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威武不能娶-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酒又喝了一壶,两人都有些上头,东拉西扯说着大小天下事,这才散了。
  袁二走出暖烘烘的屋子,迎面冰冷的寒风吹来,叫他一个激灵,酒气醒了大半。
  年节里的京城,此处离东街不远,一抬头就能看到二层铺面屋檐上悬着的灯笼,热闹非凡,与袁二亲眼见过的裕门关截然不同。
  他就这么想到了施幺的话。
  也不知道那个小丫鬟,有没有寻到家里人的哪怕是一丁半点的消息。
  初三的裕门关,天还未亮,又飘起了小雪。
  蒋慕渊醒得极早,刚轻手轻脚地掀了被角起身,边上的顾云锦就翻了个身,也醒了。
  “吵着你了?”蒋慕渊低声哄她,“再睡会儿吧。”
  顾云锦模模糊糊应了声,似是要再睡的意思,可下一瞬,又揉了揉眼睛,坚持起来了。
  哥哥们出兵的日子,她昨儿挂念了一夜,梦里都是金戈铁马,实在是惦得厉害。
  蒋慕渊见状,也就不多劝了,披好衣裳去院子里活动筋骨。
  出去了一看,才发现顾云骞比他还早,只一层单衣,在练拳脚。
  蒋慕渊失笑摇了摇头:“伤势未大好,不会让你入阵的。”
  顾云骞皱眉:“我倒觉得都好了,可不仅出兵没有我的份,连今日送行都不许我去,一定要再养着,这是什么道理?”无量帝尊
  之前是伤势所困,只能日日躺着,等能活动了,他是半点儿也闲不住。
  尤其是眼下,知道北地破城由自己的亲生父亲而起,顾云骞实在做不到跟没事人一样养伤,只让兄弟们上阵。
  蒋慕渊略思量了一番。
  各种理由,顾云宴他们应该都说了不少了,既如此……
  “此趟随军前压,以守为主,你就算跟着去了,待大举进攻之时,大抵也会被留下来殿后防御,”蒋慕渊笑着道,“不如再等一旬半月,等我与向大人出兵之时,那才是直指山口关,与驻守鹤城的狄人血战的。”
  这话戳中了顾云骞的心,他咧着嘴就笑了:“不是诓我的吧?”
  蒋慕渊笑着道:“诓你做什么?”
  顾云熙正好从屋里出来,把两人对话听得清清楚楚,等蒋慕渊一走,对顾云骞直摇头:“你说说,哪有做舅哥的还要妹夫出言劝解宽慰,你的腰杆要比他还直!”
  朱氏端着洗脸水,装模作样要泼过来:“你别乱教他。”
  顾云熙张嘴要说他从前被几个舅哥撵着跑,话刚到嘴边,想到如今还躺在北地关帝庙里的那一位,以及不知所踪的几位,还是讪讪咽回了肚子里。
  巳时,蓄势待发。
  隘口城墙之上,肃宁伯穿着铠甲,红缨飞舞,也露出来他鬓角的些许白发,可他依旧意气奋发,手拄长剑,昂扬望着关外土地。
  他的身边,站在向威与蒋慕渊。
  蒋慕渊未着银甲,系着长长的披风,比起身材壮实的向威所表现出来的猛,他更透着几分儒雅。
  可所有人都知道,这儒雅之下,还有果敢和坚毅。
  肃宁伯挥手,示意守将打开了关口大门,调集前压的兵士们列队而行,骑兵打头、步兵缀后。
  他看到了写着“程”字的旗帜,旗下是他的儿子程晋之,肃宁伯沉沉看了两眼。
  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了,余下的,就看自家小子的应对了。
  队列之中,亦有顾家旗帜飘扬,这个被北境百姓们传承记忆的字,终究会重新插到北地的城墙之上。


第581章 永守
  裕门关的百姓们不能靠近军队,可落雪也挡不住他们来送行的心,所有人皆是灼灼着双眼,盼着将士们能早日凯旋,让所有流离失所的人能重归故土。
  号叫鼓声,振聋发聩,马蹄扬起雪沫,而他们越行越远。
  顾云锦与嫂嫂们一块,挤在百姓们之中,给哥哥们送行,直到看不到了,关口大门再一次紧紧闭上,她才依依不舍地收回了视线,而后,抬起头,看向城墙上。
  她一眼就看到了蒋慕渊,他正在听肃宁伯说事儿,时不时点着头。
  军中自然还有要务,待人群渐渐散了,顾云锦等人先回了住处。
  顾云骞已经打起了精神,在陪几个小的玩耍。
  年纪最大的栋哥儿,也不过四五岁,那夜的伤痛都已经忘了,父母战死的沉痛,在长辈的照顾下,也没有多少感触,更别提其他几个小的,早就已经玩作一团了。
  虽然,也会问施妈妈“父亲母亲”的问题,但小娃儿不往心里去。
  再者,对于生死,他们都没有明确的概念。
  见她们回来,几个孩子就探着脑袋争着叫人,葛氏赶忙上前,一并亲了抱了,才算安抚好几个小的。
  顾家兄弟们出兵了,可留下来的人,一点也不空闲。
  明日,停灵在义庄的田老太太等人,便要入葬了。
  棺木、纸钱,在这两个月中,成了裕门关里数一数二热闹的行当了,棺木还好些,毕竟许多遇难的尸骨难寻,想收殓都没有办法,或是囊中羞涩,实在置办不起,但纸钱元宝,再是穷苦的,咬咬牙也买了。
  因着是顾家要置办,铺子里原不想收银子,顾云锦好说歹说,讲老太太一生端正,若知道躺着的棺木没有付银钱,怕是睡不踏实,这才让店家收了。
  元宝叠了几大袋,祭祀用的香烛酒水一应备全,翌日天未明,把虎子托给邻家大娘看顾半日,众人往义庄去。
  棺木都送来了,给田老太太等人做了最后的整理,一并挪好,送往镇外山上。
  要入葬的人多,自家人抬不过来,便请了人手抬上山。
  顾云骞垂着头,拿着铲子倔地,他仗着力气不小,动作也大,可前回伤的到底是胸口腹部,拉扯了一个多时辰,痛得他不住抿唇。
  可他不喊痛,只闷头做事。
  顾云锦拿着铲子,挖地与舞枪不同,一开始没有摸到门道,白费了不少力气,渐渐有些品出滋味来了,动作也快了不少。
  只顾云映,看顾着三个孩子,管着备好的元宝纸钱,免得叫狂风吹跑了。
  一具具棺木埋下去,一块块石碑立起来。
  葛氏跪在田老太太跟前,执香磕了头:“您先在这儿委屈些日子,孙媳一定让您回北地去。”
  顾致泽亦一并入葬,对于他的选择,自家人委实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顾云骞这个亲儿子,重重磕头,抬起头来时,眼睛炯炯,默默在心中念了一句“我与你不同”。
  边上,顾云锦拿着帕子,擦拭顾云妙的石碑,想说些告别的话,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入土安葬之后,余下的只有留过话、希望死后火化的顾致清了。
  棺木挪到空旷处,架在搭好的木架子上。
  顾云映的眼睛通红着,与顾云骞道:“七哥哥,火给我吧,我来点。”
  顾云骞转头看她,见顾云映坚定,他点了点头。
  接过火把,顾云映对着木架,低低唤了一声“父亲”。
  那夜分道,她知道就是死别,而顾致清留下来的那封信,沉得她喘不过气。
  除夕去义庄时,她甚至没有勇气多看父亲一眼,但这一次,她不会再躲避了。
  火焰点燃了木架,伴着滋滋的燃烧声,越烧越旺,连棺木一并裹在其中。
  看着冲天而起的大火,顾云映笑了笑,喃道:“您说得对,我们都能为北地生,为北地死,生生死死,永守北地。”
  前方热浪席卷,背后却还是寒冬的冰冷刺骨,前后截然不同的温度,让人不舒服极了。
  最不舒服的是焚烧的气味,冲得人眼睛酸胀,眼泪簌簌往下落。
  顾云映没有偏开头,只是不住抹着泪,一瞬不瞬地盯着那火焰从旺变弱,缓缓慢慢地熄灭,只余下灰烬。
  怕狂风吹散,顾云映也不管烫不烫手,把骨灰拢到一块,小心装入瓷罐里。
  站起来时,顾云映脚下一错,踉跄了两步,顾云锦赶忙扶住她。
  顾云映憋着嘴,道:“那么高大魁梧的一个人,烧光了之后,就剩那么一点点了,真不可思议……”
  顾云锦拍了拍顾云映的肩膀,她知道顾云映想要说说话,把情绪都说出来,便以此示意她,自个儿在听着。
  “我以前可羡慕父亲了,能长得那么壮实,两条胳膊就能挂着我们一道荡秋千,”顾云映顿了顿,声音暗了下去,“可父亲是不是不喜欢呢……他的身材是遗传自……”
  “三伯父选择了永守北地,”顾云锦道,“正因为他高大、有力,这几年征战中,才能横刀立马,杀那么多的狄人。”
  也不知道这句话哪里戳到了顾云映,她突然就笑了,重重点了点头:“我们要快些把狄人赶出去,照父亲的愿望,一半撒在城墙下,一般撒在草原上,而且,二哥、二嫂、四姐姐,还在北地等着我们。”
  顾云锦顺着她的话颔首,心里一阵发酸,三伯父当初做了死后的打算,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出身太清楚了吧……
  天色缓缓沉了,刚回到住处开了院门,隔壁听见动静的陈虎子就埋着两条圆腿跑出来,扑倒了庞娘子的怀里。
  庞娘子一把将他抱起来,与邻居大娘道了谢,这才把虎子抱回家里,嘴上不住问着“今儿乖不乖”、“肚子饿不饿”。
  蒋慕渊简单用了些吃食,又往军中去了。
  顾云锦便坐下来,从头到尾翻看《西行记事》。
  身后的书架,都是这几日收拾过的,所有与北境、西域有关的书籍都搁到了一块,除了原先就在宅子里的,还添了好些从镇子上收来的,这一些,顾云锦要加紧工夫,看完、记下、整理。


第582章 整理
  之后的几日,不时有消息传回来,各路军马推进到了何处,后续的粮草供给又如何了。
  大军出发后,留下来的蒋慕渊却比先前更忙碌了,脚不沾地起来,连按时吃口热饭都顾不上。
  蒋慕渊没有什么不习惯的,从前行军时风餐露宿的日子也很多,如今这样,实在算不上辛苦。
  他忙,顾云锦也没有闲着。
  那一叠叠的书册,累起来比桌案矮不了多少,有些完备,有些残缺,也影响了阅读的效率。
  自打她开始整理,在椅子上一坐就几个时辰不起身。
  朱氏来瞧了她两回,待问明白了她的打算,一合掌,到:“我现如今也没有旁的事儿要做,不如与你帮忙,我再去把大嫂叫来。”
  顾云锦见她真挚,自是点头应了。
  葛氏闻声来了,颔首道:“我们两个把这些旧书先抄了,整理还是你自己整。”
  旧书册损坏程度各不相同,有叫虫蛀了的,有浸过水糊了字的,毛病众多,朱氏、葛氏照着临一遍,能辨的辨,不能辨的画圈圈留白,如此一来,顾云锦便省劲不少,能节省很多时间。
  这姑嫂三人,全心全意投入了其中,葛氏甚至懊恼,以前在将军府时,怎么就没有好好翻一翻山水志、西域行一类的书呢。
  “全看兵书去了,”朱氏也遗憾不已,“府里藏书不少,只是我们成天舞刀弄枪,谁都不拿看书当好事,爷们还翻翻史书,我们就只看兵书,还尽挑简单的看。”
  “可不是,”葛氏颔首,说笑道,“现在是吃了读书少的亏了,好在哥儿、姐儿们往后在京中长大,京里人好读书,给他们请好先生,从小就学,文韬武略,都不能差了。
  看看云锦这手字,练过的和我们这种没有练过的,就是大不同。”
  顾云锦莞尔。
  其实府里状况,她是最清楚的。
  顾家不算大老粗,但读书的氛围,就如两个嫂嫂说的,比不上去校场上打一通的热情。
  她小时候也是这么长大的,因而进京之后,才格外慕书香。
  这也是缺什么便向着什么吧。
  而两位嫂嫂的字迹,与潇洒、飘逸、优美之类的是靠不上的,好在也端正,看起来不累人。
  中途顾云映也想来帮忙,她压在心头的事儿说明白了之后,心绪放开了,伤病也好得快,她便闲不住。
  朱氏笑眯眯道:“你的字,能行吗?”
  顾云映的脸涨得通红,自家怯了,也不提写几个让大伙儿看看,转身就跑了。
  隔了一刻钟,顾云映又厚着脸回来,一屁股落座,拿起搁在边上的一本低头翻看,嘴里嘟囔着:“写不好,我就看看。”
  顾云锦忍俊不禁。
  顾云骞有心帮忙,又不好整日与嫂嫂、妹妹们一屋子里坐着,干脆与蒋慕渊说好,随他去军中。
  男人们早出晚归,有时三更天才踩着寒霜回来,一进院门,屋子里还亮着等,顾云锦她们还未歇呢。
  辛苦总是有进展的,北境之外的广阔土地,在沙漠与草原的另一头,无数的小国、部落、绿洲,曾经听过名号的,或是从未听说过的,一点一点能细致起来。
  由一代又一代的关外商人们以生命和脚步丈量出来的地图,也在交互对比之中,慢慢能落位了。
  只是,补足之余,亦有许多矛盾之处,暂且只能先留着,希望在余下的书册中寻到答案。
  这一日,又是直到蒋慕渊和顾云骞回来,几人才搁下手中的纸笔。
  顾云锦站起来,一面活动筋骨,一面与蒋慕渊说今日进展。
  蒋慕渊听完,也说了他的安排:“我大抵三日后启程。”
  顾云锦对他们的推进多少有数,对此并不意外,只问道:“真让七哥哥跟着去?”
  “他也闲不住,”蒋慕渊道,“说是‘伤筋动骨一百天’,你真叫他躺三个月,骨头都发霉了。”
  顾云锦扑哧笑出了声。
  蒋慕渊又想起袁二来,道:“他大抵在往裕门关来的路上了,若是抵达了,你叫他先在镇子上等着,暂不用他去前头寻我。”
  顾云锦应了。
  启程那日,又是无数百姓送行。
  段保戚被肃宁伯留下来了,一道站在城墙上,目光灼灼望着下面的将士。
  他并非没有争取过,但蒋慕渊说服了他。
  蒋慕渊看过段保戚练武,两人也过过招,段保戚的功夫是跟他父亲学的,战场上琢磨出来的那一套,不花哨,但绝对够狠。
  段保戚缺的是磨砺,毕竟,这么多年在京中当他的成世子,身边与他对练的,谁敢给他下狠招。
  蒋慕渊不同,两人的“点到为止”也比段保戚在京中时严苛许多。
  “你若不想一上阵,还未杀几个狄人就被抬下来,不如再刻苦练些时日,反正裕门关的守军不怕跟你来真的,”蒋慕渊说得很坦荡,“再练一练,上阵之后能一场仗、一场仗地打,关口攻防、攻城、破城后巷战,你想倒在哪儿?”
  段保戚听进去了。
  他虽不怕死,但也不希望上阵不作为,他来这儿不是混资历的,是实打实要杀他几百狄人,磨刀不误砍柴工,他再摔打摔打也不迟。
  鼓声阵阵,大军出发,顾云锦看了会儿,又回到住处继续整理书册。
  朱氏伸了个懒腰,道:“现存的整理得差不多了。”
  “我打算明日去镇子里再寻一寻。”顾云锦估摸了一番,道。
  几人对了对进度,彼此交流了些细节,忙到了天大黑,才各自歇了。
  翌日上午,顾云锦去镇子里寻书。
  原先做文墨生意的铺子,先前已经让人来寻过一回了,但凡沾了些边的,都搬回去看了。
  今日只寻镇子里的大户,兴许他们宅子里会有保存。
  有一官兵引路,一家家的问。
  “夫人,前头那家是做皮料生意的,这家兄弟是关内人。”官兵一面说,一面引顾云锦进了那家铺子。
  闻声,坐在台面后头做针线的老婆子抬起头来:“客人,看皮料吗?”


第583章 寻
  两厢打了照面,顾云锦只觉得那老妇人有些眼熟,再细细一想,便想起来了。
  正是他们赶赴裕门关时,在半途中遇见的马车入泥潭的姓邹的两公婆。
  妇人亦认出来了,局促地笑了笑。
  当时,这伙热心人只说家在北地,他们就当人家是赶回来寻亲的,等他们到了裕门关,远远看到与守将们一道行走说事的顾家兄弟与蒋慕渊,才知道对方来历。
  哪怕是曾受过帮助,毕竟身份有别,老两口就没有厚着脸皮、大胆地去套近乎,没想到今日人家先登门了。
  顾云锦笑道:“也是有缘。”
  老妇人越发不安了:“是……”
  在后头做事的邹老汉与两个儿子也出来了。
  两兄弟是生意人,嘴巴比父母活络,谢了顾家人在半途中对父母的帮助。
  顾云锦道了来意。
  邹家大哥道:“手札是有两本,我去给夫人拿来。”
  邹家二哥思索了一番,道:“夫人为何不找去过外头的商人问一问?”
  顾云锦道:“也想寻过,可战事一起,常年走关外的商人都回家乡去了,没有留在裕门关。”
  “这倒是。”邹家二哥点头。
  要不是老父老母来了此地,手中又有铺子,邹家兄弟也起过回老家的心思。
  至于那些走商的,在入冬前就回去过年了,看今年这架势,战事不了,是不会再来这儿的。
  顾云锦想了想,道:“邹二哥可有相熟的商人住在京畿一带?”
  虽说离裕门关远,但带消息回去,让听风使人去打听,总是一条路子。
  邹家二哥忙点头,等他兄长出来,两人一道理了理,写了一张名册交给顾云锦。
  上头有行商的,还有镖局走镖的。
  邹家大哥道:“祖籍京畿的商人不多,江南是最多的。”
  顾云锦道了谢,待出了皮料铺子,又往下一家寻。
  一日下来,收获不能算多,但在预期之内。
  念夏手上有劲儿,一个人全提了,走路生风的样子,叫引路的官兵都连连侧目。
  她搬得毫不费劲,跟着顾云锦进了胡同,还未走到院门口,就听见马蹄声从身后来,念夏扭头一看,是袁二。
  袁二赶得风尘仆仆,下了马与顾云锦抱拳。
  顾云锦道:“小公爷昨日出发的,走前交代过,你先在这儿等几日。”
  “原本前两天就该到的,路上耽搁了,”袁二懊恼不已,偏头见念夏双手提着厚厚的书册,便道,“我来吧。”
  念夏随意提了提,表示十分轻松,并不交出去。
  袁二看着她气都不喘地提进了院子,不由暗暗想,将军府就是将军府,连小丫鬟都是练过的,看她这力气,怕是比老家常年干农活的妇人都强。
  念夏寻了个角落搁了,等明日白天晾一晾,便做整理。
  顾云锦与朱氏、葛氏说了遇上邹家人的事儿。
  “也是巧,”朱氏道,“不过能接父母来过年的商人,肯定是在这儿有些积攒的,是个大铺子也不稀奇。”
  葛氏颔首,半晌,迟疑着道:“他家说得在理,寻走过各处的商人也是条路子,先前在北地替我们收殓了二姑与江家兄弟的那一位,他也说过自家从前是行商的吧?”
  顾云锦记得那老汉:“也不知道他在北地如何了。”
  朱氏提议道:“不如我们去北地寻一寻?”
  “只我们几个?”顾云锦拧眉,她并非没有这个想法,只是兄弟们都出征了,她们几个往北地去,颇有风险,便没有提。
  “狄人眼下无暇顾北地。”朱氏道。
  这是实话。
  阵线前压,狄人有人力也会放在守卫山口关与鹤城上,便是出兵,也不会选择北地这座空城。
  几人商议过后,决定再等几日,估摸着蒋慕渊和向威的兵力压到山口关时,便往北地去。
  原是三日后出发,却不想一直飘雪,天亮时还未停。
  朱氏看过天色,明日怕是风雪更大,几人干脆咬咬牙,趁着雪还不算大,袁二、朱氏、顾云锦与念夏,四匹快马往北地出发。
  除了落雪,这一路还算顺畅。
  北地看着比他们前一次离开时,更加萧瑟了。
  雪几乎未化过,反而又高了几分,原本还有些坚持留在北地的百姓,也终是熬不住,陆续离开了。
  向威不是没有动过往北地驻军的心思,只是,狄人未打退,逃难的百姓不会回来,空有驻军,对着一座被冬雪覆盖的空城也无用。
  兴许等雪化了之后,朝廷动员几波,才能渐渐地有些人气,但真正的重建,需要在战事终了之后。
  顾云锦等人去先前老汉收殓遗体的院子、也就是顾微身前住的地方寻找,却空无一人。
  “莫不是也离开了吧?”念夏问道,“明明说了不走的。”
  “他脚有伤,想走也不好走,”朱氏道,“我们再寻寻。”
  北地占地在这儿,便是个空城,也不是这么好找人的,等真的寻到那老汉时,时间已经不早了。
  老汉瞧着比先前更消瘦了,两颊凹陷,显得眼睛格外大:“来寻老头子的?老头子前回说了,这把年纪不折腾了。”
  顾云锦道:“我在整理西域一带的资料,翻看了不少行商旅人的手抄、笔记,只是年代久远,不够完备。
  而老人家你是亲身走过的,你能给我们很多帮助,而这份地图、讯息,往后不仅能给官兵们引路,也能给新上路的商人们一些保障。
  兴许,我们也能找到让狄人不能轻易犯境的手段。”
  老汉的眼睛沉了沉。
  为了说服老汉,顾云锦有拓印一部分地图,摊开给他看:“这里还有一些空白,我找到的资料尚有矛盾,想听听老人家你的看法。”
  这一趟,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