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威武不能娶-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诚然失怙是很可怜,方氏对她又冷冷淡淡的,但有位高权重、矜贵无比的伯父母护着,有哥哥宠着,哪里就惨了?
  蒋岳氏失笑摇头:“你真是瞎操心,别想那些有的没的,先管好你自己。”
  蒋慕蕊憋着嘴应了。
  说的是改明儿,但寿安向来不拖沓,当天傍晚,那套交换的鹅黄新衣就送到了蒋慕蕊跟前。
  两人身形相似,尺寸都不用改,蒋慕蕊摸着那上好的衣料子,指腹来来回回抚着领口处的绣线,与奶娘道:“这些东西再好,也只是表象,心里的委屈,哪是金银玉石能填补上的?
  祖母让我莫要管,我又哪儿管得了?祖母自己都管不了的。”
  初五天亮之后,整条东街上鞭炮声震天动地一般响。
  各家铺子忙着接财神,也准备了些铜板分给百姓。
  素香楼的东家满面红光,请了一只舞狮队伍,吸引了不少人来看,尤其是住在附近的孩童,一窝蜂地涌过来看舞狮。
  东家拱手给百姓们问好:“这一年还请各位继续光顾我们素香楼,多照顾照顾我们生意。”
  “好说好说!”人群里有汉子高声道,“只要素香楼的消息一如既往的快,我们肯定都来。”
  这话引来了一片附和之声。
  东家大笑着道:“肯定快,肯定快!”
  能不快嘛!
  有五爷和袁爷照看着,他们素香楼的消息不止比他处快,还更多更隐秘。
  初六上午,魏氏和徐令意来西林胡同接了顾云锦,一道往西山去。
  一直没有走动,今儿也算拜年了,魏氏把压岁钱塞给了顾云锦,说了几句亲切话,先闭着眼睛小憩了。
  见此,顾云锦这才冲着徐令意挤眉弄眼起来。
  徐令意晓得顾云锦笑话她,脸上微红,倒也不恼。


第283章 解签
  顾云锦凑过去道:“你见了他,要跟他说什么?”
  这话让徐令意怔了怔,她不是没想过,是真没有想好。
  虽是定亲了,但她对纪致诚只是远远的几面之缘,对他的了解也仅仅只是看过他的文章。
  都说文如其人,可徐令意的心里依旧没有底。
  “是他寻我说话,我就听着吧,看他说什么,”徐令意低着声儿说完,双手抵着膝盖,坐得笔直笔直的,过了会儿,似是经过了一番纠结,她反问顾云锦,“你会与小公爷说什么?”
  这下轮到顾云锦被问住了。
  她眨了眨眼睛,认认真真思考起了徐令意的问题。
  她好像从来没有在“说”这一件事情上担忧过。
  前世寥寥数面,不过是互相问安,等岭北偶遇,她一个濒死之人哪里还有空去琢磨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合适说,自是想到一茬是一茬了。
  也正因着那番经历,顾云锦今生再遇蒋慕渊,说话举止上也随意许多。
  等熟悉了之后,更是如此。
  以友人相交,话题不拘一格,而等关系变化之后,许是之前沟通的方式还在,倒也没有觉得说话不自在。
  或者……
  顾云锦想到了那个下雪的夜晚,她其实有那么一丁点不自在的,但都被蒋慕渊用各种琐碎话题给化解开了。
  都是蒋慕渊的功劳。
  “要是你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就跟他说书道吧。”顾云锦没有直接回答徐令意的问题,而是给出了建议。
  只要纪致诚想着要好好与徐令意说一说话,那他会接了话题,且不会让徐令意感到为难。
  西山之上有数不清的道观,香火鼎盛。
  年节之中,不少百姓登山祈福,山道上并不易行。
  山腰的天水观还称不上西山上的大道观,它修建至今才一甲子,但胜在清净。
  顾云锦下了马车,戴着帷帽随魏氏与徐令意往观内走。
  魏氏去大殿内求福,又拉着两个姑娘去求签。
  徐令意心不在焉的,被魏氏塞了签筒,只好装模作样地摇了一支签出来。
  魏氏赶忙接过,递给解签的道士:“道长,我们算……算今年的运程。”
  道士眯着眼笑,连声说那是上上签:“姑娘不用担心,这两年会起转折,却是一桩好事,等上了这一台阶,以后就越发平顺了。”
  这番话叫魏氏心里舒坦极了,又叫顾云锦也来求一支。
  顾云锦没有扫兴,也凑了番热闹,得了几句“鸿运”好话。
  徐令意站在一旁听着,眼睛不由自主地往四周打量,她没有寻到纪致诚的身影,突然间却觉得有人正在看她,她依着直觉转头看去。
  四目相对,那人正是纪致诚。
  纪致诚站得离她们其实极近,甚至近到能听见道士解签的话语,只是不在视角之内,若她们没有转头就看不到。
  见徐令意注意到他了,纪致诚的眼睛骤然亮了许多,指了指边上的大殿后,又轻手轻脚离开了。
  “母亲,”徐令意深吸了一口气,道,“您这几日劳累,我们也不着急回去,不如寻了厢房歇一歇?”
  魏氏面露迟疑。
  顾云锦怕叫魏氏看出端倪来,毕竟徐令意睁眼说瞎话的本事还比不上她,她脸皮厚,最好忽悠人了:“舅娘,这一路来您都在闭目养神,这几天很辛苦?”
  魏氏叹道:“年节里事情多,过阵子就空闲了。”
  其实魏氏并不算忙碌,侍郎府的人情往来自有杨氏操心,她想插手都插不上的。
  叫魏氏疲惫的是魏家人。
  魏家不在京里,但这些日子没少一封信一封信地来催她,无外乎魏家子弟的功名前程、婚娶之事。
  魏氏照顾了魏游几年,对这个侄儿自是亲近,魏游又是个懂事感恩的,魏氏很愿意拉扯他一把,但其他侄子侄女就不同了,魏氏几乎是脸跟人都对不上号的。
  一来她就是偏心了,二来,魏氏有自知之明,她实在没能力拉扯那么多人,她的“底气”来自于徐砚和纪致诚,但一个是她大伯,一个是未来女婿,她哪能厚颜无耻地借此给娘家谋大把好处?
  她要不要做人了?徐令意又要不要做人了?
  再者,杨氏的那些遭遇就在眼前,魏氏自然要掂量的。
  魏氏一想起那些事情就头痛,便干脆应了两个孩子的意思,借了雅间休息休息。
  顾云锦等魏氏喝了热茶,道:“舅娘您歇会儿,我和大姐姐去外头转转?”
  “怪冷的,你们两个也不方便。”魏氏忙道。
  “让念夏跟着就好。”顾云锦笑道。
  念夏会拳脚,这半年多也进益颇多,魏氏琢磨着这丫头比两个婆子都厉害,也就应了。
  三人一道往纪致诚等候的大殿后门去。
  顾云锦抿着嘴笑了笑,轻轻推了徐令意一把:“你过去吧,我和念夏就在拐角处守着。”
  只隔了一拐角,视线阻拦了,但却不能完全阻了声音。
  顾云锦听见纪致诚唤“徐大姑娘”,声音喜悦又有几分紧张。
  念夏捂着嘴想笑,被顾云锦嗔了一眼,她赶紧又走远了几步,免得打搅到那两人。
  拐角这处,徐令意抬眸,认认真真打量起了纪致诚。
  对方比她高一个头,身形挺拔,衣衫上熏了柏木香气,衬得人有几分冷,可偏偏他又笑意浓浓的,使得这味道与人并不和睦。
  徐令意因着香料味道出了神,纪致诚以为她紧张,笑容都不由收敛谨慎了几分。
  他原本是有好多话想跟徐令意说的,可这会儿脑袋有些空,一时之间不晓得从何开口了。
  纪致诚抬手按了按脖子,突然想到刚刚那签文,他忙道:“你知道那道士是怎么解签的吗?”
  徐令意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纪致诚道:“他看你已经及笄,你母亲不问姻缘,自然是已经定下,不用再着急了,既已定亲,也就这一两年要出阁,他说你上一台阶,稳妥又不会出错,大过年的,什么好听挑什么说了。”
  徐令意听了微怔,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道:“是这么一个道理。”


第284章 一道念书好不好
  这番解释引走了徐令意的注意,她来来回回多琢磨了几次,越想越其中玄妙很有意思。
  解签的道士,多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又是年节里,自是不会说些不好听的来触霉头的。
  再者,她们三人从衣着举止一看就是官家人,魏氏只是疲惫,心情还是极好的,能推断出近来没有压在心上过不去的坎儿,至于疲累,过年里几个妇人不疲累的?
  徐令意抿唇,思量着道:“就没有个大胆直言的解签人?”
  “有啊,”纪致诚的眼睛一瞬不瞬看着徐令意,只觉得那微微蹙着的柳眉好看极了,叫他压根挪不开眼,他一面看着一面道,“不拿解签当饭碗、又不怕被人打的,就能大胆直言。
  远的不说,燕清真人就是个什么忌讳话都点出来的,要不然,也不会被圣上赶出京城了。”
  徐令意扑哧笑出了声。
  燕清真人的事迹,满京城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徐令意从顾云锦那儿听过不少,对那道人十分好奇。
  到底是什么样的修行,才会让真人不怕圣上的震怒,在清明时说出那么一番话来?
  徐令意被这些旁的事情占据了思绪,等回过神来,再想到纪致诚坦然说出口的“姻缘”、“出阁”,也就没有那么尴尬不知所措了。
  她轻轻清了清嗓子,没有傻乎乎地问“你寻我何事”,而是想照着与顾云锦商量的那样,从书道入手,让两人的对谈不至于空泛又干巴巴的。
  只是,徐令意还来不及开口,纪致诚赶在了前头。
  “我是想,亲手把这些交给你看。”纪致诚说完,从袖中取出一本卷作筒状的册子,双手递到徐令意跟前。
  徐令意不解,但还是伸手去接。
  那册子是棉线装订好的,前后都有蓝色封皮,只是上头没有题名。
  纤长的手指捏住册子,苍蓝的底色衬得手指越发白皙,徐令意的指甲修得整齐又干净,很是好看。
  纪致诚不由被吸引住了,怔怔多看了两眼,直到徐令意手上添了些劲道来抽册子,他才下意识地松开了。
  徐令意捧着册子,打开来一看,微微愣神,复又抬头把疑惑的目光落在纪致诚的面上。
  她钻研书道,对字迹很有了解,从前也看过纪致诚的文章,因而一眼就认出来了,里头被装订起来的纸张上都是纪致诚的笔迹。
  刚刚粗粗扫了一行,这应当是策论的文章。
  这会儿纪致诚叫她看文章做什么?
  纪致诚道:“这一册里,是我从九月到腊月在国子监的所有月考策论文章,还有四篇平日写的,我觉得还不错,一并装订起来了。
  祖父、父亲和博士们都说,这半年里我写文章的进步明显,我就想着给你。
  你也看看,是不是比之前送去侍郎府的文章好了?”
  徐令意越发怔了,她依言低头看手中文章,只觉得那册子沉甸甸的。
  所有的文字她都认得,但这文章的意思,她一时半会儿又转不过弯儿来,如此囫囵吞枣般读了一篇,整个人才平静下来。
  而后,她弯着眼睛就笑了。
  纪致诚这人怎么这样呀!上门提亲时送来的是文章,这回私下里单独见她,送来的还是文章。
  他是恨不能时时刻刻告诉她,他没有挥霍光阴,他有在脚踏实地地念书,他很认真地对待学问对待她。
  其中心意,徐令意很明白,好笑之余,更多的也是感动。
  “纪公子把我当私塾先生了?进步了有夸赞,写得不好拿尺子打手吗?”徐令意与他玩笑道。
  纪致诚也笑了,他伸出手摊着掌心,道:“你自管看文章,手心在这儿,由你打。”
  见他反过头来笑话她,徐令意轻哼了声,当即把那册子又卷了起来,对着纪致诚的掌心轻轻一拍,偏过头道:“这么厚的文章,我这会儿没有工夫细细看,是好是坏,我回去看完了再告诉你。你既想挨打,我考你别的。”
  纪致诚自是应了。
  徐砚、徐驰两兄弟,一个在念书上有天分,一路考中,一个始终没有开窍,也就不费心在科举上了,踏踏实实做生意。
  可兄弟两人在对子女教养上都是用心了的。
  徐家请的教习先生是京城里数一数二的,徐令意不方便去听,但她从魏游那儿学过不少,平日里练字时又翻来覆去地抄习经书,因而科考时的经义一科,她也通晓不少,甚至背诵起来不比学子们差。
  徐令意开口问起了经义,一题接着一题。
  最初纪致诚没有反应过来,答得还有些磕绊,等他放松下来,这半年里认真记忆背诵的东西就清晰起来,一一作答。
  提问的徐令意对纪致诚刮目相看,她能记住是她抄写得多,她平日里没有旁的事儿,所有心思都在练字上,而纪致诚不同,只半年工夫,这人不止要背经义,还要花时间在策论上,也少不了同窗之间的交流,他能记得这么周全,已然很不容易了。再给纪致诚一些时间,他的进步会更大。
  被问的纪致诚也在心里感叹徐令意的博学,这些问题从《周礼》、《春秋》到《论语》、《易经》,跨度极大,且都长篇论述,不算容易记忆的,但他晓得徐令意都记住了。
  他试探过,在几个用词上稍稍一改动,徐令意的眉头会微微紧蹙,而他立刻纠正过来,她的眉头又会松开。
  这一蹙一松的小动作,可爱极了,与那干净又粉嫩的指甲一样可爱。
  世人都说“红袖添香”,纪致诚以前不解,念书时多个美娇娘在一旁,岂不是分了心神?
  这一刻,他突然有些明白了,若是徐令意在旁,袖手研墨,陪他背诵经义,助他书写文章,即便是挑灯夜读到三更半夜,也是极其舒心的事儿。
  纪致诚这么想的,也就这么直接说了:“以后一道读书好不好?”
  徐令意抿着唇看他,她没有被纪致诚的话惊到,而是忽然想到了魏氏交代她的事情。


第285章 定把香料换了
  魏氏说,纪致诚是纪家幺儿,上头好几个哥哥嫂嫂的,徐令意嫁进去了,也不用她操心家里大小事情,她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好好陪纪致诚念书了,毕竟,纪尚书是因为纪致诚踏实做学问了才结这门亲的。
  而徐令意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她常年修行书道而养成的耐心和踏实。
  她是个坐得住的,只要有笔墨纸砚,一整天她都能不挪动一步。
  她最不怕的,也就是把心思都落在书房里。
  这么一想,徐令意不禁微微扬了扬唇角,道:“好。”
  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像是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纪致诚只觉得一腔热情化作了实物,他想伸手抱住徐令意。
  可他还是忍住了。
  脸上发烫,纪致诚偏转过头,以手做拳轻咳一声:“说好了的,这册子文章,你记得要看。”
  徐令意看不到纪致诚的脸,却瞧见了对方泛红的耳朵,她想,像纪致诚这样在街上敢跟着她走、能把家里上上下下都摆平了的厚脸皮的人,原来也会不好意思的。
  这份赤子之心,叫她的心也跟着暖暖的。
  徐令意垂眸,重新开打册子,极其认真地把第一篇文章又读了一遍。
  讲的是两湖水情,看文章最后记下的时间,正是九月月考时的文章。
  也正是从这个月起,纪致诚的月考成绩突飞猛进,之后一月比一月更好。
  徐令意理了理思绪,与纪致诚道:“我看文章,只是看大致结构,看你的论点能不能叫我认同,再深奥的,我其实看不懂。”
  读过再多的书,徐令意终究是个长居内宅的小姑娘,她有很多想法,但她看得不够多,走得也不够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前者就不够,后者就越发不足了。
  这篇文章讲的又是两湖水情,她听人说过些,在书上看了些,但终究不一样的。
  纪致诚听了这话,不由再次深深望着徐令意,他喜欢她的直言,也喜欢她的“自知之明”。
  眼界宽窄,受限于年龄阅历,这是谁都不能避免的,即便是他的祖父,也经常自省,不敢有半分自傲,更怕看得不够周全。
  在世为人,不怕自身弱小,怕的是做了井底之蛙。
  姑娘因着教养、生活,眼界肯定与男子不同,但纪致诚认为,如徐令意这般冷静认真的人,只要能让她去看、去想,给她一个行万里路的机会,她会如雨后春笋一般直冲云霄。
  他很想给她那样的机会,他想看到她变得更加熠熠生辉,就像他偶尔听见的她和王琅的对话一样,她的认真果敢,叫他倾心不已。
  纪致诚突然之间豁然开朗,他看清了自己想要走的道路,读书不是盲目的,不是单纯为了金榜题名,更是为了走出去的那一刻,能看懂更多,想得更深。
  他要为了那样的机会,替自己努力,也替徐令意努力。
  两人说了这么些话,纪致诚虽意犹未尽,但也晓得不好再耽搁了,笑着与徐令意道别。
  徐令意捏着手中册子,朝纪致诚颔首。
  拐角另一侧,顾云锦听到纪致诚的脚步声渐渐远离后,才与念夏一道绕了过来。
  不过一处拐角墙,徐令意和纪致诚的对话,顾云锦能听到一半,并非是刻意听的,只是要给徐令意打掩护望风,走远了不好,只能站在这儿。
  可从头听下来,顾云锦几次目瞪口呆的,那两人竟然跟先生与学生似的考起了经义,叫她压根没有想到。
  顾云锦暗暗琢磨,果真不同的男女有不同的相处,况且还是头一次见,但不管怎么处,只要能处得开心、处得拢,就是好的。
  她看向徐令意,见对方唇角含笑,就晓得心情不错了。
  “大姐姐之前还担心不晓得跟纪公子说什么,”顾云锦打趣道,“他分明把话题都给你安排好了,要让你看文章。”
  一听这话,徐令意就晓得顾云锦听见了。
  刚才的对话,委实没有不好叫人听见的地方,徐令意心里不虚,闻言莞尔。
  姐妹一道往厢房去,未免魏氏瞧见那册子,徐令意先交由念夏保管着。
  顾云锦问她:“你头次见他,有什么想法?”
  徐令意脚步微微一顿,而后把刚才的事儿从头到尾捋了一遍,视线远望,落在了远处山崖郁郁葱葱的绿色上。
  冬日里,旁的树木早就不见绿意了,只松柏林依旧翠色。
  呼吸之间,好似又闻到了纪致诚身上的柏木香味,那般清冷,与他的性子截然不同。
  徐令意认真想了想,道:“以后,我定把他用的香料换了。”
  顾云锦没领会过来,好奇地想再问,徐令意却不肯再答了。
  两人嬉笑闹了一通,回到了厢房。
  魏氏让张嬷嬷开了门,指着两人道:“老远就听见你们的笑声了,有什么好玩的事儿?”
  徐令意垂眸,想收了笑容,但眼底依旧满满笑意。
  顾云锦出声道:“在和大姐姐说香料呢。”
  姑娘们常常点香玩,魏氏不以为意,她这会儿歇得差不多了,便招呼两人回城去。
  山门处,徐令意正上马车,突然另一辆马车在观外停下。
  天水观不算大观,这个时候才坐着马车抵达的香客,十分少见。
  顾云锦听见动静看过去,只瞧见一妇人下了车,后头跟着个姑娘,因着入观,四周清净,她没有戴帷帽。
  那厢似是察觉了视线,那姑娘抬头望了过来,上下扫了顾云锦一眼,而后偏过头与妇人说着什么。
  顾云锦隐约觉得曾经见过那姑娘,可又实在想不起对方身份,在魏氏催她之后,她也就上了马车。
  魏氏在顾云锦后头上车,她也看到了那两人,等马车动了之后,道:“那位夫人,好像是五军都督府之中某一位大人的夫人,我有一次与大嫂一道去吃酒,席面上别人指给我看过,当时隔了好几桌,记不太清了。”
  魏氏这么一提,顾云锦就想起来了。
  那位妇人正是前世顾云思的婆母、中军都督府佥事贾桂的妻子贾温氏,而那姑娘是顾云思的小姑子贾婷。


第286章 识字
  顾云锦前世与顾云思不亲,对贾家人也只有粗浅印象,记忆里倒是偶遇过贾婷一回。
  那似乎是顾云思成亲后不久,顾云锦陪徐令婕出门,在铺子里看东西时被一姑娘家唤住,那人自称是顾云思的小姑子,温声细语地问她为何不与顾云思往来,是不是她们姐妹有什么矛盾误会的。
  顾云锦被她的亲切问得一愣一愣的,实在不想跟她说道,寻了个由头与徐令婕离开了。
  那之后,顾云锦也没有去过贾府,但她对一面之缘的贾婷还有留了些印象。
  也许是直觉吧,亲切的贾婷让顾云锦有一种难以用言辞表述的怪异,不像是寿安郡主和长平县主,她们的热情会让人很踏实舒服。
  今日观外遇上,想来贾家那队母女也是来求福的。
  今生顾云思不嫁给贾琮了,顾家与这家人也就不会有往来了吧。
  道观外,贾婷一直看着那马车离开,直至看不见了,她才偏头问身边的嬷嬷:“那位系着绯红猩猩绒斗篷的姑娘是哪一位?长得倒是真好看。”
  嬷嬷想了想,道:“那辆马车是工部徐侍郎府的,可能是徐家的姑娘?”
  贾温氏听见她们说话,笑着拉了贾婷的手,道:“刚才那位妇人是徐家二太太,你说的那是徐家表亲顾姑娘,另一个是二太太的女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