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憾。没想到今天来这一趟,杜家竟然给了他一个惊喜。
  “两文钱一个批给你,你卖三文钱,如何?”杜锦宁问。
  “好,这个价钱挺合理的。”庄越点头赞同,又问,“明儿个能提供么?一天可以提供多少?”
  “明天可以。先给六十个吧,一样三十个,看看卖得如何再进行添减。”
  两人商议妥当,庄越便告辞离开。
  走到门口,他实在忍不住了,问出压在心底的那个问题:“那个沙发,杜少爷有没有想过跟他们合作分成?一张沙发您抽个三十文钱的利,以梁家的铺货手段,你的收益可就不止这一百六十两银子。”
  问这话,他也是想知道,杜锦宁到底是听懂了他的提醒,不想跟梁家有太多牵扯;还是纯粹是乡下穷小子见钱眼看,眼睛只盯着这一笔银子,没想到合作能获更多的利。
  要知道,杜锦宁才十一岁,还是在乡下长大的。要是只凭自己提醒的那一句,他就能放弃偌大一笔银子,那自己还真是小看他了。这孩子往后还不定怎么有出息呢。以后如果七少爷和杜少爷再有纷争和矛盾,自己便得好好斟酌如何对待杜少爷了。


第169章 不明觉厉
  杜锦宁轻瞥他一眼:“你不是说关梁两家政见不和吗?”
  庄越便明白了。
  他深深一揖,态度是前所未有的恭敬:“杜少爷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明见,以后必成大器。小人在此先敬贺杜少爷了。”
  杜锦宁的嘴角抽了抽。
  她身为一个女子,在这男尊女卑的时代,还能怎么成大器法?难道要一直男扮女装,娶个女娇娥做老婆,在朝堂上跟那些老狐狸争权夺利,登堂拜相,然后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怕掉马不成?
  她可没这种野心。否则,前世她就不会跑去学农学,而是去从政了。
  所以,必成大器于她而言,是不存在的。她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遇上合适的男人呢,就成个亲,生几个孩子,如此而已。
  送走庄越,杜锦宁便把卤蛋的具体数量告诉了陈氏,陈氏等人立刻又忙开了。
  原先还没得到茶馆掌柜的认可,她们也不敢做多,每样只做了十五个。现如今确定了数量,她们赶紧把鸡蛋加了进去。
  “要不,咱们再多做些,批给许婶子卖?”杜方苓提议道。
  杜锦宁摇摇头:“这东西简单,一看就能猜出来。即便做得没我们的好吃,放些酱油香料进去卤一卤,总能做得差不离。为了不让人仿造,咱们不往外卖,只提供茶馆。”
  杜方苓便知道自己出了个馊主意,吐了吐舌头,不说话了。
  杜锦宁本以为沙发的事最快也得明天才会有回音,没想到庄越走了不久,便又回来了,还领了一个人过来。
  “梁师兄?”杜锦宁诧异地看着进来的人。
  “杜师弟,这时候来打扰,唐突了。”梁先宽拱了拱手,“得了庄掌柜的回应,我便直接过来了。”
  三人到堂屋坐定,他便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递给杜锦宁:“这是一百六十两银子,盛昌钱庄可取。”
  梁家如此干脆,杜锦宁自然也不拖沓。她接过银票,歉意道:“那梁师兄和庄掌柜稍坐,我去画了沙发的样子过来。”
  说着她回了房,研墨画了沙发的样子,标明了尺寸,回到堂屋把画样递过去,“上面的尺寸和要注意的事项我都标明了。”为了不让梁家人觉得这一百六十两白花了,她把尺寸的依据都细细说了一遍。
  现代人对于舒适度的追求可是古人比不了的。沙发的高度是多少,靠背的弧度如何,那都是根据人体身高与构造的比例研究出来的,是有科学根据的。真正舒适的沙发可不是依葫芦画瓢就能造得出来的。
  这些,她都一一跟梁先宽说了。
  梁先宽之所以想要买断她这沙发,一来是看到了此物的商机,二来也是想拉拢杜锦宁。对于沙发本身,他并不是特别在意——他们只要买一张沙发回去,照着样子就能做出来了,这东西能有什么技术含量?却不想竟然从杜锦宁嘴里听到了这么深奥的各种理论数据。
  “杜师弟即便是做一张椅子,也会想得这么深吗?”拿着那张画了几个图,标了具体尺寸的纸,梁先宽不明觉厉,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觉从心底直窜而出,看着眼前这个瘦瘦弱弱只到他肩膀的孩子,他只觉得心里发毛。
  做一张椅子,都能费这么多心思。要是算计起人来,那这孩子岂不是更加恐怖?待他长大,天底下,有几人是他的对手?
  “呃。”杜锦宁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这人没什么大志向,就喜欢吃吃喝喝种花种草。所以在这些方面花的心思就多一些。比如那豆干,比如今天做的卤蛋和茶叶蛋。”
  她朝梁先宽眨了眨眼:“这话梁师兄千万别跟山长说啊,先生知道了,定然说我不务正业。”
  梁先宽一怔,旋即笑道:“杜师弟放心,为兄自然不会做那告小状的小人。不过……”他朝杜锦宁回眨了一下眼,“如果师弟能用刚才说的那几样美食封住我的嘴,我的嘴想来会闭得更紧。”
  杜锦宁用手指遥遥地虚点他:“你这是敲诈勒索。梁师兄啊,想不到你是这样的梁师兄。”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梁先宽走时,杜锦宁果然用荷叶各包了一包豆干和卤蛋、茶叶蛋。当然,既给了梁先宽,庄越那份也没落下。
  庄越都忘了推辞,晕晕乎乎地跟着梁先宽上了马车,望着站在昏黄暮色里朝他们挥手告别的杜锦宁,他脑子里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杜少爷明知梁家跟关家政见不和,却仍在梁先宽面前展示他卓绝的聪明才智,这是别有深意,还是懵懂无知?如果是前者,他为何这么做?
  ……
  钟延庆这些日子,就跟老鼠掉进了米缸里,说不出的幸福快活。每日里去听两场说话,然后回味着话本的精彩,掂记着人物的命运,期盼着下一场说书的到来,他的日子过得十分的有奔头,精神上的愉悦让他整个人都好像年轻了几岁。他也无心做事,将铺子里的杂事都推给了儿子们,一心一意地等着说书,听着说书,回味着说书,沉浸在《射雕英雄传》里不能自拔,即便是大年三十也不例外。
  大年初一一早,他早早就派四儿去排队,然后叮嘱妻子和大儿子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吩咐小儿子各处去拜年,他看着时辰差不多,便悠悠然往茶馆里去。
  昨日是茶馆开业大酬宾的最后一日,今天恢复了原价,他本以为茶馆不会那么多人。却不想走到茶馆门口时,依然看到茶馆处排着长长的队伍。
  “老伍,你怎么来了?昨天你不是抱怨说恢复原价之后价钱太贵了吗?”
  “贵也得来啊!不来我睡不着觉,一心就想着那郭靖进城后为个小乞丐花了那么多银子,之后如何了。不听完这一段,我在家里呆着也不安心。”
  “哈哈,就算听完这一段,你也还会想着再听下一段。你啊,就别嘴硬了,老老实实每日过来听书吧。”


第170章 好消息
  “唉,每日过来也没什么,虽说价钱贵了点,也好歹也是吃进自己嘴里,不亏。就是吧,我瞧着今天的人怎么还跟昨天一样多呢?我以为恢复原价了,今天的人能少一些。”
  “谁说不是呢。要是这茶馆能再大一些就好了。也免得每日跑到这里来吹着冷风排队。听个书,咱们容易吗?想花钱还花不去了,你说说,这可真是……”
  听着这些对话,钟延庆一笑,看到四儿排在队伍的第三个,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把他替换出来,自己站到了队伍里。
  他这时间卡得刚刚好,才刚站定,茶馆的门就开了,钟延庆跟着前面的人,鱼贯而入,直接去了贵宾席,找到自己习惯的位置坐了下来。
  “豆干一碟,茶叶蛋来两个,桂花糕一碟,上好西山茶来一杯。”他熟门熟路地点了东西,然后烤着火,等着小二把东西送过来。
  要知道,他现在都习惯不在家里吃早饭,只吃些点心,等茶馆开门了再来吃一顿。这里的茶叶蛋和豆干十分的合他的口味,配着桂花糕最好。吃着可口的小食,烤着火,听着说书,这日子再惬意也没有了。
  因知道博悦茶馆一座难求,所有茶客都是提前来茶馆门前排队的,所以入场也不过是一会儿的功夫,就都坐下来吃吃喝喝了。等大家都吃过一阵,钟延庆就知道,钱东宝那老头儿就要上台来说书了。
  他从袖子里掏出手帕抹了抹嘴,又呷了一口热茶,坐正了身子,等着钱东宝上来。
  后台的帘子一掀,出来的却不是钱东宝,而是庄掌柜。
  “各位客官,承蒙大家对本茶馆的厚爱,今天即便恢复原价,大家仍然前来捧场,在下代表我们茶馆的东家,感谢大家的惠顾。”庄越朝台下团团作揖。
  这段时间茶馆们,尤其是贵宾席的客人跟庄越也算混熟了。有那性情活泼的,朝台上大声道:“行了,你的谢意我们收到了。去去,下去吧,别废话了,赶紧让钱先生上来,让他快快说书。”
  “对对,赶紧说书。”大家都哄笑起来,附和着催促道。
  庄越天天呆在这里,又岂会不知道这些人对说书的痴迷?可今天他还不得不讨人嫌了。
  每日里看鲁小北和钱有财耍宝,他童心一起,也不由得凑起趣来:“唉,那算了,本来我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的,结果大家嫌我碍眼,那我还是下去吧,大家还是每日里在门口排队吹冷风吧。”说着,佯装生气地转身要走。
  大家一听最后那句话,就坐不住了,连忙把他叫住:“哎哎,庄掌柜,别走呀,赶紧说,什么好消息?”
  “你们不是嫌我碍眼吗?”
  “不碍眼,我们看你顺眼的很,庄掌柜你长得越来越俊了。赶紧说,什么好消息?”
  大家看着这台上台下的耍宝,全都不禁笑了起来,眼睛却盯着庄越,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好消息。听那话音,似乎是以后不用排队了。莫非,这茶馆的东家要另开一家茶馆了?
  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庄越这才道:“好消息就是,我们东家体恤大家,又开了两家茶馆,一家在城西,一家就在离这里不远处。两处新茶馆将重新说《射雕英雄传》,另外还会增加一部新的话本,名叫《天龙八部》。”
  “太好了,我来迟了,前面的情节没听着,这一回我倒要重头开始听《射雕英雄传》。”
  “有新话本?是谁写的?有没有《射雕英雄传》这么好听?”
  庄越也没急着说话,先让大家在下面议论了一会儿,消化了那个消息,这才继续道:“《天龙八部》乃是写《射雕英雄传》的那位才子执笔所写,精彩程度不输于《射雕英雄传》。两个茶馆说《天龙八部》的时间会跟《射雕英雄传》的错开,大家不用担心听了这边就赶不上那边。”
  “太好了,太好了。没书听的时间里,我总感觉没事可做。这回好了,又有新书听了。”
  大家兴奋地纷纷议论起来。
  又有人问:“那茶馆具体在哪儿?说书的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
  “这些讯息,一会儿大家听完书,可以在茶馆门口的大红纸上看到。”庄越说完,拱了拱手,转身下了台。
  钱东宝也没有立刻上场,直到大家议论完这事,在台上连连呼喊他的名字,这才施施然上了台来。
  这阵子他可是风光无限,走到哪里都有人尊称一声“钱先生”,每日台上的赏钱更是让他家的日子宽绰不少,更不用说还有钱有财那一份赏钱了。
  庄越见钱东宝开始说起书来,向新来的掌柜交待了一声,便悄悄从后门出去,乘马车去了城西的新茶馆。
  原先杜锦宁是打算只开一家分店的,可得了梁先宽送来的一百六十两银子,又从鲁小北那里得知了一个小道消息,说有人也打算开茶馆,学着他们的样子演双簧,还叫人模仿着《射雕英雄传》的情节,写了一本相似的话本来说书。
  虽说杜锦宁对金庸先生的小说很有信心,那些茶客绝对也抢不走的。但有个山寨对手在那里竞争,终归是又麻烦又恶心不是?杜锦宁跟齐慕远、关嘉泽和章鸿文一合计,干脆就把齐慕远打听的那两处酒楼买了下来,直接改成了茶馆,打算把漓水县爱听说书的茶客都掌握到自己手里,杜绝竞争对手的出现。
  而庄越因为人稳重,能力也强,被杜锦宁举荐为大掌柜。他手底下管着三个新的二掌柜。这三个掌柜里,齐慕远找了一个,关嘉泽找了一个,另一个则是鲁小北推荐的。鲁小北那小子在城里混着,三教九流他都认得,便是做掌柜的也熟悉一二。凑巧得知他熟知的一个酒庄的掌柜被人辞退,便举荐给了杜锦宁。
  这样一碗水端平,而且四个掌柜里关家就占了两个,大掌柜还是庄越,小二则全是从城里贫苦人家的孩子里挑选出来的,关嘉泽倒没有因为这个生出什么不愉快的想法来。


第171章 新茶馆
  章鸿文本钱最少,而且章光义早已叮嘱了他,他们入股茶馆能赚钱,全托了杜锦宁等人的照顾,需要拿本钱的时候只管拿钱出来,需要他出力的时候也出力,其他的一概不要多嘴多舌。为此,章鸿文即便不知道前一次因为陈家兴等人的事,杜锦宁和关嘉泽闹了一场不愉快,但秉着这样的原则与其他三人相处,倒也平安无事,互相都没有什么不满。
  而占股方面,新茶馆杜锦宁仍占五成份子,不过这五成份子是她拿了银子买的。
  她手头有二十几两,梁先宽买沙发又给了一百六十两。两个茶馆被袁安去压了压价,分别以一百九十两和二百一十五两成交,再做些桌椅,对茶馆进行修整,两个茶馆一共花了四百二十两,杜锦宁需得拿出二百一百两银子来。
  不过这一次杜锦宁写的话本不再以干股的形式入股,而是像杜家的豆干和茶叶蛋那样,直接以二两银子一册的价钱,售予茶馆用于说书,其他版权杜锦宁保留。即便是新茶馆重新说的《射雕英雄传》,也同样需得各付每册二两银子给她。之前杜锦宁一共写了八册话本《射雕英雄传》,再加上杜锦宁为了抵银子,直接交了四册《天龙八部》出来,如此一折算,入股的钱杜锦宁不光凑够了,不需要管齐慕远借钱,而且还余了二十两银子出来。
  这二十两银子,杜锦宁干脆就借给了章鸿文付入股的钱,章鸿文再从家里筹二十二两,就能凑够一股份子的钱了。
  至于年后的束脩,杜锦宁也计算得好。现在三个茶馆每日都有进账,这就跟那会下蛋的金鸡似的,三个店一天统共能有十两多的银子进账。等过了正月十五书院开学,茶馆就能有一百多两银子的收益了。到时候大家先把钱分一分,他自己就能分到五十两银子,章鸿文分得的钱当即可以还给她,再加上现如今放假,时间充裕,杜锦宁还可以多写几本话本出来,交束脩的钱完全不用发愁。
  其余四成份子,关嘉泽和齐慕远各占二成。
  有了新茶馆,那定然要招说书先生。有了钱东宝这个例子,城里的说书先生一听博悦茶馆要招人,除了跟东家签了契书走不开的,其余的全都到茶馆来应聘。杜锦宁几人面试了他们之后,便留下了四个说书先生。
  三个茶馆五个说书先生,虽说白给了两份月钱,但也避免了这些人以为茶馆需得靠他一人支撑,生出自大的心理来,同时也可以在有人生病或家中有事时进行替补。五个说书先生的上台时间,则按说书水平的好坏进行安排。说得好的,讲新内容;说得次一些的,则在第二场重复前面的内容。
  这些,在买下茶馆之初,就由杜锦宁这个小东家策划妥当了,庄越这个新上任的大掌柜,除了培训一下新来的小二半点,就不用操心。新茶馆的一切经营模式又都照搬老茶馆,点心、小食的进货渠道都是一样,因此虽然只花了三四天的时间做准备,庄越并没感觉到手忙脚乱。
  也因此,杜锦宁在新茶馆开业这一天,得以当个甩手掌柜,提着礼物四处拜年。
  关乐和那里是第一个要去的。当初拜师的时候因为家里情况复杂,完全没办法拿出拜师礼,所以杜锦宁只行了一礼,便当拜师了。现在趁着过年,众所周知她又得了梁先宽的一注银子,自然准备了一份相对比较丰厚的礼物送了过去;袁修竹和齐伯昆两处,她也没有落下。当然,三个长辈也给了回礼和一个大大的红封,说是压岁钱。
  杜锦宁从齐伯昆那里回来,小三房母女几人便对坐着发愁:“宁哥儿,你祖父那里到底要不要去呢?”
  杜锦宁蹙着眉头,十分不情愿地道:“山长和袁先生都特意叮嘱了,说叫我一定要回桃花村拜年。”
  “为什么要去?咱们不是跟他们断绝关系了吗?过年的孝敬钱咱们也托章鸿文给带回去了,算得情至义尽了吧?别人也说不了咱们什么。你这一去拜年,没准他们又要沾上来,不占尽便宜就没完没了。”杜方苓气哼哼地道,“山长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家的情况,为什么还要叫宁哥儿去拜年?”
  对于关乐和与袁修竹的叮嘱,陈氏倒能理解。
  她帮关乐和解释道:“关山长与袁先生也是怕影响宁哥儿的名声。往后他考上功名,要是有人写信给学官,说他不孝,过年都不去给祖父拜年,那他的功名就要被剥夺。”
  杜方苓顿时哑然,讪讪的道:“那宁哥儿你还是去拜年吧。为那些人影响功名,可不值当。”
  杜方蕙也重重地点了点头。
  杜锦宁跟陈氏对视一眼,两人都露出苦笑。
  杜方苓和杜方蕙不明就里,杜锦宁和陈氏、杜方菲却心知肚明,杜锦宁是不可能去参加科举,更不可能考取功名。可这些她们都不能说,因此关乐和与袁修竹的话也不好不听。
  陈氏叹了口气,道:“你还是去一趟吧,你现在有关山长的看重,他们也不敢拿你怎么样。”
  杜锦宁点点头:“反正要去伯祖父家一趟的,就当顺路了。”说着,提起陈氏准备的礼物。
  里面的礼也不薄,有一只活鸡,两斤猪肉,两包刘记的糕点,一斤红糖。为避免闲话,杜寅生和杜辰生两家的礼都一样。本来陈氏还分别准备了一包豆干的,但怕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刚才又拿了出来。
  “东西沉得很,叫你大姐、三姐送你到书院坐上马车再回来。”陈氏又道。虽没人来拜年,但作为一家之主,她今天需得在家里守着。
  虽说分家后,在杜锦宁的强烈要求下现在是一日三餐,餐餐白米饭,隔三差五地买一斤猪肉沾些荤腥,时不时地炒一盘鸡蛋,但短短这么点时间,还不够让杜家几人把身子养好,杜锦宁依然还是那副单薄的样子,并没有长多少肉。这两篮子东西拢共十来斤,杜锦宁还真提不了多远。


第172章 你回来了?
  她也没推辞,跟着两个姐姐一起出了门。
  三人差不多走到书院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从那头走来两个人,却是许家母子二人。
  谢氏看到三人,十分亲热地招呼道:“哎,真是巧了,我们正打算去你们家拜年呢。”
  许成源看到杜方菲,脸色一红,手脚似乎都不知往哪里放,十分不自在,可偏他表面上还强装镇定,只那眼神时不时地往杜方菲身上瞟。
  杜锦宁看到他这样,心里一动,转头瞥了自家大姐一眼,却见杜方菲面色如常,平静地微笑着跟谢氏道:“我娘在家呢,我们送宁哥儿回祖父家拜年。”
  “你们这是打算一起去?”谢氏问道。
  “不是,送到前面上了车,我们就回转。”杜方菲道,“许婶子先过去吧,我们得过一阵才能回去。”
  过了书院就是大路,那里车来车往的,雇一辆骡车比较方便,来回一趟也不需要多少时间。谢氏本想等着她们一块儿走的,但看看自家儿子那不自在的神情,她担心露馅,便笑着对杜方菲道:“行,那你们慢慢来,我们先过去了。”说着,拉着许成源往庄子去。
  待得母子俩走远了,杜方苓这才纳闷道:“他们怎么今天过来拜年?”
  依着这地方的风俗,拜年也是有讲究的,初一是晚辈给自家亲戚长辈拜年;到了初二,才会给外人拜年。这谢氏和许成源,对于杜家人而言那是真真正正的外人,最多不过是因为豆干生意合作得比较愉快,连沾亲带故都谈不上,而且还是平辈,所以杜方苓才会有此一问。
  “多讲礼,总是好的。”杜方菲性子温婉,不愿意非议别人,只说了这一句,便不再提许家了。
  杜锦宁冷眼看着,总觉得自家大姐根本就没看上许成源,否则说起许家人也不会这么自然。她顿时觉得这桩亲事有些不妙。
  许成源虽长得不是很帅,但也还算眉目清秀。瘦瘦高高,气质斯文,再有书院才子的名头加成,按理说杜方菲看到他应该有点反应才对。可依刚才的情形看,她根本就没往那处想。
  到了路口拦了骡车,杜方菲不放心,跟杜锦宁道:“要不,我跟你一块儿去吧?”
  “不用。”杜锦宁可不愿意杜方菲一起回去面对那些不愿意面对的人,“我是男丁,需去拜年,你们又没规定要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