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贵妃辞-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禾津,你明日去一趟俞公府吧,快进宫了,趁着有机会,见见我父亲母亲!”俞璟辞站在窗户边,她吹不得风,只能把耳朵贴在窗户上,感受外边的风。
    禾津鼻子酸酸的,“奴婢明日就去,不知主子可还有需要的明日上街一并买回来,前些日子,听说城里开了一间糕点铺子,什么味道的糕点都有,正是玫瑰花开的时候,里边的玫瑰糕卖得最火!”
    “就买些回来吧!”
    禾津回到下人住的偏院,这些日子的饭菜还是禾宛下的厨,夏苏走了,禾宛做些会的即可,味道不同也不担心吃出来。
    偏院里,山楂拿着小锄头在一颗树下挖坑,禾津拭干眼泪,收好帕子,走过去,“你干什么呢!”
    “我找找夏苏埋在地里的雪水,还记得不,当时夏苏说雪水泡茶熬粥对身子好,既要走了,挖出来一块带走吧!”山楂前前后后想明白了,夏苏是为她而死,当时,她如果没把信递给主子,主子就不知道大小姐还活着的事儿,就不会被韩侧妃威胁了。
    后边的事儿是禾津与她说的,她笨,想不明白,想的明白的夏苏已经死了。
    禾津帮忙,不一会就挖出了两大罐子。两人搬进屋,忙完后,身上出了一身汗,对着罐子又是一阵伤心。
    俞璟辞出了月子,洗了大半个时辰的澡,闻不着味道了才穿好衣衫,好几日了,俞公府没有人来。
    禾津说给世子爷递了消息,可为什么没人来?俞璟辞也不想细想了,屋里的熏香她叫人拿走了,吸了吸鼻子,腥味已经没了。
    “山楂,山楂!”
    山楂来得快,推开门,俞璟辞坐在梳妆台前,她眼神一暗,走过去,拿起台上的梳子,脸上带着笑,“主子是叫奴婢来梳头吧?奴婢老早就想抢了夏苏的活计了,可每次瞧着她梳得一丝不苟,奴婢心里惭愧,今日得有机会了!”
    俞璟辞本想叫夏苏,记着她回家养胎去了,才叫了山楂的名字。
    “你看着梳吧,我们待会去院里逛逛,一个月没出门了!”俞璟辞拿起一个瓷瓶,里边是带清香的胭脂,和她的肤色一般,轻轻涂了一层,她皱了皱眉,“山楂,瞧瞧我,是不是许久没打扮了,涂在脸上怎么瞧着乖乖的!”
    山楂一步上前,弯着身子,打量了两眼,点了点头,重新站好,理着她的发髻,老实说道“主子,您皮肤光滑白腻,再涂上一层胭脂就多余了,反而没了精神,我觉着吧,修一下眉,梳一下睫毛就好了!”
    难怪,俞璟辞对着铜镜照了照,起身拧了条湿巾子,擦干净后,果真觉着舒服好看多了,见山楂还在理她打结的头发,“等干了在用梳子梳吧!”
    “不行,现在用梳子疏不顺,干了打结的地方会更多,奴婢把打结的地方梳理到一起,慢慢弄,不急!”
    把头发装饰弄好都快午时了,俞璟辞忍耐不住,瞧了瞧外边,商议,“不若我们拿着饭菜去外边的亭子里吃?”
    憋久了,俞璟辞特别想出去。
    山楂不敢做主,瞧了瞧禾津的眼色,看她点头了,去厨房提着篮子,一手一个,后边跟着禾宛。
    俞璟辞没多说什么,亭子榭水阁和未央阁的中央位置,府里边来来往往的丫鬟奴才手里拿着物件。
    山楂解释,“搬去宫里边的东西都差不多了,剩下的多是些小东西了!”
    俞璟辞知道,往宫里搬了什么,她看着册子比对过。
    他们走路都低着头,不过会很有眼色的给她请安,得知周瑾做了皇后,她苦笑,算计得多又如何,还不是为她人做嫁衣。
    韩湘茵聪明懂得韬光养晦又如何,总归是输了。
    太子府的春天生机勃勃,低头望去,姹紫嫣红开遍,红的花黄的花映衬雨青绿翠绿的叶尖,分外打眼,俞璟辞心情也好了起来,看得远了,就见着一袭明黄色龙袍的萧珂缮从垂花门走来,很快,就拐到了院子里,萧珂缮走路极快,她是知晓的,见张多小跑的跟在他身后,上气不接下气,只觉得好笑。
    注意到有人看他,萧珂缮也抬起了头,今日,俞璟辞穿了身桃红色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百褶裙,身披桃红披肩,面若桃花,眸似星子,清波流盼,他顿了一瞬即大步过去,上了亭子。
    “参加皇上!”
    “参加贵妃娘娘!”
    第一声是俞璟辞会所的,第二声是萧珂缮身后的张多,张多入宫多年,伺候了先帝一辈子,如今又跟着萧珂缮,旁人只道他福气好,祖上烧过高香,他却心里边有数,皇上用人细致,留着他怕有两个原因:一他不巴结谁,在宫里边身份不复杂,二是真心为先帝,皇上是看他孝顺。
    如此通透的人哪会看不出来皇上心尖上的人是谁,故而,他的脚还没踏入亭子,站在台阶上时已经行了礼了。
    “平身吧!”俞璟辞不习惯贵妃的称呼,以往大家称呼她为俞侧妃,或是俞娘娘,升了贵妃,心里边反而觉得怪怪的了。
    萧珂缮眼神一扫,桌上,碗里的饭都吃完了,盘里的菜也动了不少,把人屏退在,在石凳子上坐下,“觉得味道如何?”
    胡太医说没有药,却是可以服一些开胃的药,胡太医以山楂,陈皮,冰糖磨成粉,裹成小颗粒,他让俞璟辞每日吃三粒,只说补身子的药,如今看来,气色比之前都还好了。
    “怎么了?”俞璟辞摸了摸她的脸,出门时,她由着山楂修整了眉毛,刷了刷睫毛,被萧珂缮目不转睛打量着,总觉得出了问题。
    “甚好,朕瞧着爱妃长了肉!”
    脸上的肉确实比以前多了,身上还好,这件衣衫依着去年的尺寸做的,刚刚好,对上萧珂缮视线,然后瞄向他打量的地方,脸色通红,不自然的侧过身子,稍微挡住他的视线,衣衫旁的还好,那处的确比以前绷得紧,不过,外边穿了件披肩,他怎么还看得出来?
    萧珂缮见她耳根子都红了,也不打趣她了,“我常估量着它的大小,稍微不一样自是能看出来!”
    担心说得孟浪了,她走人,叫人把桌上的收拾了,拿些瓜果来。
    四月的杏子还没大量成熟,宫里边却是早就有了,前两日又进贡了许多樱桃,张多明白皇上要和贵妃娘娘独处,吩咐两名公公将进贡的杏子樱桃端上去,又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生怕不眨眼的奴才来打扰了亭子里的两人。
    数数日子,两人快十日没见面了,他眉目更英挺了,面色一如既往的清冷,吃饱了饭,俞璟辞吃不了太多水果,萧珂缮也提醒她少吃些杏子,杏子凉,她刚出了月子,吃多了对身子不好。
    樱桃还串在枝桠上,洗的时候也没将它摘下来,俞璟辞拿起一串,摘下一颗,顶着灼热的目光,把樱桃递了过去,“皇上,多吃些!”
    她已经用过饭了,萧珂缮怕还没来得及吃饭,不由得担忧起他的身体来,“皇上,您吃饭了吗?”
    萧珂缮开始还拿手,两下后直接眨了两下眼,趁她把樱桃递过来的时候,一口咬住了她手里的樱桃,以及她的手。
    俞璟辞愣得都忘了反驳,待他吃完了,吐出籽时,手上还湿哒哒的,她偏过脑袋,左右望了望,除了张多没见着任何人,之前,往外边搬东西的丫鬟奴才都不见了。
    “皇上!”咬着唇,瞪了他一眼。
    刚才那幕若是被旁人看去了,传到御史台,那群言官又该说她的不是了。
    萧珂缮心里一软,细细打量着她,面色酡红,香娇玉嫩,目光潋滟,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他一时失了神。
    俞璟辞以为他生气了,坐着也不敢动,摘了一颗樱桃,瞄着下边,见张多目不斜视的看着一边才又把手伸了出去,这次却小心翼翼,只拿拇指食指夹着樱桃,其他三指弯在手里边。
    萧珂缮拿手接过,吃完了一串,才道,“朕还没用膳,回吧!”
    俞璟辞跟着起身,等他走远了,才见着端着食盒走了的山楂折回来,手里边的食盒已经没了。
    “主子!”
    俞璟辞目光一敛,收回落在走廊的目光,“走吧,我们逛逛!”
    册封前一日,邱氏和周氏求见,周瑾已经是皇后了,两人先去给周瑾请了安,才去榭水阁。
    邱氏见着女儿气色好,非但没瘦反而还胖了,心里边高兴,好多事俞清远没与她说,只告诉她辞姐儿小产了,见着人别乱说话。
    俞璟辞是贵妃娘娘,两人不敢在如以往般客气,见了礼,俞璟辞拉着她们起身,“怎么不把虫子抱过来!”
    周氏不如邱氏什么都不知道,俞墨阳对她什么都说,明白俞璟辞为俞公府付出了多少,她心里边堵得慌,听了她的话,忍着难受道,“他最近学会翻身了,见着东西就抓来吃,力气不小,我和母亲带着他过来也是添乱,你若想他了,以后叫他入宫陪你一段时间也好!”
    实则,她也打算抱虫子来,还是俞墨阳说怕俞璟辞见了虫子想不开,她才作罢。
    邱氏坐在下首,语重心长道,“辞姐儿,孩子没了就没了,养好了身子,以后还会有,对了,走前你父亲叫我捎了封信来,皇上登基,许多事儿太敏感了,他不方便来!”说着邱氏就掏出信,彼时她还怀疑丈夫给辞姐儿的不是信,是银票之类,厚厚的一沓。
    俞璟辞接过来,也觉得奇怪,揣在兜里。
    邱氏心里边叹息,俞璟辞小产后第二日她就准备上门了,老爷子身子不舒服晕过去了,丈夫见府里忙不过来,让她别急着来太子府,她心里总觉得丈夫似乎不情愿她来见女儿,转念一想,俞清远对俞璟辞可好了,怎会那么认为。
    拖了一个月才来,拉着俞璟辞的手就舍不得放开了,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辞姐儿,你受委屈了!”
    周氏有同感,她稍微能压制住心里的难受,不过声音也哽了,“你也是。。。。。。”
    俞璟辞让禾津把皇上赏的杏子樱桃端过来,“母亲,大嫂,你们尝尝,刚送过来的,新鲜着呢!”
    俞璟辞心弱,不愿意再回想那晚发生的事儿了。
    周氏也看出来了,安慰了邱氏两句,把话题引到虫子身上,道也开开心心说了起来。
    一直到了傍晚,邱氏还抓着俞璟辞的手舍不得走,俞璟辞嫁人那会她不觉得有什么,只委屈了俞璟辞是侧妃,今时,俞璟辞要入宫了,她才回神来,她的闺女,以后一辈子都要待在冷冷清清的宫里边了。
    俞璟辞把人送到了垂花门,回来时,萧珂缮已经在屋里了,拿着她抄写的佛经在看,她过去,把佛经整理好。
    “过些日子,真陪你去护国寺,把佛经烧了吧!”超度那个小孩,也算是绝了父母情,俞璟辞听周氏说起不觉得难受,此时,从萧珂缮嘴里出来,她双眼泛红,喉咙一紧,重重点了点头,挽上萧珂缮手臂,埋着头,不想萧珂缮看出她的情绪,“皇上,臣妾错了!”
    错了,可是只有错,她明白。
    听到头顶一声叹息,她吸了吸鼻子,“皇上。。。。。。”
    “歇息吧!”萧珂缮把佛经放回去,脱了衣衫躺下,等旁边的被子一动,他翻身,把人压在身下。
    两人动作轻柔,俞璟辞揉着他的脸,这个男人,比想象中的要爱他,是她没想明白。
    之后,就是册封大典,祭祖。。。。。。
    一切都安置下来,萧珂缮没有食言,带着她去了护国寺,两人亲自把佛经供奉在佛祖跟前,三日后,一张一张看着它化为灰烬。
    回到宫里,一切都回到了正轨,萧珂缮有时歇在香榭宫,有些直接在明阳宫,初一十五也没去过周瑾住的长兴宫。
    香榭宫的人整天带着笑脸,走在宫里边也觉着有面子,连着刘嬷嬷李嬷嬷也是,俞璟辞说不高兴是假,可心里总有担忧。
    她羡慕话本子里的一世一双人,可打懂事起,她就知晓她的一生不可能遇见那么一位男子了,她六岁就懂事了,老太爷去世的那一年。
    天气渐渐热了,六月的天,雷雨说来就来。
    每日,要去长兴宫给皇后娘娘请安,再去长寿宫给太后请安。长寿宫在皇宫西南边,皇后喜静,选的宫邸在最里边,偏俞璟辞住的地方离明阳宫近在东南边,算起来,离长寿宫远了。
    还是打雷的天,忽然就下起雨来,豆大的雨里哗啦啦的打在地板上,溅起了水花,准备出门的俞璟辞眉头微蹙,她喜欢走着去长兴宫,隔得远,每日当练练身子了,两个月一来,她都能感觉身子轻松了许多。
    小严子撑着伞来,“娘娘,您先等等,我去叫轿子!”
    宫里妃嫔以上都有专门的步撵,轿子。步撵有车顶,自下用流苏帘子与外边隔开,下雨的天,步撵是没法用的,只能坐轿子。
    俞璟辞坐的次数少,叫把步撵,轿子搁在外院去了,今天这么大的雨,怕是得坐轿子才行。
    俞璟辞点了点头,进宫后,皇上赏了两名奴才两个丫鬟,小严子就是其中之一。
    山楂转身去拿伞了,雨太大了,小严子刚入雨中伞就被吹得翻了起来,周瑾以前就不是收敛的性子,做了皇后到时收敛了几天,最近又开始嚣张跋扈了,因着她是皇后,冷嘲热讽主子也当没听见,山楂听了却不高兴。
    过了许久,小严子也没回来,山楂急了,俞璟辞看着茫茫大雨中的影儿,“山楂,你瞧着是不是来了?”
    香榭宫有五处院子,俞璟辞住最里的正院,轿子本在靠着正院近的西院,见着碍事又不常用,俞璟辞就打发去了外院,如今想来,还是搁在西院好了。
    果真,最前边的不是小严子是谁,上了台阶,他全身都湿了,裤脚还滴着水,“娘娘,不行,风雨太大了,轿子被风吹得都不牢靠了!”
    小严子想说去长兴宫说声,雨大今日就不去了,可皇后不好说话,他要去了,娘娘也难做人。
    山楂倒跟小严子想到一块去了,可她也有顾忌,“小严子,轿子里可漏雨?”
    贵妃娘娘的轿子自不会漏雨,不过坐在里边怕不舒服就是了,下雨的天,地上容易打滑,抬轿子的公公脚下稍不注意就摔了。
    “算了,找件雨衣,我们走着去吧!”公公们抬着轿子还得走人,她坐着也觉得心惊,想好了,时间上就觉得急了,催促山楂快些。
    山楂跺跺脚,转身找出俞璟辞的雨衣,和禾宛左右扶着俞璟辞手臂,风太大了,俞璟辞脚下走得极慢。
    到了长兴宫,淑妃柔妃已经坐在那儿了,却是不见皇后娘娘影子。
    她虽然穿着雨衣,脸上还是沾了雨水,站在石阶上,脱下雨衣,拿帕子擦了擦脸,给禾宛看着没纰漏了,才往里边走。
    柔妃却是迎了出来,“参加贵妃娘娘!”
    方柔已经一手搭在俞璟辞的手上,见山楂几人狼狈得很,与她说道,“几个丫鬟陪着过来也遭罪,刚长寿宫的公公来说了,今个儿雨大,请安就免了,而且,皇后貌似身子不舒服,不见人!”
    方柔再看看外边,她是走到路上遇着长兴宫的宫女才知道这事儿,想着都出来了,不如瞧瞧皇后身子怎么样了,没想到遇到韩湘茵。
    方柔一说,俞璟辞就知道周瑾是故意不让人去香榭宫说了,见雨衣上低着水,山楂抱在怀里,她拍了拍方柔的手,“今个儿下雨,不若去我宫里坐坐?”
    方柔住永泰宫,离香榭宫近。
    韩湘茵看着人走远了,握紧了手里的衣袖,她是大皇子生母,等级只比柔妃高,太子妃出来的两人,只有方柔封了妃子,其他的只得了昭仪,婕妤。
    “娘娘,人都走了,我们也回吧,大皇子还在宫里边,起来没见着您怕是要哭了!”
    大皇子已经开始叫人了,会叫简单的娘娘,母妃,父皇却是不会叫,嬷嬷清楚,小孩子开始学叫人都从爹爹娘开始,母妃,母后,父皇太复杂了,小孩子一时半会哪学得会?
    “去长寿宫看看太后吧!”韩湘茵松了手,整理好衣衫,回头望了长兴宫一眼,坐上轿子,去了长寿宫。
    “娘娘,您猜对了,淑妃娘娘真的去长寿宫了!”长兴宫寝宫里,周瑾歪着头,听嬷嬷禀告后,她嘴角一扯,韩湘茵的确聪明,如果韩家要是早几年发迹知晓俞公府私事,拿了俞婉胁迫俞公府皇后之位定是她的,可惜了,终究欠了点火候,还把俞公府得罪了。
    “外边怎么样了!”
    “还没下朝,我让顺子守着了,等国公下朝后一问就明白了!”宽嬷嬷是周瑾母亲身边的陪嫁,当年嫁入太子府时,郑氏担心她被人欺负,就把宽嬷嬷送了进来。
    给旁边丫鬟递了个眼色,两人立马上前,一人帮着捶肩膀,一人帮着捶腿。舅舅大将军封了侯爷,北平侯,不如武定侯的侯爷得权,却也是皇家的照拂了。
    昭阳殿大殿,御史台一名中丞站出来上奏,完后,大殿上鸦雀无声,要掉一颗针在地上都能听出来。
    上奏的事儿不是大事儿,而是批评皇上专宠贵妃,没有考虑皇家子嗣,如今朝堂已稳,该以子嗣为重。
    还淡淡提到贵妃娘娘霸占了皇上如此之久肚子还没动静,可见身子有问题,皇上不能把子嗣放在贵妃身上。
    俞璟辞怀孕的事儿知情人不多,前边,听了此话的俞清远眉毛动了动,未抬头,俞墨阳和俞墨渊也如此。
    言中丞说完了,才退回位置上站好,身为言官,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即使错了,只要不太离谱,都不会认为是他错了。
    之后,又有几位大臣出来,意思与御史台中丞说的话差不多,萧珂缮神情未变,细细听着,待他们说得差不多了,才翻开江淮递上来的折子。
    “言中丞!”
    “臣在!”
    萧珂缮翻开折子,状似不经意问道,“你老家是哪儿的?”
    言中丞没想到萧珂缮会问这个,偷偷抬头,看了眼拿着折子的手,萧珂缮不是那种云淡风轻对什么都不在意的人,他比中庆帝更有手腕,小心翼翼答道,“南通!”
    “风土人情如何?”
    这下,严中丞不好回答了,他祖籍南通,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入京追随经商的堂伯父,做了官就更是没有回去过,只差了人回去好好照拂他的家人,父亲早些年回去养老了,每年捎信来说过得好,他如今儿女都大了,那边什么情况真不知晓!
    他不说话了,旁人也不敢说话,都眼观鼻鼻观心,等着萧珂缮说。
    几个月了,大家差不多摸懂了仁德帝的性子,大家说的越是激烈,他就越不喜欢张嘴,等人讨论争论得差不多了,就他开始了,而且,他得开始必是要拿出个结果来,不管好坏,都得依着他的来,还好,结果多是明确的选择。
    “南通巡抚上奏说南通一小县城有一县丞,仗着京里有人照拂,在当地恶毒跋扈,抢占田地,逼良为娼,朕一瞧,巧了,那个小县丞也姓言,还以为言中丞老家在南通,能知晓些那边的风土人情,说上一说呢!”
    言中丞额头开始冒汗了,早几年,家里边有了些银子,正逢打仗,就出钱给弟弟捐了个官,不大不小也是县丞,他也没放在心上,今时却是不敢往下想了。
    “怎么,不说话了?”
    言中丞出列,来不及擦额头的汗,“臣的家虽然在南通,可在城里边,臣的家里没有做官的。。。。。。”
    后边的话他说不下去了,因为,他看到,看到皇上勾着嘴角,倏地跪在地上,“皇上有次一问,臣,臣待会就回家写信问问,想来,是不是家父有何事瞒着臣也说不定!”
    萧珂缮把折子给张多,“何须写信,给你瞧瞧就知晓了!”
    言中丞拿着折子的手忍不住发抖,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竟然,竟然都在折子里,软在地上,朝龙椅上的人磕头,“臣,臣不知晓他们做的事儿,皇上!”
    萧珂缮抬起手臂,打断了他的话,“朕明白,昨日朕看到奏折就派人查过了,言中丞小时候就出来了,他们犯下的事儿自是与你无关,你瞧着,朕如何判决较好?”
    大殿里的人猜也猜出什么事儿了,言中丞精神有些恍惚,片刻后,整理好衣衫,起身,站好,捡起地上的折子,折好,“依法处置!”
    萧珂缮笑了,“好,就依言中丞的意思,上边的人全部秋后处斩,言府抄家,家中所得清点好了归还当地百姓,剩余的给那些被欺辱的女子!”
    完了,眼神犀利的扫过大殿,似有感叹,“朕看来,子嗣何其重要,可个个子孙都肖似南通言府的话,不是给祖上蒙羞吗?众爱卿觉得呢!”
    “皇上英明!”
    言中丞一转眼也想明白了,皇上是借着他的手,给想过问后宫的人一个警醒了,下了朝,好多人见着他,都摇了摇头。
    顺子藏在狮子旁边,见周国公一人低着走着,走到旁边,“参加国公爷!”
    周文还想着刚才大殿上的事儿,皇上是杀鸡儆猴,虽杀的只是一个南通县丞,可其中深意不得不揣测好了。
    抬头见是皇后身边的顺子,摇了摇头。
    他本想借言中丞的手压一压贵妃独宠的局面,顺便把俞公府推出去,只要皇上今日妥协了,必会去长兴宫,皇后有了身孕,生下皇子,以后就是太子了。
    顺子得了意,寒暄两句就去后宫报信了,走在后边的俞清远见了,垂下眼睑,华国公府最近才出来走动,以前华国公在朝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