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骄婿-果木子-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氏摆摆手,“这些年落下的老毛病,一吹风就疼得厉害,这幅身子骨,估摸也留不了几年了。”
    萧澜皱眉:“母亲莫要这般说。”
    霍氏叹一声,说:“这有甚么,母亲早晚是要闭眼的,只是放心不下你们罢了。对了,刚进来可瞧见外头那两个了?”
    萧澜不意她还能主动提起,冷意稍收敛些,道:“正要问母亲,外头的是谁?儿子可不记得,自个儿何时纳了人进宫。”
    霍氏往后靠了靠身子,诧异道:“皇后没与你说么?”
    萧澜心口一提,“……说什么?”
    “这孩子”,霍氏收收下巴,笑得有点儿无奈,“就是不会表功,性子吃亏,心地却是最好。你登了基,纳妃是自然的,祭天前我们娘俩就说到这事儿,皇后明大事,这后宫也冷清,说该当一回多纳几位才好。本应等你发诏,可朝廷里你忙得脚不沾地,哪顾得上?我寻思着今年也就莫大选了,先从京中官家里头有适龄女儿的挑几位,充充人气,皇后觉得也成,让人送画像,挑了几个,没与你说,八成是想留个乐事。”
    萧澜脸色已经微微变了,强压着,缓缓道:“皇后挑的?”
    “是不是瞧着外头两个还成?”霍氏笑着招招手,莲姑抱了几副画卷过来,霍氏指一指:“皇后是有心的,挨个都看过,眼光不赖,选的几个都是姿容上佳,你瞧瞧。”
    萧澜紧抿着唇,一幅幅展开,姿容佳不佳的他没留意,但每张画像的脑袋上,都圈了个大圆圈。
    又大又圆。
    落笔、大小,每张几乎一模一样。
    萧澜在她的器物图上看了不知多少次,丁点儿也不会认错。
    ——这正是延湄亲笔。
    
    第89章 气急
    
    萧澜眉间突突跳,可见,延湄的确是知晓纳妃一事的。
    不但知道,她刚刚还叫出了其中一人的姓氏。
    她记性好不假,可从来不会平白无故地记一个人。
    ……是真经了心。
    萧澜不出声,将画像一副副仔细卷起来,他记起走前那日确实在赤乌殿见过几副卷轴,他还问延湄画的是什么,延湄不叫他看,行了,现今看清楚了,知道了。
    画卷的两头绑着绸带,又细又短,花生站在下头觑见他系了两次那个活扣儿都没打上,忙躬着身子上前半步,说:“奴才……”
    萧澜横他一眼,冷不丁将几副卷轴抄起来劈头盖脸砸到他身上,骂:“滚!”
    花生一边颧骨被砸了个正着,忙不迭磕个头,胡乱捡起画卷低头退到门外去。
    霍氏脸上的笑意减了些——在她跟前儿对个奴才发脾气,这是冲谁?
    但她没有发作,只看着萧澜道:“皇上不满意?这几个出身确实低些,不过也有好处,但凡你布施点儿君恩,于她们来说就都是天大的荣耀了,回头你想偏疼谁一些,也能由着性子来。出身高的,纳进宫来自然位份也高,这皇后就做不得主了,得皇上亲下旨意。可母亲还是得替皇后说句话,在她能做主的事情上,她是尽了心力的,日后无论谁得宠,都不该越了皇后去,阿澜,此事你心里头得有分寸。”
    霍氏说这话时,像极了幼年萧允和萧瑛拌嘴吵架,她教训儿子护着女儿时的模样。
    萧澜眯了眯眼,听霍氏又道:“还有一事,你眼下得正儿八经放在心上——那便是皇嗣。从前没有,母亲能明白,形势不明,有了子嗣反而是挂碍和拖累。可现今不同了,你已登大宝,皇嗣便是国本,是眼下最首要的,这也是为何母亲与皇后都操心纳妃的缘故。皇嗣广茂,国运则必然昌隆。”
    萧澜心里头一动——延湄这些天说到子嗣便眼中发亮,他本以为是闵馨在那儿乱说话,现看来是错怪了人,“母亲与皇后也说了这话?”
    霍氏看他,却笑道:“这话哪里用得着我说?皇后为国母,深明白这个道理。即便一时还没适应自个儿的身份,宫里头有女官、女史、还有女贤人,历朝历代后宫里头的事都是要与她讲的,以做前车之鉴,她自然晓得于皇家来说子嗣有多重要,纳妃也再正常不过。有了子嗣,皇后的后位能坐得安心,旁人也能绝了不该有的念头。”
    萧澜心头一阵翻滚,有点儿坐不住了,这段时日前朝事情太多,他把女史这一茬给忘了。
    可稍一寻思他就明白,之所以忘了,是因为根本没当回事儿——他太清楚,依延湄的性子,绝不会轻易被这些离她八丈远的事情左右。
    除非,她自己也认为是对的。
    ——该给他纳妃,该广茂皇嗣。
    甚至旁人也成。
    霍氏轻轻抿了一口奶茶,不再言语,这总归是她身上的一块肉,她了解,萧澜打小便有个习惯,越是动了气,面色就压得越平静,可你要细看,他肩膀和腰板都紧紧绷着,是随时要发狠的征兆。
    霍氏心里有点儿复杂,她将他生在王府,给他吃的是珍馐,穿的是锦缎,用的是金银,养出了他一身好气度,如今更扶着坐上了皇位,可这儿子也不过才成婚一年多,纳妃这种寻常事她就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也是累。
    此刻倒略略怀念萧澜幼时了,她甩个脸子萧澜便小心翼翼,哪如现今这般不听话?
    一口羊奶茶没有咽下去,霍氏捂着心口呛咳起来,手也开始发抖,莲姑忙端了痰盂,一面拍背一面道:“太后,叫太医来瞧瞧吧。”
    “死不了”,霍氏漱了漱口,“伤风而已,太医来了又要喝顶黑顶苦的药汤,我不爱。”
    她刚咳得厉害,萧澜往前一步,本能地弯下腰要帮她拍背,半路顿住,抿抿唇,“母亲咳了几日了?怎能不瞧太医,药虽苦,却是能治病的。”
    霍氏摇摇头,靠在莲姑身上,说:“皇上去忙吧,不碍事,歇一歇就好了。”
    萧澜没动,莲姑扶着霍氏起身要到内殿去,萧澜跟了几步,忽停住步子唤了一声:“母后。”
    霍氏侧身看他,萧澜把目光从她并不虚浮的脚步上移开,问:“母后可还记得清楚儿子的年纪?”
    霍氏一怔,道:“母亲自然记得,你去岁弱冠,今年余一。”
    萧澜点点头,又问:“那母后可知,最晚亲政,要待到何时?”
    霍氏自然知道,最晚的也不逾弱冠,而大多数十六岁便可,甚至有更早的,她蹙眉道:“皇上要说什么?”
    萧澜背过手,声音稍稍大了些:“朕已过弱冠,前朝的事能自己做主,后宫也能。母亲既身子不好,便莫操心了,多将养。今日给母后撂句敞亮话——朕不纳妃,谁说也没用。”
    霍氏一下转过身,喝道:“荒唐!你往前看看,那个皇帝不纳妃?”她憋得满脸通红,刚才是咳的,这回是气的。
    她凌厉惯了,指一指内殿,意思要训话,可萧澜已经抬步往外走,莲姑看霍氏气息不稳,忙叫:“皇上……”
    宫人们战战兢兢,萧澜扫一眼步子也没停,花生这下懂了圣意,忙用浮尘抽了下旁边的小太监:“愣着作甚么!还不快去请太医!诊完了脉速来回禀。”
    萧澜出了殿门,花生忙朝里头躬身打千说:“前头有朝臣候着,等不得,陛下心里记挂,姑姑晚些可千万记得让太医来回一声。”说完他也小跑跟着走了。
    “你瞧瞧!你瞧瞧莲姑!”霍氏恨道:“他眼里还有哀家这个母亲么?没有哀家当初忍辱生下他,他何以有今日?”
    莲姑听她后边的话要不对了,忙将人都赶出去,往内间里搀扶,小声道:“太后快莫想这些,身子要紧。”
    霍氏先前的头疼有三分真七分假,这下成了实打实的。
    ……
    另一边,萧澜从昭明宫出来直奔赤乌殿,路上停脚扫了眼太监,花生被主子一看差点儿热泪盈眶,忙道:“奴才丁点儿事没有,谢皇上。”
    他颧骨被砸那下挺狠,可他知道皇上心里窝着火呢,太后和皇后……不骂他这个奴才骂谁?
    萧澜斜他一眼,继续往前走,他脸沉得似要滴水,进赤乌殿时,花生死命地朝桃叶挤眼睛,可惜桃叶一时明白不了,只能将请安的声音喊得更大些。
    虞氏带着沈如兰刚走,延湄喝碗热汤,换过衣裳,正想躺一会儿——天冷,小日子一来她又心烦又发困,刚坐到榻上就见萧澜沉着脸进来,耿娘子要说话,萧澜斥道:“出去!”
    大家伙都不知怎么了,花生在后头使劲儿摆手,耿娘子看看延湄,只得也掩门退到外面。
    延湄抬头,她心里头也有气,旁人她都没在意,为何把吴氏记了个清楚?那是因为她看画像的时候,发现另外四人都是规规矩矩的正面像,只有这个吴氏,画的是回眸一笑的样子,等再远看近看,她觉得眼熟了。
    ——吴氏温婉而笑的样子,像极了宸妃。
    不,不但笑起来像,刚刚一见,就是不笑的时候也像!
    她看见了,自然认为萧澜也看见了。
    而且吴氏怎么那么快就进了宫?
    萧澜冷冷盯了她一阵儿,霍氏说的话他一句也不信,可是到了延湄这里,心不由自主就提了起来,生怕有些事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他不说话,延湄也不说,不但不说,还伸手推了他一把,萧澜毫无防备,被推得晃了下身子,他气得转身把那几幅画像拿过来,往床榻上一扔,几乎是咬牙切齿地问:“你要给我纳妃?嗯?”
    自两人成婚以来,萧澜从未对延湄发过脾气,即便在他们还未生情愫之时,也不曾这样冷过脸,延湄着恼,把画往前推了一下,烦躁道:“给你!都给你!吃吃吃!”
    萧澜知道她这是气话,可是听了还是忍不住心里一堵,道:“母后与你提纳妃一事,你既知道了,为何不与我说?人你都选好了,给谁纳妃?你怎不问问我喜不喜欢?”
    延湄还真是想问这个事情,于是跪坐到榻上,把几幅画展开,端端正正地摆好,认真问:“你喜欢么?”
    萧澜看她竟还真一本正经地问,简直气得说不出话来,点点头,袖子都在抖,说:“行,长本事了你。”
    延湄不知他在气什么,想知道答案,手指在那几张画上溜一遍,问:“哪个?”
    萧澜实在是气极了,他想起前几日延湄总称“皇上”,那会儿还以为她是因为他当日回来晚了闹气,原来不是。
    她已经有了当皇后的自觉,他想着怎么疼宠她的时候,她也没“辜负”了,正想着给他纳几个妃子呢。
    还有绵延皇嗣,路上延湄就在问,他当时听了这话,一想到他们会有孩子,心里头热乎得不行,现在看看,延湄想的可能根本不是这个。
    萧澜指指她,脸色有点儿发白,一脚踹开门,转身出了内殿。
    
    第90章 等着
    
    萧澜脚下生风,一路上没敢停,生怕自己停一下就忍不住折返回去,可等到了武英殿,他立时又后悔了,觉得自己走得太快,万一延湄在后头追出来了呢?
    他抿抿唇,在殿门口打个磨脚,又背着手踱出来,眼睛四下一扫,没看着人,他咳两咳,沿着汉白玉的丹陛一阶阶往下走,走得慢,一面走一面暗暗眯着眼睛望。
    直到一级级级石阶走完,半、个、人、影、也、没、有!
    萧澜咬咬牙,转身蹬蹬蹬沿着丹陛又上去。
    花生在后跟着,有点儿蒙圈,一边爬石阶一边冲后头的小太监指了指,意思让擦洗丹陛的宫人们都仔细着,千万别撞到皇上眼里,小太监提心吊胆地哈着腰点头。
    萧澜进了武英殿,一屁股坐在龙案后,冷眼盯着殿中的金砖出神。
    花生张张嘴,想提醒,又不敢出声——这武英殿之前遭了火,殿内损毁不轻,正命工匠修葺,批折子、召见朝臣等都临时换到了后面的敬思殿,眼下这里什么都没有,殿中的金龙柱昨儿才刚上过头遍漆,充斥着一股刺鼻气味。
    然而主子都没说什么,他这个做奴才的更没资格嫌,只担心待久了萧澜会头晕,正搜肠刮肚地想着拿什么由头劝,有小太监来报了一声,花生可算找找了救星,忙禀道:“皇上,陆文正陆大人前日述完职,今儿进宫,正在敬思殿等着面圣,宁王殿下刚刚也来了。”
    萧澜瞥他一眼,左右看看,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刚刚气急,跑到武英殿来了,黑着脸起身,花生忙给他找台阶下,说:“皇上是想亲自察看察看这殿中修葺的进度,奴才瞧着,怎么也还得个把月。”
    见他像是还憋着火,又小声说:“兴许娘娘已遣人来了,但去的是敬思殿,没见着您。”
    这话也不知是不是说对了,萧澜脸上不显,绷着的唇角却稍松了些,虚踹他一脚,“闭嘴。”
    敬思殿就在武英殿正北,中间连了座丹陛桥,萧澜打北门过去,宁王萧真和陆文正都在殿内候着。
    ……外面暂时没见着旁的、赤乌殿的人。
    萧澜脸又沉了,幸而此刻有正事,再气也暂且抛开些。
    这陆文正也是个妙的,当初在濮阳侯府,他求见圣驾被拦,萧澜以为他定还得求见第二回,没准就得血溅侯府,可这人不但没有,回去在太守府静悄悄憋了几日,给萧澜送了两张他历任县的地图,以及当地官员、财政、民况的详细述报。
    在他未成事之前就押宝的,文官里陆文正是头一个。
    事实证明,陆文正押对了。
    萧澜打量他一圈,点头道:“回京就好。”
    陆文正按规行了大礼,把濮阳的大概情况又给他回禀了一通,正好萧真也在,萧澜便冲他一抬下巴,“寻个人给你打下手,如何?”
    萧真今儿有一半儿就是来诉苦的,他现今被派到了吏部,吏部里面大部分官员都是世家出身,旁人去了受气,萧真到底有个王爷头衔压着,面上大家都得客气些,可办起事来,吏部的人可就没那么配合了,他们大多依附沈家,有人撑腰,萧真发了两回脾气,毕竟孤掌难鸣,正想来跟萧澜要人手,陆文正就到了。
    陆文正以前倒是远远见过萧真一两回,但萧真没留意过他这号人,此时打量几眼,瞧着是挺稳重,因也不诉苦了,笑道:“多谢皇上体恤。”
    “先别急着谢”,萧澜随手扔给他几道折子,说:“看看,都是参你的。”
    萧真哈哈乐,他刚进吏部不久,实权还没摸着呢,能有什么好参的?不过是碍了旁人的眼,最多也就是拿些不上道的事情做文章,他也不着急,一封封慢慢看。
    萧澜又问了些颖阴的事,陆文正回来时韩林让他带了封信,说的主要是那边的铁器和一些杂七杂八的,萧澜看完,陆文正顿了顿,道:“臣回来之前也去了颖阴一趟,随韩大人运了批铁器送到濮阳军中,军中正在赶制兵器,叫臣代问问工部是否有新图样?”
    此事他刚刚在折子里已禀过一遍,现下再提应是有旁的话,萧澜示意他说,陆文正道:“臣对兵器之事不大懂,但族中有一长辈,小有研习,皇上若是不弃,臣可举荐。”
    萧澜笑笑,他心里知道,濮阳那边真正想问的应该是延湄,但如今身份已大有不同,他们自然不敢提,只能绕着弯子问工部。
    “举贤不需避亲”,萧澜眼下最缺的就是能往各部安插的人手,因道:“陆家本就是名门,便是无人举荐朕也有意请几位名士入宫论政。”
    陆文正躬身,又道:“只是臣族中这位长辈,腿脚不大方便。”
    萧澜这阵子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摸京中世家的底,因而陆文正这般一说,他大约就知道了,略微诧异道:“你说的是肃敬伯府的陆二老爷?”
    陆文正眼中现出些许骄傲神色,道:“回皇上,正是。”
    ——这位陆二老爷名陆潜,就是当年“陇西双壁”之一,太和帝在位时,曾有不少人举荐过,陆潜那时还不及弱冠,进京面圣,可后来不知怎么就没了声息,及至陆家迁入京中,也一直深居简出,萧澜让人查时才知,原是换了腿疾。
    这些年虽沉寂,偶也有论作流出,有不少世家子弟想拜访,但听说陆二老爷都闭门不见,萧澜有几分兴趣,因道:“不妨,工部亦可挂职。等那日得闲,朕也正想见见。”
    陆文正一礼,他要禀的事情已经说完,稍立片刻,便先行告退。
    萧真的折子也看完了,其实没甚能拿出来说的事,言官们没事寻事,说宁王府中一个妾室在东街肆马狂奔,惊了百姓,从而说到整个宁王府恃宠生娇、仗势欺人,反正把萧真从前那些事又都拿出来骂了一遍。
    萧真无奈道:“我从前没发现自个儿干过这么多不着调的事儿呢。”
    萧澜说:“你才知道?”
    萧真嘿嘿嘿,萧澜斜眼睛睨他,意思事情都说完了,还不走?萧真挠挠头,半晌道:“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萧澜:“说。”
    “府里的侧妃病了”,萧真一脸“我没说谎”的样子,“想请皇后娘娘身边的闵小太医去给瞧瞧。”
    ——他指的自然是闵馨。
    闵馨现今也入了太医院,宫中原本就有医女,她倒也不算扎眼,加之她几乎只听延湄差遣,连太后那儿去的都少,还挺轻松。
    萧真自打回京就没得了空儿,前几日去给荣太妃请安遇着两回,他叫住要说话,可闵馨低头就跑了,他还以为自个儿脸上长了什么,回去好一通照镜子,逮不着人,只能来请旨了。
    萧澜有点儿牙疼。
    有心提醒萧真一句,可又不大好说,况且他自己这儿还没捋顺呢……这样一想,他找到个好由头,看了花生一眼,吩咐:“去赤乌殿问问。”
    花生站在殿门处,心里头已经转了好几个圈了,刚刚被打了脸,正琢磨找个甚借口往皇后那儿跑一趟呢,萧真就来了这么一下,他心说王爷您真是个好人,答应一声,赶紧就往赤乌殿跑。
    过了一刻钟,打了个来回。
    萧澜背脊不由自主挺直了,嘴上淡淡的,“皇后怎么说?”
    花生咧咧嘴:“娘娘说明儿让闵太医到侯府去。”
    萧真一听乐了,起身给萧澜行了个礼:“臣谢皇上,谢皇后娘娘。”说完他还有点儿奇怪:“皇上怎脸色不大好?这些天太操劳。”
    萧澜:“……赶紧回你的王府去。”
    萧真正经的不正经的事都办完了,哈哈一笑,乐颠颠地滚了。
    萧澜瞥着花公公:“皇后还说什么旁的了?”
    花生磕巴:“回皇上,没、没旁的。”
    萧澜一口气噎在嗓子,又问:“皇后在做什么?”
    “奴才没见着娘娘”,花生苦着一张脸,“是耿大娘子传的话。”
    这倒怨不着他,延湄在内殿,这也不是天大的事,用不着当面请示。
    萧澜哼出口气,没话说了,闷声不响地开始写字。
    一边写一边发狠,心说,你给我等着;等过几日的……
    
    第91章 扪心
    
    萧真和陆文正走后,各部又陆续有折子递上来,萧澜没得闲,酉初就在敬思殿没滋喇味地用了几口晚膳,进得也不舒坦,拉着脸道:“去膳房瞧瞧,旁处的晚膳今儿都有什么。”
    花生麻溜儿地去了,回来觑着他的脸色道:“奴才先将赤乌殿的给皇上报一遍?”
    萧澜用杯盖蔽着浮上来的碧绿茶叶,眼也没抬道:“说。”
    花生赶紧从头碗到正菜,再到甜汤一股脑给报了一遍,报完,萧澜眉头却微微蹙了蹙,花生忙道:“还有盅姜枣茶正在灶上温着呢,奴才刚瞅见,有赤乌殿的宫女在那儿守着。”
    萧澜眉间松动——延湄这几天来小日子,天又冷,睡前总得热热地喝一盅,也安眠。
    他啖口茶,又问:“进得如何?”
    花生回道:“奴才查了档,娘娘今儿晚上进得少些,有四、五样菜都未曾开筷,汤也只用了小半碗。”
    萧澜手上停了,忍不住惦记,心里头着恼自个儿,把茶盏重重一放,颇有几分烦躁,烦了片刻,他忽然眉头一挑,嘴角慢慢弯上来。
    ——并不是他一个人这般,分在两处,延湄与他同样食不甘味。
    心底又有点儿喜滋滋。
    他看着渐渐笼下来的暮色,心说罢了,等会子不论赤乌殿让哪个宫女来,随便说个什么他就回去好了,回去让延湄一句句给他解释。
    罢罢罢,其实他甚至不需要什么解释,日间时,延湄哪怕肯抱一抱他,或者拉拉他的手,说句软话,他脾气便发不出来了,更不会从赤乌殿踹门走。
    想到这,他又有些担心——会不会吓到了延湄?
    花生站在下头,眼看着片刻里他的神情由沉转喜又由喜转忧,试探着道:“皇上?”
    萧澜吁了口气,问:“什么时辰了?”
    花生忙道:“还差两刻到戍时。”
    萧澜皱眉:“先前不就差两刻?”——后宫要来人请,也得等到戍时末,还得一个多时辰。
    “刚刚是酉正一刻”,花生小心翼翼道:“皇上累了一日,要不先缓缓神,奴才帮您按按?”
    萧澜是得缓一缓,倒也不用他,起身进了偏殿,坐到张铺了白虎皮的的摇椅上一下下晃。
    他自己清楚,今日实际上除了气,更多的,是着慌。
    慌的不是延湄知道纳妃的事而不告诉他,也不是延湄不够赖着他,而是他才想起来——延湄从未对他表露过爱意。
    他此时要的不是夫妻间举案齐眉的敬重,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