰,后人踏着前人尸体铺成的路,朝着落雁口雄关搏命冲锋。

那铁头攻城锤和其余攻城器械正一点一点的逼近城墙,眼看还有数十步之遥,机关云梯顶端的勾爪,就要搭到城墙上来。一旦让赤胡兵卒顺着云梯冲上城墙,那落雁口的机弩和弓兵们就再没了效用,只有靠城头上的刀斧手与敌人近身肉搏,惨烈厮杀。

凡是有守城经验的老兵都知道,若是真被赤胡蛮子攻上了城墙,那这场仗就算是输了一半。即使让城墙后面的骑兵冲出去拼死砍杀,最后能不能力挽狂澜,委实只有五五之数。

城头上兵卒们忙忙碌碌,个个奋勇杀敌。一众修士随着三大高手去斗赤胡奇人,唯一与这场血战格格不入的,便只有安然闭目坐在木轮椅上的罗修上人,和盘膝坐在他身后的俞和。

自打遥空飞出一剑,把那头域外飞天巨兽斩伤之后,罗修上人似乎便对那些赤胡异士失去了兴趣。他坐在木轮椅上一动不动,偶尔掀起眼皮,也只去看看程伦那一双铜皮铁骨的伏魔法尸,到底是有何等身手。

俞和手掐子午诀,正在凝神运气。虽然他方才看似身负重伤而归,但此时那一身气势竟是在节节攀升,衣袍鼓胀如球,有层层叠叠的霞光云气自虚无中来,绕着他的身子盘旋不散。

城头上的大雍兵卒们,对这一老一少两人充满深深的敬畏。无论是俞和在赤胡阵中大展神威,杀人犹如伐木砍柴;还是罗修上人自天外飞来一剑,将那头庞然凶兽劈得血洒长空;在凡俗兵卒们眼中,这都是不折不扣的神迹。尤其是俞和方才只身独挡域外巨兽,让落雁口免遭火焚,那更是义薄云天的侠义壮举。

故而,尽管此时两军激战如火如荼,可城头上也绝没有人敢冲撞他们两位。甚至守城将官还有意在这段城墙上布置了双倍的兵力,兵卒们举盾为墙,生怕胡夷蛮子乱射的流矢,会惊扰到这两位仙师高人。

这时的俞和,根本顾不得外面战火纷飞,他识海中已是风云激荡,雷霆弥漫,整个念视内境直欲破碎。

一片万顷血海滚滚如沸,掀起千丈怒涛。层层血浪下面,九色奇剑震颤不休,发出龙吟虎啸一般的鸣响。猩红的血水不断的冲刷着这口剑,剑刃上的寒光越来越冷冽,剑身透出的戾煞气机也越来越盛。这九色奇剑好像随时都会冲出血海,将念视内境劈得粉碎,使一切重归混沌。

可偏偏有一道赤金色的佛光镇压在血海之上,定住了九色奇剑,令其不得出世发威。从血浪狂澜中,生出无数暗红色的藤蔓,朝那道佛光捆缚过去,但这些藤蔓一触到佛光之上,顿时就被琉璃色的佛火宝焰烧化。

那些血藤生生不息,烧也烧不尽。但赤金佛光却好像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与血藤纠缠了一会儿,眼见黯淡了许多。九色奇剑剑锋指天,它只待佛光一泯,就要冲天而起。

俞和不知道若是被这口九色奇剑冲出了血海,他自己身上会发生何等变故,但光看那剑上的戾煞气机,也能猜得出多半不会是什么吉运福缘。镇压血海的赤金佛光越来越暗,但偏偏那六角经台托着俞和的性光慧剑高高在上,并没有什么异动。而南帝长生白莲落回了关元内鼎,亿万莲瓣拢着他的五转内丹,也是毫无动静。

两大奇宝袖手旁观,俞和也没了法子。

他根本不明白这念视内境的诡异血海究竟从何而来。俞和虽然不守持杀生戒,但自问绝不是个杀人如麻满手血腥的屠夫,而识海中的念视内境却是由本我心境演化出来,心怀恶念,则识海才会显生魔相。修道十余年,俞和饱读经伦,勤拭心尘,以往念视内境中除了六角经台之外,就只有一片无边无际的苍茫云海,唯有舞剑少年显身时,方衍生山河万物之相,可今日怎的突然变成了第一十三层血池地狱一般的情形?

俞和回想过往,这种异状显现倒也并是非头一遭。

昔年在东海海外,自己看完陆小溪留下的信之后,情劫骤起,心神大乱,几欲走火入魔,当时念视内境就演化出了血海滔天之相。而后来在顺平楼上,卫行戈指胡夷绝顶高手的残魂为证,言及此次胡夷大军东侵,是为了要从小宁师妹身上寻得“七指药圣”的丹道延寿秘法。当时自己的念视内境中,茫茫云海也曾隐有转成万顷血海之兆。不过顾忌着身在朔城俗世中,而对面又坐着来意不明的卫行戈和罗修上人,俞和强行定住了心神,并未让血海之相真个演化出来。

先前这两次念视内境演化血海之相,俞和都是实打实的动了杀人之心,而头一次有心魔作祟,第二次卫行戈似乎也施展了惑神乱心的魔宗奇术,莫非这血海之相,乃是以本我杀生戾念为引,禀外魔而生?

那么这一次的血海之相,傀儡修士惹动了杀生戾念,但那外魔何在?

想到此处,俞和把眉头一皱,左手变清净诀,右手变玄天诀,口中喃喃念诵《清净坐忘素心文》,想要先平内乱,再驱邪魔。

罗修上人一直在以神念观望身后的动静,这时忽见俞和变换法决,再侧耳一听其口诵的经文,登时微微一笑。他不知俞和识海中还有一道莫名其妙的佛光,只以为俞和想要逞强,靠自身修性功夫化解血煞,于是老头子嘴唇一动,一道炸雷似的传音撞入俞和的识海:“咄!痴儿,不速速以我传你的剑诀心法炼化血气,更待何时?药不对症,汞蒸砒霜!”

这一道传音以真元催发,自然而然的带上一丝罗修上人本身气机固有的内煞。老头子出言提点俞和倒非是歹意,但罗修上人哪里知道俞和那满身惊天动地的大隐秘大古怪?一丝外来的煞气冲入俞和的识海,立时是火上浇油一般,激得血海巨浪凶势再涨,数不清的暗红色藤蔓飞起,将那摇摇欲灭的佛光绞得四分五裂。

残余的佛光纷纷一旋,化作一道热流,沿着手少阴心经窜向俞和的左手尾指,躲进了那枚出自抚仙湖底神仙遗府小洞天的佛印指环当中。

这一下没了赤金佛光的镇压,那滚滚血海登时彻底开了锅。九色奇剑发出一声长鸣,从血海深处浮出,化作一道剑芒如银龙出水,冲天而起。

天门大窍如遭刀绞般痛,俞和心里发慌。但恰在这时,悬在识海穹窿之上的六角经台忽有青光一闪,那白衣舞剑少年御风而来,迎上九色奇剑所化的通天剑芒,只伸手轻轻一招,那凶戾无匹的九色奇剑就乖乖的飞入了白衣舞剑少年的掌中。

抖手耍了个剑花,只见白衣舞剑少年并起左右食中二指,在九色奇剑上一捋而过,那剑身上的血光霎时间尽数退去,就连凶戾之气也收敛得分毫不露。整口剑好似历经了入鞘、温养、韬光、藏锋、培灵的诸般洗练,再没了初出炉膛淬火开刃之后的锋芒毕现,而变得返璞归真,菁华内蕴。

白衣舞剑少年一纵身,便到了六角经台边上。他先朝六角经台恭恭敬敬的抱剑一揖,然后手掐法决,将这口九色奇剑祭到了经台上方。

俞和的性光慧剑往这九色奇剑上轻轻一附,登时两口剑合二为一,化作一道三尺虹光,悬在六角经台的青光氤氲中,缓缓旋转起来。先天五方五行符各分出一线神光,缠在剑锋上游移不定。

守株待兔的六角经台,轻而易举的收服了桀骜不驯的九色奇剑,可俞和却并未查觉到自己的真元剑炁有何变化。倒是下面翻腾沸滚的血海,好似遭人横刀夺爱,一下子勃然大怒,从那滔天大浪中化出更多更粗大的血藤,如同成千上万的怪蟒出水奔月,直朝六角经台扑去。

第二百八十六章寻真由,炼内煞

高高悬在穹窿上的六角经台,似乎完全不屑于理会那血海的挑衅。无论万千道血藤如何腾飞扑刺,却怎么也够不到天顶。莫看方才白衣舞剑少年一跃而上,看似血海与经台之间并不十分遥远,但此时六角经台青光熠熠,如若一轮皓月亘古当空,天地之隔有亿万里,任凭血藤狂舞,始终遥不可及。

六角经台漠然不动,但那白衣舞剑少年却是脚踩霞光飘然而至。只见他探臂亮掌,屈五指成爪,对准了血海中央一压一扣,紧接着使力一扯,好像是他掌中隔空握住了一件沉重至极的物事,要将其从那血海深处强行抓起。

这场念视内境之中的斗法,俞和是彻底成了一个旁观者。

只见随着白衣舞剑少年的手腕缓缓提起,从血海涡流中浮出一道诡异的法阵。此阵煞是玄奇奥妙,外有层层血烟蒸腾,内藏统共三十六天罡之数的阵眼,中央枢机阵眼乃一道通红的血符,这符上有万道罡煞流溢,一散出阵外,便会化作扭动如蛇的粗大藤蔓。

其余三十五处小阵眼,尽都团团围绕着中央血符,周而复始的旋转不休。其中一十六处小阵眼上有浓郁的赤霞血气缠绕,但余下的一十九处小阵眼却是晦暗无光。俞和以神念去望,发觉那一十六团血气中并无生魂被缚,可却隐约有哀嚎恸哭之声不知因何而来。

看清了这座被白衣舞剑少年扯出血海的怪阵,俞和的心头忽然闪过一丝明悟。犹记得卫行戈曾说起,被那赤胡异士炼成傀儡的九州修士,统共是有三十五人,而今屈指一算,其中刚好是有一十六人死于俞和的剑下,正与这座怪阵上的小阵眼与赤霞血气的数目分毫不差。

斩杀了赤胡傀儡修士之后,俞和的确是会有血气自行入体的异样感觉,先前并未深究,此时转念一想,莫非他每杀得傀儡修士一人,便会有一道血气流入这座怪阵,凝在三十五处小阵眼上?若真是如此,那中央枢机阵眼上的血符又是从何而来?若斩尽三十五名傀儡修士,将所有的小阵眼尽都注满血气,此阵又会有何变化?

俞和再顺藤摸瓜的再一细想,心头疑窦更深。这赤胡傀儡修士的事情,是由卫老魔说于俞和听的,也是卫老魔与罗修上人极力鼓动俞和要依剑道古法,杀生砺剑求道。后来俞和在赤胡前营中亲眼见到了傀儡修士,当时就莫名其妙的有杀心戾念大起,而今日关前再战,那一番冷血无情的屠戮,更是让俞和自己的不敢相信是他亲手所为。

“难道自己已然招了卫老魔的道儿?”俞和悚然一惊。

借着饮酒试剑之机,神不知鬼不觉的将血符种入他人识海,这对于手段通天的卫老魔与罗修上人来说,绝非是什么难事。只是这外魔入体隐伏,怎的六角经台与长生白莲两**器却从曾发出分毫警示?

再如果这座血海之中的怪异法阵,是卫老魔暗施的算计,那血海下面的九色奇剑又是何等魔物?此剑凶戾无比,但为何六角经台化出的白衣舞剑少年却要收服此剑,还将它与性光慧剑合二为一?

俞和越想,疑惑就越多,但他此时依旧插不上手,只能眼睁睁看着白衣舞剑少年施为。不过对于神秘的六角经台,俞和心中早想得通明,自己这一身福缘鸿运,和如今的道行成就,尽都是拜此奇宝所赐,此经台的玄妙远非他所能揣测。与其靠自己不明就里的胡冲乱撞,真还不如让六角经台替他料理一切。至于这种种异象的起因来由,日后再慢慢探寻,早晚会水落石出。如今最紧要的,还是将这怪阵与血海统统镇压,尽快回复识念清明。

俞和心头释然,他深吸了口气,将通身真元纳回关元内鼎,存想己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一双眼高高在上,笑看识海中的风云变幻。

再看那白衣舞剑少年摄起了藏在血海中的怪阵,右手五指虚握,将怪阵定在身前,抬左手食指一点,竟把南帝长生白莲法相给幻化了出来。

亿万莲瓣当空展开,朝那怪阵一裹,万千血藤根根断落。上书“执掌南天”四个大字的长生大帝玉清真王符朝下轰然一镇,那涛涛血海之相霎时间化为乌有。

血海异状一泯,念视内境中重新显出云海苍茫之相。俞和不自禁的一抬头,自九霄天外冥冥中落下一滴奇寒的冷泉,穿过识海,淌过咽喉十二重楼,流过关元内鼎,直坠入会阴生死窍。阴寒之气流转周身,俞和脸色转而青白,待阴极生阳,阳火暖气自生死窍逆冲而上,俞和顿觉通体舒泰,暖融融的如浸温汤。

再寻那手段通神的白衣舞剑少年,已是成功身退,悄然隐没。

清清朗朗的念识云海之上,虚浮着一朵硕大的白莲法相,有丝丝血炁从莲瓣缝隙之间溢出,可见那座古怪的血煞法阵犹在运行不休。六角经台高悬穹顶,青玉色的光霞氤氲之中,一缕三尺虹光如湖中锦鲤般的悠然游弋,与先天五行神符追逐嬉戏。

诸般异相消弭,血符怪阵被两大奇宝镇压,作乱不得,俞和这才回神去看那罗修上人的灌顶传来的那一篇剑诀。

这篇剑诀可分“正文”与“阐义”两节,前一节只有寥寥百字,文中古意盈然,晦涩难懂;后一节似乎是罗修上人的自身体悟,逐字逐句的将正文阐释其义。俞和一读之下,更对这位罗修上人的剑道造诣诚心叹服,只这一段析文阐义之谈,那也是字字珠玑,精辟入里,一遍读完只觉奥妙无穷,二遍再读更感余意深长,三遍细品之后,方知此法玄玄,众妙纷呈。

比照着罗修上人的阐义,俞和将这篇古剑诀反复参悟了三遍,自觉已然初窥了门径。这段口诀,并非是记录了运使剑器进击的招势,而是在讲述将精血外煞炼成本身真元内煞的法子。若能将此法练至大成之境,那不仅可以像罗修上人那般,剑势未动,剑意未发,凛然杀机已然慑人心魄,令其未战先怯;更能杀人夺元,久战不疲,越斗越勇。

古时剑修高手以一敌众,力战不竭,正是倚仗此法之妙。但杀人夺元太过血腥,剑煞慑敌也须得先行掠夺巨量的血煞气,正道修士斥此秘法入魔甚深,倒也并非枉言。

摸清了这篇法决之妙,俞和心中一动。

他没有料到,罗修上人随手传来的无名剑决,乃是一篇实实在在的上古剑道妙法,光这篇百字剑诀与其阐义,那已是颇不得了的传承,按理说除非是继其衣钵的弟子,否则万难得授此法。

念头急转,俞和捉住了一点灵光。难道六角经台与长生白莲之前的不闻不问,就是为了故意让俞和陷入卫老魔的算计中,然后将计就计,从罗修上人这里谋得上古剑道的秘法传承?说不定那座古怪的法阵,便是罗修上人留下的传道依凭,否则白衣舞剑少年为何不干脆炼化此阵,却只用长生白莲将其镇压,而且还任由丝丝血气逸散出来?

既如今怪阵已然身陷囹圄,再作不得乱,俞和左右一盘算,决定试着修炼这篇法决,不然被罗修上人查觉了什么异样,心起疑虑,又要横生波折。

于是他依照那百字法决的炼煞之法,小心翼翼的从长生白莲附近摄来了一丝稀薄的血气,引入几条特定的脉络中一转,再以本命丹火炼去戾念,这一丝血气就变得服服帖帖,可由俞和的心念随意指使。

照那法决所述,将血气炼精化元之后,会剩下一缕精纯的内煞。这内煞可积存于窍穴之中,临敌时凝神放出,虽不能伤人身骨,却能使人心魄惊骇。人身上共有六条经络,七十二处窍穴可以收纳血气内煞,俞和留了个心眼,特意选择了几处不甚紧要的窍穴。

连摄十数缕血气炼成真元,他果觉真元隐隐涨起一线,窍穴中渐有内煞聚集。

俞和这厢依法修练,罗修上人立时心有所感。

老头子笑吟吟的转头一望,就看俞和眉心处的血光尽敛,身上隐隐有煞气溢出,引得周遭虚空生寒。罗修上人颔首笑道:“此子确是一方璞玉,可堪琢磨!这‘西川剑仙残诀’初学乍练,竟能有此气象,早年那些劣徒与他相比,真是蠢如猪狗。苍天开眼,赐吾佳徒,正统剑修一脉香火不绝!”

罗修上人搓了搓干枯的手掌,一脸眉花眼笑的模样儿。老头子怕是有几百年没笑得如此开怀,那脸上的表情显得格外诡异。此时罗修上人看俞和,那是越看越喜爱,满心盘算着等“四九道心魔种”全功,三十五个“祭品人牲”尽数化作俞和的真元内煞,该将哪一门威力至大的上古御剑仙诀传授给他才好?

但若是让俞和知道了罗修上人此时的心思打算,恐怕真会哭笑不得。

其实俞和哪里是什么资质无双,悟性超凡?这炼化血气的功夫行得如此顺畅,盖因他发觉这篇古剑修秘法竟与他的万化归一大真符颇有相通之处,都是炼化诸般元炁反哺己身,殊途同归。甚至俞和隐隐觉得,这篇秘法一味以辅助杀伐为要旨,立意血腥狠辣,实在有些落了下乘,远不如万化归一大真符符理那么浩然深邃包罗万象。

俞和早将万化归一大真符练得精熟,两厢互一印证,这篇古剑修秘法登时豁然贯通,故而修行起来一蹴而就,搞得罗修上人真把俞和当成了天纵奇才。

而由白衣舞剑少年作法施为,那镇压怪阵的长生白莲法相也是神异非常,俞和想要摄出几分血气练功,只消一动念,便会有几分血气从莲瓣之间溢出,一丝不多一丝不少。转眼间七十二轮次功法行毕,俞和只觉关元内鼎中真元沛然,右手食指商阳穴中内煞充盈,他吐气收功,睁开了双眼。

这一睁眼,周遭十余步的城墙上顿时有阵阴风吹过,那呜咽的风声犹如鬼哭狼嚎,一众大雍兵卒齐齐打了个寒战。就连攀到城头上的赤胡蛮子,都骤觉骨血僵冷,脚底发软,十几人翻身栽下了城墙。

俞和这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赤胡大军竟然已经冲上了城墙,与落雁口的大雍守军们短兵相接。雄关城墙上喊杀声震天,到处都是残肢断臂,血流成河,触目惊心。

饶是刚刚才炼化了血煞气,俞和依旧被这可怖的沙场惨状给吓了一跳。待他定了定神,举目再朝四下一望,却猛然从地上跳了起来,把眼一瞪,双手掐起剑诀,就要纵身而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