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小娘子-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戮,是的。明成祖看上的就是刘涛的一股子杀戮的野心,不然也不会这让刘涛潜伏。
  刘涛嗜血的笑笑,“知道怎么做。本打算带那个女人去,现在来不及。大哥既然回来了,就帮我看着。这女人不安分,会弄出些什么来。”
  想最近发生的事情,郑和真的笑了。“可以看出。”
  “大哥家的银子有空余不如先借与我些。”
  “面不改色的为女人借钱,真不敢相信。”郑和调侃他。
  刘涛嘴角弯弯,“只要那些死物才让她更安心。”没有足够的金银让她变成小财迷,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还有就是给她找点事做,让其呆在内宅忙碌。
  “你手下有多少人?”郑和拿起笔写几个名字。
  “不多,水架子有几个,但不是很好。死士还没训练出来,还要点时间。京师就靠您看着了。”
  “这几个人你带去,水摆子,水里来浪里去。关键时刻会救你一命。”
  “谢谢大哥。”
  “我的客人来了,你从后面出去。”
  刘涛在暗处见到大哥的客人,当今太子朱高炽。
  太子与亲王朱高熙相比多了几分儒雅,少了几分霸气。这也是亲王势力能壮大的原因。
  另外明成祖也如同明高祖一般喜爱孙子不喜儿子,都想着将皇位留给孙子,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如同靖难之役的事件,明成祖先将儿子推上位,最后天下就是天生聪慧的孙子的了。
  这就是明成祖的算盘。
  陛下健壮,现在和太子走在一起不是好事。刘涛问大哥的贴身管家道:“可知何事?”
  “好像是海船出了问题,有些世家想跟船出海。”管家略微说几句。
  刘涛一下想通了,现今海禁放松,很多人想出海赚一笔。南洋香料不值钱,珍贵木材遍地是的消息让人心动了吧。
  有资源的地方从来不缺人去开发,天下嚷嚷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上面怎么说?”
  “有些松动,但是不允许上官船。商家自己出船,可以跟在主子后面。”
  这是上面最大的松动,但是规模也被限死,普通老百姓不可能有资格。船队出去代表国家的形象与尊严。
  刘涛拿着郑和给他的纸张选兵点将后回到家中,一大一小正等着他吃饭。
  看到那女人小白眼就知道她现在饿坏了,要不是儿子还惦记着他,这女人早就自己先吃了。
  秦素兰笑盈盈的站起来拧棉布给他擦手,擦脸。“今日本来有鲜美的河鲜,可惜不能放久,现在已经不能吃了。您下次再回来早一些更好。”
  哼,又开始讨价还价了。
  子仁喜色的看着父亲坐下,给父亲夹菜。
  刘涛颔首起筷,就是不理那个瞪眼的女人。
  秦素兰将挑好的蟹膏分给父子二人,不留一点给自己。刘涛留个心眼发现了,将一小半挑给她。
  秦素兰拦住,“螃蟹寒性强不适合我。您多吃些。”
  子仁眨巴眼睛才发现母亲碗里一点蟹膏都没有,再看看父亲也想夹一些给母亲,母亲最会哄人了。不知道真还是假,不管真假子仁都想分点给母亲。
  秦素兰正色对刘涛说:“怕是有第二个了。”
  刘涛大脑里瞬速转动,喜悦。“留着,生下来。”在给她一个威胁的眼神。
  秦素兰瘪瘪嘴,说得好听,你养得起吗?
  夜里刘涛将一匕首交给她,“拿着。”
  匕首小巧,秦素兰见着心喜,一手拿过去,“谢谢。”拔开,刀刃锋利得很。
  冒着寒光的东西,秦素兰又有些犹豫。“见过血了?”
  刘涛将他的贴身武器放到床头柜上,“没有,新做的。”
  这还好,秦素兰宝贝的收起来,刘涛笑笑。他的小妇人可真不一样,不爱名声只爱白金之物,不爱珠钗喜爱利器,不戴香料只带药粉。
  秦素兰被眼前给银票给晃花眼,眼巴巴的看着刘涛。眼里似乎在说这是银票吗?给我,给我。
  “想要?”刘涛将手里的银票抬起来。
  头点得比小鸡点米还要快。
  “那就看你的表现了。”
  秦素兰皱着鼻子,两手叉腰仰肚子出去。“你确定?”
  “既然不行想要那就收回去。”刘涛将银票放在秦素兰拿不到的位置。
  秦素兰眼睛转转,笑盈盈的站起一步一摇摆到刘涛跟前,双手抱住他的脖子,踮起脚鼻子抵着他鼻子。“怕你要失望了,真的不行呐。”
  刘涛一手拦住她的腰,“确定?”
  拉开一些距离,看着他的妩媚一笑。”不行,除非您不想要它。”
  秦素兰就不信这男人会不给钱她。
  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刘涛真的不给她,一丝一毫的带到开封去。秦素兰只能恨牙痒痒,心里将那出发开封的男人大卸八块。


正文 二十、狼子野心
  二十、狼子野心
  八月的天气热如火,雅间里四个角落摆上大盆冰,里面还冰着些许水果或酒。中间坐着身穿绫罗绸缎的大人,薄薄的绸缎不是很吸水,汗水让衣服贴身。
  “刘健康到开封去,大人您怎么看?”
  “陛下的鹰犬,比锦衣卫还不如,如不是与郑国公走得近。这次的好事都不会给到他。”
  “大人,健康此去的目的不纯,怕是狼子野心。”
  “陛下势要逆天而行,必须要有把刀子开路。刘涛的存在就是这把刀子,不想迁都要做的就是把这把刀子……”大人做一个折断的手势。
  迁都不是皇帝说迁就能迁的事,这其中涉及的不仅有皇宫大臣的利益还有他们的生活。
  明成祖开始都城就在南方,大臣们衣食住行都是南方人的习惯。妻儿在这,社会关系在这,狐朋好友在这,谁愿意离开这个宝地去人生地不熟的北方?
  所以朝廷里根本没几个人赞成迁都,有的都是那些没家族背景要靠杀出一条血路的杀才。比如刘涛这些杀斯汗。
  “能得到陛下的青睐刘健康也用了不少力气,从武将到文吏就能看出他的心有多大。这人留不得。”
  “两位大人放心,在开封就够他吃一壶的了。”
  “你有好计谋?”
  “养白眼狼可不是我们的习惯,陛下能养着他,我们可不能不提防。我们只要在船只、石料、木料等方面拖一拖,他就不能得到大功劳。”“到时候派人去接替,他就什么都不是。”
  “兄长好主意,不坏事就能将其踩下去。”
  “行兵大战,他会。这个明枪暗箭怕他就难躲。”
  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四人园林,上映不同画面。讨论的主角都是那位即将出发开封的刘涛,刘涛是陛下埋下的暗棋。刘涛的一举一动很多时候会发映出陛下近期的动态。
  臣子不仅要揣摩陛下的心思,还要从陛下的身边人证明陛下的计划。
  “内宅也要渗透一些人进去。”
  “那个女人不一般,进去的能多但都得不到重用,三两个月又找源头放出来了。内里都是她用的老人。”
  “那就收买,财帛动人心。必须要有根子进去控制着,一等不行就二等奴仆。至少二等也有人能做事。”
  “刘涛真的不要外宅了?”
  “他的两处外宅都被各方控制着,探不出什么,他根本不将那两个小孩当一回事。要威胁他怕难。”
  “哼,跟他大哥一个样都野心勃勃。这次一定要给他下绊子,不能让地龙了翻身。”
  “百无一失。”
  开封府府衙正在处理洪水带来的泥浆,城里初见正形。
  刘涛到达开封看到的还是一片狼藉,被洪水冲倒的房屋没有收拾,被洪水带来的垃圾没有清理,难民占据干净的高地。臭熏熏的,刘涛都不想过去。
  将带来的人马安置在城外的坡地上,带近身侍卫进城。刘涛上面的长官已经去协助分散流民赈灾,得了上峰的示意,有一要让修河道交给刘涛处理。
  所以这次是刘涛为主,上峰为辅。
  开封府郊外是一片沼泽,洪水是退去了但是太阳还没有出来,泥泞的道路阻碍了刘涛等人前进的脚步。
  副手看着这位从军队出来的上峰忍耐着,也不敢抱怨或另提要求。只是心里有气的不时擦看小腿,将爬上腿上的水蛭扯掉。
  腿从淤泥中抽出来就带出,一簇簇吸住的“泥土”,要把这些泥土弄掉不然会失去更多的血。
  刘涛要到河岸去看看,水流以及被冲毁的农田。
  这里的问题很大,仅剩的河堤都是些松泥土,被白蚁腐蚀得很烂。水流湍急,涨水很高还没有达到修建河堤的最佳时候。
  “大人,草民认为先堵住缺口为宜。这样还能救一救高处的粮食。”一位有经验老农建议刘涛。
  “不行,大人,水流湍急不管多少石料,木料下去都不能很好的堵住缺口。”副手不赞成说,“而且没有船能够抵挡得住这水流的冲击,除非是郑国公的船。”
  “也没有人敢下去,水摆子也不能保证在水里安然无恙。”
  刘涛看着坡道下面的一片汪洋泽国,堵缺口是好方法,只要有钱有粮食就有人肯卖命。但这不是最好的方法,户部拨过来赈灾的银两的大头都放在粮食上,修城修河堤的费用有限。刘涛不想将钱浪费在这。
  “再往前走一段。”刘涛记得地图上标有一处湖泊,必须要给河流引流。
  “大人,天色不早,我们还是明天再去吧。那边的路不好走。”引路人面色疲惫的说。
  刘涛回头看看,见许多跟过来的一副疲惫的样子,刘涛再看看自己的侍卫,还好。
  “原路返回。”他心里有个主意,下次出来带自己的人和当地的难民即可。这样走的路比较远些,还要带便干粮。
  “刘大人,您这想法很好,请恕本官无能为力。本官没有这么多的粮食供应您开挖水渠。”现在要管难民一日两顿,都是稀稀的水粥,开封府没有这么多粮食。
  虽然朝堂有运粮食过来但是这些粮食要熬到下一个季度粮食收割的,这期间有四五个月。开封府大人不敢轻心。
  张信拿起图纸端详,“健康的想法很好,但需要推迟一些,至少等下一批粮食过来才能匀些出来。”
  张信是真的赞美刘涛的计划,将扩大上游湖泊,引水流进入湖泊分流,减轻下游的压力。使开封郊外的水退去,这是正真研究过水道的人才能想到的。
  张信没想到刘涛会想到这方法,刘涛的脑子比一些文官好用多了。
  但在这朝堂内外主城才是最重要,张信将修建开封城墙放在第一位,再将空余的人力、物力放到修河堤上。洪涝时期真的不适合修河堤。
  河堤一般是在冬春季征集民工壮丁修建,夏季与秋季都不适合。一来水多,二来农人忙。
  刘涛再一次感受到手下没人没劝的憋屈,但这些他都要忍受着,即使他的做法是对的。也因此扩大了刘涛向上的积极性。
  不是上面不允许刘涛就没工作了,他要去实地考察,测量至少要扩大多少才能达到分流的目的。
  功劳大的效果明显的功事轮不到他,他能做的只有把握还这个计划,控制一批人为他效劳保护自己利益以免以后被人半路出来抢功。
  在最好发展时机不能动,等张信或一府大人腾出手来,最后的利益就被分了。这是刘涛不允许,他要一个上得了台面的功劳来给陛下做借口将治理运河的事交给他。
  “主子,将能用的银两都换成了粮食,但不多只够一百人半个月的嚼食。粮价高达五百文一石,比丰年高出三百九十文。”莫子给主子汇报。
  刘涛将写有数字的图纸卷起来,“城里最大的粮商是谁家人?”
  “山东孙家,在朝中与吏部,户部尚书颇有来往。也是孔夫子孔家的嫡支的孔三爷的结交兄弟。”
  有些棘手,不能硬抢,交换利益又会付出高价。商人逐利,不会轻易松口。刘涛要从另外方向突破,思考。
  黄河流域都出现水灾,其中开封受害最大,千里以外的粮食都毁掉。要买粮食必须走三天三夜的路程,但价格也不低。刘涛的钱银已经见底,他还需要流出些许来备用。
  没办法了,有一步走一步,到后面在看看能不能从开封府拿出些。
  “招募的人到了吗?”
  “到了,都在外面,养了三天恢复八成体力,可以干活。都是些精壮力。”
  灾年,工价最廉,只允诺一顿饱饭就有大量的健壮劳动力。刘涛按照选兵的要求从五百人中调出一百多人。
  傍晚府衙某处书房,开封知府若无其事问身边的幕僚,“刘涛那边怎么样?”
  “回大人,他们(那些商人)提前受嘱托都不敢低价卖与刘大人。即使卖了也是高价出售,刘大人手里的粮食不足半月便用尽。”
  “只有半个月?”知府大人不敢相信,张信不帮刘涛?
  “是的,细作很明确的传来消息,是半个月。张大人也没给多少便利,倒是给了几位匠人。”
  知府大人嘲笑,刘涛的能力果然不足,看来不需要什么计谋就能拖垮他了。赫赫有名的刘建康刘将军也不过如此。
  “那里也确实需要有人做,先让他做好前期工作,我们就做一回渔翁。让进去的人监视着,粮食暂时不能毁。”知府大人笑笑。等着边的赈灾缓解就是他们摘桃子的时候。
  刘涛的身份变化可以说是天下奇闻,在朱棣不动摇的决心上刘涛转型弃武从文。成,刘涛就是一代历史名人;败,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教育身后人莫要学,看清历史,弃武从文是不可能的,武将只能是武将。
  所以刘涛的一举一动都被上下大臣关注着,重文轻武已经在宋朝刻入文人的脑子里,他们绝对不允许有一条小鱼搅乱一池子水。
  张信拍拍身上的灰烬,他刚从修建区回来。“健康只有半个月的粮食?”
  “是的,老爷。这还是刘大人的下属跑了五天才卖到的粮食,城里的商家似乎都得到一些人的命令不卖粮与他。现在除了官粮没有其他粮食可以帮组刘大人了!”
  “能匀些出来否?”
  幕僚摇摇头,“达到那一日就被知府大人防备着,粮食只能按量领取,不可多只可少。”
  “给宋大人去信,个月来回的时间刘健康还是能挺得住。”只是过了这个时机就没有更好的时机了,到时候不分也得分。果子熟了谁都想来吃一口。


正文 二十一、大雨就来到
  二十一、大雨就来到
  在各方看好戏的心太中,很快就过了半个月。眼看着刘涛的食物告罄,没有一人出面说帮忙,即使知道刘涛做的事是造福百姓。
  百姓保命,官绅为利益站队,商贾害怕。还有就是刘涛一直保持着他的高头颅,没有向任何一位商贾关于借粮一事。
  这日刘涛在三日一议的例行议事聚谈中出现,自上一次拒绝间隔半多月。
  开工有半个月了,刘涛终于忍不住了?!知府眼神里闪过一丝笑意,心里想着怎么拒绝他。
  “大人,知府大人。”刘涛拱拱手。
  “健康来了,坐。你那边怎么样?”张信接过话题。
  “健康辛苦了,下游水退了许多。但明后日又会下雨,不知道健康这边准备得怎么样?”知府一脸担忧的说。
  “一切都好,只要粮食到位就可以大挖水渠。不知粮食什么时候到?”刘涛露出三分憋屈,三分苦闷的表情。
  就有一分得意的面色爬到知府大人面上,虽然张信得到宋礼的暗示,但是还是不希望刘涛参与他的计划中。不希望刘涛分了修城的功劳。
  “只需十来天,很快就到了。”张信有信心的对刘涛说。
  十来天,可以是十一二也可以是十七八九天,数值不定,真能说!老狐狸。
  “不知,粮库里粮食?”
  “要在大雨来临前将缺口补一补,防止黄河水再次肆虐田野。因此征集民夫多,粮食支出比以前多了许多。能匀给健康的只有八石。”知府有些低沉的说。
  八石不过是八天的粮食,刘涛抿着嘴,神色不悦。八石不过是个诱饵,让刘涛领也不是不领也不是。
  领了就让知府有话语说帮助过,协助过,有他一份功劳。不领,就是刘涛自己出钱修建水渠,他要扛住所有的压力。还有一个就是报告上去就是与上峰不和,所以刘涛怎么做都是错。
  张信斜眼看一眼,八石,呵呵。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大人,不能再多点吗?”
  “健康啊,不是我不愿意,实在是不行啊!您看外面的天空又开始暗了,大雨不久就来到,灾民的药物、衣服、食物样样大量准备。只能这样帮您了。”
  刘涛看看低头喝茶的张信,转眼对知府说:“马匹也不行?”
  “大水冲走了,大量牲畜。剩下都用在救援乡镇灾民用,短时间内挪不出多少。健康再等五天,就能挪出十来头牛、马给你。”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刘涛不轻不重的将茶杯放下,用茶杯敲击桌面声表达他的愤怒。刘涛站起来就要离开,身边掉落一份东西。停顿三秒捡起来,随意丢在桌面上,“这份没必要的东西大人盖印吧。”
  知府大人拿过去摊开一看是告示,上面写的是征地需要。离开封府三十里处的十字铺小镇,由于官府需要将该镇湖泊附近的百亩农田征收,用于水利需要。再由于水灾十室九空,找不到地契主人被视为无人田地,不予赔付。
  告示上面还将征地范围标示清楚,也将洪水可能淹没的地方标示出来。不会淹没到的地方将会地归原主。
  这是无关紧要的事,要分流就必定会淹没良田,不管谁做都会有着一项,知府大人不打算拦,在特殊时期下了告示免费得田地也是一件好事,少了纠纷。对他以后的工作也有好处。
  知府是要远观意识的,假设这计划落到他手里他也给自己留下一个方便。所以知府心里面已经同意了。
  “这告示贴一天就够了。大人到时候交给我的人就可以了。”刘涛说了话敷衍的拱拱手生气的走出去。
  仿佛是这件小事不值得他留下。
  “现在是灾年本该贴三天的告示缩为一天也说得通。”张信打破刘涛离去后的尴尬。
  也就刘建康敢用小吏身份给知府大人甩脸色。
  “张大人说的是,府衙里除了赈灾没什么事,这件事必会尽快回复健康。”
  “那就多谢大人了!”
  十字铺的工地临时民居里,一溜光着胳膊的男人们端着一碗较浓稠的白粥,白粥里只有一根萝卜干。
  “哥,你跟大人到府里去带了多少粮食回来?”
  较为壮硕的男子狠狠的吐一口口水,“娘的,知府只给八石粮食,还是去年的谷子。”
  “八石,不够我们吃五天啊!”
  其实知府大人他们都预料错了,八石粮食不是够吃八天而是只够吃五天。为什么呢?是因为刘涛不仅接收了男丁干活,还从男丁家里挑出一位劳动力来帮忙,酬劳是一顿薄稀饭。
  一百位男丁里面有七十多位家属,老弱病残的就将小镇上的屋子拆下来晾干做柴烧饭,力气大些的就去帮忙做饭,到菜地里找菜或山涧捡野菜。每人按量给吃食。
  所以刘涛养的不是一百人而是两百人,加上刘涛他带过来的人也就有两百人了。
  “这可怎么办?”老一些的老人家苦黑着脸,额头上的皱纹就要夹死蚊子。
  看看其他沉默的男丁的脸颊就会发现,他们都是瘦瘪的,他们都在皱眉思考出路。如果刘大人不能找到粮食,他们该何去何从?
  回到府城得到的吃食还不够这里的一半,四分之一的肚子都不能填饱。修建工地又不要他们。
  “呸,都不是人的东西。”一个易暴的男人外外面吐一口口水。
  他们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内幕,知道知府不愿给粮食。刘涛的手下也有意无意的向下面的人透露内部消息。
  “三爹,您看什么时候会下雨?这天怪黑的。”
  被称为三爹的汉子抬头看天空,苦着一张脸说:“要是今明日下,就能得个好日子。河水不会大涨,不过雨要下三五天。要是……唉,要是明天也不下雨,就一天都光了!”
  “希望是后天下雨。”一旁的人搭话。
  “呵呵,后天下雨,我们都会死。”三爹轻轻的说。
  “你在说什么?”刘涛的侍卫端着碗粥从外面进来,嘴角胡须还沾着米汤。从军营出来的他耳目聪慧,清晰的听到三爹最后一句。
  “军爷,没,没什么,我三爹胡说的。胡说的。”
  “闭嘴。”侍卫呵斥一声转头对三爹说:“你刚刚说的都是真的?”
  三爹沧桑的眼神从天空转向侍卫,“我祖辈都是看山(村里登上看星辰云雾,预测天气)的,错不了。”
  “事关重大,你跟我去见主子。”侍卫扯着三爹就走,三爹被扯得行走踉跄。
  见有事发生,屋子里的男人都伸头看看,但不敢出来。他们要求活命,少管闲事,尤其是灾年。
  侍卫带着三爹进入刘涛的屋子,经过通报见到刘涛,刘涛面前的也是稀粥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小碗青菜,也不多就三四筷子。
  三爹看看桌面在看看刘涛,他没想到大人吃的和他们差不多,看其一身煞气感觉不是个好相与的官。眨眨眼睛似乎透过外表看到了正气,再眨眨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