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小娘子-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下的人更乱,阎罗殿的人几经换主,阎罗王逐渐不能约束手下的人,京城一日十几人失踪。绑架杀人之事每日三五起。随着朝堂官员的频繁变动,京城逐步陷入了混乱,目前还能控制。
父亲,三公已老,后续人员得要补上,不然……”
混乱是攀爬的阶梯。有的人巴不得乱,乱了才好,乱了才有机会往上爬。
京城这种阴谋混杂的地方,自然是越乱越好。
“你的祖父怎么说?”刘涛问。
“地下人眼见的失去控制,祖父曾经说过要是没有大能人出现,就退守祖籍。一半英才留下,一半散落各地保存实力。待明主出世,再现身。”小乖赞成祖父的说法,但又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因为钱忖智是上了上面人的名单,钱家论罪第一个死的就是钱大郎。
小乖到南京就是为了寻找多一条出路,多找几条活路以防万一。
刘涛颔首,如果是他,他也会这样做。这才是保存世家族不灭的好法子。“你的目的是?”
小乖坐直身子,“我知父亲与哥哥一直在布局,我想知道父亲的目的。您打算什么时候进京?”
“鼬之没有告诉你?”
小乖摇摇头,“没有。他不打算告诉我,别的时都不说,那些逃跑路线倒是一个月说七八遍。”
刘涛微笑,这个女婿他喜欢。
“快了,杨荣死期之时就是我进京之日。”
杨荣现在一身病,但扔进坚持看奏折,上朝议事。
这般大年纪了还不辞官,想病死在朝堂上不成?
听大郎说这位杨大人一上朝就咳嗽个不停,朝堂上光听他咳嗽就够烦了!越烦越困,越困越烦,谁也没心情上朝。
小乖现在是盼着那人快点死。
“父亲送进京城的火铳有些不一样,大郎说是经过改造的,是自家里研制出来的?”小乖小心翼翼地问。
“问个话都这么小胆了,谁教你这样畏缩的?”刘涛不喜女儿的作态。
小乖坐好,娇嗔,“大哥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该知道的事情就不能让我知道。”小乖报复大哥。
刘涛一笑,“这是与潘江交易过来的制造法子,在你二哥的使用下不停改进下做出的新型火铳。让鼬之多练练。你也可以玩玩。”
正文 三八七、为了这大明
三八七、为了这大明
正统五年,杨荣已经卧床不起,杨荣的苟延残喘让刘涛等不及了。
刘涛秘密上京,进入杨府,来到杨荣跟前。
对着病床上的杨荣,刘涛笑道,“人终归有一死,你活不久了!朝堂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现在正是我出马的时候,杨大人您该退场了。”
杨荣瞪着刘涛,他不甘心怎么弄不死刘涛这个混蛋。
“今日来是有三件事有告诉你。第一件,你的爱徒户部尚书解包前几天死了,你家人为你的病情并不告诉你。解包是冤死的,他一生清廉,办事公正,奈何挡住了别人夺权的路子。
不用看我,人不是我杀的,是你认为的大好人王振。”
刘涛看着震惊的杨荣笑,舒心的微笑。“对就是王振,王振现在不仅掌控了吏部、礼部,还有户部,不久就是兵部。
树倒猢狲散,你倒下了你家的子弟、你的派系现在一一被清理出朝堂。不是冤死就是发放边疆。一个个大明的英才就这样给埋没了!真真是可惜。
放心,你死后我上台,我也不会让他们回来。凡事你一手提拔的人,我都不会轻易任用。”
杨荣想说话,可喉咙像是被一团棉花给堵住了,发不出一个明确的词。
刘涛就这样看着杨荣咳嗽,没有半点帮忙的意思。
“第二件事,大明要大战。朝中无大将,倒是敌人兵临城下,大明江山危矣。王振是个贪财贪权的小人,他为了得到更多钱财拉拢朝中大臣,每年有一批三千多的军械卖与关外各部落。
你们派去的那些大将,为了升官为了发财为了讨好你们这些文官,边疆无一人可用。
蒙古有个叫脱欢的统一了蒙古各部,不久便会入侵中原。
大明灭亡是因为你们这些人,自以为是的你,葬送了整个大明。你们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你的一世英明毁在晚年,毁在王振。你死后能的家族也将覆灭,你为家族留下的后路已经被王振给打断。他可没想让你死得安稳。”
杨荣心如死灰,不知他在想什么,灰白的眼已经失去了神采。
突然,杨荣转向刘涛,“你,休息,骗,老夫。”杨荣气喘吁吁呼吸困难。
刘涛又笑,“你是将死之人,骗你,没必要。卖到蒙古去的军械已达十万,蒙古十万铁骑踩踏中原,谁能挡住?我不行,我打算南下到海外去,避避风头。今日是与你告别的。杨大人告辞”
说着刘涛起身离去,不顾杨荣伸出的手,径直离去。
杨荣知道他失去了与刘涛谈判的机会,为了他的身后名,为了他的族人,他今年必定要死。如果不死,刘涛就不会让他善终。
杨荣感到无奈,无可奈何!当初他就应该不顾一切弄死刘涛,名声成就了他也害死了他!
杨荣病重进皇城,与皇帝密谈,并辞官归乡同时向太皇太后推荐刘涛为接位人。
这消息一出震惊四野,人人摸不透杨荣的意图。
“父亲,刘涛与我们是政敌,您为何要推举他为首辅?”杨荣的儿子问。
“祖父,刘涛非合适人选。”
“祖父……”
“大人,学生认为……”
杨荣越过众人将视线放到大门处的下人身上,那下人见机会来了上前躬身说:“少师(尊称),您的客人到了。”
杨士奇与杨溥共同到杨荣家。这是这么多年来的一次相聚,外人不敢靠近,只能在外面候着。他们迫切希望得到一个答复,他们希望两位杨大人能劝住父亲(先生)。
“你想好了?”杨士奇问。
“没得想,这是必须要做。他来了,他威胁我。”杨荣说。
杨溥说:“你每次要弄他,都被他的人给挡下。一次次杀他不死,老夫便等候此刻。他这样已经是温柔的了。老夫也会向陛下进言,要他成为首辅。”
“刘涛到京都了?大明真的要陷入混乱?”杨士奇问。
“边疆的军报有说蒙古兵南下打秋风,但没见其他的消息。”杨荣强力呼吸。
“或许我们真的被蒙蔽!刘涛能挽救大局,他能为我挡住王振的攻击。”杨溥说。他到了现在才发现王振是个羊皮的狼,有皇上支持的王振正一步步吞噬他的势力。
三公的这次谈话真正地奠定了刘涛首辅的地位。
杨荣的儿子拦住杨士奇,“我父亲为何这样做,明明有更好的人选。”
杨士奇看向天空,“为何?为了这大明。”杨士奇笑笑不与眼前人解释,眼前人目光短浅,说多无谓。
王振在三公面前伏低做小,在皇帝面前可是个耍威风的人。皇上得要叫他一声翁父。
王振好不容易等到杨荣病重,好不容易将内阁里的阁老控制,他可不想跑出一人来,破坏他的计划。
“皇上,先帝说过,这刘涛不可重用,您可不能被杨大人的三两语给骗了。刘涛不知给三公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三公给他说话。
刘涛已经离开朝堂五年了,五年的朝堂变化大,不适合他为官。五年也不知刘涛变成什么样!这是他的一些罪证,杂家认为他不宜为官。”
王振的话皇帝信八分,王振说刘涛不宜为官,不宜当首辅,皇帝就认为刘涛不宜再入朝为官。看了一些刘涛的罪证,皇帝生气,“这样的臣子确实不能为官!”
“这样的人不该再活在世上。虽然他曾经身为高官,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为证皇法。皇上该将他捉拿归案给天下人一个公道。”王振说。
皇帝颔首,“是这个理。”
王振心里转动,该派都多少锦衣卫与东厂的人去杀刘涛?
正统五年,杨荣在回乡的路上去世,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敏。
朝堂上杨士奇对皇上说:“臣年事已老,不宜当任首辅之位,臣推荐刘涛接管臣之位。”杨士奇见皇帝没有召回刘涛的意思,不得不出列请求。
杨溥出列,“请皇上召回刘涛,并任用其为首辅。。”
子仁出列,“臣附议。”
“请皇上召回刘大人。”被刘涛安排在朝堂的人纷纷出列请求。
皇帝看一眼身边的王振,“此事稍后再议,退朝。”
正文 三八八、转折点
三八八、转折点
王振心中大怒,口气不善地与皇帝说:“这些大人都被蒙蔽了吗?他们不知道刘涛是个残暴的人?这样的人如何能辅导陛下,这样的人如何统领百官?幸好有好些是明白的,皇上,那些站着的都是明白人,或许他们更清楚刘涛的为人所以就不请命。
这站着的人多,证明大众是不赞成刘涛成为首辅的。”
皇上颔首,他见着站着的人确实比跪下的人多。皇帝就更加不想任用刘涛。
王振回到自己的休息出,狠狠地拍桌,“派出去的都是无用的废物,杀一个人都杀不了。”
他的侄子王山上前献媚,“叔伯不要生气。下面的人来说这刘涛狡猾,不仅他一人不见,连他夫人也不知带到哪儿去了。想要威胁他只能抓京城里的刘怀景当质子。我们将刘涛的儿子孙子都抓了,不怕他不出来。”
王振想想,“在京城抓朝堂命官不大好!”
“叔伯,皇上总是要听那五位,不,是四位大人。这四位大人都同意刘涛当首辅,皇上不得不听啊!如果您不快点下手,这到手的位置就不再是您的了。”
王山说得很有道理,王振答应了这个法子。
一个宫中的老太监上前送茶,“照老奴说,即便来十个八个刘涛也不是您的对手,这个北京城尽在您的掌控之中。公公何须怕他这个离开又回来的大人?没有根基的人,如何是您的对手?”
这老太监的一番话,让王振内心膨胀。“要不是你的茶艺不错,本公公也不会留你在这。既然在这就要懂规矩,话不能乱说。”
老太监连连哈腰,“是,是,谢谢公公的收留,公公是老奴才的大恩人呐!”
老太监见王振喝下了那杯茶,笑意更浓。
“公公。皇上被太皇太后召了去,您可要动身前去?”
王振见着太皇太后如同老鼠见到猫,躲还来不及怎么会凑到跟前去?
皇上回乾清宫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圣旨,用首辅的礼仪去迎接刘涛回朝。皇帝命王振去拿玉玺盖印。
王振有些不想去,“皇上定要那人当首辅?”
皇上叹气,“先帝遗诏:国家大事务必请示皇太后(现在的太皇太后)。现在太皇太后与朝中大臣均如此信任刘涛,朕也姑且信他一回。”
有先帝遗诏在,有太皇太后这天下最尊贵的人在,皇帝不得不听。王振不敢反抗。
王振弄权有两大阻碍,一是宫里的太皇太后,二是宫外的三公。三公死了一个,剩下的两个不怎么管得了事了。如果太皇太后也去了……
王振想想就开心,如果太皇太后去了,这朝堂还有谁能阻拦他?今日姑且忍耐一番。
从宣旨的太监离开京城,王振就安排人在刘涛的必经之路埋伏。一举将刘涛歼灭,趁乱将自己人推上首辅之位。
王振对自己的计划非常有信心,何来的信心?来自作案的时间。
王振他有充足的时间安排计划,刘涛,你就认命吧!首辅与你当真无缘。
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迟迟不见刘涛动身北上的消息。左等右等,等不到刘家的车队。
埋伏路上的东厂的人,数着蚊子说:“今夜你来不来?”“明日你来不来?”
一个月后王振收到两个不幸的消息,第一个派去绑架的人都死了;第二个刘涛的马车到了京城边界外,只需两天便能到京城。
王振大大的吃惊,他根本不信刘涛是从南京出发,南京出发如何能如此的快到京城!王振想了主意,他要抓住这个机会在皇上那上刘涛的眼药。
宫中的密探传来消息得知王振使阴,刘涛便安排刘秦氏带着小祺从小道回京。他接到圣旨与墨家的人秘密快马上京。
当年先帝也是依靠墨家的力量秘密北上,他这次不过是走先帝走过的小道罢了。
皇帝有大半天没见着他的先生了,询问宫人。“翁父去哪儿了?”
“回皇上,外头来人说,王公公像是病了,得了头晕症。”
皇上焦急,“快请御医过去。”
皇上到王振的住处,里面有三个御医在,锦衣卫同知王山也在。
“翁父怎么样了?”皇帝问跪在地下的人。
“回皇上,王公公得了暑热,并无大碍,多休息两日便好。”
皇上听此便放了心。
王山很奇怪,叔伯怎么会在刘涛进京的节骨眼上得了病?叔伯不清醒,他也没地方去讨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涛进京。
刘涛就这么轻装简便进了京,就这样进入了京城这个漩涡。
对于刘涛的回归,许多人是高兴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刘涛的第一把火烧了王振。王振刚刚病好,还没做好与刘涛对抗的准备,火烧眉毛了都不知道。
刘涛邀请皇上与太皇太后到王振办公的地方,从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拿出一袋袋有关于大明各地的真实情报奏折;从暗格里找到王振通敌的证据。
刘涛对太皇太后与皇帝说:“大明现今正处在荒年灾年,而皇上每日得到的奏折不过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蝇头小事。”
皇帝每日接到的都是大量来自各地的恭贺折子,一个个尸位素餐的蛀虫上的折子除了恭贺大明四海昌平还能有什么?
太皇太后大怒,对王振大喝:“你伺候皇上的起居,不过是个宦官而已,却多有不法的行为,今天就要杀了你。”
太皇太后大喝的同时,殿上的侍卫亮出闪亮的刀,架在王振的脖子上。
王振顿时魂不附体,他万万没想到刘涛对他如此熟悉。
这次可没人为王振求情。王振也忘记要为自己求情。
朱祁镇想为自己的翁父求情,但他说不出口。大明江山是他的,而他的翁父在卖他的江山。
刘涛接过了杀人的差事,他将王振这宦官斩杀在“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宫牌下。
这块立在宫门口的三尺高的铁牌,就是五十年前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防止今天王振现象的出现而设置的。
王振的死宣告的京城的洗牌,京城的这个月是流血月。
事后杨士奇问刘涛他是如何掰倒王振的。
刘涛说:“我在宫里有人,王振身边就有四个密探。”
杨士奇不得不相信刘涛是个人物,首辅的位置当属于刘涛!
正文 三八九、欢乐时光
三八九、欢乐时光
朝堂的事情自然是男人去办,秦素兰是个妇人,她的世界就在内院里。
如今她是京城炙手可热的命妇,每日都能收到数不尽的邀请函,可惜这位刚到京城的妇人不想出门。
“前脚到了京城后脚就有人来恭贺,这些人的消息还挺灵通的。”秦素兰与刘余氏说。
刘余氏苦笑,“婆母回了京城就是好,这一个月来,儿媳的腰肢都坐断了,一个个的上前与你说话,一个个的需要应付一二。现在儿媳连门都不敢出。”
“夫人终于有借口不出门了!夫人这一个月来,瘦了许多。”刘高氏说。
秦素兰看向子仁的这个平妻刘高氏,这刘高氏自降身份叫刘余氏为夫人,还帮着刘余氏说话,真的与刘余氏站在同一阵线了?!
秦素兰喜欢用怀疑的眼光看人。
“既然如此那就歇上几日,这几日里不会有人上门,你大可歇着。”
刘余氏对婆母的话半信半疑,刘余氏一直生活在京城,她知道京城夫人的可怕。这些可怕的夫人可不是说不见就不见。
京城别的不多就官多,有等阶的命妇更多,有些连皇太后都得见上一面。
秦素兰活了这么多年,该知道的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也知道,她会不知那些妇人的尿性?
秦素兰很霸道,直接对外说:刘府老夫人长途跋涉十日内谁也不见。刘府的夫人需要伺候婆母,暂不出门。
这话一出,门房处有关于夫人们的一个请柬也没有。
刘余氏大大感叹婆母的霸气,婆母一句话就震住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夫人们!
刘余氏少受到婆母的约束,做惯了女主人一下子没找准对待婆母的态度。亲和里自带有一股傲气。
秦素兰的这个做法也是给儿媳的一个警醒。再强的傲气也受不了一个拳头。
夜里刘家一家人吃饭,都是正经的主子,连刘高氏都不能出现更别说那些姨娘。
“母亲这一句话倒是让孩儿少了许多麻烦得了许多清闲。”子仁感慨地说。
自父亲成首辅以来,他就脚不沾地,不是忙于公事就是被拉去应酬,许多宴席不得不去。有母亲当借口,他就能休息两天。
秦素兰给刘涛添饭,边问子仁,“你到了而立之年,是不是该蓄须了?”
子仁刚刚过了他的三十岁生日,“是啊,要蓄须了。”子仁捻一捻下巴处的几根毛。
秦素兰没有看子仁,顾着给孙子夹菜,“有空得要修修,三长两短难看得很。”
刘余氏闪过一丝不悦,婆母说夫君不好,不爱整洁不就是在说她的不是。这是说她不为夫君着想,说她没伺候好夫君?
“行,今晚就弄。”
秦素兰来兴趣了,“不如让娘帮你修修?”
难得有与母亲亲近的机会子仁当然不会放过。
子仁发现被娘亲剪过的胡子变短了许多,想捻也捻不了。
秦素兰抬起儿子的下巴左看看右看看,“嗯,技术不错,没有刀痕。”
“这是当然,不看看干活的人是谁,这可是做了二十几年的老手艺人。”
秦素兰被儿子夸着很是高兴。
“祖母,祖母,孙儿也要。”小布上前讨喜地说。
“我也要。”小鸣也跟着说。
小祺上前拉走一个两个不懂事的弟弟,“走,跟哥哥去吃好吃的去。”
一家子生活在一起的气氛最让她高兴,儿子孝顺,孙子恭敬。
刘余氏少见夫君如此眉开眼笑,她有些妒忌婆母。婆母能让她的夫君笑,而她不能。
子仁惯会看眼色,知道是时候离去。“娘,孩儿那边还有事,明日再来看您。”
“行,你们去吧。”秦素兰知道儿子忙也就不留人。
儿子儿媳走了,秦素兰仔细为刘涛洁面,为他修剪胡须。一不小心在他脸上留了一个小口,秦素兰忍不住笑,“若是被大臣们发现,他们英明神武的首辅大人脸上留了一条口子,他们会怎么说您?”
刘涛拿过她递过来的面巾,“他们会笑,但不会说什么。一条口子罢了,他们自己也有。”
现在的朝堂声音比以前多多了,一桩桩旧事被翻出来要求平冤,皇帝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朝政上。刘涛在逼着一个十四岁的小皇帝长大。
“素闻朝堂上有荒唐事,可有什么好笑的?”秦素兰问。
“有个大臣将他家侍妾的口脂带到了朝堂上。”这样的荒唐事还真的不少。
“后来呢?”
“后来太宗就将此人给杀了。”
白问了!秦素兰可不想他再说些血腥事儿。转移话题道,“如果见那些夫人,该见那些人先?可有名单?”亲疏有别,不可能一视同仁。
“过几日会给一份名单你,一些需要拉拢,一些人得要疏远。”道不同不相为谋,为一时利益而联合不是永远的联合。
刘涛没有过多的时间陪她,与她多说几句话便离去批公文。刘涛吩咐秦素兰不要留门,他不一定会回来。
春草一边给夫人梳头一边说老爷的事,“听说老爷每日只能睡两个半时辰,每日带着一大堆公文回府,看也看不完!
莫子还说老爷吩咐整理一排厢房给那些先生夜里住,可能谈话会谈到深夜。”
春草这是为了老爷不留门做的解释。
秦素兰知道男人们的辛苦。
次日她命人将一些糯米小团子送到皇城里去,耐饥。
刘涛当着小皇帝的面将食盒打开,小皇帝见五彩色的糯米团子心中一动,他想吃。
刘涛大方,皇帝三个,余下的大臣每人两个,他自己也是两个。
“我家妇人做的,各位大臣不要嫌弃。”
几位大臣怎么会嫌弃,他们正饿着。首辅不说走,他们不敢走。首辅不说饿,他们不敢吃东西,甚至连茅房也不敢去!
“尊夫人手艺不错,我家夫人该去学学。”一个大臣说。
“这做糯米团子的想法不错,有空得要上门请教。”
大臣们不仅在拍首辅的马屁也是在给皇帝解围,因为皇帝对这团子的有意未尽摆在了脸上。
皇帝政事上处理不好,但性情上已经被钱少师少傅调教得很好,皇帝如同如玉君子。想说自己的想法,“确实不错,刘大人可否将这法子交与御厨?”
“可行。”
正文 三百九十、撕逼大作战
三百九十、撕逼大作战
秦素兰按照刘涛给的名单,一群群地接见那些夫人们,一个个了足够的面子,不得罪谁也不允诺谁。
这一圈下来就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