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农家日常-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他也不提示下一场开始的时间,便退了下去。
这个时候,李铭等几人这才得以起身,过来跟钟延庆道谢:“啊呀老钟,今儿个多亏了你,否则我们就要错过这精彩的说书和杂耍了。今日劳你破费,改日我们请回来。”
“是啊是啊,老李说得对,多谢老钟。”其他几人也纷纷道谢。
“不必客气,我也是凑巧路过,遇上他家开业。”钟延庆此时也觉得倍有面子,再加上刚才大笑了一场,气血通畅,此时满面红光,“大家喜欢就好,喜欢就好,不枉我把大家叫过来。”
“哎,这茶馆真不错。”李铭感慨道。
“京中来的杂耍,果然不同凡响。”
“对对。”李铭赞同道,“贵宾席也舒坦,这椅子别看怪模怪样的,坐着可真是舒服。”又问钟延庆,“今儿个可花了不少钱吧?”
“不贵,一个人才二十一文钱。”钟延庆得意地指着桌上的东西,“连茶带小食,加上这座位,一共二十一文钱一人。”
“怎么这么便宜?”另一个叫方诚的人惊诧道,“我看这西山茶都是上好的,光这茶都得二十文钱吧?”
“茶是十二文,小食每样三文钱。”钟延庆道,又把贵宾席的最低花费价和开业酬客的事说了。
“划算,真是太划算了。就算以后恢复了原价,冲着他家这椅子,这火盆,这小食……”说着,方诚指着桌上装豆干的空碟子道,“这个叫豆干的,我最喜欢。就冲着这些,还有那说书和杂耍,以后我就来他们家了。”
“对对,咱们以后就改来这里了。”
普通桌那边,像这样的谈话比比皆是,大家都相约着下午还来。
虽说来喝茶的都是有钱有闲的,但没有了说书和杂耍,大家干坐着也无聊,说了一会子话便离开了。路上遇见街坊邻居,这些人自然要把博悦茶馆的趣事说一说,劝着那些人赶紧到茶馆来赶第二场,因此不到午时初刻,茶馆里又坐满了。
当然也有那一直坐着不动,连着把第二场也看了的。茶馆也不赶人,只由得他看。
第151章 又来了
到得第一场的茶客离开不久,第二场的茶客很快把茶馆坐满,杜锦宁就放下心来,对众人道:“行了,应该没什么事了,咱们回去吧。”
关嘉泽和齐慕远没意见。倒是原先觉得没空的章鸿文却不大想走。原因在于无论是今天的说书还是杂耍内容,关嘉泽和齐慕远都看过,就只有章鸿文是第一次看,心里就跟那些茶客一样心痒难耐,恨不得一直呆在这里不走才好。
不过见其他三人都打算离开,他也不好再留,恋恋不舍地打算跟着一起走。
杜锦宁看出了他的不舍,笑道:“你要想在这里看,那便看呗,反正你是东家,让庄越给你留一个贵宾席的位置也没啥。”
章鸿文摇了摇头:“快过年了,家里还有一堆事儿,以后吧,有的是机会看。”
话是这么说,但现在放假章鸿文都没时间,更不用说过了年回书院了。
杜锦宁便朝钱东宝招了招手,道:“我给我的那两本话本呢?如果你现在不用,借给章少爷看一下。”
那两本话本钱东宝都背熟了,不过仍时刻带在身上。这会子一听这话,赶紧从怀里掏了出来,递给章鸿文。
杜锦宁又道:“杂耍的本子,在钱有财那里。一会儿你看完话本,就找钱有财要。看这两册话本和一本杂耍本子,也不过半个时辰,并不耽误你回家做事。”
章鸿文大喜,连连称谢:“那你们先回去吧,我看完这些再回去。”
关嘉泽则厚着脸皮问杜锦宁道:“你下两册该写出来了吧?再不写,钱先生可没时间记熟了。”
杜锦宁前两天就一直在加紧写话本,现在都已写到第五回 的第二册 了,更不用说这 第152回 的三四册。不过她并不打算都拿出来,见得关嘉泽催,她才掏了两册话本子出来,递给他,吩咐道:“看完就给钱先生。”
关嘉泽一乐,拿着话本拉着章鸿文就坐到一边去:“来,咱们看完再走。”
杜锦宁摇摇头,看了齐慕远一眼。
齐慕远却面无表情地回看她一眼,道:“走吧,不是要回家?”说着率先走了出去。
这反应,不对啊,齐慕远不也是话本迷吗?这有话本不看,不像他呀。
杜锦宁心里疑惑,跟着齐慕远走了出去。
出了茶馆,齐慕远这才将手伸到杜锦宁面前:“我的话本呢?”
杜锦宁面上一愕:“什么话本?”
齐慕远用他那清澈透亮的眸子定定地看杜锦宁一眼,道:“往后,你每写一册《射雕英雄传》,就誊抄一本给我。我要收集整套。”
杜锦宁无奈:“行吧,不过现在没有,等明日我再拿给你。”
齐慕远也不催她,点了点头,转身又进茶馆里去了。显然是去跟关嘉泽抢话本去了。
杜锦宁失笑,摇摇头,转身回了家。
过了书院,刚进庄子不久,远远地就看到一个穿青色长衫的男子从她家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人,像是陈氏。
杜锦宁定睛一看,发现那人正是许成源,她快步朝家里走去。
陈氏似乎也发现她了,指着这边对许成源说了两句话,许成源便站住了。
“许师兄,你怎的来了?”杜锦宁走到近前,问他道。
许成源脸有些红,笑道:“这几日我回去琢磨了你那日说的话,试着把话本子改了改。这不,今天得闲,便过来想让你帮着瞧一瞧。”
其实他第二日就想来了。无奈书院学业紧,他下了学后不光要完成先生布置的课业,还得帮母亲磨豆子,干些体力活,杜锦宁传授给他写话本的法子他也没琢磨透彻,话本子改写不出来,便不好意思来。
并且母亲谢氏也警告他了,叫他在还没有确定要娶杜家大姐儿的时候,别频频往杜家跑,免得让杜家看出他的意思,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杜家人不好,或是杜家大姐儿性格、品行不佳,他这么一表露意思,最后又不来提亲,以后两家人就不好再来往了,不光影响她跟杜家的生意合作,许成源和杜锦宁往后在书院里见面也尴尬。
许成源这才强忍了想再见见杜方菲的冲动,直到今天一早把话本子改完才过来。
到了杜家,他找借口进厨房去看了杜方菲一眼。看到杜锦宁没在家,他还挺高兴——这下就有借口再来杜家一次了。
可他刚想告辞离开,杜锦宁就回来了。
他心里失望,面上却是不显,跟着杜锦宁进了他的房间,便掏出话本递给杜锦宁,又作了个揖:“烦请杜师弟帮我看看。”
杜锦宁示意他坐,翻开话本子看了起来。
陈氏提着壶子和两个茶杯、一碟子豆干走了进来,将茶杯放下,给两人分别斟了一杯茶。
杜锦宁见那杯里碧绿碧绿的,像是茶水,不由得端起来抿了一口,果然是茶。虽说味道比起在袁修竹那里的来差远了,但确确实实是茶的味道。
家里在搬家请客的那日,也买了一些茶叶。但茶叶这东西虽有好有坏,价钱不一,但终究算是雅物,只有稍微殷实一些的人家才喝得起,他们那日也就估计着人数买了两钱茶叶,当晚泡了两壶就没了。现如今家里哪儿来的茶?
杜锦宁这么想着,便问出了声:“娘,您买茶叶了?”
陈氏笑着摇摇头:“咱们哪有余钱买茶?这茶叶是你董家婶儿给的,说是春天的时候在后山上的野茶树上采的茶,自家蒸一蒸烤一烤,留着平日待客用。她见咱们家时不时地也有客来,便给了我一些,还约我等开了春,也去采些来制些茶备用。”
杜锦宁喜道:“后山上有野茶树?”
陈氏点点头:“有,有三棵呢。不过村里人没人爱喝茶,这些野茶,书院的人又看不上,便只每年董婶采些,平时没人理会。”
她以前是秀才娘子,自然知道读书人就喜好个茶呀字画呀这些东西,但村里人却是不喜欢的。
茶水可是刮油吸脂的,村里好些人连饭都吃不饱,肚子里正缺油水,再喝个茶,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吗?即便庄子上的人日子比桃花村的过的稍微好些,那也有限。这茶树不受待见,也很正常。
第153章 满十一岁了呢
杜锦宁听得这话,却是喜出望外。
买山头种茶树制茶的事,她前两天就跟关乐和提了,关乐和当时不置可否,只说跟别的资助人再商议商议。但杜锦宁看他那样子,似乎并没有把她这提议往心里去。
想想也是,茶这东西不光讲味道,最重要的还是品牌效应。比如后世的龙井茶,其实有些地方采用龙井的制作工艺制出来的龙井茶并不比西湖边的差,但全国茶民就认准了西湖龙井,觉得那才是最正宗的,其他地方的都是假冒伪劣产品。
除非,你制出来的茶比原处的味道好,而且要好出一大截来。
现在她倒是可以制出比袁修竹拿出来的那个茶好喝一大截的茶,但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茶树和茶青,她去哪里制出好茶来让关乐和信服呢?所以只能默默地任由关乐和把她的想法搁置。
而现在,后山上竟然有茶树,这个好消息怎么不叫她高兴呢?
不过此时不是细说这个的时候,见得母亲出去,她便凝了凝神,低下头去看许成源写的话本。
一盏茶功夫后,她抬起头来,对许成源笑道:“不错,改得很好。”
许成源顿时面露喜色。
杜锦宁走到桌前,滴了几滴清水在砚台上,磨了一会儿墨,提起笔蘸了蘸,在话本子上做了几个标志,对许成源道:“这几个地方,你改改……”说着把改进意见跟许成源说了。
先前杜锦宁说的是一个话本整体的写法,这会子传授的就是细节了,比如如何刻画人物,如何通过外貌或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加强代入感;如何让节奏张弛有度,如何设伏笔,如何制造悬念;如何在文章达到高潮的时候层层递进,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直把许成源说得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成源受教了。”许成源对杜锦宁的不藏私感激涕零,连连作揖行礼。
杜锦宁摆摆手:“你回去再改改吧,改完后再拿给我看。”
“是。”许成源接过话本,告辞出门。走到院子时忍不住朝杜家厨房的方向看了看,见杜方菲并没有出来,他这才失望而去。
他前脚刚走,陈氏便进了杜锦宁的房间,问她道:“你把自己写话本的本事都传授给他,就不怕他写会了夺了你的营生?”
杜锦宁笑道:“不怕。我花个半日的功夫写一本话本,别人买去,不过一盏茶功夫就看完了,我哪里能把这话本市场占尽?只要写得好,就不愁卖不掉。再说,许成源要念书,每日也就傍晚那点子功夫写话本,以他的速度,能半个月写出一本就不错了,怎么抢得了我的营生?”
“你跟娘说实话,你教他写话本,是热心帮助同窗,还是看在我想让你大姐嫁到他家的份上?”
杜锦宁摇摇头:“都不是,我是在考验他的人品。”她笑了笑,笑容意味深长,“他曾说过,只要我教他写话本,他每卖出一本就分给我一半的银钱,我倒要看看他做不做得到。”
陈氏恍然。
一半的银钱,可不少呢。像杜锦宁卖话本,那可是二两银子一本呢。如果许成源卖出一本就给杜锦宁一两银子,这对于缺钱的人家来说,也是很大一笔钱了。一回两回倒也罢了,要是三回四回,有些人肯定不舍得。到时候卖了话本,却撒谎说没卖,也很正常。
“对,这样才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娘原先想得太草率了。”陈氏想着自己一看许成源不错,就想把女儿许出去,心里就有些惭愧。几十岁的人了,还没个十岁的孩子想得深。
她慈爱地看着杜锦宁,问道:“后日就是你生辰了,你要不要请同窗朋友或什么人来家里聚聚?”
杜锦宁一愣:“后日是我生辰吗?”
“对。”陈氏点头,“后日你就满十一岁了。”
杜锦宁回想了一下原身的记忆,却发现原身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主要是她的生日正好是杜云诚的忌日,那一天,杜辰生的脾气就会特别坏,牛氏也会以各种方式折磨小三房的人。再加上对丈夫的怀念,陈氏的情绪也低落。所以原身长到十岁,从来没有过过生日。
看到杜锦宁疑惑又探究的目光,陈氏心里暗叹一声,伸手摸摸杜锦宁的头道:“以前,你祖父祖母忌讳,娘这心里也有道坎,所以没给你过生辰。现在不同了,你们长大了,咱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娘也不愿意总想着过去,应该奔着好日子朝前走。以后你几个姐姐找个好夫婿,你……”
说到这里,意识到杜锦宁并不是真的男儿身,陈氏一下子怔住了。
杜锦宁能干,这段时间一直当家作主,连陈氏都下意识听她的;平日里她整日以男装示人,走行于书院和同窗之间,这段时间的日子又过得顺,陈氏一时之间竟然忘记了她女孩儿的身份。
这是她的女儿啊,不是儿子!女儿过两天满十一岁了呢。再过两年,就得相看婆家了。
雾气迷蒙了陈氏的双眼,再出声时,她的声音里带上了哽咽:“你十一岁了,你、你以后打算怎么办呢?都是娘害了你……”话没说完,她的眼泪就一滴滴落了下来,呜咽出声。
“娘。”杜锦宁赶紧拉住她,“您别哭,您听我说。”
女儿聪明绝顶,肯定会有办法的。陈氏赶紧止住哭泣,满怀希望地望着杜锦宁。
可杜锦宁现在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主要是她被逼着一步步进了书院,拜了关乐和为师,这就跟以前的性质不一样了,有欺世冒名之嫌。
“娘,您看呐,以前咱们在杜家,有孝道压着,怎么的都觉得没办法脱离他们的掌控了,对么?”
陈氏点点头。
“但我却想办法带着你们离开了那里,过上了现在的日子。”杜锦宁道,“所以,你要相信我,我女扮男装的事也一定能妥善解决的,我保证。反正我才十一岁,离嫁人还有五六年的时间呢,急什么?只要姐姐们都出了嫁,过了好日子,到时候我想办法带您离开这里就是。咱们去一个谁也不认识咱们的地方,我在路上就换回女装,到了地方就买个宅子,招个上门女婿,咱们一家子好好过日子,您说好不好?”
第154章 处理
“可是……”
杜锦宁知道陈氏担忧什么,保证道:“户籍的事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杜家小三房最大的难题都让年仅十岁的杜锦宁给解决了。往后杜锦宁年纪越长,能力越强,认识的人脉也越来越多,小小一个户籍问题,可能还真不是难事。
杜锦宁这话,成功地安慰到了陈氏。她跟杜锦宁远离这里,往后跟杜方菲三人可能不能再联系了,但女儿们是托了杜锦宁的福才脱离杜家、嫁到好人家去的,便是不联系的又能如何呢?她当初撒下了女扮男装的弥天大谎,自然就得护住杜锦宁、补偿杜锦宁。
“好,那娘以后就跟着你。上门女婿要是招不到,娘就在你家附近搭个小屋,做点豆干也能维持生计,你不必掂记着娘。”想着杜锦宁描绘的情形也不坏,陈氏终于安下心来。
说完这个,陈氏的思绪又回到生辰宴上,问杜锦宁:“你要不要叫你同窗来家里聚聚?”
“不用。”杜锦宁摇摇头,“大家都知道咱们穷,还想方设法地帮咱们筹年后的束脩银子,现在咱们打肿脸充胖子算怎么回事?”
陈氏点点头;“也是。”她擦干眼泪,站起身来,“那娘那日就给你做碗长寿面,再卧两个鸡蛋。”
“好。”杜锦宁乖乖点头答应。
陈氏忍不住又摸摸杜锦宁的头,这才出去。
“娘,我一会儿出去一趟。”杜锦宁冲着门外喊道。
杜锦宁如今是男儿身,哪日不要往外面跑几趟?陈氏也不当回事,只应了一声:“知道了。”便作罢。
杜锦宁换了一身衣服,把陈氏给她做的新长棉袍换了下来,穿上以前那补丁摞补丁的破旧薄袄和裤子,伸头看了看院子里没人,飞快地窜了出去。
此时已快到午时了,董大成往日这时候总是在家的。杜锦宁直接去了他家,在院门外叫了一声,董大成便从堂屋出来,看到杜锦宁穿成这样,心里一惊,问道:“杜少爷,发生什么事了?”
杜锦宁也不客套,直入正题:“我想请你陪我上山一趟。去那三株茶树那里,我想采点茶叶。”
董大成心下一松,不过眉头却皱了起来:“现在采茶?”山上的茶叶,自然是春天的最好。这冬天……反正他家从未冬日里采过茶。
杜锦宁点点头。
茶树的种植,以老历十月至第二年的二月之间最好。如果关乐和被她说服买山头种茶,买卖手续都得费一点时间。这时间拖一拖,再过个大年,二月就快来了,时间可就不赶趟。今年种不成茶,便得耽搁整整一年的时间。
所以,即便冬茶不如春茶好,她也得炒出来让关乐和尝尝看。
杜锦宁是关山长看重的亲传弟子,她坚持要去,董大成也不好推辞,回家里交待一声,也换了一身破旧衣服,就带着杜锦宁上了山。
上次杜锦宁一个人去的是这座山的南麓,而茶树却长在东边。两人走了好一阵的山路,转来转去,花了足有大半个时辰,这才到了茶树那里。
“就在这里了。”董大成道。
杜锦宁一看,这茶树却是三棵乔木型茶树,树干足有两三米高,茶树的叶片也很大,属于大叶种。
“呃,这怎么采啊。”她看着茶树,有些为难地道。
她现在还是个小豆丁,只有一米二左右的身高,这三棵茶树最矮的枝丫,她跳起来往下拉,倒也能够得着。可采茶芽的话,那枝丫最多只能采上十来个芽头,这好做什么呀?
现在可是冬天,芽苗本就不如春天那般肥嫩,采的原料老了,制出来的干茶味道可不怎么好。所以这茶青,最好采芽头或者是一芽一叶。
“没事,你看叔的。”董大成往手上吐了口唾沫,便往树上爬去,“噌噌噌”几下,就跟猴子似的爬到了大树上面。
杜锦宁仰着脖子看着,惊讶得张大了嘴。
见董大成拉了一挂树枝过来,采了茶叶便往他腰上的小竹篓里装,杜锦宁忙道:“董叔,全都采一芽一叶。”
董大成动作一顿,看了杜锦宁一眼。
往年春天也都是他跟妻子来采茶的,不过他没那么多讲究,只是看着哪个枝丫嫩,就采哪个,可不管什么几芽几叶的。
还是读书人讲究多啊。
他心里感慨着,低下头去拿起小竹篓打算将原先的挑出来,杜锦宁忙又道:“先前的就别管了,你下来后我再挑一挑。之后的,你就照着一芽一叶的标准来采。”
“好嘞。”董大成心里虽不以为然,不过还是按照杜锦宁所说的,只采一芽一叶。
采完了这棵树能够得着的地方,董大成又换了一棵树,直到把三棵树都采完,他这才从树上滑下来。
“有多少?”杜锦宁往他的竹篓里瞅了瞅,看到竹篓差不多满了,这才心满意足地道:“等我把茶叶制出来,董叔您也尝尝。”
“不用,我家春天的茶还有呢。等过了年开了春,便又可以制一回茶了。”董大成摆摆手道。
杜锦宁也没跟他争辩,两人一块儿下了山。
回到家里,已是傍晚时分了。
陈氏看到杜锦宁一身破烂衣衫地回来,吓了一大跳,问道:“这是咋了?”
杜锦宁将竹篓往她面前一递:“娘,我跟董叔采茶去了。”
“采什么茶?你这孩子,听风就是雨的。等开了春,我跟董婶去采就是了。”陈氏责怪道。
“娘,您不懂。”杜锦宁也不多解释,先洗了手脸,然后将茶青放到簸箕上摊晾着,这才进了厨房吃饭。
等吃过了饭,看看茶青萎凋得差不多了,便拿到厨房去,烧了火,准备炒茶。
陈氏几人见了,很是好奇,问杜锦宁道:“你这是干什么?”
杜方菲更是洗了手过来,对杜锦宁道:“你要煮什么,只管跟大姐说,大姐帮你做。”
要知道,因为杜锦宁是家中的“男孩儿”,上头又有三个姐姐,家里的家务是从不让她沾手的。不要说做饭,便是烧火她都不会。
杜锦宁倒不客气,对杜方菲道:“大姐,你帮我烧火。”
第155章 好茶!
杜锦宁倒不客气,对杜方菲道:“大姐,你帮我烧火。”
陈氏还以为她怕累着杜方菲,忙道:“让你大姐干,她今儿个没下地,不累。”
“不是,我在书上看了个制茶的方子,想炒个茶。至于怎么做,你们不懂的,还是我自己来。”杜锦宁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大姐你帮我烧火就行。”
杜方菲无奈,只得坐下来帮她烧火。
绿茶有炒青、蒸青、烘青三种,古代一直都是用蒸青工序制作茶饼,直到明朝中后期,大方和尚在安徽休宁制作出松萝茶,炒青绿茶才得以出现。
因炒青绿茶香高味醇,味道比蒸青绿茶好很多,到得后世,炒青绿茶统占江山,蒸青绿茶基本退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