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炒青绿茶香高味醇,味道比蒸青绿茶好很多,到得后世,炒青绿茶统占江山,蒸青绿茶基本退出了舞台。
  像杜锦宁在袁修竹那里喝的顾渚紫笋,就因制作工艺被市场抛弃。后来得以重现,也是改革了制作工艺,采用炒青的方式进行杀青,才重新焕发了生机。
  由此可见,炒青绿茶在味道上远胜于蒸青。
  现在,杜锦宁所用的杀青方法就是炒青。
  锅底的水份在火焰的烘烤下蒸发不见,锅底的温度渐渐升高,杜锦宁用手在离锅底不远处感受了一下,觉得温度差不多快有两百摄氏度了,这才将茶青倒入锅中,开始翻炒,一面炒一面进行揉捻。
  陈氏在一旁看得胆颤心惊,忙不迭地问道:“这锅这么烫,你用手来炒,可不得烫伤了?”
  杜锦宁笑道:“您看,我的手根本没接触锅底,都是放在茶叶上的,所以不是很烫。”
  其实是比较烫的,但还没到烫得受不了甚至烫伤的地步。
  陈氏一看果然如此,这才放下心来。
  董大成别看采了一竹篓的茶青,可炒起来,也就一锅的量。杜锦宁花了一顿饭的功夫把茶炒好,就算将毛茶制好了。
  一竹篓的茶青,炒干之后就那么一捧干茶。
  这茶虽是冬茶,但因为采的原料幼嫩齐整,制出来的茶还是挺漂亮的,翠绿的芽叶上披满了白毫,她用的是毛尖的制作手法,所以茶呈条索状,她看了看,也没什么茶梗,不用再进行筛选就是好茶。
  杜锦宁看看天色已黑了,今天是去不成关乐和那里了,便歇了心思,让大家关门睡觉。
  绿茶里的咖啡碱含量可不少,陈氏和杜方菲等人又从不喝茶,她可不敢给她们喝,怕她们睡不着。
  便是她自己,也只泡了一点点,尝了尝味道,觉得跟前世喝的绿茶差不多,便没再多品尝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杜锦宁便带着茶直接去了关府。
  书院已放假,只留了两个斋夫和守门的老苍头在那里看守,其他人都纷纷回家过年,关乐和此时自然不在书院。
  关乐和做了多年的山长,他书院里有多少家境一般的学子都考取了功名,所以关家门房从来不以衣冠取人——谁知道眼前的穷小子下一届科考时不是秀才呢?
  故而一听杜锦宁自报是关山长的弟子,门房便飞也似的进去禀报了。
  不一会儿,关嘉泽就出来了,将她迎了进来,一面好奇地道:“你有什么事?莫不是来请教学问的?”
  这不是傻么?好不容易不用上学了,得在家里歇一歇,杜锦宁还来请教学问,是该说她傻呢还是说她傻呢?
  他可打听过了,杜锦宁虽原先只每日上午去他叔叔那里一转,可课业一点儿也不轻松。一天练的字和背的书,可够他们学十天了的。
  现在能放松一下,她还不干,上赶子跑过来受虐,这不是傻是什么?
  “不是。”杜锦宁道,“我有别的事找山长。”
  关嘉泽越发好奇,不过这时候已走到关乐和的书房了,他没再多问,引着杜锦宁进了书院。
  关乐和正在练字,杜锦宁直等到关乐和写完最后一笔,将笔放了下来,她才上前行了一礼。
  “坐吧。”关乐和指指椅子,自己在首位上坐了下来。
  杜锦宁和关嘉泽坐下,小厮便提着壶子上来,给各位上茶。
  杜锦宁却止住了他,道:“你提一壶刚烧过的开水过来。”
  小厮看看关乐和,关乐和摆摆手,笑道:“听他的。”
  “你到底卖的什么关子?”关嘉泽忍不住又问道。
  关乐和也望向杜锦宁。
  杜锦宁拿出那个小陶罐来,打开盖子递到关乐和面前:“老师,您闻闻。”
  关乐和先看了看里面的东西,发现是灰绿灰绿条索状的东西,看样子像是茶叶。他心下一动,将罐子放到鼻子下嗅了嗅,一股好闻的清香扑鼻而来。
  他讶然,问道:“这茶是哪儿来的?”跟他喝过的好茶的香气不同,似乎更加好闻一些。
  这茶是杜锦宁拿来的,他才会有此一问,毕竟以杜锦宁的家境,还买不起如此好茶。
  杜锦宁笑道:“原先弟子就说过弟子从一个游方道士那里听过一个制茶方子,只是苦于没有新鲜茶叶,没法制出来取信于先生。正好昨日凑巧得知庄子后山上有三颗野茶树,便立刻邀了董叔一起上山,采了些鲜叶来,按着那方子制了茶,今日拿来给先生尝尝。”
  “哦?是吗?”关乐和一挑眉,仔细地看了看陶罐里的茶叶。
  此时小厮已提了一壶烧好的水过来了。
  杜锦宁接过壶子,先把壶盖打开,然后在每个杯子里倒了一点开水,烫了烫杯,将杯里的水倒掉,旋即将茶叶投入杯中,用一点热水润了润茶,这才将杯注至七分满,放到关乐和与关嘉泽面前,她自己也留了一杯。
  一股比干茶更浓更清雅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关嘉泽忍不住猛吸了一口气:“真香啊。”
  关乐和看着条索形的茶叶慢慢在水中舒展开来,氤氲的香气越来越浓郁,他忍不住将杯子放到唇边,轻轻地呷了一口。
  “如何?”关嘉泽问了一句,不待关乐和回答,他自己也忍不住喝了一口。
  “好茶!”叔侄两个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
  见得两人无暇评价,忍不住又喝了两口,杜锦宁这才微笑着端起茶杯,不紧不慢地品了一口。
  嗯,这茶放了一夜,比之昨日味道又好上一些。新制的茶,会有一股“火气”,需得放置一阵再喝,味道才会更醇香可口。


第156章 排队等座儿
  就在杜锦宁与关乐和等人品茶的当口,钟延庆在家里拍着桌子直骂人:“连个小事情都处理不好,我以后怎么放心把这个家交给你?”
  钟家大少爷钟昇明被父亲骂得很是郁闷。他虽二十几岁已成家,还有了孩子,但这个家还是老爹钟延庆在当着。掌柜请辞这样的大事,他敢擅作主张处理,不经过父亲同意么?他要是敢这样做,等过后父亲知道了,非得拿大棒子打他不可!
  可这些话,他也只敢在肚子里腹诽一番,可不敢明着说出来。
  “他要走,就直接让他滚蛋。我就不相信我钟家没了他,还运转不了了。”钟延庆不耐烦道。
  “可……可是,他走了,咱们这城西的米铺,找谁来打理呢?还有,城西的那些富户,原先都是刘掌柜直接联系、定时把米送到府上的。他这一走,这些门路可就断了。小人想着,会不会有人挖刘掌柜,就是为了城西的这些大客户?否则刘掌柜一没本钱自己做东家,二没发横财可以享清福,年纪也不大,他辞了掌柜之职能去做什么呢?”
  “你能想到这些,很好。”钟延庆道,“这样,刘掌柜的请辞你先别答应,拖他一阵子。你另外在铺子里找一个能干可靠的二掌柜,跟着你一起,把城西的那些富户家里都跑一遍,跟他们说咱们的掌柜要换了,往后就由新掌柜给他们送米。不管那些人是不是咱们的客户,在这些天里你就把那片地方跑一遍,不行就叫上你弟弟一起。”
  说着他语重心长地道:“明哥儿,你也这么大了,都当爹的人了。我呢,越来越老了,精力越来越不好,往后这个家里,可就全看你的了。你得当起家来,遇到事情就好好处理。我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只要你能把这次的事情处理好了,我会把更多的生意交给你。”
  说着,他很信任地拍拍儿子的肩膀,直接出了门。
  他是快出门时,又让大儿子叫回去处理事务的。这么一耽搁,等他到博悦茶馆时,茶馆里已人满为患,座无虚席了。
  他十分郁闷,叫四儿道:“你进去,看看李老爷他们在不在里面,有没有帮我们占位置。”
  四儿答应一声,就想往里钻。
  可茶馆门口却不知哪时来了两个长得五大三粗的汉子,直接把四儿拦了下来,不过态度却十分客气:“不好意思,里面客满了,不能再进去了,客官还请等下一场。”
  钟延庆见状,忙挤过去,上前道:“我是昨儿个两场都是跟朋友一起来的,坐的贵宾席。今儿个来晚了,朋友可能帮我留了座儿。”
  那大汉打量了钟延庆一番,问道:“您可是钟延庆钟老爷?”
  钟延庆一喜,忙点头道:“正是。”
  “原先有客人说帮您留位置,但来的人实在太多,您又没确定来不来,其他贵客跟您的朋友商量之后,便把留给您的位置给坐掉了。您老的朋友还叫人来跟我们说了一声,说如果您来了,让我们帮着解释解释。所以不好意思,钟老爷还请等下一场。”
  钟延庆顿时郁闷了。
  可没奈何,没位置了,他再闹也没用。再说,他也不敢闹。这茶馆可是有书院背景的,便是县尊大人都不敢来招惹,他一小小富户,还是老老实实呆着吧。
  他瞅了瞅茶馆门口站着的许多人,对那汉子陪笑道:“不知兄台贵姓?”
  “免贵姓赵,我叫赵大虎。”
  “大虎兄弟,那下一场的贵宾席能给我留着吧?我到时准点来。”
  赵大虎还没说话呢,就有人不满地道:“留什么留?总有个先来后到吧?我们一早就在这里排着了,他一来就给他留着,我们站在这里算怎么一回事?”
  钟延庆是买卖人,讲究和气生财。虽看那人是个七尺大汉,胡子拉碴,穿着一件粗布的皂色棉袄,并不像是有钱人的模样,他仍十分客气地笑着解释道:“我坐贵宾席,跟朋友您的座位不相干的。”
  那人一翻白眼:“谁不是坐贵宾席?二十文钱,你当我出不起啊。”
  他是个屠夫,膝下五个儿子。现如今一个儿子管着一处肉摊子,家里进项颇丰。他这人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听个侠客故事。昨日听街坊邻居说这茶馆的说书先生说了一个极精彩的好故事,下午那一场他便过来听了,果真了不得,听完后他激动得昨晚一宿没睡好,就掂记着要来听书。却不想等他看着儿子们把猪宰了,各摊位的肉摆上,再赶过来,茶馆的位置已满了。
  本来他这样的身份,倒喜欢坐普通的座儿。但他不是眼馋那贵宾席舒服吗?二十文钱而已,他又不是花不起,不就是小半斤猪肉的事儿么?就是以后茶馆没优惠了,花四十文钱他眼睛都不带眨的。他张屠夫别的没有,就是不差钱。
  钟延庆被张屠夫噎了一下,脸色便有些不好看。
  他淡淡道:“即便兄台你坐了一个贵客席,不是还有七个么?总不能兄台你一个人包完了吧?”
  却不想张屠夫往他前面一划拉:“哪,这些人里有好几个都是帮他们主子排队占位置的,都坐贵客席。”
  排在张屠夫前面的人有六个,听了这话,所有人都转过头来朝钟延庆点点头。
  张屠夫又朝他身后指了指:“这些人里头也有好些想坐贵宾席的。八个座位,还真没剩了。”
  钟延庆往后看了看,他来的时候离第一场开场的时间没多久,所以排队的也就十来个左右。可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这队伍里就又多七八个。
  “这、这……现在离第二场还有一个时辰吧?”钟延庆忽然觉得自己脑子都不好使了。
  这可是大冬天啊!大冬天的,在这里吹一个时辰的冷风,就为了占位置听一场说书,这些人莫不是疯了么?
  赵大虎好心地为他解惑:“这些来排队的,大部分都是下人。钟老爷如果您不介意坐普通座儿,也可以叫你的小厮留下来排队。当然,我就这么一说,要是说得不好您老别介意。”


第157章 有何想法
  钟延庆的目光就落到了四儿身上。
  四儿犹豫了一下,就立刻赶在钟延庆开口前出声道:“老爷,小人愿意在这里排队。”
  从早上老爷跟大少爷发火,他就看出来了,老爷对这说书可入迷着呢。不管他是愿意还是不愿意,这个队他是肯定要排的。与其让老爷吩咐,还不如他自己请缨,这样老爷对他的表现只会更满意。
  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想听这书啊!
  果然,钟延庆本来还纠结这大冷天的让自家小厮在这里站一个时辰不人道,听到四儿这话,他心里顿时满意得不得了,当即拍拍四儿的肩膀道:“好四儿,回头老爷定然打赏你。”
  “谢老爷。”四儿喜不自胜地拱手称谢。
  “钟老爷,您可以过两刻钟派另一个下人过来替替这位小哥儿,这样他就不至于这么受罪。”赵大虎好心提醒道。其他人也是这么做的。
  钟延庆一听越发高兴,点头道:“这个办法好,就这么办。”说着吩咐了四儿几句,便径自先回去了。
  因着四儿他们一行人都站在茶馆门口排着队,本来因为满座儿了就离开的人,这会子又赶紧聚拢了来,生怕自己不在这里占着位置,到时辰了就没座位了,故而不多一会儿的功夫,茶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龙。
  赵大虎见这情形,忙进去禀报了庄越。庄越出来看了看,没说什么,只吩咐赵大虎他们守好门口,便又进了茶馆,心里感慨着,要不是昨日杜少爷提了一嘴,说让先来的排队,再派人维持秩序,免得拥挤,他还没想到这些呢。
  这要是挤着踩着伤着了谁,或是为了个座儿吵嘴甚至打起来,那这茶馆就出名了,却不是什么好名儿。
  现在就挺好,路过的人看到排这么长的队,都得来问一句,然后也想着要来茶馆里听听说书,看看大家都不惜大冬天排长队也要听的书,是如何精彩。
  ……
  关府里,关乐和品完茶,有些不敢置信地问杜锦宁:“你刚才说,这茶是你制的?”
  他虽不像袁修竹那个老饕一样,不光喜欢美食,而且还四处收刮好茶,每年春天都上窜下跳的,就为了买些好茶回来喝。但托袁修竹的福,进贡的好茶他也喝过不少。可那些贡茶跟杜锦宁这个一比,简直差远了。
  况且,这个还是冬茶。在袁修竹的知识普及下,他也知道春茶要比冬茶要好。那些做贡茶的地方,一年就只在春天产一季茶,其他三季是不做茶的,就是为了保证质量。
  “对。”杜锦宁很肯定地点点头。
  关乐和的目光就有些复杂。
  他收这个徒弟,怎么随随便便制个茶,就能比贡茶还好喝,莫不真是个妖孽不成?
  关嘉泽可没想那么多。昨儿个茶馆最后一场说书结束后,他就忍不住把庄越叫进府里问了情况,得知昨日统共赚了差不多三两五银子后,他对做买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两银子可是半价啊,六天后恢复原价,那就是七两银子。一天七两,十天七十两,一个月下来就是二百一十两银子。等于说,除去给庄越和王路生等人的钱,只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他们就把茶馆的投入都收回来了,往后就是净赚的了。
  哪怕他只有一股的份子,每个月也有差不多二十两银子的收入,相当于他在府里拿的月例银子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博阅书院学子们一年的束脩,也才二十两呢。
  关七少爷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自己赚银子,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所以这会子喝到好茶,他第一反应就是赚钱。
  他对杜锦宁道:“你这茶还有多少?咱们拿去茶馆卖啊。一杯这样的茶,至少要收人五十文一泡吧?到时候这茶叶赚的钱,都归你,不用拿出来分。”
  这也是关七少爷吸取了原先的教训了,要不然,他肯定不会加上后面那句话的。他倒不是想占杜锦宁便宜,只是想事情不那么周到而已。
  杜锦宁苦笑一下,摇摇头:“董叔爬上树采了半天,就只炒了这么一两茶叶,都在这里了。”
  她本还想留点给董大成尝尝呢,但炒出来一看,实在太少了。除了关乐和,袁修竹他们肯定得尝尝,所以她没敢留,全部都拿过来了。
  关嘉泽顿时泄了气。
  关乐和朝关嘉泽一摆手:“你别闹。”转头问杜锦宁道,“你今儿个拿这茶来,想说什么?”
  “就是前儿个我跟您说的买山头种茶的话。”杜锦宁道,“要是种了茶树,然后用我这方法来制茶,制出来的茶叶,您说卖不卖得出去呢?即便种茶树头两三年量产不大,但前景还是很可观的吧?我是觉得这件事完全值得做。”
  有了这样的制茶手段,这茶不光卖得出去,而且价钱绝对不低。关乐和自然知道这一点。只是……
  他严肃地看着杜锦宁:“你要知道,一旦买了山头种了茶,那就属于书院的产业了,那可是我也不能插手的。这些收益有专人来打理。也就是说,即便用这方法制出来的茶叶卖了几千上万两银子,你也没有一文钱的收益。就算是这样,你也要建议我买山头种茶吗?”
  不等杜锦宁开口,他又紧接着道:“或者,咱们师徒两个合伙买个山头种茶?”
  杜锦宁建议关乐和买山头,而不是留着自己有了资金后买山头种茶,便是借着这个事,还关家一个人情,哪里会没想到这些。
  她摇摇头,笑道:“您、袁先生、齐爷爷,看着我处境困难,都不计回报地伸手助我,现在有这么个机会,我也想回报于你们。至于书院……”
  她摸摸鼻梁,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还没进书院,对书院倒没什么特殊的感情。要说有,那也是对您和袁先生。所以这茶叶的制法,是给书院,还是如何运作,由先生你们来决定。我是没什么想法的。”
  她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确,那就是这制茶方法拿出来,是回报关乐和、袁修竹和齐伯昆的,并不是一定要给书院。


第158章 孔氏相邀
  关乐和看着杜锦宁,很是感慨。
  如果杜锦宁是个家境不错的,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愿意拿些东西出来回报他和袁修竹,那没什么;可杜锦宁的家境可谓是一穷二白,就靠着杜锦宁写话本和杜家母女几人没日没夜地做豆干,才还上了欠章鸿文家里的钱;现在还在费劲儿地攒年后的束脩。这样的条件下,杜锦宁还能拿出制茶方子,无偿地送给书院,这不是单单大方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而是需要魄力。杜锦宁是对自己有信心,觉得即便不靠这制茶方子,也仍然能改变自家的生活,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他心情颇不平静,不过却没有表露出来,平静地点点头,道:“这件事,我跟袁先生他们好好商议,再给你个答复。”
  “如此,学生就不打扰先生了。”杜锦宁起身告辞。
  关嘉泽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拉着杜锦宁就往外跑:“走,咱们去看看茶馆如何了。”
  “我来的时候路过那里,看到人挺多的,估计又是爆满。”杜锦宁道。
  这情况,关嘉泽也知道,他虽在家里陪着母亲、妹妹吃早饭,但早已派了小厮去打探过了。
  但听下人禀报,怎么能及得上自己亲眼所见呢?原先是没人陪同,自己一个人去,即便满心兴奋,也没人可以共享。可现在杜锦宁来了,一切就没问题了。
  “反正也没什么事,一起去看看。对了,叫上齐慕远。”关嘉泽道。
  杜锦宁倒也无可无不可,随着关嘉泽往外走。
  却不想两人快走到大门口时,一个婆子飞快地从后面追了过来,气喘吁吁地对关嘉泽道:“七、七少爷,太太……太太让您请杜少爷进内堂坐坐,她想见见杜少爷。”
  关嘉泽停住脚步,茫然地看看杜锦宁,显然是没想明白自己母亲为何要见杜锦宁,后来大概是想起什么,他的脸色有些不自在,对杜锦宁道:“为着陈家兴他们的事,我娘狠狠批评了我一通,说我不懂事。她想见你,想来也是为了这个吧。”
  关太太是关嘉泽的长辈,又是关乐和的大嫂,她要召见,杜锦宁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她笑道:“这有什么?我也有不对的地方。”
  “走吧,咱们先回内堂。”关嘉泽转了身,领着杜锦宁进了后院内堂。
  先前进来时,关乐和的书院是在前院,进了关家大门后,沿着回廊走了一段,再穿过一个拱门就到了。
  可这一回杜锦宁跟着关嘉泽往里走,心里就感慨庭院深深了。
  他们走的是宅子的中轴线,穿过了一个又一个院子,直到过了第三进大门,这才到了关家的垂花门。进了垂花门后便是一片池塘,池塘岸边绿树成荫,走廊外边还种了许多花草。沿着走廊又走了好一阵,这才到了内院的厅堂。
  穿过院子上了台阶,杜锦宁便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秀丽女子坐在上首,正含笑地看他们。杜锦宁脚下慢了几步,等关嘉泽先进了门,这才跟着走了进去。
  “孩儿见过母亲。”关嘉泽作揖行礼。
  杜锦宁也跟着行了一礼:“不才杜锦宁,见过关太太。”
  “叫什么关太太?这么生份。”关太太孔氏含笑嗔怪道,“你是我们泽哥儿叔叔的亲传弟子,又是泽哥儿的好友,当称我一声伯母才是。”
  杜锦宁前世写过不少古代言情小说,对于这些内宅妇人的心理也有过许多研究。她们这些人,是最重身份地位和规矩的。
  别看孔氏说得客气,态度亲昵,似乎真把她当成自家子侄看待。但如果她一进门就直呼“伯母”,关太太心里定然是不舒服的。毕竟两人身份地位悬殊,这样称呼,她杜锦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