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威武不能娶-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文礼沉默了片刻,终是站起身来,从身后的架子上取下来了一个包袱,放在了三人面前。
  他打开外头的布,里头露出来的是厚厚的数本册子,以及一大叠手稿。
  “这是曹大人交给在下的,”应文礼拍了拍手稿,叹道,“六年前,他返京路上经过这里,把这些都留下了,他说,他恐怕回不到京城,如有一日,朝廷要肃清两湖了,他让在下再把这些证据交出来。
  这些是他当时督工两湖堤坝修建时,他所掌握到的所有贪墨、偷工的记录。
  手稿杂乱,在下怕保存不便,整理成了这些册子,但手稿也都留着,以便辨认曹大人的笔迹。
  在下存了六年,如今总算不负所托。”
  蒋慕渊惊讶,他取了手稿与册子翻看。
  手稿上的字迹龙飞凤舞,想来曹峰偷偷记录这些时极不容易,他只求写下来,不求工整。
  应文礼的整理就完备多了,每一条都清清楚楚的。
  这些稿子,从总督金培英,到底下的知府、知州,甚至是县官,但凡曹峰了解到了的,都写下来了。
  上头甚至还有底下官员给曹峰送礼的记录。
  曹峰为了摸透两湖官场,也做了不少虚以委蛇的事情,而这些,恰恰也是两湖贪墨朝廷治理银子的实证了。
  蒋慕渊深吸了一口气,道:“有这份手稿,足够把两湖洗一遍了。”
  应文礼眼眶微红,叹道:“相信曹大人也等着的。”
  谢过了应文礼,徐砚与蒋慕渊一道起身告辞,坐在他身边的黄印却依旧看着手稿,没有半点动作。
  徐砚轻轻咳嗽了一声,想提醒黄印。
  蒋慕渊低声道:“不着急,我们先出去,等黄大人把这些手稿都收拾好吧。”
  屋子里,只剩下了应文礼与黄印。
  黄印从手稿中抬起头来,他的眼眶甚至比应文礼还红,哑声道:“应大人既然保留着这些,为何六年里不使人知会我一声?哪怕我巡按两湖,我就是冲着金培英来的,大人都不交给我呢?”
  应文礼沉沉看着黄印:“我不想让你也折在这里,小公爷不来,我不会把东西交出来。”


第311章 心疼银子
  应文礼叹着道:“金培英是什么人?他是靠着虞家才有今天的,外头别人不晓得,我们这些看着他爬上来的,心里都知道。
  曹大人孤身一人对付不了金培英和整个两湖,你也不行。
  你想替曹大人伸冤,想给他报仇,我一清二楚,若让你知道我手里有这些东西,你不把两湖搅翻了你誓不罢休。
  可搅了能干净?没有小公爷在前头顶着,圣上那一关,你过不了!”
  黄印哑口无言。
  他知道应文礼说得在理,可心里就是空落落的,尤其是看着手稿上熟悉的曹峰的字迹,更是觉得自己无用。
  应文礼看在眼中,拍了拍黄印的肩膀:“亏得还有一个小公爷,皇亲国戚之中,像小公爷这样肯担担子的,是真不容易。
  东西,我都交给你们了,你给曹大人伸冤后,放下心结,好好走你的仕途吧。
  都察院的佥都御史,你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黄印抹了一把脸,哽咽着把手稿、册子都收了起来,重新打包好,与应文礼告辞。
  重新回到荆州府,蒋慕渊手里多了这些陈年证据,再拿捏起金培英来就容易多了。
  或者说,是让底下官员狗咬狗,容易多了。
  原本还顶着压力,不肯交代事情的大小官员,从曹峰记录在案的那几人开始,像裂锦一般,撕开了一道口子。
  黄印亲自审问李同知,蒋慕渊就在一边听着。
  六年前那些见不得人的交易一条条列出来,李同知的心扑通扑通直跳,跳了一通之后,又像泄了气一般,只剩下死气沉沉了。
  “怎么?还等着金培英保你们?”黄印嗤笑道,“他现在可不是泥菩萨,他已经沉了,至于你,你是要替马知府顶着呢,还是让他跟你一道走呢?”
  李同知本就提心吊胆了快一个月了,这会儿再也顶不住,道:“是马知府、马知府谋害了曹大人,下官、下官只是被逼无奈、奉命行事的……”
  曹峰的病情起因中毒,哪怕曹峰小心,他要与两湖官员们虚以委蛇,就肯定会被找到机会。
  毒下在酒菜之中,每次小量,曹峰在两湖待了数月,日积月累的,就拖累了身体。
  “曹大人回京时,马知府又给加了一次量,算好了让他在出了两湖之后发作,正好就死在路上了。”李同知道。
  曹峰死在了豫南府,朝廷京官死在地方是极其麻烦的事情,那里的官员本就胆子小,又与马知府有些交情,就干脆利落地以病故结案。
  李同知开口了,马知府嘴巴再硬,也没有周旋的法子了。
  黄印大刀阔斧的,大小官员,有当场革职砍了的,有押解进京的,如此大的动静,让在灾后重建中受了委屈被占了田产的老百姓也站了出来,府衙门口,日日都有磕头求做主的。
  金培英没有当场砍头,他是被押回京城的一个。
  蒋慕渊与黄印、徐砚交代了一番,由他亲自押回京城去。
  一辆辆囚车出城,百姓们指指点点,气汹汹的捡了石头泥土往金培英等人身上砸。
  黄印一路送到城门口,站在城墙上,远远看着车队离开,直到看不见了,才慢吞吞地走下城墙。
  回京路上,蒋慕渊收到了听风送来的消息。
  他皱着眉头看完了,对听风提到的跛子,一时之间也没有印象,便先点火烧毁。
  二月过半,到了顾家去傅太师府踩花堂的时候了。
  单氏有些坐立不安,被徐氏宽慰了几句,自个儿先笑了起来:“我就是闲不住,瞎操心。”
  正说着话,外头就来禀,说葛氏与朱氏回来了。
  单氏翘首盼着,等两人进来,问道:“可还顺利。”
  葛氏看了一边坐着的顾云锦一眼,回道:“踩花堂自是顺利的,但我们遇上了小公爷回京。”
  顾云锦听见了,忙转头看过来:“这不是才走了一个月吗?这就回来了?”
  “可不是,”朱氏接话道,“不止小公爷,还押了好多囚车,正好从东街上过,从头排到尾,长得呀都看不到头,我听街上的百姓说,小公爷把整个两湖都要翻过来了,不光那金培英,底下大小官员抓了一堆。”
  一番话说得屋里人各个目瞪口呆的,显然都没有想到如此状况。
  顾云锦还要问事儿,余光瞥见若有所思的顾云思,便道:“三姐姐怎么阴着脸?”
  顾云思讪讪笑了笑,道:“下手这般重,圣上会不会反倒是不满小公爷了?”
  被顾云思如此一点,顾云锦也琢磨过味道来,一时之间,也不晓得该高兴他回京来,还是担心他了。
  这厢顾云锦正忧心着,那厢蒋慕渊却坦然得多。
  御书房里,圣上看着大案上一叠一叠累开的折子,扫了蒋慕渊一眼:“让朕看看都是什么,曹峰的手稿、两湖官员的供述案卷、当场砍头的名册、押解回京的名册……”
  圣上翻开看了看,指着厚厚的名册道:“你够能砍的呀?这人数,抵得上你上战场杀的鞑子了吧?”
  蒋慕渊闻言,扬着眉头笑了起来:“这不是您说跟我说的,‘罢官也行,砍了也行’嘛。”
  圣上气笑了:“朕是说过,可朕低估了你的刀子,真够快的。”
  “证据确凿,肯定要处置的,”蒋慕渊上前一步,道,“我是心疼银子!国库里就那么些银子,各处都恨不得一分掰成两分花,勒着裤腰带,从牙缝里省银子。
  六年前重修堤坝,朝廷拨了那么多银子下去,金培英那帮人倒好,吞了个七七八八的,修出来那么一段堤坝。
  今年决堤了,不止六年前的银子白花了,今年赈灾又挪过了那么多。”
  提及国库银子,圣上的脸色越发沉了,倒不是冲着蒋慕渊,而是冲着金培英去的:“蛀虫!都是蛀虫!”
  蒋慕渊把搁在大案边上的另一叠折子挪到了正中,打开给圣上看:“这些官员全部抄没了,光是金培英那儿,就抄了这么多,这些银子补充国库,今年多少能松口气了。”
  圣上看了一眼,面色稍霁。
  蒋慕渊见状,嬉皮笑脸起来:“舅舅,您的养心宫还建吗?”


第312章 随他去吧
  提及养心宫,圣上的肩膀松了些,后仰靠坐在龙椅上,眯着眼睛笑了起来:“阿渊你觉得是建还是不建?”
  韩公公端了茶过来,听见这舅甥君臣的对话,不由暗暗看了蒋慕渊一眼。
  这个问题,可不好答啊。
  蒋慕渊接过茶盏,低声与韩公公道了谢,这才看着圣上,答道:“建呀,怎么能不建呢?舅舅连养心宫的图纸都要燕清真人准备了,总不能只存在纸上,挂在墙上看吧?”
  圣上摩挲着茶盏,颔首示意蒋慕渊说下去。
  蒋慕渊此刻调转了话锋,道:“我前回就说过,要建就建最好的,如今搬回来的这些银子,看着数量多,实则不经用。
  两湖是朝廷的粮仓,去年洪水肆虐,今年的收成是不用想了,再者去岁开仓放了许多粮食,今年恐怕还要再送些过去,保证百姓度日。
  加之去年为了保两湖治水,其余各处也都挪了银子,光兵部就挪出来许多。
  北边鞑子虎视眈眈的,西南也有蛮子蹲着,万一有些摩擦,兵部的开支肯定不少。
  缺了两湖的收成与税收,又要填补之前的空缺,舅舅现在开建养心宫,若再有地方伸手要银子,养心宫才搭了一框架,您是继续呢还是停下来呢?
  既如此,不如再缓缓,让真人把图纸再点缀得精致些,也给工部多留些收集材料的工夫,免得跟前回似的,心急火燎寻回来一批蛀了虫的木材,最后银子都白花了不说,贵妃娘娘还背了一身骂名。”
  圣上一言不发地听完,沉思了一阵,这才缓缓点头:“阿渊说得有理。把养心宫的图纸取来。”
  韩公公闻言,从架子上取下一木盒打开,将里头的卷轴摊开。
  圣上目不转睛盯着那幅画卷。
  燕清真人不止道行出众,画技也极有水平。
  整座养心宫在他的笔下,显得大气磅礴,配着远山祥云,俨然是登峰造极之所。
  “真人的画真有意思,”蒋慕渊笑道,“仿佛是人往这太极广场一站,就能腾云驾雾而去。舅舅,这般气派恢弘的养心宫,用料上需更加讲究,否则哪里来的仙气?”
  圣上也极其喜欢燕清真人笔下的养心宫,蒋慕渊口中的“腾云驾雾”更是戳中了他的心。
  作为君王,哪个不希望自己能万岁万万岁?秦皇求仙祈长生不老,他亦是如此。
  正如蒋慕渊所言,不能让那些俗料糟蹋了他的养心宫。
  见圣上沉思,蒋慕渊敛眉,一副痛心疾首模样,道:“两湖决堤,收成税收没有了,重修的银子白花了,还要再贴补进去,这一来一去……”
  这笔账,圣上也是会算的。
  他看了看画卷,又看了一眼抄没的折子,恨恨道:“好一个金培英,他的库房比朕的国库都要丰厚了!”
  “可不是嘛!”蒋慕渊附和道,“舅舅,金府是我带人抄没的,那些箱笼抬出来,叫人目瞪口呆。
  都察院的大人们没日没夜的清点,才把这账本做清楚了。
  除了我带回来的这一些,还有一些收尾的部分由黄大人在打理,估摸着还能有不少的。”
  后续还会有银子进来,这让圣上舒坦多了,点了点折子,道:“黄爱卿也是辛苦,年都没过就往两湖去了。”
  蒋慕渊又道:“曹峰死在豫南府,当地官员与金培英极有交情,又不敢担京官死在他地界上的责,就照病故处置了。
  若没有他们给金培英行方便,曹大人早早回到京城,那两湖贪墨的事儿,在六年前就查办了。
  不会让他们多贪了六年银子,也不至于守了个千疮百孔的堤坝六年,最后一片泽国。”
  圣上抬起眼皮,直直看着蒋慕渊:“连豫南府都想端了?”
  “每年的收成就这么多,税收也是有数的,总要多想点法子,给舅舅多挣些银子吧?”蒋慕渊笑了起来,他俯下身,低声又道,“金培英交代过,豫南知府前两年孝敬过他一块汉白玉,他琢磨着对方手里还存了一些。”
  洁白无瑕的汉白玉,用在养心宫里,再合适不过了。
  圣上也笑了:“行了,这事儿回头你亲自去办,黄爱卿是个耿直的,朕怕他脑袋一热,把豫南都杀个片甲不留的。”
  蒋慕渊自是应下了。
  圣上挥了挥手:“去看看皇太后吧。”
  蒋慕渊退出了御书房,不疾不徐往慈心宫走。
  御书房里,韩公公把画卷收回去,又整理了大案上的折子。
  圣上靠坐着闭目养神,等韩公公收拾妥当了,他才开口道:“阿渊越来越机灵了。”
  “虽有不少进士等缺,但毕竟是一整个两湖,一众新官上任,也不晓得能不能压得住,”韩公公恭谨答道,“小公爷机灵,不也是担心您不高兴嘛。”
  “朕再不高兴,也就是让他在外头跪着,他是朕的外甥,朕还能打他一顿吗?”圣上冷声道,“连跪都没跪过多久,就被母后护着了。他是担心朕拿黄印、徐砚出气。”
  韩公公抿唇。
  圣上揉了揉眉心,哼道:“看在汉白玉的份上,随他去吧。”
  慈心宫里,皇太后已经得了信,翘首盼着了。
  蒋慕渊笑着问安。
  皇太后笑着看他,等了会儿,不见蒋慕渊有动作,她眉头一皱,眼里透出几分不满。
  蒋慕渊看出来了,笑道:“您年节里收了不少了,还惦记着我给您带呀?”
  “谁会嫌多呀?”皇太后撇嘴,“亏得哀家还使人盯着御书房,万一圣上要罚你,哀家就去救了,你倒好,白白心疼你了!”
  这番埋怨透着满满的亲昵,蒋慕渊忍俊不禁。
  皇太后自个儿也笑了,笑完了还要硬绷着脸,一本正经道:“近来烦心事情多,哀家每日不多尝两颗,连日子都没滋味了。”
  闻言,蒋慕渊神色一正:“您为了什么事情心烦?”
  皇太后叹了一口气,指了指向嬷嬷,示意由她来讲述一番。
  向嬷嬷颔首,把贾婷出事、给孙睿相看侧妃不顺畅的事儿说了。


第313章 知羞的讨不了媳妇
  这些状况,蒋慕渊大体都从听风的密信里得知了,但他还是装出了一副头次听说的样子,道:“离京那日,我与小王爷正好遇见那姚家兄弟状告贾姑娘,没想到后来是这般发展的。”
  “听着都胸闷,”皇太后摸出一颗糖来,干净利索地含进了嘴里,“哀家缓一缓。”
  向嬷嬷看在眼里,一副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
  口里有了甜味,皇太后舒畅多了:“不是哀家偏心,那么多姑娘,哀家一个个看过来,就属云锦丫头最讨人欢心了。长得赏心悦目,说话也逗趣,哀家一瞧见她呀,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听到顾云锦的名字,蒋慕渊的眉梢眼底全是笑意,道:“您说得句句在理,我也是那么想的。”
  皇太后哈哈大笑起来,指着蒋慕渊道:“不知羞!”
  “知羞的讨不了媳妇。”蒋慕渊答道。
  这般大言不惭,逗得皇太后越发高兴。
  眼看着天色晚了,皇太后拍了拍他的手,道:“不留你用晚膳了,省的安阳等得心焦。”
  蒋慕渊笑道:“您喜欢云锦,就让她多进宫来陪您。”
  “顾家忙着办喜事儿呢,哀家才不去添乱,”皇太后眯着眼笑,回头与向嬷嬷道,“哀家只添妆,你都安排好。”
  向嬷嬷赶忙应了。
  蒋慕渊这才起身告退。
  出宫时,正是圆月当空。
  街上热闹,百姓们凑在一块,谈论最多的是今日押解回京的那一众两湖官员。
  囚车是从东街过了,茶博士、说书先生、跑堂小二,各个都把那长龙一样的队列看在眼中,这会儿正说与客人们听。
  “不止是总督,还有五个知府、八个知州,连县官都是小喽啰了,”跑堂小二咋舌道,“这还是拉回京里来的,听说还有好些是当场就斩了的。”
  素香楼里,东家让说书先生在讲曹峰的案子。
  “证据确凿,曹大人就是被两湖这群贪官给害死的!只因曹大人不肯同流合污,他虚以委蛇,一心等待回京告状的,这才丢了性命,”说书先生连连叹息,“曹大人是个好官啊!”
  一片附和声中,也没有忘了夸赞小公爷。
  若非小公爷压阵,恐怕徐侍郎等人都要步了曹大人的后尘。
  相较于百姓们的纷纷拍手称快,杨氏的心却是揪起来的。
  仙鹤堂里,闵老太太满面红光,一个劲儿地夸赞徐砚有本事,不仅治了水情,还查清了曹峰的旧案,把两湖官场的乌烟瘴气一扫而空。
  依闵老太太看,徐砚回京之后,等着他的,是更加光明的前程。
  杨氏的心情复杂得多,她看着桌上的饭菜,半点胃口都没有。
  一方面,杨氏为徐砚在两湖做出的功绩而高兴,官员升迁,除了熬资历,也要看考绩,徐砚一去两湖半年,有如此功绩在手,总算不枉此行;
  另一方面,杨氏亦为徐砚担心,她母亲那日说过的话尤在耳边。
  这次肃清两湖,动作委实太大了,金培英又是虞家那条船上的,圣上若要为此出气,小公爷顶多挨骂,徐砚却不一样,虽说还有个黄印顶着,但两人半斤八两,圣上出气时大抵谁也逃不掉。
  若真到了那时候,谁又能护徐砚一回呢?
  娘家是指望不上的,杨氏也不想去跟娘家开口,想来想去,能靠的也就是蒋慕渊了。
  徐砚听命于蒋慕渊,两家又沾着亲,于公于私,蒋慕渊多少都该帮一把吧?
  杨氏琢磨来琢磨去,想得越多,心里就越后悔。
  早知会有今日,她决计不会与顾云锦闹翻了脸,不管闵老太太折腾什么,她都要把顾云锦供起来。
  杨氏还在苦恼,闵老太太却越发得意,她多饮了几杯酒,这会儿微醺着,与丫鬟婆子们侃侃而谈。
  杨氏听得心烦意乱的,可这些官场上的事儿,她与闵老太太实在说不通,干脆什么话也不说,低头喝了两杯闷酒。
  宁国公府里,安阳长公主的心情就舒畅多了。
  本以为蒋慕渊一走又要数月,突然之间回来了,倒真是一桩高兴事儿。
  长公主不问旁的,只关心蒋慕渊的身体,累是不累,精神又如何。
  “你可别觉得我烦。”长公主笑道。
  “怎么会呢。”蒋慕渊没有丝毫的不耐,他知道母亲关心什么,又在乎什么,一样样细细说了,好让她放心。
  长公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多歇息几日,养养精神。”
  蒋慕渊柔声道:“住不了几天,还要再去两湖的。”
  闻言,长公主的眉头皱了皱,张嘴想劝阻一番,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她清楚自己儿子的性情,只好叹了一声。
  叹息之余,安阳长公主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我是后悔了,不该慢悠悠准备婚事的,早些把儿媳妇娶进门,有她拴着你,也省的你成天这里跑那里跑的。”
  蒋慕渊失笑:“不如我现在去问问,看她愿不愿意早些嫁过来?”
  安阳长公主一愣,气也不是笑也不是,指着蒋慕渊道:“说什么混话?现在什么时辰了,你还去寻她?昏了头了你!”
  蒋慕渊笑容不减,听长公主训了一通。
  眼瞅着时辰晚了,长公主道:“回去歇了吧,这一路辛苦。”
  蒋慕渊禀道:“还要出府一趟。”
  “去哪?”长公主讶异。
  “晋之他们叫我去素香楼吃酒,”蒋慕渊扬眉笑了,“您不会真以为我要去顾家吧?”
  安阳长公主气笑了:“又胡说上了!”
  蒋慕渊笑着辞别了母亲。
  长公主目送他离开,正要取书册来看两眼,突然就顿住了,偏过头问廖嬷嬷:“去年夏天,是不是有一回,他夜里出府说要去找个媳妇,他难道不是耍嘴皮子,是真去了?”
  廖嬷嬷记得那一次,她斟酌了一番,道:“您就是被小公爷给唬住了,去年夏天时,他与顾姑娘还未说亲呢,别说是夜里的,大白天都未必能见得上。如今顾家住西林胡同,府里有兄长有护院,哪个给他开门啊?”
  “也是。”长公主笑了起来。


第314章 轻飘飘的
  夜色沉沉笼下来。
  屋里的油灯有些暗了,念夏拿着剪子拨了拨,让它亮堂些。
  透过暖暖的光线,她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落在了顾云锦身上。
  她家姑娘坐在木炕上,炕桌上摊着一本话本,却是好久没有翻动过了,就这么撑着腮帮子,似是在思索什么。
  念夏清楚,顾云锦是心不在焉的。
  自从听葛氏与朱氏说小公爷回京了,顾云锦就时不时走神了。
  白日在家里人跟前还好些,这会儿夜深人静,屋里只剩她们主仆两人时,这走神就更加明显了。
  念夏瞥了一眼西洋钟,这个时间,说早不早,说晚也不算太晚。
  换作往日,这个点儿,念夏会打水来给顾云锦梳洗,拿汤婆子把被褥烫得热热的,姑娘想什么时候睡都可以。
  可今日,顾云锦不提,念夏也就没敢自作主张。
  谁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