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小娘子-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余氏对儿子说:“小厨房今日做了小米苏,小鸣要不要?”
“要。”对吃的小孩最喜欢了。
“可是吃了小米苏就不能吃这个了面饼了,小鸣只能选一样。”
小鸣有些不知怎么选,他还不懂要那个好一点。
“不如这样,小鸣先吃了小米苏再吃这个。”
娘亲给出了提议不用自己思考,小鸣便答应,“好。”
“那你先把手里的面饼给娘亲。”刘余氏拿到了儿子手里的面饼便给了身边的丫鬟,示意丫鬟处理掉。
丫鬟拿着面饼便想到厨房去蒸热自己吃。
暗处看到一切的小祺出来拦下丫鬟,“将面饼给我。”小祺不知自己做的对不对,他认为母亲这样做就是不对。
“小祺少爷这是粗粮,贱物不能吃。”丫鬟说。
小祺拿过丫鬟手里的面饼,“怎么与母亲说不用教你了吧。”
丫鬟被小祺少爷的冷面色给吓到,丫鬟不知那里惹怒了少爷。“奴婢明白,奴婢就说是奴婢吃了。”
“嗯。”小祺转身离去,顺手将面饼的一角掰下放嘴里嚼。这种面饼确实不怎么好吃,粗粮做的没有细粮的顺喉咙。
小祺以为这样就能保住母亲的面子,遂不知这一幕让比小祺更晚一步进门的刘涛给看到。
刘涛将这一幕告诉秦素兰,并吩咐道,“让她每日给你立规矩一个月。”这样心大的儿媳需要好好磨磨。
儿媳都看不起自己的婆母还想下人看起主母?
“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不用罚这么重吧?”立规矩就是站着伺候婆母吃食,婆母休息了才能回去休息。一日站下来第二天还能走路?
“既然是刘家的人,就得要实心实意为刘家好,她若是不愿意,让她回去。送余家三五个实缺也无所谓。”刘涛转向她,“她在你跟前立过多少规矩?这是给她一个教训,她为人媳就该丢弃小女人家的脾性。这样纵着她就是你的错,你若是不罚她,罚你好了。”
秦素兰伺候他更衣,“好罚我好了,罚……”秦素兰本想说罚她到他书房去站,然后来个红袖添香。转一念又想到他书房里人来人往不绝便熄了这个念头。
近些日子来确实感到刘余氏没有以前谦恭,她想原想着过些日子就会好。可她已经回京城三个月了,该磨合的地方也该磨合了吧。秦素兰想着确实该好好调教调教刘余氏。
秦素兰让刘余氏立了两天的规矩,刘余氏就受不了了。
刘余氏认为她既要管着家里又要到婆母跟前去立规矩,像个累死累活的骡子。她心里委屈,婆母一点也不能体会她的苦。
刘余氏不敢向夫君诉苦,只能在儿子面前说苦表现累的样子。这样通过儿子的口间接让夫君知道,婆母是怎么待她的。
这日子仁回房见到疲倦的妻子在打瞌睡,疼惜一番,妻子这几年在京城养尊处优,没受过多少苦。突然让她立规矩确实难为她了。
“夫君,你回来了。”刘余氏过去伺候夫君更衣。
“嗯,路过明记,见着好东西给你带了件。”
一件精细的金丝缠绕而成的发簪很是漂亮。
“谢夫君。”刘余氏心中内疚了,让夫君夹在婆母与她中间确实让夫君难为。她不打算告状,不想让夫君难为。
正文 三九四、战争前夕
三九四、战争前夕
某日刘涛对子仁说:“你已经而立之年,你官位不低,你要不要搬出去住?不远就在隔壁的院子,到时候在两家的墙壁上开个小门,方便两家来往。”
子仁大惊,父母在不分家除非皇上敕封一户两侯。父母在而分家是个大不孝的事,“父亲为何要提出来?是我的问题还是余娘?”
是了,是余娘。余娘待母亲不好,所以父亲想将待娘不好的人清出去。
子仁站起来说:“这里是我的家,我不会搬出去,娘也不会搬出去。你若是看不惯余娘你搬出去好了。”
这个儿子什么时候学会这么强硬了?
“那就不分出去,将隔壁的院子拿下,然后开个小门,你带刘余氏到那边去住好了。离着远一些会比较好。”
子仁永远搞不懂父亲在想什么。
“余娘是母亲的儿媳,总是要到娘亲的跟前去,您不能阻挡余娘见母亲。这是儿媳与婆母的关系,父亲你不用管。父亲你不觉得你插手了母亲生活太多了吗?”
这段日子刘涛学会了平常心看事,他平静地拿出公文,“这段日子一有空就在想这个问题,既然你不想搬就算了。”
“我会吩咐好余娘,让她安分些。”子仁知道父亲的不可理喻。
“为父分析了一下,刘余氏能这样骄傲是因为她娘家的崛起,如果打压一下余家,她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刘涛说。
父亲的话再一次刷新子仁对父亲的认知,为了母亲,父亲居然想将余家打压下去!需要这样做吗?
“需要如此大费周章?儿子会处理好,无需父亲担忧。”子仁是对这样的父亲无话可说。
刘余氏的问题不是问题,刘涛随即与子仁谈论朝堂上的事。
子仁回房并没有教妻,而是在次日下朝后与大舅哥提了几句,让岳母找余娘回去调教一番再送回来。
刘余氏是欢天喜地地去,眼红红地回来,想是受了不少来自母亲的教育。自那以后再也不敢对婆母有不敬的行为,事事都请示婆母。即便是心里的非议也少了许多。
秦素兰很挫败,她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婆母。对儿媳的调教居然要借夫君、儿子的手。
秦素兰是被压迫过来的人,小时候被长辈压迫,成亲后虽然自由了几年但还是被刘涛压迫了一辈子,所以她不怎么想压迫别人,尤其是身边的人。
对于刘余氏的小性子其实她还是能忍的,互相包容也是能过下去。
一天夜里秦素兰对刘涛说:“看着余娘红眼睛就知道她受了娘家的不少教育,看着可怜。”
刘涛给她一个鄙视眼,“继续擦头。”
“哦。”继续给他擦头发。
“皇太后病重,你想她活久一点还是现在就……”
秦素兰捂住刘涛的嘴,“这种话就您敢说出来,要是被外面的人知道怎么办?”
“知道又如何?杨士奇与杨荣辞官,现在的朝堂谁敢与我做对?”他说得霸气。
“我害怕,我怕死。要是被外人知道我们就有可能再进一次诏狱。”“人说越老越怕死,我是真怕死,我的年纪到这了。我还能活几年?”过了四十五岁的老妇还能活多久!
刘涛抢过面巾,将面巾扔到地上用此表现他的生气。他不喜她说老,更不喜她说死。
秦素兰知道错了,“我错了,错了,真的错了。我不该说那些话,不能说那些话。我定会与你一同走,只要你还在一天我便在一天。我会活着好好的,活到九十岁。”
刘涛还是在生气,他不管这妇人,自己做自己的事去。
将近三更天,秦素兰带着宵夜去书房。她需要冒着夜里的霜雾去哄那个男人,真是越老越小气。
“娘亲!”子仁奇怪这么夜了娘亲怎么到前院来。
秦素兰让一下位置,让子仁看到夜莺手里的食盒。“给你父亲送夜宵。”
子仁明了,母亲这是与父亲吵架了。“父亲怕是不愿与你回去。临近秋季蒙古人南下打草谷,一下子打劫了五条村子杀人无数。父亲大怒,怒守边疆的人没用。父亲要英国公张辅去一趟边疆,边疆守将需要清理一批。”
“如果要出征,你们不用上战场吧?”
这个问题很难答,子明是必定会上战场的。而他就不知道了,子仁想如果需要,他也是会到战场上去。
“会不会?”
子仁唯心地说:“不会,战场上用不上我。”
秦素兰信了。
秦素兰将夜宵送进去,刘涛正与一些大臣商议事。
书房灯火通明,秦素兰一眼就看到了一幅地图,上面标注的是粮食运行图。刘涛要求每一艘北上的商船都需要携带三百到五百不等的粮食,这些粮食将会在天津中转,转运致烟台,从烟台到居庸关、嘉峪关、山海关等地。
走草原比山地快,就是怕有强盗。
“夫人。”
“善夫人。”
秦素兰福身,“送来一些夜宵,各位大人请用。”
夜莺将夜宵一一端出。
秦素兰亲手将夜宵端给刘涛,“吃点夜宵更有精力。”
这里人多秦素兰也不好多留,给刘涛一个暗示,让他早点休息。
秦素兰在回去的路上思考许多,突然对夜莺说:“他们父子三人必定有两个会到战场去,我的准备点什么?铠甲、战矛、战马?”
夜莺想了想,说出自己的经验。“第一你得准备干粮,耐储存的又能补充力气的干粮,还有方便携带的。第二需要准备一些棉衣,厚鞋子。厚鞋子特别重要。”
秦素兰想着这两点回去,躺在床上念念有词,她恨不得马上就天亮好去准备东西。
天没亮秦素兰就让人出去传话给那些点心铺子,问问他们有没有一些耐储存的又能补充力气的干粮。要是没有,马上做,马上想。
婆母突然的异常的举动让刘余氏很疑惑,“婆母您这是为何?”
秦素兰将自己的猜测告诉刘余氏,“人多力量大,你也帮着想想。你夫君刚到而立之年。正是将功立业的时候,定会想到战场上分一份军功。好为将来添加些履历。”
刘余氏觉得婆母说得很对,她也去想,她还要回娘家去问问。夫君的命最重要。
正文 三九五、战争开始
三九五、战争开始
子仁在城门处见着远处二来的马车,“到了。”
小斯识趣快快跑出去拦车,“于大人,于大人。”
于谦被请了下车,子仁走过去,“于兄,好久不见。”
“子仁,多年未见你可还好?”
“风波多!这些事以后再说,目前的情况你了解多少?”子仁带于谦到冬子的医馆去。
“信差带来的信都看了两遍,朝堂与边疆的事基本了解了。”
于谦一天被三道信催赶路。家里的夫人得知要是让他一人先行到京城,善夫人就送她们一匹蜀地制作的云锦,她们就无情地将他送上了路。他于谦就这样被家里的夫人安排轻装上路!
“好,情况是这样的。你马上就要到辽东去,去押送粮草。辽东将会有一队三千人的队伍让你带到居庸关去。”子仁认真地对于谦说:“粮草五百石。”
于谦心中一紧,“就三千人?”辽东到居庸关强盗多,三千人根本护送不了这么多粮食。
子仁将于谦带到一个守卫森严的地方,“就三千,一千人是从一些水寨抽出来的军卒,两千是从海上回来的杀才,一个个杀人如麻,就是散漫了些。”
这时于谦才发现子仁带他去的地方不是去见刘少师,这个满眼都是侍卫的地方是哪?“这是哪?”
“你马不停蹄地回京一定疲惫不堪,现在你得睡一觉,醒来后进宫向皇上磕头,接着领命到辽东去。没得时间浪费,这里有一种药能让你快速入睡,不能让你完全恢复精气神。但能让你恢复大半的气力。”
于谦以为子仁要害他,刚想呵斥子仁便见同窗胡天浩从里面出来。
“延益(于谦的字)”
“天浩。”
胡天浩过去对于谦说:“延益,能见着你真好!如果我能从战场上活下来,定与你不醉不休。”
“天浩,你要出发了?”于谦问。
“是的。”胡天浩拍拍胸脯,衣领子里露出明黄一角。
明黄,皇家专用物。
于谦明白,这是天浩得到的圣旨。
“我这次直接去北地,延益,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你也是。”“天下真有奇药让人睡一觉就恢复真元?”
胡天浩摇头,“这只是一种讨巧的药罢了,它主要是让人快点入睡。它是第一次有用,人服用第二次就没了这个效果。”
这时外面匆匆跑来一位士兵,“报,大人,边疆新消息。也先(敌军首领)已经集结三十万大军,敌军先锋队已经突破宣府。少师要求所有大臣到乾清宫去。”
听到这个消息于谦与天浩立即跑向皇宫,子仁进入院子叫其他人。
正统六年七月,也先挥刀出鞘。蒙古奇兵分四路南下,分别是辽东、甘肃、宣府、大同。
战争全面爆发。
即便有准备一二,朝中大臣还是慌了张。因为没有完全准备好。
刘涛也没想到战争会来得如此的快!
“敌军如此快地南下,只有一个可能,我们的人暴露了。”胡濙说。
刘涛相信胡濙说的,过去的一年他们派了不下三百人渗透蒙古各部,蒙古人提前南下只能说他们发现了大明的意图。
蒙古兵南下的消息不仅大臣恐慌,全京城的人都在恐慌。
又过一日,战报来报,大同与宣府同时被破。敌军南下势如破竹,京城人心惶惶,一些大臣甚至说迁都回南京的话。
秦素兰在家焦急,她的家人到在朝堂上,她的夫君她的儿子已经有三天没有回来了。是不是私自出征不告诉她?
被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跑回来说:“老夫人,大爷回来了。”
秦素兰走出去,在前门迎上子仁。
子仁深情地呼唤母亲,“娘。”
秦素兰伸出颤抖的手,“你要离去了是吗?”
子仁牵着母亲回家,“子明已经在辽东与脱脱不花(敌军)交手,儿子要随驸马井源出征大同。”
一直担心儿子会出征,可真听到这消息秦素兰还是受不住。敌人凶猛,我军哪是对手?“能不去吗?”
“娘!明日我便要出征了。”
秦素兰知道大局不改,只能接受。
明日子仁就要出征,刘涛特意回早与一家人吃一顿饭。
这顿饭吃得非常压抑,秦素兰与刘余氏吃着吃着就忍不住落泪。
秦素兰低下头,,手抱着自己的碗,努力噎住,不让自己哭出声,是想让别人知道她在哭。可这是徒劳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她在哭泣。
刘涛努力吃完一碗饭,“今夜就到此吧。”对子仁说,“你与他们好好聚一聚。”
子仁带着妻儿离去,今夜他就要与妻儿告别,明日前往边疆。
刘涛将她的碗拿下,“好了!”
没了外人她更放肆了,不顾形象地大哭。她心疼,心痛,她害怕,害怕一个万一,她的儿子就没了。
古来征战几人回?!
等了许久她才慢慢停歇,“您成了掌权人,你必定会派熟知的信任的人去边疆。我知道子仁必定要去,我不求您能收回命令,求您派多点人去保护子仁。您不能让我没了儿子,让小祺他们没了父亲。”说着说着又忍不住落泪。
他安慰她,她说得对他成了这个朝堂上最有权利的人,身为他的儿子不得不去出征。让自己的儿子去送死他也是不愿意,但情况紧急,朝中无大将可用。边疆守将不是已然不是敌军对手,能将敌军阻拦的只有几个懂兵法而又没上过战场的人了!
“会的,家中的家将派一半给子仁,一半给子明。剩下一些去将刘徐氏接回来,子明在辽东,徐氏留在福建也不是办法,得要她带着孙儿们回京城。
我在朝堂策划着,你的要撑着这个家,守护好我们的亲人,守护好你的孙子。待我们归来时,能见到一个个在大门出迎接着他们的祖父、父亲。”
秦素兰泪眼朦胧,“你也要到战场上去?你也要去?”
“蒙古骑兵说是三十万但不止,大明军队不堪一用,这场战争必须得要皇上亲征鼓舞士气。将京城的十七万兵力带到边疆去。”
刘家的成年男子都要到战场上去,都要去!就不能不去?“我们到南方去,到广州去,到海外去,不要什么功名利禄。”
“你在胡说什么?子明已经在战场上,如果我们不去子明就得战死,你想你的儿子马革裹尸还?”
这个妇人没法了,没法思考了。
这注定的不眠夜,该哭的人忍不住,伤心的人更伤心。同样伤心的还有一些士兵的家,他们的娘亲也要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她们也舍不得啊!
正文 三九六、火铳大作用
三九六、火铳大作用
送走了子仁,刘涛为了不让家里的妇人胡思乱想,刘涛给她一个任务,如何筹集更多粮食,如何将粮食最快的速度送到边疆去。
“不仅要粮食还要药材,不能让受伤的士兵因无药可治而无辜送命。”刘涛说。
刘涛这么一说,秦素兰感觉自己有了很多事要做,她鼓起精神去筹备粮食。
秦素兰向所有接受过她恩惠的人发出征集令,她要求学医的带着药箱到边疆去,织布的将所有麻布卖与明记,种地的将家里多出的粮食卖与明记,想参军的带着自己的武器与明记的运药材商队到边疆去。
秦素兰出钱请那些士子去演说,说说国家危难,去鼓动热血青年到军队去参军。
这个方法很蠢笨,人人都认为这是一个蠢笨的方法,可是她没有更好的法子了。秦素兰想着,士兵多将军才能打胜仗,人员多即便是大群架也能打得赢。
其实她有一个更自私的念头,她想着儿子手下有了兵卒就不用儿子去打头阵,儿子就不会死。简单点说,秦素兰想让别人的死换自己儿子的性命。
“娘这些是各地汇报上来的账本,东西全都运去边境了。相信不久便会到夫君身边。”刘余氏说。
“好,那就好。”秦素兰还是怕不够。
“商队是跟着军队走,不会有问题。希望这些东西能对他们有用处!”刘余氏说。
刘涛征用了大量民工、牛马车辆,并设置专门的运粮对,将全国各地的粮食衣物运至边疆。
“会有用处,在战场上一棵草药就能救一条性命,一个好男儿。”夜莺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仗就是拼粮草,谁的粮草多谁就能打胜仗。”
夜莺说的是,秦素兰开始想如何让海上的人运更多粮食北上。是了,海船多,用处多,快将士兵从海上运到辽东。
秦素兰自私,她开始令那些得过她恩惠的人,想参军的小子到各港口登船,用船将新兵运到辽东去。
“夫人,夫人,好消息,好消息。”春草边喊边叫,“打了胜仗,大爷打了胜仗。”
秦素兰喜出望外,“快说清楚。”
春草咽口气,“捷报,刚刚传来战场上的捷报。驸马爷井源与大爷带着士兵劫杀了一股蒙古骑兵,将蒙古兵阻拦在宣府镇。”
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
“要去烧香拜谢菩萨,求菩萨继续保佑我儿。”说着秦素兰就想走出去。“对了,今夜加肉。叫人去卖肉,今夜人人加肉。”
“是夫人。”
“谢老夫人。”
“娘,儿媳与您一同去。”
打了胜仗是件好事,秦素兰想听刘涛多说说,夜里她不停地问想知道更多。
刘涛被问烦了,将茶杯放到一边,“你知不知道这一战死了多少人?杀敌三千,死了五千自己人,这种蠢事就他们能做出来。”越说越生气。
听了这,秦素兰不敢再问什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确实是蠢事,秦素兰也不赞成这样做。
好像这个危险时刻确实需要这样的捷报来安抚人心。
“老爷,老爷,急报,二爷来了密信。”门外的人喊道。
刘涛不管秦素兰径直离去。
秦素兰知道有许多消息她不能知道,但她想知道二儿子的情况,便悄悄地跟了过去。
秦素兰藏匿在书房外,等了许久才抓到从里面出来的古先生,古先生是刘家最信任的幕僚,他应该知道多一些。
古先生整理一番语言将能说的部分告诉主母,“二爷说火炮的响声能吓跑马匹,要老爷准备多一点棉花,塞住马的耳朵。
二爷运用故去的沐英沐大将军创造的火铳三线战法,三行人轮流开火,从不停歇,这就重重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今夜又是一个大捷报。
夫人不用担心,大爷处有神机营的人在,只是他们配备的火铳不够二爷多,也不够二爷的精良。”
秦素兰想既然火铳这般的好,以后就让下面的人大力研制火铳,有了火铳出海能打海盗,入内能杀蒙古骑兵。
第二日皇宫里传出一个消息,这个消息吓到了所有人。皇帝要亲征。
虽然秦素兰早就知道皇帝要亲征,但她还是不希望皇上要去。
“要去也不是马上去,这得要筹备一两个月才行。皇帝亲征需要的粮草可不少,得要等南方的粮食运到了,才会离开京城。”夜莺根据经验说。以前太宗亲征就是这样,想亲征得要准备几个月才能出行。
皇宫里这么说一来是为了给边疆的士兵鼓气,二是让那些想动不敢动的勋贵信号,让他们准备好一切跟皇上走。这是他们寻求升爵位的好机会。
得到夜莺的说法秦素兰抓紧时间准备一切,她要送很多很多的东西给边疆的儿子。
“夫人,夫人,又一个捷报。”春草可高兴了,这两日捷报不断。
“今日得来的捷报是来自甘州(甘肃)地区的,捷报是几日前的今日才送到。捷报说甘州守将昀均率领甘州人马将敌军五万人挡在了甘州城外,并杀敌五千。”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快去,取鞭炮到门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