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娘子-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迩А!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快去,取鞭炮到门口放去。”刘余氏说。
  捷报频频传来,证明这场战争大明皇朝不是处于劣势。
  “夫人,奴婢听到了外面许多鞭炮声,想是他们也听到了捷报的消息。”夜莺从外面回来说。
  这就太好了。
  可是好消息之后带来的就是坏消息!
  大同府与宣镇遭受的是敌军主力,敌军人马众多且彪悍,在敌军的轮番攻击下,大明军队节节败退。
  战局再次陷入紧张局面,皇帝亲征势在必行。
  刘家陷入了草木皆兵的状态,刘家主母与大夫人一听到外面的消息就在担心是不是死了,
  刘家主母与大夫人躲进宗祠里,祈求老祖宗保佑儿子(夫君)平安。
  这时徐娇带着一儿一女回到京城,徐娇见惯了生死,倒也不怎么担心。“夫君与大伯定会与他的战士荣誉归来,婆母就不必过度担忧。”
  “祖母,娘说得对。我爹可是海上的霸王。”
  你爹是海上霸王可是现在能爹在陆地上打战,陆地可不比海上!


正文 三九七、上门要钱去
  三九七、上门要钱去
  这时候太皇太后召见刘秦氏,太皇太后让秦素兰代替她向天下征集粮食、衣物。
  领命回到家的秦素兰对儿媳说:“这算是临危授命吗?”
  刘余氏有些担心婆母的身体,“算是,这一个苦差事让儿媳与您一同行走。”
  征集粮食可不是在家说说话,喊叫一二声就行了。秦素兰需要带领一些夫人走到街头向家家户户要粮食,要棉花,要麻布,要药材。(是个强制性的要物。)
  秦素兰去掉华丽的繁琐的衣裳,穿上素衣戎装,头上的饰物被两根银簪代替,臂弯处挂着一个普通的篮子。
  刘涛特意回家看一眼他的妇人,“准备好了吗?”
  “我已经准备好了。看您也好不了哪里去,几日不见,您脸上的肉不见了!”秦素兰微微一笑。
  “公爹。”刘余氏到来,福身。刘余氏也要与婆母一起出去。
  “嗯。”刘涛对秦素兰说,“切莫不要忍着,累了就要休息,适当时候要躲阴。受不了就让其他人去。”
  “好。”
  刘涛对刘余氏说:“你要看着婆母,莫能出了差错。”
  “是,公爹。”
  刘涛叮嘱夜莺,“夫人要是不听劝告,你就打晕她。将她送到冬子处。”
  夜莺颔首,秦素兰神色尴尬,刘余氏神色莫名。
  刘涛还要许多事要做,回来看一眼便进宫去。
  有钱的都是做官的,能给大钱的不是商人而是做大官的,权利越大钱就越多。
  秦素兰也不找那些小百姓,她直接带着人去那一条全是大官住的街道。按照职位的高低,一户一户走过去。
  “知道善夫人得了懿旨去捐输,您不到繁华的大街去找商,你到我这儿来作甚?”黄老夫人说。
  “打扰老夫人用膳真是我的不好,但我正是为捐输而来。”
  黄老夫人很识趣,“府上正是有几个有空的,老大家的,老三家的你们与刘夫人去走走吧。”黄老夫人以为刘秦氏是过来要人手的。
  “谢老夫人了。老夫人,这捐输你打算捐多少?”秦素兰开门见山说。
  黄老夫人先是一愣,接着就是恼怒,这捐输捐到她头上来了。论黄家在朝中的地位与刘涛不予多让,刘家凭什么上门来要钱?
  “老身若是不捐呢?”黄老夫人威胁秦素兰。
  秦素兰一笑,“捐了老妇就写名字,不捐就不写。既然老夫人说不捐,那就不多坐,告辞。”
  “慢着,善夫人,话还没说完怎么就焦急着走呢?”黄家的掌家夫人出来说话,“敢问善夫人,这名单你会如何处理?”
  “名单自然是皇上一份,百姓一份。百姓的将会贴在城门口上,一日一贴,看看谁家最有心。”这可是关乎名声的事儿,黄家不敢不捐。在场的黄家夫人皆恼怒善夫人的歹毒,居然不说清楚就想走,这不是想陷黄家与不义?
  “敢问善夫人,您家捐了多少?”那夫人又问。
  说起刘家,刘家可是为了这场战争不予余力!
  “我刘家,少师身下有两儿,少师名义捐了三万,大儿与小儿的名义各捐了两万。不知黄夫人打算捐多少?”
  黄家的夫人一个个吓坏了,这可是“万”不是“千”,刘家怎么舍得?
  秦素兰看穿了她们的心思,“这些钱可不是白白扔进水里,这可是保命钱。敌军来了谁保佑你们?皇上要亲征,黄少师、黄侍郎以及黄笔修可都要前去,若是后备不足吃不饱饭。怕是连跑也跑不了。”
  善夫人说得对,但这万开头确实有点多。几个夫人找去拿钱的借口出去商议究竟捐多少好。
  有了一个开头,下一户人家,下下一户人家就没说什么。通明达理的人都好说话。
  秦素兰不知从第几家出来,小乖迎面上前。“娘,大嫂。”“府里已经准备好了膳食,去小乖那吃了午膳,休息一二再出来吧。”
  秦素兰见太阳快到了正午,“也好。该去你哪了。”
  亲家母到来自然要热情的招待,钱夫人也好说话,将人请进门就说了自家捐输的金额。“亲家这个数额不会是垫底的吧?”
  秦素兰笑说:“怎么会,这金额已经是最多的了!亲家母如此的真诚相待,真是素兰的福气,真是小乖的福气。”
  “真怕这金额丢了钱家的脸面,让亲家难做。”书读世家最是注重名声。“亲家母,您可有最新消息?”
  钱忖智也到了战场,钱夫人担心得很,但不敢时时向夫君与公爹打探消息,只好让小乖时不时到娘家去问问亲家母。
  这两个都是担心儿子的人,凑在一起就有话聊了!
  一个个说自己儿子处在的处境,一个个担心!
  “婆母,娘,饭食要凉了。”小乖不得不打断。
  “对,对,先吃饭,吃了饭在我这休息,到了下响我与你同去。”钱夫人拿起筷子给亲家母。
  秦素兰接过筷子,“您与我同去作甚?与我一同去要钱?这可是个不轻松的差事!”
  “不轻松也去,在家一天的胡思乱想,我受不了了,得要做些事。”钱夫人也是个多心的,什么都能假设到。
  “好。”
  下响,秦素兰再次出门,这次第一家是王家,恰好就是钱忖智的大姑家,那个欺负小乖的王夫人。
  王夫人上午就知道刘秦氏在这条大街上要钱,早早问好各家捐输钱,她便折中捐三万。看着桌子上的三万就是一阵肉疼。
  秦素兰上门就有钱拿,这是好事。但她数了数说:“王夫人按照王家的家财可不止这一点吧?”
  “人人都是这么多,我也是这么多,有错吗?”王夫人面向外面不愿见到刘秦氏。
  “有错吗?大错特错。王夫人,你租用皇家的地已经有三年没交税了。你该拿出来的是五万九千一百三十两。”秦素兰慢悠悠地说。
  租用皇家地的又不止她一家,为什么偏偏要她追缴地租?王夫人看向大嫂,“大嫂,这是您的亲家?您亲家可不给您面子。”
  钱夫人笑说:“这地租是人人都要交的,你这是第一家,后面还有几家,在这大难关头谁也逃不了。这事已经禀了太皇太后,你就交了吧。”
  “大嫂你可真是帮外不帮亲的好嫂子。”王夫人咬牙切齿。
  “王夫人要是没钱交拿手里的祖母绿镯子与头上的饰品来抵也行。”
  王夫人护着自己手上的镯子,“你,给我等着。”
  王夫人进去就不出来了,钱是她儿媳拿出来的。
  “亲家的莫要生气,她就是这个性子,做姑娘的时候被家里人给惯坏了。”钱夫人不好意思的说。
  “不怪,知道她是什么性子。”秦素兰笑笑说,“下面还有好几家,我们走吧。”
  “好。”


正文 三九八、交代后事
  三九八、交代后事
  北京城的百姓很奇怪,怎么大街上有一个地方放了三篮子银票,还有家丁守着。百姓一个个议论着。
  到了第二天,大街上的篮子多了五个,而守护银票的人变成了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东厂的公公以及顺天府衙门的捕快。
  这些人都是百姓熟悉的人,百姓大胆靠近。“哥,这是干啥用的?”
  “到城门去,自己看。”那个熟悉的人一脸公事公办的样子。
  等城里的百姓到了城门,才知道城门处出了事,那里已经人山人海,想挤进去也难。
  “里面的读一读,什么事啊?”
  一个热心的回头说:“这些是昨日捐输的大人,一个大人不少于二万。”
  这么多!
  外面的人更想到里面去看了。
  第三天,街道上出现的不再是银票而是一些碎银,一箩筐一箩筐的碎银更能给百姓冲击力。
  知到真相的百姓见到此第一时间到城门去,去看红榜,看看有谁在,看看自己认识的大人捐了多少。
  年老的太皇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一时感到不适应,将大人们捐输的金额告诉百姓真的好吗?
  “太皇太后,您不知,这贴红榜的第三天,那些官员不用善夫人上门就自动上刘府要求捐输。”海公公笑笑,“或许是他们被问多了觉得烦了,才主动上门的。”
  “太皇太后,根据外面的情况知道这次捐输已经到了三十万。”嬷嬷说。
  “真的?”太皇太后不敢相信。
  “千真万确,这是十几个百姓算出来了。在总目睽睽之下算出来的。没半分假。”
  有这么多银子大明打胜仗的机会就大了,大明或许有救!
  “刘秦氏确实有几分能耐!”太皇太后说。
  “听闻这法子是善夫人的二媳妇提出来的,经过刘少师同意才这样做。”海公公说。
  太皇太后颔首,“给她记一大功。”
  海公公的目的达到了。
  京城的官员捐了一遍,剩下的就是百姓了,百姓捐输就不需要秦素兰亲自出面,不过秦素兰也没闲着。
  街道上放的东西越来越多,总价已经超过五十万,上有妇人捐出来的头饰,有店铺捐出来的米粮、布匹、药材,奇怪的是还有一个人坐在其中。
  “这人是怎么回事?”
  “这人怎么会在这?”
  “谁家的捐了个小男子?及冠了没?”
  “我已经及冠了。”里面坐着的小子回应说。
  “你怎么在里面?”
  “我看到了,城东孙家捐输一人。”
  “孙大夫家的?”
  “正是,小子乃孙四,出了师的大夫。”小子拍拍自己的小药柜。他要远去边疆带的不是药箱而是背在身后的药柜。
  “好小子,小子俺家有一副适合你的铠甲,你要不要?”
  这时候有人过来,递给守卫领头人一张纸,领头看了纸便将一篮子银票教与他。
  百姓们躁动了,他们知道这些银子是给边疆战士送去的。这怎么能被不明不白的人拿走。
  守卫领头用四块银子压住那张纸。
  附近的百姓想靠近又被刀与矛给拦着,“孙四快念念上面写的是什么。”
  孙四过去半跪着看了看,然后喊:“不要吵了,听我念。”“户部尚书王佐用十万两向晋商商帮购买白米、小米、玉米面、黄豆等粮食五吨。落款是……”
  “五吨?”
  “十万两能买到五吨?粮食什么时候这么便宜了?”
  “户部尚书王大人,这我就信了。”
  “孙四,落款是谁?”
  “你傻啊,落款自然是王大人。”
  “你看那印章比一般的私印大多了。”
  “孙四,你快说说。”
  孙四很认真地对大家说:“落款,落款是传、国、玉、玺。”
  听到“传国玉玺”这四个字,吓了百姓腿软跪下。
  后面不到一个时辰,一个又一个商帮的人上来交纸张拿走一些钱财。这些商帮的人都是拿着最少的钱卖出最多的物资,让官府用了白菜的价格买到了大量的物资。
  躲在暗处的大人物既高兴又无奈!
  为何无奈?
  第一个无奈,这交易的信纸写的是街头用的口头语,没一点格式,没一句正式场合用的语言。一句话上面写的都是大白话,比白居易的诗句更让人懂!
  第二个无奈,刘秦氏的字十几年不变一变,依然让看的人难受。幸好刘秦氏的字只出现在签名的位置上,不然那些大儒定会拿着拐杖追着刘秦氏打。
  刘秦氏真是夫人中是朽木!
  史学家决定绝不将这一场景出现在史书上,刘秦氏的名字最不许出现。不过野史可以写一写。
  长长一条大街的东西用一条时间变成了一路契约纸!这些契约纸将会在街道上摆着,直到那些商家将货物交付才会拿走。
  忙完这些秦素兰累坏了!
  与那些商帮的老狐狸说了又说,许诺了又许诺,才能换来如此到是物品。
  这一次可真是拿出了她的所以精力。
  刘涛知道市面的变化,特意早些回家,见到的却是她的睡颜。
  抚摸她眼睛的皱纹,他的妇人老了!“等我回来。”
  刘涛到膳厅去,刘徐氏在安排膳食。
  还没到吃饭时间,刘徐氏不知公爹这么早回来。“公爹,还没到用膳时间,用点核桃仁汤如何?”
  “不了,你让小祺他们都到书房去,有话要交代。”
  “是。”
  刘涛的书房是刘涛坐上首辅以来第一次一个外人也没有。
  刘家的孙辈一排站好。
  刘涛坐在上位,对孙子孙女一一看过去。
  “这次叫你们来,是想与你们说说南下的路线。时机不对,你们就要……”
  今日战报来说“阳和之战”,阳和一战是明军设下的圈套,但这个圈套并没有套住敌军,反而将自己的士兵折在那片地!
  又一次全军覆没让刘涛明白也先的军队的强悍。刘涛怕这次亲征他回不来,害怕自己守不住大明。
  守不住前线,京都危险。要是大明的都城被攻陷,这个大明就在真正意义上亡了国!而他就是亡国的罪人。
  他要安排刘家的后路。


正文 三九九、没有了硝烟的战场
  三九九、没有了硝烟的战场
  刘涛交代了后事,便离开了京城,这一次离京他谁也不说。皇帝只知道刘少师离开的第三天就是他出征的日子。
  皇帝出征只是去观光的,皇帝离开京城表面是去打仗实际上是为了回南京做准备。一旦敌军南下,皇帝就会中途折返,用最快的速度到南京。
  秦素兰醒来得知刘涛回来过,她不怎么在意,到了第三天听到皇宫里皇帝要动身北上的消息,准备饯别宴时不见刘涛人影。
  她就知道出事了,秦素兰坐在主位看向下面的人。“你们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两个儿媳摇摇头。
  秦素兰眼睛一眯,“果真是瞒着我,我们的少师大人是不是已经离开京城了?”
  “婆母,儿媳真不知。”刘徐氏说。
  “公爹,三天前离府时就没说去哪。儿媳不知。”刘余氏说。
  看着一个个不敢正视她的孙子孙女,“你们就瞒着,看你们能瞒多久。”
  秦素兰去送皇帝出征,皇帝出征带走了所有的物资。这一场战争不赢就是灭亡!
  北京已经不能承受敌人的兵临城下,因为北京的所有余粮都被皇帝带走了。
  熟知情况的聪明人,在皇帝离开北京城后的一个时辰里,准备好东西南逃。
  一个走,两个走,个个想走;一户离开,两户离开,户户想离开。
  秦素兰不想回那个家,回到熟悉的地方她的思念就如大海海水那般多,思念的愁绪让她不能呼吸。
  秦素兰坐在茶楼二楼看南逃的百姓,“拖家带口的能到哪儿去?!”
  春草担忧,“他们害怕朝堂不让他们离去一群群跑到城门去,堵住城门才是最难离去的法子。”
  “有几个大人躲在人群里,他们也要逃了!”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他们这么一跑就毁了自己的后辈子的前程。”秦素兰说。
  老叶蹭蹭上楼,“夫人,钱家人来找您,说是钱老太爷找您议事。”
  这时候找人议事不过是为“万一”准备。
  万一打到了京城,怎么办?
  怎么办?
  秦素兰不打算走,让那些孩子们离去吧!
  钱家是个大家族,不可能全都在一起离去。钱家的忠君之气很甚,小辈的会离开吧!
  秦素兰到钱府,见钱老太爷。
  钱老太爷开门见山地问,“你们打算去哪?”
  万一打到了京城刘家人会去哪?
  “会去哪?到南方去,二儿在南方有自己的根基,到了那儿能躲过战乱。待稳定了再回来。”秦素兰慢悠悠的说。
  钱老太爷也猜到这事,“能不能将鼬之家的带上?没有我这老一辈压着,钱家人不一定会听鼬之家的。钱家将会分三条线走,鼬之家的与你走。”
  秦素兰看老太爷的神情,老太爷怕是不会走了!他要生于大明,死于大明!
  “正有此意。”
  京城的人在谈论躲灾,千里之外的辽东也在谈论躲灾。
  千里之外的辽东刚刚过去了一场大雪,辽东的大雪不是雪而是命。一场大雪下来盖的不是大地而是人体。
  这场大雪给了脱脱不花很好的进攻机会,但是脱脱不花不敢进攻,因为对方的武器很厉害。
  子明的人在南方呆惯了,适应滚烫的海水,害怕这寒冷的天气。
  胡濙与他的人是专门做离间工作,在胡濙的人的协调下,双方首领愿坐到一起谈。
  一处天地,上可揽天,下可观河。子明带着自己的火铳队,脱脱不花带着自己的神射手鹞子队,双方汇合,落坐。各据一方
  汉人的小眼睛与蒙古人的大眼睛开始比赛,看谁的眼睛厉害。
  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男子拿出一栋木头坐在第三方。
  “咳咳,我来引荐一番。”昀天(夏草与昀夏的小儿子)指着脱脱不花对子明说,接着用蒙古语对脱脱不花说:“这是我的安达。”
  子明与脱脱不花转头盯着昀天,一同表达的意思是:你这个混蛋。
  “他会蒙古语,我教的。”
  “他会汉语,我教的。”
  子明将匕首插到桌子上,用蒙古语说:“上羊。”
  香喷喷的羊肉上来,蒙古人少了几分敌意。
  “知道你汉人的规矩,先说了事再吃肉。”脱脱不花说。
  脱脱不花的汉语官话很正,子明大为佩服。
  脱脱不花可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成吉思汗的后代没有孬种。
  “好,话就直说,你们退兵,我们与你们交易。我们需要牛、羊、马、骆驼,以及药材。会卖与你茶叶、小麦、棉花、油布等许多东西。”
  脱脱不花不悦,“不开通互市?”
  “互市是官府与你们的契约,而我这是我的契约,我船收你的货。我只在辽东与你做交易。”子明说。
  昀天插话,“我安达的父亲是大明的军师(在蒙古是宰相的职位),他会同意开通互市,但是你得去与他说,他是个可怕的人,我怕他。子明安达的船队很大,他需要很多牛羊,我家的牛羊就是卖与他。”“可汗安达的领地里有几块很适合种植的土地,可汗安达需要引进一些汉人,让汉人教安达的人种地。”
  脱脱不花知道昀天家的势力,甘地以西的地方的部落全归昀天家管,脱脱不花就是想不白,昀家是用什么法子让那些部落人效忠。
  脱脱不花说是蒙古人的可汗,可是个傀儡可汗,因为也先的兵力比他强比他多。一直受令于也先让脱脱不花很恼怒。
  现在有机会摆脱,他自然要考虑。
  在昀天的协调下双方达成初步的协议。
  脱脱不花要看看也先能不能拿下大明首都,子明也不想这么早解决战争,子明需要这一场战争带来荣誉。
  在没有大败敌军的情况下,获得胜利的战争不怎么被那些文官认可。
  子明回到军营对监军说:“敌军不愿退兵,但过段时间会要求与大明和谈。以免万一,你写奏折就说大雪阻碍了两军交战,辽东战局暂时稳定。”
  监军喜出望外,不打战就不会死!“是将军。”
  子明边走边喊:“将军营里的雪清扫出去,明日继续出操,懒死了这帮家伙。”
  “是,将军。”


正文 第四百章 、皇帝的作用


第四百章 、皇帝的作用
  刘涛到边境,边境的战局还不是很稳定,也先与阿刺的联合让用火铳、土炮的明军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刘涛到边境给了元帅许多使用的建议,暂时的稳定的边境的局面。
  刘涛在自己的营帐,问情报人员,“甘地的战况如何?”
  “甘地已经全面被昀均控制,但是昀将军似乎不想这么快结束战争。”
  昀均想做什么?
  昀均想练兵,北地早已经在昀家的控制下,各部落臣服昀家的决心很大,没那个部落愿意与也先的骑兵第一部 联合。反而与昀家人抵抗蒙古骑兵。 
  这就是昀均能如此快控制北地的原因。
  刘涛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是不赞成昀均的做法。“写信过去让户部的人停止甘地的物资供应。”
  “是,大人。”
  刘涛到战线一个多月皇帝的车马才到,慢悠悠的车马走一个月也到了战线,证明战线已经向北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